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硃批pdf

硃批pdf

發布時間:2024-03-15 20:09:44

㈠ 書籍推薦:想要對清朝歷史進行深入了解, 不是研究,只是個人興趣,但還是希望詳細的好

【首先,關於你說的幾本書】
第二、三本我沒聽說過;十二帝系列考證不是很嚴謹(雖然對於大眾級歷史讀物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黎東方講史系列我看過細說明朝,還可以,不過趣味性不是很強。
這幾本我大致搜索看了一下,都屬於普及型大眾歷史讀物,講得很粗略,只適合於走馬觀花的想看點歷史讀物的人,我認為無法滿足一個以【對歷史進行深入了解】為目的的讀者。

【我的推薦】:
整朝歷史類:如果是對嚴謹性要求比較高的話,首先還是推薦《清史稿》《清實錄》《清史編年》《清史紀事本末》等嚴肅性的史書;如果想要略輕鬆些的讀物可以看下《清朝歷代皇帝圖志》《清宮述聞》《清宮密檔》《清稗類鈔》《清朝典制》《清東陵史話》《晚清宮廷生活見聞》《生活在清朝的人們》等,可以了解到一些細節性的知識,不過可靠性也略有下降。
人物傳記類的:涉及整個朝代的有《清代七百名人傳》《滿名臣傳》《漢名臣傳》《清列朝後妃傳稿》;單人的有馮爾康先生的《雍正傳》(這本書有點兒偏嚴肅),楊珍先生的《康熙皇帝一家》(強烈推薦此書,現在流傳的寫康熙的書大多是抄這本,而且可讀性很強),孟昭信的《康熙皇帝》(這本也比較通俗易懂)。
喜歡雍正的:可以看看《永憲錄》《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另外推薦一部寫的非常考據的雍正朝小說《天家》《天暮》《天裂》(這個系列基本是從雍正三年到雍正八年的,很值得一看,很嚴謹,也很感人)。
至於八爺,他的資料太少了,基本找不到什麼專著。

【其它推薦】:
再推薦幾個清史論壇以及資料下載的地方。
稽古右文(這個是喜歡康熙、雍正朝歷史的人的首選,嚴謹性最高,不過人氣一般,但資料非常全,網上大量這一時期的資料都是從這個壇子流出去的)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官網、故宮博物館官網(這兩個都不是純清史,但都很官方)
anaku滿文滿語資源站(能找到很多資料)
凡人大傳殆知閣藏書(有大量文獻可以在線閱讀,看到好多以前只能下載到pdf資料的文獻)

㈡ 書籍推薦:想要對清朝歷史進行深入了解, 不是研究,只是個人興趣,但還是希望詳細的好

如果是初讀清朝的書,建議看的中華書局和百家講壇出的正說系列。十二帝——十二王——後妃這三個。至少可以建立一個總體體系,和重要人物的一個初步認識。然後就是你這個清朝大歷史,它應該是一本進階的書,大多針對的是政治,而不是某人某事。坦白地說有點枯燥。當然最為枯燥的還是清史稿、實錄。這是終極書,必須腦袋裡有一個完整體系,看這個才好一點。 另外推薦一部《嘯亭雜錄》是皇親國戚的禮親王昭槤所寫,大多為內部消息,所以真實性非常高,是文言文。

㈢ 清實錄的研究價值

遼寧省檔案館館藏的《清實錄》記載了清朝300餘年皇帝在位期間的執政活動,堪稱珍貴的歷史典籍。然而這樣重要的皇家典籍,卻曾在偽滿洲國時期被日本侵略者一改再改,隱藏了很多歷史真相。
1936年,偽滿洲國為了尋求世界各國的政治認同,在「滿日文化協會」倡導下,影印出版了盛京崇謨閣所藏清太祖至德宗十一朝實錄及《滿洲實錄》《宣統政紀》,名為《大清歷朝實錄》,全書共影印300部。
「影印之前,日本方面專門派人對《清實錄》逐卷檢查,凡遇有對日本無益的記述及妨礙『日滿親善』的字句,都命工作人員進行挖補。」何榮偉說,實錄所用的是涇縣榜紙,日本人在挖補之前先把字用鉛筆畫出再摳去,然後用同樣的空白宣紙四邊沾水貼上,晾乾後再用同樣的字體進行填寫。
遼寧省檔案館編研展覽處處長何榮偉說,《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中被挖補的地方很多,前後筆跡也不相同,就是當時日本人篡改的,「日本影印出版《清實錄》,是替偽滿洲國辯護,掩蓋其侵略歷史並美化形象」。何榮偉說,盡管《清實錄》多處被日本侵略者篡改,有「實錄不實」的遺憾,但它畢竟是匯集大量原始文字資料的清史寶庫,同時為日本侵略者曾篡改歷史留下罪證。 實錄在選材方面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編修實錄所依據的材料被御用修纂官們收集、采錄後又經過嚴格的篩選,甚至歪曲和篡改,鮮明的反映了統治者的意志和願望。二是選材過於注重對皇帝諭旨等詔令文書的記述,而對於臣下的奏摺和文書則隻字不提或只少量的記述被皇帝御批過的。從而使得實錄的選材范圍顯得過於狹窄,文種過於單一,以至人們只易從實錄中看到皇帝所發之諭旨,卻少見臣工所上之奏摺,也就難以了解各級官府及地方對詔旨的執行情況,無法獲知某些歷史事件的原委和經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史料的參考價值。
《清實錄》與其他各朝實錄一樣,都是以皇帝為中心的大政日誌,逐年逐月逐日排列皇帝的活動﹑詔諭和臣工奏議。《清實錄》對皇帝一律歌功頌德,於皇室內部﹑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斗爭,以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真相,多有粉飾掩蓋,甚至不惜一改再改。但《清實錄》畢竟匯集了大量原始文件資料,是現存的清史的原始史料寶庫。
對於《清實錄》的史料價值,歷年有所爭議。清末民初的一位學者說過:清十朝實錄不啻是一部十朝上諭。每每有人談前清歷朝實錄的多次篡改,便認為其史料價值遠不如檔案或私人著述。但我們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清實錄》不是信史,或不足為據。事實上,盡管《清實錄》歷朝多次修改,諱飾之處甚多,不如原始檔案資料或私人親見親聞之記載更為確鑿可靠,然而整個一代近三百年間按年按月按日、這樣翔實有系統的記錄,世上沒有第二部書可以與之相比。它以皇帝的活動為中心,記錄了與國家大事密切相關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另外,實錄的記述內容務求詳盡。不僅記載皇帝的言行動止,而且還記載了某些大臣的政績、法制政令、吏制科舉、人丁戶口、藩邦外交、文化經藉、兵役征戰等方面的歷史資料,因此成為記錄清代歷史的珍貴文字資料。雖有曲筆隱諱,又經多次篡改而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重大缺憾,但它畢竟是由一代各種史料匯編而成的一部重要史籍。盡管有「實錄不實」的情況存在,但實錄的不實大都是在涉及封建最高統治者切身利益的問題上,體現在對史實的評價方面。而對其它一些史實,特別是對基本史實的記載,如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方面的記載卻是比較真實、准確、可信的。對於研究清朝政治經濟社會歷史仍然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清實錄》影印本,包括《滿洲實錄》、太祖至德宗十一朝實錄,以及附印的《宣統政紀》,合計四千四百三十三卷。它是清朝歷代皇帝統治時期的大事紀,用編年體詳盡地記載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國故。清朝十二個皇帝,有十一個編纂了實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位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實錄》人員編纂了一部《宣統政紀》。此書雖不用實錄名稱,體例則與實錄無異。
清朝沿襲自唐代以來的舊制,上一代皇帝死後,由新繼位皇帝特命大臣開館纂修實錄。清代實錄館是一個臨時機構,開館後,從宮內調取上諭、硃批奏摺,從內閣調取起居注及其它原始檔案,由纂修官理清年月,按纂修凡例加以選編。因此,《清實錄》是經過整理編纂而成的現存的清史原始史料,為研究清代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必須憑借的重要文獻。但在清代,實錄從未刊布,只繕寫若幹部藏在京師(北京)、盛京(沈陽)兩地的宮禁里,能夠讀到它的人極少。為了給清史研究者提供方便,使這部四千多卷的大書能夠比較廣泛地流傳,把它影印出版,公諸於世。
一、《清實錄》寫本及現存情況 《宣統政紀》有一部大黃綾本,原由溥儀本人收藏,七十卷。現藏於遼寧省檔案館。遼海書社一九三四年據清史館所存稿本印行,四十三卷。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宣統政紀》定稿本④,卷數同大黃綾本。
二、前三朝實錄的修改
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實錄,在成書之後,又經過幾次修改。修改的地方,有些屬於統一人名、地名、字句,改正錯字等技術問題,但也有些是出於不同的原因,增刪了內容。 在國內外流傳的完整的《清實錄》,一是偽滿洲國「滿日文化協會」據盛京崇謨閣藏本影印的太祖至德宗十一朝實錄及《滿洲實錄》、《宣統政紀》(據溥儀藏本),東京單式印刷公司承擔印刷,日本大藏出版公司一九三六年出版,共印三百部⑥。另一種是台灣華聯出版社據偽滿本翻印的,一九六四年出版。實際上兩種印本是一個本子。從書目上又看到台灣大通書局出版了《大清歷朝實錄》,因沒見到書,詳情不了解。我們曾用偽滿本《德宗景皇帝實錄》與北京大學所藏定稿本、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大紅綾殘本比勘,發現偽滿本文字上有不少差異,多涉及清政府對外關系。情況大致分為三類:(一)個別用字用詞不同,尚未影響文義的,如大紅綾本、定稿本中的「倭」、「奸細」、「寇」,偽滿本分別改作「日」、「敵探」、「敵」等。這些都屬於把含有貶意的字樣改為緩和的或客觀的。(二)文字出入較大,並影響文義的,如大紅綾本、定稿本卷四六五光緒二十六年六月乙亥條作:
其實教民亦國家赤子,非無良善之徒。只因惑於邪說,又恃教士為護符,以致種種非為,執迷不悟,而民教遂結成不可解之仇。朝廷招撫義和團民,各以忠義相勉,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因念教民亦食毛踐土之倫,豈真皆甘心異類,自取誅夷。果能革面洗心,不妨網開一面。 其實教民亦國家赤子,本屬良善之徒。只因信從異教,又恃教士為護符,以致種種猜嫌,因此造端,而民教遂結成不可解之仇。朝廷彈壓義和團民,各以安分相勉,不許妄動,以安人心。因念教民亦食毛踐土之倫,豈真皆甘心反抗,自取其禍。果能覺悟前非,不妨網開一面。
又如卷三六七光緒二十一年五月辛未條,定稿本(大紅綾本缺)作「三國允與日本議歸遼地,幫助到底,毋須派員豫議」,偽滿本作「三國現與日本議歸遼地,通知我方,毋須派員豫議」。再如卷三六九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丁巳條,定稿本(大紅綾本缺)作「俄國既有幫到底只說」,偽滿本作「俄國有保全和平只說」。(三)定稿本中有許多大段文字,不見於偽滿本(下面舉例,大紅綾本均已殘缺,無從比較)。如中日戰爭之前,關於清政府的軍事部署與計劃的記載,卷三五一光緒二十年十月己丑條有:
又諭:電寄李瀚章:近聞廣東有拕罟漁船,人極勇往,本船各有炮械,慣習波濤,可直赴日本為搗穴之計。著李瀚章傳諭鄭紹忠派員設法招募三四十隻,給以行糧,即令迅赴長崎、橫濱、神戶三島,攻其不備。儻能擾其口岸,毀台斬級,報明後立予重賞。如有人奪獲敵人貨財物件,即行賞給。並先與訂明船價,儻被敵人傷毀,即照數給還。倭以全力並赴前敵,國內定必空虛,亟宜用釜底抽薪之策。此事鄭紹忠當能力任。著李瀚章悉心籌辦,即行密電奏聞。(電寄)
卷三五一光緒二十年十月條有:
諭軍機大臣等:志銳奏,京北空虛,宜令熱河各府以及張、獨、多三廳,速辦鄉團。並稔知八溝一帶獵戶極多,火槍無不熟習,擬召募十營,願效馳驅等語。志銳著准其前往熱河,召募十營,迅練成軍,以備緩急。至所稱各府廳舉行鄉團之處,著志銳馳抵熱河後,商同熱河都統查酌情形,奏明辯理。將此諭令知之。(洋務)
又諭:前有人奏,天津軍械所委員張士珩盜賣軍火各節,當交王文錦確切查明,現尚未據覆奏。茲又有人奏稱,張世珩總理天津軍械局,購洋槍四萬桿,費銀數十萬兩,每萬兩實用三千,倭人又以重價將洋槍盡行購去等語。著王文錦歸入前案,一並卻查,據實具奏,毋稍徇隱。原片著摘鈔給與閱看,將此諭令知之。(洋務)
又如,中日戰爭談判前後,關於其它國家曾從中調停的記載,卷三六五光緒二十一年四月
又諭:電寄許景澄:二十九日,電諭許景澄向俄廷致謝,商由三國告倭,展緩停戰互換之期,並飭總署王大臣赴三國使館,囑將展期一節,各電本國,該使皆允即日發電,不審日內俄廷已得日本覆信否?殊深懸盼。俄稱倭果堅拒,只好用力。詢之喀希呢,語涉含糊。究竟俄外部之言有無實際?此事至急,若有布置,此時必已定議,並著密探以聞。儻至限期迫近,尚無覆音,可否由中國徑達日本,直告以三國不允新約,囑中國暫緩批准之處,著許景澄往見外部,與之豫籌此節,先期電覆。再巴蘭德向德廷陳說勸阻新約,系為中國出力,深堪嘉許!著該大臣傳旨獎勵。(電寄)
以上的幾條大段文字在偽滿本中都不存在。
《德宗景皇帝實錄》偽滿本與定稿本、大紅綾殘本在文字上產生歧異的原因,不外兩個,一是繕寫小紅綾本時做了改動,二是偽滿洲國在影印時所改。為了弄清這一事實,我們抽查了現已殘缺的原來偽滿用做影印底本的小紅綾本,發現屬於上述第一、二類文字歧異的地方,底本均有挖改痕跡,挖改後的字跡與前後文筆跡也不相同,絕非抄寫的人由於寫錯字而挖改的。還有,個別地方「倭」字未改,底本在字旁有鉛筆標記,說明當時影印之前的做法大概是有人先把要刪改的字句標出來,然後動手挖改。我們又抽查了《宣宗成皇帝實錄》、《文宗顯皇帝實錄》,偽滿本與現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原皇史宬所存大紅綾本也有不同。可以判斷,這些文字上的歧異,是偽滿影印時改動的。羅繼祖先生了解當時的情況,他已經證實了這一點。至於第三類大段文字被刪去,是繕寫清本時刪的,還是影印時刪的,因大紅綾本已殘,尚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從刪去的內容來看,主要集中在光緒二十、二十一年兩年間有關中日戰爭的記載,由此不難推測,這大概也是影印時刪掉的。
偽滿本不僅文字上有歧異,還有缺頁、錯頁、重頁現象。如《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三十七第七頁與第八頁內容不相接,經查核,第八頁內容與第三頁相同,缺第八頁原文。《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六第五十一頁內容同第十五頁,缺第五十一頁原文。《德宗景皇帝實錄》卷四百七十八第十頁上半葉與下半葉錯了位置。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根據以上情況,我們這次影印《清實錄》,採用了與偽滿本不同的底本。《滿洲實錄》用的是原藏上書房現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本。太祖至穆宗十朝實錄以原藏皇史宬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大紅綾本為主,缺者用原藏乾清宮現藏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小紅綾本補配。《德宗景皇帝實錄》和《宣統政紀》用的是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定稿本。稿中夾有一些簽條,我們把值得參考的縮印放在相應位置上。各卷選用底本詳細情況,可參閱所附底本詳表。
我們這次影印,全書編了簡目和分冊總目,每冊編了分冊目錄。因影印底本不能拆開,所以大紅綾本蝴蝶裝中縫不甚清晰,我們增加了新中縫,註明朝代、年代、卷數,以便查閱。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中華書局
①《國學文庫》第九編《滿洲實錄》是據舊抄本重印,書後清高宗《敬題重繪太祖實錄戰圖八韻》「重繪傳奕世」句註:「……茲復命敬繪此冊,貯之避暑山莊,以便披閱,永凜守成。」可以為證。
②大紅綾本,書用涇縣榜紙,畫朱絲欄,蝴蝶裝,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每卷前面均有敕修大臣名單(《德宗景皇帝實錄》每卷前無敕修大臣名單)。小紅綾本,書用涇縣榜紙,畫朱絲欄,一般線裝,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四字。小黃綾本,一般線裝,每半葉八行,行十九字。
③這部實錄當時移交「國府文官處」,現收藏在什麼地方,有待進一步調查。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另藏有《高宗純皇帝實錄》六十五卷、《仁宗睿皇帝實錄》二十二卷、《宣宗成皇帝實錄》一百四卷,當是這部小紅綾本的殘本。
④《德宗景皇帝實錄》、《宣統政紀》定稿本,每卷為一冊,每半葉八行,行十九字。絕大部分都註明史料來源。
⑤方蘇生《清太祖實錄纂修考》詳細記錄了二本的不同,孟森《讀清實錄商榷》(《明清史論著集刊》)也有論述,可供參考。
⑥據《八十路——杉村勇造遺稿集·滿洲文化的追憶》。
附:影印《清實錄》所據底本詳表
《清實錄》影印本共計四四三三卷,目錄四二卷。現採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原皇史宬大紅綾本(簡稱一史館大紅綾本》三三八八卷、原上書房小黃綾本八卷,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定稿本(簡稱北大定稿本)六六七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原乾清官小紅綾本(簡稱故宮小紅綾本)三四九卷,遼寧省檔案館藏原盛京崇謨閣大紅綾本(簡稱遼檔大紅綾本)二一卷(以上不計目錄》。
滿洲實錄八卷 一史館小黃綾本
太祖高皇帝實錄一零卷首卷三卷
首卷三卷 一史館小黃綾本
卷一至卷四,卷八至卷十 一史館大紅綾本
卷五至卷七 遼檔大紅綾本
太宗文皇帝實錄六五卷首卷三卷
首卷三卷,卷一至卷三零 故宮小紅綾本
卷三一至卷四八 遼檔大紅綾本
卷四九至卷六五 一史館大紅綾本
世祖章皇帝實錄一四四卷首卷三卷 故宮小紅綾本
聖祖仁皇帝實錄三零零卷首卷三卷
首卷三卷,卷一至卷一五零 一史館大紅綾本
卷一五一至卷一九八 故宮小紅綾本
卷一九九至卷二零一 一史館大紅綾本
卷二零二至三零零 故宮小紅綾本
世宗憲皇帝實錄一五九卷首三卷 一史館大紅綾本
高宗純皇帝實錄一五零零卷首卷五卷
首卷五卷,卷一至卷六九五 一史館大紅綾本
卷六九六至卷七零一 故宮小紅綾本
卷七零二至七五七 一史館大紅綾本
卷七五八至卷七六三 故宮小紅綾本
卷七六四至七八七 一史館大紅綾本
卷七八八至卷七九五 故宮小紅綾本
卷七九六至卷一五零零 一史館大紅綾本
仁宗睿皇帝實錄三七四卷首卷四卷 一史館大紅綾本
宣宗成皇帝實錄四七六卷首卷五卷 一史館大紅綾本
文宗顯皇帝實錄三五六卷首卷四卷
首卷四卷,卷一至卷三三九 一史館大紅綾本
卷三四零至卷三四七 故宮小紅綾本
卷三四八至卷三五六 一史館大紅綾本
穆宗毅皇帝實錄三七四卷首卷四卷 一史館大紅綾本
德宗景皇帝實錄五九七卷首卷四卷 北大定稿本
宣統政紀七十卷首卷一卷 北大定稿本

㈣ 求《四庫全書》的總目錄

四庫全書總目錄
1經部
【易類】
101子夏易傳、周易鄭康成注、增補鄭氏周易、 陸氏易解、周易注、周易註疏、周易集解、周易口訣義、周易舉正、易數鉤隱圖、周易口義、溫公易說、橫渠易說、東坡易傳、伊川易傳、易學辨惑、了齋易說、吳園周易解、 周易新講義、紫岩易傳、讀易詳說、易小傳、漢上易傳、周易窺餘、易璇璣、易變體義、周易經傳集解、易原、周易古佔法、原本周易本義、別本周易本義、郭氏傳家易說、 周易義海撮要、南軒易說、復齋易說、楊氏易傳、周易玩辭、趙氏易說、誠齋易傳、大易粹言、易圖說、古周易、易傳燈、易裨傳、厚齋易學、童溪易傳
102周易總義、西溪易說、 丙子學易編、易通、周易卦爻經傳訓解、易象意言、周易要義、易翼傳、文公易說、易學啟蒙小傳、周易輯聞、用易詳解、淙山讀周易、周易傳義附錄、易學啟蒙通釋、三易備遺、 周易集說、讀易舉要、易象義、易圖通變、讀易私言、易附錄纂注、周易啟蒙翼傳、易纂言、易纂言外翼、易源奧義、周易程朱傳義折衷、周易衍義、易學濫觴、大易緝說、 周易本義通釋、周易本義集成、大易象數鉤深圖、學易記、周易集傳、讀易考原、易精蘊大義、易學變通、周易會通、周易圖說
103周易爻變易縕、周易參義、周易文詮、 周易傳義大全、易經蒙引、讀易餘言、啟蒙意見、易經存疑、周易辯錄、易像鈔、周易象旨決錄、易象鉤解、周易集注、讀易紀聞、葉八白易傳、讀易述、像象管見、周易札記、 周易易簡說、易義古象通、周易像象述、易用、易象正、兒易內儀以、卦變考略、古周易訂詁、周易玩辭困學記、易經通注、日講易經解義
104日講易經解義、御纂周易折中、 御纂周易述義、讀易大旨、周易稗疏、易酌、田間易學、易學象數論、周易象辭、圖學辯惑、周易筮述、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書、易小帖、易俟、讀易日鈔、周易通論、 周易觀彖、周易淺述、易原就正、大易通解、易經衷論、易圖明辨、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周易傳注、周易札記、周易傳義合訂、周易玩辭集解、惠氏易說、周易函書約存、 周易函書約注、周易函書別集
105周易函書約存、周易函書約注、周易函書別集、易箋、學易初津、易翼宗、易翼說、周易孔義集說、易翼述信、周易淺釋、周易洗心、豐川易說、 周易述、易漢學、易例、易象大意存解、大易擇言、周易辨畫、周易圖書質疑、周易章句證異、附錄、乾坤鑿度、易緯稽覽圖、易緯辨終備、周易乾鑿度、易緯通卦驗、 易緯乾元序制記、易緯是類謀、易緯坤靈圖
【書類】
尚書註疏、洪範口義、書傳、尚書全解、禹貢指南、禹貢論、尚書講義、夏氏尚書詳解、禹貢說斷、增修東萊書說、尚書說、
106五誥解、絜齋家塾書鈔、書經集傳、尚書精義、陳氏尚書詳解、融堂書解、洪範統一、尚書要義、書集傳或問、胡氏尚書詳解、尚書表注、書纂言、書集傳纂疏、讀書叢說、 書傳輯錄纂注、尚書通考、書蔡氏傳旁通、讀書管見、書義斷法、尚書纂傳、尚書句解、書傳會選、書經大全、圖說、尚書考異、尚書疑義、尚書日記、尚書砭蔡編、尚書注考、 尚書疏衍、洪範明義、日講書經解義、欽定書經傳說匯纂、尚書稗疏、尚書古文疏證、古文尚書冤詞、尚書廣聽錄、尚書埤傳、禹貢長箋
107禹貢長箋、禹貢錐指、洪範正論、 尚書七篇解義、書經衷論、尚書地理今釋、禹貢會箋、附錄、尚書大傳、書義矜式
【詩類】
詩序、毛詩註疏、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陸氏詩疏廣要、毛詩指說、詩本義、蘇氏詩集傳、 毛詩名物解、毛詩李黃集解、詩補傳、詩總聞、詩經集傳、慈湖詩傳、呂氏家塾讀詩記、續呂氏家塾讀詩記、毛詩講義、詩童子問、段氏毛詩集解、詩緝、詩傳遺說、詩考、詩地理考、 詩集傳名物鈔、詩傳通釋
108詩傳通釋、詩傳旁通、詩經疏義會通、詩經疑問、詩纘緒、詩演義、詩解頤、詩傳大全、詩說解頤、讀詩私記、詩故、六家詩名物疏、重訂詩經疑問、 詩經世本古義、待軒詩記、讀詩略記、欽定詩經傳說匯纂、御纂詩義折中、田間詩學、詩經稗疏、詩經通義、毛詩稽古編、詩所
109毛詩寫官記、詩札、詩傳詩說駁義、 續詩傳鳥名卷、詩識名解、詩傳名物集覽、詩說、詩經札記、讀詩質疑、毛詩類釋、詩疑辨證、三家詩拾遺、詩沈、詩序補義、虞東學詩、附錄、 韓詩外傳
【禮類一、周禮之屬】
周禮註疏、周官新義、周禮詳解、周禮復古編、禮經會元、太平經國書、周官總義、周禮訂義、鬳齋考工記解、周禮句解、周禮集說、周官集傳、 周禮傳、周禮圖說、周禮翼傳
110周禮傳、周禮圖說、周禮翼傳、周禮全經釋原、周禮註疏刪翼、欽定周官義疏、周禮述注、周禮纂訓、周官集注、禮說、周官祿田考、 周禮疑義舉要
【禮類二、儀禮之屬】
儀禮註疏、儀禮識誤、儀禮集釋、儀禮釋宮、儀禮圖、儀禮要義、儀禮逸經、儀禮集說、經禮補逸、欽定儀禮義疏
111欽定儀禮義疏、 儀禮鄭注句讀、儀禮商、儀禮述注、儀禮析疑、儀禮章句、補饗禮、禮經本義、宮室考、天子肆獻裸饋食禮、儀禮釋宮增注、儀禮小疏、儀禮集編、附錄、內外服制通釋、 讀禮通考
【禮類三、禮記之屬】
禮記註疏、月令解、禮記集說
112禮記集說、禮記纂言、陳氏禮記集說、禮記大全、月令明義、表記集傳、坊記集傳、緇衣集傳、儒行集傳、 日講禮記解義、欽定禮記義疏
113欽定禮記義疏、深衣考、陳氏禮記集說補正、禮記述注、禮記析疑、檀弓疑問、禮記訓義擇言、深衣考誤、附錄、大戴禮記、 夏小正戴氏傳
【禮類四、三禮總義之屬】
三禮圖集注、三禮圖、學禮質疑、讀禮志疑、郊社禘祫問、參讀禮志疑
【禮類五、通禮之屬】
禮書、儀禮經傳通解、儀禮經傳通解續、 禮書綱目、五禮通考
114五禮通考
【禮類六、雜禮書之屬】
書儀、家禮、泰泉鄉禮、朱子禮纂、辨定祭禮通俗譜
【春秋類】
春秋左傳註疏、春秋三解傳述人、春秋公羊傳註疏、 春秋穀梁傳註疏
115春秋穀梁傳註疏、箴膏肓、春秋釋例、春秋集傳纂例、春秋集傳微旨、春秋集傳辨疑、春秋名號歸一圖、春秋年表、春秋尊王發微、春秋皇綱論、春秋通義、 春秋權衡、劉氏春秋傳、劉氏春秋意林、春秋傳說例、孫氏春秋經解、蘇氏春秋集解、春秋辨疑、崔氏春秋經解、春秋本例、春秋五禮例宗、春秋通訓、葉氏春秋傳、春秋考、 春秋三傳讞、呂氏春秋集解、胡氏春秋傳、高氏春秋集注、春秋後傳、左氏傳說、左氏傳續說、左氏博議、春秋比事、春秋左傳要義、春秋分記、春秋講義、春秋集義、張氏春秋集注、 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春秋通說、洪氏春秋說、春秋經筌
116春秋經筌、呂氏春秋或問、春秋集傳詳說、讀春秋編、春秋集傳釋義大成、春秋纂言、春秋提綱、春秋諸國統紀、 春秋本義、程氏春秋或問、三傳辨疑、春秋讞義、春秋會通、春秋闕疑、春秋集傳、春秋師說、春秋左氏傳補注、春秋金鎖匙、春秋屬辭、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春秋春王正月考、 春秋書法鉤元、春秋大全、春秋經傳辨疑、春秋正傳、左傳附註、春秋胡氏傳辨疑、春秋明志錄
117春秋明志錄、春秋正旨、春秋輯傳、春秋億、春秋事義全考、春秋左傳屬事、 春秋胡傳考誤、左氏釋、春秋質疑、春秋孔義、春秋辯義、讀春秋略記、春秋四傳質、左傳杜林合注、春秋提要、日講春秋解義、欽定春秋傳說匯纂、御纂春秋直解、左傳杜解補正、 春秋稗疏、春秋四傳糾正、春秋平義、讀左日鈔、左傳事緯、春秋毛氏傳、春秋簡書刊誤、春秋屬辭比事記、春秋地名考略、春秋管窺、三傳折諸
118三傳折諸、左傳折諸、 公羊折諸、穀梁折諸、春秋闕如編、春秋宗朱辨義、春秋通論、春秋世族譜、春秋長歷、惠氏春秋說、春秋大事表、春秋識小錄、惠氏春秋左傳補注、春秋左傳小疏、春秋地理考實、 三正考、春秋究遺、春秋隨筆、附錄、春秋繁露
【孝經類】
古文孝經孔氏傳、孝經註疏、孝經指解、孝經刊誤、孝經大義、孝經定本、孝經述注、孝經集傳、御定孝經注、 御纂孝經集注、孝經問、經部五經總義類、駁五經異義、鄭志、經典釋文、公是七經小傳、程氏經說、六經圖、六經正誤、九經三傳沿革例、融堂四書管見、四如講稿、六經奧論、 明本排字九經直音、五經說、十一經問對、五經蠡測、簡端錄、五經稽疑、經典稽疑
119欽定翻譯五經四書、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九經誤字、經問、十三經義疑、九經古義、經稗、 十三經註疏正字、朱子五經語類、群經補義、經咫、九經辨字瀆蒙、古經解鉤沉、附錄、古微書
【四書類】
孟子註疏、論語集解義疏、論語註疏、論語筆解、孟子音義、論語拾遺、 孟子解、論語全解、孟子傳、尊孟辨、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或問、論孟精義、中庸輯略、石鼓論語答問、論語意原、癸巳論語解、癸巳孟子說、蒙齋中庸講義、四書集編、
120孟子集疏、論語集說、中庸指歸、四書纂疏、大學疏義、論孟集注考證、四書集義精要、四書辨疑、讀四書叢說、四書通、四書通證、四書疑節、四書經疑貫通、四書纂箋、 四書通旨、四書管窺、大學中庸集說啟蒙、四書大全、四書蒙引、四書因問、問辨錄、論語類考、孟子雜記、學庸正說、論語商、論語學案、四書留書、日講四書解義、四書近指、 孟子師說、大學翼真、四書講義困勉錄
121四書講義困勉錄、松陽講義、榕村四書說、論語稽求篇、四書剩言、大學證文、四書釋地、四書札記、此木軒四書說、四書逸箋、 鄉黨圖考、經部樂類、皇佑新樂圖記、樂書、律呂新書、瑟譜、韶舞九成樂補、律呂成書、苑洛志樂、鍾律通考、樂律全書、御制律呂正義、御制律呂正義後編、欽定詩經樂譜全書、 古樂經傳、古樂書、聖諭樂本解說、皇言定聲錄、竟山樂錄、李氏學樂錄、樂律表微、律呂新論、律呂闡微、琴旨
【小學類一、訓詁之屬】
122爾雅註疏、附考證、爾雅注、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釋名、廣雅、匡謬正俗、群經音辨、埤雅、爾雅翼、駢雅、字詁、續方言、別雅
【小學類二、字書之屬】
急就篇、說文解字、說文系傳、說文系傳考異、 說文解字篆韻譜、重修玉篇、干祿字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汗簡、佩觿、古文四聲韻、類篇、歷代鍾鼎彝器款識法帖、復古編、班馬字類、漢隸字源、六書故、字通、龍龕手鑒、 六書統、周秦刻石釋音、字鑒、說文字原、六書正訛、漢隸分韻、六書本義、奇字韻、古音駢字、俗書刊誤、字孿、御定康熙字典、御制增訂清文鑒
123御制增訂清文鑒、 御制滿珠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鑒、欽定西域同文志、隸辨、篆隸考異
【小學類三、韻書之屬】
原本廣韻、重修廣韻、集韻、切韻指掌圖、韻補、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增修校正押韻釋疑、九經補韻、五音集韻、古今韻會舉要、四聲全形等子、經史正音切韻指南、洪武正韻、古音叢目、古音略例、轉注古音略、毛詩古音考、 屈宋古音義、御定音韻闡微、欽定同文韻統、欽定葉韻匯輯、欽定音韻述微、音論、詩本音、易音、唐韻正、古音表、韻補正、古今通韻、易韻、孫氏唐韻考、古韻標准、附錄、 六藝綱目、
2史部、
【正史類】
201史記、史記集解、史記索隱、史記正義、讀史記十表、史記疑問、前漢書、班馬異同、後漢書
202後漢書、補後漢書年表、 兩漢刊誤補遺、三國志、三國史辨誤、三國志補注、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203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
204舊唐書、新唐書、 唐書釋音、新唐書糾謬、舊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史纂誤、宋史
205宋史、遼史、遼史拾遺
206遼史拾遺、金史、元史、欽定遼金元三史國語解、明史
207明史、
【編年類】
竹書紀年、竹書統箋、前漢紀、後漢紀、元經、唐創業起居注、資治通鑒
208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考異、資治通鑒釋例、資治通鑒目錄、通鑒地理通釋、通鑒釋文辨誤、 通鑒胡注舉正、稽古錄、資治通鑒外紀、皇王大紀、中興小紀、續資治通鑒長編
209續資治通鑒長編、綱目續麟、綱目分注拾遺、綱目訂誤、大事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210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九朝編年備要、續宋編年資治通鑒、西漢年紀、靖康要錄、兩朝綱目備要、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資治通鑒前編、通鑒續編、大事記續編、元史續編、 御批歷代通鑒輯覽
211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御定資治通鑒綱目三編、皇清開國方略、資治通鑒後編
【紀事本末類】
通鑒紀事本末
212通鑒紀事本末、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 三朝北盟會編、蜀鑒、炎徼紀聞、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平定三逆方略、聖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略、欽定平定金川方略、平定準噶爾方略
213平定準噶爾方略、 平定兩金川方略、欽定剿捕臨清逆匪紀略、欽定蘭州紀略、欽定石峰堡紀略、欽定台灣紀略、綏寇紀略、滇考、明史紀事本末、繹史
214繹史、左傳紀事本末、 平台紀略
【別史類】
逸周書、東觀漢記、建康實錄、隆平集、古史、通志
215通志、東都事略、路史、欽定重訂契丹國志、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古今紀要、蕭氏續後漢書、 郝氏續後漢書
216郝氏續後漢書、春秋別典、御定歷代紀事年表、三元甲子編年、欽定續通志
217欽定續通志、補歷代史表、後漢書補逸、春秋戰國異辭、 尚史
【雜史類】
國語、國語補音、戰國策、鮑氏戰國策注、戰國策校注
218戰國策校注、貞觀政要、渚宮舊事、東觀奏記、五代史闕文、五代史補、北狩見聞錄、松漠紀聞、 燕翼詒謀錄、太賓士跡統類、咸淳遺事、大金吊伐錄、汝南遺事、錢塘遺事、平宋錄、弇山堂別集、革除逸史、欽定蒙古源流、
【詔令奏議類、一詔令之屬】
太祖高皇帝聖訓、 太宗文皇帝聖訓、世祖章皇帝聖訓、聖祖仁皇帝聖訓、世宗憲皇帝聖訓、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
219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唐大詔令集、 兩漢詔令
【詔令奏議類二、奏議之屬】
範文正奏議、包孝肅奏議集、盡言集、讜論集、左史諫草、商文毅疏稿、王端毅奏議
220王端毅奏議、馬端肅奏議、關中奏議、胡端敏奏議、 楊文忠三錄、何文簡疏議、垂光集、孫毅庵奏議、玉坡奏議、南宮奏稿、訥溪奏疏、譚襄敏奏議、潘司空奏疏、兩河經略、兩垣奏議、周忠愍奏疏、張襄壯奏疏、靳文襄奏疏、 華野疏稿、宋名臣奏議、歷代名臣奏議
221歷代名臣奏議、名臣經濟錄、名臣經濟錄
222御選明臣奏議、
【傳記類一、聖賢之屬】
孔子編年、 東家雜記
【傳記類二、名人之屬】
晏子春秋、魏鄭公諫錄、李相國論事集、杜工部年譜、杜工部詩年譜、紹陶錄、金佗?編、象台首末、魏鄭公諫續錄、忠貞錄、諸葛忠武書、 寧海將軍固山貝子功績錄、朱子年譜
【傳記類三、總錄之屬】
古列女傳、高士傳、卓異記、春秋臣傳、廉吏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伊洛淵源錄、宋名臣言行錄前集、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錢塘先賢傳贊、慶元黨禁、宋寶佑四年登科錄、京口耆舊傳、昭忠錄、敬鄉錄、唐才子傳、元朝名臣事略、浦陽人物記、古今列女傳、殿閣詞林記、 嘉靖以來首輔傳、明名臣琬琰錄、今獻備遺、百越先賢志、元儒考略、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223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明儒學案、中州人物考、東林列傳、儒林宗派、明儒言行錄、史傳三編、閩中理學淵源考
【傳記類四、雜錄之屬】
征南錄、驂鸞錄、吳船錄、入蜀記、西使記、 保越錄、粵閩巡視紀略、松亭行紀、扈從西巡日錄
【史鈔類】
兩漢博聞、通鑒總類、南史識小錄、北史識小錄
【載記類】
吳越春秋、越絕書、華陽國志、鄴中記、十六國春秋、
224十六國春秋、別本十六國春秋、蠻書、釣磯立談、江南野史、江南別錄、江表志、江南餘載、三楚新錄、錦里耆舊傳、五國故事、蜀檮杌、馬氏南唐書、陸氏南唐書、吳越備史、 安南志略、十國春秋、附錄、朝鮮史略、越史略
【時令類】
歲時廣記、御定月令輯要
【地理類一、宮殿簿之屬】
三輔黃圖、禁扁、
【地理類二、總志之屬】
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 元豐九域志、輿地廣記、方輿勝覽、明一統志
225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
226大清一統志
【地理類三、都會郡縣之屬】
吳郡圖經續記、乾道臨安志、淳熙三山志、吳郡志、 新安志、剡錄、會稽志、赤城志、寶慶四明志、海鹽澉水志、景定嚴州續志、景定建康志、咸淳臨安志、至元嘉禾志、昌國州圖志、延佑四明志、齊乘、至大金陵新志、無錫縣志、 姑蘇志、武功縣志、朝邑縣志、嶺海輿圖、滇略、吳興備志
227吳興備志、欽定熱河志、欽定日下舊聞考、欽定滿洲源流考、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欽定盛京通志、畿輔通志、
228畿輔通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
229江西通志、浙江通志
230浙江通志、福建通志、湖廣通志、河南通志
231河南通志、山東通志、山西通志
232山西通志、 陝西通志
233陝西通志、甘肅通志、四川通志、廣東通志、廣西通志
234廣西通志、雲南通志、貴州通志、歷代帝王宅京記、
【地理類四、河渠之屬】
水經注、 水經注集釋訂訛、水經注釋、吳中水利書、四明它山水利備覽、河防通議、治河圖略、浙西水利書、河防一覽、三吳水利錄、北河紀、敬止集、三吳水考
235三吳水考、 吳中水利全書、欽定河源紀略、侖昆河源考、兩河清匯、居濟一得、治河奏續書、直隸河渠志、行水金鑒、水道提綱、海塘錄
【地理類五、邊防之屬】
籌海圖編、 鄭開陽雜著
【地理類六、山水之屬】
南嶽小錄、廬山記、赤松山志、西湖游覽志、桂勝、欽定盤山志、西湖志纂
【地理類七、古跡之屬】
洛陽伽藍記、吳地記、長安志、洛陽名園記、 雍錄、洞霄圖志、長安志圖、汴京遺跡志、汴京遺跡志、武林梵志、江城名跡、營平二州地名記、金鰲退食筆記、石柱記箋釋、關中勝跡圖志
【地理類八、雜記之屬】
南方草木狀、 荊楚歲時記、北戶錄、桂林風土記、嶺表錄異、益部方物略記、岳陽風土記、東京夢華錄、六朝事跡編類、會稽三賦、中吳紀聞、桂海虞衡志、嶺外代答、都城紀勝、夢粱錄、 武林舊事、增補武林舊事、歲華紀麗譜、吳中舊事、平江記事、江漢叢談、閩中海錯疏、蜀中廣記、益部談資、顏山雜記、嶺南風物記、龍沙紀略、台海使槎錄、 東城雜記
【地理類九、游記之屬】
游城南記、河朔訪古記、徐霞客游記
【地理類十、外紀之屬】
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諸蕃志、溪蠻叢笑、真臘風土記、島夷志略、 朝鮮賦、海語、東西洋考、職方外紀、赤雅、朝鮮志、皇清職貢圖、坤輿圖說、異域錄、海國聞見錄
【職官類一、官制之屬】
唐六典、翰林志、麟台故事、翰苑群書、南宋館閣錄、 玉堂雜記、宋宰輔編年錄、秘書監志、翰林記、禮部志稿
237禮部志稿、太常續考、土官底簿、詞林典故、欽定國子監志、欽定歷代職官表

閱讀全文

與硃批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窗口界面編程 瀏覽:21
hypermill編程能做模板嗎 瀏覽:780
計算機網路最經典的演算法 瀏覽:626
華為思科的配置命令 瀏覽:869
linux設置光碟啟動 瀏覽:359
程序員俱樂部注冊 瀏覽:17
洗潔精雞蛋盤解壓視頻 瀏覽:291
企業內網加密app 瀏覽:49
騰訊雲伺服器怎麼設置本地網路 瀏覽:623
日常程序員 瀏覽:513
哪個pe有bit加密功能 瀏覽:108
rust伺服器是用什麼ip 瀏覽:692
java隨機字元串生成 瀏覽:551
數碼寶貝編程人物 瀏覽:390
php多用戶建站系統 瀏覽:624
加密防盜地上栓價位 瀏覽:671
比澤爾壓縮機下載 瀏覽:420
深圳壓縮機製造公司 瀏覽:883
如何給u盤單獨文件加密碼 瀏覽:285
恆溫機故障源碼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