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中國轉向內在pdf

中國轉向內在pdf

發布時間:2022-03-02 00:17:10

A. 求有關於宋朝的史籍

樓上給的太全了,不過過於繁雜了吧!看完得好幾年。幫你選幾本值得看的史籍。
《宋史》
《涑水記聞》司馬光
《東京夢華錄》孟元老
《齊東野語》 周密
《鶴林玉露》羅大經
《大金吊伐錄》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李心傳(李心傳是秦檜養子,有些跟秦檜有關的內容不太可信,需謹慎分析)
另外,宋代詩詞也可好好讀讀,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形態。《清明上河圖》也是反映當時社會場景的重要史料。

B. 劉子健的文章解析

當然,劉子健先生的文章也常常作出大判斷。為什麼到了9世紀馬球就不受歡迎了?童蒙書《三字經》發生過哪些變動?對這些問題,劉子健先生都做了入情入理的引申。他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概念,如「新傳統時代」及「包容政治」。他還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解釋,其中持論最力的莫過於12世紀初「中國轉向內在」說(哈佛,1988)。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熱切盼望能成為另一座連接古代中國、當代中國以及未來中國的橋梁(對連接未來,他總心嚮往之)。
在中美之間,劉子健先生同樣希望能通騎驛。即使他因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而在美國受人攻擊,因長駐美國而在中國受人攻擊,先生照樣不改初心。他回中國時,得知自己的三個兄弟於「文革」期間慘死的情形——周恩來都認為「太過分」——卻不曾流露絲毫怨尤之意。

C. 中國宋朝最著名的經濟學著作是什麼

原始材料有 當時的書籍紀錄,如歐陽修的歸田錄,洪邁的容齋隨筆,涉及到的經濟問題比較零碎,但是是最原始的一手資料
現代人的著作有:
通史部分:
《宋史研究論文與書籍目錄》,宋晞,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版
《宋史研究論文與書籍目錄續編》,宋晞,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2003年版
《宋史》,陳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兩宋卷》,張邦煒,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宋史叢考》,聶崇岐,中華書局1980年版
《宋朝階級結構》,王曾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國轉向內在》,劉子健,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謝和耐,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代部分第五冊,翦伯贊、鄭天挺主編,中華書局1986年版

D. 《月亮和六便士》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月亮和六便士》([英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1zys

書名: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英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譯者:傅惟慈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8

頁數:275

內容簡介:

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飢餓煎熬,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系、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同時這本書也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逃離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而關於南太平洋小島的自然民風的描寫也引人嚮往。

《月亮和六便士》說問世後,以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在小說中,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整個故事,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於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當時在英國駐法使館供職。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幼年的經歷對他的世界觀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892年初,他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了一年。在那兒,他接觸到德國哲學史家昆諾·費希爾的哲學思想和以易卜生為代表的新戲劇潮流。同年返回英國,在倫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當了六個星期的練習生,隨後即進倫敦聖托馬斯醫學院學醫。為期五年的習醫生涯,不僅使他有機會了解到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而且使他學會用解剖刀一樣冷峻、犀利的目光來剖視人生和社會。他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正是根據他從醫實習期間的所見所聞寫成的。

從1897年起,毛姆棄醫專事文學創作。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寫了若幹部小說,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話來說,其中沒有一部能夠「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轉向戲劇創作,獲得成功,成了紅極一時的劇作家,倫敦舞台竟同時上演他的四個劇本。他的第十個劇本《弗雷德里克夫人》連續上演達一年之久。這種空前的盛況,據說只有著名劇作家肖伯納才能與之比肩。但是辛酸的往事,夢魘似地郁積在他心頭,不讓他有片刻的安寧,越來越強烈地要求他去表現,去創作。他決定暫時中斷戲劇創作,用兩年時間潛心寫作醞釀已久的小說《人生的枷鎖》。

第一次大戰期間,毛姆先在比利時火線救護傷員,後入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到過瑞士、俄國和遠東等地。這段經歷為他後來寫作間諜小說《埃申登》提供了素材。戰後他重遊遠東和南太平洋諸島;1920年到過中國,寫了一卷《中國見聞錄》。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濱的里維埃拉,直至1940年納粹入侵時,才倉促離去。

兩次大戰的間隙期間,是毛姆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寫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道德墮落、諷刺,如《周而復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和《堅貞的妻子》等。這三個劇本被公認為毛姆劇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謝佩》是他的最後一個劇本。毛姆的戲劇作品,情節緊湊而曲折,沖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寫人物,著墨不多而形象鮮明突出;對話生動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總的來說,內容和人物刻畫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長、短篇小說,雖然他的小說作品也算不上深刻。這一時期的重要小說有:反映現代西方文明束縛、扼殺藝術家個性及創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畫當時文壇上可笑可鄙的現象的《尋歡作樂》;以及以大英帝國東方殖民地為背景、充滿異國情調的短篇集《葉之震顫》等。短篇小說在毛姆的創作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說風格接近莫泊桑,結構嚴謹,起承轉落自然,語言簡潔,敘述娓娓動聽。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處理,讓人物在情節展開過程中顯示其內在的性格。

第二次大戰期間,毛姆到了美國,在南卡羅萊納、紐約和文亞德島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發表長篇小說《刀鋒》。在這部作品裡,作家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小說出版後,反響強烈,特別受到當時置身於戰火的英、美現役軍人的歡迎。

1946年,毛姆回到法國里維埃拉。1948年寫最後一部小說《卡塔麗娜》。此後,僅限於寫作回憶錄和文藝評論,同時對自己的舊作進行整理。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聲譽,英國牛津大學和法國圖魯茲大學分別授予他頗為顯赫的「榮譽團騎士「稱號。同年1月25日,英國著名的嘉里克文學俱樂部特地設宴慶賀他的八十壽辰;在英國文學史上受到這種禮遇的,只有狄更斯、薩克雷、特羅洛普三位作家。1961年,他的母校,德國海德堡大學,授予他名譽校董稱號。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國里維埃拉去世,享年91歲。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內。死後,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建立了檔案館以資紀念。

E. 《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轉向內在》([美] 劉子健)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er5k

書名:中國轉向內在

作者:[美] 劉子健

譯者:趙冬梅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1

頁數:197

內容簡介:

《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美)劉子健著,趙冬梅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北宋與南宋之間,中國文化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型,即從外向的漢唐文化轉向內向的宋明文化。對這個轉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不同的詮釋,美國宋史研究學者劉子健教授在他的《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一書中,對轉型的諸多問題作了新的詮釋。首先,關於兩宋之際文化轉型的性質。美國早期漢學家曾普遍把宋代中國成為「近代初期」,其根據是這一時期出現了歐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徵,如大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形成、市民文化繁榮、手工業發展、貿易發達、紙幣出現、文官制度成熟等。但作者不同意這樣的看法,認為形同而實異,那些被描述為近代化的東西不僅沒有導出近代化,而且新的意識形態——新儒家文化凝結為一種頑固的文化類型,成為後期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因此,宋代以後的中國文化只是在舊的基礎上發生新變化,這本身又成為傳統的一部分。

其次,關於兩宋文化轉型的根據。作者對兩宋文化的轉型不滿足於僅作思想史、文化史的分析,而是從歷史變化的層面尋找其根本原因。他認為,兩宋文化轉型的基本原因是專制權力的擴張與強化,而這種擴張和強化是通過君相關系的一系列變化來實現的。在北宋及以前,君主專制往往通過被稱為股肱大臣的宰相團隊來實現,但是,這種情形在南宋高宗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女真人的入侵面前,主降派首領秦檜把另一位宰相趙鼎搞下台,而使自己成為唯一的宰相,由他一人向高宗負責。這樣,君主的權力空前膨脹,體制上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約束。從此,知識分子意識到,政治必須從影響君主開始,其餘皆為其次。所以,新儒家的泰斗朱熹對皇帝強調「格物」以「致知」,進而達到「正心」、「誠意」。既然君主絕對專制的局面已經形成,君主的道德觀念、思想意識就決定一切,在這種情形下,為了實現治國、平天下,就只有讓君主皈依儒家學說「內聖」的一面。這樣,中國的文化逐步轉向內向。

再次,關於兩宋文化轉型的影響。新儒學原本是少數知識分子掙扎和奮斗的產物,它經歷了爭論、被宣布為異端、最終上升為國家正統思想意識的過程。但是,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新儒家的勝利是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由於新儒家從「外王」轉向了「內聖」,造成了他們對現實的隔膜與生疏,「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成了他們的生存狀態與真實寫照。伴隨著這種變化,在宋以後,宗法、貞節、孝道等觀念大行其是,科舉時文占據了士人的精神生活,這些導致中國政治文化長期處於穩定與停滯狀態。也正因如此,起於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成了一股文化解放思潮,在主流文化的壓抑之下艱難地發展著,以致早期睜眼看世界的知識分子都要上溯顧(炎武)、黃(宗羲)。

由於劉子健主要從歷史的角度詮釋兩宋文化的轉型,對發生這種轉型的內在文化理路較少顧及,宋代民族矛盾導致文化的巨大頓挫也是構成文化轉型的重要因素。北宋以儒治國,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但北宋被異族逐出中原、皇帝被異族所擄、割地輸銀的慘酷現實不能不在儒士心理上發生巨大震撼,對所信奉的儒家文化作出深刻的反省,其結果走向內向。

這點與該書結合起來看,對兩宋文化的轉型就會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劉子健認為不是專制政體而是新儒家提供的改變社會的方式——個人的道德修養構成兩宋文化轉型的根本原因的觀點,改變了慣常的有關中國文化的敘事方式,其學術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本書為「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之一。 (王保頂)

作者簡介:

劉子健(James T.C.Liu)生於1919年。早年求學於燕京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哈佛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研究范圍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著述有《兩宋詩研究匯編》、《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傳統中國》等。其中,《中國轉向內在》一書在美國漢學界影響甚巨。

F. 同為宋朝的南宋,北宋,有哪些區別呢

兩宋盡管是同一個王朝,但北宋與南宋的氣質有很大不同。比如劉子健先生在他的專著《中國轉向內在》中指出,「11世紀是文化在精英中傳播的時代。它開辟新的方向,開啟新的、充滿希望的道路,樂觀而生機勃發。與之相比,在12世紀,精英文化將注意力轉向鞏固自身地位和在整個社會中擴大其影響。它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懷舊和內省,態度溫和,語氣審慎,有時甚至是悲觀。一句話,北宋的特徵是外向的,而南宋卻在本質上趨向於內斂。」

劇照

G. 求 論藝術的精神txt——康定斯基的txt

《論藝術的精神》是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定斯基。

俄國畫家、美學家康定斯基著,寫於1910年,1911年在慕尼黑用德文出版。是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理論和美學的代表作,在現代派藝術運動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全書共分兩個部分:一般美學和繪畫。分別闡述抽象藝術的基本觀點及其基本特徵、色彩的心理作用、形式和色彩的語言等問題。認為藝術是時代的產物,它能創造一種精神氣氛,直接改進和凈化人的心靈。藝術的創作任務是將形式服務於內在意蘊。藝術像精神生活那樣是一種向前向上的運動。當社會發展到宗教、科學和道德被動搖的現代,人類的視線便從外部轉向內心。內在需要是繪畫中各種大小問題的基礎,今天的人們正在尋找一條使自己從外部轉向內在基礎的道路。繪畫雖然已邁出了拒絕三度空間而走向單一平面的重要一步,但必須從物質的限制中解放出來,走向一種對心靈比對眼睛更有感染力的和諧結構。

H. 中國從春秋到明清時期的政治都有什麼樣的得失

明清:士大夫衰落,再度“化國為家”

如劉子健先生所言,南宋開始,中國轉向內在,表現為理學成為官方學說,文化開始僵化,女性從小被要求纏足等等。中國為什麼在南宋轉向內在?

竺可楨先生曾統計中國三千年歷史里的氣候變化,後人在此基礎上加上了他身後的氣候情況,最終繪製成一條氣候變化曲線。據這條曲線記錄,中國三千年歷史共經歷過兩次大降溫,一次是三國至南北朝400多年,再一次是宋代末期直到明清。每次降溫,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時候。

北宋末期遇到蠻族入侵,江山大變。對士大夫來說,比如朱熹,看到江山淪喪一半,君臣暮氣沉沉,他作為一個儒家學者走向內心恐怕是無奈之選。崖山之戰後,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十萬軍民跟著以身殉國,從文化意義上說,“崖山之後無中國”並不是沒有道理,寓意中華文明的巔峰已過。

明朝朱元璋撤掉了宰相之位,雖然國家還是依靠大臣治理,但士大夫的地位一落千丈。從元代開始,士大夫見皇帝都得下跪。明代還有一個特別壞的制度,就是廷杖,讓士大夫顏面盡失。明朝官員誰敢反對皇帝,就要拉出午門打屁股,有兩次100多人集體被打屁股,十幾個人被當場打死。據統計,明朝300來年發生廷杖事件500多起。

清朝進一步“化國為家”,國家是皇帝一人的國家,沒有宰相,也沒有內閣。明朝好歹還有內閣,到了清朝就再沒有士大夫,都成了皇帝的奴才,“文字獄”更是萬馬齊喑。清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勤奮,他們就要一人獨斷。乾隆就說過:“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來,一切用人聽言大權,從未旁假。”這就是清朝黑暗的政治。

I. 創造了人文美學巔峰的風雅宋,有著多少的心痛史

劉子健在《中國轉向內在》里,首先指出南北宋之間存在著重大的差異。作為中國轉向內在的歷史坐標,他認為:“從12世紀起,中國文化在整體上轉向了內向化”。他先是追溯“1100年左右,倒數第二任皇帝徽宗開始濫用皇權,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悲劇性滅亡”,繼而他斷言中國轉向內在的最終推手就是號稱中興之主的宋高宗。

J. 趙冬梅的論著譯文

《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中國古代官僚等級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武道彷徨:中國古代的武舉與武學》,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中韓關系史(古代卷)》,合著,本人寫作兩宋部分,共兩章,社科文獻出版社,1998年。
《遼宋西夏金時期的飲食生活》,漆俠主編《遼宋西夏金代通史》第五編「宗教風俗編」第六章,待版。
《宋代武舉考試》一章和《宋代武舉呈試》一節,張希清主編《中國考試通史·宋代卷》,第六章、第八章第三節。 從方鎮牧伯到武臣階秩——唐宋職位符號品位化的個案研究,《文史哲》,2010年第5期。
試論北宋前期士大夫對災害信息的態度,宋史年會論文,2008年七月末,昆明。
通進視角中的唐宋的閤門司,鄧小南主編《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試述通進視角中的唐宋閤門司,《歷史研究》筆談,2008年第3期。
試述晚唐的兩種品位標志與官僚生態,鄧廣銘教授百周年紀念文集,2007年3月北京大學會議宣讀,2008年,北京:中華書局。
2007年8月,參加由浙江大學主辦的「宋史青年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從職位等級到品位等級——武階的形成》。
南宋楊業後裔小考,《北大史學》第12輯,2007年。
「先帝皇後」與「今上生母」:試論北宋政治文化中的皇太後,張希清等主編《10-13世紀中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北宋前期「官與品輕重不相准」含義試釋,《北大史學》第11輯,2006年。
唐宋諸使職掌考,《國學研究》,第16卷,2005年,第275-327頁。
試論宋代的閤門官員,《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4期。
北宋前期邊防統兵制度研究,《文史》,第68輯,2004年。
試論「勛賞「與「文武分途」背景下的宋代武官制度,《國學研究》,第10卷,2002年。
唐五代供奉官考,《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1期。
北宋科舉「解額」考,《北大史學》,第5期,1998年。 賈志揚《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奚如谷《「史」之解構:荒唐皇帝宋徽宗之死》,《中國學術》第3卷第2期,2002年。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閱讀全文

與中國轉向內在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找漫畫看應該下載什麼app 瀏覽:182
如何在vps上搭建自己的代理伺服器 瀏覽:744
nginxphp埠 瀏覽:403
內臟pdf 瀏覽:152
怎麼看雲伺服器架構 瀏覽:85
我的世界國際服為什麼登不進伺服器 瀏覽:996
微盟程序員老婆 瀏覽:930
intellij創建java 瀏覽:110
java連接odbc 瀏覽:38
啟動修復無法修復電腦命令提示符 瀏覽:359
手機編程是什麼 瀏覽:98
山東移動程序員 瀏覽:163
蘇州java程序員培訓學校 瀏覽:479
單片機液晶驅動 瀏覽:856
魔拆app里能拆到什麼 瀏覽:132
新預演算法的立法理念 瀏覽:144
wdcpphp的路徑 瀏覽:136
單片機p0口電阻 瀏覽:926
瀏覽器中調簡訊文件夾 瀏覽:595
五菱宏光空調壓縮機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