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尋求周易
http://www.hotlinkfiles.com/files/1609214_xaccl/%E5%91%A8%E6%98%93.rar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入門級別書
http://www.hotlinkfiles.com/files/1609234_8xcou/%E5%91%A8%E6%98%93%E5%B0%9A%E6%B0%8F%E5%AD%A6.pdf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民國易學宗師闡釋象數之作,適合入門以後,可參考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
http://www.hotlinkfiles.com/files/1609307_ycebm/%E5%91%A8%E6%98%93%E5%8D%81%E6%97%A5%E8%B0%88.pdf
胡道靜等《周易十日談》——近代大師對《周易》的簡單介紹
http://www.hotlinkfiles.com/files/1609321_zlg63/%E5%91%A8%E6%98%93%E5%8F%A4%E7%AD%AE%E8%80%83%EF%BC%88%E8%8A%82%EF%BC%89.rtf
尚秉和《周易古筮考》(節)——可以看一看具體占筮射覆的例子
易圖:
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先天自然之圖: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河圖: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洛書: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先天八卦方位: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後天八卦方位: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八卦取象歌: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八卦解: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歷代都受到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們的關注,春秋末期
《易傳》對《易經》進行了注釋及發揮。《易經》及《易傳》合稱《周易》,易理精湛
,是我國哲學及自然科學的胚基。因此,歷代探索《周易》者甚多,從先秦至近代注釋
發揮《周易》之著作竟三千餘部,浩瀚的易林形成了中國的易學史系統。其淵博的易理
對中國的哲、史、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代哲學家、文史學
家,自然科學者們無不奉以為圭臬。
《易經》是《周易》的本經,團屬儒家的經典,故稱為經,為六經之首。凡六十四
卦,三百八十六爻,其中,每卦六爻,卦又有卦名與卦辭,爻有爻題與爻辭,因是以筮
占形式成書,故未被秦始皇燒毀而得以保留下來。本書主要通過卦、爻辭占卜人事吉凶
,客觀上是對上古社會的反映,蘊含有一定的哲學雛形。《易傳》是繼《易經》之後最
為閃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同文化的瑰寶。《傳》對《經》的注釋大大地超過
了《經》原有的水平,《經》《傳》交相輝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書籍文獻,組成
了一部交融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的偉大文獻系列,成為炎黃文化的寶貴財富。
第一節《周易》的流派及其成就
《易》學是「經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周易》的研究,從漢代開始,大致分為
象數派及易理派兩大流派,《易傳》多以象數解「經」,而《論語》、《呂氏春秋》、
《戰國策》等則為義理派不談象數。受上述影響,對《周易》的研究歷代皆分為兩大派
,漢代為象數派的開山,魏、晉朝為理義派的先河。所謂象數派是以取象(即取八卦所
象徵的各種物象)來闡述卦辭和爻辭,加「乾」取象為天,「坤」取象為地。在漢代以
《易緯》為代表,《京氏易傳》及《周易章句》、《焦氏易林》等亦為取象派的典型。
取義派是以卦意來解釋卦辭及爻辭的,如對坎卦,不取水象而取「陷」義、「險」義,
以一陽陷二陰之中;乾卦不取天象,而取「健」義、「剛」義;坤卦不取地而取「柔」
,此說以魏晉王弼《周易注》為代表,兩派各有特色,對《周易》的研究皆具有積極的
意義。宋代大儒朱熹把義理和象數相互發揮,對《易》學的研究起到了互補作用。中醫
學偏於象數派,但也滲入了理義觀點,明.張景岳《類經圖翼》著名的《醫易義》便是
以象數及理義互參立論的典作。
對《周易》的研究,以漢代和宋朝為兩大代表時期,漢代偏重於訓詁,注釋而少發
揮,比較墨守原文不敢越雷池一步,宋代則不然,敢於大膽發揮,其特點為象義並重,
自魏晉王弼擇重取義後,受其影響宋朝即分為取象派及取義派兩大流派。元明以來,象
數派與理義派發生對峙,客觀上推進了易學的發展。
漢代是易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出現了許多易學的重要著作,如孟喜的《周易章句》
、焦贛的《焦氏易林》、京房的《京氏易傳》、苟爽的《周易注》、虞翻的《周易注》
等,皆為漢代易學的主幹。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及鄭玄所注《易緯》八種,亦都是漢
代《周易》研究的重要成就,總稱為漢易,漢易的特點為以象數解義,故屬於象數派。
漢代對《周易》研究的主要成就為《易緯》系列問世,「緯」是對「經」的佐翼,
六經皆有緯,《易經》之緯為《易緯》,成書於西漢,為易經疏注的名著,經傳之羽翼
,對《周易》影響很大。惜已佚。後經東漢.鄭玄注主要有:《易緯.乾鑿度》、《易
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易緯.稽覽圖》、《易緯.乾元序制紀》、《
易緯.通卦驗》二卷、《易緯.辨終備》一卷。其中以《易緯.乾鑿度》、《易緯.乾
坤鑿度》、《河圖緯》、《易緯.坤靈圖》等最為有名,《易緯》也是象數派,是《易
經》的羽翼,在易學史及哲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中陰陽理論對中醫學的影響較大。
《易緯.乾鑿度》、《乾坤鑿度》、《坤靈圖》,被漢代經師列為《易經》的翼佐(十
翼之一),說明該書在易林中的地位(十翼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易傳》:《錄》上下,
《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東漢《易緯
.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漢代除《易緯》之外《京氏
易傳》對《周易》的影響亦較大。
除系辭、彖、象之外,《說卦》、《序卦》、《雜卦》及東漢《易緯.乾鑿度》,
《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等在「易林」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總之,漢代對《周易》的主要貢獻是鄭玄注的《易緯》系列珍籍,以及京房、孟喜
、焦贛、虞翻、苟爽、魏伯陽等的《京氏易傳》、《周易章句》、《焦氏易林》、《周
易往》、《周易參同契》等著作,其影響都很大。此外唐.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宋
代大儒朱熹的《周易本義》、程頤的《易傳》、元朝.寶巴的《周易奧義》,明清時期
王夫子《周易內傳》及《周易外傳》都是研究《周易》的重要文獻。
魏晉時期易學的主要功績是大易學家王弼《周易注》擇重取義,對易理派的發展起
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王弼的《周易注》還保留了漢代費直及鄭玄的象數觀點,並把經
傳合為一冊,對《周易》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唐代易學又稱唐易,其主要影響是孔穎達接受了王弼的易理觀點,著《周易正義》
,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匯聚了易理派的成就,使易理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此外,需要提及宋易,宋代是研究易學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大批研究《周易
》的書涌現於世,對《周易》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朱熹的《周易本義》之外
(該書為宋以前《周易》研究之集大成),還有程頤的《易傳》,司馬光的《溫公易說
》,趙善舉的《易說》,林粟的《周易經傳集解》,李杞的《周易祥解》,邵伯溫之《
易學辨惑》,吳沆的《易璇璣》,項世安的《周易玩辭》,周以夫的《易通》,蔡淵的
《易象意言》、魏了翕的《周易要義》、董楷的《周易博義》、丁易東的《周易象義》
等對《周易》的研究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宋代.邵雍《皇極經世》,承接了陳摶道士的學術。並有了新的發展,邵氏注重圖
說,故又稱圖數之學。那氏並奉獻了先天圖(六十四卦序圖)。北未遂以圖說易之風盛
行,這和邵氏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義理派以程熙為代表,其著《易傳》為《周易》傑作
之一。宋.大 儒朱熹易理派及象數派入《周易本義》為宋代以來易學之集大成,乃
象數易合著之傑作。明.《五經大全》,採用了程、朱之說,一直沿用至清代。
另外,清朝也是易學研究的輝煌時期,研究易學的書籍輩出,而且大多有新的見地
。如陳夢雷的《周易淺述》,杭辛膂的《周易筆談》,朱軾的《周易傅義》,查慎行的
《周易玩辭集解》,惠棟的《周易述》,謝維獄的《易象數理分解》,尚秉和的《周易
尚氏學》,姚配中的《周易姚氏學》,李光地的《周易觀象》,黃宗義的《易學象數論
》,任啟運的《周易洗心》,表明《周易》的研究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上述除了漢、宋、清朝是《周易》研究的三大高峰之外,唐朝也有七十六家《易》
(記載於《唐志》)。元朝、明朝也有不少名作,如元朝.胡震的《周易衍義》,明朝
.胡廣的《周易大全》,蔣士龍的《周易心燈》。明朝還以圖解《周易》為著稱,如劉
定之的《易經圖解》,呂懷的《周易卦變圖傳》,都說明了歷代研《易》之著層出不窮
。
此外,宋.劉牧的《易數勾隱圖》首載河圖洛書,以及宋元時期對《周易》的考校
,訓估等,如宋.蔡淵的《周易經傳訓解》,元朝.趙訪的《周易文詮》,明.董守諭
的《卦變考略》都說明歷代對《周易》研究極為重視。
近代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李鏡池的《周易探源》,馮友
蘭主編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張立交的《周易思想研究》,劉大鈞的《周易概論》等
都是研究《周易》的傑作,其中有不少新的發揮。
總之,《周易》歷代名著甚眾,說明炎黃子孫對《周易》是極其注重的。進一步發
掘和探索《周易》,是繼承發揚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任務。
第二節《周易》歷代重要著作
一、《周易》研究,側於注釋的歷代著作選列
《子夏易傳》 為說易之書最古老,真本已佚,春秋.卜商撰。
《易傳》 相傳為春秋孔子所撰。
《周易注》 鄭康成注一卷,漢.鄭玄撰。
《周易注》 魏.王弼。
《周易正義》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周易口訣義》 唐.史徵。
《周易釋文》 唐.陸德明。
《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
《易傳》 宋.程頤。
《溫公易說》 宋.司馬光撰。
《周易新講義》 宋.耿南仲。
《周易本義》
宋.朱子撰。
《易說》 宋.趙善譽。
《周易經傳集解》
宋.林栗。
《周易祥解》
宋.李杞。
《周易淺述》 清.陳夢雷。
《周易函書約注》 清.胡煦。
《周易傅義》 清.朱軾。
《周易玩辭集解》 清.查慎行。
《周易述》 清.惠棟。
《周易章句證異》 清.翟均廉。
《御纂周易折中》
清.康熙五十四年。
《周易稗疏》 清.王夫之。
《周易尚氏學》 清.尚秉和
《周易解故》 清.丁晏。
《周易姚氏學》 清.姚配中。
《周易古經今注》 近代.高亨。
二、《周易》研究,側於發揮的歷代著作選列
《易緯.乾坤鑿度》 漢.鄭玄注。
《易緯.乾鑿度》 漢.鄭玄注。
《易學辨惑》 宋.邵伯溫撰。
《易小傳》 宋.沈該撰。
《易璇璣》 宋.吳沆撰。
《易原》 宋.程大昌。
《周易義海撮要》 宋.李衡。
《周易玩辭》 宋.項安世。
《周易總義》 宋.易祓。
《易通》 宋.趙以夫。
《易象意言》 宋.蔡淵。
《周易要義》 宋.魏了翕。
《易說啟蒙小傳》 宋.稅以權。
《易學啟蒙》 宋.胡方平。
《周易傅義》 宋.董楷。
《周易象義》 宋.丁易東。
《易原奧義》 元.寶巴。
《周易衍義》 元.胡震。
《周易爻變義蘊》 元.陳應潤。
《周易大全》 明.胡廣。
《易用》 明.陳祖念。
《易象》 明.黃道周。
《易象解》 明.劉濂。
《六交原義》 明.金瑤。
《周易生生真傳》 明.俞國人。
《易燈傳》 宋.無撰名氏。
《易解心燈》 明.蔣士龍。
《易學象數論》 清.黃宗羲。
《周易洗心》 清.任啟運。
《讀易辨疑》
清.李開先。
《易象數理分解》 清.謝維岳。
《周易現象》 清.李光地。
《周易筆談》 清.杭辛齋。
三、周易圖解選列
《周易鉤隱圖》 宋.劉牧。
《易圖說》 宋.吳仁傑。
《易圖通辨》 宋.雷思齋。
《周易圖說》 元.錢義方。
《易緯.坤靈圖》 漢.鄭玄
《周易旁註圖說》 明.朱升。
《易經圖釋》 明.劉定之。
《周易卦變圖傳》 明.呂懷。
《伏羲圖贊》 明.陳弟。
《易圖親見》 明.來集之。
《易芪圖說》 清.潘咸。
《易圖疏義》 清.劉鳴坷。
《周易後天歸圖》 清.黎由高。
《易圖明辨》 清.胡渭
四、河洛專著選列
《太極圖說》 宋.周敦頤。
《易數勾隱圖》 宋.劉牧。
《河洛定儀贊》 明.俞國人。
《河洛真傳》 明.俞國人。
《河圖發微》 明.陳士槐。
《河圖洛書原舛編》 清.毛奇齡。
《河洛先天圖說》 清.劉天真。
五、周易考略、訓詁、占筮選列
《周易經傳訓解》 宋.蔡淵。
《古易音訓》 宋.呂祖謙。
《周易文詮》 元.趙訪。
《卦變考略》 明.董守渝。
《古周易訂估》 明.何楷。
《讀易考原》 元.蕭漢中。
《卦變考略》 明.董守諭。
《周易象訓》 清.姚球。
《周易校勘記》 清.阮元。
《周易策辭考》 近代.李鏡池。
六、周易占筮之書
《易林》 漢.焦延壽。
《京氏易傳》 漢.京房。
《玄珠密語》 唐.王冰。
《觀象玩占》 唐.李淳風。
《皇極經世》 宋.邵子。
《周易筮述》 清.王宏。
《春秋占筮書》 清.毛奇齡。
《周易古佔法》 宋.程迥。
《奇門遁甲符應經》 宋.楊維德。
《易塞通變》 宋.雷思。
《遁甲演義》 明.程道士。
《奇門遁甲占驗》 明.程道士。
《星學大成》 明.萬民英。
《星佔三卷》 明.劉孔照。
《星命總括》 明.耶律純。
《奇門遁甲》 明.無名氏。
《黃帝奇門遁甲圖》 明.無名氏。
《通佔大象歷星經六卷》 明.無名氏。
《易學筮貞》 清.趙世時。
《六壬大全》 郭御青著。
《六壬指南》 陳公獻著。
《六壬大全》 無撰著人名氏。
⑵ 如何自學大六壬
1、首先系統學習梅花和六爻的理論做為術數的入門,同時也是學習六壬的敲門磚。六壬是高級的預測術,不了解五行生剋及干支象意的基礎,學起來難免事倍功半。
2、學習六壬起課,即九宗門,並掌握十二將、神的基本象意。
3、接下來看《六壬大全》里的課經、畢法,若初看難於理解,可參看現代人寫的畢法解釋。課經里的少量重點格局需記憶,如鑄印、斫輪、軒蓋、官爵等,其它理解即可;畢法的知識點最好熟記,完成了畢法的系統學習和記憶後,此時的你對六壬的框架及基本理論已有了基本理解。
4、此時著重研究四課三傳,學習掌握干支上下相生相剋之類象,比如干加支、支加干,干傳支,支傳干各有哪些意義等等。
5、有了前面的理論知識做准備,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斷課了。此階段應將學習前人課例與自己斷課相結合。前人課例如張官德的《六壬辯疑》、《畢法案錄》及秦瑞生的《畢法精解》都是初學者的最佳選擇。也可以在上網的時候,看一下現代人是如何斷課的。 如果你是按上述步驟學習的話,現在已經基本能斷課了,只是准確度可能還不夠,但有些東西已經能斷出來了。
6、下面開始學習《大六壬指南》、重點研究《六壬萃言》。這時候的你斷課已經初有眉目了,只是對於課體的總體把握還不夠到位,常常是說吉也行,說凶也可。
7、研究完上面兩本著作,可以看《壬歸》、《壬竅》、《斷案秘訣》了,這時的你會有如獲至寶的感覺,通過這幾本書的學習,你的六壬水平會提高很大一個台階。
8、終於說到《斷案》了。學習邵子的《斷案》時,重在理清思路,看大師是如何用公式斷事體的,細細體會先從哪斷起,又是到哪結尾的。以看《斷案》來說,你能看懂斷案的思路,也就說明你已經不再是一般的預測者了,已經是一個小神仙級別的人物了。
9、 有的人會問習壬多久可入門?又多久能學好?答案因人而異:有悟性極佳學三兩月即可斷對吉凶的,也有在門外徘徊良久而未得天機的。需知庸才之不常見者亦如良才之少得,我等平常之人,或有習壬數月仍覺未能入門的朋友,切不可妄自菲薄,應先查原因,次更進取,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
⑶ 大六壬入門的書籍介紹下
做為三大預測神術的大六壬的書籍流傳下來的還是非常多的,我個人收集的六行書籍都有四百多冊,這里我只說一些不錯的六壬書籍你可以看一下,從六壬入門到六壬深研的書籍都有,對你學習六壬占卜預測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你可以注意看一下圖片上的紅色部分,這些六壬書籍的PDF格式的電子版都在其中都有收藏
六壬書籍目錄:
《六壬大全》郭御青 手抄影印
《六壬親抄》
《六壬未悟書》
《大六壬心鏡》徐道符 唐 手抄版影印
《大六壬指南》陳公獻 明 影印
《大六壬指南》註解大六壬占驗指南--陳劍
《大六壬指南詮解》 北海閑人
《大六壬心鏡》 徐道符 唐 (易仙客整理版)
《六壬大全》 郭御青 圖解六壬大全 第部 吉凶占斷
《六壬大全》 郭御青 圖解六壬大全(第部):佔法及神煞(白話詳解圖解本)
《六壬大全》 郭御青 圖解六壬大全(第部)畢法賦
《大六壬指南占驗今詮》北海閑人
《苗邵二先生六壬針見血》 苗達 邵彥和
《壬竅》無無野人 清
八六居士 《大六壬揭秘》(部分節錄)
八六居士大六壬推命學 手抄本
北海閑人 《大六壬理法易簡》
大六壬會通摘要
大六壬會要全集-李淳風 邵南
大六壬匯集 壬課宮商角羽 清鈔本
大六壬集成 不分卷 抄本
大六壬集要
大六壬精蘊 清鈔本
大六壬開雲觀月經
大六壬課經集
大六壬說約 清 張鋐
大六壬探原 清 袁樹珊
大六壬五變中黃經正文
北海閑人 《大六壬心法指要》
北海閑人 《畢法賦全解》
北海閑人 《大六壬理法易簡》
北海閑人 《六壬金針》
曹福倞、張月明著——大六壬精解(上下卷)
曾氏課鈐 清鈔本足本
大六壬辨證神書
大六壬翠羽歌 卷 明嘉靖年
大六壬斷經秘訣集
大六壬隔山照
大六壬軌限照心神鑒經
大六壬鬼科竅
大六壬黃帝龍首經 卷 明嘉靖年
大六壬心法指要
大六壬尋原 清 張純照
大六壬淵鑒
大六壬雜釋 八卷 (明)官應震撰 舊鈔本
大六壬-占驗存略
大六壬專兵燭怪犀
大六壬准繩
大六壬總會心機獨悟絕法
登壇必究-輯六壬說-六壬軍帳賦
湖社叢話 金口決
黃帝金匱玉衡經 一卷 (清)李文田手批
精抄歷代六壬占驗匯選(卷二)
精抄歷代六壬占驗匯選(卷三)
精抄歷代六壬占驗匯選(卷四)
精抄歷代六壬占驗匯選(卷五)
精抄歷代六壬占驗匯選(卷一上部)
精抄歷代六壬占驗匯選(卷一下部)
⑷ 大六壬的書籍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大六壬書籍還是蠻多的,有些六壬書籍完全湊數,有些六壬書籍還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大六壬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一些六壬的古籍必不可少,但是能真正提升我們大六壬實力的書大概也就那些,
比如這些出自古籍閣關於大六壬和小六壬的PDF古籍電子書,基本上從大六壬入門到精研的方方面面都有包括,這些六壬書籍如果你都能認真完並研究透徹基本要上你就是一個非常高的大六壬高手了
《六壬未悟書》《六壬親抄》
《大六壬心鏡》徐道符 唐 手抄版影印
《六壬大全》 御青 圖解六壬大全 第部 吉凶占斷
《六壬大全》 郭御青 圖解六壬大全(第部):佔法及神煞(白話詳解圖解本)
《六壬大全》 郭御青 圖解六壬大全(第部)畢法賦
《大六壬指南占驗今詮》北海閑人
《苗邵二先生六壬針見血》 苗達 邵彥和
《壬竅》無無野人 清
《大六壬心鏡》 徐道符 唐 (易仙客整理版)
《大六壬理法易簡》《大六壬會通摘要》
《大六壬會要全集-李淳風 邵南》
《大六壬匯集 壬課宮商角羽 清鈔本》
《大六壬集成 不分卷 抄本》《大六壬集要》《大六壬精蘊 清鈔本》
《大六壬課經集》《大六壬說約》 清 張鋐
《大六壬探原》 清 袁樹珊
《大六壬指南》陳公獻 明 影印
《大六壬指南》註解大六壬占驗指南--陳劍
《大六壬指南詮解》 北海閑人
《大六壬心法指要》 《畢法賦全解》《大六壬理法易簡》
《大六壬斷經秘訣集》《大六壬鬼科竅》
《六壬金針》《大六壬辨證神書》
《大六壬翠羽歌》 卷 明嘉靖年
⑸ 有沒有《術藏》的愛好者有電子版的。跪求。
術藏:六壬金口訣
術藏是非常豐富的,不僅僅包括六壬、六爻、奇門遁甲、四柱八字、梅花易數、紫微斗數、風水等周易的很多方面,包羅萬像,我列舉了一些術藏中的部分電子書,
《術藏》一書,按成書先後的順序,對歷史上的重要術數經典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統的、綜合的總結。術數學是中華文明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完整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學術之一。
圖中術藏書籍有個紅色塊狀,術藏的電子書都出自。。。。。不說你應該說懂了
術藏部分書籍目錄:
《六壬際斯 二卷》
《鼎鍥卜筮鬼谷源流斷易天機大全 三卷首一卷》
《火珠林 一卷》
《奇門卜筮 不分卷》
《術數.命書相書》
《新刊合並官板音義評注淵海子平 五卷》
《神相全編 十二卷首一卷》
《子平集要 不分卷》
《星平集腋統宗 四卷》
《神相匯編 四卷 續集 一卷》
《子平管見集解 二卷》
《術數類.22.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舊題唐]曾文辿楊筠松撰》
《術數類.48.御定星歷考原-[清]李光地等奉敕編》
《術數類.21.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舊題唐]楊筠松撰》
《術數類.04.潛虛、附潛虛發微論-[宋]司馬光撰[宋]張敦實撰》
《術數類.07.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宋]張行成撰》
《術數類.27.焦氏易林-[漢]焦贛撰》
《術數類.03.元包經傳、附元包數總義-[北周]衛元嵩等撰》
《術數類.15.易象圖說內篇、外篇-[元]張理撰》
《術數類.14.大衍索隱-[宋]丁易東撰》
《術數類.25.發微論-[宋]蔡元定撰》
《術數類.19.宅經-[舊題]黃帝撰》
《術數類.41.月波洞中記-不著撰人》
《術數類.16.三易洞璣-[明]黃道周撰》
《術數類.08.易通變-[宋]張行成撰》
《術數類.10.皇極經世書解-[清]王植撰》
《術數類.38.演禽通纂-不著撰人》
《術數類.42.玉管照神局-[舊題南唐]宋齊丘撰》
《術數類.49.欽定協紀辨方書-[清]李光地等奉敕編》
《術數類.44.人倫大統賦-[金]張行簡撰[元]薛延年注》
《術數類.09.觀物篇解、附皇極經世解起數訣-[宋]祝泌撰》
《術數類.12.洪範皇極內篇-[宋]蔡沉撰》
《術數類.26.靈棋經-[舊題漢]東方朔撰[明]劉基等注》
《術數類.36.三命指迷賦-[舊題宋]岳珂補注》
《術數類.11.易學-[宋]王湜撰》
《術數類.02.太玄本旨-[明]葉子奇撰》
《術數類.28.京氏易傳-[漢]京房撰[吳]陸績注》
《術數類.35.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宋]徐子平撰》
《術數類.31.李虛中命書-[舊題周]鬼穀子撰[唐]李虛中注》
《術數類.24.催官篇-[宋]賴文俊撰》
《術數類.40.三命通會-[明]萬民英撰》
《術數類.43.太清神鑒-[舊題後周]王朴撰》
《術數類.23.靈城精義-[舊題南唐]何溥撰》
《術數類.17.靈台秘苑 -[北周]庾季才原撰、[宋]王安禮等重修》
《術數類.33.星命溯源-不著撰人》
《術數類.34.珞琭子賦注-[宋]釋曇瑩撰》
《術數類.13.天原發微、附各類圖等-[宋]鮑雲龍等撰》
《術數類.06.皇極經世索隱-[宋]張行成撰》
《術數類.39.星學大成-[明]萬民英撰》
《術數類.18.唐開元占經-[唐]瞿曇悉達撰》
《術數類.46.遁甲演義-[明]程道生撰》
《術數類.05.皇極經世書-[宋]邵雍撰》
《術數類.01.太玄經-[漢]揚雄撰、[晉]范望注》
《術數類.20.葬書-[舊題晉]郭璞撰[元]吳澄刪定》
《術數類.32.玉照定真經-[舊題晉]郭璞撰、張顒注》
《術數類.29.六壬大全-不著撰人》
《術數類.45.太乙金鏡式經-[唐]王希明撰》
《術數類.37.星命總括-[舊題遼]耶律純撰》
《術數類.30.卜法詳考-[清]胡煦撰》
⑹ 高分求 【看相 算命 入門的書籍】
1、看相算命書籍推薦:
《柳庄相法》《水鏡神相》《麻衣神相珍本》 《相法實例解》《五官相手抄本》
《敦煌相書》《 命相鉤奇》《 周易五行面相學與色彩文化》《麻衣相法》
《 相學圖解-蘇民峰》《 相學過三關-陳鼎龍》《[相學絕學:驚天眼]》
《照膽經》《人倫大統賦》《柳庄神相》《相理衡真》《安徽相法過三關》
《月波洞中記》《相術絕學過三關》《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鑒》《 柳庄相法》
《神相全編》《 增釋麻衣相法全編(同治本)上冊》《 相法摭言-手抄本》
《 增釋麻衣相法全編(同治本)下冊》《 峰生水起面相篇(筆記)》《 林真-相術入門》
《安徽相法》《安徽相法安徽古相法秘笈資料(手抄本絕密資料)》《 民間相法金絕》
《安徽相法彩圖實例解析166頁(全)》《安徽相法神仙斷351頁絕密內部資料》
《 神秘的相術》《 蕭上相法》《 蕭下相法》《 相術秘笈.相術驚天眼》
《 民間相法真訣(手抄家傳秘本)》《 相術集成》《 相法實例解(盛書笙);》
《精準面相真人圖解》《 民間相法順口熘》《 相法精髓入門真訣》
《相法神仙斷》《 三世相法》《 公篤相法》《 盧毅安:看相偶述》《 民間相學秘招真解》 《安徽古相法秘笈資料(手抄本絕密資)》《 相法指南秘要(黃寅)(手抄本)》
這里應該是例舉了最全的看相和算命類的書籍,不過每類書籍我也只是推薦了幾本,其實每類至少都有幾百冊書籍
請注意看圖上的標記,就是你所想要的看相和算命類的電子版的書籍出處,應該說沒有比這更多更全的,大概估計有一千多冊
2、周易算命書籍:
《周易註疏》《周易述》《周易尚氏學》《增刪卜易》《卜筮正宗》《風角》
《高島易斷》《周易集解》《周易折中》《河洛理數》《梅花易數》《納甲筮法》
3、四柱八字算命類:
《窮通寶鑒》《三命通會》《淵海子平》《八字大全》《四柱測疾病一語定位法》
《淵海子平》《八字命理真傳》 《八字斷病》《一掌經》
4、奇門遁甲算命類:
《奇門主客概論》 《天地人遁歌》 《奇門遁甲秘笈大全》《諸葛亮金函玉鏡奇門遁甲全書》
《景祐遁甲符應經.上部三卷.下部三卷.宋.楊維德等撰.明末朱絲欄鈔本》
《重刻校增武侯八門神書.明胡獻忠著.明萬曆43年刊本》
《劉伯溫著.金靈子編-稀世珍本鐵算盤》《奇門先天要論》
《太乙金鏡式經》 《煙波釣叟賦》 《陽遁六局值符天蓬落七宮值使休門落六宮》
5、紫微斗數類算命:
《道傳飛星紫微斗數諸星問答論註解》《神妙玄微紫微斗數》 《紫微斗數論命詳批》
《斗數秘儀下廚房(合並版)》《神妙玄微紫微斗數》
6、大六壬預測算命類
《壬歸》 《壬學瑣記》《大六壬心鏡》 《六壬軍帳神機》《大六壬玉藻金英》《六壬存驗》《六壬大全》
《六壬占事略決》 《大六壬指南》《六壬通天》《六壬仙師法》《六壬說約》《大六壬探源》《六壬穿金演卦法概敘》
⑺ 圖解六壬大全共有幾部分吶
一共三部,第一部 佔法及神煞;第二部 吉凶占斷;第3部 畢法賦。網上有PDF高清掃描版,可以自己去找。至於我有沒有呢,我也不知道。
⑻ 四庫全書術數部竟有哪些術數書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一共49卷,基本上所有的目錄全在這里了,
術數類.陰陽五行之屬
太乙金鏡式經,遁甲演義,禽星易見
御定星歷考原,欽定協紀辨方書
另外說一下圖中右下角有《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PDF格式的全套電子書
術數類.相宅相墓之屬
宅經,葬書,撼龍經,撼龍經_疑龍經,撼龍經_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內傳,外編),靈城精義,催官篇,發微論
術數類.命書相書之屬
李虛中命書,玉照定真經,星命溯源,珞琭子賦注,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三命指迷賦,星命總括,演禽通纂,星學大成
三命通會,月波洞中記,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鑒,人倫大統賦
術數類.數學之屬
太玄經,太玄本旨,元包經傳,元包經傳_元包數總義,潛虛,潛虛_潛虛發微論,皇極經世書
皇極經世索隱,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易通變
觀物篇解,觀物篇解_皇極經世解起數訣,皇極經世書解,易學,洪範皇極內篇
天原發微,天原發微_各類圖,天原發微_問答節要,大衍索隱,易象圖說,三易洞璣
術數類.占候之屬
靈台秘苑,唐開元占經
術數類.占卜之屬
靈棋經,焦氏易林,京氏易傳,六壬大全,卜法詳考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目錄: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1.太玄經-[漢]揚雄撰、[晉]范望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2.太玄本旨-[明]葉子奇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3.元包經傳、附元包數總義-[北周]衛元嵩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4.潛虛、附潛虛發微論-[宋]司馬光撰[宋]張敦實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5.皇極經世書-[宋]邵雍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6.皇極經世索隱-[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7.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8.易通變-[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9.觀物篇解、附皇極經世解起數訣-[宋]祝泌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0.皇極經世書解-[清]王植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1.易學-[宋]王湜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2.洪範皇極內篇-[宋]蔡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3.天原發微、附各類圖等-[宋]鮑雲龍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4.大衍索隱-[宋]丁易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5.易象圖說內篇、外篇-[元]張理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6.三易洞璣-[明]黃道周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7.靈台秘苑 -[北周]庾季才原撰、[宋]王安禮等重修》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8.唐開元占經-[唐]瞿曇悉達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9.宅經-[舊題]黃帝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0.葬書-[舊題晉]郭璞撰[元]吳澄刪定》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1.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舊題唐]楊筠松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2.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舊題唐]曾文辿楊筠松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3.靈城精義-[舊題南唐]何溥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4.催官篇-[宋]賴文俊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5.發微論-[宋]蔡元定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6.靈棋經-[舊題漢]東方朔撰[明]劉基等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7.焦氏易林-[漢]焦贛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8.京氏易傳-[漢]京房撰[吳]陸績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9.六壬大全-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0.卜法詳考-[清]胡煦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1.李虛中命書-[舊題周]鬼穀子撰[唐]李虛中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2.玉照定真經-[舊題晉]郭璞撰、張顒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3.星命溯源-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4.珞琭子賦注-[宋]釋曇瑩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5.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宋]徐子平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6.三命指迷賦-[舊題宋]岳珂補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7.星命總括-[舊題遼]耶律純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8.演禽通纂-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9.星學大成-[明]萬民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0.三命通會-[明]萬民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1.月波洞中記-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2.玉管照神局-[舊題南唐]宋齊丘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3.太清神鑒-[舊題後周]王朴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4.人倫大統賦-[金]張行簡撰[元]薛延年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5.太乙金鏡式經-[唐]王希明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6.遁甲演義-[明]程道生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8.御定星歷考原-[清]李光地等奉敕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9.欽定協紀辨方書-[清]李光地等奉敕編》
⑼ 關於大六壬的學習,各位前輩有什麼指點害怕走彎路,能告訴我基本的學習過程嗎先看哪些書後看哪些書,
可以說大六壬不易學且也難精。首先你要做好心理准備,沒有毅力的話就別學大六壬了,否則半途而廢,最終也出不來什麼效果!
學一段時間,如《壬歸》《大六壬指南》《六壬萃言》等一些書籍都翻一翻,不要想一遍就能學會的,要多看,怎麼也得幾年時間會有點感覺。看完再看《袖裡乾坤》鞏固一下,這時要記得看《大六壬說約》,然後靜下心來再讀一遍名家名篇,之後看課例的同時自己也斷一斷。最後再研究《六壬指南》和《壬歸》,同時注意一定要注意多實踐。
要學大六壬就要下定決心去學,且這類出自 古籍閣 的PDF版大六壬的電子書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
學大六壬先把基礎知識打牢固,六壬大全里的基本起課、天將、支神、神煞等等都掌握之後,看看畢法賦,然後找些古人的課例看看。
如果有機會遇到高人別忘了切磋切磋,上面的理論知識太多,不利於實占,實占才是最關鍵的,你能做到上面這些,基本上對六壬應該有點感覺,後面想成為高手的話,就看你自己的天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