① 男生對我說,我知道你的心,給理想一點時間,好好成長,好好努力什麼意思
就是我知道你心裡有我。不過暫時需要你只為了更好的生活,好好努力。
② 求一篇以「給理想一點時間」的作文,
給理想一點時間
「慢慢走,欣賞啊!」
從來沒有體會過那是怎樣的心態,在這樣喧囂的社會中,也少有這樣的體會。我們都在忙,忙著追求那被稱之為「理想」的東西。
理想於我看來,又大又空洞,直到我看到一對母子的對話。「媽媽,我跳上月球了!」「哦,親愛的寶貝,那你可別忘了下來啊。」或許有些好笑,只是在玩鬧罷了,可這念配沖位母親給了孩子鼓勵和寬容。給他一點時間,幾十年後,那個孩子成了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有些理想在時間的洪流中消逝,而有些卻越發清晰。我們忙碌著,似乎是在尋找,追求,殊不知是在重重迷霧中徘徊。有些理想在被抉擇,「理想」與「麵包」如何權衡輕重?於是人們便為自己的茫然找到了很好的借口:因為「麵包」而不得不放棄理想。其實,只要停下腳步略略思考,從容一些,順從本心,何愁理想離我們而去呢?
「給理想一點時間,元芳你怎麼看?」匯聚各路聲音的網路,百家爭鳴,常常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今天是政府的某某被爆出貪污腐敗的流言,明天又遭遇一回碰瓷,人們變賣拿得越來越憤世嫉俗。說好聽點是嫉惡如仇,說難聽不過是無病呻吟罷了,何曾想過和諧社會的理想,其實就是由我們來實現。所以,請給社會一點時間,請給我們一點時間。
如同歷史的長河緩緩流過仔殲,哪一次變革沒有經過時間的洗禮,分分合合。如今的釣魚島也是一樣,歷史為證。或平坦,或萬丈深淵,或一馬平川,或一路歌舞飛揚,或者要付出血的代價,無論理想被實現或是懸念,是為己或是為惠及眾人,給理想一點時間吧。
我們希望品嘗秋天的碩果,卻忍受不了司機風吹雨打的孕育;我們嚮往鷹擊長空的自由,卻無從體驗稚嫩翅膀的磨練;我們常贊嘆鬼斧神工的奇峻山勢,卻不敢面對日復一日的水滴石穿。沒有時間的洗煉,我們怎能長大成熟,擔起社會的重擔?
我們嘆息「生不逢時」,我們抱怨「空有才華不得施展」,請不要著急,不要放棄,哪裡有那麼多的不如意。「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嘆息么,不如留些時間來磨練自己,讓時間為證。
③ 給理想一點時間讀後感1000字
給理想多一點時間
理想,每個人都有理想,對於理想,有人說它是黑
暗中的閃亮的燈塔;有人說它是乾涸沙漠里的小皮沖溪;理想這
個詞,
我們從小就說到大,
可是,
很多時候理想終歸是理想,
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因為理想有時候很模糊,以至於
很多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偏,最後迷失了,最後只
是剩下空嘆,可是此時已晚.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叫我們每個人寫一篇作文
有關於我們的理想,我當時寫的是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老闆,
那時候我是班裡面成績比較好的,加上那次作文也寫得挺好
的,所以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那時候心裏面真是美滋滋的.
可是如今很多歲月已悄然走過,我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很單純
的孩子,我對於我們的社會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我覺得實現
當初的夢想還是挺遙遠的,雖然這個理想從沒有在心頭遺失
過,可是也不會很在意,似乎是覺得未來不一定也要當老闆
才會有出息,也不一定就是當了老闆,那人生的意義才會更
加地深刻.至於那時候為什麼寫我的理想是當老闆,那是因
為那時候看到村裡面有一位老闆他很有錢,開轎車,住大房
子,覺得很氣派,所以也想成為那樣的人吧.現在開始覺得
盡管路有千萬條,可是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才是好的,因
為人是很難在強迫的情形下取得成功,正如趕鴨子上架那
般.
每個人的人生的軌跡都是由自己去完成描繪,別人
代替不了,人活著就必須得有點夢想,有點期望,因為這是
動力.一個人沒有夢想那是可悲的,因為那樣很容易迷失自
我,很容易產生挫折感,很容易自暴自棄.現今更加是需要
夢想,因為當今競爭更加地激烈,你只有擁抱夢想,並且在
夢想的指引下不斷地提高自己,你才可以生存下去.我見過
很多身邊的人,我看到他們從小就出去打工,可是他們不知
道為什麼打工,只是為打工而打工,當他們覺得受了委屈的
時候,他們就辭職,總之似乎他們在不停地奔波,不停地工
作,可是他們似乎都很難找到滿足感,很難找到快樂.為什
么呢?因為他們沒有理想,他們就像一葉孤舟在茫茫大海上
隨意漂流,所以他們也很難有什麼目的地而言,他們也就很
難成功.我也知道這或許是是他們本身的知識水平的問題,
還有就是理解人生的深度不夠的問題.也許在很多農村人看
來,一個父母只要可以完成孩子一代就算是成功了,這樣的
一種純朴的觀念是沒有錯的,可是他們的眼光決定了他們的
高度,所以他們也就一直沒有能真正可以改他們的家庭,一
直以一種方式繼續下去燃旦殲,當這樣的方式成為了一種習慣了以
後,他們根深蒂固了,覺得任何的標新立異的東西都是不正
確的.
理想這個東西,有時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夢想,有
時候是很多人的夢想,就好遲尺像一個家庭為孩子計劃的夢想,
父母為孩子計劃夢想,這已不是新鮮事情,其實這也父母對
於孩子的關心,
作為父母而然,
他們更看重的是實質的東西,
是低風險的東西,也許,我們父母一代他們經歷了太多的辛
苦,所以他們都比較注重孩子的理想,所以他們總是喜歡在
他們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強加很多的夢想給他們的孩子,他們
從不管他們的做法是不是真的就是對於孩子的關心,對孩子
的愛.其實,我們都知道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或許更在
乎的有更多的時間去玩,而不是整天磨在教室里.所以對於
這樣來自父母的愛,有時候也並不都是好的,「強扭的瓜不
甜」,或許我們已知道這個道理,每個人的夢想都應該由自
己去完成設計,完成編織.
現在我的大學也過去了一大半,對於未來,我是充
滿期望,也充滿忐忑.我知道未來的路不會是一帆風順,還
會遭遇許多沒有過的挫折,可是,我都會懷著一顆平常心去
對待,畢竟沒有跨不過的坎,爬不上的山,我相信有理想作
伴,未來是可以走出一條康莊大道的.我也知道曾經的夢想
也許很難實現,但是我會一直放在心上,當有一天機會來臨
的時候,我會捉住機會,我或許可以大幹一番.其實我也想
對身邊的那些在迷茫的人講,人生的路,你很難在一開始的
時候看得很遠,但是請相信,只要你心中還有理想,然後相
信自己可以,你也可以走得很遠的.
④ 求《給理想一點時間5》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給理想一點時間5》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SYmssLL4SyXCC_B745jwyw
⑤ 《給理想一點時間Ⅱ鳳凰網博報年度文選2012》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給理想一點時間Ⅱ》(李志題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Pwu445nVl_L7xd3yHxqcXg
書名:給理想一點時間Ⅱ
作者:李志題 編
豆瓣評分:7.5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8
頁數:323
內容簡介:
《給理想一點時間Ⅱ》一書,是鳳凰網博報2012年度上半年博文精選集,書中精選韓寒、柴靜、野夫、劉瑜、袁偉時、鄢烈山、閭丘露薇、加藤嘉一等兩岸三地、海內外56位博主的60篇佳作,是鳳凰網博報頻道長年一貫全心全意服務博主、為網友推薦佳作編輯准則的再度呈現。本書選編標准力求多 元、包容、開放、精美,所選文章風格多樣,談古論今,西為中用,全方位、多角度關注中國當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為中國人重新尋獲精神寄託和靈魂港灣提供另一種可能。
本書入選博文作者既有活躍於互聯網上的名人大家,也有一心觀察生活寫好博客普通作者。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我們收錄了三位參加首屆鳳凰網「青年菁英博客大賽「的博文,他們的文筆雖然不夠老道,卻處處透著靈氣,這種身在校園,心繫天下的核並情懷,值得鼓勵,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朋友放眼世界,關心社會,我手寫我心,妙手著文章。還有一位博主,他的身份是一名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工,也在工作之餘用不華麗的文字記述自己的生活和對農村現狀和未來的憂慮,我們想通過選編這篇文章,告訴廣大讀者那個質朴的,真實存在卻有不斷凋敝的農村,很簡單,只有農村有希望農民有未來,我們埋氏譽才不會再遭受挨餓受凍的苦楚。
本書的書名來源於政治學者劉瑜女士的文章《給理想一點時間》,這也是我們共同的願望,願所有人都能戒驕戒躁,沉下心來,相信時間,給理想一點時間,唯有時間能改變一切。作為鳳凰網博報2011年度博文精選集《給理想一點時間》的延續,我們廣泛聽取博主網友的意見建議,這一本無論是文本價值還是印刷裝幀都有大幅提高,是閱讀和饋贈親友的佳品,也是廣大青少年了解當下,思考未來的啟蒙之作。
作者簡介:
鳳凰網博報頻道秉承鳳凰網的包容、進步精神,沿著全球視野、中華彎段情懷,逐步成長為全球公共知識分子的意見平台。鳳凰網博報頻道以理性為宗旨,從全球角度解讀中國。
⑥ 給理想一點時間的介紹
《給理想一轎返點時間》,是鳳凰網博報2011年度博文精選集,書中精選兩岸三地、海內外近70位博主的佳作,是鳳凰網博報編輯部從近萬篇推薦博文中精選出,告帆搭根據文章觀點質量和網友點擊量等因素綜合考慮,優中選優襪拿。書中文章觀點鮮明,可讀性強,是近年來不可多得得博文選集。
⑦ 《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建構一個理想世界》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荷] 魯特格爾·布雷格曼)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QIIzyUGmr90GniILqLYchQ
書名: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
作者:[荷] 魯特格爾·布雷格曼
譯者:曾小楚
豆瓣評分:7.5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年份:2018-11-1
頁數:260
內容簡介:布雷格曼在TED講座中討論了普遍基本工資、每周十五小時工作制、反抗機器統治、消除貧窮(而非追求物質極大豐富)等社會/經濟問題,受到了政治學界和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這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麼不切實際。空想和理想之間,或許只有一步之遙。
在這本書中,作者辨析了「烏托邦」(Utopia)的含義,追述了烏托邦思想在歷史上的產生過程,及其社會必然性與積極意義。貧窮,不公,這些都激發了人們對於「豐饒之地」(the Land of Plenty)的期盼,並為之付出努力。在現代社會政治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烏托邦色彩的嘗試,比如尼克松的基本收入法案(Basic Income Bill)。觀念指導行動,恰當的舉措若持之以恆就會改變現實,這就是烏托邦的意義所在。
布雷格曼是年輕有為的新生代思想家,他的理論突破了過去40年沉悶的思想界和社會生活,而他生動活潑的文筆,廣征博引的論述,以及其作為媒體人的犀利和簡潔,使這本書成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美]約翰·R. 麥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鍾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上下冊)》(平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美] 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平裝+精裝)[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建構一個理想世界》[荷]魯特格爾·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平裝+精裝)[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美]尼爾·波茲曼
29《黑火葯時代:中國、軍事創新與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美]歐陽泰
30《當代歐洲史》[美]斯圖爾特·休斯
31《從航海圖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變歷史》[日]宮崎正勝
32《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美]查爾斯·曼恩
33《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美]查爾斯·曼恩
34《專家之死》[美]托馬斯·尼克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荷]弗雷德·斯皮爾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編輯推薦】
(1)年輕的新生代思想家、歐洲新聞獎獲獎記者魯特格爾·布雷格曼,立足烏托邦精神傳統,著眼當代社會現實問題,對普遍基本工資、十五小時工作制、反抗機器統治、消除貧窮等重大話題的浪漫主義求思和現實主義建構,在學界和理論界引起重大反響。
(2)才華橫溢的激情之作,憂世傷時的良知之語。布雷格曼以生動活潑的文筆,廣征博引的論述,犀利明快的思想風格,對關乎社會發展、人類未來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朴實而真切的觀察和剖析,讀者不難領會作者一片憂患之心,一席肺腑之言。
(3)這部著作受到學術界、知識界、出版和媒體界的眾多好評。其新穎的觀點,新鮮的素材,新銳的立場,新奇的文風,及其飽含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批判現實主義態度,得到前輩學者、作家的一致肯定和熱情推薦。
(4)在庸倦的日常中懷著小小的才而不遇、抱著大大的憤嫉而無所適從的人們,在理想的激情未熄、浪漫的詩意未死之前,在被「喪、頹、佛系」這樣的「三觀」侵襲、扼殺之前,請讀這本書!讓布雷格曼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與現實和理想相處,如何在烏托邦相遇!
【名家評論】
如果你厭倦了老生常談,多年以來關於左翼右翼的陳詞濫調,你可以讀讀這本思考大膽、觀點新穎、論證有力、有根有據的書。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出色,全面,使人茅塞頓開,而且非常好讀。每一個對當今社會弊端感到焦慮,並希望為之出一分力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當代知名社會學家
這本書非常出色,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布雷格曼使我們意識到,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一直都是反著的。轉為正確的方式之後,我們立刻從根本上看到了新的出路。如果能讓足夠多的人讀到這本書,這個世界將會開始變得更加美好。
——理查德·威爾金森(Richard Wilkinson)
《水準儀:為什麼更平等的社會總是做得更好》作者
如果你想看到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但是卻不知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時,你應該讀讀這本書。布雷格曼出色地向我們展示了那些通常被視為烏托邦的想法其實完全有可能實現,而且事實上差一點就實現了。
——本·羅倫斯(Ben Rawlence)
《荊棘之城:世界最大難民營中的九個生命》作者
在深刻理解資本主義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基礎上,魯特格爾·布雷格曼用大量的數據,令人信服地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必須實行普遍的基本收入制度。他使我們認識到隨著人類的進步,我們有許多種方式可以把烏托邦變成「優托邦」(Eutopia)——只要策略正確,這個樂觀的未來指日可待。
——阿爾伯特·溫格(Albert Wenger)
企業家和聯合廣場風險投資公司合夥人
學習歷史和現代的社會科學可以粉碎那些有害的幻想。可以把所謂烏托邦式的建議變成普通的常識。可以使我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面對未來。想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嗎?請閱讀這本寫得很棒,既積極樂觀,又富有洞察力的書吧。
——菲利普·范·帕里斯(Philippe van Parijs),哈佛大學教授
「基本收入全球網」(Basic Income Earth Network)創始人之一
這本書大膽地呼喚烏托邦和一個「毋需工作」的世界——在這個失敗主義蔓延和激情缺乏的年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它。極力推薦!
——尼克·什里塞克(Nick Srnicek),
《創造未來:後資本主義和一個毋需工作的世界》作者
《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是一本很重要的書,讀完它,我彷彿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打開了一扇通往美好未來的窗戶。當政治家和經濟學家正在尋找提高生產力、保證充分就業和精簡吏治的方法時,布雷格曼問: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怎樣做才能到達那裡?答案是,其實我們已經在那了。布雷格曼以智慧而深刻的研究,激發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希望怎麼生活以及我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必讀書目。
——菲利普·布洛姆(Philipp Blom),歷史學家,
《暈眩年代:1900—1914年西方的變化與文化》
和《邪惡的公司:歐洲啟蒙運動中被遺忘的激進主義》作者
【媒體評論】
如果能力、熱情和格言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話,那麼魯特格爾·布雷格曼的書做到了。……行文流暢,論證有力……是一本特別好的書。
——《獨立報》(Independent)
布雷格曼生動地闡釋了基本收入計劃,既有趣又有益。這個概念很有吸引力,作者用活潑的、TED講座風格的語言很好地呈現了它。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簡介:魯特格爾·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英國《記者》雜志記者,傑出的青年思想家,兩次獲得歐洲新聞獎。已出版關於歷史、哲學、經濟學的著作四部。《進步的歷程》(History of Progress)為2013年暢銷書,獲比利時自由獎(Belgian Liberales)。
⑧ pdf和word文檔有啥區別
1、格式技術的不同,PDF主要技術由派生自PostScript頁面描述語言的子集,字體嵌入/替換系統,結構化的存儲系統三大類組成。
而Word並沒有統一規范化,其文件格式的詳細數據並不對外公開;
2、閱讀觀感上的不同,PDF支持無級放大(矢量格式),而且PDF格式圖形不可編輯,大部分的PDF瀏覽器都不能編輯;由於Word在不同版本中有格式兼容的問題,可能會導致編輯好的版式出現不同,因此在觀感上不如PDF;
3、編輯性,PDF只能通過Adobe公司提供的acrobat等少數軟體實現編輯功能,不如Word方便,Word在可編輯程度上要遠遠高於PDF。
⑨ 時間即生命
酈波老師說,梁實秋先生的《時間即生命》,他讀了很多遍,每次讀都很震撼。梁實秋先生說,「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很多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而可悲的是大都只有覺悟沒有行動,最終徒勞而無功,唯喟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為了應景,我把以前寫的關於時間的文章匯集起來,與讀者共勉。
晃盪的青春知多少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時間過的很慢,總覺得時間還有很多,總覺得時間難熬。比如,學生時代周一盼周五、開學盼放假;還比如在度過一個艱難的時期,時間好像停止了一般。暮然回首時,才發覺浪費了很多很多時間;待到不再青春時,才黯然喟嘆那些時間如果利用起來該多好啊!然而,時間是不等人的,不管你在不在乎,也不管你珍不鍵灶芹珍惜,它不會停止自己的腳步,只顧向前。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測驗,假如按平均年齡75歲計算,900個月,一張A4紙,一個30X30的表格,每過一個月在小格子里打鉤,你的全部人生就會在這一張白紙上呈現……很多被測試的人,大部分都感到很恐懼,自己一生就在在哪個表格里,並且已經劃去的表格已經佔半了辯搭,被格子化的人生是很恐怖,那種時間的逝去感很強很強。恐懼歸恐懼,日子還是要過,有些人的日子仍然不咸不淡,仍然按部就班,沒有起色的樣子,因為懂得不代表珍惜,也不代表珍視。
梁文道先生在理想國主持《星空演講》時,做了一個富有哲理的總結發言《局限,直活一次》,主題是人們好像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死。梁文道先生說:「你只活這么一次,我們看到前面幾位他們都知道自己只活一次,他們怎麼把握住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時間,相信自己要走的路。」人生的諸多局限由不得自己選,有時是沒得選,在種種局限下,人們不能忘記我們只活一次。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再晃盪青春,要好好珍惜時間,好好利用時間,做自己愛做的事,成就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自己。
時間稀缺是種病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任何事物的稀缺,一是因為這種東西本來就稀少,另一方面是因為浪費的太多所以變得稀缺。對於時間而言,尤為如此。時間是公平的,不因人的資質高低、高貴貧賤而分貝不公,它不會給任何人多一分一秒。當下,很多人都面臨時間稀缺的困擾。造成時間稀缺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是不能珍視時間、珍惜時間,最大的障礙是專注力不夠,最主要的根源是拖延時間。
珍視時間、珍惜時間才能充分地利用時間。蜜蜂築巢非常精美,是因為蜂巢是用蜜蠟造的,而1千克蜜蠟需要8.07千克蜂蜜,蜜蜂採集這些蜂蜜需要往返花叢9萬次,它知道蜜蠟的珍貴,所以築巢時不會輕易浪費一點;而泥蜂築巢非常粗糙,是因為泥巴隨處可見,覺得浪費了無所謂,所以最終難以築成精美的巢穴。對於時間來講,道理時一樣的。有的人沒有利用好時間創造出優秀業績的原因,就是珍視時間遠遠不夠。比如,有人計劃一個月讀一本書,到最後幾天才發覺一頁書都沒看,但用幾天的時間已難以完成。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一個月的時間還長著呢,等等再說也不遲,而最終計劃落空。因此,只有懂得時間珍貴,才會科學規劃時間,充分利用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世界上很多資源也都是因為人們珍惜也才變得彌足珍貴。
專注力是戰勝時間稀缺的重要法寶。有人做了一個實驗,在一所學校抽取了兩個班做測驗,一個班是在鐵路旁,一個班在很僻靜的地方,經過一個學期,在鐵路的那個班成績要差一大截,而把高速公路旁做好屏蔽後,兩個班成績的差距在減小。這就充分說明,一個人在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效率就高;精力不集中,則花費再多的時間也很難有成效。同理,我們在工作中也是這樣,如果辦公環境嘈雜,本來一個小時能夠完成的任務,可能一個上午都難以完成,而很多人的時間都是在吹牛聊天、玩手稿畢機、刷微信中流失的。有的人總覺得自己很忙,有時還要加班到深夜,疲憊不堪不說,還很難有所起色,其他的事情也根本沒時間再顧及。其實,你只不過看起來很忙而已,而大部分時間是在瞎忙、亂忙,根本就沒有全神貫注、集中精力。
拖延症是成功路上的最大絆腳石。明末一位名叫錢鶴灘的學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縱觀古往今來的名人和聖賢,大都是「今日事、今日畢」的楷模。而現實中,很多人都沒有脫離拖延的困擾,都有不到最後一刻不動手的病症。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消極,不願做;二是懶惰,不想做;三是畏難,不會做。無論是那種因素,都是對時間的浪費,也都會造成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或不能高標准完成任務。而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就會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後患無窮。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時刻警示自己要「言必行、行必果」,都必須有計劃行事、按計劃行事,徹底脫離拖延症的控制。否則,你的時間永遠不夠用。
給理想一點點時間
在這個物慾橫流、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時代,去談理想,似乎很不合時宜,甚至有點格格不入。是的,理想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突然才發覺理想已經變得望塵莫及、高不可攀了。理想的遙遠,緣於自我放棄,更緣於生活所迫。
理想是美好的、豐滿的,但現實是殘酷的、骨感的,這是來自於大多數人的感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他曾經的理想可能是成為一名科學家、醫生、教師、警察、公務員,可是現實由不得自己選擇,能夠選擇所學專業崗位的人已經寥寥無幾。面對茫茫的就業大軍,曾經雄心勃勃的他們,心態在慢慢地轉變,能有份工作就已經不錯了,咋還能挑三揀四。當參加工作後,他們才慢慢發現所從事的工作是那樣的無聊、無趣、無味,有的是年復一年地重復著幾項工作,有的是常年承受著高壓的工作狀態,但是已身不由己,畢竟還要生活,有工作還有生活不下去的感覺,何況沒有工作。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逼迫自己必須不斷向前向前!有人見面是會互相吹捧,無非是你看你工作多好呀,高收入、高獎金,又體面,大家不約而同的答案是:都是生活所迫,勉強過日子而已。若一堆人圍坐在一起,有人突然談及理想,多數人的反應是:你省省吧,還談什麼理想,先養家糊口再說吧。這可能是大多數的生活狀態。
有人說,能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件極幸福的事。這是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已經參加了工作的人的共同理想,可就是實現這樣的理想也是極不容易的,能夠做到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因為你沒得選或者沒有勇氣選。我慢慢地感到,理想似乎成了懵懂少年的專利,成了青春年少時的談資,因為那時你是「初生牛犢不懼虎」,因為那時你敢闖敢幹、敢愛敢恨。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好像漸漸失去了談理想的資格,失去了實現理想的銳氣和勇氣,猶如在大海里失去了方向,充滿恐懼,又不知何去何從,不知明天會將如何。這種迷茫、焦慮、奔波、苦悶、忙碌、等待的狀態,是何等的可怕。
相對現實而言,理想更多是一種精神、一種虛無、一種嚮往、一種愛好,是「詩與遠方」。反觀當下,反問自我,我們是不是已經到了與理想觸不可及的地步,儼然不是。失去談論理想資格的原因有很多,諸如上述種種,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已經不再給或不願給理想時間,寧願喝酒、打牌、看電視、玩游戲,也不願去再觸碰理想。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迷茫之時,請循其本。為了生計、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們,請給理想一點時間,讓自己在閑暇時也圓一圓曾經的夢想,讓自己在適當的時候放鬆身心做一做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在實現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一下自我,讓舍與得的天平向理想傾斜一點點,讓理想即在心中、夢中,也成為現實和收獲,重拾勇氣,恢復資格,不要再讓理想成為不可觸及的痛。
用好余閑時間
所謂「余閑時間」是指你工作之餘或茶餘飯後的時間,時間雖少而又零碎,但利用好了是一筆不可小覷的財富。很多人當回顧一年或一個階段的時光時,不免感嘆這些年白過了,好像什麼收獲都沒有。這都是因為很多人的「余閑時間」都白白浪費了,也正是因為那些成功人士「余閑時間」的利用的好,才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人生。
魯迅先生曾講:世界上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用「余閑時間」來做有意義的事,不但能夠達到勤能補拙的功效,而且也會讓你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在某個書畫院曾看到一個姑娘寫了一手漂亮的小楷,大家都贊不絕口。這位姑娘講了她的經歷,在大學讀書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喜歡上了書法,在老師的指導下潛心學習,這是需要每天花工夫的。很多同學放學後去逛街,約她同去,她宛然拒絕,說是要練字,同學們都笑她走火入魔了,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七年後,同學們再見她時,都被她寫的字亮瞎了眼,可以說是瞠目結舌、唏噓不已。可誰又知道她臨了七年文徵明的《金剛經》,而大都是在「余閑時間」完成的。她和她的同學開玩笑說,這都是在你們逛街時我練出來的。
「余閑時間」里培養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至關重要。比如,一個人在「余閑時間」里堅持學習攝影、畫畫、陶藝等技藝,而另一個人在「余閑時間」里熱衷於打麻將、吹牛聊天、東游西晃,短時間里可能看不出變化,二三年後變化就會逐漸呈現,而十年之後就會有明顯的變化,而對於一生來講就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我的一位朋友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十年前他也是一位很有思想、很有才華的詩人,可十年後卻變得狼狽不堪,婚也離了,工作也辭了,靠打零工度日。一次和他一起喝酒,問他怎麼到了這步田地,他哀嘆著說這些年大都是在麻將桌度過的,因惡習不改,最終妻離子散,追悔莫及。
一萬小時定律也不是萬能的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按照「一萬小時定律」理論,任何人只需要付出一萬小時的努力,就會成就超凡的能力,或者成為某領域的專家。這是一個令多少人振奮不已的好理論。但是,現實卻大相徑庭,甚至是讓人大跌眼鏡,拋開這一理論本身就是對心理學某理論的片面演繹不說,並且很多能力的培育不單單是靠時間就能行的,還有方式方法、練習模式、核心要義的把握等因素的制約。
任何好的理論都必須踐行才行,光認同沒行動是不會有效果的。比如,有很多人都說「21天養成習慣」的理論很好。但是,你如果只是覺得理論好,而沒有實際行動,不去形成好的習慣、遏制壞習慣,別說21天,就是21年你依舊還你原來的樣子。就拿「一萬小時定律」來說,也是如此。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五年可是一個不短的時間,這既考驗人的毅力和定力,還考驗人堅持到底的韌勁,在這期間你必須保證不間斷、不停滯、不放棄。說到這里,很多人可能覺得太難了,還是算了吧。其實,光是這樣做還不一定能夠達到目標呢!
時間的多少並不是決定因素,最重要的是方法要正確。很多人覺得按照「一萬小時定律」,只要做夠10000就成功了。其實,並非如此。很多行業的能手的培養可能還不需要10000小時,比如傑出的小提琴手練習7401小時就能達到目標。很多技能可能花10個10000小時也不一定有用,比如有的人下了一輩子棋可能仍然成不了象棋大師,甚至還是一個臭棋簍子。一個沒接受過任何訓練的常常下棋的老人,可能會被一個接受了幾個月訓練的小朋友戰敗。因此,時間的多少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決定因素,最重要的還是要方法正確、練習持久。說到底,你有沒有做到刻意練習。
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其主旨是要注重情景練習、大量重復的練習、持續獲得有效的反饋、精神必須高度集中。何謂情景練習?就是你學習某種技能必須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比如你想看書不是選擇菜市場,而是要選擇圖書館。何謂大量重復的練習?重復練習是解決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精的必經之路。重復練習的好處是讓大腦形成長久的記憶,這也是刻意練習的核心觀點。艾利克森指出,長時記憶正是區分卓越者與一般人的一個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練習的指向與本質。比如,一個書法家,他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對某些字的重復練習,形成肌肉記憶,才能寫出好字來。何謂有效反饋?就是在練習過程中要不斷的檢驗效果、修正錯誤,沒有效果的練習或者錯誤的練習只能偏離正確的路徑越來越遠。何謂精神高度集中?就是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必須全神貫注、集中全身心的精力,而不是「寓教於樂」。說白了,就是必須要做到苦練。當然,刻意練習還需要隱性知識的支撐,還需要很多細節要注意,道理既要懂,關鍵是要去做。
有人說,刻意練習理論是對「一萬小時定律」的延伸和拓展。如果能夠合二為一去運用,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遵時、守時與惜時
時間是公平公正的,不因你的貧賤富貴,而少一秒或多一秒;時間是永遠向前的,不因你的忙或不忙,需要和不需要,而停止片刻,它永不復回、永不停滯;時間是功力強大的,可以消磨一切,可以淡化一切,也可以成就一切。《哈佛家訓》中對時間問題進行了專門闡述,看了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認為,對於時間,我們要做的是遵時、守時、惜時、用時。
遵時是一種本能,遵循時間的運行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時是一種品格,贏得信賴,贏得尊重;惜時是一種修為,既珍惜自己的,也不浪費別人的;用時是一種智慧,用好了回報給你的是效益,用不好就是在浪費生命。對於時間,《哈佛家訓》講了很多例子和警句,既有守時的例證,比如,華盛頓的秘書遲到了,找借口說遲到的原因是因為錶慢了,華盛頓的回答是:那麼,或者你換塊新表,或者我換個新秘書;也有惜時的警言,比如,達爾文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每個故事、每句話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都帶來滿滿的正能量。
有人可能不屑的說,這不是「雞湯」嗎,這么淺顯的道理誰不懂。有些道理知道不代表懂得,假如你所知道的道理,對你的內心沒有觸動,即使叫「雞湯」,它也是「偽雞湯」。有些道理必須用心踐行才能知其味,有些道理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算作懂得。比如,利用零散時間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每天花15分鍾看書,每分鍾300字,15分鍾就能讀4500字,一個月是135000字,一年就是1620000字,相當於20本書。像這樣的道理,大部分人都知道,但你這樣做了嗎?假如沒做,說明對你觸動不大或無濟於事,你還沒有懂得惜時、用時的道理。假如你已經懂得,就應把時間好好利用起來,積沙成丘,聚木成林,成就一番別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