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練拳pdf

練拳pdf

發布時間:2023-07-31 00:42:51

『壹』 怎樣練習太極拳.pdf

1.眼睛。要有神,正前平視,應隨出手的方向,隨動作的要求轉動而轉動,跟動作協調起來,也可往上,也可向下。
2.咀,即口。似閉非閉,似開非開。一般說口呼鼻吸,實際生活不是這樣。閉不是嘣著咀,也不是開著,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要求舌頭抵上顎時自然形成,不要硬頂。似閉非閉,活動能使口內生津,不至於口乾舌燥。如果張著嘴練拳就上不來氣了。
3.氣,氣是一門科學,現在氣功很盛行,有專門研究氣功的。一般稱太極拳為自然氣功,要求氣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靜窺測對方動向,或你來我往。太極拳的氣沉丹田「臍」下小腹部位,不論坐著、站著,氣沉在丹田就會感到非常舒適。保持這個狀態,氣就沉到丹田了。

『貳』 《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訂版·精裝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訂版·精裝版)》(李小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zx7u

書名: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訂版·精裝版)

作者:李小龍

譯者:杜子心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4-8

頁數:240

內容簡介:

最具影響力的李小龍武學名著

永不過時的截拳道理論經典

深度揭示《李小龍技擊法》的精神內核

全球首次授權中文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李小龍遺孀琳達女士和武術理論作家吉爾伯特•約翰遜根據李小龍親筆手稿整理而成,意在將一代武學宗師李小龍畢生的思想火花,以一種有凝聚力的方式匯集 在一起。

這是一部匠心獨運的截拳道寶典,也是一本難以被定義的奇特書稿。書中並沒有按部就班的招式詳解,只有蘊藏著無限意味的連篇妙語。這本書不設任何牢不可破的疆界,不作任何非黑即白的結論,正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李小龍的武學精神——截拳道是沒有終點的,想知道怎樣做,你要自己尋找答案。也正因如此,它才能保持恆久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截拳道習練者奉為經典。本書出版後立即風靡全球,被譯成九種文字暢銷世界各地。迄今為止,它已經影響了幾代武術家和武術愛好者,協助他們追求更深層次的自我實現之路。

名人推薦

《截拳道之道》是一本非常獨特的書,因為它是傳達李小龍截拳道武術精髓的文章的有機匯集。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練成」的書。此書是一個異數。——李香凝,李小龍之女

每次翻開《截拳道之道》,我會在腦海中浮現李小龍捲曲書籍、手執筆桿的畫面。我對於他在人類身、心、靈方面的探索所下的工夫感到驚訝。——琳達·李·卡德韋爾,李小龍遺孀

《截拳道之道》事實上是永無止境的。這本書也只能作為讀者的一個開端,它是無形、沒有層級的。……你會發覺,截拳道並沒有任何明確的界線或界限,除非你劃地自限。——吉爾伯特·約翰遜,《截拳道之道》編者

許多《截拳道之道》的思想和概念,都可以應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發現《截拳道之道》在我的整個人生都非常有用。——賈里·尼曼

《截拳道之道》中的內容是李小龍靈魂的指紋,我深信它會繼續流芳百世。——黛安娜·李·伊魯山度

《截拳道之道》為你提供一把鑰匙,你可以利用這些洞見來提高你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我曾嘗試把這些知識運用到事業、家庭和社交上。令人驚奇的事情在生活中發生,是連做夢也想不到的。——奧克塔維奧·金特羅

作者簡介:

作者

李小龍 ,原名李振藩,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術哲學家,截拳道創始人。

作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赤手空拳在好萊塢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億萬影迷。作為一介武者,李小龍打遍天下無敵手,讓「功夫(Kung Fu)」一詞首次被寫入英文詞典中。他 年僅33歲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東方傳奇。

譯者

杜子心,原名李志雄,1954 年出生於台灣南投武術家庭。台南成功大學研究所畢業,後任專科學校科主任。李氏年輕時習武,且博覽武術群籍,對不同門派之武術,皆有深入鑽研及獨到見解。

羅振光博士,「彼岸文化」創辦人,人力資源培訓專家。曾習詠春拳、泰國拳、巴西柔術等,多次參與拳擊及自由搏擊比賽;先後在《功夫世界》《搏擊》《新格鬥》《武林》等武術雜志發表評論文章多篇,著有《以無為有》《格鬥縱橫》《李小龍思想解碼》《李小龍哲理解碼》及《他們認識的李小龍》等;其中《李小龍思想解碼》《李小龍哲理解碼》及《他們認識的李小龍》已翻譯成日文版本。

『叄』 哪裡可以下載李小龍的 <<基本中國拳法>> PDF 格式的電子書

補上一句,《基本中國拳法》中文譯版為《武道釋義》作者: 李小龍

上這里大致的看看吧。
網路貼吧 > 截拳道吧 > 瀏覽帖子
http://post..com/f?kz=67649824

武道釋義

--------------------------------------------------------------------------------

{{李小龍}}
[[一、論禪]]
欲能由武術中有所啟發,意謂著能破除「真知」與「真命」之障礙。同時,並能發展無限的自我,無限的擴展自我。此亦絕非強調整體之某一面的發展,而你整體發展以及於整體之每一面才是。
超越因果宿命之途全在於心靈與意志的適當運用其力量。
虛空恰恰站在這與那之間。而虛空是什麼都包括,沒有對立的——沒有不屬於它的或是與之相反的。存在的虛空系一切形式的源頭。虛空充塞在生命中、權力中甚而愛欲中。
瞧向一木製的娃娃,她一無自我之意識,亦一無思考能力。一無貪欲亦一無頑冥不化。
倘內心無任何固守僵結,則外在的事物自會開敞出現。移動一似流水般。靜止時猶如鏡子,反應時卻恰似回聲般。
空是無法下定義解說的,正如最柔的東西是無法剪斷的一般。
我系移動著亦可謂全然末動。我恰似浪濤上的月般不止的顛簸、搖移著。真義非在「我正在從事什麼」而是在「內心深處的自覺」,「何者深入我之中」。而過份的自我的意識系對一切身體行動的最大阻礙。
心靈的偏狹意謂著心靈的凍結。一但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動性,心靈將不再是真正地處於心靈的狀態。
「不可移動性」系能量的集中於一焦點,一如輪子中之轉軸軸心般,並非紛亂分散的。
重要處在從事某事之過程而非其完成結果。沒有動作者只有動作。沒有經驗者只有經驗。
單憑自己的偏好與欲求而能一無色彩地觀察事物可謂能以其純朴單純的本性以觀察事物。
一無自我意識時,藝至其最高之境界。一個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敗之關切,則必可發現「自由」為何。
完美的道路只對那些又選又挑的人方是困難重重的。無所好亦無所憎,如此心方可證明,一發之差猶如天地之別;倘真理證明於你面前,則永無是或非,是與非的掙扎戰斗是心的大病。
智慧並非是如何嘗試將好的由壞的中搶取來。卻是學習著如何駕御他們。一如軟木飄盪在浪濤的波峰、波谷一般。
驅使你自己與病同行、同在、同伴——此系消除此病之法。
論斷惟有是行為的論斷,不牽涉其任何論斷的事物方可謂之禪。
在佛中,並無努力之處。惟有平凡而一無特別。用自己的善,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一旦累了,倒卧便睡。無知者自會笑我,但智者卻會知我,其中有深意。
並不為自己創立什麼,惟像一無存在般的一閃而過,一如純潔的靜寂,得者實失之。
切勿逃脫,奔放自己。毋尋尋覓覓,自會於己最不盼求之時到來。
不思不想如思想般。靜視一切技巧即猶一視無睹。
並無固定一成不變的教法,我所能給予的亦只有適切的葯石以治某特殊的失調罷了。

佛家的八重路

出此八要以消滅苦難,以正真偽,以予生命真義之真知。此八要謂之:

1、正視(了解):需明視何種為謬誤。
2、正決(志向):決意受拯救。
3、正言:說談以求得救。
4、正行:必須行為正當。
5、正業:生計不能與救己相沖突。
6、正功:欲愈己之疾,猶需不斷的努力。
7、正知:心之控制;必能不斷不止地思與覺。
8、正心(默思):習如何深思限想。
[[二、靈魂之藝術]]
藝術的目的系將內在的視覺投影於世界上,以描述人類最深處的心靈與經驗的唯美創造。藝術系使此等經驗,變得可解可接學與欣賞的。
藝術吐露了內在心靈對事物了解之情形,與使人與空靈的相關性。
藝術是生活的表示,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我們必間接由藝術來給予自然與世界一種新的形式與新的意義。
藝術家之表現系欲使其心靈更為明晰,使其於學校所學之技巧理論更易發揮,在其每一動作發揮中,均可使其心靈之旋律變為可見,他的動作是空靈的,空靈無一物的動作正如空言般——一無意義。
由你內心之根處消除「不明」的思維與作用。
藝術絕非粉飾的裝飾品;它系點燃智慧之火的作品。換言之,藝術是獲得自由發揮之技巧。
藝術亟需對技巧的完全熟練——由心靈閃爍的反感來培養。
「無藝術之藝術」是藝術家在心路上的過程;它實意謂了「心靈的藝術」。各種不同的技巧、工具的運用均系朝向此絕對心靈之世界的坦途上邁進。
藝術中的創作系個人心靈、精神的坦然開拓,原來系空無一物的,它能更加深心靈的深度與廣度。
無藝之藝繫心靈在平和一似一泓映月的止水般的藝術境地。藝術家之終極目的系在善加運用生活之路面,升華為永恆的生活的藝術。藝術之道,惟有從生活中,各階層的生活中來學習,心靈乃可創造一切。
拋卻一切暖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為大師。
藝術系趨極致之路,亦系人生活中之不可或缺的調劑與傾泄。藝術之目的並非單單自私與只升華了自己一邊的靈魂與意識,而是該開啟凡民之心智、思想與意志——以應合著協調美滿的自然世界。
藝術家即使是有高深之技巧,亦不意謂著已至完美。仍只能算是在不止的進步與心靈的反應,發展中的中間階段罷了。完美是無法以外貌、形式來求的,而系由人類內心心靈深處散發而出。
藝術的活動並非全是在藝術本身。它深入一更深邃的世界,於其中各形各式的藝術匯流在一起,而心靈的和諧與空靈中的聯系均得以實現。
由上可知,藝術之過程系由現實生活中而來的,現實的生活便是真。

至真之路

l、對真理的追尋。
2、對真理之知覺(與存在)。
3、對真理的認知(其本質與方向——如,對行為動作之認知)。
4、對真理的了解(一個有真知卓見的人乃由實踐中去了解——道。並非片斷零碎的,而是整體的)。
5、對真理的經歷。
6、對真理的學習。
7、忘卻真理。
8、忘卻真理的負載。
9、回本朔源。
10、沉靜返空靈。
[[三、截拳道]]
人們為了防衛自己,乃將無限的靈活變化,轉變成僵比的——限定住的傳統形式。欲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能舍棄一切理想、形式與派別;甚而也猶需拋卻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謂的截拳道之理想。
能清晰精純地洞悉情勢確屬不易——人的心靈是復雜難解的。——技巧的學習容易,對於各人獨特的風格與個性的培養則否。
截拳道是無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無派無別的,亦可適於任何派別。截拳道能運用各門各法,不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為其所用。
欲於截拳道中有所精進,必先對意志有控制鍛煉的意念,忘卻成敗勝負;忘卻驕傲與苦痛。讓對方因其挑釁而遭受更嚴厲的反擊。
最大的謬誤就是預先對結果妄加臆測;不應對成敗得失有所在意。讓一切自然發展下去,你的身體四肢自會在適當的時機反擊。
截拳道使我們一旦確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顧。它對生死是置之度外的。
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膚淺、不實。而系直貫入復雜問題的核心。
截拳道並不虛張聲勢。它並不迂迴地走著,而系一直線朝向目的的。簡捷的一直線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
截拳道之技巧簡單說就是如何使動作簡捷直接。如何表現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實的。能自由無拘不為外在的依戀、偏頗所限。
截拳道可謂啟開智慧之火炬。它系生命之道,一朝向意志力與控制力的動作。
一旦受過良好的訓練的學生在各方面均應能生動與有活力。然在實際搏擊中,他的心靈尤需冷靜,不為外界所紛擾。也須能以不變應萬變。一旦前進,他的步子需輕盈與平穩。他的雙眼必能不滯停,而注視敵人之每一舉每一動。他的行為表現仍與平時一般,而無任何意外產生之可能。
四肢,你的自然武器有雙重目的。
1、摧毀面對於你的敵人——消除自由、正義與人性的障礙。
2、摧毀任何紛擾你心靈之物,毋需傷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貪婪、憤怒與愚昧。截拳道系朝向自我發展的武藝。
拳與腳均是消除自我意識的武器,此等武器代表著直覺的力,本能而直截,不似智慧與復雜的自我意識,它並不分裂自己.即能防衛其自立獨立性。此等武器你一往直前而無回顧四盼的。
人天賦所具的純潔心靈與空無一物的心理系,使其四肢可善用此等性質,以運用自如。四肢一以不可視見的精神,使得心靈、身體、四肢,處於最大的活力。
拋棄盡陳腐老不靈的技巧,方可至整注與自由靈活的運用。
不為任何依戀,執若所限系人之自然天性。能永不止向前;過去、現在、將來的思想一似流水般不斷地前進,晝夜不息的。
損棄思想教條之偏限,在思想中不為思想所左右,不為外物所誘。
真「如是」是思想的物質,而思想是真「如是」的機構,思及「如是」,要固定義它猶如褻瀆它。
將心靈專注於焦點使之警覺著,使之能瞬即知覺真理——而真理是各處無所不在的。心靈需可由舊傳統習慣、偏見、限制的思想過程中解脫出來。
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四、絕望]]
在武術的久遠歷史中,盲從與模仿似為多數武術家、老師與學生之通病,原因半系人的天性使然,半系與保守與傳統的派別有關。是故,欲求一有創新的老師將是十分不易的。企需領導人物為之導引。
每個屬於某門某派的總會謂其惟一擁有真理,而排除其他派別。這些派別專憑其一面之詞來曲解道。破壞了諧和與安定,所發展出的技巧,都屬於花巧不實的。
他們並不真面對實際的搏擊,大多數武術家均與真正的功夫相去甚遠,實際的博擊是簡捷且直接的,而他們不是曲解了它,便是空想。並不會直接入真正的核心、關鍵,妄憑花巧的招式與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實際的搏擊情況。
欲以超心靈的力量感應一切,直到參與者一至神秘、虛幻乃至不可解之境地。此些皆系徒然無意義的意圖,是無法和不斷變化的標准相合的。
當你真正與人搏擊時,搏擊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活的,而花式與空想的招式既是無能且局限僵化了原系流動的技巧。此等招式充其量不過是盲從與無謂的練習罷了。
一旦真的感情憤怒、恐懼發生時,能以傳統的形式與技巧來表達?倘若是自由的,是應能以一真正人的自主人格來表達自己,抑是一如機械,聽任別人指使?該是流動的整體,能無限與拘束地流動,抑是偏限於自己的派別模式中,阻止了整體與創新的意識。
一門一派的武術家非將不直接視問題之關鍵所在,反盲從所附與形式,固定的招式上,愈陷愈深,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一個人所受的教導既是偏頗與歪曲,自是無法明確地辨別何者為是。是故,傳授須與事物之本質相合方可。
成熟不意謂著做觀念上的俘虜。是系自我最深的覺悟。
生命是與整體相關的。一旦能避免機械比人工的技巧,方有自由可言。
一個頭腦明晰、單純的人並不選擇;何者是便是,不是就是不是。根據觀念而做的行為顯然可知是有選擇的,而此種行為亦非自由的。相反的卻帶來更大的阻力與矛盾。
關系便系了解。它是自我表白的方式。關系是發掘自我的明鏡——存在即是關系之謂。
固定的形式,非將無法適應真實情況與變化,製造檻籠罷了。而真理是在牢籠之外的。
形式套路只是無謂的重復罷了,使自己自以為是地避開面對真實敵人的自我探討。
累積是自我封閉似的阻礙自己,花巧的動作更增強了此等的阻力。
傳統的武術家只可謂之是傳統的觀念,照不變的例行工作去做者,他的動作均是承習舊有的而無創新。
知識是固定在某一段時間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卻是永往不斷的。知識由累積結論而來,而求知則系一不停的動作。
學習絕非知識之累積;而系一求知的行為,是無止境的。
在武術的鍛煉中,並得有自由之意識。一限定的心靈絕非是自由的。勿為任何門派傳統所限,武術該是自由。
欲自由發揮表達自我,昨日一切非的盡行拋卻。由舊的固可獲得安全感,新的則可獲致流動且機變的武術。
欲深信自由的可貴,心靈必需學習正視生命,不受時空所限之生命。自由是存在於知覺意識內的。注視中切勿停止悟解,欲深悟與生活於現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拋卻。
至不知之地步便是死亡;然後方可復生。一旦自由所做的自無所謂對與錯。
一個人一旦不能表達其自我,必是不自由的。准此,他開始掙扎,掙扎孕育了規律化的例行法則。
一個搏擊者必須能經常持心靈單純,心中只存一目際——如何搏擊。他必須去除阻礙其前進之障礙,無論是感情的、身體的或是知識上均然。
一旦能超越任何系統之約束,方可能自由與整體地做其所欲做。一個一心欲求真實的人,是不會受任何形式所縛的。他只存在何者為是之中。
倘欲了解武術中之真理,洞悉你的敵人,你必須拋卻一切門派的觀念。捐棄偏見、好憎等等。然後,你的心靈方可能平和而一無偏頗。在此種沉靜中,自可清楚、整體地視物。
倘若某門某派教你如何搏擊,你可能依據著那種方法之極致去搏擊,然而那並非實際之搏擊。
倘若你遇到一不按一般打法搏擊的選手,倘你仍想以平日所練之傳統防禦法來擋,你的防禦與反擊常會顯示出缺乏可變性與靈活性。
一旦你隨著傳統的模式走,你所了解的只是老路子,傳統與傳統所造成的陰影罷了——你並不了解自己。
一個人如何可能以部份的、零碎不全的形式來反應整體。
單單只是重復地演練規則化的、固定的動作,當會剝奪博擊之「靈活」與「真」。
傳統形式的累積,只可能變為束縛你的錨;它只朝向一個方向——那就是向下。
形式只可能增加阻礙;它只是已選擇動作之模式的演練罷了。
一旦適應了部份非整體的方法,一旦孤立於閉鎖的模式,一個人必是經由一阻力的屏幕來面對其敵人。——他做的只是形式化的,並不知其對方真正是如何的。
我們難道只要那些拳套形式,一味模仿傳統的防禦攻擊方式?我們是深深地受著它們的拘束啊!
欲與敵人相匹敵,一個人需有洞悉的能力。有阻礙時是無法有直接的洞悉力的;存在「此是惟一的方式」時亦然。
具備整體意謂能奉者何者為是而行,因為何者為是是經常不斷地改變的。一旦一人受限於某一觀點,他將不再隨著何者為是而轉移的。
無論一個人對鉤拳與擺拳的觀念如何,無疑議的是,必須設法獲得對此二種攻擊法的最佳防禦方式。幾乎所有的拳手都使用它。善用鉤拳、擺拳更使其攻擊更加變化多端。他亦必須練習可由任何位置出拳之能力。
傳統的門派中,制度是遠比獨立的個人重要的2傳統影響下的人只是跟著前人的模式走罷了。
如何方可使傳統的門派,所謂的家,制度趨於靈活變化之境?傳統中也只是靜態、固定、僵化的,或許也可指出路來,但那路是有限的,絕不能趨靈活變化之境。
真理是與敵人的關系,不止地移動,靈活變化,而非靜態的。
真理是無途可至的,真理是變化靈活的,因而是不斷地改變的。
真理並無休止之境,無形,無固定組織,無哲理可言。一旦你見之,你當會知道靈活變化之物亦是何以是為你。由靜態的、人為的形式,固定的動作是絕無法表達靈活變化的自我的。
傳統的形式只可能遲鈍你的創造力,凍結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無知性地照著做罷了。
正如金黃葉子可一似金幣般地哄騙哭泣的孩童般,所謂的絕招、秘笈也不過顯示了武術家的無知罷了。
切勿有排拒或選擇的心靈。無故意之心靈即無適當之思相
盲目地接受,拒絕與承認只有阻礙了解。使心靈以感性入他人之力。則方有真溝通之可能。欲有相互的了解,必至此狀態——無選擇的知性,無同意無不同意。最重要的勿先下結論,才開始。
由門派形式的順應一致中了解自由之真義,由深入觀察你平日所演練的以至自由的自我。切勿非難或同意,只是觀察即可。
一旦你不再受到影響,摒絕傳統反應的拘束,此使你方會知知性為何,能新鮮整體地視物。
知性是無選擇可言,無所欲求,無所焦慮的;在此種心態下,方有知覺洞悉力的產生。洞悉力方可解決所用的問題。
了解需要的洞悉力並非短時間的,而是連續的知覺,連續無止境的探討狀態。
欲了解搏擊,必以極簡捷直接之方式為之。
了解的產生是經由感覺的,在某一瞬間由關系的明鏡前映出。
了解自己之生系經由關系之過程而生,而絕非孤立狀態下可生的。
欲了解自己必是由與別人接觸後方反求諸己。
徒欲心靈的努力則反將局限了心靈,因努力可謂心靈朝內目標的掙扎;而一旦你有了目標、目的,——可見的終點,你便是將心靈局限於那。
倘今夜我看到一全然簇新的事物,而這事物為我之經驗所感覺,明日若仍想重溫下此種感覺,其中樂趣,則此種經驗將會變得麻木無甚知覺。真實的也惟有在當時可見罷了,真理是沒有明日可謂的。
當我們深入研究問題時,必會發覺真理之所在,而問題是水不會與答案相離的。問題中會隱含了答案——了解問題亦同時解決了問題。
以未嘗分割破碎的知覺觀察何者為是。
真的如是是無偏頗的思想;是無法以思想、觀念來穎悟的。
倘欲思想便非可謂之自由——所有的思想皆是局限的;而絕非整體。思想只是記憶的反應,而記憶經常只是局限於一部份的。因為記憶只是經驗的結果。因此,思想只是心靈由經驗所生的作用。
知心何以空,何以靜;以空靈之心,無形、無法來面對敵人。
初始的心原本是無活動的;而道是需無思以行的。
內視自己系深知自己之原本天性並非可創的。
能不役於外物,不為外物所敝,自會有鎮定、平靜生。能靜意即能無幻念,能無如是之妄念。
並無思,只有如是——何者是。如是並不移,然其動與效即是無止盡的。
「契機」是無所謂昨日、明日的。亦非思想之結果,因而自亦非時間之謂。
一旦有段時間生命受到威脅無法不為防衛自己努力時,你能說「先等我擺好架勢,拳置腰際,再打好嗎?」生命於危急時,你能乃拘泥於你所學的派別打法嗎?還是隨機應變?
中國的武術系經過三干多年的演變與流傳的武術。
為何一個人非得依賴這三千多年的傳統,他們可能告訴你什麼是「柔」,什麼是「穩」,但是真正用到時呢?他們的理想、原理惟有引向偽善之途罷了。
由於不欲受侵擾,而求穩定的心理,人們開始建立行動、思想的模式、規范,久之,即變為此模式之奴,以此不實之模式為真了。
求某種動作的模式、規范使得參與者得以有一定的規則可循。在拳擊或籃球等運動中或是可行的。然截拳道則否,截拳道之精神端在自由之精義,是不該為任何模式所拘束的。
許多武術家常系盲目地接受其老師所傳授的,結果造成成了其行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應自是依循著已定的模式,使其心靈更加限制與狹窄。
暝想,默思意能深解人本性之自若、沉靜處。然暝思決不可為定力集中之方法。思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而否定無所謂正與負,否定系全然空靈之狀態。
集中系一中種專排除它的形式,一旦有了排外上的作用,思想者便系排除外界的一切影響。
有一種行為的狀態其間並無行為者。有一種經驗狀態其間並無經驗者。這便是傳統。
傳統所謂的集中,系只專注於一件事,而摒絕其他,而知覺是整體的行為,並不排除任何事物的,此心靈的狀態也惟有以客觀無偏見的觀察方可解的。
知覺並無所謂界限里;它系付出你之所有而無例外。
集中可謂心靈的漸次縮窄。然我們所關切的是靈活變化的整體過程,而惟一專注集中於生命的某一面,亦共可能縮窄生命之面。
自我的表達是整體的;是立即而無暇思考的;惟有肉體與心靈的完全自由時,方可能完整地表達自我。
[[五、截拳道的要義]]
l、在攻擊時嚴謹的結構(攻時:以靈活的前手攻/防時:以手防)。
2、能變化運用手法與腳法的武器。
3、在攻擊或反擊時善用韻律的不規則變換來誘敵。
4、重量訓練與科學化的輔助訓練再加上完全的適應練習。
5、截拳道在攻擊與反擊時的直接動作——由任何之位置皆可發招。
6、身體的閃躲與步法的輕盈。
7、自然機變的攻擊戰術運用。
8、近戰的能力——(a)閃躲攻擊
(b)摔法
(c)擒拿法
(d)鎖法
9、完全的對打練習;與對移動目標的實際接觸訓練。
10、不斷地強化自己攻擊的武器。
11、表達自我獨立的個性;靈活變化不為傳統所困。
12、在結構上是整體的而非局部的。
13、由身體運動中,訓練連續的自我表達能力;
14、放鬆與有勁的出拳化為一體,保持心靈的警覺。
15、動作的流動性(無論是直線或曲線的動作——向上、向下、轉左、轉有、側移步、下閃、晃身等等均然)。
[[六、無形的形]]
我希望今日的武術家能更加註意武術的根本,而非武術繁盛不實的花葉、枝節上。而在枝節處的爭論是可以由根本處了解的。
毋需關懷何者是柔,何者是剛,踢擊與拳打、擒摔與手打腳踢,長距離與貼身搏擊之好壞。因世上並無確切的何者比何者強。惟一需防範的是,切勿使部分瑣碎的,剝奪了真朴的整體性。
在搏擊的藝術中,一直有著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技巧更高之問題。成熟是一個人本質,實體上漸進的進步。這也惟有從自由表達中的反省自我要求,方可達成的,絕非是模仿、重復傳統的模式動作所可及的。
有些的門派偏重直線的動作,也有些門派偏好曲線或圓形的動作。此種偏於某一面的武術皆非自由的。而截拳之技巧端在自由運動用各種動作;系一啟發自我之武術。武術絕非是裝飾物的。一種選擇的方法,無論多正確,亦惟有使人限於一模式內。搏擊是瞬間千變萬化的。依循著某種的模式練習只會導向阻礙自己之途,欲由之深解自己是絕無可能的。
搏擊之道絕非是限於一個人的好惡、選擇的。惟有每一時一刻在搏擊中追尋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頗、斜曲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時方可能。
截拳道是無所謂形的,故亦可適於任何形;且因其無分派別,故亦可適於任何派別。它能善用各種的方法技巧,以求達到武術之最高境界。
武術的至高境界必是趨向簡捷,以不變應萬變。而境界不高的亦惟有流於花拳綉腿罷了。
對於端正,消除外在不實、花巧的招式是不難的,然而對內在則難矣:
不妨以自己所學的門派(無論是西洋拳、功夫、空手道、角力、柔道)來觀察街頭的打架。也惟有不為門派所限時方可清楚地觀察入微。如此,方可無好憎地整體地來觀察。
惟有在無比較時方有何者為是,如此亦可至無所紛爭之境。
博擊絕不因你是不同的派別,無論是功夫,學空手道、柔道或其他的而有所不同。
截拳道面對的是實際,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無形為形。
無所停留意謂著所有事物其終極源流是人所無法理解,也非時空所可局限的。
一個無所根本的搏擊者不可再謂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移動一似機械人。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響;埋葬其獨立的意識。而其獨立意識是其迄今所從未知覺過的。
自我的表達是無法以形式化的練習來完成的。而形式的練習都是表達的一部份。無形的形並非意謂著無形。無形之形系由形進化至更高深更完美的自我表達的境界。
無教化並非真意謂著未受教化,惟有無教而教方是意義深遠的。
而否定傳統的教化,也許你會因自創其他之模式而使自己身陷其中。
欲求身體的不實的誇大與強己所難,自會偏離正道;欲求心智的虛幻的理想,當會無法見到實際之真象。
許多的武術家總欲求更多,欲求一些特別的,即不知真理,正道卻蘊含在簡單的動作中,正因是這樣;他們卻不能見之。倘若說出原因的話;那便是在追尋中即迷失了原來存在的。
欲突破自己,需要深知自己之自覺。
編者註:「武道釋義」為《李小龍截拳道》一書的總論式的章節。

『肆』 求文檔: 陳式太極拳83式 詳解

詳解有,在這里也不能完整的給你啊。復印的。老師講解內容。估計打也要打好久。

另外有一本書,似乎就叫陳式太極拳,沈家楨編的。原來似乎是李經悟寫的,被沈拿過去出書。這本書上有不少的錯誤,不過相對來說又便宜,又完整。網上有下載。

裡面有1路與2路的講解。主要是拳照比較好。是陳照奎與陳發科拍的。

如果想看視頻,建議你找一個田秀臣的錄像看看,黑白的。架子比較的正。

太極拳的基本拳理很少。200個字就講完了。只是要學習研究要花一輩子也研究不完。

---
補充
田師傅語錄
一 總論
起式走螺旋,
力由足底發,
節節要貫穿,
周身是一家。
府內似海形如潮,(1)
轉換折疊在於腰,(2)
進退起伏身要穩,(3)
上下貫穿行指梢。(4)
註解:
1)內外合一,勢如海涌,府, 泛指身體內部, 並不特指腹腔. 形, 指外部動作如同潮水
涌動.
2)腰是力量從下傳導到上的關鍵
3)進退起伏身要穩:有起有伏,起伏有致。
4)足催膝,膝催腰,腰帶動梢節。行, 勁力運行直達指尖稍節
上面8句是最基本的要領,初學要注意體會,習練多年同樣也是要不斷拿這幾句來要求自
己。
1. 練拳的過程:尋規矩->守規矩->脫規矩->練拳沒規矩,卻處處合規矩。這是一個

期的過程。
2. 太極拳要求整體性、連貫性、協調性和動作的平衡性。
3. 協調性:包括靜止中的協調性和運動中的協調性。
4. 放鬆問題:精神的放鬆是肢體放鬆的前提和基礎。要似笑非笑。
5. 合中寓開,開中寓合,欲前先後,欲左先右。開合相互轉化,互相依存,有內在聯系

6. 太極拳來去無空手,沒有一招是專門為表演的。太極拳像一首詩,詩能言志,拳能通
過肢體語言纏法內心世界。看一個人的拳,可以從勁路、勁力、勁別來判斷,也可以看
他的眼神……
7. 有起有伏,起伏有致,有快有慢,快慢相間。
8. 關於輕靈沉靜:輕靈不飄忽,沉靜不呆板。
9. 順纏:大拇指內扣,小拇指外翹
10. 逆纏:小拇指內扣,大拇指外翹
11. 制對方:金肩銀胸草肚皮
12. 太極者,纏法也,不懂纏法,即不懂拳也。
13. 練習的時候要立體螺旋,循環往復。
14. 動貴短,勁貴長,意貴遠:以身為軸,以手為輪,身體就是螺旋,再加上手的順逆
螺旋。
15. 「打拳如抽絲」,抽絲不包含纏絲,但是纏絲包含抽絲。
16. 拳斷勢不斷,勢斷意相連,意斷還有神相接。
17. 太極十三式:掤、捋、擠、按、踩、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18. 太極八法:掤、捋、擠、按、踩、挒、肘、靠。
二 陳式一路走架要點與口訣:
第一式 預備式:
起勢45度出腳,雙手後推時身不能前探,上步不能前傾。
雙手有後撐之意,無後撐之形。
第二式 金剛搗碓
搗錐右腿抬至大腿平,小腿垂直,開跨振震腳是個踩,重心在左腳;
太極拳,會不會,就看金剛大搗碓。
第三式 懶扎衣:
右手食指意在勞宮穴,左腳有內扣之意。左腿綳,右腿弓,重心大約四六開。(也就是稍
微偏右)膝蓋不過踝骨垂直線。
第四式 六封四閉
捋時,肘不貼肋,手不貼胸。
手到腳到身也到,打人如玩笑;手到腳不到,出手也無效。
第五式 單鞭
左腿弓,膝蓋不過踝骨垂直線。右腿綳,腳略有扣意。左手是順掌,眼角餘光照顧到左
手食指,意在勞宮穴。右肘與胸的夾角略小於左肘與胸部的夾角。左肘與左膝基本相合

第六式 金剛搗碓
第七式 白鶴亮翅
肩靠掌擊:靠有肩靠、胸靠、肘靠、迎門靠、背靠、背折靠......
肘擊軟肋
從迎門靠(劈山靠)到白鶴亮翅,右手先順纏,再逆纏,同時左腳蹚步。
重心在右腳,左右三七開。兩手逆纏圓撐,大有支撐天地之感覺
第八式 斜行拗步:
上左腳出右手叫拗步,上左腳出左手叫順步
從白鶴亮翅到斜行拗步:雙手在左膝蓋上方時,左手變鉤,右手逆纏,用身體帶開。
斜行拗步:左腳向斜前方30度左右;左腳+右手為主。
第九式 初收:
高度不變,速度不變,勁路不斷,(合的時候)勁別有變。
就好比一條可愛的魚,你非常喜歡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來,然後慢慢地把它壓
成魚干,外面動作表情看不出,但是勁別完全不一樣。
第十式 前趟拗步:
(1)雙手向後捋到右膝蓋上方,提腕,左腳鏟出。
(2)右手四指搭左手內脈,轉體,左手逆纏,右手順纏。
(3)轉腰丟胯,先走肘,右手順纏打開。
(4)力從右手通過肩松沉到左手,成為拗步。
第十一式 斜行拗步
第十二式 再收
第十三式 前趟拗步
第十四式 掩手肱拳:
一撐,二松,三轉,四震,五開,六擊發。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射箭,打人如中靶。
發勁要松活彈抖,方向與前腿膝蓋方向平行。
後腿發勁時外綳,下盤要穩,後腿要曲蓄有餘,不能綳直,也不能往下塌。
眼神要兇狠,
動作配合全身協調。發勁時候關節要放鬆,關節如果僵硬,勁力傳過關節的時候就會損
傷自己,松開才能透過勁力不傷自身。
一要撐,二要松(向左轉),三要轉(提膝,右手逆纏向前)。右手向前鑽著走,
因為拿法是有方向問題的。這個時候右腿大腿平,小腿直,腳腕放鬆。
震腳要震不急於震,一震催出左腳,要打出節奏感。
右手收於腰間,鬆鬆攏住,左手似指非指,兩眼似看非看。右腳蹬,左腳撐,左手往回
帶,與右手形成反作用力。起蓄有餘,逆纏出拳,與左膝成平行線。
左肘與右手對拉,左手手腕放鬆,才能在肘上拉上力氣。
第十五式 金剛搗碓
第十六式 披身捶(庇身錘):
向左轉時左腿蹬右腿撐, 身向右前方略進蓄勁攻擊對方
第十七式 背折靠:
左腿蹬,右腿撐,含胸斂臀松肩墜肘。
頭要正,肩要平,雙肩前合,背要綳。
右拳距右太陽穴一拳遠。
第十八式 青龍出水:
1掛,2磕,3合,4纏繞,5反撩,6青龍出水
第十九式 雙推手:
雙推手要做到全身協調,周身一家,轉身時向左微蓄勁,上步時向前跨一步(就像地下
有個水坑,跨過去)不是邁過去。
第二十式 三換掌
三換掌,左掌前探時候,左足腳掌蹬地,不要腳跟。
第二十一式 肘底捶:
肘底錘,最後左手上托對方肘部,同時右拳打對方軟肋 。一般實用要配合進步身法,才
能進入有效打擊距離, 用的是全身的合勁
第二十二式 倒卷肱:
直退易潰,斜退得橫
後退時候弧線後腿,雙手逆纏, 到轉關處腰一帶, 變為雙順
然後再雙逆下一步
人順我逆謂之走,就是要走化對方來勢
我順人逆謂之粘,就是要佔穩優勢,保持控制對方的平衡
第二十三式 退步壓肘
1纏,2裹,3壓,4撤
撤步換掌,雙臂滾動,不要左右過分扭動身體 。
特別要注意也是弧線後退。
第二十四式 中盤
第二十五式 白鶴亮翅
第二十六式 斜行拗步
第二十七式 閃通背
貓洗臉,二龍戲珠,轉身擺腳突胯,閃通背。
第二十八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九式 六封四閉
第三十式 單鞭
第三十一式 運手:
兩手高不過鼻,更不能擋眼。
第三十二式 高探馬
第三十三式 右擦腳
保持平衡,腳不落地。
第三十四式 左擦腳
保持平衡,腳還不落地。
第三十五式 蹬一跟
腳仍不落地,放鬆,轉向。也可落地撤步,降低難度,容易站穩。
第三十六式 前趟拗步
第三十七式 擊地捶
第三十八式 翻身二起腳
神仙一把抓,兩手對拉,長身,似打開陳年的大門。
第三十九式 獸頭式:
一撐二捋三握拳,起腳落腳手連環。
第四十式 旋風腳
雙拳變掌走S,上合下擺旋風腳。
第四十一式 蹬一跟
第四十二式 掩手肱拳
第四十三式 小擒打
第四十四式 抱頭推山:
塌掌,力在掌跟。
第四十五式 三換掌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閉
第四十七式 單鞭
第四十八式 前招:
兩手方向相反,打錯勁。
第四十九式 後招
第五十式 野馬分鬃
過式:左滿舵,滿舵左。
前手好像汽車前面的標志,與身體要合成整體。
第五十一式 六封四閉
過式:第一到胸前(磨盤掌),第二捋加按,第三小引圈,第四劃大圓,第五雙提腕,
第六捋加轉,上步就是按。
第五十二式 單鞭
第五十三式 雙震腳
雙手先向上送,卸對手胳膊好像從衣帽架上摘衣服,要先往上送。
第五十四式 玉女穿梭
平行地面竄出,不能向上跳起。
第五十五式 懶扎衣
第五十六式 六封四閉
第五十七式 單鞭
第五十八式 運手
第五十九式 擺腳跌岔
第六十式 左右金雞獨立
六十一式 倒卷肱
第六十二式 退步壓肘
第六十三式 中盤
第六十四式 白鶴亮翅
第六十五式 斜行拗步
第六十六式 閃通背
第六十七式 掩手肱拳
第六十八式 六封四閉
第六十九式 單鞭
第七十式 運手
第七十一式 高探馬
第七十二式 十字擺蓮:
過式(接高探馬):兩手各畫一個圈,轉身形成一大圓;上合下開撻架子,重心左移雙
手搭十字。
第七十三式 指襠捶:
拳下砸外崩勁,和胯打勁。
第七十四式 白猿獻果
第七十五式 六封四閉
第七十六式 單鞭
第七十七式 雀地龍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轉身時,避免雙手像端機關槍一樣。
第八十式 轉身雙擺蓮
第八十一式 當頭炮
第八十二式 金剛搗碓
第八十三式 收式
三 推手:
1. 規則:6米圈,雙方合步站立,不能站成橫開步。
手背相抵時開始運作。
2. 順纏進攻,逆纏防守,以身帶動,公轉與自轉相結合。
3. 順纏引導開對方的進攻後,在對方收勁時,用逆纏進攻。對方引導過頭的話,就可以
用肘或者肩靠。手到身到腳也到,不可以伸手過遠。
4. 以身為軸,以手為輪。
5. 避免:丟、癟、頂、抗。
6. 做到:沾、連、粘、隨 。
7. 手腳的配合:上下相隨人難進。舉例子:吃花生米時,筷子的運動與嘴的開合不但各
自要正確,還要配合好。
其餘:(待歸類)
1 推手以我為軸,以圈化解,圈不是固定的一個圈,如對方雙手按我上臂時,可以以
肩劃圈,或右手裡,左手外向右下向後,再向回轉,就是亂環,對方難以判斷。
2 打越短越好,打出越長越易被對方采。
3 要借力打力,以20公斤,打回80公斤力。
4 履:前腿可履對方前腿,腳可履,身也可履,手向反向為履。
5 洌為寸勁兒,身周圈為肘靠勁,最後是抖勁,可敗中取勝。
6不熟不推手。迂高手,要珍惜對方十幾年的功夫,不能丟別人面子。真正交手就是幾

下事,但是老師不挨摔,學生練不出來。
7 懶扎衣後,履前要輕,用腰走,外翻是滑動摩擦力,肘不貼肋,手不貼胸,不能履

到自己身上,要順其要勁而給之。如對方反拿我右手,我可順勢轉身,用肩頂其肘反關

節而破之。
8 打要冷、脆、快,謾會失去戰機,如掌背甩打對方後,就變成拳。
9 練拳中"傷腿",是腳不動的原因,另外膝不過垂線,膝直上直下,也易被牽拉,所

以膝要含蓄著勁。
1o 推手雙方一過一癟都不對,身軸不動,用肩肘就可化解對方來勁。
1l 被抓時,往對方虎口外解脫,抓對方時,要形成兩個點,姆指再轉動,對方就難

以承受了。
l2 遠拳近肘貼靠:身軸不動,不貼不靠,緊湊圈內履,圈外為采洌。如白鶴亮翅,

一肩靠,二肘,三摔擲。
l3 武術不是培養模特,難度趕不上體操,花稍比不上雜技,所以我們練太極拳一定

要練攻防,要練內功。各家拳師回去都練炮捶,目的要明確,藝高人膽大。
14 履不能太遠,要在尺骨之內。舍己從人,不能自己拔根。
l5 "速度、力量、技巧和方向"是技擊中的四個要素,力量是基礎,速度是條件,速度

+力產生沖量,"一力強十會"說明了力量的重要性。"四兩撥千斤"說明了技巧和方向的作

用。如對方握我手,隨即又進肘,我轉方向,其肘就落空。
16剎腰壓肘:上身不能前探,以腰帶,肘滾動,是摔對方的一個重要拳式。
17 腰是力量的集散地,是轉換力量的主宰。
18 長拳饅打不是太極拳,要內纏外裹,互為表裡,而且拳不能完全打直,勁發即收

19 襠要圓,呈拱形,不可尖襠或成lM形襠。圓襠產生暗勁。推手中襠暗勁可發人
,對方不知道你的虛實。
2o 姆指向外為順纏,向里為逆纏,手腳同也。一般左腳逆右手順。 嶗 捶足後撩勁
,左腳順,左手順,上下一致。
21 拳打出要上半步,被對方拉要上兩步半,可變被動為主動。
22 野馬分鬃,左腿逆到右手順,通過腰背交叉變換勁。
23有意無意出真意,我松對方感覺是"沉",而不是重,重是來自僵,重則易被填實,

沉是從放鬆而來的勁。
24 採在十指,採在稍節。
25 起勢要象巨蟒出洞,勢不可擋,懶扎衣和單鞭是兩儀,方向相反,重心在兩腿間

四六開。膝不過踝,另一腿膝與踝也相近;白鶴亮翅,左手塌腕時,右手棚腕,起左腿

時,右手外撐,左手在左膝上;白鶴亮翅到鈄行拗步,右腳底有一個換勁的動作,但不

可大了,斜行拗步兩臂雙逆到雙順是身體的合勁和腿的蹬勁,形成整勁;掩手肱捶,勁

不能抖散了;裹鞭炮不能搖膀晃腰。
白鶴亮翅左手在右肩處時,有個肩靠勁。
斜行拗步在三分之二處落腳鏟出。動作要粘粘糊糊,使人感到很厚實,要好好體會"巨
蟒出洞"。
人體中260多塊骨頭,100多個關節,500多條肌肉,都活動起來,把自己身

體變成泥鍬。
26 澄甫在形成楊氏太極拳中功不可沒。
27 敗中取勝:推年中被對方牽動,重心後移,呈後坐敗勢,此時要抓住對方兩臂,

這樣重心就在兩人中間,借對方推力,後甩對方,利用甩他的力返回自己的重心,此勢

用的是雲手摔人,敗中取勝,是離心和反離心力,作用和反作用力的道理。
28 83年北京成立陳氏太極拳研究會,84年田秀臣去逝,87年高志方學拳,馬

志才20多年太極拳,被高志方摔出20多個。拳重不沉易抖散,雙沉不是病,偏輕偏

沉好,偏重則無彈性。又不能勁到肩就停住了,打出拳無力,缺彈性。但輕不要飄,沉

不要重,重則滯。推手中彼發我沉,彼沉我松。
重無活動餘地,雙重則滯,易被填實。輕沉有彈性,可靈活變換自如。
29 明家求明,不求名。先學後知難,知難者不難,不知難者難。知易行難,知而後

行之,必成明家。學拳也應如此。
30 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心有所想,意有所動,意為令氣為

旗,意動才走氣,表現在形勢上才能作到外三合。
31 一路是以身帶手為主,以手帶身為輔;棚履擠按為主,采洌肘靠為輔。二路反之

,以身帶手為輔,以手帶身為主。
32 吳氏太極拳練過式,陳氏練定式,過式弱。
33 起勢以身帶手,但還有手的動,所以是活的,這樣不幹。到第一金 值 椎,有四

個合勁;懶扎衣兩手轉動,右手蓋在左肘上,運勁粘粘糊糊的往外開。掩手肱捶,拳從

腰出,力從背發,勁從心出。中盤震腳催勁出左腳,兩腳位置方向在一圓的切線上,收

尾閭,膝找腳尖,不用發勁,即不該發的不發,不要有多餘的動作,肩與胯合表現立身

中正,運氣自然。單鞭兩手雙逆,兩臂放長到兩手雙順,左手勁經大椎到右鉤手。雲手

以身帶手,腰要圓活如珠。退在卷肱,腳掌劃孤線,力落在腳跟上,才能打出氣勢,才

能出現洌勁。雲手要輕靈,落腳要實,輕而不飄,沉而不滯,松不只看肘,肩、胯,腰

和腿也要松,即靈活了,可隨時變換方向,變換陰陽。對方推我,那個手重,那個手為

陽,我松即可撥起他,手勁再延伸對方就出去了。
34 馮志強老師年青時打二路,打得讓人感到碰著得死,挨上得亡,真正打出了陳氏

太極拳的勁力和氣勢。
欒肘是腳下發力,用腰抖出勁。
"順步"右手右腳在前,"拗步"左腳右手在前,抬腿要平,膝高側身歪。
掩手肱捶發與松要無焊接點,漆一無縫。
35 "太極"開合而已,如前膛右手為合左手為開;白鶴亮翅兩手遙相呼應,右手合左

手開,或反之。有的拳式雙手先合而後開,開而又合,蓄發相間。
36 以身帶手,身轉後是否能再轉回來,來檢驗是否立身中正,以身為軸。
37 閃通背接掩手肱捶,開始是以身帶手,右手下穿時是以手帶身,起左腳不急於落

,一但震落右腳馬上摧出去,該動作美在纏絲上。
38 青龍出水,左腳墊步,左手彈出(不要只出一個指頭),手指似出非出,而出右腳

發肘,要找好時間差。此動作雙腳要動,否則腳易受傷。
39 拳似流星,眼似箭,腰似蛇形,腳似鑽。注意觀察蛇行、貓跳、狗閃。
40 鷹的滑翔下捕勁用在武拳上氣魄就出來了。
4l 打拳要輕而穩,勁貫四稍,似拋物飛行一樣,式定勢動才能連綿不斷。
42 棚者彈也,履中不能丟柵,棚無時不在。
43 勁合,形必整。如初收勁合,形自然合。
44 當頭炮,要腰胯蓄勁,出拳抖腰胯。閃通背接拗欒肘,肘在兩腳中間,也是抖腰

出肘。雙震腳體現腰轉和松腰松胯,兩腳原地力貫地下。斜行坳步要體現腰勁和後腿蹬

勁。
45 掩手肱捶兩手各50%的力,只是賓主要分,掩手肱捶內容很多,許應凡站在老

師右腳跟後面看老師打拳,老師出拳同時右腳跟向後一蹬,帶上了許應凡的腳,結果許

向前跌出,說明此拳式全身各處都可發人。
46 拳名每一個字都要鑽研,不能不知怎麼講。
47 練太極拳一生最難的是放鬆。
48 推手中不讓對方彎肘,使其臂直,並力貫其肩,就可控制對方。對方一曲肘,就

可變勁和化勁。控制對方胸,就可使其失重。
49 玉女穿梭轉身兩臂和手合著勁到懶扎衣,上步七星兩拳逆纏轉順纏是穿透勁,抱

頭推山是向前用掌根推,體現沖勁,轉腰,力在掌根。
50 棚是橫勁,要飽滿,不能架肘,架肘必聳肩,聳肩立身不正(一肩高一肩低)。
51 一力降十會,一巧拔千斤。迂著推土機,誰也頂不住,有相對性。兩人差不多,

巧者勝。但雙拳難敵四手。
52 雲手有跟步,蓋步,倒插步和轉步,轉步右手先順纏再逆纏發勁,這樣蓄勁足。

雲手一個動作多次重復,要有快慢,讓人看出變化。快而不亂,亂中有秩,沉靜而不呆

板。
53 打拳要有感染力,沒有綉花的心打不好拳,觀眾不悠然的模仿,產生共鳴,說明

你的拳打得出神入化。
54 肘不單是打,要會纏肘,搭手一纏肘,可將對手摔出。對方進肘,可用肘纏其肘

,他退,用肘進其胸。
55 雙臂雙肩被按往被動時,就用抖勁,一抖對勁落空。上驚下取方為妙。聲東擊西

,上一巴掌下一腳。腳不能橫拔,要履帶轉勁,脆勁,崩勁。崩帶彈性冷發勁。脆是干

凈利索快。對方身軀在這種裹崩勁中,大都被摔出去。
56 拳打腳踢是下手拳,有拙力。要練出彈性、練柔,先求開展後緊湊,要不斷凈化

提煉,並打出自家拳的風格,如舒展大方數楊氏,靈活數孫氏,嚴謹數吳氏。
57 技擊中要練小,展要似展非展,不能完全直,不能重新起勁,發與化不能斷勁,

要蓄發相間,節節貫穿。
58 新力未發,舊力未過,是發人的時機,如蟬出殼時抓它。剛在人前,柔在其後。

59 打拳如寫詩作畫,也要有意,找韻律找感覺。
60 武術是一種文化。我們的歷史責任就是要繼承,這是基礎,不繼承就無根,根自

己不保持,如何發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我們要愛拳、學拳、練拳,為的還是

拳。
61 幾大拳種只是形式的區分,風格的不同,才分為楊、陳、孫、吳等幾大拳種。我

們的責任要讓陳氏太極拳在中國武術中發揚光大。
62 進門拜師目的是學拳,學、教都要努力,我不培養出超過我的人,就不是好老師

。要說出20代傳人,拳要正宗,不是姓陳就正宗(那是血統正宗),拳術上是誰練誰正

宗。我們要有一個凝聚力,目的還是繼承和發揚,不能把傳統丟了,否則上對不起祖先

,下對不起後人,所以我們肩負重任。
在技擊格鬥中,力量、速度、技巧、方向四要素不可或缺。
其互相內在聯系與密切結合是最起碼的要求,
在此基礎上加強反應、靈敏、變化、柔韌、耐力、協調等的鍛煉
並落實在手、眼、身、法、步,逐步轉化為本能的條件反射的下意識動作,
使全身的運動整體性、連慣性協調性不斷提高,方可立於不敗之勢。
松是練習太極拳最起碼的要求,只有松才是練好太極拳的前提和基礎。
精神的放鬆是肢體放鬆的必要條件,松也是最難做好的。
初學動作過快,肢體不放鬆,而過慢一味追求慢更不可能放鬆。
以上是不能達到放鬆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伍』 我要李小龍技擊法還有別的截拳道之道 基本中國拳法.pdf 截拳道基本功訓練.txt 振藩截拳道入門

看完本《李小龍技擊法》就差不多能理解截拳道了。網上N多電子書。

『陸』 怎樣練習太極拳.pdf

按楊澄甫所著《太極拳十要》這本書里所舉之要點

閱讀全文

與練拳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氧氣是壓縮氣體嗎 瀏覽:877
電腦蹦出文件夾 瀏覽:753
安徽ipfs雲伺服器 瀏覽:515
acmc用什麼編譯器 瀏覽:230
golangweb編譯部署 瀏覽:923
怎樣踩東西解壓 瀏覽:969
單片機核心板外接鍵盤 瀏覽:396
怎樣打開自己的微信文件夾 瀏覽:424
單片機紅外測距原理 瀏覽:268
phpxdebug擴展 瀏覽:757
建築樓層凈高演算法 瀏覽:1000
怎麼關閉智聯app求職狀態 瀏覽:418
pdf的文件夾怎麼列印 瀏覽:752
延拓演算法初值 瀏覽:786
首次適應演算法都不滿足的話怎麼辦 瀏覽:19
php56加密 瀏覽:556
金立手機app怎麼設置浮窗 瀏覽:496
程序員沒有社會地位 瀏覽:963
榮耀app怎麼解鎖 瀏覽:594
php程序員學歷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