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中樓梯間設計有什麼要求
一、樓梯抗震設計原則: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3.6.6條第1款:計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簡化計算與處理,應符合結構的實際工作狀況,計算中應考慮樓梯構件的影響。條文說明中進一步指出:針對具體結構的不同,「考慮」的結果,樓梯構件的可能影響很大或不大,然後區別對待。樓梯構件自身應計算抗震,但並不要求一律參加整體結構的計算。
這條規定是從汶川地震後,2008年修訂版增加的要求,新抗規進一步明確了根據樓梯對主體抗震性能的影響大小來決定是否參與整體計算,並增加了以下規定:
GB50011-2010第6.1.15條第2款:對於框架結構,樓梯間的布置不應導致結構平面特別不規則;樓梯構件與主體結構整澆時,應計入樓梯構件對地震作用及其效應的影響,應進行樓梯構件的抗震承載力驗算;宜採取構造措施,減少樓梯構件對主體結構剛度的影響。條文說明中進一步指出:對於框架結構,樓梯構件與主體結構整澆時,梯板起到斜支撐的作用,對結構剛度、承載力、規則性的影響比較大,應參與抗震計算;當採取措施,如梯板滑動支承於平台板,樓梯構件對結構剛度等的影響較小,是否參與整體抗震計算差別不大。對於樓梯間設置剛度足夠大的抗震牆的結構,樓梯構件對結構剛度的影響較小,也可不參與整體抗震計算。
結合新抗規培訓教材和新出的國家標准圖集11G101-2,可以歸納出:
1、樓梯與主體結構整澆的框架結構(包括梯間四周未用剪力牆和連梁圍合的框-剪結構):
(1)樓梯布置應避免特別不規則,樓梯應參與整體抗震計算;
(2)樓梯構件應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並與正常使用荷載基本組合進行包絡設計;
(3)樓梯構件應採取如下抗震構造措施:
①縱向麵筋拉通且不小於最小配筋率,底、面縱筋均按充分考慮鋼筋抗拉強度的要求錨固;
②梯板按斜支撐構件設計,板厚不宜小於140mm,不應小於120mm【參照GB50010-2010第9.4.1、9.4.5條】;
③梯板兩側設置縱向暗梁,暗梁縱筋一、二級不少於612,三、四級不少於412,箍筋不小於φ6@200【圖集11G101-2第8頁】;
④梯板雙層鋼筋網之間設置間距不小於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彎直鉤伸至對邊【圖集11G101-2第44頁】。
2、樓梯滑動支承於平台板的框架結構:
(1)樓梯可不參與整體抗震計算;
(2)樓梯構件按正常使用荷載基本組合進行承載力計算;
(3)樓梯構件採取如下抗震構造措施:
①縱向麵筋拉通且不小於最小配筋率,底、面縱筋均按充分考慮鋼筋抗拉強度的要求錨固;
②梯板雙層鋼筋網之間設置間距不小於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彎直鉤伸至對邊【圖集11G101-2第40、42頁】;
③梯梁加強抗剪抗扭構造,箍筋不小於φ8@150,腰筋不小於N214;梯柱截面不小於牆厚×300,砼標號不低於C25,縱筋不小於414,箍筋不小於φ8@100;梯間框架柱(剪力牆端柱)配筋增大10~20%,箍筋加密。
3、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以及梯間四周用剪力牆和連梁圍合的框-剪結構:
(1)樓梯可不參與整體抗震計算;
(2)樓梯構件按正常使用荷載基本組合進行承載力計算;
(3)樓梯構件採取如下抗震構造措施:
①縱向麵筋拉通且不小於最小配筋率【朱文建議不小於0.1%】,底、面縱筋均按充分考慮鋼筋抗拉強度的要求錨固【見第三條】;
②梯板厚h<150時分布筋末端可不彎鉤;h≥150時分布筋彎直鉤伸至對邊【GB
50010-2010第9.1.10條】,梯板雙層鋼筋網之間設置間距不小於φ6@600的拉筋;
③梯梁加強抗剪抗扭構造,箍筋不小於φ8@150,腰筋不小於N214;梯柱截面不小於牆厚×300,砼標號不低於C25,縱筋不小於414,箍筋不小於φ8@100;梯間框架柱(剪力牆端柱)配筋增大10~20%,箍筋加密。
二、樓梯構件抗震承載力驗算要求:
1.與樓梯構件相連的框架柱、框架梁,應計入樓梯構件附加的地震內力(尤其是軸力和剪力);
2.與樓梯構件不相連的框架柱、框架梁,可按不計入樓梯構件的情況設計;
3.梯板應計入地震軸力和面內彎矩的影響,按偏心受拉、偏心受壓構件計算,按雙層配筋設計;
4.連接梯板和框架的休息平台梁應計入地震軸力影響,按壓彎或拉彎構件設計;支承梯板的平台梁應按拉彎剪構件設計;
5.支承平台梁的梯柱應取平台梁的軸向力作為剪力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