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上下)》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上下)》([美] 麥迪遜)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r-yQdvxjH_f7ZjFkcZ7ZDw
書名: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上下)
作者:[美] 麥迪遜
譯者:尹宣
豆瓣評分:9.4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1
頁數:898
內容簡介:
《美國制憲會議記錄辯論》(上下)記載了1787年美國建國之父們設計聯邦政府的全過程,記錄了代表們在每天會議上的發言。全書按麥迪遜在制憲會議期間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歷史原貌。麥迪遜的記錄自始至終、一天不缺,寫法類似連續劇,記下了歷史人物(代表們)在特定場景(每天不斷深入的辯論)上的台詞(發言)。
作者簡介:
作者 | 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1751-1836)
美國制憲會議代表,擬定「弗吉尼亞方案」,勾畫憲法藍圖;數次重要發言,扭轉會議進程;留下詳盡手稿,記錄制憲歷程。世稱「美國憲法之父」。曾任美國第四任總統(1809-1817)。
譯者 | 尹宣
祖籍湖南邵陽,1942年5月生於廣西桂林。1963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學院(現華中師范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同年起於武漢市第一中學教授俄語,後自學英語並一直任英語教師。1981年,譯出伊麗莎白·布希著《現代美國文學簡介(1919—1980)》。1982—1984年,譯出麥克米倫版《美國文學選讀》四卷。1988年初,赴美留學,主修社會學。1991年,畢業於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系,獲社會學碩士學位。2001年回國定居。1998—2000年,譯出麥迪遜著《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2007—2008年,譯出漢密爾頓、麥迪遜、傑伊合著《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2009年元月,心臟病突發,病逝於武漢。
❷ 法律常識全知道pdf
1.有關法律常識的書籍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
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
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
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3.馮象 《政法筆記》4.楊立新《楊立新品百案》5.林來梵《憲法學講義》: 此老師原是浙大的,現在在清華,這本書是他的課堂講錄,保留了很多口語的成分,風趣幽默,深入淺出,而且並沒有單單販賣自己的學術觀點,而是綜合了許多別家的看法,比較全面。
6.韓大元《1954年憲法與新中國 *** 》 :考索了很多憲法早期的線索,非常值得一讀,對理解我國憲法早期框架是個不錯的選擇。7.高銘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此公一生極為牛逼,學術水平一般,但絕對是刑法學領域國內的「大佬」。
從第一稿到第五十多稿,坦悉他幾乎參加了刑法制訂的全部過程,而且從第二十三稿開始,他就是刑法修訂辦公室的負責人.8.陳瑞華《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 : 田文昌、陳瑞華對話錄》:對話錄使得本書極為好讀,一位是一線律師,一位是刑法學學者,使得本書兼具了實用性和學理性,對很多具體問題給出了非常符合中國實情的回答,比教科書的照本宣科好上很多。9.陳興良《口授刑法學》:也是上課講錄,口語體比較活潑,但主要是他一家之言,刑法構成要素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講得,對其他學說的關照有讓橡乎限。
2.法律知識大全短一點的
我們生活在法制如灶的國度,處處需有法,處處需遵法,而作為青少年,我們要應該讓法律在心間長駐。
因為重要,所以學法
我們從初中開始便開設了法制教育課程,法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通過學法,我們對法律有了逐步的認知,法制觀念也由此提高。我們懂得了在法律范圍內什麼事該幫,什麼事禁止做。怎樣行使權利,如何履行義務……而假如我們是法盲,也許在觸犯法律後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由此產生的後果就必定嚴重了,據統計,在各類犯罪人員中,不知道什麼是違法行為或不懂法的人數占總數的一半以上。所以,學習法律是我們立足於法律社會的基礎,是創造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
因為重要,所以守法
遵守法律和憲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俗語有雲:「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法律的制定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途徑,所以為了社會的安定,更是為了我們自身,我們必須自覺守法。而且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定是著眼於公民的利益,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沒有理由不遵循,更沒有理由背道而馳。雖然我們有追求個性的自由,但這並不意味我們能標新立 異,無視法律的存在。與法律抗衡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自毀前程。在我們身邊,同齡人知法犯法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為了燦爛的明天,我們能不守法嗎?
❸ 《出類拔萃之輩(三冊)聰明人在越戰中的錯誤決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出類拔萃之輩(三冊)》(戴維·哈爾伯斯坦)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uIEI_H90lv0GKAGTbR3O5g
書名:出類拔萃之輩(三冊)
作者:戴維·哈爾伯斯坦
譯者:齊沛合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1973-12
頁數:1262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聰明人失敗地治理國家的故事。當你讀到書中麥克納馬拉讓人贊嘆的勤奮和他的高效時,你會感慨說這真是一個超級精英,但當他陷入自己參與編織的巨網時,你又會感慨,這些聰明人,都是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其在戰略上的懶惰甚或無能。
戴維·哈伯斯塔姆的《出類拔萃之輩》已經成為講述越戰的經典。它探討了美國總統肯尼迪和其身邊的出類拔萃之輩如何將美國引入了越戰的歧途。目前中文版只能自行去淘寶購買了。
戴維·哈伯斯塔姆認為,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根源,要追溯到美國對華政策的失敗,凱銀以及之後美國國內對「失去中國」的問責。
是艾森豪威爾總統和李奇微將軍讓美國免於更早地介入越戰。1952年競選總統時,艾森豪威爾說:「如果必須發生戰爭,那麼,讓亞洲人去打亞洲人,我們支持自由的一邊。」曾擔任朝鮮戰爭指揮官的李奇微將軍則強烈反對介入印度支那。每次當國務院要求增加對法國人的軍事援助時,他都會激烈反對。
雖然不再有像李奇微這樣的陸軍參謀長,但年輕的肯尼迪總統仍然組建了一個全都由出類拔萃之輩組成的團隊。他們中間,包括福特公司的總經理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包括差一點當上哈佛大學校長的麥喬治·邦迪,包括歷史學家阿瑟·施萊辛格,包括既是知識分子又是軍人的馬克斯韋爾·泰勒,包括來自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臘斯克……這是一群因其聰明才智而被寄予厚望的人。按照戴維·哈伯斯塔姆的描述,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政府已經從艾森豪威爾時代的疲沓、軟弱無能的市儈心理狀態轉移到一代人中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的手裡。」
「人們感到全國各地最優秀的人才已經被召集起來,利用美國新的民族主義的思想作為動力,把一種新的堅強而有活力的精神灌輸到美國在全球事務的歷史作用中,這倒並不一定是要在國內把美國理想變為現實,而是在全球各地把美國理想變為現實。」戴維·哈伯斯塔姆寫道。
約翰·肯尼迪是不情不願地被捲入越戰的。在閱讀《出類拔萃之輩》時,你總會有一種感覺,這位年輕的總統一直以敷衍的態度面對美國在越南的義務。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再也無力承受自己在印度支那的義務,此前的帝國英國也對之抱以一種愛莫能助的態度。這些義務只能由取代英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西方式民主與資本主義文明的捍衛者美國來承擔了。「這些盯鉛宴建議送到肯尼迪那裡,肯尼迪看了十分討厭。他一點也不急於送這么多美國人到越南,他好不容易從豬灣事件里擺脫出來,如果他的小心謹慎不至於被看成是在冷戰沖突中表現軟弱,那麼要跳入另一場沖突,他也是小心謹慎的。」
1961年肯尼迪決定派自己的代表去越南做一次實地調查。這次調查的結果是泰勒-羅斯托報告。好鬥的沃爾特·羅斯托和鴿派將軍馬可斯韋爾·泰勒組成的代表團帶著明確的任務到訪越南。他激芹們需要調查三種戰略:一是派遣三個師去打垮越共;二是派少量部隊象徵性地到越南去;三是不派遣部隊,但是增加裝備援助,尤其是直升機和輕型飛機。泰勒-羅斯托報告的內容正是美國陷入越南的徵兆。因為報告認為最有助於使南越政府和人民安心的是,美軍開入越南,以及美國有必要擺出一副美國會在越南戰爭中奉陪到底的架勢,「採取這種態度,是由於低估了對方的認真程度和決心,以為只要我們表示強硬,河內就不敢惹我們。」
總統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對派遣美國軍隊到越南去並無興趣。他甚至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肯尼迪對阿瑟·施萊辛格說:「他們想派一支美國軍隊。他們說,為了恢復信心,為了保持士氣,必須這樣做。但是,肯定和柏林一樣,軍隊開了進去,軍樂齊鳴,群眾歡呼,四天之後大家就忘了。隨後人家又要求我們增兵。這就像喝酒一樣,酒勁兒過去就又得來一杯。」
肯尼迪的問題是他並不願意直接地拒絕。他採取了折中方案。他沒有派遣軍隊去,但是他派遣了大量的軍事顧問和後勤部隊,總數高達1.8萬人左右。採取折中方案的惡果是,每一方都認為自己贏得了辯論。肯尼迪和鴿派認為自己依靠妥協和採取政治手段,避免了事情的惡化;鷹派則覺得自己的努力終於收到了成效,從而可以更加努力。事實上結果是,由於派遣顧問的方式並沒有緩解北越對南越的壓力,「這使政府更深地陷入越戰,使越南顯得是一個更重要的國家,使越南問題更為突出,而不再被看做是次要的危機。」
唯一能制止這種情況繼續發展的人是總統本人,但是約翰·肯尼迪卻在副總統林登·約翰遜的老家被刺殺了。越南問題被交到了副總統和他留給副總統的那幫聰明絕頂也自負絕頂的團隊手上。這下在越南問題上就糟糕了。「他的繼承人所必須處理的主要不是肯尼迪那些非常小心謹慎地表達出來的內心懷疑,而更多地是要處理肯尼迪那些公開講話—全都是強調越南的重要性的。」
林登·約翰遜的政府在1964年替換了駐越總司令。麥克納馬拉發現此前的總司令哈金斯總是對他報喜不報憂,總是讓他誤以為只需要再投入一點點就可以天下太平。於是威廉·威斯特摩蘭將軍被派去取代他。但是這種做法只是小小的修補。對於麥克納馬拉這樣的聰明人而言,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確相信自己和美國是無所不能的,另一方面是他們確實也缺乏果斷中止援助越南從而抽身離開的決心—或許只有真正偉大的領導者,如豬灣事件中的肯尼迪,或者決定與中國建交時的尼克松,再或者二戰中無論如何也不肯相信納粹的丘吉爾,才具備這樣的決心。結果只能是「華盛頓再一次採取了簡化的做法,說是要派一位好將軍去替換一個壞將軍;似乎這種欺騙行為並不是整個制度的問題,好像換幾個人就能打開一個新局面似的。」
開始考慮轟炸北越,就標識著美國進一步陷入越戰。鷹派和鴿派都知道這件事情的意義。就像開始向越南派遣顧問時一樣,反對者和贊成者扭成一團,但卻朝同一個方向滾去。「文職人員想把轟炸作為一種佯攻,一張可以打出來的牌;軍方則想把它作為戰爭工具、力量的杠桿,它本身就是一個目的。」這些人由於相互矛盾的原因而團結在了一起。麥克納馬拉和麥喬治·邦迪在1965年提交給約翰遜總統一份備忘錄。備忘錄中說對越南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全力進行談判,一是加大使用武力。麥克納馬拉和邦迪的建議是後者。
一旦開始轟炸,距離派遣地面部隊也就不遠了。如果要進行轟炸,你就需要機場;如果有了機場,你就需要軍隊去保護,而光靠南越軍隊顯然難以保護;一旦開始派遣軍隊,那接下來就是派遣更多的軍隊。
最後占據上風的是這種理論:敵人有一個界限,只要我們給予足夠猛烈的打擊,讓痛苦達到這個界限,那麼敵人就會認輸。但是這種理論同樣適用於美國。北越人也在尋找美國的界限,而且他們發現了這個界限,那就是美國人不能忍受巨大的人員傷亡。在互相試探界限的過程中,對美國而言,戰爭終於從不情不願的事情變成了深度捲入的消耗戰。
這就是美國一個出類拔萃的群體的悲劇:「肯尼迪的知識分子曾被贊揚為這一代的出類拔萃之輩,然而他們就是越南戰爭的策劃者,我和許多人都認為這場戰爭是美國南北戰爭以來最大的悲劇。」一群那麼理性、聰明和理想主義的人,竟然拖著這個國家進入到一場凄慘的戰爭。
以商學院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個聰明人失敗地治理國家的故事。當你讀到書中麥克納馬拉讓人贊嘆的勤奮和他的高效時,你會感慨說這真是一個超級精英,他在任何方面都不亞於今天創造了互聯網奇跡的神奇企業家。但是當他陷入自己參與編織的巨網時,你又會感慨,也有可能,這些聰明的人,都是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其在戰略上的懶惰甚或無能。
作者簡介:
David Halberstam (April 10, 1934 – April 23, 2007) was an American journalist and historian, known for his work on the Vietnam War, politics, history,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business, media, American culture, and later, sports journalism. He won a Pulitz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in 1964. In 2007, while doing research for a book, Halberstam was killed in a car crash.
❹ 《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思辨的張力》(鄧曉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MdIYttenLam0z3SqYpil8w
書名:思辨的張力
作者:鄧曉芒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16-6
頁數:623
內容簡介:
作者立足於一個全新的視角,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了歷史淵源的追溯和邏輯結構的分析,指出它由兩個不可分割的本質要素構成,即作為內在動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為反思形式的邏各斯精神。通過與中國哲學的比較,深入分析了黑格爾哲學中這兩大精神的運作方式及相互關系,闡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爾哲學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三者統一的體系特徵,展示了黑格爾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內在聯系和差異,是對黑格爾辯證法的一個具有開拓性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鄧曉芒(1948-),中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和批評家。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德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德國哲學》主編。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德國哲學,亦研究美學、文化心理學、中西文化比較等,創立「新實踐美學」和「新批判主義」,積極展開學術批評和文化批判,介入當代中國思想進程和精神建構,在學術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響力。代表性著作《思辨的張力》、《文學與文化三論》、《新批判主義》、《實踐唯物論新解》等。
❺ 《自然辯證法》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自然辯證法》([德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y6wXz06Hc0-okUpQdqkCJg
書名:自然辯證法
作者:[德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譯者: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71
頁數:340頁
內容簡介:
弗恩格斯基本上寫於1873-1883年,1885-1886年作了個別補充,第一次全文發表於1925年《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2卷。原文是德文,中文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20卷並參照俄文版譯出。
❻ 自然辯證法概論 吳國林 pdf
今4月份才版哇沒快電版吧家版商賺錢啊
❼ 《法律篇》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法律篇》(柏拉圖)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kuAqkZU8kRpSsO7nKav62w
書名:法律篇
作者:柏拉圖
譯者:何勤華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07-01
頁數:428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最晚出版的一本著作。在這部著作中,柏拉圖以對話的形式,闡述了法律產生的條件、必要性、怎樣制定法律和如何執行法規等。內容還涉及城邦的建立、階層的劃分、制度的設立、罪犯的懲罰以及婚姻、繼承、道德、教育、文藝、宗教、地位等各種問題,讀者從中可以了解政治、法律、哲學等早期的發展與形成。
作者簡介:
柏拉圖生於公元前427年,死於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大概是個雅號,古希臘文中的意思是「身體粗壯、結實」。他本名亞里斯托克勒斯。柏拉圖出身於雅典一個古老的名門貴族家庭,遠祖是雅典最後一個皇帝科德拉斯,他的母親派里克廷是梭倫的後裔。梭倫在歐洲法律史上是位大名人。他是雅典的執政官,屬工商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派,在執政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立法活動,史稱「梭倫立法」。這些立法推動了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商品市場經濟的繁榮。柏拉圖的父親亞里斯頓是個民主派,在柏拉圖幼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柏拉圖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同母異父弟弟。
柏拉圖青少年時期受到良好的教育,接受過騎兵軍事訓練,喜愛運動,能繪畫,諳音律,寫過史詩和劇本。他的這些才能後來都充分顯現在他的全部著作中。
由於出身顯貴門庭,所以柏拉圖年輕時企望從事政治活動。雅典是古希臘哲學思想的搖籃,學派紛呈,名家輩出。在這種哲學氛圍中,柏拉圖無疑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哲學動物」,耽於抽象思維。他在哲學上受到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派和蘇格拉底的影響。
石匠蘇格拉底是柏拉圖家的老友。他是個偉大的哲學家,後世人稱他作「西方的孔子」。他的哲學使柏拉圖傾倒、拜服。蘇格拉底對雅典的民主派不滿,民主派就通過法庭判蘇格拉底死刑。蘇格拉底是公民,公民處死的辦法是服毒自盡。蘇格拉底接受了這種死法。蘇格拉底之死傷透了柏拉圖的心。他再也不想從政。他要繼承蘇格拉底的遺志,傳布蘇格拉底的思想。有人說,柏拉圖的初期著作都是記述蘇格拉底的見解。
約在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學園,這所學園世稱柏拉圖學園。他在學園里從事教學和寫作活動,寫出了一系列對話錄。
其樂融融的學園生活只維持了5年,一場戰爭結束,敘拉古國王又邀請了柏拉圖。不久,國王和柏拉圖兩人又起了沖突。柏拉圖被關在御花園里達一年之久。最後柏拉圖被釋放。
柏拉圖回雅典後,重度教學、寫作生涯。80歲那年,有一天他參加一位朋友的婚宴,他悄悄地退到屋子的一個角落裡,默默地坐了下來,當人們再看到他時,他已離開了塵世。
柏拉圖一生留下了23篇對話和3件書札,其他以他的名義傳下來的作品或是偽作,或是可靠性不大。為什麼柏拉圖的著作都用「對話」這一體裁呢?一方面,對話是種辯論法即辯證法,通過揭露對談者話中的矛盾,來推求真理。辯論在當時希臘學者間蔚然成風,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另一方面,對話是一種文藝體裁,是一個很有文藝才華的人才能寫得出來,而柏拉圖在青少年時代就具有了這種才華。
柏拉圖的對話總共約150萬字,其中最長的就是本書,即《法律篇》,約30萬字。
柏拉圖關於政治、法律的對話,主要依次有這樣三篇:《理想國》(《國家篇》)一《政治家篇》一《法律篇》。這三篇對話反映了柏拉圖從「人治」過渡到「法治」的認識。「人治」即「哲學王之治」,但在林林總總的希臘城邦中,何處有所謂的、道德高超的「哲學王」?顯然只有依靠「法治」。柏拉圖從天上回到了人間。
據西方研究柏拉圖的專家考證,《法律篇》是柏拉圖的晚期作品。柏拉圖在74歲高齡時才著手寫《法律篇》第一卷。柏拉圖在去世時並沒有留下一部完整的稿子,至多隻是有一個初稿。現在人們看到的《法律篇》是柏拉圖死後由他的學生、奧巴斯的腓力浦整理後出版。腓力浦在整理時加進了自己的東西,但限於水平,整理後的稿子缺少了柏拉圖的幽默,並且有些句子邏輯不夠嚴密。
《法律篇》共12卷,但有些作家把《伊壁諾米》也劃了進去,變成了13卷,但一般都認為是12卷。
《法律篇》大致全面地反映了古希臘,特別是雅典的城邦的建立、地理位置、政府結構、選舉制度等情況。對話內容涉及法律、宗教、教育、歷史、哲學、藝術、倫理、外交、貿易、家庭、婚姻、技藝、公民生活等。前三卷主要討論立法的宗旨和立法者必須具有的素養和條件。第四卷到第十二卷分別論述各種法律和法律制度。
我們兩位譯者是根據英、俄、日文的譯本(主要是Jowett的英譯本)來迄譯這部體大思精的古典名著的。為使譯文准確地表達出柏拉圖的思想、觀點,我們常常翻閱數種外文原版書,以求最精當的表述。在整部譯稿中,誤譯、欠順之處望讀者不吝指正。
最後,我們在寫這篇短序時,參考了幾位國內專家寫的介紹柏拉圖生平、思想和《法律篇》的論著,在此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