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吉登斯社會學pdf

吉登斯社會學pdf

發布時間:2023-06-03 21:53:07

Ⅰ 《民族—國家與暴力》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民族—國家與暴力》[英]安東尼·吉登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Ss4nBxIy3b8xlc5dlzTeYw


提取碼:p0uq

書名:民族—國家與暴力
作者名:[英國] 安東尼·吉登斯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1998-5
頁數:427
內容介紹:
本書是吉登斯著作中最具有歷史社會學特色的一部作品。其理論思路源於《社會的構成》中有關社會轉型的論點,以全球社會變遷的歷程為敘述框架,力圖通過建構社會轉型的一般模式,闡明塑造現代社會的力量。作者本人則宣稱,本書的目的主要在於以系統的方式勾勒出世界史的粗線條。本書內容極為豐富,充滿復雜性和說服力。
作者介紹:
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英國著名社會理論家和社會學家,是當代歐洲社會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師級學者。他生於1938年,曾在赫爾大學、倫敦經濟學院和劍橋大學學習,1963年在萊斯特大學授課,1970年轉為劍橋皇家學院院士,現任劍橋大學教授。

Ⅱ 《現代性的後果》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現代性的後果》([英]安東尼.吉登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GWZYCv3sHdRBJ8rIpQAVFA

密碼:g19z

書名:現代性的後果

作者:[英]安東尼.吉登斯

譯者:田禾 譯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2-1

頁數:155

內容簡介:

《現代性的後果》主要內容簡介:在這本重要的理論著作中,作者從一種全新的、富有啟發性的角度闡釋了與現代性相聯系的制度變革。他認為,在世紀終結之時,我們並沒有進入後現代性時期,而是進入了「盛期現代性」時期。在這一時期,現代性的後果變得前所未有地激劇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現實地考察了許多人備加褒揚的現代性的各種嚴重後果,著重討論了極權的增長、經濟增長機制的崩潰、生態環境的破壞、核沖突與大規模戰爭等問題,並且探討了人類在這些問題面前的出路。無論是對於專業學者,還是對於一般讀者,《現代性的後果》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作者簡介:

安東尼·吉登斯(1938— )戰後英國最重要的社會學家之一,1938年出生於北倫敦的埃德蒙頓,1976年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萊切斯特大學、西蒙·弗雷澤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劍橋大學,1997年起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吉登斯一直處於當代社會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前沿,他的著作綜括了近三十年來的社會政治變革,尤以構成理論和「第三條道路」的學說為全球學界所矚目。他還是布萊爾政府的重要智囊之一。他的主要著作還有:《社會學》(1982)、《社會的構成》(1984)、《民族國家與暴力》(1985)、《超越左與右》(1994)、《第三條道路》(1998)。

Ⅲ 《社會的構成結構化理論綱要》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會的構成》([英國] 安東尼·吉登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4FMKVICNDgzEGGoPqmhEYA

提取碼:gyj8

書名:社會的構成

作者:[英國] 安東尼·吉登斯

譯者:李康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5-1

頁數:464

內容簡介:

本書是吉登斯的社會理論綱領,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論成果之一。在書中,吉登斯對結構化理論的基本原則進行了提綱契領式的總結,論述了社會結構和個人能動性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是社會學家們一直想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各相關學派思想的批判性總結和創造性論述,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結構化理論」:一種建立在結構二重性基礎上的理論。本書的主要貢獻就在於打破了以往的二元方法論,確立了「結構二重性」理論。一方面,社會結構本身既是由人類的行動建構起來的,因此,它應當受制於人的活動,另一方面,經過人的實踐活動建構起來的結構又是行動得以建立起來的橋梁和中介。

作者簡介:

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男爵,英國社會學家,以社會結構理論與當代社會的本體論而聞名,被認為是當代社會學領域中有卓越貢獻的學者之一。學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以馬克思、塗爾干、韋伯等為代表的經典社會學家思想的反思;對以結構主義、功能主義和解釋社會學等為代表的現代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反思;對社會學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結構化理論」;現代性理論範式的提出和現代性發展的反思。曾任倫敦經濟學院院長,現任該校社會學系榮休教授。他的突出成就很多,其中包括與赫爾德和湯普森共同創辦的Polity出版社,該社現已成為社會科學方面的主要出版機構。吉登斯與英國前首相、工黨領袖布萊爾提倡的「第三條路」政策也影響了英國甚至其他國家的政策。其代表性著作包括《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第三條道路》、《民族—國家與暴力》等。

Ⅳ 吉登斯的主要著作

《社會學》
《社會學方法的新規則》
《社會的構成》
《民族—國家與暴力》
《現代性的後果》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
《親密關系的變革》
《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
《氣候變化的政治學》
《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批判——權力、財產與國家》
《歐洲模式》
《在邊緣》 《自反性現代化: 現代社會秩序中的政治傳統》
《超越左與右》 《失控的世界》

Ⅳ 《二十世紀的社會理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二十世紀的社會理論》貝爾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gAhyu_Wglz-XEozWXJpTYA

密碼:wolr

書名:二十世紀的社會理論
作者名:貝爾特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14-7
頁數:405
內容介紹:
本書以社會理論大師為綱,簡明扼要地勾勒了20世紀以來社會理論的發展全貌。作者以簡潔易讀的文字展現了社會理論具有挑戰性的闡釋,涵蓋了社會理論界的關鍵人物和古典學派的思想,包括塗爾干、列維-斯特勞斯、帕森斯、默頓、盧曼、亞歷山大、米德、戈夫曼等。作者架設了一座溝通哲學與社會理論的橋梁,在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下討論福柯、吉登斯、哈貝馬斯的理論及其貢獻,還囊括了大量最新材料,包括法國實用主義哲學和文化社會學、齊格蒙特•鮑曼、烏爾里希•貝克、曼紐爾•卡斯特爾、邁克爾•曼、薩斯奇亞•薩森、蘭德爾•柯林斯、西達•斯考切波等當代社會思想家的成就。

Ⅵ 吉登斯:何為「社會學」與「社會學家」為何

社會學作為一門學科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大學中建立已經有許多年了,但是令人擔憂的是,這門學科的其它學術努力並沒有繼續承傳下去。誇張一點說,它雖然能夠激發我們的熱情,但卻常常因產生許多難以歸結於其它學術領域的煩惱而可能使其難以維持初衷。許多其它能夠保持鎮定的學術事業,社會學卻顯得有點過於激怒。學科沙文主義(disciplinary chauvinism)是大學里熟悉的現象。對此,一個最合理的質疑就是,它不是建立在各研究領域都熟知的基礎上,卻表現出了極度的輕視。但是比起一些普通的不滿情緒而言,社會學的反映似乎更具復雜性,因為它忽略了大學本身就是一個憂慮的滋生地。
在大學中,社會學當前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這種焦慮的根源是什麼呢?對這個問題的一個回答可能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與此一致的研究領域--沒有一個主題能夠作為明確的研究領域而被准確地加以界定。這種觀點當然不對,社會學涉及到社會制度的比較研究,其特別強調對現代工業主義誕生以來的那些社會形式的研究。盡管對應該怎樣更好地研究現代社會可能存在著觀點上的差異,但如果認為這種社會沒有系統研究的價值似乎有點荒謬。
總之,與一些知識分子擔心如何更好地界定自己研究領域相比,社會學中各種對立的反映似乎牽涉著更為復雜的情感。這是否會因此而增添一份恐懼感呢?或許,無論多麼茫然,它都暗示著在支配我們自己對學術觀察的社會行為上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威脅。也就是說,如果非常有興趣,社會學的工作一定會在某些時候影響到某些人。然而,任何一個稍微了解社會學的人都會明白,這離在所有時候影響所有人還相差很遠。有些人天真地將社會學與政治激進主義聯系在一起,認為它們都人為地設置了大量障礙來顛覆每個理智市民的愛心。然而,至少像許多曾經保守的社會學家一樣激進,許多持中間路線的社會學家與其它任何學科中的人的比例是一樣的。這將需要進一步的社會研究來證明這一判斷的正確性。但沒有人能夠像傳統的主流思想所認為的那樣,企圖建立一個大家熟悉的主題來指出政治范圍的特殊之處。
這當然主要不是要設法反對"身份說(status quo)",因為它能夠解釋社會學所激發的保守觀點,難道是社會學傾向於無知?難道是我們自以為自己以及完全了解自己以及社會上像我們一樣的其他人行動的根源已經不需要任何更深的了解?讓我將其置於爭議中來討論。也許可以這樣說,社會學家是一些表明自己很平淡但善於發現的人,你也許會認為任何一個接受"社會學家"稱呼的人都不可能完全對此高興。因為這似乎將直接導致他的失業。事實上,我以為這正是問題的症結所在,即它指出了這個問題的關鍵:社會學家究竟是做什麼的?更具體一點來說,就是我們社會學家能夠為這個社會行為的性質與起源提供何種啟發?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所有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都共同面對的,只是它在社會學中體現得最為強烈。
事實可能很簡單,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在行動中我們通常知道自己將做什麼和為什麼去做,也就是說,人是概念生成的能動者,而正是有這個本質性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才構成了人類的自身。此外,人類行動者有行動的理性,這些理性就是要不停地激發其日程行動的出現。理性與行動認同都不需要表達出來以支配行動的內容。然而,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在維持能動者一直知道自己行動的內容與原因上是有效的。更深層次的考慮是,在任何既定的情境中,這是人類行動的本質。像哲學家有時所說,行動者能以其它方式而行動,然而,一些特殊環境下的沉重負擔可能壓迫著我們,我們感到自己有了某種自由時,我們會根據自己的所知行動的環境及其可能的結果而決定自己的行動。這種感覺不是虛假的,因為對行動者在某種意義上"以其它方式而行動(could have done otherwise)"--或制止無論遵守什麼行動方向的能動概念的分析都是令人可疑的。
這些評價似乎進一步加重了社會學的困難,因為這種持久的批評可能會激化前面提及的爭議。社會學家不僅傾向於作出明確的表述,而且也有意掩飾了術語學(terminology)上所必須要求的表述,而這在某種意義上就等於否認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能動者所擁有的行動自由。他們可能意味著我們所做的是受社會力量或獨立於我們意志之外的社會約束的推動。我們相信自己能夠自由地行動,能夠認識到行動的理由,但事實上常常受無意識沖動的支配。這種觀點聽起來並不正確,因為它超過了作為人類行動者的我們自身的正確感覺。社會學因此似乎成了一門更加多餘的學科,它不僅告訴了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而且它還像皇帝的新裝一樣,掩蓋了事物的真正本質卻穿行在遊行隊伍之中。
然而,我堅信這並不是事情的全部,我也並不是要建議社會學家都應該悄悄地打點好行裝去開辟新的領地。我可以接受甚至強調社會學的大部分內容是與我們所想所知的事情聯系在一起的。但是,除了描述它的主題或學術從業者、多餘或沒有侵蝕的思想外,它使得社會學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社會科學中最富有挑戰和最具復雜要求的學科。我不想說,現在已經不存在既遭人反對又使人索然寡味的社會學形式了。我現在說的"社會學家所做的事情"具有某種表達願望的意味。我並不是毫無顧忌地贊成社會學家所做的一切,我僅僅是希望在我的研究領域中給出一些社會學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就的例子,以顯示社會學的知識領域仍然是既引人矚目,又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二
在分析社會學家的職責之前,讓我們從顯而易見的或每個人都知道的觀察開始吧(或許每個人都知道的根本就不那麼顯而易見,甚至可能還是錯誤的)。盡管當你觀察地球時,它像薄煎餅一樣非常扁平,但今天我們並不屬於這個扁平的地球社會。具體到我們對社會制度的知識預設,我們則更可能是錯誤的。至少,我們很容易找到這樣的例子,比如"破損家庭"或單親家庭的數量在過去一個世紀里激增--這是人們普遍了解或相信的。但如果我們回過去看維多利亞時代,其穩定、完整的家庭和當代混亂的家庭之間存在著一個富於戲劇性的變化。實際上,單親家庭的比例在維多利亞時代比今天要高得多--這不是離婚的一個結果,而主要是在相對年輕群體中的死亡率更高的結果。再者,人們都知道,英國特別容易發生罷工,導致工業混亂主要是因經濟方面的缺陷造成的。然而,許多統計顯示,英國罷工的發生率與其他許多發達工業國家相比並不是特別高。再舉一例,瑞典自殺率相當高--這一點眾所周知,在北歐人憂慮的個性中,或許由於長時間地忍受社會黨政府,產生了一種憂郁消沉或悲觀絕望的個性。事實上,瑞典人不會炫耀自己日益高漲的自殺率,而且永遠也不會這樣做。
在對社會現象的研究中,不應低估社會研究對糾正錯誤或偏見所做出的貢獻。因為有些研究可能常常採取偏見的形式,從而導致狹隘和歧視,甚至可能抑制一些合乎需要的社會變遷。而揭示社會生活某些方面所持有的觀點究竟多麼有效,當然是社會學家的任務之一,即使這些觀點對於別的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社會研究的結果可能常常是缺乏創意的,因此,被認為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可能確實需要再加以證明。而且,大家都知道許多社會制度的誕生就是社會學分析和社會研究的結果。有人認為大量社會研究--常常由政府機構或調查機構實施的,而不僅是由大學里的社會學家來實施--已經深入到現代社會的日常運行里了,我們認為這是想當然的,但不參與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中去,就根本不會了解其中的部分情況。我們知道西方國家的離婚率普遍比20-30年前要高,但容易忘記的是我們有相當多的社會調查參與統計這類現象。
假如這就是社會學應做的一切,那麼就沒太多值得驕傲的。社會學所要做的不僅是要糾正我們對社會現象所持的錯誤觀點--雖然社會學的一些倡議者實際上把這作為它的唯一貢獻。正如我開始所說的,作為一個行動者,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以及為什麼去做。在行動中,我們不可能還去擔心行動是什麼,或者那些行動是否存在。比如,我不會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首先開出支票,也不會不知道一系列諸如"信貸"、"開戶"、"銀行"等復雜的概念和規則。在某種意義上,行動者總是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以及這樣做的原因,且必須在更為廣闊的制度背景下對某一特定行動的諸多因素加以考慮。因為我們不僅要知道這些因素,而且我們還必須了解這些因素對促使行動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對此,我們並不需要社會研究來了解這些因素。
這種知識--包括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習俗的知識--因此不能取決於社會學的解釋,或許的確如此。實際上,我想要指出的是,關於社會行動,人們通常會考慮到的不外乎四種問題,這四種問題不會與個體總是知道的行動內容與原因相抵觸。這四種問題彼此間有著邏輯關聯性,並為理解社會學家的職責--也為社會學是一門關於什麼的學科提供了答案。
再來看看開支票的例子。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開支票意味著什麼,但對於一個來自沒有銀行或者根本就沒有任何金融體制的文化背景的人來說,他就可能不知道開支票。換而言之,對於一個人或群體熟悉的規則,對另一個人或群體則不一定熟悉。這不僅在不同社會類型之間是正確的,而且在不同社會內部也是正確的。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社會的不同領域,而生活在別的環境下的那些人的行為模式對於我們來說,就可能不很清楚了。要說明生活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cultural setting)中的人對另一個特定文化的了解(反過來也一樣)正是社會學家的職責所在。這可以稱之為社會研究的人類學時期(且其意義值得關注)。比如,我們注意到,對社會生活中文化多樣性的區分往往也是揭示人類行為共同理性的一種方法。為了說明特定文化背景或特定社區中的習俗,就需要我們領會行動者的意圖和原因,如果不作這些說明,它就可能完全被我們所遺忘。
這里有許多與哲學相關的復雜問題,我不想低估它們。要找到這類例子相當容易。在充滿沖突和敵意但又不斷互相依存與分裂的世界,跨文化背景下的相互理解變得猶為重要。這種跨文化交流的正弦圖(the sine qua non)是有效進行社會研究的人種志工作(ethnographic tasks)的結果。比如,文化差異把普林克頓(Brixton)的西印第安人(West Indian)社區與富裕的白人地區(和懷特霍爾)區分了開來,這就好像跟由於文化差異而把伊斯蘭教革命與西方文化區分開來一樣是正確的。當然,文化差異的縮小並不會必然導致以前存在的沖突的減少。對敵人了解得越多,其敵意產生的合理性或必然性就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清晰。盡管如此,這一點也不應該導致我們懷疑文化人種論(ethnography of culture)在促進相互理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學術領域與之自然相對應的是社會學和人類學走上緊密結合的道路。
讓我們再回到開支票的例子中去(並不是完全為了金錢)。我們都知道開支票是指什麼,但這不等於說我們知道所有關於開支票應知道的規則。假如我在公共汽車票背面,而不是在銀行提供的單據上簽寫,那麼支票還會有效嗎?決定我們行為習俗的大部分知識不僅具有連貫性特點,而且還是實用的。為了開立銀行戶頭和兌現支票,我們不必詳細了解銀行制度。假如我們被要求這樣做的話,也沒必要知道"支票"或"戶頭"究竟是什麼。我們都知道什麼樣的錢在日常生活的貨幣交易中沒有麻煩。但是正如一些經濟學家所聲稱的,要明確地給金錢下個定義是很困難的事情。就像聖·奧古斯丁(St. Augnstine)在他著名的關於時間的觀察報告中所說的,我們都知道時間是什麼--直到有人來問我們。
由此可得出許多不同的推論,但我只想說其中的一個。這就是我們的話題--我們所能夠說明的--關於我們的行動及行動原因,僅僅只涉及了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所做的某些方面,這些活動有非常復雜但又不是不著邊際的一面,它特別對社會學和其它社會科學有益。在這里,我們說社會學在研究我們已知道的事情並非是自相矛盾--雖然我們能夠常常意識到這一點,但並不一定能夠完全了解它們。換個說法,諸如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在其著名的觀察報告中所寫的一樣,我們關於社會習俗的大量知識包含了能夠"繼續"社會活動的各種背景。我們設法要完成的研究只是興趣大小的問題--而且這種研究有著豐富的結果,這一點我會在後面盡力說明。
我們可以用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關於肢體語言的著名報告作一個例證來予以說明。 要成為一個行動者,他不僅必須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而且還必須用看得見的方式把這個行動演示給別人。我們彼此都希望在自己的行動中保持一種"控制警戒(controlled alertness)",並通過受過訓練的肢體外表、姿態和面部表情的控制來做到這一點。戈夫曼指出了"呈現"給別人的,並由此而經常捍衛作為行動者身份象徵的體態儀表是多麼復雜難辨。通過分析沒有這些體態儀表時的情況,能夠很好地洞察緊密控制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表現。據此,我們可以調查孩子們的行為,因為學習長輩受控的肢體語言需要花費孩子們好幾年的時間。例如,我們可以研究肢體動作中的一些障礙--舌頭打滑、姿態或面部表情的失控。關於這一點,雖然在這里我不能詳細追述,但在戈夫曼和弗洛伊德(Freud)之間有著十分有趣的聯系。
在閱讀戈夫曼的書之後,社會世界似乎再也沒有類似的情況出現了。最惱人的姿勢也充滿了潛在的聯想,這些聯想並不都是令人愉快的。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對於戈夫曼的大多數讀者而言,是什麼使他的著作容易產生一種洞察世事的感覺呢?我認為,是因為這些著作論及了什麼是親密和熟悉的且又不是不著邊際的內容。它揭示了什麼是我們在社會世界已經和必須認識的但又不是胡亂認識的東西,所以它促進了我們准確地了解自我。從這一點上來看,說我們已經知道了要詳細研究的內容並沒有什麼矛盾,但這種研究的結果還遠不能自言而喻。這正如對語言的研究一樣都是重要的,語言學家窮其一生來研究我們已經知道的,而且,他們必須了解言說者的能力,但這決不是要放棄語言學的重要性,或者與其它研究領域相比減少其需求。
我們要區分大多數行動的意圖和原因,必須要有兩個限定條件--即我們都居住在文化各異的有限環境中,以及我們通常能鑒別少數復雜行動的傳統規則。而現在,我們還必須加上第三個限定條件:也就是我經常說的,我們的行動經常會產生一種未預期的結果,尤其當我們對行動表示異議時,這種未預期結果表現得更為明顯。
我們知道,現代金融系統依賴於交易中的公眾信譽。為了保持交易,金融系統必須要有規則。在某個時間里,銀行其實只有銀行存款的一小部分錢。因此,雖然,每個存款人能及時取出他所有的存款,但所有存款人不能同時取出所有的存款。假如銀行出現擠兌,接之而來的是它必須付清全部欠款的信譽將會急劇下降,甚至可能因此而導致銀行破產。銀行顧客很少有人(或者沒有人)故意發動這樣的擠兌,即使產生了這樣的行動,其結果也不一定是他們所預期到的。大量有意圖的行動(intentional actions)產生了未預期的結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銀行擠兌的例子便是一個特例,但也不是那麼很特別。例如,有一個社會學家就經常把這些未預期結果統稱為"放縱的結果(perverse consequences)"。下面這個例子就是例證。弗羅里達洲政府為了援救瀕臨滅絕的短鼻鱷,把射擊和捕殺短鼻鱷列為非法。但是那些沼澤地區過去能讓農民勉強賺些錢,現在,政府認為把沼澤用來養殖短鼻鱷以供人獵殺變得浪費了。結果,農民為在地里種出莊稼就把水排干,短鼻鱷的棲息地由此消失了,農民也從應該得到保存的區域里被趕了出去。

閱讀全文

與吉登斯社會學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視頻後台壓縮 瀏覽:707
app里的視頻廣告從哪裡接的 瀏覽:556
天翼雲伺服器跟騰訊雲 瀏覽:618
cyk演算法實現 瀏覽:191
大潘號app在哪裡可以下載 瀏覽:109
怎麼做解壓豌豆捏捏樂 瀏覽:618
安卓手機怎麼調成蘋果表情 瀏覽:755
android藍牙聲音 瀏覽:850
橫盤震盪選股公式源碼 瀏覽:589
子平pdf 瀏覽:507
hyper編程技巧 瀏覽:236
java帶參數的線程 瀏覽:913
為什麼安卓車載中控屏看起來很差 瀏覽:466
吃雞怎麼解壓最快 瀏覽:968
linux網路編程基礎 瀏覽:219
產研是程序員嗎 瀏覽:594
程序員的法律 瀏覽:969
編程第四關用冰雪火焰閃現通關 瀏覽:756
批處理當前文件夾參數 瀏覽:185
鴻蒙安卓如何下載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