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osi參考模型分為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包括7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各自的作用如下:
1、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聯接,負責數據流的物理傳輸工作。物理層傳輸的基本單位是比特流,即0和1,也就是最基本的電信號或光信號,是最基本的物理傳輸特徵。
2、數據鏈路層是在通信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聯接,數據鏈路控制子層會接受網路協議數據、分組的數據報並且添加更多的控制信息,從而把這個分組傳送到它的目標設備。
3、網路層是以路由器為最高節點俯瞰網路的關鍵層,它負責把分組從源網路傳輸到目標網路的路由選擇工作。互聯網是由多個網路組成在一起的一個集合,正是藉助了網路層的路由路徑選擇功能,才能使得多個網路之間的聯接得以暢通,信息得以共享。
4、傳輸層使用網路層提供的網路聯接服務,依據系統需求可以選擇數據傳輸時使用面向聯接的服務或是面向無聯接的服務。
5、會話層的主要功能是負責維護兩個節點之間的傳輸聯接,確保點到點傳輸不中斷,以及管理數據交換等功能。會話層在應用進程中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層還可以通過對話控制來決定使用何種通信方式,全雙工通信或半雙工通信。會話層通過自身協議對請求與應答進行協調。
6、表示層的主要功能是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數據格式變化、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解壓等。在網路帶寬一定的前提下數據壓縮的越小其傳輸速率就越快,所以表示層的數據壓縮與解壓被視為掌握網路傳輸速率的關鍵因素。
7、應用層採用不同的應用協議來解決不同類型的應用要求,並且保證這些不同類型的應用所採用的低層通信協議是一致的。應用層中包含了若干獨立的用戶通用服務協議模塊,為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提供專用的程序服務。
OSI簡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開放式系統互連。 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是ISO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路互連模型。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即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貳』 TCP/IP協議的體系結構分為哪幾層每層的功能
TCP/IP傳輸協議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網路介面層都包含其中。每層的功能如下:
1、應用層
是直接為應用進程提供服務的。對不同種類的應用程序它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使用應用層的不同協議;定義數據格式並按照對應的格式解讀數據,加密、解密、格式化數據;應用層可以建立或解除與其他節點的聯系,這樣可以充分節省網路資源。
2、運輸層
作為TCP/IP協議的第二層,運輸層在整個TCP/IP協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功能。且在運輸層中,TCP和UDP也同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功能是定義埠,標識應用程序身份,實現埠到埠的通信,TCP協議可以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3、網路層
網路層在TCP/IP協議中的位於第三層。在TCP/IP協議中網路層可以進行網路連接的建立和終止以及IP地址的尋找等功能。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網路地址、區分網段、子網內MAC定址、對於不同子網的數據包進行路由。
4、網路介面層
在TCP/IP協議中,網路介面層位於第四層。由於網路介面層兼並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所以網路介面層既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也可以為網路層提供一條准確無誤的線路。
(2)數據加密四層架構擴展閱讀:
TCP/IP協議有以下特點:
1、協議標準是完全開放的,可以供用戶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協議獨立於網路硬體系統,可以運行在廣域網,更適合於互聯網使用。
3、網路的地址是統一分配的,網路中每一個設備和終端都具有一個唯一地址。
4、高層協議標准化,可以提供多種多樣可靠網路服務。
『叄』 OSI參考模型分哪幾個層次各層次基本功能是什麼
1、第7層應用層:OSI中的最高層。它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程序提供對osi環境的訪問。應用層決定進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基本功能:應用層不僅提供應用過程所需的信息交換和遠程操作,還充當應用過程的用戶代理,完成信息交換所需的一些功能。
2、第6層表示層:主要用於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之間交換信息的表示。
基本功能: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問題。它包括數據格式交換、數據加解密、數據壓縮和終端類型轉換。
3、第5層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到端的連接。它提供了終端系統應用程序之間的對話控制機制。該服務包括在全雙工或半雙工模式下建立連接,盡管可以在第4層中處理雙工模式;會話層管理登錄和注銷過程。
基本功能:它專門管理兩個用戶和進程之間的對話。如果在某一時間只允許一個用戶執行特定操作,則會話層協議管理這些操作,例如防止兩個用戶同時更新資料庫中的同一組數據。
4、第4層傳輸層:傳輸層是網路體系結構中高低層之間的介面層。傳輸層不僅是單一的結構層,也是整個分析體系結構協議的核心。傳輸層為會話層用戶提供端到端可靠、透明、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
基本功能:它包括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傳輸層將消息分成若干組,並在接收端重新組織它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連接將不同的分組發送到主機。這樣,可以在不影響會話層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帶寬。
當建立連接時,傳輸層可以請求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指定可接受的參數,例如誤碼率、延遲、安全性等。它還可以實現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5、第3層網路層:該層通過定址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的傳輸層發送的數據包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並根據地址正確傳輸到目的地的傳輸層。
基本功能: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路由和中繼數據;除了路由,網路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接,控制網路擁塞,並在必要時生成計費信息。
6、第2層數據鏈路層:在這一層中,數據被框定,流控制被處理。屏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數據鏈路連接,並對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執行幾乎無錯誤的數據傳輸(錯誤控制)。
基本功能:此層指定拓撲並提供硬體定址。常用設備包括電橋和開關。
7、第1層物理層:在OSI參考模型的底部。常用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基本功能: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3)數據加密四層架構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的歷史:
在制定計算機網路標准方面,起著重大作用的兩大國際組織是: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門,與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盡管它們的工作領域不同,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和信息處理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這也成了國際電信聯盟(itu)電信標准化司與ISO共同關注的領域。
1984年,ISO發布了著名的ISO/IEC 7498標准,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即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