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理財原書第8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公司理財(原書第8版)》([美]斯蒂芬 A. 羅斯(Stephen A. Ross))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公司理財(原書第11版)
作者:[美]斯蒂芬 A. 羅斯(Stephen A. Ross)
譯者:吳世農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7
頁數:655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概論,估值與資本預算,風險,資本結構與股利政策,長期融資,期權、期貨與公司理財,短期財務,理財專題八大篇三十一章,全面梳理了現代金融學的理論體系,重點講解了套利定價理論、有效資本市場與行為金融、杠桿企業的估值與資本市場以及財務困境等內容,所有的金融理論概念均從公司財務管理的角度闡述,強調金融理論的現實指導性!
內容特色:
拓展現代金融的核心概念:全書深度發展了套利、凈現值、有效市場、代理理論、期權以及風險與收益間的權衡等重點的金融概念,從理論及其運用的角度解釋了公司財務與金融。
整體性強:全書主旨在於將公司理財的知識作為一種全面而又統一的整體,而不是一系列無關主題的集合。
突出金融理論的現實意義:全書重點強調現代金融的基本原理,同時結合現實中的案例來充分說明這些理論對於公司財務管理的指導作用。
更新內容:
第2章:整章重寫,以強調現金流的概念以及它與會計利潤的差異。
第6章:整章重構,以強調諸如成本節約型投資和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資等特殊投資決策。
第9章:更新許多股票交易的方法。
第10章:更新了關於歷史風險與收益的材料,更好地解釋了權益風險溢價的動機。
第13章:更詳細地討論了如何用CAPM模型計算權益資本成本和WACC。
第14章:更新並增加了行為金融學的內容,並探討其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挑戰。
第15章:擴展了對權益和負債的描述,對可贖回條款的價值以及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異增加了新的材料。
第19~20章:繼續構建財務生命周期理論。
作者簡介:
斯蒂芬·羅斯(Stephen Ross),男,1944年出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套利定價理論創始人,因其創立了套利定價理論(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簡稱APT)而舉世聞名。
斯蒂芬-羅斯(Stephen Ross)於當地時間2017年3月3日在康尼狄格州家中去世,享年73歲。
由於他對於金融理論的傑出貢獻,羅斯獲得了許多學術榮譽,包括國際金融工程學會(IAFE)最佳金融工程師獎、金融分析師聯合會葛拉漢與杜德獎 (Grahamand Dodd Award)、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給最優秀學者頒發的利奧·梅內姆獎(Leo Melamed Award)、期權研究領域的 Pomerance獎。
1999年,羅斯在《金融與數量分析雜志》(JFQA)第三期發表的論文「額外風險:再論薩繆爾森的大數謬論」獲得JFQA1999年度威廉·夏普獎(William Sharpe Award)(該獎獎勵那些在《金融與數量分析雜志》上發表文章、為金融理論作出傑出貢獻的研究者)。
2.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美)詹姆斯.P.奧肖內西)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v1Ri0a_TXiNYmKDwJUNs6Q
書名: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
作者:(美)詹姆斯.P.奧肖內西
譯者:王丹 徐翌成等
豆瓣評分:7.3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12
頁數:463
內容簡介:
本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通篇充滿了非常實證的色彩。作者觀點精當且言之有據,結論具有較高的實戰應用價值。透過看似簡單的證券投資策略,我們可以看到投資大師們過人的智慧、扎實的理論功底以及對市場近乎崇拜的信賴。這對走向成熟的中國證券市場和證券投資者來說,不無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詹姆斯・P・奧肖內西是奧肖內西資金管理公司(O』Shaughnessy Capital Management,Inc.)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該公司位於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是一家著名的投資顧問公司。作者同時還管理四家奧肖內西投資基金。長期以來,奧肖內西先生一直被公認為美國重要的金融專家和股票數量分析方面的先驅。他被《巴倫》雜志稱為「擊敗世界的人」和「統計怪傑」;《高收益》雜志則稱他為「我們所遇見的最具創見性的市場觀察家之一」;《福布斯》雜志把他的第一本書《向專家學投資》形容為「令人敬畏」並將其列為年度最佳金融書籍之一;《股票交易人年鑒》將《向專家學投資》評為「1994年最佳投資書籍」。奧肖內西的投資策略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洛杉磯時報》、倫敦的《每日郵報》、日本的《日經日報》等報紙,以及《新聞周刊》、《巴倫》、《福布斯》、《智慧理財》、《價值》、《金錢》等雜志上介紹過。奧肖內西先生定期在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NBC)的節目中露面。
3. 求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第七版PDF
2019年01月21日
今天高頓ACCA邀請到財管超人——陸菲菲給大家主要介紹一下ACCA考試科目F9裡面的金融市場的概念和相關的金融產品,在學習financial market時,我們主要需要掌握三種不同類型的劃分。戳>>>2019年ACCA備考資料免費領
第三章之初我們知道了financial market是direct finance的市場。現在來細看一下。
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指的是進行證券交易的場所之差別,其主要區別在於:①場內交易有固定的場所(證券交易所),在固定的時間、按一定規則進行;場外交易沒有固定的場所和固定的時間,通過電話也可以成交。②場內交易是一種競價交易方式,是按最高還價或最低還價成交。
的,證券價格的確定是公開拍賣的結果;場外交易是隨行就市,通過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直接協商決定成交價格,採用議價交易方式。③場內交易一般多是以100股為單位數量的整股交易,場外交易則比較分散、靈活、零星。④場內交易市場僅買賣已上市的股票(即符合交易所規定並在交易所注冊的股票);場外交易既可買賣上市股票,也可買賣未上市的股票。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4. 國債的歷史pdf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參考資料:://finance.163/economy2003/editor_2003/031030/031030_165297.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
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
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
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參考資料:://finance.163/economy2003/editor_2003/031030/031030_165297.。
國債的發行 1、國債的發行價格 平價發行。
即發行價格等於其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應依據此價格還本付息。
折價發行。即發行價格低於債券票面金額。
債券到期時國家需按票面價格還本付息。它不同於貼現發行。
溢價發行。即發行價格高於債券票面金額。
債券到期時,國家只按債券票面價格還本付息。 2、國債的發行方式 公募法。
即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公開招標的方式發行國債。 國債發行的公募招標方式按招標標的物分繳款期、價格和收益率招標三種形式 按確定中標規則分單一價格招標(荷蘭式)和多種價格招標(美國式)。
承受法。即由金融機構承購全部國債,然後轉向社會銷售,未能售出的部分由金融機構自身承擔。
出賣法。即 *** 委託推銷機構利用金融市場直接出售國債。
支付發行法。即 *** 對應支付現金的支出改為國債代付。
強制攤派法。即國家利用政治權力強迫國民購買國債。
[編輯本段]國債的償還 1、國債償還的方式 分期逐步償還法。即對一種國債規定幾個還本期,直到國債到期時,本金全部償清。
抽簽輪次償還法。即通過定期按國債號碼抽簽對號以確定償還一定比例國債,直到償還期結束,全部國債皆中簽償清時為止。
到期一次償還法。即實行在國債到期日按票面額一次全部償清。
市場購銷償還法。即從證券市場上買回國債,以至期滿時,該種國債已全部被 *** 所持有。
以新替舊償還法。即通過發行新國債來兌換到期的舊國債。
2、國債償還的資金來源 通過預算列支。 *** 將每年的國債償還數額作為財政支出的一個項目列入當年支出預算,由正常的財政收入保證國債的償還。
動用財政盈餘。在預算執行結果有盈餘時,動用這種盈餘來償付當年到期國債的本息。
設立償債基金。 *** 預算設置專項基金用於償還國債,每年從財政收入中撥付專款設立基金,專門用於償還國債。
借新債還舊債。 *** 通過發行新債券,作為還舊債的資金來源。
實質是債務期限的延長。 [編輯本段]中國國債發行的轉變 在國債的非市場化發行時期,每年國家發行國債,都要層層進行政治動員,甚至還要使用行政攤派的手段。
在國債的發行完全市場化之後,人們看到的情況又是,每年的國債發行都引起銀行儲蓄大搬家,有相當多的人是拿著銀行儲蓄存單去買國債的。這種現象直接地表明了中國的國債發行是不規范的,是不符合國債性質的。
因此,在准確地界定國債的信用功能的基礎上,今後中國的國債發行實現如下轉變。 1、由主要面向居民發行轉為主要面向金融機構發行。
國債的發行要起到彌補投資缺口的作用,就必須是主要面向金融機構發行。長期以來,由於中國的國債是主要面向居民發行的,國債投資的特殊功能作用幾乎是被丟棄的,國債的發行基本上是類同於銀行吸收儲蓄,而且,為了吸引居民購買國債,國債的利率又始終是高於銀行儲蓄利率的,相應也使國債的利率失去基準利率的地位。
所以,規范國債市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須改變發行對象,由主要面向居民個人發行,改為主要面向金融機構發行,特別是要向主要的商業銀行發行。這種改變意味著銀行不再是賣國債的機構,而是買國債的主要力量。
就此而言,中止商業銀行向居民出售國債,應是中國國債市場走向規范的一個明顯的標志 2、由發行與銀行儲蓄同樣品種的債券轉為發行與銀行儲蓄品種不同的債券。 現在的國債發行品種基本上是與銀行儲蓄沒有差異的,1年期國債、2年期國債、3年期國債、5年期國債,對應的就是銀行1年、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儲蓄。
而隨著發行對象的轉換,國債的發行品種也必須隨之轉變。根據開展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的需要,針對商業銀行准備金發行國債,應是1年期以內的短期國債,即應是4周、8周、3個月、6個月等期限的國債。
如果發行對象轉變了,由向居民個人為主轉為了向金融機構為主,而發行的品種不變,那發行的對象的轉變也是缺失意義的。或者說,發行品種的轉變與發行對象的轉變是相關聯的,是此變彼亦變的關系。
就國債市場講,發行方式、發行對象、發行品種全都必須規范到位,缺一不可。發行品種的確定是根據發行對象的需要而設定的。
具體說就是,商業銀行用准備金購買的國債只能是短期國債。美國是國債管理體制比較成熟和完善的國家,其面向金融機構發行的國債均為短期國債。
中國的國債市場走向並不是特立獨行的,而要遵守國際慣例,轉向發行短期債券為主,應是市場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 另外,國債並非只可向金融機構發行,在主要發行對象鎖定在金融機構之後,即由商業銀行來承擔購買國債的主要任務之時,並不排斥財政部門可直接向居民個人發行少量特殊品種的國債。
這些特殊品種的國債期限一般是10年以上的,最長的期限可達30年。這是銀行儲蓄品種中沒有的,是國債發行有別於銀行儲蓄的品種。
在一些國債發行已有較長歷史的國家,大多是面向居民個人發行這種長期債券的,而與銀行儲蓄期限相同的國債是迴避的。這種國債可減免利息稅,居民個人主要是買來用作子女的教育費用或個人的資產儲備的,對於穩定居民生活是很有好處的。
中國國債發行品種的改變,在取消與銀行儲。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債發行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中國剛剛建立的1950年,當時為了保證仍在進行的革命戰爭的供給和恢復國民經濟,發行了總價值約為302億元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
第二階段是1954-1958年,為了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分5次發行了總額為3546億元的「國家經濟建設公債」。 第三階段是1979年-1993年 從1979年開始,我國每年都籌措一定數量的外債;從1982年起重新開始發行國庫券。
規模很小,至1993年,實際發行國債381.3億元。 第四階段:1994年-1997年 財政赤字彌補方式改革,由發行國債和向中央銀行透支兩種方式改為發行國債一種方式。
先前發行國債進入還債高峰期。當年發行國債首次突破千億,達1175.3億元 至1997年,規模達2476.8億元 第五階段:1998年之後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 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 倪。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發行的國債是1898年發行的「昭信股票」。
當 時的晚清 *** 為解決嚴重的財政危機,曾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財 政制度,發行了三次公債,即「息借商款」「昭信股票」「愛國公 債」,其中「昭信股票」最具代表性,最接近近代公債性質。北洋政 府時期,由於財源枯竭、人不敷出,不得不靠借債度日。
在袁世凱統 治時期主要依靠外債,內債發行較少。袁世凱死後,內債發行比重增 加,以致造成1921年的債信破產、同年北洋 *** 的垮台。
隨後的國 民黨統治時期,南京國民 *** 在1927 ~1937年共發行國債45億元, 發行內債幾乎成為國民 *** 彌補財政赤字的唯一手段,對社會、政 治、經濟、人民生活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日戰爭時期, *** 政 府共發行國債90億元,大量的內債發行基本是與軍事活動緊密地聯 系在一起的。
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為了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 各根據地人民 *** 也發行過幾十種國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行國債分為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 以後兩個時期。
50年代由國家統一發行的國債共有6次。第一次是 1950年發行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發行目的是平衡財政收支,制 止通貨膨脹,穩定市場物價。
從1954年起,為籌措國民經濟建設資金,連續5年發行「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從1959年起,先是由於經 濟發展出現一些困難,後是指導思想有誤,提倡「既無內債,又無外 債」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國家停止了國債發行,一直到 1981年才重新開始。
1981年以後,中國每年發行國債,但期限較長。如1981 ~1984 年發行的國庫券,從第6年開始按發行額分5次5年還清;1985~ 1987年的國庫券,期限為5年,到期一次償還;1988 ~1990年的國 庫券,期限縮短為3年,到期一次償還;1991 ~1997年發行的國庫 券,既有3年期的,也有5年期的,所以實際上都是中長期國債。
直 到1994年,為配合中國人民銀行擬議中的公開市場操作業務,中國 *** 首次發行1年期以內的國庫券,從而實現了國債期限品種的多 樣化。
中國國債信息網://chinabond/d2s/index.進行查詢。
國債是一個特殊的財政范疇。它首先是一種非經常性財政收入。因為發行國債實際上是籌集資金,意味著 *** 可支配資金的增加。但是,國債的發行必須遵循信用原則:即有借有還。債券或借款到期不僅要還本,而且還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國債具有償還性,是一種預期的財政支出,這一特點和無償性的稅收是不同的。國債還具有認購上的自願性,除極少數強制國債外,人們是否認購、認購多少,完全由自己決定,這也與強制課征的稅收明顯不同。
國債利率的確定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金融市場利率水平。國債利率必須依據金融市場上各種證券的平均利率水平而定。證券利率水平提高,國債利率也應提高,否則國債發行會遇到困難;金融市場平均利率下降時,國債利率水平也應下調,否則 *** 會蒙受損失。
2、銀行儲蓄利率。一般說來,公債利率以銀行利率為基準,一般要略高於同期銀行儲蓄存款利息,以利於投資者購買國債。但不要過高於銀行儲蓄存款利率,否則形成存款「大搬家」。
3、 *** 的信用狀況。一般情況下,由於 *** 信譽高於證券市場私人買賣證券信譽,所以在 *** 信譽高的情況下,國債利率適當低於金融市場平均利率水平。但如果 *** 信譽不佳,就必須提高國債利率,才能保證國債順利發行。
4、社會資金供求狀況。當社會資金供應充足,國債利率即可降低;當社會資金供應緊張,國債利率必須相應提高。否則,前者可能導致國家額外的利息支付;後者可能導致國債發行不順利。
憑證式國債誕生十年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其演進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1994-1995年的初創階段,1996-1999年的調整階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階段。
(一)初創階段 與1994年相比,1995年憑證式國債發行的社會經濟環境沒有重大變化,財稅、金融領域的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憑證式國債的發行和管理繼續沿用1994年的辦法未作大的調整,發行規模擴大為 1118億元,占當年內債發行總量的74%。 憑證式國債初創階段的發行及管理特點是: 1、發行機構較少。
1994年,僅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五家銀行承擔憑證式國債的發行任務。這一時期,建立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的改革目標剛剛實施,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仍占絕對主導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頓過程中,高息攬存、非法集資等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因此,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以其特有的政治優勢和商業信譽理所當然地成為憑證式國債發行的主要力量。
1995年,郵政儲蓄部門和財政國債中介機構開始加入承銷行列。 2、管理方式仍帶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包括憑證式國債在內的年度國債發行計劃經國務院批准後,能否完成直接關繫到中央預算收支的執行狀況,帶有很強的剛性。這就要求作為這一時期財政融資最主要工具的憑證式國債,必須首先確保債務收入的如期足額完成。
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發行任務的落實還不具備按較為規范的承購包銷方式進行的條件,因此,在憑證式國債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帶有相當的行政色彩。具體操作中,由人民銀行根據承銷機構的儲蓄存款新增部分所佔份額,確定各機構承擔的憑證式國債發行任務,並以實際銷售進度作為任務考核指標。
3、發行品種單一,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1994和1995年發行的憑證式國債,只有3年期一種,票面利率分別為13。
96%和14%,高於相同期限儲蓄存款利率1。72和1。
76個百分點,並實行保值貼補。 憑證式國債發行初創階段,為滿足中央財政籌資需要,支持財稅改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憑證式國債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會投資者的廣泛認同,為最終成為重要國債品種做好了准備 。
5. 《賊巢》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賊巢》((美)斯圖爾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gzGY2yCVL1gxRCRtHpbd8w
書名:賊巢
作者:(美)斯圖爾特
譯者:張萬偉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5-1
頁數:425
內容簡介:
1986年5月12日,美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起犯罪陰謀宣告破產,打碎了華爾街歷史上最喧囂的圈錢狂潮。
這場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犯罪活動,數量之大、范圍之廣,至今難以評估,並直接促使美國各種證券法律法規的出台,成為金融史上難以磨滅的一筆。
作者簡介:
詹姆斯·B·斯圖爾特,資深記者、小說家,對美國商業、法律和政治上的重大事件進行了細致考察。因對1987年股市崩潰和內幕交易丑聞的出色報道而榮獲普利策獎。暢銷作品還有《瞎眼》和《血腥運動》。 現為《紐約客》特約記者,發表了一系列關於金融界和政治界人物的文章,生動刻畫了當代權力精英的野心、手腕和內心的道德沖突與考驗。在他的筆下,復雜的問題和事件變得條清縷細、通俗易懂。被《舊金山調查者》稱為「記者的楷模」。
6. 《打開量化投資的黑箱(原書第2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打開量化投資的黑箱(原書第2版)》([美]里什·納蘭(Rishi K. Narang))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AVZn75jUrfOILX-IBCd52Q
書名:打開量化投資的黑箱(原書第2版)
豆瓣評分:7.6
作者:[美]里什·納蘭(Rishi K. Narang)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原作名:Inside the Black Box: A Simple Guide to Quantitative and High Frequency Trading
譯者:上官麗英/王思洋/王錦炎
出版年:2016-5-25
頁數:356頁
內容簡介
無論是量化、演算法,還是黑箱交易,談論的都是一件事情:通過計算機執行的系統化交易。
盡管一些人斥責其危險地脫離了人類的控制,是市場過度波動的驅動者,但另一些人認為量化交易能夠很好地克服人類的貪欲以及人類在制定投資決策中的認知偏差等弱點。
總的來說,不管你對量化交易有多少了解,事實上,量化基金持續超越了市場表現,這也是許多聰明的投資者追逐黑箱的原因。
不幸的是,量化交易的很多部分仍是模糊不清的,這主要是因為寬客對系統如何工作的細節的極度保密。但是,在這個版本中,作為量化交易者和大師級解讀者,作者巧妙地告訴讀者,量化交易比你想像的更易於理解與掌控。
本書目的是讓讀者甚至是對數學或者技術有所恐懼的投資者能理解量化交易,這本書會帶領你走過黑箱之旅。作者用簡明的語言指明寬客們所做的工作,揭開了量化交易和量化交易策略的神秘面紗。
在簡明介紹量化交易准則和一般性准則之後,作者轉入正題,開始介紹典型黑箱系統的詳細內件,用非技術性的語言解釋內件是什麼以及內件之間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然後,用大量的實際案例以及真實的故事清晰地解釋:
最常見的量化系統結構
寬客如何追逐阿爾法
量化交易中的主觀判斷水平
高頻交易及設施
執行演算法以及如何工作
寬客如何構建風險模型以及如何知道特定的模型是否真正有效
基於理論驅動的系統和數據挖掘策略之間的重要不同點
如何評估量化經理以及他們的策略
如何將量化策略嵌入一個全面的投資組合策略,為何它們都很重要
量化交易的現行趨勢和未來趨勢以及在未來的角色
本書闡述了黑箱交易,使其透明化,直覺上更易感知、更易於理解。對於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者、養老金管理者以及渴望在今天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市場獲得優勢的所有精明投資者而言,本書是一本必讀物。
作者簡介
里什 K.納蘭(Rishi K. Narang)華爾街頂級數量金融專家,資深對沖基金經理。目前是特勒西斯資本有限責任公司(Telesis Capital LLC)的主要合夥人,這家公司主要採用量化交易策略進行投資。此前,他是聖巴巴阿爾法策略(Santa Barbara Alpha Strategies)的總經理和投資組合經理。里什還曾與別人合作創建Tradeworx公司並擔任總裁,這家公司在1999~2002年管理著量化對沖基金。自1996年開始,他就開始從事對沖基金事業,專注於量化交易策略。里什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
7. 《投資學(第五版·上)》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投資學(第五版·上)》([美] 威廉·F.夏普(William F.Sharpe))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投資學(第五版·上)
作者:[美] 威廉·F.夏普(William F.Sharpe)
譯者:趙錫軍 等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8-08
頁數:342
內容簡介:
由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著名投資大師,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威廉・F・夏普(WilliamF.Sharpe)等編著的《投資學》(第五版),是投資學方面的一部經典名著,被世界各國許多大學和管理學院作為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MBA的基本教材。本書共26章,其內容包括:證券投資環境與投資過程;有價證券的價值分析與資產組合;各種投資工具的投資價值;投資風險和特性分析;市場分析與投資管理。根據近年
來國際投資的迅速發展,本書增加了國際證券和國際證券市場的內容,並對掉期、抵押等衍生金融工具作了充分介紹。為了使讀者能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學內容,作者精心安排了針對不同讀者的大量思考題與練習題,並附有部分練習答案和詞彙表等參考資料。
本書的特點是融投資學的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為讀者提供了完整的投資學理論框架,以及建立在此框架上的證券和證券市場實用知識;不僅對投資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了透徹的介紹,而且還就投資者在實踐中如何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作了詳盡的闡述。
作者簡介:
威廉・F・夏普(WilliamF.Sharpe)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著名金融學教授。他在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曾在許多權威性專業雜志上發表過論文,如《金融分析家》、《商業》、《金融》、《金融和數量分析》、《投資組合管理》、《管理科學》等。夏普博士曾任美國金融學會前主席,他因創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理論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戈登・J・亞歷山大 (GordonJ.Alexander) 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金融學教授。他在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商業管理科學學士學位;在密歇根大學獲數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和金融學博士學位。他曾在多種權威雜志上發表文章,並任《金融與數學分析》雜志副主編和《金融》雜志書評編輯。
傑弗里・V・貝利(JefferyV.Bailey)是美國芝加哥一家養老基金咨詢機構(Richards & Tierney)的合夥經理人,也是一位注冊金融分析家,他曾任明尼蘇達州投資委員會的助理執行董事。貝利先生在奧克蘭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在明尼蘇達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金融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在權威雜志上發表過論文,並為《管理機構資產和養老基金投資管理》手冊撰稿。
8. 《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第八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原書第10版)》(約翰·赫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LhiJL57Rv1o1KNXhHRqEBw 提取碼:669p
書名: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原書第10版)
作者:約翰·赫爾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7
內容簡介:
本書建立了實務和理論的橋梁,並且盡量少採用數學知識,提供了大量業界事例,主要講述了期貨市場的運作機制、採用期貨的對沖策略、遠期及期貨價格的確定、期權市場的運作過程、雇員股票期權的性質、期權交易策略以及信用衍生產品、布萊克-斯科爾斯-默頓模型、希臘值及其運用等。
本書可作為商學、經濟學、金融數學和金融工程等相關專業學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研究生提高其數量技能的參考書,同時還適合作為衍生產品市場的從業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約翰·赫爾約翰·赫爾,金融衍生產品及風險管理教授,任職於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約翰·赫爾是一位享譽國際的金融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為衍生產品及風險管理,並側重關注這些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他在相關領域發表過多篇高水平論文,出版過多部著作,並為北美、日本和歐洲等多家金融機 構提供金融咨詢。赫爾先生曾榮獲多項大獎,其中包括多倫多大學著名的Northrop Frye教師大獎,並被國際金融工程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nancial Engineers)評為1999年度金融工程大師(Financial Engineer of the Year)。
譯者簡介
王勇,博士王勇博士現任光大證券首席風險官。他曾任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定量分析部董事總經理。王勇博士著有多部譯著和專著,覆蓋領域包括金融風險管理、金融衍生產品、金融科技、區塊鏈和投資組合管理。
王勇博士擁有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並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和注冊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證書。
索吾林,博士索吾林教授現就職於加拿大女王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隨機微分方程、隨機控制和金融領域,他的金融領域研究興趣包括投資學與組合分析、金融工程、資產定價、風險管理以及金融數學,他曾在應用數學和金融雜志上發表過多篇文章。
索吾林教授擁有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博士和多倫多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並曾在多倫多大學從事過博士後研究,曾任職於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