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配箍率和配筋率區別
配箍率和配筋率
配箍率分體積配箍率和面積配箍率 1.概念:
兩者均對箍筋而言,所以也叫體積配箍率和面積配箍率
(1).面積配箍率 (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為構件寬,s為箍筋間距)中,箍筋面積所佔的比率(鋼箍面積為肢數 乘每根鋼筋的面積)。
計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體積配箍率(ρv):指箍筋體積(箍筋總長乘單肢面積)與相應的砼體積的比率。復合箍筋應扣除重疊部分的體積。 2.作用: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1).面積配箍率 (ρsv):體現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長的面積配筋率有規定。 ρsv≥ρsvmin
(2).體積配箍率(ρv):體現柱端加密區箍筋對砼的約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 3. 配箍率與配筋率的區別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 ,其中,ρ為配筋率;As為受拉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 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據Mu=Mcy時確定最小配筋率。
B. 箍筋體積配筋率的作用
體積配箍率(ρv):體現柱端加密區箍筋對砼的約束作用。
C. 柱箍筋非加密區配筋體積不宜小於加密區的50%.這么做的原因,就是什麼力學原理,求高手指導。謝謝
框架柱箍筋加密是抗震基本構造措施,對於一、二、三、四級抗震框架,規范規定其最小體積配箍特徵值λv,非加密區採用λv/2,不談力學原理,是抗震概念設計,自然有其理,不是實際工作人員研究的事,我們的責任是遵照規范執行。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D. 當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計算中計入牆身水平分布鋼筋時 什麼意思
一、當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計算中計入牆身水平分布鋼筋時意思就是把牆身水平分布鋼筋也按其面積計算進入體積配箍率計算;
1、因為約束邊緣構件本身是有其箍筋的,這里是要求按兩種鋼筋的總面積,計算體積配箍率。
2、附對於框架柱,式中各參數含義為:
Acor-箍筋范圍內的混凝土核心面積,其重心應與柱截面的重心重合,計算中仍按同心、對稱的原則取值。對框架柱,Acor=l1·l2;
ρv-框架柱的體積配筋率(核心面積Acor范圍內單位混凝土體積所含箍筋的體積);n1、As1-b方向的箍筋肢數、單根箍筋的截面面積;n2、As2--h方向的箍筋肢數、單根箍筋的截面面積;l1-b方向箍筋寬度;l2-h方向箍筋寬度;s-箍筋的間距。
(4)箍筋加密區體積配箍率的意義擴展閱讀:
對於抗震等級一、二、三級的剪力牆底部加強部位及其上一層的剪力牆肢,應設置約束邊緣構件。其他的部位應設置構造邊緣構件。約束邊緣構件對體積配箍率等要求更嚴,用在比較重要的受力較大結構部位;構造邊緣構件要求松一些。
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計算復合箍的體積配筋率時,不必扣除重疊部分的箍筋體積 。在計算復合螺旋箍的體積配筋率時,其中非螺旋箍筋體積應乘以系數0.8。
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fyv不受360N/mm2的限制。
E. 箍筋的配筋率是如何定義的
在
混凝土結構
中,配箍率是用來體現箍筋相對於
混凝土
的含量,分
體積
配箍率和
面積
配箍率
。
1.概念:
(1)面積配箍率
ρ(sv)(括弧內為角標,下同):是指沿
構件
長度
,在箍筋的一個
間距
S
范圍
內,箍筋中發揮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
截面面積
與混凝土截面面積b·s的比值(b為構件寬,其與
剪力
方向垂直的,s為箍筋間距)。配箍率是影響混凝土構件抗剪承載力的主要因素。
計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式中:n為發揮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數,A(sv1)為箍筋單肢截面面積,直接按
圓形
計算。
(2)體積配箍率ρ(v):指單位體積混凝土內箍筋所佔的含量,即箍筋體積(箍筋總長乘單肢面積)與相應箍筋的一個間距(S)范圍內砼體積的
比率
。復合箍筋應扣除重疊部分的體積。體積配箍率ρ(v)主要用於保證
框架結構
梁端部
和柱
節點區
的
抗剪能力
,並提高構件在地震等反復
荷載
下的變形能力。
計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
式中:ni:一個方向箍筋的肢數,Li:相對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長,Acor:箍筋核心區的面積,s:箍筋間距。
2.作用:
(1)面積配箍率
ρ(sv):體現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
(2)體積配箍率
ρ(v):體現柱端加密區箍筋對砼的約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式中: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的
軸心
抗壓強度,f(yv)為箍筋的
屈服強度
設計值。
3.
配箍率與
配筋率
的區別
(1)配箍率是影響混凝土構件抗剪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
結構構件
斜截面的破壞
形態
,使構件不發生斜拉破壞和斜壓破壞。
(2)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分別計算)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
特徵
的一個
參數
,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正截面的破壞形態,不發生
超筋
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
最小配筋率
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
脆性
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F. 配箍率的主要作用
(1)面積配箍率 ρ(sv):體現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
(2)體積配箍率 ρ(v):體現柱端加密區箍筋對砼的約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式中: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f(yv)為箍筋的屈服強度設計值。
G. 陰影區的體積配箍率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公式
陰影區指箍筋體積是與相應的混凝土體積的比率。(抗規(2016年版)條文說明6.3.9明確刪除了89規范和2001規范關於「復合箍筋應扣除重疊部分的體積」的規定)。體現柱端加密區箍筋對砼的約束作用。指箍筋體積(箍筋總長乘單肢面積)與相應的混凝土體積的比率。復合箍筋應扣除重疊部分的體積。體現柱端加密區箍筋對砼的約束作用。
公式:ρv≥ρvmin=λvfcf/yv (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
H. 新混凝土規范怎麼計算箍筋體積配箍率
一、箍筋體積配箍率的基本公式是ρv=箍筋的鋼筋體積/混凝土的體積。
1、箍筋的鋼筋體積是指一個間距內含的箍筋、拉鉤筋的體積,復合箍筋應不計重疊段;混凝土的體積是指一個間距內箍筋內表面圍成的核心區面積乘箍筋間距。
2、以上是對於框架柱,而對於牆的邊緣柱的陰影區,可計入水平分布筋相應段的體積。
3、規范規定的箍筋體積配箍率:ρv=λv·fc/fyv. 這里λv是規范按不同抗震等級規定的體積配箍特徵值,fc混凝土強度的設計值,fyv是箍筋的強度設計值。
(8)箍筋加密區體積配箍率的意義擴展閱讀:
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As×l+n×As×l)/(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79頁6.6.3)。
式中,l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計算復合箍的體積配筋率時,不必扣除重疊部分的箍筋體積 。
在計算復合螺旋箍的體積配筋率時,其中非螺旋箍筋體積應乘以系數0.8。(參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11.4.17注2 P178)
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其中,fc≥16.7N/mm(《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均有此規定),fyv不受360N/mm的限制(《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P390 11.4.17的條文說明)。
I. pkpm體積配箍率是指加密區還是非加密區
PKPM出現配箍率的地方我記得只有剪力牆的邊緣構件啊。那是沒有加密區的。
其他的應該沒有體積配箍率了,就連柱子核心區配箍,PKPM也是轉化為配箍量了。樑柱的一般箍筋都是配箍量顯示。
J. 加密區箍筋最小面積含箍率 是什麼意思
含箍率表示箍筋的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在單位面積內,箍筋越密,即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