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學:確定性的喪失》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數學:確定性的喪失》([美] M·克萊因)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dvB5WJ9CKyqLcZKfVNySwA
書名:數學:確定性的喪失
作者:[美] M·克萊因
譯者:李宏魁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6
頁數:384
內容簡介:
絕大多數有知識的人今天仍然認為數學是關於物質世界的不可動搖的知識體系,數學推理是准確無誤的。這本專著駁斥了這種神話。作者M·克萊因指出,今天,普遍接受的數學概念已不復存在,事實上,有許多相互矛盾的數學概念;但是,在描述和研究自然與社會現象時,數學的有效性卻在持續擴大。這是為什麼?
全書在非專業層次上探討數學尊嚴的興衰,詳細介紹了數學真理的起源、數學真理的繁榮、科學的數學化、數學向何處去等內容。
作者簡介:
M·克萊因,美國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研究所的榮譽教授,曾任《數學雜志》的副主編,《精確科學史檔案的主編,它的著作還有《西方文化中的數學》、《古今數學思想》等。自從歐幾里得建立了現代數學的明確模式以來,他是比任何人都更好地理解了數學的思想家。
『貳』 《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美]富蘭克·H·奈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dAtdp9Q8U8HzUoEtWfmQSg
書名: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作者:[美]富蘭克·H·奈特
譯者:王宇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11-24
頁數:282
內容簡介:
書名: 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ISBN: 7-300-06852-9
作者: [美]富蘭克·H·奈特
版次: 1-1
開本: 16
裝訂: 平
單價: ¥29.00元
出版日期: 2005-11-24 印刷日期:2005-11-24
第一篇為導論,由第1~2章組成。其中,第1章主要討論利潤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地位。該章強調經濟學作為一種理論科學假設的重要性,完全競爭意味著完備知識,因而在完全競爭的假設下,利潤是不存在的。第2章主要討論了利潤理論。該章對經濟學的動態理論和風險理論進行了文獻綜述和歷史回顧,並在此基礎上指出動態理論混淆了變化的後果與變化中不確定性的後果;風險理論則混淆了可度量的概率意義上的風險與不可度量的不確定性之間的區別。這里奈特再一次強調,遵循已知規律的變化不會導致利潤,可度量的風險同樣也不產生利潤,因為這樣的風險都能夠通過保險或其他措施來消除。
第二篇探討完全競爭理論,由第3~6章組成。其中,第3章主要討論了選擇和交換理論。從經濟秩序出發,作者認為經濟秩序是協調和滿足需求的經濟活動機制,而不同需求之間卻存在著多種沖突,比如,資源與資源在滿足多種需求時的使用;效用和效用遞減規律;魯賓孫和魯賓孫經濟;具有相對性的快樂與痛苦;成本是犧牲的選擇機會;資源的真正意義和資源成本等。該章使用函數、曲線和均衡等工具等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第4章主要討論了聯合生產和資本化。作者試圖說明多種資源在商品生產中的使用問題和組織中的效果計算問題。在分析報酬遞減規律的基礎上,他把生產價值歸因於資源或投資品。由於時間在生產中的作用和時間偏好的謬誤,任何把生產能因分類為各種「要素」的分類方法都不可能成立。第5章主要討論了機會和不存在不確定性的社會的進步問題。具體分析了靜態條件的含義,以及進步的不同表現形式,分析了把生產「能因」按傳統三分法進行分類的問題,並對在沒有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各領域的投資回報率與實際回報率進行比較,從而說明利息的本質。第6章主要討論了完全競爭的小前提。作者分析了不存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完全競爭的前提條件,分析了壟斷和壟斷的不同形式,以及競爭性體系走向壟斷的可能趨勢。
第三篇探討由風險和不確定性所造成的不完全競爭,由第7~12章組成。其中,第7章闡述了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含義,主要分析了知識在行為中的作用。作者認為,行為是面向未來的,知識是預測未來的,雖然經驗能夠被分解為特性不變的物體的行為,但是,對於我們人類智慧來說,這樣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們無法完全把握,以致我們依賴於從一種行為模式推斷另一種行為模式。由於我們不可能對窮盡性的和進行數量的分析,我們只能「估計」,由此推測出來的行為模式具有多樣性,導致利潤產生的「風險」是判斷錯誤的機會,在本質上是不可度量的。第8章主要分析了人類對付不確定性的建構和方法。我們對付不確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集中化,保險就是這種形式的代表;二是專業化,企業的聯合有助於克服不確定性。第9章主要討論了企業和利潤。作者在靜態社會中引入不確定性概念,說明了在不確定性條件下企業的特殊決策與風險分攤機制,以及企業家才能的供給和需求。第10章繼續討論企業和利潤問題,主要說明管理人員的特有素質是對人的判斷,最終控制是控制企業組織的人的選擇。第11章主要研究不確定性和社會進步。變化是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投資中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功能與儲蓄功能的分離,並由此產生了利息理論,利潤資本化所導致的復雜問題成為利潤的恆久來源。第12章主要討論了不確定性和利潤的社會方面。作者提出,減少或重新分配不確定性的所有方法都是有成本的,並且,這些方法被運用到什麼程度取決於多大程度上的不確定性是人們所不希望存在的。
作者簡介:
富蘭克·H·奈特(1885—1972年)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也是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對於經濟學發展和經濟分析方法的創新做出了多方面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個古典自由主義者,他是芝加哥學派的創始人;作為一個批評家,他告誡公眾,經濟學家的知識是有限的,其預測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一名教師,他培養出了像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布坎南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
1885年,奈特於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農場里,1911年在田納西州的米利根學院獲學士學位,1913年在田納西大學獲碩士學位,同年,奈特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哲學,一年後開始學習經濟學。1916年,奈特從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就是本書——《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畢業後,奈特在康奈爾大學任教一年,然後在芝加哥大學任教兩年,接著移居艾奧瓦,並在艾奧瓦大學晉升為教授。1927年,奈特回到芝加哥大學,成為在芝加哥大學歷史上最具影響的經濟學家,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學工作到退休。
奈特也是美國經濟學界最具權威性的人物之一,1950年他被推選為美國經濟學會會長,1957年獲弗朗西斯·沃爾克獎章(Francis Volcker Medal),這是美國經濟學會的最高獎。奈特一生撰寫過許多學術著作。除了《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1921)外,主要還有《經濟組織》(1933)、《競爭的倫理學及其他文論》(1935)、《自由與改革:經濟學與社會哲學論文集》(1947)、《論經濟學的歷史與方法》(1956)以及《認知力與社會行動》(1960)等。
奈特指出:「自從我關注經濟學以來,令我特別感興趣的是經濟學理論的含義、必要的假設條件,以及理論條件與現實條件之間的不一致性。」在《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一書中,奈特正是從理論條件下競爭與實際條件下競爭的不一致性出發,即從對完全競爭與不完全競爭的分析入手,通過引入不確定性概念,尤其是通過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不確定性概念,即風險與不確定性,揭示了理論上的完全競爭與實際競爭之間的本質區別,從而揭示了利潤的來源。在這一過程中,奈特天才地研究和定義了企業和企業家的性質。
奈特認為,正如《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的書名所表明的那樣,本書的理論體系是從收入分配理論中的利潤問題出發,展開全書的分析過程。完全競爭的基本性質是不存在利潤或虧損,商品的價值與成本完全相等,即產品價值被全部分配給各生產要素的所有者,沒有剩餘。但是,在現實社會中,成本與價值僅僅是「趨於」相等,即只是偶然完全相等。在一般情況下,它們之間一定會存在一個正的或負的「利潤」,這樣,利潤就成為分析完全競爭與現實競爭之間不一致性問題的出發點。
(一)區分了風險與不確定性
為了說明利潤的來源,奈特首先區分了兩種不確定性。奈特指出,在本書中,我們將用「風險」指可度量的不確定性,用「不確定性」指不可度量的風險。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那樣,利潤理論之所以得以成立,正是因為真正的「不確定性」,而不是「風險」。具體講,風險的特徵是概率估計的可靠性,以及因此將它作為一種可保險的成本進行處理的可能性。估計的可靠性來自所遵循的理論規律或穩定的經驗規律,對經濟理論的目的來說,整個概率問題的關鍵點是,只要概率能夠用這兩種方法中的任一種以數字表示,不確定性就可以被排除。與可計算或可預見的風險不同,不確定性是指人們缺乏對事件的基本知識,對事件可能的結果知之甚少,因此,不能通過現有理論或經驗進行預見和定量分析。
奈特區分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哲學意義在於:風險是一種人們可知其概率分布的不確定,但是人們可以根據過去推測未來的可能性;而不確定性則意味著人類的無知,因為不確定性表示著人們根本無法預知沒有發生過的將來事件,它是全新的、惟一的、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二)說明了利潤起源
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價格機制,企業僅僅被抽象為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者,即企業擁有完全的知識和預見,它總是遵循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進行生產,所以,在長期競爭均衡條件下,企業只能獲得正常利潤。為了批判這一理論,奈特用不確定性來說明在不完全競爭均衡條件下,利潤存在的合理性。
奈特認為,在不確定性假設下,所有的生產決策是在知識有限的情況下作出的,以至於對可能出現結果的概率計算成為不可能。由於每個決策只產生一種惟一的結果,所以,個體決策所導致的一系列可能的結果不受統計計量的約束。經濟學分析是在完全競爭假設下對經濟運行機制的研究,完全競爭是一個使產品價值與其成本趨於一致的過程,但是,在現實中兩者總存在一個差額,這個差額就是利潤。也就是說,由於現實中的競爭並非完全競爭,理論與實際的不一致性造成了不確定性,從而不確定性是利潤存在的基礎。
奈特強調,變化不一定會導致利潤的產生,因為有些變化可以事先精確地計算到成本中,使成本與產品售價相同,不會產生利潤;只有不確定性能夠將利潤與變化聯系在一起。利潤的真正來源是不確定性,僅有變化和進步不足以產生利潤,變化和進步的結果並不是其本身的結果,而是不確定性的結果。
(三)揭示了企業性質
我們知道,20世紀30年代,科斯曾向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提問:既然價格體系如此有效,為什麼現代經濟里還有依賴行政命令運行的企業存在呢?奈特最先回答這個問題。盡管科斯並不同意奈特的觀點,但奈特對企業起源和性質的討論對包括科斯在內的所有經濟學家,尤其是新制度經濟學家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奈特認為,在不確定性的假設下,決定生產什麼與如何生產優先於實際生產本身,這樣,生產的內部組織就不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了。生產的內部組織首先是要找到一些最具管理才能的人,讓他們負責生產和經營活動。世界上只有少數人是風險偏好者,而絕大部分人是風險規避和風險中性者,後者願意交出自己對不確定性的控制權,但條件是風險偏好者即企業家要保證他們的工資,於是,企業就產生了。也就是說,在企業制度下,管理者通過承擔風險獲得剩餘;工人通過轉嫁風險獲得工資。
為了說明企業家和企業的性質,奈特的基本分析思路為:現實的經濟過程是由預見未來的行動構成的,而未來總是存在不確定因素的,企業家就是通過識別不確定性中蘊含的機會,並通過對資源整合來把握和利用這些機會獲得利潤。沿著這一思路,奈特分析了企業的性質和在現代化生產條件下企業存在的理由,不確定性的存在意味著人們不得不預測未來的需要。首要的問題和職能是決定做什麼和怎樣去做,因此出現了一個特殊階層,他們向他人支付有保證的工資,並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動功能的多層次專業化的結果是企業和產業的工資制度,它在世界上的存在是不確定性這一事實的直接結果。
(四)提出了減少不確定性的方法
在本書中,奈特還分析了減少不確定性的兩種方法。一是集中化,保險就是這種形式的代表。保險公司利用不確定性結果的相互抵補,將眾多偶然事件集中到一起,從而把投保者的較大不確定性損失轉變成較小的保險費。二是專業化,企業的聯合有助於克服不確定性。企業通過增加生產規模可以減少不確定性的控製成本,因為大企業的成本水平總是低於小企業。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加,專業化決策能夠減少控製成本的不確定性,同時也能產生更熟練的技能,以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
作者簡介:
富蘭克·H·奈特(1885—1972年)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也是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對於經濟學發展和經濟分析方法的創新做出了多方面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個古典自由主義者,他是芝加哥學派的創始人;作為一個批評家,他告誡公眾,經濟學家的知識是有限的,其預測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一名教師,他培養出了像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布坎南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
1885年,奈特於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農場里,1911年在田納西州的米利根學院獲學士學位,1913年在田納西大學獲碩士學位,同年,奈特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哲學,一年後開始學習經濟學。1916年,奈特從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就是本書——《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畢業後,奈特在康奈爾大學任教一年,然後在芝加哥大學任教兩年,接著移居艾奧瓦,並在艾奧瓦大學晉升為教授。1927年,奈特回到芝加哥大學,成為在芝加哥大學歷史上最具影響的經濟學家,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學工作到退休。
奈特也是美國經濟學界最具權威性的人物之一,1950年他被推選為美國經濟學會會長,1957年獲弗朗西斯·沃爾克獎章(Francis Volcker Medal),這是美國經濟學會的最高獎。奈特一生撰寫過許多學術著作。除了《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1921)外,主要還有《經濟組織》(1933)、《競爭的倫理學及其他文論》(1935)、《自由與改革:經濟學與社會哲學論文集》(1947)、《論經濟學的歷史與方法》(1956)以及《認知力與社會行動》(1960)等。
『叄』 Pdf這個軟體的作用是什麼
PDF文件以PostScript語言圖象模型為基礎,無論在哪種列印機上都可保證精確的顏色和准確的列印效果,即PDF會忠實地再現原稿的每一個字元、顏色以及圖像。
Adobe公司設計PDF文件格式的目的是為了支持跨平台上的,多媒體集成的信息出版和發布,尤其是提供對網路信息發布的支持。
為了達到此目的, PDF具有許多其他電子文檔格式無法相比的優點。PDF文件格式可以將文字、字體、格式、顏色及獨立於設備和解析度的圖形圖像等封裝在一個文件中。該格式文件還可以包含超文本鏈接、聲音和動態影像等電子信息,支持特長文件,集成度和安全可靠性都較高。
(3)論確定性pdf擴展閱讀:
PDF的主要特點:
1、衍生自PostScript,用以生成和輸出圖形;
2、字型嵌入系統,可使字型隨文件一起傳輸;
3、結構化的存儲系統,用以綁定這些元素和任何相關內容到單個文件,帶有適當的數據壓縮系統。
4、PDF文件使用了工業標準的壓縮演算法,通常比PostScript文件小,易於傳輸與儲存。
5、此外,一個PDF文件還包含文件中所使用的PDF格式版本,以及文件中一些重要結構的定位信息。正是由於 PDF文件的種種優點,它逐漸成為出版業中的新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PDF
『肆』 《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伊利亞·普利高津)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Lst2ywg5PjMSildtR_50cg
書名 :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
豆瓣評分:8.2
作者:伊利亞·普利高津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1998-12
頁數: 164
內容簡介:
時間,我們存在的基本維度,令藝術家、哲學家和科學家為之陶醉。如今,普利高津在他的新著《確定性的終結》中,向廣大讀者呈現他與自然之經典描述的徹底決裂。在本書中,他通過考察西方的時間觀,引導我們經歷一種奇妙的智力探險--從古希臘出發,經過牛頓軌道和確定性混沌,到達量子理論與「免費午餐」宇宙學統一表述的高度。這本分水嶺式著作表明,確定性的終結是科學與文化之自然法則全新的誕生。
作者簡介:
伊利亞・普利高津,耗散結構理論創立者,1977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奧斯丁統計力學、熱力學
和復雜系統伊利亞・普利高津中心主任,比利時布魯
塞爾索爾維物理學和化學研究所主任。全世界有
40餘所大學授予他榮譽學位,有5所致力於復雜系
統研究的機構以他的名字命名。
『伍』 《數學簡史:確定性的消失》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數學簡史》([美] 莫里斯·克萊因)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CflWFLHQEzlFLiQIgx1AOA
書名:數學簡史
作者:[美] 莫里斯·克萊因
譯者:李宏魁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年份:2019-3-31
頁數:464
內容簡介:20世紀最後一位數學史大師,
克萊因被最多讀者閱讀的一本書。
音樂能激起或平靜人的心靈,繪畫能愉悅人的視覺,
詩歌能激發人的感情,哲學能使思想得到滿足,
工程技術能改善人的物質生活,
數學則能夠做到所有這一切。
25個世紀以來,數學史上發生了三次危機:非歐幾何對歐氏 幾何的沖擊、無理數的發現及數的擴張 、微積分帶來的分析困境;集合論悖論和其他邏輯悖論出現……使得數學大廈一次次面臨倒塌的危險……
本書探討數千年來數學在直覺、邏輯、應用之間穿梭往復的炫目旅程,再現真實數學的發展過程,闡述數學的起源、數學的繁榮和科學的數學化,直到當代數學的現狀:數學與確定性(邏輯,嚴密性,完備性)漸行漸遠。
克萊因透過數學史上的大事件一步一步剝開數學思想與數學思維變遷的脈絡。
數學不是天然的寶石,只是人工的。
在今天,絕大多數聰明人依然相信物理世界的真理與人類理性的嚴密,本書正是要打破這一迷信。
數學家靠的不是運算準確、迅速,而是數學思維——數學是一種思考方式。
克萊因能夠幾乎不藉助公式,用數學來解析思想,將數千年的 數學探討如此深入,非常之了得。
作者簡介:莫里斯·克萊因(Morris Kline,1908-1992)
數學史大家、數學哲學家。二戰期間在美國軍方的Signal Corps工作,他以物理學家的身份,在當時研發了雷達的工程實驗室工作。二戰結束之後,他繼續研究電磁學,並於1946年在庫朗數學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1952年回到他的母校紐約大學,成為全職數學教授,並一直從事數學史研究、寫作和教學直到逝世。他不僅以數學史研究聞名於世,而且在20世紀下半葉的數學課程教育改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對數學研究和教育的實用性的強調推動了20世紀60年代新數學運動(New Math)的開展。
著有四卷本數學史名著《古今數學思想》《數學簡史:確定性的消失》《西方文化中的數學》《微積分:一條直覺與物理的研究進路》等。
克萊因對當代數學研究方法持批評態度,他認為大多數學家從現實世界退縮而轉向關注於數學之中產生的問題,他們拋棄了數學的傳統與遺產。本書是他對當代數學處在自給自足和自我設限的境地的最知名反思。
『陸』 概率論中的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和PMF(probability mass function)有什麼區別
1、用法
PDF:對連續性隨機變數的定義。與PMF不同的是PDF在特定點上的值並不是該點的概率, 連續隨機概率事件只能求一段區域內發生事件的概率, 通過對這段區間進行積分來求。
PMF:對離散隨機變數的定義。是離散隨機變數在各個特定取值的概率。
2、寫法
PDF:一般寫法是一個函數。
例如:
f(x)=e^(-x),
積分得到∫f(x)dx=1.
PMF:一般寫法是寫成對應每一個特定取值的概率。
例如:
P{x=xi}=1/15.
(6)論確定性pdf擴展閱讀:
發展過程
起源
概率論是研究隨機現象數量規律的數學分支,是一門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學問。但是最初概率論的起源與賭博問題有關。16世紀,義大利的學者吉羅拉莫·卡爾達諾(Girolamo Cardano)開始研究擲骰子等賭博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概率與統計的一些概念和簡單的方法,早期主要用於賭博和人口統計模型。隨著人類的社會實踐,人們需要了解各種不確定現象中隱含的必然規律性,並用數學方法研究各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小,從而產生了概率論,並使之逐步發展成一門嚴謹的學科。概率與統計的方法日益滲透到各個領域,並廣泛應用於自然科學、經濟學、醫學、金融保險甚至人文科學中。
發展
隨著18、19世紀科學的發展,人們注意到在某些生物、物理和社會現象與機會游戲之間有某種相似性,從而由機會游戲起源的概率論被應用到這些領域中;同時這也大大推動了概率論本身的發展。使概率論成為數學的一個分支的奠基人是瑞士數學家伯努利,他建立了概率論中第一個極限定理,即伯努利大數定律,闡明了事件的頻率穩定於它的概率。
隨後棣莫弗和拉普拉斯又導出了第 二個基本極限定理(中心極限定理)的原始形式。
拉普拉斯在系統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寫出了《分析的概率理論》,明確給出了概率的古典定義,並在概率論中引入了更有力的分析工具,將概率論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9世紀末,俄國數學家切比雪夫、馬爾可夫、李亞普諾夫等人用分析方法建立了大數定律及中心極限定理的一般形式,科學地解釋了為什麼實際中遇到的許多隨機變數近似服從正態分布。20世紀初受物理學的刺激,人們開始研究隨機過程。這方面柯爾莫哥洛夫、維納、馬爾可夫、辛欽、萊維及費勒等人作了傑出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概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