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皇極經世pdf

皇極經世pdf

發布時間:2024-08-26 23:27:36

⑴ 文言文詳解pdf

1. 求一篇古文的詳解

詳細翻譯:

昔者魏王擁土千里(以前魏王擁有千萬里土地),帶甲三十六萬(帶領三十六萬士兵),其強而拔邯鄲(他的強勢攻破了邯鄲),西圍定陽(向西包圍了定陽),又從十二諸侯朝(朝見)天子,以西謀秦(藉助定陽打秦國的主意)。秦王恐之寢不安席(秦王對此很害怕,連睡覺都不踏實),食不甘味(吃東西也沒胃口),令於境內(在境內下令),盡(把…所有)堞中為(當做)戰具(兵器),竟為守備,為死士置將(找了些不怕死的當將領),以待(防禦)魏氏。衛鞅(商鞅)謀於(為…出主意)秦王曰:『夫(不譯)魏其功大(魏王以他巨大的功勞),而令行於天下(在天下施令),有十二諸侯而朝天子,其與必眾(他們勢必強大)。故以一秦而敵大魏,恐不如(因此以一個秦國抵抗強大的魏國,恐怕難以勝利)。王何不使臣見魏王(皇上何不讓我去見魏王),則臣請必北魏矣。』秦王許諾(答應)。衛鞅見魏(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大王的功勞夠大),令(施令)行於天下矣。今(現在)大王之所從十二諸侯(跟從於大王的十二諸侯),非宋、衛也,則鄒、魯、陳、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棰使也,不足以王(稱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大王不如向北攻打燕國),東伐齊(向東討伐齊國),則趙必從矣(那麼趙國必然服從);西(向西)取秦,南(向南)伐楚,則韓必從矣。大王有伐齊、楚心(想法),而從天下之志(順從天下人的願望),則王業見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後圖(圖謀)齊、楚。'魏說於(被說服)衛鞅之言也,故(因此)身(住到)廣公宮,制(製造)丹衣柱,建(建造)九斿,從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這是天子的位置),而魏王處之(但是魏王佔用了)。於是齊、楚怒諸侯奔齊,齊人伐魏,殺其太子,覆(打敗)其(魏)十萬之軍。魏王大孔(恐?)跣行按兵於國(在國內按兵不動),而東次(不如、比不上、被打敗)於齊,然後天下乃舍(舍棄)之。當是時(就在這時),秦王垂拱受西河之外(秦王在西河外受朝拜),而不以德(恩惠)魏王。故曰衛鞅之始(因此說這一開始是…)與秦王計也,謀約(商量好)不下席,言於尊俎之間 謀成於堂上,而魏將以禽於齊矣;沖櫓未施,而西河之外入於秦矣(西河之外也被秦合並)。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求六篇文言文+題目+答案越短越好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

翻譯句子。①鄭人有欲買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

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4。文中的 之 字解釋。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歸取之( ) ⑤何不試之以足( ) 王冕者,諸暨人。 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

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

母曰: 「 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

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1。

解釋加點字①竊入學舍 竊:( )②輒默記 輒 ( )③兒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見 恬 ⑤父怒撻之 撻( ) ⑥曷不聽其所為 曷( )2。 翻譯句子①王冕者,諸暨人( )②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3。

王冕能成為畫家的原因?(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席而啖菱,並角入口。 或曰:「啖菱須去殼。」

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1。解釋加點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熱也 去( )2。

翻譯句字。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 )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解釋加點字。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自( )是吾劍之所從墜 是( )2。翻譯句子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從表達方式上看,選問中前兩句的是( ),最後一句是( )。

5。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他什麼特點?( )6。

這寓言叫什麼?他說明了什麼道理?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翻譯句子。

①鄭人有欲買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 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4。

文中的 之 字解釋。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歸取之( ) ⑤何不試之以足( ) 王冕者,諸暨人。

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

已而復如初。母曰: 「 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1。解釋加點字①竊入學舍 竊:( )②輒默記 輒 ( )③兒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見 恬 ⑤父怒撻之 撻( ) ⑥曷不聽其所為 曷( )2。

翻譯句子①王冕者,諸暨人( )②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3。王冕能成為畫家的原因?(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席而啖菱,並角入口。

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

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1。

解釋加點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熱也 去( )2。 翻譯句字。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

解釋加點字。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自( )是吾劍之所從墜 是( )2。

翻譯句子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從表達方式上看,選問中前兩句的是( ),最後一句是( )。 5。

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他什麼特點?( )6。這寓言叫什麼?他說明了什麼道理?一、1 ①鄭國有一個想要買鞋的人。

②先自己測量自己的腳。 ③然後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陳規,按教條辦事,要知道變通,擺脫腐朽思想的束縛。 4 ①代詞,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詞,指尺子; ④代詞,指尺子; ⑤代詞,指鞋。

二、1 ①竊:偷偷地; ②輒:就; ③痴:形容極度迷戀某種事物; ④恬:坦然; ⑤撻: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麼,為什麼。

2 ①王冕是諸暨縣人。 ②一到夜裡,王冕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讀書。

3 吃苦耐勞,勤奮學習。三、1 ①啖:吃。

②出:驅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長,而他說是在土中生產,這是本來不知道的事情卻硬說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虛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結果鬧出笑話,充分反映出這個北方人的愚昧。 (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四、1 ①自:從。

②是:這。 2 船已經前進了,而劍不能前進。

像這樣尋找劍,不也太愚蠢了嗎? 3 記。

3. 文言文的解釋幫忙查一下五柳先生傳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從流飄盪,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

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贊。

梁武帝天監初,為郡主簿。天監六年 (507)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

後又被任為奉朝請。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被免職。

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 《梁書·吳均傳》說他"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頗有影響,時稱"吳均體"。

其詩今存 140餘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於典型的齊梁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

吳均善於刻畫周圍景物來渲染離愁別緒。如《送柳吳興竹亭集》"夕魚汀下戲,幕雨□中息。

白雲時去來,青峰復負側。躑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襯出離別時分的凄婉氣氛。

又如"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白日遼川暗,黃塵隴坻驚",寫景都很細致。 吳均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擬作了不少樂府古詩,如《行路難》 5首、《胡無人行》、《從軍行》等,雖辭藻華美,但不失剛健清新的氣息,有鮑照余緒。

他的一些五言詩句,如"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折荷縫作蓋,落羽紡成絲"等,民歌風味也比較濃。吳均家世貧賤,終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現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氣,如《贈王桂陽》"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借松樹來吐露懷才不遇的牢騷,其構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鬱郁澗底松"和陶淵明的"青松在東園"。再如《梅花落》、《行路難》、《贈別新林》等詩中,也含蓄地抒寫了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

此外,如《邊城將四首》,歌頌將士們"高旗入漢飛,長鞭歷地寫"的英雄氣概;《閨怨》寫徵人家屬相思之苦,都比較有現實內容,在當時詩歌中不多見。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

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

」其「文集二十卷」。《隋書·經籍志》四著錄:「梁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

《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詩集》三卷。」

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輯本有: 《吳朝請集》三卷附錄一卷明張燮輯《七十二家集》本。

《吳朝請集》一卷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吳朝請集選》一卷,清代吳汝綸評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本。

嚴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輯錄其文有《與施從事》、《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十三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十輯錄其詩有《贈王桂陽》、《山中雜詩》、《答柳惲詩》等一百四十七首,較為齊備。 梁武帝曾有「吳均不均,何遜不遜」的批評(見《南史》卷三十三《何遜傳》) 吳均善於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

如"絕壁干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青川萬轉","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皆文筆清麗,韻味雋永。

《隋書·經籍志》錄有《吳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吳朝請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譯文 風塵煙靄全部散盡,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清澄的顏色。讓船隨著江流飄浮盪漾,任憑它或東或西。

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異的流水,天下獨一無二。江水全都呈現出一片青蒼之色,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

游動的魚和細細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於飛箭,洶涌的江浪勢如奔馬。

兩岸夾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耐寒常青的樹木。山依恃地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比遠。

爭著向高處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巒。泉水沖擊著石塊,發出泠泠的聲響;好鳥彼此和鳴,織成嚶嚶的諧美旋律。

蟬兒則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猿猴則千百遍地啼叫不絕。在仕途上鷹一般沖天直上的人,望一眼這么美的峰巒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整天忙於籌劃治理世俗事務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橫斜的樹枝在上方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會漏下一些光斑。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

4. 誰能告訴我常用的文言文解析

1 比 ①並列,靠近 ②比較,相比 2 鄙 鄙陋,目光短淺 3 兵 ①兵器,武器 ②兵士,軍隊 4 病 ①疾病,生病 ②疲勞,困苦不堪 5 察 觀察,明察,識別 6 徹 穿透 7 乘 ①坐,駕(戰車) ②趁著,引申為「冒著」 8 從 ①跟從,跟隨 ②順從,聽從 9 當 ①對著,面對 ②在,正在 ③當前 ④占著,把著 ⑤應當 ⑥(dàng)相抵,當作 10道 ①路,途 ②思想,道理,主張 ③說,談論 11得 ①得到,獲得,找到 (知道,了解)(看到) ②得當,合適 ③能夠,可以 12定 ①安定,穩定 ②平定 13伐 ①砍伐 ②進攻,征伐 14犯 ①侵犯 ②觸犯,冒犯 ③冒著 15方 ①方形 ②方圓,周圍 ③地域,區域 16負 背,以背載物 17賦 ①徵收,斂取 ②賦稅 18覆 ①覆蓋 ②顛覆,滅亡 19更 更換 20故 ①緣故,原因 ②故意,特意21顧 ①看望,拜訪 ②回頭看 22觀 ①看,觀賞 ②觀察,考察 23歸 ①返回,歸來 ②歸還 24好(hào)喜歡,喜好 25號 ①(háo)大叫,呼嘯 ②(háo)大聲哭 26還 ①返回 ②同「旋」,回轉,掉轉 27惠 恩惠,給人以好處 28及 ①趕得上 ②至,到 ③趁著,等到……時 29極 極點,盡頭 30計 ①計算,計量 ②統計,匯總 31加 超過,虛誇,以少報多 32假 借,借來 33間 ①間隙,中間,期間 ②(jiàn)隔開,間斷 ③(jiàn)參與 34簡 挑選,選擇 35見 ①看見 ②往見,拜見,參見 36節 氣節 37竭 ①竭盡,盡力做某事 ②枯竭,完 38盡 完,沒有了 (過完) (毫無保留) 39進 ①向前,前進,上進 ②進獻,獻上 40居 ①居住 ②處於 ③停留 ④在時間詞前,過了 ⑤相處41舉 ①提拔,舉薦 ②發動 ③全 42具 ①具備,具有 ②詳細 43俱 在一起,一起 44聚 徵集 45苦 愁苦,被某事物所苦 46類 類似,相象 47良 ①精良,美好 ②賢善,賢良 48臨 ①面對,對著 ②靠近 ③正當,將要 49慮 ①思想,心思 ②顧慮,擔心 50論 ①議論,述說 ②學說,觀點,論斷 ③判定,定罪51漫 ①滿,彌漫 ②不可辨認 52滅 ①暗,看不見 ②滅亡,消滅 53名 ①名稱,名字 ②有名氣,著名 54明 ①明亮,光明 ②照亮 ③明智,賢明 55命 ①命令 ②指派,差遣;吩咐 ③使命 56謀 ①咨詢,謀議,考慮 ②商量,謀劃,出主意 57難 ①不容易 ②(nàn)災難,禍殃 58平 ①平坦,無凹凸 ②鏟平,削平 ③公正,公平 59戚 悲傷,憂傷 60啟 開,打開61奇 ①奇特,特別 ②(jī)零數,余數 62強 ①壯健,強盛,強大 ②(qiǎng)勉強 63清 ①凄清,冷清 ②清爽 64請 請求,請允許(我) 65窮 極,盡,(走)完 66秋 日子,時期 67求 ①尋找,尋求 ②要求,謀求 68取 ①拿 ②索取 ③獲得,開出 69去 ①離開 ②除掉,去掉 ③損失,失去 70全 ①完整 ②保全71任 ①責任,職責 ②任用,委任 72入 ①進入,與「出」相對 ②交納,進獻 ③收入,收進 73塞 ①(sāi)充滿,塞滿 ②(sè)阻塞,堵塞 74善 ①好,好的,善良的 ②善於,擅長 75少 ①數量小,不多 ②(shào)年幼,年輕 76舍 ①放棄,離開 ②(shè)房屋,住宅 77身 自己,身體,生命 78生 ①草木生長,長出 ②使……活 ③生活,生計 ④對讀書人的稱呼 79勝 ①超過,勝過 ②忍得住,能承受 80師 軍隊 81施 ①施行,實施 ②設置,安放 82實 誠實,真實 83食 ①吃 ②食物 ③同「飼」,給吃,供養 84使 ①命令,派遣 ②出使 ③致使,讓 85屬 ①類,類屬,一類 ②同「囑」,囑托 86說 ①說,講,告訴 ②同「悅」,喜悅,高興 ③古代的一種文體 87素 白色的88湯 ①熱水,開水 ②同「燙」,用熱水焐 ③(shāng)湯湯:大水急流的樣子 89通 ①達,到達 ②通過,暢通 90痛 悲痛 91亡 ①滅亡,消亡 ②使……遭到滅亡 92望 ①遠看 ②對著 93為 ①替 ②做,作(雕刻)(寫)③任,擔任,充當 ④變為,成為 ⑤當作,作為,認為 ⑥是 94徙 遷移 95狹 窄,不寬闊 96鮮 鮮艷 97向 以前,原來 98效 ①見效,奏效,有成效 ②任務,重任 99信 ①言語真實,誠實 ②信用,守信用 ③相信,信任 100興①(xīng)起,興起 ②(xīng)興盛,復興101行①行走 ②做,實行,從事 ③品行 ④(háng)(軍隊)行列 102形①身體 ②形狀,樣子 ③表露,表現 103修①整治,修理,修建 ②長 104徐 緩慢,緩緩 105許①同意,答應,允許 ②表約數,上下,光景 106尋①找尋,尋求 ②頃刻,不久 107業①事業,功業 ②職業 108遺①遺留 ②(wèi)給予,贈送 109夷 平坦 110貽 贈送,送給111異①不同 ②奇特的,與眾不同的 ③其他的,別的 ④詫異 112易①變換 ②換,交換 113詣 往,到……去(見) 114益①增多,增加 ②益處,好處,得益 115陰 山之北,水之南 116引 引用 117應①理睬,響應 ②答應,回答 118盈①滿 ②充足,增長 119游①游水,在水中浮行 ②出遊,游覽 120餘①我,我的 ②遺留,剩下(的)③其他,此外 ④整數後表不定余數121語 說話,談論 122緣 沿著 123遠①遙遠,空間距離大 ②久遠,指時間漫長 ③深奧,深遠 ④不接近,疏遠 124雲①說 ②如此,這樣(常與「爾」連用) ③雲朵(「雲」的簡體字) 125閱①看,觀覽 ②經過,經歷 126責 責備,責罰 127章①印章 ②花紋 128知 知道,懂得 129止①停止,停留 ②阻止,勸阻 130治 懲治,治罪131致 取得,得到 132質 質地,本體 133眾①眾人 ②多,眾多 134專①專一,專心 ②獨有,獨占 135走 跑,逃跑 136。

⑵ 四部備要的子部

周秦諸子
荀子(二十卷校勘補遺一卷) (戰國)荀況撰、(唐)楊倞注 FB.59:9.264(1)
孔叢子(七卷釋文一卷) (漢)孔鮒撰 FB.59:9.264(2)
孫子十家注(十三卷敘錄一卷遺說一卷) (宋)吉天保輯 FB.59:9.265
吳子(二卷) (戰國)吳起撰 FB.59:9.266(1)
司馬法(三卷) (春秋)司馬穰苴撰 FB.59:9.266(2)
管子(二十四卷文評一卷) (春秋)管仲撰、(唐)房玄齡注 FB.59:9.267
慎子(一卷遺文一卷) (戰國)慎到撰、(清)錢熙祚校並輯逸文 FB.59:9.268(1)
商君書(五卷附考一卷) (戰國)商鞅撰、(清)嚴可均校 FB.59:9.268(2)
鄧析子(一卷) (春秋)鄧析撰 FB.59:9.268(3)
韓非子(二十卷識誤三卷) (戰國)韓非撰、佚名注 FB.59:9.269
尹文子(一卷校勘記一卷) (戰國)尹文撰、(清)錢熙祚校勘 FB.59:9.270(1)
墨子(十六卷) (戰國)墨翟撰、(清)畢沅校注 FB.59:9.270(2)
鬼穀子(三卷篇目考一卷附錄一卷) (梁)陶宏景注、(清)秦恩復校 FB.59:9.271(1)
公孫龍子(一卷) (春秋)公孫龍撰、(宋)謝希深注 FB.59:9.271(2)
屍子(二卷) (戰國)屍佼撰、(清)孫星衍輯 FB.59:9.271(3)
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FB.59:9.271(4)
燕丹子(三卷) (清)孫星衍校 FB.59:9.271(5)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附考一卷) (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 FB.59:9.272
老子道德經(二卷音義一卷) (春秋)李耳撰、(晉)王弼注 FB.59:9.273(1)
關尹子(一卷) (戰國)尹喜撰 FB.59:9.273(2)
列子(八卷) (戰國)列禦寇撰、(晉)張湛注 FB.59:9.273(3)
莊子(十卷) (戰國)莊周撰、(晉)郭象注 FB.59:9.274
文子(二卷校勘記一卷) (戰國)辛鈃撰、(清)錢熙祚校勘 FB.59:9.275(1)
文子纘義(十二卷) (元)杜道堅撰 FB.59:9.275(2)
意林(五卷逸文一卷附別下齋補刻宋本第六卷) (唐)馬總輯 FB.59:9.275(3)
儒家
揚子法言(十三卷音義一卷) (漢)揚雄撰、(唐)李軌注 FB.59:9.276(1)
新語(二卷) (漢)陸賈撰 FB.59:9.276(2)
新書(十卷) (漢)賈誼撰、(清)盧文弨校 FB.59:9.276(3)
鹽鐵論(十卷校勘小識一卷) (漢)桓寬撰、王先謙撰校勘小識 FB.59:9.276(4)
論衡(三十卷) (漢)王充撰 FB.59:9.277
潛夫論(十卷) (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 FB.59:9.278(1)
桓子新論(一卷) (漢)桓譚撰、(清)孫馮翼輯 FB.59:9.278(2)
申鑒(五卷) (漢)荀悅撰、(明)黃省曾注 FB.59:9.279(1)
人物誌(三卷) (魏)劉邵撰、(北魏)劉曌? FB.59:9.279(2)
中說(十卷) (隋)王通撰、(宋)阮逸注 FB.59:9.279(3)
明夷待訪錄(一卷) (清)黃宗羲撰 FB.59:9.279(4)
周子通書(一卷) (宋)周敦頤撰 FB.59:9.279(5)
二程全書(六種) (宋)程頤、(宋)程顥撰 FB.59:9.280-281
河南程氏遺書(二十五卷附錄一卷) (宋)朱熹輯 FB.59:9.280(1)
河南程氏外書(十二卷) (宋)朱熹輯 FB.59:9.280(2)
明道文集(五卷) (宋)程頤撰 FB.59:9.280(3)
伊川文集八卷遺文一卷附錄一卷) (宋)程頤撰 FB.59:9.280(4)
伊川易傳(四卷) (宋)程頤撰 FB.59:9.281(1)
伊川經說(八卷) (宋)程頤撰 FB.59:9.281(2)
二程粹言(二卷) (宋)楊時訂定 FB.59:9.281(3)
張子全書(十五卷) (宋)張載撰、(宋)朱熹注釋 FB.59:9.282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一百卷續集十一卷別集十卷目錄二卷) (宋)朱熹著 FB.59:9.283-289
陸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宋)陸九淵撰、(清)李紱評點 FB.59:9.290
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 (明)王守仁撰 FB.59:9.291-292
王文成公傳習錄(三卷附朱子晚年定論一卷) (明)王守仁撰 FB.59:9.291(1)
王文成公文錄(五卷) (明)王守仁撰 FB.59:9.291(2)
王文成公別錄(十卷) (明)王守仁撰 FB.59:9.291(3)
王文成公外集(七卷) (明)王守仁撰 FB.59:9.292(1)
王文成公文錄續編(六卷) (明)王守仁撰 FB.59:9.292(2)
王文成公年譜(三卷附錄二卷) (明)錢德洪編、(明)王畿輯附錄 FB.59:9.292(3)
王文成公世德紀(一卷附錄一卷) (明)錢德洪,(明)王畿輯 FB.59:9.292(4)
五種遺規(十六卷) (清)陳弘謀輯 FB.59:9.293-294
養正遺規(二卷補編一卷) (清)陳弘謀輯 FB.59:9.293(1)
訓俗遺規(四卷) (清)陳弘謀輯 FB.59:9.293(2)
從政遺規(二卷) (清)陳弘謀輯 FB.59:9.294(1)
教女遺規(三卷) (清)陳弘謀輯 FB.59:9.294(2)
在官法戒錄(四卷) (清)陳弘謀輯 FB.59:9.294(3)
小學集注(六卷) (宋)朱熹撰、(明)陳選注 FB.59:9.295(1)
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 (清)李光地等輯 FB.59:9.295(2)
近思錄集注(十四卷) (宋)朱熹、(宋)呂祖謙撰 FB.59:9.295(3)
宋元學案(一百卷卷首一卷考略一卷) (清)黃宗羲撰 FB.59:9.296-299
明儒學案(六十二卷師說一卷) (清)黃宗羲撰 FB.59:9.300-301
國朝學案小識(十四卷卷末一卷) (清)唐鑒撰 FB.59:9.302
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 (清)江藩撰 FB.59:9.303(1)
國朝經師經義目錄(一卷) (清)江藩撰 FB.59:9.303(2)
國朝宋學淵源記(二卷附記一卷) (清)江藩撰 FB.59:9.303(3)
風俗通義(十卷) (漢)應劭撰 FB.59:9.303(4)
古今注(三卷) (晉)崔豹撰 FB.59:9.303(5)
中華古今注(三卷) (晉)馬縞撰 FB.59:9.303(6)
困學紀聞注(二十卷卷首一卷) (清)翁元圻撰 FB.59:9.304-305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刊誤二卷續刊誤二卷) (清)顧炎武撰 FB.59:9.306-308
十駕齋養新錄(二十卷余錄三卷) (清)錢大昕撰 FB.59:9.309
東塾讀書記(二十五卷) (清)陳澧撰 FB.59:9.310
農家
齊民要術(十卷) (北魏)賈思勰撰 FB.59:9.311(1)
農桑輯要(七卷) (元)司農司撰 FB.59:9.311(2)
蠶事要略(一卷) (清)張行孚撰 FB.59:9.311(3)
醫家
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 (唐)啟玄子注、(宋)林億等校正 FB.59:9.312(1)
黃帝內經素問遺篇(一卷) (宋)劉溫舒原本 FB.59:9.312(2)
難經集注(五卷) (明)王九思,(明)王鼎象輯 FB.59:9.313(1)
本草經(三卷) (魏)吳普等述、(清)孫星衍 FB.59:9.313(2)
註解傷寒論(十卷) (漢)張仲景撰、(晉)王叔和編 FB.59:9.314
金匱玉函要略方論(三卷) (漢)張仲景撰、(晉)王叔和集 FB.59:9.315(1)
黃帝內經靈樞(十二卷) (唐)王冰注 FB.59:9.315(2)
演算法術數
周髀算經(二卷音義一卷) (漢)趙爽注、(北周)甄鸞述 FB.59:9.316(1)
歷代長術輯要(十卷古今推步諸術考二卷) (清)汪曰楨撰 FB.59:9.316(2)
易林(十六卷) (漢)焦贛撰 FB.59:9.317(1)
集注太玄(十卷) (宋)司馬光撰 FB.59:9.317(2)
皇極經世書緒言(八卷卷首一卷雜著一卷) (宋)邵康節撰 FB.59:9.318
雜家
淮南子(二十一卷) (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清)庄逵吉校 FB.59:9.319
抱朴子(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附篇一卷) (晉)葛洪撰 FB.59:9.320
顏氏家訓(七卷壬子年重校一卷注補正一卷注補並重校一卷) (北齊)顏之推著 FB.59:9.321
小說家
博物志(十卷) (晉)張華撰、(宋)周日用等注 FB.59:9.322(1)
世說新語(三卷) (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 FB.59:9.322(2)
續世說(十二卷) (宋)孔平仲撰 FB.59:9.322(3)
釋道家
弘明集(十四卷) (梁)釋僧佑撰 FB.59:9.323
廣弘明集(四十卷) (唐)釋道宣撰 FB.59:9.324-325
周易參同契考異(一卷) (宋)朱熹撰、(清)錢熙祚校 FB.59:9.326(1)
諸子大意
子略(四卷) (宋)高似孫撰 FB.59:9.326(2)

⑶ 甘泉書院碑記 王延贊

甘泉書院碑記
作者:【清】王廷贊
【原文】
己卯之春,西師藏事,因得酬夙願焉。於是,度地於城南門內左偏,當甘泉湧出處架泮橋,填坑窪,築基址,鳩工庀材,建堂廡五十餘楹,具載碑陰。又為置田六十頃有奇,留生息銀一千五百兩,城內外葦草湖地四百一十餘畝,取其租息,為師生膏火費。……己丑春,地方紳士休余振作之意,亦共捐資置市房七十六間,取其租以助膏火,此又人心鼓舞,咸期完美之一機也。……膏火尚未充裕,今又將舍此而去,實有不慊於心者,因述始末,著於石。並細將田房產業及酌定永遠規條鐫於碑陰,以俟新尹長才加意擴充,漸臻極備。
——《甘州府志乾隆》卷14,成文出版社,1976。
【注釋】
1、甘泉書院,遺址有三處:(1)南嶽衡山甘泉書院(內有《心性圖說》碑石);(2)九華山甘泉書院;(3)甘肅甘泉書院。留下碑記的是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的甘泉書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甘州知府馮祖悅(清代人。清代《山西省志·人物誌(上)》有傳志)、張掖知縣王廷贊創建於南門內街東,以臨甘泉,故名。東西長90餘丈,南北闊8丈5尺。建大門,講堂2間,廂房34間及泮池、木橋等。馮自為記。後又建瓦房1座,牌坊2座;院內左翼建三台閣,右翼為爽心亭,游廊9間;南面振興倉3間;臨池栽楊柳400餘株。三十二年(1767)又添建五雲樓、灌書園、鋤經堂,及穿廊園門。三十五年(1770)再建玩書樓6間以藏書;雙葦湖亭5間,廂房5間。知縣王廷贊捐銀1500兩,士紳先後捐銀1000兩,均發商生息以資膏火。又撥有學田6000畝。另園東及城外官地所栽246株楊柳沙棗亦屬書院。有《書院公業考》,詳載書院產業收支細目。院長庄學和撰《教孝千字文》作為講義,以教諸生。
補記:明武宗正德年間,張掖創建甘泉書院,這是見於史籍的張掖最早的書院。自從雍正朝放寬開辦書院的政策後,張掖的書院教育逐漸發展起來。清代甘州府城內有南華書院、觻(lù)得(漢代縣名,在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北)書院和甘泉書院;東樂有仰止書院(天山書院)、金山書院;山丹有仙堤書院;撫彝廳有蓼泉書院;高台有建康書院。其中,甘泉書院規模最大。清乾隆二年(1737),甘州知府馮祖悅重新開辦甘泉書院,但當時規模較小。據《張掖甘泉書院碑記》記載,王廷贊任張掖知縣時,「有創建之思,旋改署武威,去未果」。此後,王廷贊復蒞任於張掖,「因得酬夙願焉」。於是,「度地於城南門內左偏,當甘泉湧出處架泮橋,填坑窪,築基址,鳩工庀材,建堂廡五十餘楹」。又在甘泉書院內建三台閣、爽心亭及後院亭榭,「皆節次增置者也」。重修後的甘泉書院,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綠陰森森,書生朗朗。「今春,延太倉王濟美為之師,肄業者皆踴躍奮興,爭自濯磨」,從張掖各地來的學生,匯集於此。(參見:http://www.doc88.com/p-7843319485024.html)
2、碑記全稱是《張掖甘泉書院碑記》。作者是王廷贊,另有《張掖貢院碑記》。王廷贊(1714-1781),字翼公,號用賓,遼寧葫蘆島人。曾任甘肅布政使。王廷贊的父親王永祿是讀書人,曾任蓋平縣知縣。王廷贊出身吏員,由於他勤謹有才幹,受到上司器重,才被引薦為官。在甘肅任職三十多年間,他由微末之員,遞升為縣、州、道的行政長官,最後終於做到甘肅布政使這樣的封疆大吏。由於他出身低微,比較了解下情,所以大部分時間為官謹慎,能循理守法,盡職盡責。在甘肅為官三十多年,在平反冤獄、振興文教、興修水制、剿匪安民、集軍餉等方面,都留下了政績,但最後因貪污犯罪而被處死。乾隆十二年(1747),王廷贊被引薦為蘭州府經歷,這是他官吏生涯的開始。經歷是一個職掌出納、文書的小吏,有時也協助上司審理案件。他奉命處理案件,由於秉公執法,許多冤案都得以平反,當時蘭州有「打官司,找王經歷決斷」的說法。從乾隆十九年(1754)開始,王廷贊先後代理張掖、武威、鎮原等縣知縣。他在代理張掖知縣任上,突出的政績是振興教育。張掖原來沒有貢院,讀書人赴試多有不便,他在張掖建立貢院。為了給讀書人提供學習場所,他又在廢棄書院基礎上,重新修建了甘泉書院,後來又逐漸增建三台閣、爽心亭及玩書樓、鋤經堂等建築,使書院規模更加宏偉。同時又多方豐富藏書,聘請名師講學,一時文教蔚然興起。陝甘總督黃廷桂,非常賞識王廷贊的才幹,王廷贊於是被提升為張掖知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準噶爾之役起,黃廷桂令王廷贊隨軍協理軍需,使他的才幹得以進一步施展。這期間,王廷贊母親病逝的消息傳來,他以軍國大事為重,沒有向上司提出奔喪的請求,忍著哀痛,正常處理公務,直到戰事結束,賬目清算完畢,才回中後所祭母。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廷贊代理平涼府鹽茶廳同知,執掌地方治安。據其墓表載,這期間,他曾率人馬,趁夜出擊,將百餘名為害鄉里的盜匪一網打盡。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二年(1777)。王廷贊先後任寧夏知府、甘涼道及寧夏道道台。黃河沖積成寧夏平原,地形平坦,是主要的農業區,舊有惠農等灌渠,對發展農業生產曾起過很大作用,但由於年久失修,渠道嚴重淤塞。王廷贊下車伊始,即以發展生產為首務,奏請朝廷,行宮疏浚河渠。他的建議得到採納,朝廷批准撥發庫銀,並授命他負責整個工程。王廷贊從授命之日起,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不辭辛勞,事必躬親。從水文地質勘測,到排水、清沙、挑淤及運石,處處親自指點。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河渠工程於乾隆四十二年4月告竣。竣工之日,他的同僚賦詩表示祝賀,一詩中有「三年治水鬢成絲」的句子,可算是他這一時期宦績的寫照。寧夏平原的瘠土鹼地,盡變成肥田沃野,這里自有王廷贊傾灑的許多心血。這年的5月,王廷贊因政績卓著而被提升為甘肅布政使司布政使。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初,鑒於王廷贊在甘肅效力多年,應予褒獎,於是乾隆皇帝誥封其曾祖父、祖父及父為通奉大夫,曾祖母、祖母及母為夫人,此時王廷贊已是66歲高齡的老人。由於看到吏治積弊甚重,又苦於在明爭暗鬥的官場繼續奔命,他萌生了功成身退的想法,他奏請辭官回鄉,由於皇上「優旨慰留」,他未能如願。撒拉族世居甘肅、青海,信奉伊斯蘭教。甘肅循化廳伊斯蘭教徒馬明新,創伊斯蘭教新教派,與舊教派相仇殺,死百餘人。陝甘總督勒爾謹支出舊教派,鎮壓新教派,將新教派領袖馬明新逮捕,關入省城監獄。於是激起新教派強烈不滿,爆發了以蘇四十三為首的撒拉族伊斯蘭教新教派起義。起義震動了清王朝,乾隆帝下令調集大軍追剿。自3月中旬至7月上旬,歷時3個多月,新教派終於失敗。王廷贊由於守蘭州城五晝夜有功,受到乾隆皇帝嘉獎,賜一品頂戴,賞戴花翎,例晉其曾祖父、祖父、父為榮祿大夫,曾祖母、祖母、母為一品夫人,真是光宗耀祖,使王氏滿門生輝。就在乾隆皇帝派兵鎮壓蘇四十三起義的過程中,一樁震動全國,牽涉甘肅全省二百多名官員的冒賑浮銷貪污大案被揭發了,王廷贊成了這一大案的主犯。甘肅一向有捐監舊例。所謂「捐監」,就是商人、平民捐出一定數量的糧食給官府,取得監生的身份,取得應試入官的資格。由於甘肅自然條件較差,常有災害發生,若捐監者每人上交糧食幾十石,全省籌集幾百萬石糧食,就可在災年用來救濟災民,省去由中央調撥救濟糧的麻煩,於國於民,俱為有利。由於容易出現弊病,此項措施曾一度取消。到乾隆三十九年,陝甘總督勒爾謹請求在甘肅重開捐監,得到皇上的批准。乾隆帝在這道諭旨中指出,鑒於「甘肅通省倉儲,一時未能足額」,所以規定一律以糧豆收捐,不得折收銀兩。同時派「能幹」的官員王亶望作甘肅布政使,經理此事。嚴格要求勒爾謹「實心查辦,剔除諸弊」。 乾隆四十二年5月,王亶望擢任浙江巡撫,由年已63歲的寧夏道台王廷贊任甘肅布政使。王亶望在任不到三年,就收到監糧600多萬石,約有15萬商民納糧而成為監生。在糧食短缺的甘肅,三年內就有如此多監糧入庫,該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大事?但乾隆帝萬萬沒想到,王亶望這位「能事之藩司」所收監糧竟全是寫在紙上的數字,他稟中顆粒皆無。原來,王亶望並未按皇上的要求收糧食,而是折收了銀兩,這些銀兩也未用來購進糧食賑濟災民,而是被各級大小官員用賑濟的名義冒銷,最後落入私囊。王廷贊任布政使後,不但未革除弊端,而且向每個捐監的人又加收白銀五兩,最終釀成殺身之禍。蘇四十三聚眾起義,乾隆帝派和坤、阿桂赴甘督辦。4月,和坤上疏奏報軍情,說到進入甘肅即遇雨。阿桂上報應戰情況,也多次提到因雨太多,以致延滯用兵。乾隆帝回想到過去甘肅連年奏報乾旱,大起疑心,下令阿桂和代理陝甘總督的李侍堯仔細查訪辦理,據實上奏。阿桂很快就查明,監糧未收糧食,而是折收了銀兩。乾隆帝聞後,一方面諭令閩浙總督陳輝祖查訊王亶望,另一方面命王亶望在甘肅的繼任者王延贊呈報監糧私收實情。6月初,王廷贊供稱:到任後,原不許折收銀兩,因無人報捐,只得仍舊如此辦理。又恐各州縣有短價勒實糧石之事,故定一名捐監者交糧五十五兩的數額。甘肅糧價較賤,此數足敷定額。又因捐生多在省城,將此事改歸蘭州知府辦理。由其收捐,仍將收來之銀發給各州縣購買糧食,補還倉庫,按季申報,道府加結於上。王廷贊此供在於表白折收銀兩原為不得已,此舉不但方便了捐監的人,而且手續健全,但乾隆帝一眼就看出此供隱匿了實情。他6月10日下諭駁斥,並下結論道:「明系官折收於前,又復冒銷於後,兩邊俱得便宜,而百姓仍從中受累。此事情弊甚大,不可不徹底清查」。此後乾隆帝又分別於6月12日、17日兩度下諭,分析案件性質為貪污案,而且是集團貪污。表示堅決追究,不會因罰不及眾、牽連太多而罷休。下令阿桂、李侍堯會同刑部,審訊原陝甘勒爾謹和布政使王廷贊,命他倆據實供吐。他令阿桂專向王廷贊宣諭:其從前「保全省城,功不可沒」。若能將歷年通同舞弊之情,逐一據實供明,可以加恩寬宥,以其功抵罪。否則,必自取重罪。後來的事實說明,王廷贊未能「據實供明」,因而也未能得到乾隆帝的最大寬宥。由於乾隆帝態度堅決,阿桂和李侍堯自不敢怠慢,於是整個案情便很快查清。這一案件共揭發出侵盜銀兩1千兩以上的甘肅省、府、州、縣官員共102人,確實是「全省大小官員無不染指有罪」。此案件不僅牽涉人數多,贓銀數量大,而且手段惡劣。貪官們不僅吞沒監糧,而且大肆盜取國庫帑銀。例如,6百多萬台的「監糧」既已折收銀兩,可他們還借口添設新地,冒領建地費用;「監糧」已化為白銀入了私囊,他們還以支付運輸費的名目領取帑銀,僅王廷贊在任兩年便領運輸費28690餘兩。對此案要犯,乾隆帝嚴懲不貸。7月30日、8月18日他兩次下諭,做出對要犯的處理決定。命將王亶望立即正法,領勒爾謹自盡,將王廷贊絞監候。到10月,陸續正法者共56名貪官,免死發遣者46人。乾隆帝在7月30日的諭令中,指出王廷贊的罪責,做出懲處決定。他指出,王廷贊以微末之員擢至藩司,接任之時,對王亶望之違法行為,不據實參奏,且效尤作弊,又始終匿飾案,不吐實情。但念及守城微功,免於立決,加恩改為絞監候,秋後處決。王廷贊原本是個忠於職守、循規蹈矩的官吏,本應潔身自好,但他終未能擺脫封建官場貪鄙之風,因而也未能逃脫法制之網。王廷贊終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9月12日(家譜作11日)午時被處絞刑,終年67歲。
另有王廷贊(1847-1927),字子襄,號若谷,晚年自號排雲道人。泗水縣城關榆園街人。16歲「立志問學」。同治五年(1866)赴兗州初應府試,同治八年(1869)補為廩生。同治十二年(1873),入選拔貢,並名列榜首。光緒二年(1876)中舉人。 以後自1877年入京會試,連續6場都名落孫山,「仍為下第人」,直到46歲時的第7場會試中,才考取進士。入仕後,先後在四川平武、長寧、南郡等縣任知縣,後升為候補知府,任地方官達15年。光緒三十三年(1907),卸任歸里,次年寄寓濟寧。王廷贊一生多詩作。曾將絕大部分詩作收入《排雲詩草》。後又由門人晚輩進一步收集整理, 集成《排雲詩集》,於1937年4月石印出版。書前冠以吳佩孚、梁漱溟等人的題詞及其門人後輩所寫的序言,共收入詩作1500餘首。

附錄1:
廣西省百色市凌雲縣《雲峰書院碑記》
嘗思賢哲挺生,固由天地菁華之萃,人才蔚起,尢賴君師樂育之功,□□□□□□,氣習殊爾,必須振興之有術,唯我楊太公祖諱贊緒,仰體□□聖化,俯恤邊儒,本無□之深衷,著作人之雅化,特捐廉俸,創建雲峰書院,及乎宋太公祖諱淇源,□□□□公項儲給師生膏火,自是而後,繼任賢候,榮蒞斯土,□□□□□□□,勛等肄業其中,相聚而言曰:雲峰書院為鼓舞人文之區。
文昌帝君,實司衡人文之柄,盛德□□宇宙,大業偏洽儒林,吾儕素存景仰之心,□□□□□□□,敬塑帝像,用效趨蹌,二月初三恭逢。
帝誕甚喜,獻□有日,□忭頌祝無疆,更相聯名,聚成勝會,湊得銀。□□□□,以供祀祭,□明德昭格降福,孔皆敬業樂群,若啟若翼,成人□□□□科甲聯元,爰顏會名曰連元會,是為記。
儒學教授:謝璉、李嗣勛、陳儀、梁元珣
紳士:林應用、岑鴻業、曾學高、林連元、岑樹淳、李盛枝、朱上瑛、岑鴻爵 岑文濟、林應翰、岑廷元、岑鴻章、岑鴻逵、楊延星、羅國佐、岑文淵 李世英、林森華、樑上材、岑文瑛、岑鴻烈、梁成德、劉紹俊、覃超元、李 隆、潘其仁、林森美、李方成、唐世傑、李元章、屈必伸、李登榮 劉廷翰、朱景昭、雷再溥、劉朝俊、吳世績、黃元都、蒙 全、黃志道。
乾隆三十九年歲次甲午仲春月立
(註:碑記全文如上,原文無標點,□代表看不清的字。在凌雲縣博物館門前的碑廊里,遺存有一塊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古石碑,碑高135厘米、寬64厘米、厚10厘米,碑上的部分文字已模糊不清。碑記的內容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謝璉、李嗣勛等4位儒學教授,林應用、岑鴻業、曾學高、林連元等40位紳士,在雲峰書院里設立「文昌帝君」的塑像,以供祀祭,並組建「連元會」,祈求教育事業越來越興盛。)

附錄2:
衡山甘泉書院內《心性圖說》碑石文
性者,天地萬物一體者也。渾然宇宙,其氣同也。心也者,體天地萬物而不遺者也。性也者,心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譬之谷焉,具生意而未發,未發故渾然而不可見。及其發也,惻隱羞惡辭讓是非萌焉,仁義禮智自此焉始分矣,故謂之四端。端也者,始也,良心發見之始也。是故始之敬者,戒懼慎獨以養其中也。中立而和發焉,萬事萬化自此焉,達而位育不外是矣。故位育非有加也,全而歸之者耳。終之敬者,即始之敬而不息焉者也。曰:「何以小圈?」曰「心無所不貫也。」「何以大圈?」曰:「心無所不包也。」包與貫,實非二也。故心也者,包乎天地萬物之外,而貫夫天地萬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天地無內外,心亦無內外,極言之耳矣。故謂內為本心,而外天地萬物以為心者,小之為心也甚矣。

⑷ 易學著作有哪些

易學第一步當然是《易經》 其他可以看看《周易折中》,《梅花易數》,《卜筮正宗》。《周易》歷代重要著作 《周易》研究,側於注釋的歷代著作選列
《子夏易傳》 為說易之書最古老,真本已佚,春秋.卜商撰。
《易傳》 相傳為春秋孔子所撰。
《周易注》 鄭康成注一卷,漢.鄭玄撰。
《周易注》 魏.王弼。
《周易正義》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周易口訣義》 唐.史徵。
《周易釋文》 唐.陸德明。
《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
《易傳》 宋.程頤。
《溫公易說》 宋.司馬光撰。
《周易新講義》 宋.耿南仲。
《周易本義》
宋.朱子撰。
《易說》 宋.趙善譽。 .這些都是易學方面的:《南派神數條文》《命理珍寶講義》《大六壬精義講解》《皇極天書《註解大六壬指南》《皇極經世心易發微》.《卦由誰來搖》.《京房仙師六子卦氣說》.《壬歸》全文《六爻快速推斷法》.《金鎖玉關》《青囊交媾用法》《蠢子數乾集》.《命理入門講義》 《九宮奇門擇日》《玄珠秘語》《大玄空1-10集》.《命理學革命》《董公擇日秘要》 《馬川鐵版神數解析》《地學鐵骨秘》《黃帝陰符經奇門遁甲釋秘》梅花英文易數》.《玄空大卦或玄空擇日法》.《三命通會》.《陰遁九局》.《術數之正知》.《天罡掌決》.《諸葛武候千金訣》.《九遁以及簡單運用》.《手相講義》.《相學秘籍》.《一掌經命理預測學》.《易經大六壬預測學》.《大六壬秘本》(上) .《劉汶德卦技絕竅》穿透真傳》.《易隱》.《大六壬秘本》(中)《大六壬秘本》(下).《大六壬揭秘與現代應用研究》.《玉匣記》《紫薇斗數》.《日干用神表解》《一掌經》粵桂酷論壇精華文選(一)》 .《粵桂酷論壇精華文選(二)《粵桂酷論壇精華文選(三)》《平砂玉尺辨偽》.《六爻易斷精要講義》《太乙針經十三式》 《鬼穀子分定經》《章氏之直解》《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經1》《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經2》.《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經3》 《火災陽宅型局講義》 《立即影響的煞氣課應講義》《煞氣犯凶日課研究》 《三命通會13集》PDF版.《金不換骨髓歌》 《增補月談賦》 《滴天髓》《秘傳斷易鬼靈經》 《道德經》《悟真篇》《周易參同契-萬古丹經王》.《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黃庭經》《無根樹》 《邱祖傳小周天歌訣注釋》《西王母女修正餘十則》 《孫不二女功內丹 公歷農歷日期互算表--李世玉篇1《護身咒》 《歷法通書大全》卷三《六壬粹言》.《中州派玄空三訣》《六壬辨疑》《大六壬指南》.《中陰救度密法》《相術奇書》《葬經箋注》新版.《八宅明鏡1》.《八宅明鏡2》《八宅明鏡3》《八宅明鏡4》《八宅明鏡5》《呂純陽祖師太極生生神數》.趙景羲《紫白訣》.《二宅實驗4》《二宅實驗3》《二宅實驗2》《二宅實驗1》《二宅實驗》 .《鐵板神數中級教程》《易數鉤隱圖》《日家奇門《玄空本義》

⑸ 神話與歷史pdf

神話傳說和史實有何區別?急需啊~~

神話是遠古居民根據自己的想像對自然事物(包括人類自身起源)的虛構。

但必須指出,神話的內容決不是先民純意識的心理活動,而是客觀現實和生存實踐在他們頭腦中的反映,而傳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為素材,並非完全虛構。平時我們把神話傳說聯在一起,不是區分得那麼清楚。

神話傳說與史實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聯系的。一方面,喜歡誇大事物是人類的天性,後世之人在敘述先世之事時,總是不自覺的加以增飾與誇大,神話傳說經過人民耳聞口傳,時間越久越容易失真。

另一方面,神話傳說中有含有真實的歷史,考古的成果為這些傳說的真實性提供了證據。歷史主要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和傳說保存和流傳下來的。

關於古埃及神話,文字,歷史的書有哪些

古埃及的咒語作者: 巴奇譯者: 孫海虹古代埃及史作者: 劉文鵬頁數: 732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守望和諧:古埃及文明探秘作者: 顏海英頁數: 302定價: 20。

0出版社: 雲南人民出版社埃及:法老的領地作者: 戴爾。布朗譯者: 池俊常頁數: 198出版社: 廣西人民出版社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作者: 戴爾・布朗譯者: 張燕頁數: 197定價: 39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破解古埃及譯者: 黃中憲作者: [英]萊斯利 / [英]羅伊·亞京斯副標題: 一場激烈的智力競爭頁數: 301定價: 32。

8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永恆的輝煌:古代埃及文明作者: 金壽福頁數: 173定價: 40。 0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失落的文明-埃及作者: 沐濤 / 倪華強頁數: 160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我要找一本關於中國古代或神話歷史的書

袁珂和馮天瑜的。

袁珂的就叫《中國古代神話》,出版很早,1950年版的。我手頭的一本不知道放在哪裡了。所以現在不能為你說明版本情況。1982年,他又出了一本《古神話選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

馮天瑜有《上古神話縱橫談》,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

而楊公驥先生的《中國文學》第一分冊(他老先生也就出了這個分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對於中國古代神話也有很多的討論。

上古神話縱橫談(馮天瑜)

【作 者】馮天瑜著

【叢書名】文藝知識叢書

【形態項】 230 ; 19cm

【出版項】 上海文藝出版社 , 1983

【ISBN號】 CN / I057

【原書定價】 ¥0.68

【主題詞】神話 創作方法 創作方法 神話

【參考文獻格式】馮天瑜著. 上古神話縱橫談.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3.

【格式】pdf帶書簽

【清晰度】一般

【大小】3.15M

下載自國學數典論壇,://bbs.gxsd/viewthread.php?tid=23285&highlight=%C9%CF%B9%C5%C9%F1%BB%B0%D7%DD%BA%E1%CC%B8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修訂本),中華書局,1960年1月新1版;1985年湖北第三次印刷;印數:127,001——177,000冊。

統一書號:10018.271

定價:2.00元

10又1/4印張,280千字。323頁。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上)

第三章 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下)

第四章 黃帝和蚩尤的戰爭

第五章 帝俊、帝嚳和舜

第六章 羿和嫦娥的故事

第七章 鯀和禹治理洪水

第八章 遠國異人

第九章 夏以後的傳說(上)

第十章 夏以後的傳說(下)

中國神話歷史上除祝融和共工外還有那些遠古的神仙或邪神

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里也稱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稱為 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 *** 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帥,五極戰神(天空戰神,大地戰神,人中戰神, 北極戰神和南極戰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極觀音 東方崇恩聖帝 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即東王公,名金蟬氏,號木公) 北方北極玄靈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中央天宮仙位表 千里眼 順風耳 金童 玉女 雷公 電母(金光聖母) 風伯 雨師 游奕靈官 翊聖真君 大力鬼王 七仙女 太白金星 赤腳大仙 廣寒仙子(?鶼勺櫻╂隙?玉兔 玉蟾 吳剛 天蓬元帥 天佑元帥 九天玄女 十二金釵 九曜星 日游神 夜遊神 太陰星君 太陽星君 武德星君 佑聖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金吒 木吒(行者惠岸) 三壇海會大神哪吒 巨靈神 月老 左輔右弼 二郎神楊戩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王善王靈官 薩真人 *** 真人(張伯端) 文昌帝君 天聾 地啞 三官大帝:天官 地官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持國天王、多聞天王與廣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值月神黃承乙 值日神周登 值時神劉洪 四大天師: 張道陵、許遜(字敬之,號許旌陽)、邱弘濟、葛洪 四方神 青龍孟章神君、白虎監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執明神君。

四瀆龍神 黃河 長江 淮河 濟水河神 馬趙溫關四大元帥: 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 溫瓊,東岳大帝部將 關元帥 關羽。 五方謁諦:金光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 五?耪婢 ? 東方歲星木德真君 南方熒惑火德真君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五嶽 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五嶽帝君:東岳帝君,名金虹氏,東華帝君弟。

其它四岳帝君為東華帝君的四個 兒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東斗星君 西斗星君 中斗星君 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為陰神玉女 丁卯神司馬卿 丁已神崔巨卿 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張文通 丁丑神趙子玉 六甲為陽神玉男 甲子神王文卿 甲戌神展子江 甲申神扈文長 甲午神衛玉卿 甲辰神孟非卿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獅駝國》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北斗第二 *** 巨門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獅駝國》中的北斗七星君為北斗星君的另一個稱號:天樞、天璇、天璣 、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合起來又稱為斗魁或璇,後三星組成斗柄,稱杓) 八仙: 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 增長天王手下八將:龐劉荀畢、鄧辛張陶,其全名為 劉俊、荀雷吉、龐煜、畢宗遠;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木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羅睺(蝕星) 計都星 紫?判?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龍、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奎木狼、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2 中國重要神仙列表 三十六天將 蔣光 鍾英 金游 殷郊 龐煜 劉吉 關羽 馬勝 溫瓊 王善 康應 朱彥 呂魁 方角 耿通 鄧伯溫 辛漢臣 張元伯 陶元信 荀雷吉 畢宗遠 趙公明 吳明遠 李青天 梅天順 熊光顯 石遠信 孔雷結 陳元遠 林大華 周青遠 紀雷剛 崔志旭 江飛捷 賀天祥 高克 (三十六天將的版本是最多,以上僅供參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為東華帝君,估計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萊三仙: 福祿壽三星, 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說是西漢楊成,又一說中是唐陽城 財神趙公明、(一說比干范蠡為文財神); 壽星南極仙翁,女壽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師、玄武元帥。

龜蛇二將(又名太玄水精黑靈尊神、太玄火精赤靈尊神) 小張太子與五大神龍 黎山老母、鎮元子 龍王東海龍王敖廣 南海龍王敖欽 西海龍王敖閏 北海龍王敖順 井海王 神霄派諸神 紫微北極大帝 玉 *** 王(南極長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為道教虛構),玉 *** 王與神霄八帝合起來又稱為神霄九宸大帝 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黃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真君、采訪真君) 九司三省與北極四聖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謝、天雷上相、玉樞使相、斗樞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極四聖: 天蓬元帥。

⑹ 求推薦古代悲世或者淡雅多環境描寫的古言散文文集或者書名 最好附有pdf下載地址 還有英文散文

古言小說中的唯美句子
1、人世間,有一種痛苦叫做,夙願得償。——fresh果果《花千骨》
2、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張岱《自為墓誌銘》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詞千篇,一語以概之,念無惡。歌萬首,一朝以焚之,詠上邪。賦單章,一夕以燃之,誦紅塵。
4、向來緣淺,奈何情深,但,不悔……相思——桐華《大漠謠》
5、「不要放棄,你要知宇宙恆長,萬物不滅。若是真愛,就不會計較哪怕已不是最初形態。好好守著,天地輪回,終有一天所有你以為離開和消逝的都會再次回來。」——fresh果果《仙劍奇俠之花千骨》
6、「他說他喜歡我,只要他喜歡我,我們就是相配的。」——唐七公子《華胥引》
7、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四月流觴,五月賽舟,六月納涼,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賞菊,十月畫像,十一月參禪,臘月賞雪。——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詩》
8、有時候負疚比直接的傷害更能摧毀一個人。——fresh果果《仙俠奇緣之花千骨》
9、如果這只是一場夢,他寧願永生不醒。如果這依舊是一個錯,他只願此刻一直錯下去。——果果《花千骨》
10、"我跨越千山萬水,只為尋得最初的你。——酒壑盛人《芊澤花》"
11、有一種等待是用來思憶的,那叫做望眼欲穿。有一種悲哀是用來放縱的,那叫做體無完膚。有一種愛情是用來懷念的,那叫做刻骨銘心。——vivibear《蘭陵繚亂》
12、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錢鏐《吳越王給他夫人的一封信》
13、當一個人的幸福達到極致之時伴隨而來的便是害怕失去的恐懼。——果果《花千骨》
14、如果我已經不再是我,你覺得我要如何才是幸福,你又要如何才是安心?——唐七公子《華胥引》
15、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阿彩《帝凰之神醫棄妃》
16、我明白得太遲,而你終究不會在原地等我了。——唐七公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17、記住我,不能忘了我,假如今後喜歡上別的女子,一定不要讓我知道。——唐七公子《華胥引》
18、絕情斷念,絕情斷念,他永遠不會知道她對他的感情,更不會明白斷念劍對她而言意味著什麼。——fresh果果《花千骨》
19、人可以放下痛苦,又怎麼能放下和拋棄自己曾經擁有過的幸福?盡管那幸福背後,是懸崖峭壁,下面白骨森森。——fresh果果《花千骨》
20、感情常常就是這樣,哪怕只是剎那的相遇相知,瞬間的心暖心動,也值得人用一生去回憶和追逐,用一世去保護和守候。——fresh果果《仙劍奇俠之花千骨》
2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
22、一步一微笑,一步一傷心,一步一劫難,盡管記憶再悲傷,我卻笑著,不願遺忘。——fresh果果《花千骨》
23、這一生一世,再如何情深不悔,也只能成為茫茫歲月中潦草翻過的一頁,不會再有人憶起————九鷺非香《一時沖動,七世不祥》
24、「天上地下,太遙遠了」——側側輕寒《簪中錄》
25、她近在咫尺,只不過他一低頭就能觸碰到的距離,卻又遠在天涯,彷彿這一天一地的雨,下在她那邊的,與下在他這邊的,各有冷暖。——側側輕寒《簪中錄》
26、「太狠了……」黃梓瑕看看周子秦那匹溫順無比的「小瑕」,看看連馬都沒有的張行英,再看看自己的纖細的手腕,不由得覺得這場球真是堪憂。——側側輕寒《簪中錄》
27、"「我剛才在想,若是這人阻止了我,我會怎樣。」「可是他當真阻了,我才發現,我也不會怎樣。因為早就明白,他會這樣做。他考慮的事情很多,但是我永遠不會是最重要的那一個。''《深宮鎖凰孽》"
28、如果一份愛,讓你看不到身邊珍貴的親情,最後致一個一個地失去,他是不是該學著放手。——半壺月《天賜良媛》
29、就在昨日,他還帶著迷惘問父皇蘭亭:他已然傾盡一切去守護她,為什麼她還會懷疑!蘭亭告訴他:傾盡一切守護的未必全是愛,親人之間,恩義之間,都可以值得傾盡一切。但愛不同,當有一天,你發現,她死了,你活不了,這就是愛了!——半壺月《天賜良媛》
30、女人想擁有不一樣的命運,首先,自已要成為傳奇!——半壺月《天賜良媛》

⑺ 四庫全書術數部竟有哪些術數書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一共49卷,基本上所有的目錄全在這里了,

術數類.陰陽五行之屬

太乙金鏡式經,遁甲演義,禽星易見

御定星歷考原,欽定協紀辨方書


另外說一下圖中右下角有《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PDF格式的全套電子書


術數類.相宅相墓之屬

宅經,葬書,撼龍經,撼龍經_疑龍經,撼龍經_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內傳,外編),靈城精義,催官篇,發微論


術數類.命書相書之屬

李虛中命書,玉照定真經,星命溯源,珞琭子賦注,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三命指迷賦,星命總括,演禽通纂,星學大成

三命通會,月波洞中記,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鑒,人倫大統賦


術數類.數學之屬

太玄經,太玄本旨,元包經傳,元包經傳_元包數總義,潛虛,潛虛_潛虛發微論,皇極經世書

皇極經世索隱,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易通變

觀物篇解,觀物篇解_皇極經世解起數訣,皇極經世書解,易學,洪範皇極內篇

天原發微,天原發微_各類圖,天原發微_問答節要,大衍索隱,易象圖說,三易洞璣


術數類.占候之屬

靈台秘苑,唐開元占經

術數類.占卜之屬

靈棋經,焦氏易林,京氏易傳,六壬大全,卜法詳考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目錄: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1.太玄經-[漢]揚雄撰、[晉]范望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2.太玄本旨-[明]葉子奇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3.元包經傳、附元包數總義-[北周]衛元嵩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4.潛虛、附潛虛發微論-[宋]司馬光撰[宋]張敦實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5.皇極經世書-[宋]邵雍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6.皇極經世索隱-[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7.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8.易通變-[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9.觀物篇解、附皇極經世解起數訣-[宋]祝泌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0.皇極經世書解-[清]王植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1.易學-[宋]王湜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2.洪範皇極內篇-[宋]蔡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3.天原發微、附各類圖等-[宋]鮑雲龍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4.大衍索隱-[宋]丁易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5.易象圖說內篇、外篇-[元]張理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6.三易洞璣-[明]黃道周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7.靈台秘苑 -[北周]庾季才原撰、[宋]王安禮等重修》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8.唐開元占經-[唐]瞿曇悉達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9.宅經-[舊題]黃帝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0.葬書-[舊題晉]郭璞撰[元]吳澄刪定》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1.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舊題唐]楊筠松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2.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舊題唐]曾文辿楊筠松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3.靈城精義-[舊題南唐]何溥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4.催官篇-[宋]賴文俊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5.發微論-[宋]蔡元定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6.靈棋經-[舊題漢]東方朔撰[明]劉基等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7.焦氏易林-[漢]焦贛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8.京氏易傳-[漢]京房撰[吳]陸績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9.六壬大全-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0.卜法詳考-[清]胡煦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1.李虛中命書-[舊題周]鬼穀子撰[唐]李虛中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2.玉照定真經-[舊題晉]郭璞撰、張顒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3.星命溯源-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4.珞琭子賦注-[宋]釋曇瑩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5.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宋]徐子平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6.三命指迷賦-[舊題宋]岳珂補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7.星命總括-[舊題遼]耶律純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8.演禽通纂-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9.星學大成-[明]萬民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0.三命通會-[明]萬民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1.月波洞中記-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2.玉管照神局-[舊題南唐]宋齊丘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3.太清神鑒-[舊題後周]王朴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4.人倫大統賦-[金]張行簡撰[元]薛延年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5.太乙金鏡式經-[唐]王希明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6.遁甲演義-[明]程道生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8.御定星歷考原-[清]李光地等奉敕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9.欽定協紀辨方書-[清]李光地等奉敕編》

⑻ 佛教:請介紹幾本詳細闡述「因果」的佛經。

隨喜你看經功德。你可從中挑選:《現代因果實錄》、《玉歷寶抄》。覺海慈航》、《壽康寶薦》、《放生殺生現報錄》、《敬畏生命》、《青蓮飄香》、《歷史該應統記》、《敬畏生命》、《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命自我立》、《真快樂》、《五福臨門》、《入佛因緣》、《志公因果文素食的利益》、《勸君勿食眾生肉》、《金剛經靈感錄》、《念佛感應見聞記》、《觀音靈感錄》、《地藏菩薩本紀錄》、《近代果報見聞記》、《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談因》、《法味》、《故事圖說》、《經律異相譯白》、《佛教故事選集》、《法海搜珍》、《佛教聖眾因緣集》、《佛教因果故事》《感應篇匯編》《了凡四訓》、《遇凈義公遇灶神記》、《文昌帝君陰騭文》、《保富法》、《水蓮因果啟示錄》

閱讀全文

與皇極經世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月姬格鬥存檔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641
蘋果卸載後的app內容怎麼找回 瀏覽:475
android實現文件管理 瀏覽:896
電信加密演算法 瀏覽:825
java是靜態編譯語言么 瀏覽:566
伺服器怎麼查多少線程 瀏覽:515
伺服器DNS地址被篡改 瀏覽:448
內蒙電信dns的伺服器地址是多少 瀏覽:671
計算機命令行日文 瀏覽:568
伺服器盤位重置是什麼情況 瀏覽:15
信息壓縮編碼 瀏覽:693
還完車貸後要多久去車管所解壓 瀏覽:782
編譯電路解析 瀏覽:879
怎麼寫pdf文件 瀏覽:612
ams如何編譯目標文件 瀏覽:188
python以詞為單位導出詞表 瀏覽:785
伺服器ip是干什麼的 瀏覽:693
退出線程linux 瀏覽:722
宏在編譯連接和運行時沒有符號 瀏覽:281
普元編譯的時候總是自己關閉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