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田園交響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田園交響曲》([法] 安德烈·紀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lENZUQ1f4G3p-o6Sntli1w
書名:田園交響曲
作者:[法] 安德烈·紀德
譯者:馬振騁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7
頁數:105
內容簡介:
如果說紀德的《違背道德的人》的確像英國批評家約翰•凱里所說的那樣,是「一個關於忠實於自我的故事」(《閱讀的至樂——20世紀最令人快樂的書》第4頁,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09),那麼《田園交響曲》則是一個關於人性的自我欺瞞的故事,理解《田園交響曲》一直繞不過去的是紀德本人對小說的自述。紀德在《日記》中曾經評論過自己的幾部創作:除了《地糧》是唯一的例外,我所有的作品都是諷刺性的;是批評性作品。
作者簡介:
安德烈•紀德(1869—1951),法國著名作家,出生於巴黎。1891年匿名出版《凡爾德手冊》,開始了寫作生涯,一生創作小說、戲劇、游記、詩歌、譯作、日記、信函等各類體裁的作品百餘種,代表作有小說《違背道德的人》、《窄門》、《田園交響曲》、《梵蒂岡地窖》、《偽幣製造者》、《日尼薇》、《浪子回家》,散文《地糧》、《剛果之行》等。
1947年,紀德憑《田園交響曲》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為了他廣包性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並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馬振騁,1934年生於上海,法語文學翻譯家,先後翻譯了《人的大地》、《小王子》(聖埃克蘇佩里)、《人都是要死的》(波伏瓦)、《賀拉斯》(高乃依)、《瑞典火柴》(薩巴蒂埃)、《蒙田隨筆》(部分)、《如歌的行板》(杜拉斯)、《毀滅,她說》(杜拉斯)、《羅蘭之歌》(紀德)、《田園交響曲》(紀德)、《慢》(昆德拉)、《要塞》(聖埃克蘇佩里)《蒙田隨筆全集》(全3卷)等多部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散文集有《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鏡子中的洛可可》、《我眼中殘缺的法蘭西》等。其《蒙田隨筆全集》(全3卷)2009年榮獲「首屆傅雷翻譯獎」,並被評為「2009年度十大好書」。
Ⅱ 求些書或資料,關於亞瑟王的,謝謝~
亞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率領圓桌騎士團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後人尊稱為亞瑟王。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皆無從查考。究竟亞瑟王是不是以某位歷史人物作為基礎塑造出來的虛構角色也不得而知。 如果確實存在亞瑟王這個人物,據推測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間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亞瑟王版本)的時期。
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撰寫了一本《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這個名字,描述他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薩克森人。
亞瑟王傳說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 公認的集大成作品為15世紀左右的《亞瑟王之死》
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傳說中,亞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這段時期裡面,以凱爾特人的英雄身分登場。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薩克森人,被視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但是,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旳演進而不斷地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崔斯坦等傳說中的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贏得勝利,凱旋而歸。
王者之劍
王者之劍(Excalibur),又譯為斷鋼劍、斬鐵劍、湖中劍。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較不專業的譯文將此劍時譯之為石中劍,這是不正確的。
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亞瑟拔出的選王之劍。一說其為Excalibur的原型Caliburn。《不列顛諸王史》關於Caliburn的記載有亞瑟王用此劍一戰殺掉攻擊他的470名薩克遜士兵。
王者之劍是在亞瑟王傳說中所登場的魔法聖劍,可以稱得上是後世騎士文學中,英雄多半配持著名寶劍傳統的濫觴。
在亞瑟王傳說中,拔出石中劍、登基為王的亞瑟在與King Pellinore(個人印象是Sir Pellinore)交鋒時折斷了石中劍,此役起因是亞瑟在一座城堡拜訪時,城堡主人Annoure看到向城堡走來的Sir Pellinore,請求亞瑟王給予保護。實際上Sir Pellinore也是受到Annoure戲弄,前來與亞瑟王交鋒。這次戰斗被認為是違反騎士道的,成為石中劍斷裂的原因。後來他在梅林的指引下,從湖中女士的手中得到了王者之劍。王者之劍在精靈國度阿瓦隆所打造,劍鍔由黃金所鑄、劍柄上鑲有寶石,並因其鋒刃削鐵如泥,故湖中女士以Excalibur(即古塞爾特語中「斷鋼」之意)命名之。梅林此時則告誡亞瑟:「王者之劍雖強大,但其劍鞘卻較其劍更為貴重。配戴王者之劍的劍鞘者將永不流血,你決不可遺失了它。」
但後來亞瑟王還是遺失了劍鞘,也因此他雖擁有削鐵如泥的寶劍,最後仍為叛徒騎士Mordred所殺。而王者之劍最後則在亞瑟王的囑咐下,由Sir Bedivere投回湖中,與亞瑟王一齊回到精靈國度阿瓦隆去。
阿瓦隆
阿瓦隆(Avalon)是亞瑟王傳奇中的重要島嶼,一般咸信它應該就是今天位於英格蘭西南的格拉斯頓堡(Glastonbury)。
傳說中,阿瓦隆四周為沼澤和迷霧所籠罩,只能通過小船抵達。在亞瑟王傳奇中,阿瓦隆象徵來世與身後之地。亞瑟王死後,他的同母異父的姐姐莫甘娜(Morgan le Fay)用小船將他的遺體運來並埋葬於此。
關於avalon的詞源,有一種理論認為它是凱爾特語「Annwyn」的英語化,而Annwyn意指仙女之地或冥間。英國編年史家,蒙茅斯的傑佛里(Geoffrey of Monmouth)則認為avalon是蘋果島之意(isle of apples)。考慮到直到今天,apple一詞在布列塔尼語(Breton)和康沃爾語(Cornish)中仍被拼為Afal,而在威爾士語(Welsh)中則為Aval,傑佛里的說法似乎較為可信。
Glastonbury在凱爾特語中又稱為"Ynis Witrin",意即玻璃島(The Isle of Glass)。馮象先生於2003所出以亞瑟王傳奇為主題的新書,即以「玻璃島」為書名。也許您仍然會困惑為何一個島會以玻璃命名。一種有趣的解釋是,古代的玻璃鏡乃青銅打磨而成,而Glastonbury青蔥一碧,顏色具象,故有此名。
圓桌騎士
亞瑟王迎娶Guinivere時其父贈予亞瑟王一張可容150人(一說50)的圓桌(一說Merlin所製造……)。圓桌騎士據說為128人(還有32,24等版本,最離奇的是有把跟查理曼大帝的12騎士搞混的,詳見某給中學生寫的雙語讀物)。其中有一個「Siege Perilous」(危險席),只有註定獲得聖杯的(一說品行完全沒有污點的)騎士才可以安坐該席而不喪命。後來坐上此席的是Sir Galahad。有名的圓桌騎士還有第一騎士Sir Lancelot,他的好友(一段時間也是敵人),實力可與Lancelot匹敵的Sir Gawain,將亞瑟王聖劍還入湖中的Sir Bedivere,與亞瑟王為兄弟的Sir Kay及其父Sir Ector,Meloidas國王的兒子Sir Tristram,雙劍騎士Sir Balin及其弟Balan(似乎沒有受封爵士),後創建聖杯騎士團的Sir Parcivale等。順便帶上Sir Agrivaine和Sir Mordred兩個叛徒人物。
薩克森人
薩克森人(英語Saxon;德語Sachsen),又譯撒克遜人,原屬日耳曼蠻族,早期分布於今日德國境內的尼德薩克森(Niedersachsen)地方。西元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耳曼人經由北歐入侵大不列顛群島,包括了盎格魯人(Angles)、薩克森人、朱特人(Jutes),經過長期的混居,逐漸形成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
-----------------------------------------------------------------------------------------------------------
電影亞瑟王
中文片名:《亞瑟王》
英文片名:《King Arthur》
導 演:安東尼-福奎阿
類 型:動作/冒險/劇情/戰爭
級 別:PG-13
發 行:試金石影業
上映日期:2004年7月7日
領銜主演: 克萊夫-歐文 斯蒂芬-蒂爾內
影片分析
亞瑟是這個羅馬與英國在古老的凱爾特人詩歌中共同傳唱的英雄亞瑟王。與他的武士同伴一樣,亞瑟相信一旦羅馬從英國撤軍,將會給英國帶來無窮的災難和混亂。然而,在亞瑟解放圓桌武士之前,他們必須完成羅馬交與他們的最後一項任務,深入敵軍區域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
人物介紹
出身貴族的桂尼維亞在她的敵人亞瑟以及亞瑟即將登上王位的道路上左右為難她害怕她的人民淪陷於撒克遜人的手中,所以她寧可與她的宿敵,可惡的羅馬人亞瑟聯盟。最終她意識到亞瑟是一個偉大的男人,但她無法確定亞瑟是否能盡釋前嫌,為這個曾經與他為敵的國家去斗爭和犧牲……
Ⅲ 《慶祝無意義》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慶祝無意義》([法] 米蘭·昆德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3Ega3kZizsC6_t8mI1RkJA
書名:慶祝無意義
作者:[法] 米蘭·昆德拉
譯者:馬振騁
豆瓣評分:7.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7
頁數:130
內容簡介:
六月的一個早晨,阿蘭走在巴黎一條街道上,看到很多穿著低腰褲、露臍裝的女人。看著她們裸露的肚臍,阿蘭既覺得迷人,又感到困惑,情色不再以女人的大腿或乳房而是以女人的肚臍作為誘惑的中心,這意味著什麼呢?
小說這樣開篇,一場嬉笑怒罵的喜劇由此上演,圍繞盧森堡公園這個舞台中心,阿蘭、拉蒙、夏爾、凱列班四個好朋友輪番登場,順著他們的腳步、他們的生活故事、他們三三兩兩的談話,引出了巴黎街頭的花季少女,市民熱捧的夏加爾畫展,斯大林二十四隻鷓鴣的玩笑,尿急的蘇維埃傀儡主席,自殺未遂卻殺人的母親,以及天堂紛紛墮落的天使……舞台上演著一部熱鬧非凡的人間喜劇,幕後卻隱藏著作者冷靜洞察的智慧:生與死、嚴肅與荒誕、歷史與忘卻、現實與夢境,昆德拉讓我們在笑中漂浮,為世間的無意義狂歡。
作者簡介: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一九二九年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父親是鋼琴家、音樂學院校長,昆德拉在童年時就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一九六七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從此奠定在當代文壇的重要地位。一九七五年,昆德拉離開捷克,定居法國,他的長篇小說《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以及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的原作以捷克文寫成;長篇小說《慢》、《身份》和《無知》,還有隨筆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和《相遇》的原作以法文寫成。另著有戲劇《雅克和他的主人》。昆德拉曾於一九七三年憑借《生活在別處》獲得美第奇外國文學獎,一九八五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二〇〇一年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二零一四年,上海譯文將推出昆德拉的最新小說以及全新包裝的昆德拉作品集。馬振騁1934年生於上海,195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語系法語專業,文學翻譯家,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譯有《人的大地》、《小王子》、《人都是要死的》、《賀拉斯》、《瑞典火柴》、《蒙田隨筆》、《大酒店》、《羅蘭之歌》、《田園交響曲》、《要塞》、《斯科塔的太陽》、《雷蒙•塞邦贊》等多部作品。是昆德拉作品《慢》的譯者。
Ⅳ 《羅蘭之歌·近代英國詩鈔近代英國詩鈔》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羅蘭之歌·近代英國詩鈔》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oLijUzD8kMenl_4snzZ4Gg
書名:羅蘭之歌·近代英國詩鈔
譯者:楊憲益 編譯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1
頁數:360
內容簡介:
· 遠征歸來,寡不敵眾,他迸裂了天靈蓋把號角吹響,他伏身倒向青綠的草原:
· 歐洲文學三大史詩之一,悲愴動人、愛憎分明的英雄頌歌。
· 戰爭、失落、迷惘、青春:葉芝、艾略特、奧登……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詩壇的璀璨星光。
《羅蘭之歌•近代英國詩鈔》不僅有中世紀武功歌的代表作品《羅蘭之歌》,還有楊憲益先生親自選譯的49首英語近代詩歌,囊括了葉芝、艾略特、奧登等現代著名詩人的詩作,其中多數均由楊憲益首次譯成中文,至今仍為獨本。兩部作品合為一本,更是凸顯了西方詩歌在主題和形式上的古今之變。
《羅蘭之歌》是法蘭西古老的英雄史詩,與英國的《貝奧武夫》、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並稱為歐洲文學的三大英雄史詩。楊譯本生動還原了史詩昂揚的戰斗精神與愛國情懷,羅蘭犧牲等詩節讀來催人淚下。
《近代英國詩鈔》所選詩歌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而楊憲益先生選譯這些作品的原因也正如他在序中所言,「過去中國和歐洲國家處境不同,但當時中國青年也同歐洲青年一樣,經過迷惘失望和追求,對祖國和世界人類前途保持了美好的理想和希望。」
#評論
提到《羅蘭之歌》,就像提到平達的《特爾斐皮西亞頌歌》或亞里士多德的《詩論》,即使有了第1001版,也會再發行第1002版,自有文人才子讀了覺得,若不是第1版,也是第990版更為可取。
——法國歐洲中世紀歷史學家 約瑟夫•貝蒂埃
《羅蘭之歌》是歐洲中世紀的一部偉大史詩,渾厚質朴。有人贊譽說它有荷馬寬闊流動的優美、但丁豪放有力的筆致。
——翻譯家 馬振騁
他[T.S.艾略特]是一位詩人和批評家,融會了智力與想像、傳統與創新,在一個變革時代,他為世界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美國總統自由勛章頒獎詞評
[W.B.葉芝]用鼓舞人心的詩篇,以高度的藝術形式表達了整個民族的精神風貌。
——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
#內容簡介
《羅蘭之歌》里,大將羅蘭隨法蘭西皇帝查理遠征西班牙,在歸來的途中引起了貴族甘尼侖的怨恨,落入了甘尼侖與敵人所設的圈套中,並與奧利維等人在昂賽瓦地方英勇犧牲,查理皇帝為羅蘭等人復仇,徹底消滅了敵人,征服西班牙,然後將叛徒甘尼侖處死。《羅蘭之歌》取材於歷史,大約在11世紀末由民間行吟歌人根據傳說發展創作而流傳了下來。
《近代英國詩鈔》則是對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詩壇璀璨星光的驚鴻一瞥,涵蓋了艾略特、奧登、葉茨、布倫頓、豪斯曼、史彭德等著名詩人創作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詩歌,既表達著詩人們對戰爭與消逝的青春的嗟嘆、失落、迷惘,也抒發著他們對幸福的期盼,對理想的憧憬。
作者簡介:
楊憲益(1915—2009)
中國著名的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文化史學者、詩人。他從事翻譯工作近50年,著力中文作品英譯,內容遍及《離騷》《紅樓夢》等中國古典文學,及魯迅、巴金等現當代名家,被譽為「翻譯了整個中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