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七個層次是
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七個層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協商數據交換格式,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
(1)加密與解密屬於osi的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的優點
1、分工合作,責任明確
性質相似的工作劃分在同一層,性質相異的工作則劃分到不同層。如此一來,每一層所負責的工作范圍,都區分得很清楚,彼此不會重疊。萬一出了問題,很容易判斷是哪一層沒做好,就應該先改善該層的工作,不至於無從著手。
2、對等交談
對等是指所處的層級相同,對等交談意指同一層找同一層談,例如:第3層找第3層談、第4層找第4層談,依此類推。所以某一方的第N層只與對方的第N層交談,是否收到、解讀自己所送出的信息即可,完全不必關心對方的第N-1層或第N+1層會如何做,因為那是由一方的第N-1層與第N+1層來處理。
其實,雙方以對等身份交談是常用的規則,這樣的最大好處是簡化了各層所負責的事情。因此,通信協議是對等個體通信時的一切約定。
3、逐層處理,層層負責
既然層次分得很清楚,處理事情時當然應該按部就班,逐層處理,決不允許越過上一層,或是越過下一層。因此,第N層收到數據後,一定先把數據進行處理,才會將數據向上傳送給第N+1層,如果收到第N+1層傳下來的數據,也是處理無誤後才向下傳給第N-1層。
任何一層收到數據時,都可以相信上一層或下一層已經做完它們該做的事,層級的多少還要考慮效率與實際操作的難易,並非層數越多越好。
2. OSI參考模型中哪些是負責對數據的加密和解密
⑴ 物理層
這是整個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其任務是提供網路的物理連接,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位流傳輸。該層的主要任務是在通信線路上傳輸數據比特的電信號。物理層協議主要規定了計算機或終端和通信設備之間的介面標准,包含介面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四個方面的特性。主要包括電纜、物理埠和附屬設備,如雙絞線、同軸電纜、接線設備(如網卡等)、串口和並口等在網路中都是工作在這個層次的。
物理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比特。典型的物理層協議如RS-232系列等。
⑵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是實現無差錯的傳輸服務。
物理層僅提供了傳輸能力,但信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畸變和受到干擾,造成傳輸錯誤。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有建立和拆除數據鏈路;將信息按一定格式組裝成幀,以便無差錯地傳送。此外還具有處理應答、差錯控制、順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數據鏈路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幀。其常見的協議有兩類:一類是面向字元的傳輸控制協議,如BSC(二進制同步通信協議);另一類是面向比特的傳輸控制協議,如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
⑶ 網路層
網路層屬於OSI中的中間層次,從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解決的是網路與網路之間,即網際的通信問題。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路由,即選擇到達目標主機的最佳路徑,並沿該路徑傳送數據包。此外,網路層還要能夠消除網路擁擠,具有流量控制和擁擠控制的能力。
網路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分組(或包),X.25就是網路層的協議。
⑷ 傳輸層
傳輸層解決的是數據在網路之間的傳輸質量問題,用於提高網路層服務質量,如消除通信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數據傳輸,常說的網路服務質量QoS就是這一層的主要服務。
傳輸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報文。
⑸ 會話層
用戶或進程間的一次連接稱為一次會話,如一個用戶通過網路登錄到一台主機,或一個正在用於傳輸文件的連接等都是會話。會話層利用傳輸層來提供會話服務,負責提供建立、維護和拆除兩個進程間的會話連接。當連接建立後,管理何時哪方進行操作,對雙方的會話活動進行管理。
⑹ 表示層
表示層負責管理數據的編碼方法,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壓縮和恢復。並不是每個計算機都使用相同的數據編碼方案,表示層提供不兼容數據編碼格式之間的轉換,如轉換美國標准信息交換代碼(ASCII)和擴展二進制交換碼(EBCDIC)。
⑺ 應用層
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負責網路中應用程序與網路操作系統之間的聯系,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如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等。
3. 在osi參考模型中,加密是哪一層的功能
在osi參考模型中加密是鄭租團表示層的功能。表示層的作用是進行數據的加密和解密,壓縮與解型州壓縮,確保喊橘數據能相互識別。
4. OSI七層型的層次結構是什麼
OSI七層型從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應用層:網路服務與最終用戶的一個介面。
2、表示層:數據的表示、安全、壓縮。(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格式有,JPEG、ASCll、EBCDIC、加密格式等。
3、會話層:建立、管理、終止會話。(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對應主機進程,指本地主機與遠程主機正在進行的會話。
4、傳輸層: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埠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協議有:TCP、UDP,數據包一旦離開網卡即進入網路傳輸層。
5、網路層:進行邏輯地址定址,實現不同網路之間的路徑選擇。
協議有:ICMP、IGMP、IP(IPV4、IPV6)。
6、數據鏈路層: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硬體地址定址、差錯校驗等功能。將比特組合成位元組進而組合成幀,用MAC地址訪問介質,錯誤發現但不能糾正。
7、物理層: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接。
TCP/IP 層級模型結構,應用層之間的協議通過逐級調用傳輸層、網路層和物理數據鏈路層而可以實現應用層的應用程序通信互聯。
5. OSI參考模型分哪幾個層次各層次基本功能是什麼
1、第7層應用層:OSI中的最高層。它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程序提供對osi環境的訪問。應用層決定進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基本功能:應用層不僅提供應用過程所需的信息交換和遠程操作,還充當應用過程的用戶代理,完成信息交換所需的一些功能。
2、第6層表示層:主要用於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之間交換信息的表示。
基本功能: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問題。它包括數據格式交換、數據加解密、數據壓縮和終端類型轉換。
3、第5層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到端的連接。它提供了終端系統應用程序之間的對話控制機制。該服務包括在全雙工或半雙工模式下建立連接,盡管可以在第4層中處理雙工模式;會話層管理登錄和注銷過程。
基本功能:它專門管理兩個用戶和進程之間的對話。如果在某一時間只允許一個用戶執行特定操作,則會話層協議管理這些操作,例如防止兩個用戶同時更新資料庫中的同一組數據。
4、第4層傳輸層:傳輸層是網路體系結構中高低層之間的介面層。傳輸層不僅是單一的結構層,也是整個分析體系結構協議的核心。傳輸層為會話層用戶提供端到端可靠、透明、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
基本功能:它包括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傳輸層將消息分成若干組,並在接收端重新組織它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連接將不同的分組發送到主機。這樣,可以在不影響會話層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帶寬。
當建立連接時,傳輸層可以請求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指定可接受的參數,例如誤碼率、延遲、安全性等。它還可以實現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5、第3層網路層:該層通過定址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的傳輸層發送的數據包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並根據地址正確傳輸到目的地的傳輸層。
基本功能: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路由和中繼數據;除了路由,網路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接,控制網路擁塞,並在必要時生成計費信息。
6、第2層數據鏈路層:在這一層中,數據被框定,流控制被處理。屏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數據鏈路連接,並對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執行幾乎無錯誤的數據傳輸(錯誤控制)。
基本功能:此層指定拓撲並提供硬體定址。常用設備包括電橋和開關。
7、第1層物理層:在OSI參考模型的底部。常用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基本功能: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5)加密與解密屬於osi的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的歷史:
在制定計算機網路標准方面,起著重大作用的兩大國際組織是: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門,與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盡管它們的工作領域不同,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和信息處理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這也成了國際電信聯盟(itu)電信標准化司與ISO共同關注的領域。
1984年,ISO發布了著名的ISO/IEC 7498標准,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即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