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牡丹亭pdf

牡丹亭pdf

發布時間:2022-03-07 05:52:33

⑴ 《西廂記中小學生閱讀文庫》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西廂記》(王實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eie_aMQsZ_X1jgQm47_-BQ

提取碼: au4x

書名:西廂記

作者:王實甫

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5

內容簡介:

《西廂記》不僅是一部優美動人的戲劇,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劇本講述的是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沖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故事內容生動,情節曲折,纏綿悱惻,跌宕起伏,讀來令人盪氣回腸,有如身臨其境。

本書專為中小學生朋友們課內外閱讀精心准備,版本精確,注釋翔實,另收有其他版本《西廂記》資料。

作者簡介: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雜劇作家。他所創作的雜劇中名目可考的有十三種,今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等五種。《西廂記》與《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劇」。

⑵ 誰有湯顯祖《牡丹亭》的PDF格式

下載一個FOXIT Phantom (PDF閱讀器)
打開你的txt 或者 doc 小說直接列印, 調整下設置 就可以列印成PDF 格式的了。

⑶ 《牡丹亭》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牡丹亭》(湯顯祖)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WaeUWl-aDHB1QMTJTkMuw

密碼:mrby

書名:牡丹亭

作者:湯顯祖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63-4-1

頁數:292

內容簡介: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這時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都已經成熟。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在《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說中,杜麗娘還魂後,門當戶對的婚姻順利締成;而在戲曲中,湯顯祖進 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性勞動,把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它具有強烈的反禮教、反封建色彩,煥發出追求個性自由的光輝理想。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十四歲進學,二十一歲中舉。少年時受學於泰州學派創立者王艮的三傳弟子羅汝芳。泰州學派和當時占統治地位的程朱理學異趣。萬曆三年


⑷ 《西廂記中小學生閱讀文庫》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西廂記》(王實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AUU1BMTBwXFUHjMCZ2981g

提取碼: c9r2

書名:西廂記

作者:王實甫

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5

內容簡介:

《西廂記》不僅是一部優美動人的戲劇,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劇本講述的是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沖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故事內容生動,情節曲折,纏綿悱惻,跌宕起伏,讀來令人盪氣回腸,有如身臨其境。

本書專為中小學生朋友們課內外閱讀精心准備,版本精確,注釋翔實,另收有其他版本《西廂記》資料。

作者簡介: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雜劇作家。他所創作的雜劇中名目可考的有十三種,今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等五種。《西廂記》與《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劇」。

⑸ 求《牡丹亭》的PDF格式 謝謝謝謝

牡丹亭 湯顯祖.pdf

網頁鏈接

資料已上傳,及時查收,選擇普通下載就可以!

⑹ 《八千里路雲和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八千里路雲和月》(白先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NUPNlAu3uJwk3mGoxekjOQ

提取碼:b0ea

書名:八千里路雲和月

作者:白先勇

豆瓣評分:7.0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9-11-1

頁數:288

內容簡介:

《八千里路雲和月》是文壇大家白先勇的全新作品集,書寫一個時代的生命軌跡與歷史魂魄,是故事的日積月累,更是填不滿的文化鄉愁。

作者在字里行間深感生命中值得紀念的這些人、那些事,是永遠回憶不完的人生財富,折射出他的成長經歷、心路歷程及審美理想。白先勇用畢生的沉澱之筆,描繪了一幅至真的生命畫卷,引領讀者逐漸碰觸熱得發燙的文學家胸懷。

《八千里路雲和月》就像委婉的長河,有說不完道不盡的余韻,在寂靜無聲的文字中,含蘊著豐沛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白先勇

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廣西桂林,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習創作,並獲碩士學位。

白先勇作品頗豐,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等。其中《台北人》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2004年之後,白先勇將主要精力投入傳統文化崑曲藝術的宣傳推廣當中,重新整理戲曲《牡丹亭》《玉簪記》《白羅衫》《義俠記》等,其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已達數百場,在華人世界引起很大反響。2018年4月,被授予「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終身成就獎」。

⑺ 《中國文化二十四品(精裝套裝全24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文化二十四品(饒宗頤、葉嘉瑩顧問 套裝全24冊)》(陳洪 、 徐興無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 1234

書名:中國文化二十四品(饒宗頤、葉嘉瑩顧問 套裝全24冊)

作者:陳洪 、 徐興無等

出版年份:2019-1

內容簡介:1、龍鳳呈祥

龍是華夏祖先的化身,鳳是民族飛翔的理想,龍和鳳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鳳呈祥,象徵著我們民族多元一統的摶成歷程,凝聚著中國文化剛柔相濟的力量和陰陽和諧的情韻,象徵著太平盛世的到來。中國文化龍飛鳳舞,自強不息。其特徵沉潛而升騰,悠久而日新;其結構簡易而精緻,平衡而變通;其精神雄渾而典雅,中庸而剛健。談龍說鳳,走進中國文化的美麗殿堂。

2、書同文字

漢字古老悠遠,是一條蜿蜒無垠的歷史長河;漢字構形奇妙,是先人偉大智慧的結晶;漢字靈動飄逸,展現了中華民族非凡的藝術創造。「文」是花紋,是萬事萬物的象形符號;「字」是生育,是文與文相親相愛繁衍出的子子孫孫,中國文化的基因和血脈由漢字組成。漢字的理想是「書同文字」,統一的字形與書寫,鍛造了中國文化的堅強骨骼。漢字以整齊的身姿站立著,砌成中華文明的長城。

3、載之書冊

《尚書》有雲:「惟殷先人,有典有冊。」古代中國曾是世界上書籍多的國度,在書寫、形制、印刷、流播、收藏、分類等方面形成了完備的體系與制度,珍存了豐富的歷史經驗與智慧。典冊從契刻發展到書寫,以甲骨、簡帛、金石等形態而存在,而紙的發明帶來了書寫與傳播的便利,進而製作出紙墨飄香、書法雋美的印刷書籍。經典於是乎產生,傳統於是乎繼承,學術於是乎發明。

4、仁義禮智

仁、義、禮、智,是中華倫理的「四維」,支撐起中國人的核心價值。它們根源於人類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蘊育於上古禮樂文化,由孔子創發,孟子闡明,在漢代形成了牢固的思想體系,成為傳統文化中安身立命、維系人倫、高揚人道的道德標准。它們既是個人修身養性、努力向善的行為規范;也是社會和諧、民族凝聚、人類和平的道德理想。

5、君子之學

在世界文明古國中,唯有中國的文化悠久而綿延、源遠而流長、古老而常新,重視教育是其內在的文化動力。古代中國創造了自成系統的官學、私學以及書院等教育機構和制度;確立了被譽為「世界第五大發明」的科舉制;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從孔子開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大多是教育家,有教無類,誨人不倦,體現了自覺而覺人,己欲立而立人的仁愛精神。教育既是成人之道,更是治民之道,富之而後教之,使之成為君子。

6、王霸之道

「天下為公」「天下大同」,中國的文化理想就是政治理想,政治是中國歷史車輪的軸心。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對國體設計、德刑關系有著精緻的設計與闡述。從周公制禮,到商鞅變法,中國古代社會由宗法封建王國發展為統一郡縣帝國,其政治和文化制度在禮法並存、王霸雜用的張力之中不斷地變革、更張。興亡成敗,載舟覆舟,為後世留下有益的經驗和沉痛的教訓,塑造了中國人情理兼顧、改革變通的政治性格。

7、四海之內

中華民族起源於中國大地上不同的地域文明,五十六個民族來自歷史上諸多的古老群體,他們都為中國文化貢獻了聰明才智,正如孟子所說:舜為東夷人,文王為西夷人,皆能「得志行乎中國」。古代各民族共生共存,既有和親、會盟、互市、通貢的和平友好,又有對抗、沖突、割據、兼並的利益斗爭。歷經時間長河的洗禮,他們形成了一個文化共同體,升華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高尚情懷,蘊育出強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這正是中國不斷復興並走向強盛的關鍵。

8、赤縣神州

中國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名曰「赤縣神州」。大禹治水,又將中國劃分為九州。這是戰國時代思想家的奇思妙想,是中國地理文化的神話傳說,它消解了封建國家的政治主體,呼喚著宏大的政治空間,「九州」象徵著中國統一的文化地理觀念。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存方式,每一個「州」都具備獨特色彩的土壤、獨特品質的人性與物產、獨特的自然風景和文化名勝。讓我們打開古老的《山海經》,游覽天下名山大川,領略中國的地理文化。

9、風土人情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大地縱橫萬里,百族共生,風土人情,五彩繽紛:合兩性之好的婚規、舌尖百味的飲食、繼祖正體的姓名、和睦人群的禮儀、祈福求吉的信仰、普天同慶的節日,描繪出中華民族數千年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卷。推開歷史的窗口,用長鏡頭聚焦源流,管窺先民的生生息息;用近鏡頭紀錄寫真,剪裁中國的衣食住行,去發現「人情似故鄉」的中國。

10、九流十家

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淵藪與源泉。春秋戰國時代,社會劇烈變動,知識普及,思想自由而活躍,諸子們以「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游說救世,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九流十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他們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都是入世或經世之術。相互之間可以論衡而融合,可以並行而不悖。中國思想綜合創新的基調和走向由此確立。

11、內聖外王

它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雖屢經坎坷,甚至瀕臨滅頂之災,但至今仍然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在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規范與社會心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塑造中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源起於洙泗之間,由孔子開宗立說,將西周禮樂文明的精神創發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倫理價值,經過歷代仁人志士的闡釋與履踐,如大江大河,澤潤了中國和東亞,並匯入世界文明的海洋。這就是儒學,是「內聖外王」之道,是成人立德之教。

12、蓮花凈土

從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佛教,與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儒、道兩家,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主要的三個精神傳統,共同關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身心的文化取向,因此,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了解佛教在其中的形成、綿延和影響。凈土開出的蓮花,根源於古老的印度文化,延展出中國、東亞和世界的繁茂枝葉,開放出多姿多彩的信仰與藝術之花,結出了外來文化和中國文化融合的碩果。

13、抱朴歸真

道教是中國古代巫術與道家思想凝聚而成的本土宗教,在宗教、哲學、美學、文學、科技等諸多方面對中國人的思想與生活產生了浪漫而深刻的影響。它探索宇宙的奧秘,尋找長生的秘訣,故而煉丹、畫符、運氣、行醫;它並不禁慾,但擯棄名利,故而仙樂飄緲,男女神交;它並不玄想,故而飲酒服葯,羽化登仙。它熱愛生命,崇尚自然,抱朴歸真。

14、文苑英華

中國古代文學是禮樂文明開出的奇葩,禮是社會規范,發為文章;樂是心志情懷,發為詩歌。詩言志而緣情,文明道以立言,它們是中國文學的正統,是中國書寫的範式。詩意和文采是中國任何一種藝術的靈魂。在藝術上,它們或溫柔敦厚,或綺靡朗麗,或平淡自然,或空明寧靜,或豪邁飄逸,或沉鬱頓挫;沉思翰藻,煉字度句;比興寄託,境界高遠;文苑英華,美不勝收。

15、今古傳奇

說部之體,淵源於史傳;志怪志人,濫觴於六朝。唐傳奇、宋話本,各擅其勝,文言白話,自此始分,小說之義,漸與今同。章回長篇,明清為盛,四大奇書,雅俗共賞,《紅樓》一夢,是為*。而話本短篇,「三言」「二拍」,坊間刊刻,流播市井。諷時罵世,談鬼說神,演說痴情,了斷公案,演繹歷史,表彰忠義,盡在今古傳奇之中。

16、花雅爭勝

百戲雜劇、南戲傳奇、海鹽弋陽、花雅爭勝,中國戲曲早形成於民間社會,隨著歷史的推移,文人雅士參與創作,產生了許多精湛的經典之作,由民間文化上升為高雅文化,進入中國文化的大傳統中。悲壯的《竇娥冤》、凄涼的《梧桐雨》、華美的《牡丹亭》、幻滅的《桃花扇》,舞台春秋,人生寫照;生旦凈丑,粉墨登場;一折一出,顧盼生姿;感天動地,曲盡悲歡。

17、藝舟雙楫

毛筆是中國造型藝術獨步於世界的工具,書寫勾勒,氣韻生動,濃墨淡彩,隨類賦形。書畫同生於錐穎,如江河同源於昆侖,流為山水花鳥的畫卷,流為篆隸真草的碑帖。在墨香紙韻的支持下,毛筆抒發了中國人對自然的胸襟意氣和對人生的心靈感懷:「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18、金聲玉振

音樂是維持道德教化和抒發個人情志的工具,中國古代音樂在制度、機構、樂器、樂理等方面均有獨造,《詩經》皆是樂曲,《楚辭》亦為歌詩。窈窕淑女,鍾鼓樂之;制禮作樂,金聲玉振;五聲六律,調和律呂;祭唱歌贊,和諧天人。漢武樂府,廣采「趙、代之謳」「秦、楚之風」;隋唐燕樂,融匯胡漢中外之音。而音樂高妙,知音難覓,令人悵惘。所謂高山流水,大音希聲。古人詩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19、採菊東籬

山水、園林、飲饌、游藝,表達了中國人高雅的生活姿態和詩意的棲居方式。山水本是自然之物,古人卻賦予它生命肌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寄託了人生的志向與抱負。古典園林,壺天自春,以小見大,融自然、藝術、意境之美為一體。飲食茶酒,調和鼎鼐,烹煮蒸炒而特重滋味。圍棋、蹴鞠、投壺、酒令,游於藝而娛身心,雖為小道而見妙理,蘊含著智慧和樂趣。

20、紅粉閨秀

紅粉與閨秀,是中國古代兩大女性群體。在家庭倫理和男權社會的制約下,她們的社會生活空間受到制約,但是她們創造了別具一格的女性文化,贏得了尊嚴與地位,母教淑儀、賢媛才女,層出不窮,尤其在文學藝術方面成就突出,因為她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或溫婉地抒發了閨怨之情,或率性地吟唱著艷歌情曲。山間竹喧歸浣女,潯陽江頭聽琵琶。感傷如夢青春,珍惜花樣年華。

21、天工開物

被科學視為巫術的中國古代數術文化,積累了中國人與大自然交往的經驗和手段,恰恰是古代科技的萌芽。中國人用陰陽五行分析物質關系,催生了發達的物質文明。被全世界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皆發明於漢唐這兩個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中醫、陶瓷、制茶、絲綢及其它傳統手工藝至今仍是獨到的科技。中國的科技思想充滿了倫理因素,主張道技結合,天工開物,啟發我們反思現代科技面臨的倫理和生態困境,是珍貴的思想遺產。

22、懸壺濟世

中國古代醫學辨五味以養形,節情慾以養神,和天氣以養精。從調養五臟,到調治性情,再到察占節氣,使自然賦予身體的元氣精神得以保持,形體血氣得以長養,包涵於其中的道德心靈得以培育,人民安康而臻於王道。故醫道即人道,治病即治國,懸壺濟世,救民水火,古人雲:「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又曰:「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傳統中醫學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情懷,積極探索天人之道和倫理精神。

23、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公元8世紀日本聖德太子的話,呼喚起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東渡傳法的信心。從漢至唐,東亞各國分享中國的文化成果,並各自奉獻出智慧,共同建構了以中國文化為軸心的古代東亞文明。儒學和佛教摶成了整個東亞文明圈的制度與信仰,而漢字成為東亞文明的通用文字,中國的詩文典範和書寫體式被廣泛應用於文學創作和精英的書寫,創造了精神文明的高級成果。正如唐代詩人溫庭筠的詩句所雲:「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24、變法圖強

文化因傳承而不息,因變通而不衰。明清以來,中國因專制自大而固步自封,漸失活力,國勢不振,弊政叢生。至近代列強紛至,國門洞開,民族危難日益深重。於是窮則思變,仁人志士借鑒西方文化,探尋救國之道,企求革故鼎新,變法圖強,雖屢遭挫折,仍前赴後繼,譜寫了爭取民族和文化復興的壯麗樂章。

⑻ 《寂寞的十七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寂寞的十七歲》(白先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nEKhm3UuvESOuZAvl0PFfA

提取碼: enpt

書名:寂寞的十七歲

作者:白先勇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0

頁數:432

內容簡介:

《寂寞的十七歲》收入白先勇早期、中期的短篇小說多篇。白先勇早期小說可分兩類 :一類是或多或少憑借自己切身經驗改頭換面寫成的小說:《金大奶奶 、《我們看菊花去》、《玉卿嫂》、《寂寞的十七歲》,多少表露出作者童年、少年時代的自己。第二類, 幻想(fantasy)的成分較重,最顯著的例子是《青春》,此外,《悶雷》、《黑虹》、《小陽春》、《藏在褲袋裡的手》,也多少是幻想的產物。夏志清認為白先勇是當代中國短篇小說家中的奇才,五四以來,藝術成就上能與他匹敵的,從魯迅到張愛玲,五六人而已。

作者簡介:

白先勇,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劇作家。1937年生,廣西桂林人。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他的小說被譯成英、法、德、意、日、韓等多種語言文字,在海內外擁有讀者無數。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的戲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記》,並撰有父親白崇禧及家族傳記。

⑼ 誰有《大中華文庫:韓非子》 (漢英對照) PDF

大中華文庫

《大中華文庫》幾乎是涵蓋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精華,包括: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全2冊)、荀子(全2冊)、儒林外史(全3冊)、牡丹亭(全2冊)、西廂記、陶淵明集、楚辭、墨子(全2冊)、漢魏六朝詩三百首(全2冊)、紅樓夢(全6冊)、西遊記(全6冊)、水滸傳(全5冊)、三國演義(全5冊)、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搜神記(全2冊)、明清小品文、顏氏家訓、長生殿、關漢卿雜劇選、漢魏六朝小說選、南柯記、封神演義(全4冊)、兒女英雄傳(全2冊)、菜根潭、文心雕龍(全2冊)、邯鄲記、鏡花緣(全2冊)、老殘游記(全2冊)、浮生六記、管子(全4冊)、呂氏春秋(全3冊)、六韜、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黃石公三略、黃帝內經素問(全3冊)、列子、新編千家詩、阮籍詩選、四元玉鑒(全2冊)、商君書、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全2冊)、元曲三百首、初刻拍案驚奇(全4冊)、黃帝四經等51種92冊。


這個全套的《大中華文庫》均出自圖中右下角,基本上一本都不缺

大中華文庫目錄:


├─大中華文庫(pdf)3-2
│ [七俠五義 1 (漢英對照)].(清)石玉昆著.掃描版.pdf
│ [七俠五義 3 (漢英對照)].(清)石玉昆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1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2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3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4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5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世說新語 1(漢英對照)].(南朝宋)劉義慶著.掃描版.pdf
│ [世說新語 2(漢英對照)].(南朝宋)劉義慶著.掃描版.pdf
│ [中國古代寓言選(漢英對照)].楊憲益戴乃迭英譯.掃描版.pdf
│ [人物誌 漢英對照].伏俊璉(今譯) 羅應換(英譯).掃描版.pdf
│ [傷寒論 漢英對照].羅希文 (譯).掃描版.pdf
│ [儒林外史(全三卷)(漢英對照)].(清)吳敬梓著.掃描版.pdf
│ [南柯記(漢英對照)].(明)湯顯祖著.張光前譯.掃描版.pdf
│ [史記選1 漢英對照].安平秋(校譯) 楊憲益 戴乃迭(英譯).掃描版.pdf
│ [史記選2 漢英對照].安平秋(校譯) 楊憲益 戴乃迭(英譯).掃描版.pdf
│ [史記選3 漢英對照].安平秋(校譯) 楊憲益 戴乃迭(英譯).掃描版.pdf
│ [吳子 司馬法 尉繚子 漢英對照].潘嘉玢 (譯).掃描版.pdf
│ [周易1 漢英對照].張善文(今譯) 傅惠生(英譯).掃描版 .pdf
│ [周易2 漢英對照].張善文(今譯) 傅惠生(英譯).掃描版 .pdf
│ [周易參同契(漢英對照)].(東漢)魏伯陽著 蕭漢明校譯 吳魯強 戴維斯英譯.掃描版.pdf
│ [唐代傳奇選(漢英對照)](唐)沈既濟等編著 王中立今譯.掃描版.pdf
│ [唐宋文選1(漢英對照)].(唐)韓愈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唐宋文選2(漢英對照)].(唐)韓愈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商君書 漢英對照].高亨(今譯) 戴聞達(英譯).掃描版.pdf
│ [四元玉鑒1 漢英對照].郭書春(今譯) 陳在新(英譯).掃描版.pdf
│ [四元玉鑒2 漢英對照].郭書春(今譯) 陳在新(英譯).掃描版.pdf
│ [壇經(漢英對照)]. 顧瑞榮今譯 蔣堅松英譯.掃描版.pdf
│ [墨子1 漢英對照].周才珠 齊瑞瑞(今譯) 汪榕培 王宏(英譯).掃描版.pdf
│ [墨子2 漢英對照].周才珠 齊瑞瑞(今譯) 汪榕培 王宏(英譯).掃描版.pdf
│ [天工開物 (漢英對照)].(明)宋應星著 潘吉星今譯 王義靜等譯.掃描版.pdf
│ [太平廣記選 2(漢英對照)].(宋)李昉等編.掃描版.pdf
│ [太白陰經 漢英對照].劉先廷(校釋) 朱世達(英譯).掃描版.pdf
│ [夷堅志選 漢英對照].王錫婷 等(今譯) 英格爾斯(英譯).掃描版.pdf
│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漢英對照].吳如嵩 吳顯林(校釋) 林戊蓀(英譯).掃描版.pdf
│ [孟子 漢英對照].楊伯峻(今譯) 趙甄陶 等(英譯).掃描版.pdf
│ [宋明評話選 1(漢英對照)].(明)馮夢龍 凌濛初編著.掃描版.pdf
│ [尚書 (漢英對照)].周秉鈞今譯.掃描版.pdf
│ [山海經(漢英對照)].陳成今著 王宏 趙崢英譯.掃描版.pdf
│ [戰國策 3(漢英對照)].翟江月英譯 今譯.pdf
│ [戰國策1 漢英對照].翟江月(譯).掃描版.pdf
│ [戰國策2 漢英對照].翟江月(譯).掃描版.pdf
│ [搜神記 1 (漢英對照)].(晉)干寶 黃滌明 丁往道英譯.掃描版.pdf
│ [搜神記 2 (漢英對照)].(晉)干寶 黃滌明 丁往道英譯.掃描版.pdf
│ [文心雕龍1 漢英對照].周振甫(今譯) 楊國斌(英譯).掃描版.pdf
│ [文心雕龍2 漢英對照].周振甫(今譯) 楊國斌(英譯).掃描版.pdf
│ [文賦 二十四詩品(漢英對照)].陸機司空圖著.掃描版.pdf
│ [新編千家詩 漢英對照].袁行霈(編) 徐放 韓珊(今譯) 許淵中(英譯).掃描版.pdf
│ [明清文選1 (漢英對照)].宋濂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明清文選2 (漢英對照)].宋濂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水滸傳 1(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2(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3(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4(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5(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牡丹亭 1 (漢英對照)].(明)湯顯祖著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牡丹亭 2 (漢英對照 )].(明)湯顯祖著.掃描版.pdf
│ [蘇軾詩詞選 漢英對照].許淵沖 (譯).掃描版.pdf
│ [荀子1 漢英對照].張覺(今譯) 約翰·諾布洛克(英譯).掃描版.pdf
│ [荀子2 漢英對照].張覺(今譯) 約翰·諾布洛克(英譯).掃描版.pdf
│ [西廂記(漢英對照)].(元)王實甫著 許淵沖英譯.掃描版.pdf
│ [西遊記1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2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3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4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5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6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詩經1 漢英對照].陳俊英 蔣見元(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詩經2 漢英對照].陳俊英 蔣見元(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長生殿 (漢英對照)].(清)洪升著;楊憲益,戴乃迭譯.掃描版.pdf
│ [阮籍詩選 漢英對照]. 吳伏生(今譯) 格林鹿山 吳伏生(英譯).掃描版.pdf
│ [陶淵明集 漢英對照].熊治祁(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大中華文庫(pdf)3-1
│ [二刻拍案驚奇 1(漢英對照)].(明)凌濛初著 李子亮譯.掃描版.pdf
│ [二刻拍案驚奇 2(漢英對照)].(明)凌濛初著 李子亮譯.掃描版.pdf
│ [二刻拍案驚奇 4(漢英對照)].(明)凌濛初著 李子亮譯.掃描版.pdf
│ [兒女英雄傳 (漢英對照)].(清)文康著 費致德譯.掃描版.pdf
│ [六韜 (漢英對照)].聶送來譯.掃描版.pdf
│ [關漢卿雜劇選 (漢英對照)].(元)關漢卿著 楊憲益 戴乃迭譯.掃描版.pdf
│ [列子 漢英對照].李建國(今譯) 梁曉鵬(英譯).掃描版.pdf
│ [呂氏春秋1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呂氏春秋2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呂氏春秋3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國語(漢英對照)].王宏 趙崢英譯.掃描版.pdf
│ [封神演義 (Ⅰ、Ⅱ、Ⅲ、Ⅳ)(漢英對照)].(明)許仲琳編 顧執中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1(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2(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3(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4(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5(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6(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李白詩選 漢英對照].許淵沖(英譯).掃描版.pdf
│ [杜甫詩選(漢英對照)].(美)華茲生英譯.掃描版.pdf
│ [夢溪筆談 1 (漢英對照 )].(北宋)沈括著 胡道靜 金良年 胡小靜今譯.掃描版.pdf
│ [夢溪筆談 2 (漢英對照 )].(北宋)沈括著 胡道靜 金良年 胡小靜今譯.掃描版.pdf
│ [楚辭 漢英對照].陳器之 李奕(今譯) 卓振英(英譯).掃描版.pdf
│ [漢魏六朝文選1 (漢英對照 )].賈誼等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漢魏六朝文選2 (漢英對照 )].賈誼等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漢魏六朝詩三百首1 漢英對照].弘征 熊治祁(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漢魏六朝詩三百首2 漢英對照].弘征 熊治祁(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洛陽伽藍記 漢英對照].曹虹(今譯) 王伊同(英譯).掃描版.pdf
│ [浮生六記(漢英對照)].(清)沈復著.掃描版.pdf
│ [淮南子1 漢英對照].翟江月(今譯) 翟江月 牟愛鵬(英譯).掃描版.pdf
│ [淮南子2 漢英對照].翟江月(今譯) 翟江月 牟愛鵬(英譯).掃描版.pdf
│ [淮南子3 漢英對照].翟江月(今譯) 翟江月 牟愛鵬(英譯).掃描版.pdf
│ [管子1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管子2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管子3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修).pdf
│ [管子4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紅樓夢 1(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2(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3(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4(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5(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6(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老子 漢英對照].陳鼓應(今譯) 傅惠生(校注) 韋利(英譯).掃描版.pdf
│ [老殘游記 2(漢英對照)].(清)劉鶚著 (美)哈洛德·謝迪克譯.掃描版.pdf
│ [聊齋志異選 1(漢英對照)].(清)蒲松齡著.掃描版.pdf
│ [聊齋志異選 2(漢英對照)].(清)蒲松齡著.掃描版.pdf
│ [聊齋志異選 3(漢英對照)].(清)蒲松齡著.掃描版.pdf
│ [聊齋志異選 4(漢英對照)].(清)蒲松齡著.掃描版.pdf
│ [花間集1(漢英對照 )].(後蜀)趙崇祚編 (美)傅恩英譯 張宗友譯.掃描版.pdf
│ [花間集2(漢英對照 )].(後蜀)趙崇祚編 (美)傅恩英譯 張宗友譯.掃描版.pdf
│ [菜根潭 漢英對照].姜汗忠(今譯) 懷特(英譯).掃描版.pdf
│ [警世通言1 (漢英對照 )].(明)馮夢龍編著.掃描版.pdf
│ [警世通言2 (漢英對照 )].(明)馮夢龍編著.掃描版.pdf
│ [警世通言3 (漢英對照 )].(明)馮夢龍編著.掃描版.pdf
│ [警世通言4 (漢英對照 )].(明)馮夢龍編著.掃描版.pdf
│ [論語 漢英對照].楊伯峻(今譯) 韋利(英譯).掃描版.pdf
│ [邯鄲記(漢英對照)].(明)湯顯祖著 汪培英譯.掃描版.pdf
│ [金匱要略 漢英對照].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鏡花緣 1 (漢英對照)].(清)李汝珍著.掃描版.pdf
│ [鏡花緣 2 (漢英對照)].(清)李汝珍著.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靈樞1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靈樞2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靈樞3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素問1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素問2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素問3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四經 漢英對照].餘明國 等(今譯) 張純 等(英譯).掃描版.pdf
│ [黃石公三略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漢英對照]黃朴民 等(校釋) 何小東(譯).掃描版.pdf
│├─漢法對照
││ [周易 漢法對照].張善文(漢譯) 菲拉斯特(法譯).掃描版.pdf
││ [孟子 (漢法對照)].楊伯峻今譯.掃描版.pdf
││ [莊子 (漢法對照)].劉家槐譯.掃描版.pdf
││ [論語 漢法對照].楊伯峻(今譯) 董強(法譯).掃描版.pdf
││ [論語 (漢法對照)].楊伯峻今譯 董強法譯.掃描版.pdf│

├─大中華文庫(pdf)3-3
│├─漢德對照
││ [孟子 漢德對照].楊伯峻(今譯) 衛禮賢(德譯).掃描版.pdf
││ [老子 漢德對照].陳鼓應(今譯) 衛禮賢(德譯).掃描版.pdf
││ [論語 漢德對照].楊伯峻(今譯) 衛禮賢(德譯).掃描版 .pdf
││
│├─漢日對照
││ [莊子 2 (漢日對照)].秦旭卿 孫雍長今譯 森三樹三郎日譯.掃描版.pdf
││ [論語 (漢日對照 )].楊伯峻今譯 孔健日譯.掃描版.pdf
││

││
│├─漢西對照
││ [莊子 2 (漢西對照 )].秦旭卿 孫雍長今譯 姜鳳光西譯.掃描版.pdf
││ [水滸傳 2(漢西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3(漢西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4(漢西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5(漢西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漢阿對照
│└─漢韓對照
│ [儒林外史 1(漢韓對照)].(清)吳敬梓著.金寬雄 金晶銀譯.掃描版.pdf
│ [儒林外史 2(漢韓對照)].(清)吳敬梓著.金寬雄 金晶銀譯.掃描版.pdf
│ [儒林外史 3(漢韓對照)].(清)吳敬梓著.金寬雄 金晶銀譯.掃描版.pdf
│ [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漢韓對照].吳如嵩 吳顯林(校釋) 金得順(韓譯).掃描版.pdf
│ [搜神記 2(漢韓對照)].(晉)干寶著.掃描版.pdf
│ [搜神記1 漢韓對照].黃滌明(校譯) 李元吉(韓譯).掃描版.pdf
│ [搜神記2 漢韓對照].黃滌明(校譯) 李元吉(韓譯).掃描版.pdf
│ [文心雕龍2 漢韓對照].周振甫(今譯) 金寬雄 等(韓譯).掃描版.pdf
│ [老子 漢韓對照].陳鼓應(今譯) 傅惠生(校注) 金德順(韓譯).掃描版 .pdf

├─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黃帝內經靈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 黃帝內經—靈樞(1)(中英對照超清版).pdf
│ 黃帝內經—靈樞(2)(中英對照超清版).pdf
│ 黃帝內經—靈樞(3)(中英對照超清版).pdf

└─大中華文庫英漢
古典詩詞名篇百首.pdf
古詩苑漢英譯叢詩經.pdf
史記選古文經典譯叢.pdf
宋詞古詩苑漢英譯叢.pdf
漢魏六朝小說選.pdf
洛陽伽藍記.pdf

⑽ 《牡丹亭》湯顯祖 徐朔方等注 txt或PDF直接上傳在「知道」上好了

《牡丹亭》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5b7v93LV7LuYyoE8dcTCkg

提取碼: 7vzy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閱讀全文

與牡丹亭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使用access的命令按鈕 瀏覽:897
有點錢app在哪裡下載 瀏覽:832
博途v15解壓後無法安裝 瀏覽:203
什麼是根伺服器主機 瀏覽:436
安卓手游怎麼申請退款 瀏覽:553
安卓系統如何分享網頁 瀏覽:278
ad如何編譯pcb工程 瀏覽:412
除了滴滴app哪裡還能用滴滴 瀏覽:399
截圖怎麼保存文件夾然後壓縮 瀏覽:8
幻影伺服器怎麼樣 瀏覽:27
具體哪些廣東公司招程序員 瀏覽:870
嵌入式編譯器教程 瀏覽:306
ssl數據加密傳輸 瀏覽:86
51單片機定時器方式2 瀏覽:331
命令行查看開機時間 瀏覽:813
python微博復雜網路分析 瀏覽:550
rf3148編程器 瀏覽:505
浙江標准網路伺服器機櫃雲主機 瀏覽:589
設置網路的伺服器地址 瀏覽:600
java圖形界面設計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