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閻步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作者:閻步克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1
頁數:459
內容簡介:帝制中國的官僚政治由擁有人文教養的儒生文士承擔,「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種「士大夫政治」。這是中國傳統政治體制的獨特性的一個重要體現。《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討「士大夫政治」的演生過程和這種政治文化模式的特點、機制。作者採用結構性視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態追溯到周代的「士」與「大夫」,戰國以來他們分化為「學士」和「文吏」兩個群體,漢代又發生了儒生與文吏的合流、儒家與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國「士大夫政治」的基礎。
作者簡介:閻步克,1954年11月生,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專業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舉制度變遷史稿》《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文明》《從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漢官僚品位結構研究》《服周之冕——〈周禮〉六冕禮制的興衰變異》《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譯著《官僚制》《帝國的政治體系》,及史學論文90餘篇。
② 《春秋左傳正義》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春秋左傳正義
作者:[晉]杜預注
豆瓣評分:9.5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0年12月1版
內容簡介:出版說明
「十三經」包括《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三傳》(《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等十三種,歷代尊為儒家經典,故稱為「經」。其成書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訖秦漢。其內容極其廣泛,包括哲學、文學、歷史、政治、經濟、語言文字、倫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制度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歷史文獻。
《十三經註疏》明代有監本和汲古閣本,因輾轉翻刻,訛謬百出。清嘉慶中,著名學者阮元裒集宋本重刊,並廣校唐石經等古本,撰校勘記附於諸經卷末,成為一代精校本,素為世重。我社現以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江西書局重校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阮元主持校勘重刻宋版《十三經註疏》本,採用四拼一形式影印出版。經文句讀則採用近代著名國學大師蘄春黃季剛(侃)先生《白文十三經》斷句。黃季剛先生治學嚴謹,深諳文字、聲韻、訓詁之學,於《十三經》章句之學用功尤深。平生曾數次校讀清刊《十三經註疏》,又於一九一四年商務印書館刊印之《白文十三經》上施加句讀章句。黃氏句讀,深究古訓,審度辭氣,探其義旨,反覆推究,允稱精確。惜其《十三經註疏》校讀原本已佚,幸《白文十三經》校讀本尚存。一九八三年,本社曾據其原稿影印出版,今復據其經文句讀,過錄斷句於《十三經註疏》中,以助閱讀。原書句讀,施用多種符識,為簡便計,均改用圈號為斷。又《儀禮》一書,黃氏據舊注分章析段,並加標題,頗與清刊本不同,亦標記今本之上。謹此說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7月
③ 十三經註疏(全文) 全集全本全文下載
《十三經註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經典註疏的匯編,共有四百一十六卷,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經常要查檢的作品。中國文籍,浩如煙海,存世約十多萬種,《四庫全書》是這些文籍的精華,其經史子集四部之中,經部又是其精華,而《十三經註疏》則冠列於為經部之首。
我一共收集了四種不同版的十三經註疏,都是非常高清的PDF格式電子版,
這些不同版的十三經註疏在圖中右下角都可獲得PDF電子版
《十三經註疏》
十三經註疏(01) 周易正義.pdf
十三經註疏(02) 尚書正義.pdf
十三經註疏(03) mao詩正義 (上、中、下).pdf
十三經註疏(04) 周禮註疏 (上、下).pdf
十三經註疏(05) 儀禮註疏 (上、下).pdf
十三經註疏(06) 禮記正義 (上、中、下).pdf
十三經註疏(07) 春秋左傳正義 (上、中、下).pdf
十三經註疏(08) 春秋公羊傳註疏.pdf
十三經註疏(09) 春秋穀梁傳註疏.pdf
十三經註疏(10) 論語註疏.pdf
十三經註疏(11) 孟子註疏.pdf
十三經註疏(12) 孝經註疏.pdf
十三經註疏(13) 爾雅註疏.pdf
《十三經註疏 繁體豎排》
01.周易正義(全一冊).pdf
02.尚書正義(全二冊).pdf
03.毛詩正義(全三冊).pdf
04.周禮註疏(全三冊).pdf
05.儀禮註疏(全二冊).pdf
06.禮記正義(全四冊).pdf
07.春秋左傳正義(全四冊).pdf
08.春秋公羊傳註疏(全二冊).pdf
09.春秋穀梁傳註疏(全一冊).pdf
10.論語註疏(全一冊).pdf
11.爾雅註疏(全一冊).pdf
12.孟子註疏(全一冊).pdf
13.孝經註疏(全一冊).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春秋左傳詁.清洪亮吉.中華書局.1987.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大戴禮記解詁.清王聘珍.中華書局.1983.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今文尚書考證.清皮錫瑞.中華書局.1989.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禮記集解.清孫希旦.中華書局.1989.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論語正義.清劉寶楠.中華書局.1990.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毛詩傳箋通釋.清馬瑞辰.中華書局.1989.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孟子正義.清焦循.中華書局.1987.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尚書今古文註疏.清孫星衍.中華書局.1986.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詩三家義集疏.清王先謙.中華書局.1987.pdf
十三經清人註疏.周禮正義.清孫詒讓.中華書局.1987.pdf
十三經註疏.清阮元校刻.中華書局.1980.pdf
《十三經註疏.三百三十五卷》
十三經註疏.01.周易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02.尚書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03.毛詩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04.周禮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05.儀禮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06.禮記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07.春秋左傳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08.春秋公羊傳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09.春秋穀梁傳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10.論語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11.孝經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12.爾雅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13.孟子註疏.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14.補脫.明嘉靖時期李元陽福建刻.隆慶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經註疏(藝文印書館影印)》
十三經註疏 第1冊 周易正義尚書正義 (藝文印書館景印本).pdf
十三經註疏 第2冊 毛詩正義 (藝文印書館景印本).pdf
十三經註疏 第3冊 周禮註疏 (藝文印書館景印本).pdf
十三經註疏 第4冊 儀禮註疏 (藝文印書館景印本).pdf
十三經註疏 第5冊 禮記註疏 (藝文印書館景印本).pdf
十三經註疏 第6冊 春秋左傳正義 (藝文印書館景印本).pdf
十三經註疏 第7冊 春秋公羊穀梁傳註疏 (藝文印書館景印本).pdf
十三經註疏 第8冊 論語孝
④ 誰有《周禮(佚名)》電子書網盤資源
《周禮(佚名)》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iZS83sAyo3oJ37Iee9cMqw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是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
⑤ 一些簡單的文學常識
表現手法,也叫寫作方法。它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3)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4)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5)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7)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8)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9)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10)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修辭手法:
一、比喻
不直接說被描寫的對象甲,而用與它有相似性的乙來描寫它,以使被描寫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點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個要素:本體(甲)、喻體(乙)和連接兩者的喻詞。根據這三個方面出現情況,將比喻分為:
(一)明喻 用「像、如、彷彿」等喻詞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產黨像太陽。
當然,如果前後句子叫長,且意義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詞。如:
(2)鐵不用就會生銹,水不流就會發臭,人的頭腦不用,功能就會萎縮。
(二)暗喻 用「是、成為」等喻詞直接將本體當做喻體的方法。如:
(3)大王莊這個陣地成為一顆銳利的鐵釘,牢牢地釘進了黃維兵團的腦門心。
(4)困難是彈簧,你軟它就強。
(三)借喻 不出現本體和喻詞,直接用喻體代指本體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敵人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里「鮮紅的太陽」喻指新生的社會制度。
二、比擬
直接將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徵、屬性加在甲事物對甲進行跨類式描寫的修辭格。有本體、擬體兩個部分組成,本體一般為名詞性事物,擬體則多為謂詞性成分。從語義特徵上說,擬體本不能與本體構成陳述關系。根據本體與擬體的關系,一般將比擬分為:
(一)擬人 將非人類的事物當做人來寫。如:
(1)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2) 硬幣正悄然「退休」。
(二)擬物 將人直接當做物,或將此物當彼物來寫。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夾著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臉,滿天的星星驚散了。
三、借代 直接用與本體甲有相關關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辭格。如:
(1)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
(2)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園子,豐富菜籃子。
四、拈連 在用乙對甲進行陳述或描述後,再將甲轉移與本不能陳述或描述的丙進行組合的修辭手法,可用格式表述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別看我耳朵聾,可我的心不聾。
(2)這一錘沒敲在鍾上,卻敲在俺的心上。
五、誇張 對事物或行為作超越事實的描述的修辭格。例如:
(1)毛色格外發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誇財主豪富,財主心腸比蛇毒。塘邊洗手魚也死,路過青山樹也枯。
六、雙關 讓詞句具有表面上一個意義實則表達另外一個意義的修辭方式。比如:
(1)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
(2)旗桿上插雞毛,好的撣子(膽子)!
注意:雙關與歧義不同。雙關是一種表達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達一種意思的時候,暗地裡還有另外一種意思,而後者才是表達者的真正用意。不過不能理解後一層意思的人,不影響理解這句話的字面意義。但歧義不同,它是表達者無意產生的一種消極現象,它所表達的兩種意義存在於話語表面,而且這兩個意義會讓接受者無所適從。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騙等)的話,歧義是應該避免的。
七、映襯 將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使它們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的修辭手法。例如:
(1)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八、移就 將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直接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格的最常見形式是體詞性偏正短語,如(1)、(2)
(1)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2)甜甜的聲音讓奶奶心裡樂開了花。
另外一種形式是謂詞性結構,如:
(3)秋天的黃昏,晚霞燒紅了西方的天空。
(4)建築也是新式,簡截不羅嗦,痛快之至。
九、對偶 用字數相同、意義相關、形式整齊的兩個句子並列表達所形成的修辭格。根據兩句之間的語義關系,將它分為三類:
(一)正對 上下句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同一事理,意義上互相補充。
(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反對 上下句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敘述,意義上相反相成。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手首甘為孺子牛。
(二)串對,也叫流水對,上下句意義相承,表達因果、條件等關系。如:
(3)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十、排比 用一組結構相似的語句,表達相關的內容的修辭手法。如:
(1)祖國是一座花園。北方就是圓中的臘梅,小興安嶺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十一、仿詞 更換現成詞中的某個語素,臨時造出新的詞,以表達風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辭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賣超標「官宅」。
(2)搞四個現代化,不懂科學技術就要成為科盲。
表達方式:有五種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1)記敘: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記敘順序:
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三種。
順敘是寫記敘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次序來敘述。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文章的層次同事件發展的過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記敘得有頭有尾,脈絡清晰。順敘的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完全按時間順序記敘
二是以地點的轉換為序來敘述事件
三是以事情的內在邏輯聯系為序來敘述事件
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後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
肖像描寫:文藝作品中通過對人物的容貌、衣飾、神情、姿態、音調等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它能讓讀者直觀地認識作品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外在的特徵。
描寫方法:
語言描寫:文學創作中通過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它能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對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心理活動描寫。它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的性格,深化作品主題。
動作描寫:文學作品中用人物自己的行動表現人物性格的一種手法。它可以顯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發展。
景物描寫:景物描寫除要抓住景物的形狀、顏色、動態外,還要把各部分景物的方位交待清楚,這樣才能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可以襯托當時人物的心情。
感情描寫:可以寫出文學作品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之後發生的事做伏筆。
正面描寫:又稱「直接描寫」。文章的描寫手法之一,與「側面描寫」相對。它主要是指對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行動以及對。
側面描寫: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它是正面描寫的一種補充。側面描寫曲折含蓄,能喚起讀者的想像,豐富人物的形象,達到以此顯彼的效果。
故事情節(我覺得應該是記敘文6要素吧):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要不就是小說的故事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好一點的網站:
http://mypage.zhyww.cn/page2.asp?pgid=61139&pid=55843
⑥ 誰有中華再造善本續編電子書,求賜
中華再造善本唐宋目錄:
ZHSY000001 周易 宋刻本
ZHSY000002 周易註疏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003 周易正義 宋刻遞修本
ZHSY000004 漢上易傳 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
ZHSY000005 周易本義 宋咸淳元年吳革刻本
ZHSY000006 周易要義 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刻本
ZHSY000007 張先生校正楊寶學易傳 宋刻本
ZHSY000008 張先生校正楊寶學易傳 宋刻本
ZHSY000009 大易粹言 (宋)曾穜 輯 宋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庫刻本
ZHSY000010 童溪王先生易傳 宋開禧元年建安劉日新宅三桂堂刻本
ZHSY000011 大易集義 (宋)魏了翁 輯 宋刻本
ZHSY000012 古三墳書 宋刻本
ZHSY000013 尚書 宋刻本
ZHSY000014 尚書正義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
ZHSY000015 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峰書集傳 宋淳祐十年呂遇龍上饒郡學刻本
ZHSY000016 禹貢論 宋淳熙八年泉州州學刻本
ZHSY000017 杏溪傅氏禹貢集解 宋刻元修本
ZHSY000018 毛詩詁訓傳 宋巾箱本
ZHSY000019 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點校毛詩 宋刻本
ZHSY000020 詩集傳 宋刻本
ZHSY000021 詩集傳 宋淳熙七年蘇詡筠州公使庫刻本
ZHSY000022 呂氏家塾讀詩記 宋淳熙九年江西漕台刻本
ZHSY000023 詩說 宋刻本
ZHSY000024 周禮 宋婺州市門巷唐宅刻本
ZHSY000025 京本點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禮 宋刻本
ZHSY000026 周禮 宋刻本
ZHSY000027 纂圖互注周禮 宋刻本
ZHSY000028 周禮疏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029 儀禮要義 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刻本
ZHSY000030 禮記 宋婺州義烏蔣宅崇知齋刻本
ZHSY000031 禮記 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
ZHSY000032 禮記 宋余仁仲萬卷堂家塾刻本
ZHSY000033 纂圖互注禮記 宋刻本
ZHSY000034 禮記正義 宋紹熙三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035 禮記要義 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刻本
ZHSY000036 禮記釋文 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與文盲兄重復)
ZHSY000037 禮記集說
ZHSY000039 新定三禮圖 宋淳熙二年鎮江府學刻公文紙印本
ZHSY000040 家禮 宋刻本
ZHSY000041 公羊春秋 轂梁春秋 宋刻本
ZHSY000042 春秋經傳集解 宋刻本
ZHSY000043 纂圖互注春秋經傳集解 宋龍山書院刻本
ZHSY000044 春秋經傳集解 宋刻本
ZHSY000045 春秋左傳正義 宋慶元六年紹興府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046 春秋公羊疏 宋刻元修本(與小窮奇兄重復)
ZHSY000047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 宋淳熙撫州公使庫刻紹熙四年重修本
ZHSY000048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 宋紹熙二年余仁仲萬卷堂刻本
ZHSY000049 監本附音春秋穀梁註疏 宋刻元修本
ZHSY000050 春秋名號歸一圖 宋刻本
ZHSY000051 春秋意林 宋刻本
ZHSY000052 西疇居士春秋本例 宋刻本
ZHSY000053 春秋五禮例宗 宋刻本
ZHSY000054 春秋傳 宋乾道四年刻慶元五年黃汝嘉修補本
ZHSY000055 春秋集注 宋寶祐三年臨江軍庠刻本
ZHSY000056 春秋集注 宋德祐元年衛宗武華亭義塾刻本
ZHSY000057 春秋繁露 宋嘉定四年江右計台刻本
ZHSY000058 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論語 宋劉氏天香書院刻本
ZHSY000059 論語集說 宋淳祐六年湖頖刻本
ZHSY000060 孟子或問纂要 宋刻本
ZHSY000061 中庸輯略 宋刻本
ZHSY000062 四書章句集注 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論語孟子)及宋淳祐十二年當塗郡齋刻本(大學中庸)
ZHSY000063 經典釋文 宋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064 爾雅 宋刻本
ZHSY000065 爾雅疏 宋刻宋元明初遞修公文紙印本
ZHSY000066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解 宋慶元六年潯陽郡齋刻本
ZHSY000067 群經音辨 宋紹興九年臨安府學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068 說文解字 宋刻元修本
ZHSY000069 新集古文四聲譜 宋刻本
ZHSY000070 隸韻 宋刻拓本
ZHSY000071 隸韻 宋刻拓本
ZHSY000072 龍龕手鏡 宋刻本
ZHSY000073 廣韻 宋刻本
ZHSY000074 鉅宋廣韻 宋乾道五年建寧府黃三八郎刻本
ZHSY000075 集韻 宋刻本
ZHSY000076 切韻指掌圖 宋紹定三年越州讀書堂刻本
ZHSY000077 韻補 宋刻本
ZHSY000078 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 宋紹定三年藏書閣刻本
ZHSY000079 押韻釋疑 宋嘉熙三年禾興郡齋刻本
ZHSY000080 紫雲先生增修校正押韻釋疑 宋刻本
ZHSY000081 史記 宋乾道七年蔡夢弼東塾刻本
ZHSY000082 史記 宋淳熙三年張杅桐川郡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
ZHSY000083 史記 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刻本
ZHSY000084 漢書 北宋刻遞修本
ZHSY000085 漢書 慶元建安劉元起刻本
ZHSY000086 漢書 宋蔡琪家塾刻本
ZHSY000087 漢書 宋嘉定十七年白鷺洲書院刻本
ZHSY000088 後漢書 北宋刻遞修本
ZHSY000089 後漢書 北宋刻遞修本
ZHSY000090 後漢書江南東路轉運司刻本
ZHSY000091 後漢書 宋王叔邊刻本
ZHSY000092 後漢書 宋白鷺洲書院刻本
ZHSY000093 後漢書 黃善夫本
ZHSY000094 三國志 宋衢州州學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095 三國志 宋刻本
ZHSY000096 晉書 宋刻本
ZHSY000097 宋書 宋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098 南齊書 宋刻宋元明初遞修本
ZHSY000099 梁書 宋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100 陳書 宋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101 魏書 宋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102北齊書宋刻元明遞修本
ZHSY000103 周書 (唐)令弧德棻撰 宋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104 南史 (唐)李延壽撰 宋刻本
ZHSY000105 北史 (唐)李延壽撰 宋刻本
ZHSY000106 隋書 (唐)魏徵等撰 宋刻遞修本
ZHSY000107 隋書 宋刻本
ZHSY000108 唐書 宋紹興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
ZHSY000109 唐書 宋紹興刻宋元遞修公文紙印本
ZHSY000110 古史 宋刻元明遞修本
ZHSY000111 建康實錄 宋紹興十八年荊湖北路安撫使司刻遞修本
ZHSY000112 資治通鑒 南宋紹興本
ZHSY000113 資治通鑒考異 宋紹興二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114 資治通鑒釋文 宋刻本
ZHSY000115 資治通鑒外紀詳節 宋刻本
ZHSY000116 入注附音司馬溫公資治通鑒 宋刻本
ZHSY000117 入注附音司馬溫公資治通鑒綱目 宋刻本
ZHSY000118 呂大著點校標抹增節備注資治通鑒 宋刻本
ZHSY000119資治通鑒綱目宋刻本
ZHSY000120 編年通載 宋刻本
ZHSY000121 歷代紀年 宋紹熙三年盱江郡齋刻本
ZHSY000122 續資治通鑒長編 宋刻本
ZHSY000123 續資治通鑒長編撮要 宋刻本
ZHSY000124 皇朝編年備要 宋紹定刻本
ZHSY000125 皇朝中興系年要錄節要 宋刻本
ZHSY000126 中興兩朝編年綱目 宋刻元修本
ZHSY000127 通鑒紀事本末 宋淳熙二年嚴陵郡庠刻本
ZHSY000128 通鑒紀事本末 (宋)袁樞 撰 宋寶祐五年趙興籌刻元明遞修本
ZHSY000129 袁氏通鑒紀事本末撮要 宋刻本
ZHSY000130 路史 宋刻本
ZHSY000131 國語 宋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132 戰國策 宋紹興刻本
中華再造善本金元目錄:
ZHSY000443 十三經註疏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44 魁本大字詳音句讀周易 元至正十二年梅隱書堂刻本
ZHSY000445 周易 元相台岳氏荊溪家塾刻本
ZHSY000446 伊川程先生周易經傳 元刻本
ZHSY000447 晦庵朱文公易說 元刻本
ZHSY000448 周易程朱傳義音訓 元至正六年虞氏務本堂刻本
ZHSY000449 周易程朱先生傳義附錄 元延祐二年圓沙書院刻本
ZHSY000450 程朱二先生周易傳義 元至元二年碧彎書堂刻本
ZHSY000451 東古鄭先生易翼傳 元大德十一年廬陵學官刻本
ZHSY000452 易學啟蒙通釋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53 周易象義 元刻本
ZHSY000454 周易本義啟蒙翼傳 元刻本
ZHSY000455 易纂言外翼 元刻本
ZHSY000456 周易系辭述 元刻本
ZHSY000457 周易本義集成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58 學易記 (元)李簡撰 元刻本
ZHSY000459 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錄纂注 (元)董真卿撰 元刻本
ZHSY000460 周易經義 (元)塗溍生撰 元刻本
ZHSY000461 周易鄭康成注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本
ZHSY000462 尚書註疏 蒙古刻本
ZHSY000463 書集傳 元至正十一年德星書堂刻本
ZHSY000464 書集傳 元刻本
ZHSY000465 書集傳輯錄纂注 元延祐五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
ZHSY000466 朱子訂定蔡氏書集傳 元刻本
ZHSY000467 尚書通考 元至正刻本
ZHSY000468 書義矜式 元刻本
ZHSY000469 直音傍訓尚書句解 元敏德書堂刻本
ZHSY000470 詳音句讀明本大字毛詩 元至正二十七年盱南孫氏刻本
ZHSY000471 魁本大字詳音句讀毛詩 元刻本
ZHSY000472 附釋音毛詩註疏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73 詩集傳 元刻本
ZHSY000474 詩童子問 元至正三年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ZHSY000475 詩集傳附錄纂疏 元泰定四年建安劉君優翠嚴精舍刻本
ZHSY000476 詩集傳通釋 元至正十二年建安劉氏日新書堂刻本
ZHSY000477 明經題斷詩義矜式 元刻本
ZHSY000478 詩經疑問 元至正七年建安書林劉錦文刻本
ZHSY000479 直音傍訓毛詩句解 元刻本
ZHSY000480 詩經旁註 元羅祖禹刻本
ZHSY000481 詩經旁註 元羅祖禹刻本
ZHSY000482 詩集傳名物鈔音釋纂輯 元至正十一年雙桂書堂刻本
ZHSY000483 詩外傳 元至正十五年嘉興路儒學刻明修本
ZHSY000484 韓魯齊三家詩考 元刻本
ZHSY000485 詩考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本
ZHSY000486 詩地理考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本
ZHSY000487 周禮 金刻本
ZHSY000488 儀禮集說 元大德刻明修本
ZHSY000489 禮記纂言 元元統二年吳尚等刻本
ZHSY000490 禮記集說 元天歷元年建安鄭明德宅刻本
ZHSY000491 大戴禮記 元至正十四年嘉興路儒學刻本
ZHSY000492 踐阼篇集解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明初修本
ZHSY000493 禮書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學刻明修本
ZHSY000539 史記 蒙古中統二年段子成刻明修本
ZHSY000540 史記 元至元二十五年彭寅翁崇道精舍刻本
ZHSY000541 通志 元大德三山郡癢刻元明遞修明弘治公文紙印本
ZHSY000542 北史 元大德信州路儒學刻明嘉靖元年修本
ZHSY000543 五代史記 元宗文書院刻明修本
ZHSY000544 漢書 元大德九年太平路儒學刻明成化正德遞修本
ZHSY000545 後漢書 元大德九年寧國路儒學刻明成化遞修本
ZHSY000546 三國志 元大德十年池州路儒學刻本
ZHSY000547 宋史
ZHSY000548 金史【元至正五年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刻本】
ZHSY000549 資治通鑒【元至元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魏天祐刻本】
ZHSY000550 通鑒釋文辯誤 元刻本
ZHSY000551 重新校正集注附音資治通鑒外紀元刻本
ZHSY000552 少微家塾點校附音通鑒節要 元至治元年本
ZHSY000553 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鑒 蒙古憲宗三年至五年張宅晦明軒刻本
ZHSY000554 資治通鑒綱目 元至元二十四年詹光祖月崖堂刻本
ZHSY000555 蜀漢本末 元至正十一年建寧路建安書院刻本
ZHSY000556 續資治通鑒 元雲衢張氏刻本
ZHSY000557 續資治通鑒 元陳氏余慶堂刻本
ZHSY000558 續資治通鑒 元陳氏余慶堂刻本
ZHSY000559 通鑒答問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本
ZHSY000560 宋季三朝政要 元皇慶元年陳氏余慶堂刻本
ZHSY000561 宋季三朝政要 元至治三年張氏刻本
ZHSY000562 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鑒 元刻本
ZHSY000563 汲冢周書 元至正十四年嘉興路儒學刻本
ZHSY000564 周書王會補注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明初修本
ZHSY000565 戰國策 元至正二十五年平江路儒學刻明修本
ZHSY000566 吳越春秋 元大德十年紹興路儒學刻明修本
ZHSY000567 契丹國志 元刻本
ZHSY000568 兩漢詔令 元至正九年蘇天爵刻明修本
ZHSY000569 注陸宣公奏議 元至正十四年劉氏翠岩精舍刻本
ZHSY000570 翠微先生北征錄 元抄本
ZHSY000571 運使復齋郭公言行錄 元至順刻本
ZHSY000572 皇朝名臣續碑傳琬琰錄 楊氏楓江書屋藏元刻本
ZHSY000573 孔氏祖庭廣記 蒙古乃馬真後元年孔氏刻本
ZHSY000574 [至正]金陵新志 元至正四年集慶路儒學溧陽州學溧水州學刻本
ZHSY000575 幽蘭居士東京夢華錄 元刻本
ZHSY000576 茅山志 元刻本
ZHSY000577 三輔黃圖 元致和元年余氏勤有堂刻本
ZHSY000578 牧民忠告 經進風憲忠告 廟堂忠告 元刻本
ZHSY000579 新入諸儒議論杜氏通典詳節 元至元二十三年刻本 13冊
ZHSY000580 文獻通考 元泰定元年西湖書院刻本
ZHSY000581 故唐律疏議 元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ZHSY000582 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圖録 元刻本
ZHSY000583 通鑒總類 元至正二十三年吳郡庠刻本 40冊
ZHSY000584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元刻本
ZHSY000585 新增音義釋文古今歷代十八史略 元刻本
ZHSY000586 漢藝文志考證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本
ZHSY000587 通鑒地理通釋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本
ZHSY000588 漢制考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本
⑦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彭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O89tn3msMtUIhPC68i67eQ
書名: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作者:彭林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04-1
頁數:298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內容簡介:我們的前人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韓柳歐蘇的大塊文章,明清之際人生畫卷,無不表現了對社會國家的情情,對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風流人物的搏鬥,相互輝映、激盪交融,造成了光華燦爛的中國,博大久遠的中華民族傳統,這套文庫力求以歷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燦爛的中華文化放到整個人類文明的背景中審視,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個方面。
作者簡介:
彭林,1949年生於江蘇無錫,歷史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經學研究中心主任,兼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等;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歷史文獻學的教學和研究;著有《(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禮樂人生》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在清華大學主講的「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均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曾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寶鋼優秀教師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清華大學首屆「十佳教師」稱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