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拉筋有沒有加密區
拉筋的加密是指梅花型布置
箍筋加密區是對於抗震結構來說的。根據抗震等級的不同,箍筋加密區設置的規定也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層柱子的兩端都要進行加密。梁端的加密區長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柱子加密區長度一般取1/6每層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層(一層)柱子的根部應取1/3的高度。
http://ke..com/view/1454111.htm
『貳』 拉筋Φ6@600X600這個標注表示什麼意思
直徑為6mm的圓鋼間距600mm,雙向布置
『叄』 拉筋的間距是箍筋的兩倍,這個間距是指的加密區還是非加密區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這句是03G101-1 、P65頁的下面文字註解中第4條的原話
『肆』 11G101-1第23頁拉筋標注Φ6@600還有必要嗎
11G101-1第23頁拉筋標注Φ6@600有必要。
與第16頁的說法不矛盾,是雙控的。
『伍』 拉筋間距為箍筋間距的2倍,這句話什麼意思
在柱中,拉筋也是屬於箍筋中的一個構件來的。柱子的拉筋間距應與箍筋間距保持一致。柱拉筋能和箍筋比。拉筋在有些時候可使配筋滿足抗剪強度要求與構造要求(體積配箍率、箍筋肢距、縱筋無支長度等)而對於梁來說,設計圖紙中有抗扭筋或者腰筋時才會用到箍筋,這時候箍筋的間距就是要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了,這點在平法03G1011 P62中有說明 「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都要用到「拉筋」,並且關於「拉筋」 的規格和間距的規定,也是相同的。即: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有些人卻提出「拉筋在加密區按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在非加密區按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這是錯誤的理解。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陸』 鋼筋平法標注大方法
鋼筋平法標注大方法,如下圖所示:
框架梁編號6, 總計3跨,截面尺寸250*490箍筋HRB400規格,直徑8mm間距加密區100mm,非加密區間距200mm,兩肢箍上部兩根通長HRB400規格直徑16mm鋼筋左支座3根HRB400規格直徑16mm鋼筋,右支座4根HRB400規格直徑16mm鋼筋下部3根HRB400規格直徑16mm鋼筋,梁側4根HRB400規格直徑12mm鋼筋。
平法是「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的簡稱,包括平法的標注形式,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一種標注。
平法的產生:
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 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柒』 框架柱箍筋加密區規范是什麼
底層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層柱的兩側,底層柱上下各500mm的范圍內為箍筋加密區,建議參考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集《11G101-1》。
但相對於各樓層而言,層間變形上小下大,設計時如何提高框架的抗側剛度及控制好結構側移為重要因素,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當高度大、層數相當多時,結構底部各層不但柱的軸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整體的側移亦顯著增加。
缺點:
框架結構體系的缺點為:框架節點應力集中顯著;框架結構的側向剛度小,屬柔性結構框架,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所產生水平位移較大,易造成嚴重的非結構性破壞,吊裝次數多,接頭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費人力,施工受季節、環境影響較大。
不適宜建造超高層建築, 框架是由樑柱構成的桿系結構,其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特別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慮現澆樓面與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樓面水平剛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點類似於豎向懸臂剪切梁,其總體水平位移上大下小。
『捌』 剪力牆拉筋加密區范圍
配筋構造縱筋縱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一般縱筋間距不應小於50mm,一二三級及柱截面邊長大於400時縱筋間距不宜小於200mm,四級、非抗震一級截面小於400時不宜大於300。圓柱縱筋不宜少於8根,不應少於6根。3.1箍筋a)箍筋直徑 一級不小於10mm,二三級不小於8mm,四級不小於6mm,柱根(嵌固部位)處不小於8mm;不應小於d/4(d為最大縱筋);b)加密區箍筋最大間距一級不大於6d、100,二級不大於8d、100,三四級不大於8d、150、柱根100,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不應大於100;一級框架的箍筋直徑大於12mm且肢距不大於150mm及二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不小於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於200mm時,除底層柱外,最大間距應允許採用150mm;四級框架柱剪跨比不大於2時,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c)非加密區箍筋間距:一二級框架柱不應大於10d,三四級框架柱不應大於15d(d為最小縱筋,此處規范中未說明是最大還是最小,判定為最小);另外非加密區箍筋體積配箍率不宜小於加密區的50%。註:當縱筋配筋率大於3%時,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應大於10d且不應大於200mm,(d為最小縱筋直徑),此注意項判定為非加密區箍筋的要求。加密區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於200mm,二三級不宜大於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四級不宜大於300mm,至少每隔一根縱筋宜在兩個方向有箍筋活拉筋約束;箍筋加密區范圍:柱端,取截面高度(圓柱直徑)、柱凈高1/6和500mm較大值;底層下端不小於柱凈高的1/3;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剪跨比小於2的柱、框支柱、一二級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級角柱沒有全高加密要求,但是計算的時候還是要按角柱計算的。
『玖』 構造柱箍筋加密區拉筋間距
構造柱本身就四根鋼筋,箍筋間距200,一般不設置拉筋。
柱鋼筋搭接後,在搭接區箍筋加密成間距100就可以了。
『拾』 圖集中有梁拉筋直徑和間距要求,請問在什麼規范有寫呢
於11G101-1中 87頁右下角注角第四條:當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6mm;當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排拉筋豎向錯開布置。
拉筋的直徑、間距應由設計圖說明。一般情況。拉筋的直徑同於底版分布筋,即8mm,拉鉤的間距為2倍箍筋間距。
(10)拉筋加密區標注擴展閱讀: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在這里需要說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只是給出一個計算拉筋間距的演算法。
例如,梁箍筋的標注為φ8@100/200,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為200mm,則拉筋間距為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卻提出「拉筋在加密區按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在非加密區按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這是錯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