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確定柱子箍筋的加密區和非加密區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區長度,應取柱截面長尺寸(或圓形截面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中最大值;一、二級抗震等的角柱應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層柱根箍筋加密區長度,應取不小於該層柱凈高的1/3;當有剛性地面時,除柱端箍筋加密區外尚應在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范內加密箍筋。
❷ 構造柱箍筋加密規定
構造柱箍筋加密區通常是在搭建部位或是搭建柱子
的上下500毫米以內范圍,加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構造柱的搭接整體性。但框架結構的構造柱是不需要加密的,而磚混結構的構造柱則是需要進行加密的,這是為了增加柱子的穩定性。
箍筋加密區是對於抗震結構來說的。根據抗震等級的不同,箍筋加密區設置的規定也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柱子的端部和每層梁的兩端都要進行加密。
(2)框架邊柱箍筋加密區擴展閱讀:
各構件的箍筋加密區范圍:
1、柱箍筋加密范圍是:
底層柱(底層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頂面或無地下室情況的基礎頂面)的柱根加密區長度應取不小於該層柱凈高的1/3,以後的加密區范圍是按柱長邊尺寸(圓柱的直徑)、樓層柱凈高的1/6,及500mm三者數值中的最大者為加密范圍。
2、梁箍筋加密范圍:
加密范圍從柱邊開始,一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長度為2倍的梁高,二、三、四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長度為1.5倍的梁高,而且加密區間總長均要滿足大於500mm,如果不滿足大於500mm,按500mm長度進行加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箍筋加密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構造柱
❸ 框架柱箍筋的加密原因
可以看看《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的條文說明,第6.3.3條、第6.3.7條和6.3.9條;
6.3.3、6.3.4
梁的變形能力主要取決於梁端的塑性轉動量,而梁的塑性轉動量與截面混凝土相對受壓區高度有關。當相對受壓區高度為0.25至0.35范圍時,梁的位移延性系數可到達3~4。計算梁端截面縱向受拉鋼筋時,應採用與柱交界面的組合彎矩設計值,並應計入受壓鋼筋。計算梁端相對受壓區高度時,宜按梁端截面實際受拉和受壓鋼筋面積進行計算。
梁端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的比值,同樣對梁的變形能力有較大影響。梁端底面的鋼筋可增加負彎矩時的塑性轉動能力,還能防止在地震中梁底出現正彎矩時過早屈服或破壞過重,從而影響承載力和變形能力的正常發揮。根據試驗和震害經驗,梁端的破壞主要集中於(1.5~2.0)倍梁高的長度范圍內;當箍筋間距小於6d~8d(d為縱向鋼筋直徑)時,混凝土壓潰前受壓鋼筋一般不致壓屈,延性較好。因此規定了箍筋加密區的最小長度,限制了箍筋最大肢距;當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超過2%時.箍筋的最小直徑相應增大。本次修訂,將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大於2.5%的要求,由強制性改為非強制性,移到6.3.4條.還提高了框架結構梁的縱向受力鋼筋伸入節點的握裹要求。
6.3.7、6.3.8
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89規范的比78規范有所提高,但仍偏低,很多情況小於非抗震配筋率,2001規范適當調整。本次修訂,提高了框架結構中柱和邊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的要求。隨著高強鋼筋和高強混凝土的使用,最小縱向鋼筋的配筋率要求,將隨混凝土強度和鋼筋的強度而有所變化,但表中的數據是最低的要求,必須滿足。當框架柱在地震作用組合下處於小偏心受拉狀態時,柱的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加25%,是為了避免柱的受拉縱筋屈服後再受壓時,由於包興格效應導致縱筋壓屈。
6.3.9
框架柱的彈塑性變形能力,主要與柱的軸壓比和箍筋對混凝土的約束程度有關。為了具有大體上相同的變形能力,軸壓比大的柱,要求的箍筋約束程度高。箍筋對混凝土的約束程度,主要與箍筋形式、體積配箍率、箍筋抗拉強度以及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等因素有關,而體積配箍率、箍筋強度及混凝土強度三者又可以用配箍特徵值表示,配箍特徵值相同時,螺旋箍、復合螺旋箍及連續復合螺旋箍的約束程度,比普通箍和復合箍對混凝土的約束更好。因此,規范規定,軸壓比大的柱,其配箍特徵值大於軸壓比低的柱;軸壓比相同的柱,採用普通箍或復合箍時的配箍特徵值,大於採用螺旋箍、復合螺旋箍或連續復合螺旋箍時的配箍特徵值。89規范的體積配箍率,是在配箍特徵值基礎上,對箍筋抗拉強度和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的關系做了一定簡化得到的,僅適用於混凝土強度在C35以下和HPB235級鋼箍筋。2001規范直接給出配箍特徵值,能夠經濟合理地反映箍筋對混凝土的約束作用。為了避免配箍率過小,2001規范還規定了最小體積配箍率。
❹ 框架梁與梁之間連接箍筋加密的范圍怎麼計算
一、截面尺寸的選擇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選擇是框架結構設計的前提,除應滿足規范[1]所要求的取值范圍,還應注意盡可能使柱的線剛度與梁的線剛度的比值大於1,以達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鉸時,柱端處於非彈性工作狀態而沒有屈服,節點仍處於彈性工作階段的目的。即規范所要求的「強柱弱梁強節點」。
二、梁、柱的適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設計中應掌握「適中」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當梁端的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大於2%時,其箍筋的最小直徑應增大2mm。但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應滿足規范[1]所規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應注意規范[1]與規范[2]中的區別:規范[2]中梁的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級有關,而在規范[1]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級有關外,還和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與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的比值有關,所以在設計中應依據規范[1]來確定梁的最小配筋。
三、框架柱配筋的調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時電算結果為構造配筋,但是實際工程中均不會按此配筋。因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轉剪力最大,同時又受雙向彎矩作用,而橫梁的約束又較小,工作狀態下又處於雙向偏心受壓狀態,所以其震害重於內柱。對於質量分布不均勻的框架尤為明顯。因此應選擇最不利的方向進行框架計算,另外也可分別從縱、橫兩個方向計算後比較同一側面的配筋,取其較大值,並採用對稱配筋的原則。為了滿足框架柱在多種內力組合作用下其強度要求,在配筋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角柱、邊柱及抗震牆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下會產生偏心受拉時,其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邊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應選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強箍筋對混凝土的約束。
4.對於二、三級框架的底層柱底和底部加強部位縱筋宜採用焊接,且當柱縱向鋼筋的總配筋率超過3%時,箍筋的直徑不應小於58,並應焊接。
另外多層框架電算時常不考慮溫度應力和基礎的不均勻沉降,當多層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較大以及地基軟弱土層較厚或地基土質不均勻時,可以適當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縱、橫兩個方向設置基礎梁,其配筋不宜按構造設置,應按框架梁進行設計,並按規范[1]要求設置箍筋加密區。
四、框架梁裂縫寬度、斜截面配筋調整
在滿足樑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況下,仍需在計算配筋後進行梁的裂縫寬度的驗算和滿足梁端斜截面「強剪弱彎」條件下的梁端配筋調整。
1.影響裂縫寬度的因素和調整的辦法
框架梁的裂縫寬度驗算往往被工程設計人員忽視,對此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影響裂縫寬度主要因素有兩方面,一是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二是鋼筋的級別和直徑。由於混凝土等級與鋼筋的級別有一定的「依賴關系」,因此對於普通的混凝土構件,混凝土的高等級對減小梁的裂縫寬度影響不大,一般情況下宜採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來減小梁的裂縫寬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計算機輔助軟體進行結構建模中的荷載輸入時,一定要將恆、活載數值分開輸入,以便進行內力組合和裂縫寬度的計算,不要貪圖省事而將恆、活載合並輸入,以防止梁、柱內力計算錯誤,致使所繪制的施工圖不能使用。
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調整
框架結構設計中,宜滿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彎承載力的規范要求,即「強剪弱彎」。在具體設計和梁配筋調整時,可採用以下方法:(1)不放大梁端負彎矩鋼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鋼筋(一般放大1.1~1.3倍);(2)梁端箍筋的直徑可增加2mm;(3)支座處盡量不設置彎起鋼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3.在電算中合理、准確運用彎矩的調幅
規范規定只有在豎向力作用下樑端彎矩可調幅,水平力作用下樑端彎矩不允許調幅,因此在計算時必須先將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梁端彎矩調幅後,再將水平荷載產生的梁端彎矩疊加。在此可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將梁端的固定彎矩調幅後,再進行力矩分配;二是將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負彎矩直接乘以調幅系數。
五、框架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其它問題
1.在框架結構中不允許採用兩種不同的結構型式,樓、電梯間、局部突出屋頂的房間,均不得採用磚牆承重。因為框架結構是一種柔性結構體系,而磚混結構是一種剛性結構。為了使結構的變形相互協調,不應採用不同結構混合受力。
2.加強短柱的構造措施: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頂棚可能要吊頂或其它裝修,甲方為了節約開支,往往要求柱間填充牆不到頂或者是在牆上任意開門窗洞口,這樣往往會造成短柱。由於短柱剛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當混凝土抗剪強度不足時,則產生交叉裂縫及脆性錯斷,從而引起建築物或構築物的破壞甚至倒塌。所以在設計中應採取如下措施:盡量減弱短柱的樓層約束,如降低相連梁的高度、梁與柱採用鉸接等;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范圍內箍筋的間距不應大於l00mm,柱的縱向鋼筋間距≤150mm;採用良好的箍筋類型,如螺旋箍筋、復合螺旋箍筋、雙螺旋箍筋等。
3.由於建築的需要,有時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設置鋼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內力和配筋計算中,有些設計人員對其受力概念不清,誤認為此柱為構造柱,並且其配筋為構造配筋,懸臂梁也未按計算配筋,這樣有可能導致水平荷載作用下承載力不足,為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實際上,在結構的整體計算中,此柱為偏心受壓構件,柱與梁端交接處類似於框架梁、柱節點,應考慮懸臂梁梁端的協調變形。所以對於此柱應作為豎向構件參與結構的整體分析,並且柱與梁端交接處應按框架梁、柱的節點處理。
4.在計算單榀框架的內力時,應注意底層框架柱的計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區高度在規范[1,2]中的區別:規范[2]要求底層柱遇有剛性地面時,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圍內也應加密,而在[1]規范中規定除滿足以上條件外,還應滿足柱根不小於柱凈高1/3范圍內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設計框架結構和裙房時,高低跨之間不要採用主樓設牛腿、低層屋面或樓梯梁擱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為防震縫。因為在地震時各單元之間,尤其是高低層之間的震動情況不同,連接處很容易壓碎、拉斷。因此,凡要設縫,就要分得徹底,凡不設縫,就要連接牢固,絕不能似分非分,似連非連,否則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壞。
6.填充牆拉筋和預埋件等不應與框架梁、柱的縱向鋼筋焊接,宜採用在柱內預留預埋件,待砌築填充牆時再將拉結筋與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❺ 柱子為什麼要設置加密區
抗震加密箍筋的主要作用是對柱頂縱向鋼筋形成強有力的橫向約束,來避免或減輕柱頂縱向鋼筋的「燈籠狀」震害。
箍筋加密區是對於抗震結構來說的。根據抗震等級的不同,箍筋加密區設置的規定也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柱子的端部和每層梁的兩端都要進行加密。抗震等級為一級時,加密區長度為2倍的梁高和500mm取大值,抗震等級為二~四級時,加密區長度為1.5倍的梁高和500mm取大值。柱子加密區長度應取柱截面長邊尺寸(或圓形截面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中的最大值。但最底層(一層)柱子的根部應取不小於1/3的該層柱凈高。當有剛性地面時,除柱端箍筋加密區外尚應在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圍內加密。
❻ 屋頂框架邊柱箍筋加密區是多少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要求,加密區范圍按以下要求確定:
11.4.12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百分率不應小於表11.4.12—1規定的數值,同時,每一側的配筋百分率不應小於0.2;對Ⅳ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築,最小配筋百分率應增加0.1;
註:1 軸壓比指柱地震作用組合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與柱的全截面面積和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乘積之比值:
2 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5、C70時.軸壓比限值宜按表中數值減小0.05: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75、C80時,軸壓比限值宜按表中數值減小0.10;
3 表內限值適用於剪跨比大於2、混凝土強度等級不高於C60的柱;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軸壓比限值應降低0.05;剪跨比小於1.5的柱,軸壓比限值應專門研究並採取特殊構造措施;
4 沿柱全高採用井字復合箍,且箍筋間距不大於100mm、肢距不大於200mm、直徑不小於12mm,或沿柱全高採用復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於100mm、肢距不大於200mm、直徑不小於12mm,或沿柱全高採用連續復合矩形螺旋箍,且螺旋凈距不大於80mm、肢距不大於200mm、直徑不小於10mm時,軸壓比限值均可按表中數值增加0.10;
5 當柱截面中部設置由附加縱向鋼筋形成的芯柱,且附加縱向鋼筋的總截面面積不少於柱截面面積的0.8%時,軸壓比限值可按表中數值增加0.05;此項措施與注4的措施同時採用時,軸壓比限值可按表中數值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徵值λV仍應按軸壓比增加0.10的要求確定;
6 調整後的柱軸壓比限值不應大於1.05。
❼ 柱鋼筋的加密區怎麼算的
柱子的箍筋間距是根據柱子的受力情況計算出來的,但有些段位箍筋的間距會加密柱加密區的一般規定:一,首層柱箍筋加密區有三個(這里所說的首層是指基礎上的第一層):
1、下部箍筋加密區長度取1/3柱子凈高,如凈高3米,加密區就是1/3即1米;
2、上部箍筋加密區長度取500mm,柱長邊尺寸,1/6凈高三者中的最大值;
3、樑柱交接處柱子箍筋加密。
4、如果該柱縱向鋼筋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需加密。
柱箍筋加密范圍是:
底層柱(底層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頂面或無地下室情況的基礎頂面)的柱根加密區長度應取不小於該層柱凈高的1/3,以後的加密區范圍是按柱長邊尺寸(圓柱的直徑)、樓層柱凈高的1/6,及500mm三者數值中的最大者為加密范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箍筋加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