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被領導的藝術pdf

被領導的藝術pdf

發布時間:2023-11-08 15:30:00

❶ 《權力之路林登·約翰遜傳1》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權力之路》([美] 羅伯特·A.卡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sC0KKekEg5gMqPjE6ZmnHQ

提取碼:9by7

書名:權力之路

作者:[美] 羅伯特·A.卡洛

譯者:何雨珈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5

頁數:1124

內容簡介:

《林登·約翰遜傳》由兩次普利策獎及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贏得贊譽無數的著名作家羅伯特·A.卡洛凳沒撰寫,其作品已成為美國兩百多所高等院校必讀書。

本書詳實記錄了美國第36任總統林登·約翰遜的一生,是了解20世紀美國政治、歷史的必讀書。作者研究40餘年,耗時10年寫成此書,被譽為「大師級的作品,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傳記」。

第一部《權力之路》,內容截至一九四一年。

林登·約翰遜出身於美國最偏僻落後的地區之一,窮困潦倒,所受的教育平凡無奇,但年僅三十二歲,就已登上國家權力舞台,不僅在國會占據一席之地,影響力甚至超越了自己的選區,被視為「洞察人心,具有極強領導力,操縱立法的天才」。

三十二歲的約翰遜,其一生的主要套路已基本建立,並清晰地顯輪粗卜露出來。他展現出非凡的政治天賦,以金錢為杠桿來撬動政界,獲得權臘穗力源泉。他為自己清楚地尋找到一條通往權力的道路,並無所不用其極地毀掉這條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權力與財富帝國……

作者簡介:

作者 | 羅伯特·A.卡洛 (Robert A.Caro, 1935- )

美國著名作家,兩次普利策獎得主,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作品成為美國兩百多所高等院校必讀書。

譯者 | 何雨珈

85後生人,自由譯者,文字與影像的狂熱追隨者,野生生活藝術家,譯有《當呼吸化為空氣》《紙牌屋》《再會,老北京》《東北游記》等書。

❷ 《權力意志1885-1889年遺稿》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權力意志》((德)尼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JgrED7LqSA4ihW6DXNg3Gg

密碼:ig52

書名:權力意志

作者:(德)尼采

譯者:孫周興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07-2-1

頁數:1480

內容簡介:

該書根據科利和蒙提那裡考訂研究版《尼采全集》第12卷和第13卷譯出,並根據第14卷補譯了相應的編者注釋。第12卷和第13卷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收錄尼采作於1885年秋至1889年初之間的全部殘篇遺稿,包括了後人編輯的所謂尼采「主要著作」即《權力意志》諸版本的內容。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著名德國哲學家。1844年尼采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一個鄉村牧師家庭。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著波蘭貴族血統並為此而感到自豪。1865年,尼采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古典語言學,並開始接觸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這些思想後來成為尼采哲學思考的起點。1869年,年僅25歲的尼采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1879年,尼采辭去了巴塞爾大學的教職,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涯,同時也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時期。1889年,長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於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馬夫虐待的馬的脖子,最終失去了理智。1900年,尼采與世長辭,享年55歲。

尼採的生日恰好是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由於尼採的父親曾執教過四位公主,於是他獲得恩准以國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尼採回憶:「無論如何,我選在這一天出生,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整個童年時期,我的生日就是舉國歡慶的日子。」尼采學話很慢,他老是用嚴肅的目光注視著一切,老牧師非常喜歡他,經常帶著他一起散步。尼采5歲時,父親不幸墜車震傷,患腦軟化症,不久就去世了。

不久他隨全家搬到了南堡(Naumburg),但是尼采並沒有忘記父親,父親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記憶當中,他希望以父親為榜樣成為一名牧師,因此他時常給夥伴們朗誦聖經里的某些章節,為此,他獲得了小牧師的稱號。由於父親過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們(他的母親、妹妹、祖母和兩個姑姑)團團圍住,她們把他嬌慣得脆弱而敏感。在尼採的成長過程中,虔誠的清教徒母親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後來終生保持著清教徒的本色,猶如石雕一般純朴。

10歲時他就讀於南堡文科中學,對文學與音樂極感興趣。14歲時,進入普夫達中學,這個學校課程都是古典的,訓練很嚴格,出了很多偉人,如詩人和劇作家Novalis,語言學家和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Schlegel,以及哲學家和愛國者費希特。可是尼采卻難以接受這種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願意接近陌生人。這時的他除了理智的發展有著驚人的進步外,音樂和詩歌已經成為他感情生活的寄託。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Paul Deussen)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但第一學期結束,便不再學習神學了。他常聽同學們交談,有些人毫無信念和激情地重復黑格爾、費希物、謝林的各種公式,那些偉大的體系已經喪失了激發人的力量;還有一批人喜歡實證科學,閱讀福格特和比希納的唯物主義論文。這些都沒能吸引尼采,他是一名詩人,需要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性的東西,他不再滿足於科學世界的清晰與冷靜。尼採在修養和氣質上更是一名貴族,所以他對平民政治不感興趣,而且他從沒想過要過一種安寧舒適的生活,所以他不會對有節制的歡樂和痛苦這樣一種可憐的生活理想感興趣。尼采有自己的喜好,他熱愛希臘詩人,喜歡巴赫、貝多芬和拜倫。

1865年,他敬愛的古典語言學老師李謝爾思(F. W. Ritschls)到萊比錫大學任教,尼采也隨之到了那裡。當時的尼采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開始哲學沉思了。那時,叔本華是這個青年心中的偶像,此外他還從朗格、施皮爾、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裡汲取了傳統的抽象概念。

1867年,23歲的尼采應征入伍。他是近視眼,又是寡婦的獨子,本來可以倖免,但在薩多瓦和色當的神聖日子裡即便是哲學家也要去當兵。後來他在行軍中從馬上摔下來扭傷了胸肌並因此而退役。

1868年,他的導師李謝爾思向巴塞爾大學推薦他:「39年來,我親眼目睹了這么多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但我還從未見到有一個年輕人像這位尼采一樣如此早熟,而且這樣年輕就已經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長壽,我可預言他將來會成為第一流的德國語言學家。他今年24歲,體格健壯,精力充沛,身體健康,身心都很頑強……他是萊比錫這里整個青年語言學家圈子裡的寵兒……您會說,我這是在描述某種奇跡,是的,他也就是個奇跡,同時既可愛又謙虛。」李謝爾思第一個向世間預言尼采是位天才。

1869年2月,尼采被聘為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系副教授。此後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對愉快的時期。在巴塞爾,他結識了許多年長和年輕的朋友,例如瑞士著名文化藝術史學家雅可布·波克哈特(Jakob Burckharat)。1869年5月17日,尼采初次到瑞士盧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拜訪了華格納。同月28日,他在巴塞爾大學發表就職演說,題為《荷馬和古典語言學》。當時,巴塞爾城裡所有貴族家的大門都對他敞開,他成為巴塞爾學術界的精英和當地上流社會的新寵。1870年,尼采被聘為正教授。不久傳來了德法開戰的消息,尼采主動要求上前線。在途經法蘭克福時,他看到一隊軍容整齊的騎兵雄赳赳氣昂昂地穿城而過。突然間尼採的靈感如潮水般湧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強至高的『生命意志』決不表現在悲慘的生存斗爭中,而是表現於一種『戰斗意志』,一種『強力意志』,一種『超強力意志』!

1870年10月,尼采重返巴塞爾大學講壇。他結識了神學家弗蘭茨·奧弗爾貝克(Franz Overbeck),兩人很快成為摯友並共居一所住宅。1872年,他發表了第一部專著《悲劇的誕生》(Die Geburt der Tragodie)。這是一部傑出的藝術著作,充滿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像力;這也是一部幼稚的哲學作品,充滿了反潮流的氣息。尼采並不就此止步,他毅然攻擊最受尊敬的典範—大衛·斯特勞斯,以此抨擊德國人的粗俗的傲慢和愚笨的自得:「司湯達曾發出忠告:我一來到世上,就是戰斗。」《悲劇的誕生》和《不合時宜的思考》(Unzeitgemabe Betrachtungen)的第一部發表之後,引來了一片狂熱的喝彩聲,同時也遭到了維拉莫維茨領導的語言學家圈子的排斥。

1873年,尼采寫了《希臘悲劇哲學》的片斷(後以未完成的手稿出版)。1874年,尼采又完成了《不合時宜的思考》的第二部分《論歷史對生命的損益》、第三部分《教育家叔本華》。在這部作品中,他猛烈抨擊各沙文主義大學:「經驗告訴我們:國立大學慣於支持低劣哲學家,這是偉大哲學家發展的最大障礙……永遠也不會有一個國家會庇護柏拉圖和叔本華這樣的人……國家總是懼怕他們。」1875年10月,尼采結識了音樂家彼德·加斯特(P. Gast)。1876年,尼采完成了《不合時宜的思考》的第四部分《理查·華格納在拜羅伊特》。在這部作品中,他稱華格納為齊格弗里德,「他從不知道害怕為何物」,甚至把華格納稱為惟一真正藝術的奠基人。到了1876年8月,情況急轉直下。尼采出席了華格納主持的首屆拜羅依特音樂節。當時華格納創作的歌劇一夜一部地全部被搬上

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後一部分。尼採在這部著作中闡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恆輪回」的思想。這是他的兩個主要思想體系中的一個。而另一個「趨向權力的意志」的構思,由於他的身心崩潰而半途夭折。著名的「超人」理想和「末人」形象就是在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尼采評價自己這部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佔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給予人類的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饋贈。這部著作發出的聲音將響徹千年,因此它不僅是書中的至尊,真正散發高山氣息的書—人的全部事實都處在它之下,離它無限遙遠—而且也是最深刻的書,它來自真理核心財富的深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個吊桶無不滿載金銀珠寶而歸。這里,沒有任何『先知』的預言,沒有任何被稱之為可怕的疾病與強力意志混合物的所謂教主在佈道,從不要無故傷害自身智慧的角度著眼,人們一定會首先聆聽出自查拉圖斯特拉之口的這種平靜的聲音的。『最平靜的話語乃是狂飆的先聲;悄然而至的思想會左右世界。』」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浪跡天涯時寫下的箴言、警句、辭條匯集起來,組成了兩個集子:《善惡的彼岸》( 1886年)和《道德的系譜》(1887年)。在這兩個集子中,尼采希望摧毀陳舊的道德,為超人鋪平道路,但是他陳述的一些理由卻難以成立。此外,這兩個集子中所闡述的倫理學的體系還給人留下一種印象—充滿刺激性的誇張。以下五部著作—《華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反基督徒》、《看那這人》、《尼采反駁華格納》都是以極快的速度一氣呵成的。它們寫得標新立異,很有深度。但同時這些書也具有聞所未聞的攻擊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噓。

1889年,圖林的災難降臨了。尼采進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後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學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親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因母親去世,尼采遷居到位於魏瑪的妹妹伊麗莎白·福爾斯特-尼採的家中居住。在尼採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終是他的溫暖的避風港,作為這個家庭中惟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員始終圍著他轉,無微不至地關懷他,精心呵護他,盡量滿足他的一切願望。但尼采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棄了這一切,像個苦行僧一樣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世界中飄泊游盪,忍飢挨餓,沉思冥想。1900年8月25日,這位生不逢時的思想大師與世長辭了。「銀白的,輕捷地,像一條魚,我的小舟駛向遠方。」

如果我們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尼採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結局是悲慘的。他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他的思想的發展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夠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可怕的孤寂始終包圍著他;最後,病魔緩緩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過來,人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的患病與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與著作都是無法想像的。

但是,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人拿起尼採的著作,都會發覺它們才氣橫溢、光彩奪目、豪氣沖天。當然,這裡面也夾雜了誇張和神經質式的自我陶醉。在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氣和驚人的洞察力輕而易舉地顛倒了各種公認的觀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贊揚了所有的邪惡。尼采並沒有建立一個封閉而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只寫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間並不證明什麼,只是預告和啟示;但恰恰不是憑借邏輯推理而是憑借神奇的想像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採的生命歷程太短暫,閱歷太簡單,還沒有來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發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長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勵,也許他會把自己那粗糙混亂的觀念梳理成和諧優美的哲學。

無論如何,尼采思想是現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聳立的里程碑。在尼採去世後的一個世紀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如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里爾克、赫塞、托瑪斯·曼、斯蒂芬·喬治、蕭伯納、紀德、薩特和馬爾盧這樣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僅在德、法語區域聞名遐邇,而且還流傳於遙遠的北美、南美、亞洲、大洋洲、非洲。

尼采大無畏地反對哲學形而上學及其在認識論方面的絕對優勢;反對千百年來哲學以純理性觀察宇宙、運用邏輯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為中心的龐大思辯體系;他熱愛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奮發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間的價值,並且視自然界為惟一的真實世界,給歐洲古典哲學注入新鮮血液並開辟了古典語言學的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開創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哲學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後來劃分。在尼采之後,傳統的哲學體系解體了,哲學由非存在轉變為存在,從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測、玄而又玄轉變為引起億萬人心靈的無限共鳴。

❸ 《向上管理的藝術如何正確匯報工作》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向上管理的藝術》(蔣巍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idv_EzfNXF0cr8gjME4Mrg

提取碼:ijr0

書名:向上管理的藝術

作者:蔣巍巍

豆瓣評分:7.1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6

頁數:320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2種認識、3個步驟、4個問題和和6個原則」,全面解析職場中的上下級關系以及如何建立和諧的上下級關系,手把手教你如何正確地匯報工作。這是一本有關「工作匯報」的實用手冊,同時也是一本解讀「如何與上司完美相處」的行為指南,能幫助讀者學會正確匯報工作完成從「透明人」到「不可替代者」的過渡,成為上司信任和依賴的對象,在學會正確匯報工作的同時,能夠從被管理者變身成向上管理者,掌握在職場中發展與晉升的秘訣。本書適合對溝通技巧感興趣的職場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蔣巍巍

著名領導力講師,所講課程融合了西方管理學和東方領導智慧的精髓,剖析根源,破解困局並授之以漁。

實戰派企業管理顧問,自2008年起,每年擔任1~3家成長型企業管理顧問或獨立董事。

作家,常年擔任《哈佛商業評論》《世界經理人》《中人網》等一流媒體專欄撰稿人,著有《向上管理》《成長力》《左右逢源》《FBI閱人術》《鬼穀子的溝通技巧》《打造高績效團隊》《這樣執行最高效》《提升團隊決策力的51條法則》《總裁變革智慧》《沖突管理》等書籍。

職場成長力導師,相關職場類線上課程累積瀏覽量和答疑次數超過200萬次。

微信公眾號:jiangweiwei-wjt或搜「蔣巍巍」

❹ 《沉痾中國傳統教育的危機與批判》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沉痾》(冉雲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m6KZOeQP2EPUnKoMO3mWSA

密碼:vs2y

書名:沉痾

作者:冉雲飛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

頁數:496頁

內容簡介:

余傑:山坳上的中國教育——評《沉痾——中國教育的危機與批判》

余傑

1949年以來的半個世紀,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失誤,獲取了太多的教訓。有的失誤是能夠彌補的,有的失誤卻正在並將長期地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前進的巨大障礙。有人指出,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問題,教育方向所造成的惡果短期是看不出來的。越是一時看不出來,積累下來的問題就會越多,隱藏著的惡果也就必然越大。為什麼一方面是教育本身已經危機重重,另一方面卻是人人都採取鴕鳥政策、避而不談呢?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近十年以來,許多中國知識分子放棄了「社會良心」的角色、放棄了現實批判的使命,心安理得地以某一方面的「專家」自居。即使是許多身居高校的教授,也對當下教育的狀況漠不關心。他們不僅失去了「知識分子」的基本功能,而且連一個普通「公民」的職責也沒有盡到。當我在1999年的春天、20世紀最後一個春天讀到朋友冉雲飛的力作《沉痾》的時候,彷彿是聽到了斧子砸開冰面時凜冽的聲音。這種聲音我已經久違了。

《沉痾》一書,有三條線索。第一條線索是展示中國當前教育的現狀,從小學教育到中學教育,從大學教育到師范教育、成人教育,從宏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針到微觀的師資力量、教材編寫、課程設置等,幾乎「一網打盡」,但又重點突出、有條不紊。材料的豐富與立論的准確相得益彰。例如,作者在分析考試制度時,從「殺人的分數」入手,一直深入到中國人國民性中魯迅先生所說的考試的「遺傳症」上面,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中國教育的病根在於「整人壓制人、把人當奴才使喚」,可謂剝皮見骨、鞭辟入裡。第二條線索是縱向梳理中國的教育發展史,將病根追蹤到中國漫長的專制時代,正如朱總理所說,現實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伸,那麼,當下教育的危機和弊端,也跟傳統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第三條線索是橫向對比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作者時時以西方教育的傳統和現實為鏡子來比照中國教育的傳統和現實。這面很管用的鏡子果然照出了中國教育的種種問題。例如,在分析中西教育的文化哲學背景時,作者指出,西方從古希臘開始就始終是人本主義教育佔主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教育則是以教化為要求,把人當作馴化工具。顯然,如果沒有對西方教育思想的深刻領悟,是很難建立起這一參照系來的。全書三條線索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精彩之處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導向更加自由的境界的教育。早在2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教育者「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陶行知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是現代的國家,如果是現代世界的一個國家,那麼它的教育,便不能不順應著時代和世界的教育趨勢,而伴隨著競進」。70多年以後,我們再讀到陶行知的這幾句話,簡直要羞愧而死了。冉雲飛在《玩樂的權利與身心健康》一節中痛切地描述了中國少年兒童被剝奪起碼的玩樂權利的悲慘境遇。聯合國《兒童權利保護公約》鄭重告示:玩耍是兒童的權力。然而,我國公布簽署該公約6年之後,並沒有幾個家長和老師把它當作一回事。中小學生的正當玩樂的權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個中學生把愛情流行歌曲《最愛你的人是我》作了如下的改編:「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還是我……」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覺得無比辛酸。本來,孩子應當在游戲中長大,通過游戲獲得知識和身體上的訓練,並且能夠從中學會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是陶行知所說的具有「健康體魄、農人身手、科學頭腦、藝術興味、改造社會精神」的現代人。但是,枯燥的教材、繁復的內容、陳舊的教學法、巨大的升學壓力,讓學生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喪失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也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最多成為掌握了某種技能的工具。作者總結說:「不把人當作一個活物來看,不把人當作千差萬別的個體來對待,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一個必須長期清算的頑疾。」讀到這里,稍微有點良知的人,哪能不痛心疾首!所幸,領導層已開始重視這些問題,最近對中小學生的「減負」,反映一些舉措正在出台。

《沉痾》其實講述的是一些「常識」。然而,這些常識由於種種原因,長期受到了遮蔽和掩蓋。申明這些常識,意義比發明一種新的教育方法甚至還要重要。教育的問題並不是太復雜,一說大家都明白。但是,大家誰都不去捅破這層紙。冉雲飛自己說,他寫作這本書是站在一個「公民」的立場上,這種表態讓我很感動。他不是居高臨下地以「專家學者」的姿態發言,而是意識到了作為現代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他在書中多次強調,「應從小給學生進行尊重個性,尊重個人,尊重創造,發展潛力,尊重其權利,知曉其責任的公民教育。」他尖銳地指出,當下的所謂「德育」教育,充斥著假、大、空、死的知識,高不可攀的榜樣、不著邊際的好人好事,已經與當今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思想資源嚴重沖突。只有重視「公民」教育,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一代國民來。而公民教育應當貫徹這樣的一個原則:尊重個人的發展與自由,尊重個人的人身權利等方面的權利不受侵犯。

《沉痾》是一本由一個有良知、有熱血更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國公民所寫的書。它值得每一個有良知、有熱血也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國公民閱讀。

摘自2000年第4期《博覽群書》

作者簡介:

冉雲飛

四川省作家協會作家。一九六五年生於重慶酉陽,一九八七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著有《沉痾:中國教育的危機與批判》、《莊子我說》、《從歷史的偏旁進入成都》、《尖銳的秋天:里爾克》、《陷阱里的先鋒:博爾赫斯》等十數本專著。曾獲獎十數次,有作品入選高中語文閱讀教材。

❺ 關於MBA資料!

《管理診斷與應對之道》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uNKKXuzi7VrLcfTGa0Y0gA

?pwd=mb92 提取碼: mb92

中國經濟管理大學 贈送 5800元《11本管理工具+實操授課視頻!》|手把手教你搞定管理:從有證書到會幹活!120多個公司管理制度;48個崗位職責說明書。|北大MBA視頻課程《管理診斷與應對之道》北京大學 中國經濟管理大學 職業經理MBA課程|人力資源管理 頂級教材 一套.jpg|全國MBA職業經理雙證班(10萬經理人首選課程,百門課程 22年名校).pdf|全國MBA職業經理雙證班(10萬經理人首選課程,百門課程 22年名校).doc|全國MBA職業經理雙證班(10萬經理人首選課程,百門課程 22年名校).pdf|全國MBA職業經理雙證班(10萬經理人首選課程,百門課程 22年名校).doc|管理案例分析10.mp4|管理案例分析09.mp4|管理案例分析08.mp4|管理案例分析07.mp4|管理案例分析06.mp4|管理案例分析05.mp4|管理案例分析04.mp4

❻ 《眾妙之門》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眾妙之門》([英國] 阿道司·赫胥黎)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7YeRMm7H0ip0sqVpUyaKkA

提取碼:u3d8

書名:眾妙之門

作者:[英國] 阿道司·赫胥黎

譯者:陳蒼多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1

頁數:184

內容簡介:

★西方世界的「迷幻聖經」,全譯無刪節中文簡體版初次出版,精裝插圖版。

★《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親試迷幻葯物、經歷神秘體驗的真實記錄,也是一部影響廣泛的現代藝術評論集,同時還是探索人生極限以及通往天堂、地獄或煉獄等神秘經驗法門的先鋒之作。

★與榮格的《回憶•夢•思考》、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尼爾•唐納德•沃爾什的《與神對話》、埃克哈特•托利的《當下的力量》等同列現代50部靈性經典。

★深刻影響垮掉的一代、搖滾樂、嬉皮士、雅皮士、傑克•凱魯亞克、約翰•肯尼迪、艾倫•金斯伯格、威廉•博羅斯、史蒂夫•喬布斯、鮑勃•迪倫等,是20世紀西方世界的一道文化風景線。

★20世紀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頗負爭議的搖滾樂團——「大門」樂隊,名字就源自《眾妙之門》。

本書包括阿道司•赫胥黎的兩部經典作品:《眾妙之門》和《天堂與地獄》。

《眾妙之門》書名源自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詩句:「如果我們將知覺之門洗滌致凈,萬物便會以其無限的原貌出現在我們眼前。人們若將自己封閉起來,便只能從洞穴的狹窄細縫中窺探事物。」 也與《老子》的「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有著異曲同工之意。

《眾妙之門》是赫胥黎記錄自己服用一種從美洲仙人掌中提取的麥司卡林後的視幻體驗,以及一些神秘經驗造成的影響:「我想,我見證了亞當被造出來那個清晨所見的一切──每時每刻都有奇跡,以赤裸裸的方式顯現。」是其親臨天堂、地獄般神秘領域的第一手經驗記錄,開啟了現代知覺、靈性、極限探索的先河,深刻影響了西方當代文化。《天堂與地獄》是《眾妙之門》的續篇,進一步深入探討了藝術經驗的感官極限與非常態的心智體驗。

【評價】

他是融科學家與藝術家於一身的人,也是這支離破碎的世界最最需要的人。這世界是一面砸碎了的大鏡子,我們每人手上拿著一小塊變形的碎片。他的責任就是把這些碎片重新拼湊起來,至少在他努力之下,人類又成為一個整體。

——小提琴大師 梅紐因

當我大約十八歲的時候,《眾妙之門》對我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其中有一段,赫胥黎談到能夠在布料的褶皺中看到無限和涉及它的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繪畫,令我終生難忘。

——美國畫家 湯姆•休厄爾

……大腦是禁錮者。它會收束我們的知識,然而一旦我們的大腦被迷幻葯炸得粉碎,那些禁錮便消失了。我們固然都得生活於此時此地,局限於我們的特殊觀點,然我們若想成為類似托馬斯‧曼、喬伊斯、保羅‧克利與畢加索那樣的藝術家,就須進入其他觀點,進入總體的全局幅度。這是一個極深刻的挑戰。

——神話學大師 約瑟夫•坎貝爾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2),英國作家、學者,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

赫胥黎出生於赫赫有名的赫胥黎家族。他本人早年入讀伊頓公學,畢業於牛津大學的貝列爾學院。最初志向是當醫生,後因眼疾改事文學。家學淵源和個人稟賦使得他在20世紀的歐美學術圈被認為是現代思想的領導者,位列當時傑出的知識分子行列,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赫胥黎一生創作了大量小說、詩歌、哲學著作和游記等,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現代文明各個重要方面。代表作有《美麗新世界》《加沙的盲人》《旋律的配合》《島》等。他晚年時對藝術、心理學、哲學,尤其是神秘主義頗感興趣。

【譯者簡介】

陳蒼多(1942— ),台灣澎湖人,台灣師大英語研究所碩士,曾任台灣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師承餘光中,譯作有《天地一沙鷗》《談笑書聲》等兩百餘種。還著有散文隨筆《煙斗與高跟鞋》等。

❼ 《俄國思想家》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俄國思想家》([英] 以賽亞·伯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tGakwHS1_GkRkoWU34g58w

提取碼: 48z8

書名:俄國思想家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譯者:彭淮棟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1

頁數:377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系統闡述十九世紀俄國知識分子生活命運和思想狀況的學術著作。作者揀取各時期的代表人物,如赫爾岑、巴枯寧、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全面分析其思想特徵及其所代表的時代精神,並將其置於整個俄羅斯和歐洲的歷史背景之中。全書論述縱橫捭闔,精彩紛呈,堪稱一部研究俄國知識分子的力作。

導讀:

本書堪稱寶貴財富的積累……它為我們揭示了一個異乎尋常地重要的思想躍動期。

——理查德·戴維

作 者 前 言

本書是一個系列四冊中的第一冊,收集我將近三十餘年來在不同場合撰寫或者以演講稿的形式發表的文章,因此,主題不如其他連貫構想的書那麼統一。這些集子的主編哈代博士(Dr.Henry Hardy)相信拙作值得發掘,並且不厭精細、克勤無懈,務求文中瑕疵,尤其舛誤失確、相謬互悖、隱晦不明之處,盡獲消除,我自然最為感激。所餘缺陷,責任亦自然仍在我一人。

也深謝凱利博士(Dr.Aileen Kelly)為此書補足一篇討論,她對書中所論問題及處理手法有深刻且同情的了解,令我受益尤多。最感謝她百忙中不辭煩冗,核對、有時並修改模糊不清的指涉與過度師心自用的翻譯。她的穩健支持,幾乎令我相信此書果真值得她花這么多明智且專注的工夫。我只有希望,所得成果會證明她與哈代博士的時間與精力花得有道理。

諸文之中,有幾篇原是對一般聽眾的演說,且非先有定稿而照本宣讀。付梓的版本,即依據講詞記錄與當時隨身筆記便條而來,因此,我很明白,風格與結構上都帶有它們原初的特徵。

實際上,諸篇正文未經更易。我沒有參考成文以來所問世的有關十九世紀俄國思想家的任何資料,從事修正,因為管窺所及,這個(梨痕稀疏的)領域里,尚未見有能嚴重懷疑諸文中心論旨之作。不過,我可能有誤;若然,我願向讀者保證,這是由於我孤陋寡聞,而非由於我對一己見解的效力懷有不可動搖的信心。的確,本書所收諸文的整個旨趣——如果它們可說有何單一趨勢的話——就是不信任誰能自稱在任何人類行為領域的事實或原則問題上擁有顛撲不破之知。

以賽亞·伯林

導論:復雜的慧見

艾琳·凱利

不要在這本書里尋找解答——你會一無所獲;統而論之,現代人沒有解答。

赫爾岑:《彼岸書》導言

為了向莫洛爾女士(LadyOttoline Morrell)解釋俄國革命,羅素(Bertrand Russell)會說,布爾什維克專制雖然可怕,好像恰是適合俄國的那種政府:「自問一下,要如何治理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小說里那些角色,你就明白了。」

作者簡介:以賽亞·伯林(1909—1997)英國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紀最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之一。出生於俄國里加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20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和哲學,1932年獲選全靈學院研究員,並在新學院任哲學講師,其間與艾耶爾、奧斯汀等參與了普通語言哲學的運動。二戰期間,先後在紐約、華盛頓和莫斯科擔任外交職務。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學課程,並把研究方向轉向思想史。1957年成為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並獲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擔任牛津大學沃爾森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自由四論》(1969,後擴充為《自由論》)、《俄國思想家》(1978)、《反潮流》(1979)、《個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現實感》(1996)、《浪漫主義的根源(1999)、《啟蒙的三個批評者》(2000)、《蘇聯的心靈》(2004)等。

❽ 《像建築師那樣思考》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像建築師一樣思考》([美]豪·鮑克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Zx_Rb-T6DjmPOfYHbdeOBA

提取碼:s0na

書名:像建築師一樣思考

作者:[美]豪·鮑克斯

譯者:王靖碩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11

頁數:256

內容簡介:我們塑造了建築物,然後建築物塑造我們。——溫斯頓·丘吉爾

【內容特色】

《像建築師一樣思考》,帶你走進建築之門

●一部情真意切的建築書信集

16封書信啟迪在建築夢想中迷茫的學子、從業者和大眾

●一場別開生面的世界建築史漫遊

帶你一睹古今重要的建築風格 & 群星閃耀的建築大師風采

●一次叩問建築、藝術與城市的時代省思

何為好的建築?何為藝術和美?何為好的城市?我們都在思考

●一本寫給所有人的建築學入門書

全面而不古板,深入而不枯燥,帶你真正領略建築的魅力

【內容簡介】

為了建造我們所需的建築,我們有三種選擇:雇一位建築師,成為一位建築師,或者學會像建築師一樣思考。

鮑克斯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到建築創作中來,並將本書組織成一系列寫給朋友和學生的關於建築創作過程的解惑信。

在這16封信中,他闡述了建築應該是什麼樣子以及如何建造,如何看待和欣賞好的建築,如何理解設計過程,如何與建築師一起工作,或如何成為一位建築師。他還簡要概括了世界建築史,並列出了可供學習的建築書目和參觀的建築作品。

一本書娓娓講述建築的核心內涵及其社會、文化延展,適合建築系學生、建築從業者以及普通大眾閱讀。

【讀者評價】

豪·鮑克斯的《像建築師一樣思考》以資深建築學老師的身份,帶領我們進入建築師的大腦,是本從里向外看的指南。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它談到了許多非常實際,但又常被一般建築入門書忽略的細節;比方說圖紙該怎麼用,又比方說如何和業主合作,甚至施工承包商的選擇。別怕,鮑克斯寫得一點都不枯燥,而且還能讓你學懂建築師的眼光。

—— 梁文道(作家,文化節目主持人)

我不是建築師,只是一個欣賞優秀建築成果的人。我很少讀關於建築的書,也很少讀建築師寫的書。但作為豪·鮑克斯建築作品的長期崇拜者,我很好奇一本名為《像建築師一樣思考》的書會講些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太棒了!我在每一章都學到了一些關於歷史、藝術和建築科學的有趣知識。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發現鮑克斯用這本書完成了公元前1世紀羅馬建築師維特魯維威斯所信奉的優秀建築的目標:便利、堅固和愉悅。這本書比我想像的要好讀得多,並且達成了它的目標:鼓勵我像建築師一樣思考(便利);這些想法和插圖版式分明地精心呈現,經得起多年的參考和重讀(堅固);鮑克斯教授清晰而有趣地闡述了他的想法和觀點,這些想法和觀點是作為一名教育家和執業建築師在漫長而傑出的職業生涯中獲得的。

無論一個人是計劃建造一座建築,還是僅僅對如何正確建造建築感到好奇,都必須像建築師一樣思考。

—— 美國Amazon網站讀者

作者簡介:豪·鮑克斯(Hal Box),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FAIA),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建築學院前院長及榮譽教授,他將自己50年的建築學教學和實踐經驗凝結成本書。他的設計作品包括學校、教堂、辦公與商業建築、宿舍和住宅,以及城市設計項目。在擔任得克薩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的16年(1976—1992)間,他領導該院成為美國十大建築學院之一。他和妻子住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和墨西哥的聖米格爾·德·阿連德。


閱讀全文

與被領導的藝術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哪裡有app賣內地零食 瀏覽:674
編譯內核找不到工具鏈 瀏覽:447
java常見模式 瀏覽:500
典欣空調壓縮機 瀏覽:421
app如何認定許可權 瀏覽:849
兩個復數相除的角度計演算法則 瀏覽:584
電商類app開發怎麼收費 瀏覽:300
打造電子書反編譯工具 瀏覽:74
壓縮比115 瀏覽:560
pdf怎麼摳圖 瀏覽:864
霍妮pdf 瀏覽:808
反編譯VMP 瀏覽:49
hello編譯器 瀏覽:771
apk程序加密 瀏覽:595
如何給app重命名 瀏覽:604
怎麼幽默調侃程序員 瀏覽:285
忘記密碼解壓視頻 瀏覽:913
運城機場春運加密 瀏覽:287
安卓手機如何關閉app後台 瀏覽:154
安卓數字密碼忘記怎麼破解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