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學以為己pdf

學以為己pdf

發布時間:2024-11-30 18:02:39

❶ 如何將幾個pdf文件合並成一個pdf

PDF文件合並的第一個方法是使用PDF轉換工具。PDF文件的轉換工具不僅具有轉換功能,同時也可以進行PDF合並、PDF壓縮、PDF頁面提取等。

需要合並PDF文件的話,強烈推薦嗨格式PDF轉換器,小編自己也是他們家的粉絲。

運行嗨格式PDF轉換器,然後在主界面的功能選項中選擇「PDF合並」。旁邊就有PDF壓縮、PDF拆分等,有需要的小夥伴選擇使用就好。

在選擇之後便進入「PDF合並」界面,點擊一下中間區域立即會彈出打開文件的窗口,我們全選文件將文件添加到轉換器中。在文件添加完成之後,我們可以設置一下文件合並的順序,可以選擇文件上移或下移。設置後點擊「開始合並」。合並成的PDF文件可以在稍後的提示框中直接打開查看。有的小夥伴在使用一些方法合並PDF文件後發現文件頁面是錯亂的,使用嗨格式PDF轉換器合並PDF文件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PDF轉換器合並成的PDF文件質量是有保證的。

PDF文件合並的第二個方法是使用PDF文件編輯軟體。與PDF轉換工具一樣,PDF編輯軟體不僅可以編輯PDF文件,也具有合並PDF文件的功能。我們需要在PDF編輯軟體中打開一份PDF文件,然後選擇右邊工具欄中的「合並文件」。

在合並文件界面中,我們可以選擇「添加文件」重新在編輯軟體中添加所有要合並的文件,也可以選擇「添加打開的文件」,剛在打開的文件就添加在合並列表中,我們再點擊轉換列表上方的「添加文件」繼續添加PDF文件。文件全部添加後,點擊「合並」即可。這個方法比較麻煩的地方在於使用的PDF編輯軟體不好安裝,下載安裝過程比較繁瑣。

❷ 求國學數典論壇下載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呂不韋在趙都邯鄲見入質於趙的秦王孫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認為「奇貨可居」,遂予重金資助,並游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後子楚與呂不韋逃歸秦國。安國君繼立為孝文王,子楚遂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10萬戶。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並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國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譯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編輯本段]二、呂不韋生平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嬴悼死在魏國,運回國葬在芷陽。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立為太子。而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安國君有個非常寵愛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稱之為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兒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親叫夏姬,不受寵愛。子楚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秦國多次攻打趙國,趙國對子楚也不以禮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他乘的車馬和日常的財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子楚後非常喜歡,說:「子楚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成語「奇貨可居」的出典)。於是他就前去拜訪子楚,對他游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個。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啦。」子楚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游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呂不韋於是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自己帶著西去秦國游說,先拜見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和姐姐,把帶來的東西統統獻給華陽夫人。順便談及子楚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常常說「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興。呂不韋乘機又讓華陽夫人姐姐勸說華陽夫人道:「我聽說用美色來侍奉別人的,一旦色衰,寵愛也就隨之減少。現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寵愛,卻沒有兒子,不趁這時早一點在太子的兒子中結交一個有才能而孝順的人,立他為繼承人而又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那麼,丈夫在世時受到尊重,丈夫死後,自己立的兒子繼位為王,最終也不會失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句話能得到萬世的好處啊。不在容貌美麗之時樹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寵愛失去後,雖然想和太子說上一句話,還有可能嗎?現在子楚賢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為繼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寵愛,自己就會主動依附於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時提拔他為繼承人,那麼夫人您一生在秦國都要受到尊寵啦。」華陽夫人聽了認為是這樣,就趁太子方便的時候,委婉地談到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非常有才能,來往的人都稱贊他。接著就哭著說:「我有幸能填充後宮,但非常遺憾的是沒有兒子,我希望能立子楚為繼承人,以便我日後有個依靠。」安國君答應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決定立子楚為繼承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都送好多禮物給子楚,而請呂不韋當他的老師,因此子楚的名聲在諸侯中越來越大。
呂不韋選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於跳舞的邯鄲女子一起同居,知道她懷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呂不韋一起飲酒,看到此女後非常喜歡,就站起身來向呂不韋祝酒,請求把此女賜給他。呂不韋很生氣,但轉念一想,已經為子楚破費了大量家產,為的藉以釣取奇貨,於是就獻出了這個女子。此女隱瞞了自己懷孕在身,到十二個月之後,生下兒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派王齮圍攻邯鄲,情況非常緊急,趙國想殺死子楚。子楚就和呂不韋密謀,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給守城官吏,得以脫身,逃到秦軍大營,這才得以順利回國。趙國又想殺子楚的妻子和兒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趙國富豪人家的女兒,才得以隱藏起來,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他去世了,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趙國也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嬴政回到秦國。
安國君繼秦王位,守孝一年後,加冕才三天就突發疾病去世了,謚號為孝文王。太子子楚繼位,他就是秦莊襄王。庄襄王尊奉為母的華陽王後為華陽太後,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後。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後死去,太子嬴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國,稱他為「仲父」。秦王年紀還小,太後常常和呂不韋私通。呂不韋家有奴僕萬人。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之刊布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秦始皇越來越大了,但太後一直淫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求了一個陰莖特別大的人嫪毐(làoǎi,烙矮)作為門客,不時讓演員歌舞取樂,命嫪毐用他的陰莖穿在桐木車輪上,使之轉動而行,並想法讓太後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誘她。太後聽說之後,真的想在暗中佔有他。呂不韋就進獻嫪毐,假裝讓人告發他犯下了該受宮刑的罪。呂不韋又暗中對太後說:「你可以讓嫪毐假裝受了宮刑,就可以在供職宮中的人員中得到他。」太後就偷偷地送給主持宮刑的官吏許多東西,假裝處罰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須假充宦官,這就得以侍奉太後。太後暗和他通姦,特別喜愛他。後來太後懷孕在身,恐怕別人知道,假稱算卦不吉,需要換一個環境來躲避一下,就遷移到雍地的宮殿中居住。嫪毐一直跟著太後,得到的賞賜非常豐厚,而太後凡事也都由嫪毐決定。嫪毐的僕人有數千人,希望成為嫪毐的門客,而自願成為太監的,也有上千人。
秦始皇七年(前240年),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後去世。孝文王後叫華陽太後,和孝文王合葬在壽陵。夏太後的兒子庄襄王葬在芷陽,所以夏太後另外單獨埋葬在杜原之東,稱「向東可以看到我的兒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在百年之後,旁邊定會有個萬戶的城邑」。
秦始皇九年(前238年),有人告發嫪毐實際並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後淫亂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太後密謀說「若是秦王死去,就立這兒子繼位」。於是秦始皇命法官嚴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牽連到相國呂不韋。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眾全部殺死,又殺太後所生的兩個兒子,並把太後遷到雍地居住。秦始皇十年(前237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太後,使她又回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系?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一想到自己已經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後被殺,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呂不韋、嫪毐都已死去,就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回到京城。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太後去世,謚號為帝太後。與庄襄王合葬在芷陽。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漢著名的大儒,人稱賈生、賈子、賈長沙。漢高帝七年(前200年),賈誼出生,這個時代正是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年代,它既給賈誼帶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坎坷和痛苦。

賈誼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基本上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讀書習文為主。18歲時,他便以能誦詩書擅寫文章而聞名於郡中。當時的名士河南守吳廷尉欣賞他的才學俱優,將他列置門下。

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即位。聽聞河南守吳公頗有學識,且政績卓著,便徵召吳公為廷尉。漢元帝元年(前179年),賈誼在老師吳廷尉的推薦下,被徵召入朝,立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晉升為太中大夫。從此,22歲的賈誼便踏上了仕途,成為西漢政治集團中的一員。

漢文帝對賈誼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又與諸大臣商議,想把他升擢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對。此後,漢文帝開始有意疏遠賈誼,並將他派去當長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賈誼辭別了京城,來到了地處偏遠的長沙。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濕度大,自認為此去長沙將享壽不長,而且又因為是被貶謫,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與屈原作比。在這種情況下,他便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吊屈原賦》。

漢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遠在長沙的賈誼,於是將他召進皇宮。當文帝聽完賈誼的一番宏論後,十分感慨地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過不多久,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在任梁懷王太傅期間,賈誼仍對政事十分關注,而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寫下了如《治安策》、《論積貯疏》等名篇。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懷王劉揖人朝,不幸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作為梁懷王的太傅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非常傷心。一年以後,由於傷感過度,賈誼也於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時年僅33歲。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

董仲舒(前179—前104)漢代思想家,政治家。廣川人(今河北衡水),漢族。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其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並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採納。其後,任江都易王劉非的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膠西王劉端的國相,4年後辭職回家。此後,居家著書,朝廷每有大議,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問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的回答。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制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他把儒家的倫理思想概括為「三綱五常」。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儒學開始成為官方哲學,並延續至今,從此,經學研究在漢代盛行。

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驕縱跋扈,常與帝同車出獵;在封地不用漢法,自作法令。前174年,與匈奴、閩越首領聯絡,圖謀叛亂,事泄被拘。朝臣議以死罪,文帝赦之,廢王號,謫徙蜀郡嚴道邛郵,途中不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他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於鼓琴。是西漢知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寫了《鴻烈》(後稱該書為《淮南鴻烈》或《淮南子》)一書,該書包羅萬象,既有史料價值,又有文學價值。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他將雞蛋去汁,以艾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升。劉安是我國豆腐的創始人。1992年9月15日,安徽淮南市舉辦首屆「中國豆腐文化節」,隆重紀念中國豆腐創始人——西漢淮南王劉安的誕辰和他發明豆腐2100年。
劉安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潛心治國安邦,著書立說。劉安愛賢若渴,禮賢下士,淮南國都壽春成了文人薈萃的文化中心。劉安和眾門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淮南子》有《內篇》21篇、《外篇》33篇、《道訓》2篇,20餘萬字。又著詩歌《淮南王賦》82篇、《群臣賦》44篇、《淮南歌詩》4篇、《淮南雜星子》19卷、《淮南萬畢術》。內容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包羅萬象。這些著作中集中體現了道家思想。在《淮南萬畢術》中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據考證「曾青」是指銅的化合物,有的科學工作者認為是銅綠,說法不一。。
劉安好黃白之術,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術之士煉丹制葯,最著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號稱「八公」,在壽春北山築爐煉丹,偶成豆腐。劉安因之被尊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劉安的制國思想是「無為而制」,對道家思想加以改進,不循先法,不守舊章,遵循自然規律制定了一系列輕刑薄賦、鼓勵生產的政策,善用人才,體恤百姓,使淮南國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
盡管劉安的治國政策得到百姓的擁護,可是在那獨尊儒術的時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屢遭讒言。漢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劉安被迫自殺。
漢武帝非常欣賞劉安的才情,但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卻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南轅北轍,而父親劉長之死更成了劉安心中的一個「死結」。因此,劉安在廣置門客進行「學術研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謀反做著准備。
不過,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劉安的謀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便由於門客雷被的告狀,以及門客伍被、孫子劉建的告密而劃上了句號。
在劉安招募的數千門客中,有8個人最具才華,他們分別是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晉昌,這8個人號稱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劍藝精湛的劍客,他在與淮南王太子劉遷的一次比試中,失手擊中了劉遷,從此惹怒太子,後來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國里待不下去了。雷被於是向劉安請求: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打匈奴。沒想到劉安聽後,反倒認為雷被起了叛心,並將其免了職。心懷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長安城狀告起劉安來。根據漢律,凡阻撓執行天子詔令者,應被判棄市死罪。此時正忙著「削藩」的漢武帝,早已對劉安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因此雷被這一狀正好告對了時候,漢武帝順水推舟,剝奪了劉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門客伍被,在得知劉安准備謀反時,曾經多次進行勸阻,但劉安不僅不聽,還總是拿出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成功的例子來反唇相譏。伍被見自己的諫言得不到採納,也決定反戈一擊,將劉安謀反一事密報給了朝廷。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劉安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的孫子劉建又跳了出來,朝自己爺爺的心窩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劉建的父親劉不害因為是庶出,很少得到劉安的寵愛,長期心存怨言。此時,他那個「沒長腦袋」的兒子劉建,竟然也跑到了長安城告起狀來。劉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劉遷,讓自己的父親當上淮南王的繼承人。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狀恰恰將自己的爺爺送上了黃泉路。
如此一來,雷被告狀在前,伍被、劉建告發在後,漢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張湯前來辦案,結果認定劉安謀反屬實。公元前122年(漢元狩元年),漢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進入淮南,從劉安家中搜出了准備用於謀反的攻戰器械,和用來行詐而偽造的玉璽金印,自知罪無可赦的劉安被迫自殺,而與他串通一氣的衡山王劉賜聞訊後,也自殺而亡。

光和4年 181年 1歲 公元一八一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年 189年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 192年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年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2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襄陽(今湖北襄樊)。
建安4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歲 劉備前往襄陽(今湖北襄樊)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
建安14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佔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年 38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3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5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6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11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歐陽修(1007~1072年)【注音】 ōu yáng xiū ,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選其《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傑出民族英雄[1]和愛國詩人。漢族,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全集》、《文山樂府》,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等。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名(狀元),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他晚年的詩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1283年1月9日(農歷十二月九日)在北京柴市口慷慨就義,年僅四十七歲。文天祥在獄中寫作大量詩詞,《過零丁洋》、《正氣歌》等作品已成為千古絕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❸ 如何直接在pdf文件上編輯文字

現在辦公最常見的文檔格式,無非就是Word、PPT、Excel以及PDF等,對比起來PDF文件會比其他文檔更有優勢。在網上下載資料時也會發現,PDF格式居多。

PDF雖然使用廣泛,但是會編輯它的人卻佔少數,不易編輯的特徵讓很多人誤以為很難編輯,但其實還是很簡單的。那麼如何編輯PDF文檔呢?怎樣修改PDF中的文字內容,下面是詳細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使用。

推薦使用:金舟PDF編輯器

操作方法:

第一步、首先,在電腦上雙擊打開PDF編輯器,然後點擊「打開PDF文件」將需要編輯的文檔打開;

❹ 論語文言文pdf

1. 【初中文言文《論語》原文】

《論語》十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歲知液?」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乎物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 古文PPT〈〈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

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

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

「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

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猛弊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3. 幫找幾本書的免費pdf 詩經 論語人 間詞話 孫子兵法 周易 唐詩三百首

新浪愛問共享資料下載:

《詩經》參考書目:

1、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2、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

3、程俊英《詩經譯注》

4、高亨《詩經今注》

5、袁愈荌譯詩、唐莫堯注釋《詩經全譯》

《論語》參考書目:

1、王素《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

2、李方《敦煌論語集解校證》

3、皇侃《論語義疏》

4、劉寶楠《論語正義》

5、程樹德《論語集釋》

6、錢穆《論語新解》

《周易》參考書目:

1、張文智《周易集解導讀》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學》

3、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4、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5、李鏡池《周易通義》

6、張立文《帛書周易注釋》

7、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

8、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

4. 論語,全文,及翻譯

學而篇第一 【本篇引語】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

《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

《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

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

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原文】 1·2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注釋】 (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後一說較為可信。

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

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鮮:音xiǎn,少的意思。

《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

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於動詞之前。 (6)務本:務,專心、致力於。

本,根本。 (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

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准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

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鮮(2)仁矣。」 【注釋】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說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處應釋為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2)鮮:少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不習乎?」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

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

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

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

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國。

5. 古文《論語》PPT

學而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為政第二『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6』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7』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8』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19』哀公聞曰:「何為 *** 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11』或問□之說。

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6. 初中文言文《論語》原文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❺ 揭秘裂腦人實驗,掀開左右腦的神秘面紗

左撇子更聰明,左腦擅長分析,右腦擅長處理圖像......
這些話你可能不陌生。
但是,它們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來,我和你一起探個究竟。

裂腦人這個概念起源於癲癇治療。
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半球、右腦半球,這個概念在解剖學興起的年代就成了人們的共識。
連接兩個半球的白質帶被叫做 胼胝體 (piǎn zhí tǐ),它包含2~2.5億個神經纖維,是左右腦溝通的通道。
嚴重癲癇發作時腦部會放電,切斷病人的胼胝體可以防止電流在兩個腦半球之間擴散,降低發作頻率和緩解發作症狀。這個手術一般是成功的,術後病人的行為在多數環境下是正常的,這些癲癇患者因為左右腦「分家」被稱作 裂腦人 。因為胼胝體被切斷導致左右兩半腦相互獨立,所以這些裂腦人的右側身體主要由左半腦單獨控制,左側身體主要由右半腦單獨控制。

裂腦人研究的領導者是美國的心理學家 斯佩里 (Roger W.Sperry,1913-1994)和他的學生 加扎尼加 (Micheal Gazzaniga,1937~)。

斯佩里最先在動物身上做實驗。他曾通過外科手術切斷一隻貓的胼胝體,並改變它的視覺神經,使貓的左眼只能向左半球傳遞信息,右眼只能向右半腦傳遞信息。手術後,這只貓表現得很正常。
試驗時,蒙住它的的右眼,讓它學習一種新的行為,比如穿過一個小迷宮找食物。在這只貓能熟練通過迷宮後,放開它的右眼,蒙住它的左眼,再次把它放入迷宮。開始時,它無法通過迷宮,它的右腦對在哪兒轉彎根本沒有印象,它不得不重新開始熟悉整個迷宮。

斯佩里與加扎尼加的腦裂人實驗在1962年開始,有4個被用外科手術切斷胼胝體的癲癇病人陸續參加了他們的實驗。

這個實驗項目主要從 視覺、觸覺和聽覺 三個方面進行。
斯佩里團隊用下面的方法使得信息只能投向左視野或者右視野:被試者盯著某個點,然後只在他的左視野呈現圖像、文字或者其他信息,確保信息只能傳遞到右半腦,反之亦然。為了防止被試者偷看,每個信息都是一閃而過,時間約十分之一秒或者更少。

在一次測試中,一塊木板上水平排列著一排燈泡,被試者坐在木板前,被要求盯著中間一個燈泡,研究人員控制燈泡在他們的左右視野依次閃爍。被試者口頭報告說只有木板右側的燈泡閃爍過。
之後,研究人員只讓處於受試者左視野的燈泡閃爍,被試者說他們什麼也沒看見。
燈泡再一次在被試者的左右視野依次閃爍,這次研究員要求他們指出閃爍過的燈泡。盡管他們說只看到右視野的燈泡閃爍,但他們卻能指出兩個視野中所有閃爍過的燈泡。

在另一個試驗里,「FACE」這個單詞在被試者的右視野快速閃過,他們可以准確地說出看到的單詞;當「FACE」在被試者的左視野快速閃過,他們說:什麼也沒看到,但是他們可以用左手畫出來。

還有,當將勺子的圖像投射在被試者的右視野時,他們能用左手從一組看不見的物體中挑出一把勺子;當左手拿著一個物體(在視野之外)時,雖然他們不能說出它的名字或描述它,卻能夠指向一張寫著這個物體名字的卡片。

這些試驗表明:
1、左半腦和右半腦都能夠識別圖像、文字信息;
2、語言中樞位於左半腦;
3、右半腦不能說話但是可以通過動作來表達。

隨著研究的深入,斯佩里團隊發現了右腦更多的功能。

在一次實驗中,研究員口頭要求被試者把左手伸入一個他們看不見的混雜著不同物品的袋子里,拿出特定的一件物品(一塊手錶、一個玻璃球、一把梳子),他們沒有絲毫困難。
甚至研究員只對物品的某一特徵進行描述,要求被試者去找出這個物品,他們也能准確地找到。
加扎尼加舉了一個例子:當要求被試者用左手在一個裝滿不同塑料水果的袋子里找「猴子最喜歡吃的水果」時,他們拿出了一根香蕉;當要求被試者用左手找出「新奇士銷售很多的東西」時,他們拿出了一個橙子。然而同樣的水果放在被試者的左手裡,他們就不能說出那是什麼。
這個試驗表明 右半腦可以理解語言並通過非語言的方式進行表達

在另一次實驗中,展示某一物品的圖片(比如香煙)給被試者的右半球,允許他們在屏幕後觸摸10種物品,但裡面沒有香煙,讓他們選擇最接近圖片的一件物品——一個煙灰缸。他們成功地找出了煙灰缸,但當他們左手握著煙灰缸時,他們也不能說出或描述這個物品。
這個試驗表明, 右半球能很好地思考和分析物品

研究者還揭示了割裂腦患者右半腦的情緒反應。
在進行視覺實驗時,斯佩里和加扎尼加突然給參與者呈現一張女人的裸體照片。例如,他們把這張照片投射到一名女性患者大腦的左半球。
她大笑,並且能用語言說出這是張裸體照片。
之後當這張照片呈現給她的大腦的右半球時,她說,她什麼也沒看見,但她臉上立刻閃過狡黠的微笑,並開始咯咯地笑起來。問她笑什麼時,她說:「我不知道…….沒什麼……哦,那個機器真滑稽」。
雖然大腦右半球不能口頭描述看到的東西,但它們仍能在大腦右半球引起情緒反應,就像在大腦左半球引起的一樣。

你有沒有發現:針對右半腦功能的實驗更多,斯佩里為什麼這么做?

早在1836年,腦科學家Dax便明確指出了左腦半球與失語症有關。
而後法國外科醫生Broca解剖了一名患失語症30年的患者的大腦,發現其左側大腦有一塊區域受損。
Broca隨即發表了論文,將人的語言機制定位在左腦半球,從而發展出了「左腦半球是優勢半球」的邏輯。
這一理念在隨後的時間里,不斷得到其他研究的支持。
*註:優勢半球是指在人腦活動中占據主要地位的那半球。

幾乎所有人都確認了一個觀點: 左腦半球更加智能高級,而右腦半球則是落後低級的原始腦 。
這一偏見成為了那個時期的主流觀點。
斯佩里團隊對裂腦人的研究直接顛覆了這一觀念,真如一道驚雷響徹腦研究領域。

前面的試驗已經證明了右半腦具有高級功能,這個發現也令斯佩里和加扎尼加倍感驚訝。他們很好奇,相比左半腦,右半腦有沒有什麼優勢技能呢?

佩里和加扎尼加在一研究中發現,在涉及空間關系和形狀的視覺任務中,左手的成績更好。
就像你在下圖中看到的,復制三維圖畫,左手的成績更好些。
原圖 左手畫的圖 右手畫的圖

加扎尼加還設計了另一個足以反映右腦能力的實驗。
他將4塊6個面上有著不同圖案的積木交給被試者,讓他們按照模型的樣子擺放。
受右腦支配的左手總是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而右手的完成度卻總是差強人意。

這之後,斯佩里團隊針對不一樣的能力,為左右腦各設計了一系列類似的實驗。
最終,斯佩里提出了全新的 左右腦功能偏側化 理論,這也是他摘得諾獎桂冠的最主要貢獻。

所有證據都表明,分離的兩個腦半球擁有各自獨立的意識領域,每個半腦分別具有高級的心理功能。當一側腦半球在完成這些功能時起主要作用,則認為產生了功能偏側化。 說話——這種產生復雜語言的能力——可能是所有功能中偏側化程度最高的。神經科學家已經發現,只有5%的右利手者和15%的左利手者,其語言由右半腦控制;另外,15%的左利手者在兩個半球都有語言加工過程。

加工相同信息時,每個半球都有自己的風格。左半球傾向於分析式分格:一點一點地處理信息,如說話、邏輯推理、計算等。右腦半球傾向於整體式風格:從整體模式上處理信息,如空間關系、藝術活動、直覺等。不應該認為左半球優於右半球,正是左右腦半球的結合豐富了你的體驗。
斯佩里提出的腦半球功能側化理論打破了前人認為右腦是個附屬物的錯誤觀點。

加扎尼加和他的學生後來還進行了一項有趣的試驗。
他們重復了讓右腦識字的實驗,但這一次,他要求被試者按照右腦得到的信息行事。
當加扎尼加給被試者的右腦看「揮手」一詞時,被試者便會揮一揮手。
或許是加扎尼加的靈光一閃,他決定給被試者那不清楚狀況的左腦出個難題,他讓被試者說說為什麼會揮手。
被試者稍作猶豫後說道,他以為看到一個朋友所以才揮手。

這件事讓加扎尼加有了一個猜想,他再次設計了一個實驗。
他讓被試者左眼看到一幅雪景,右眼看到一隻雞腳,然後讓他從一堆卡片中,左右手各挑選一張和看到的圖像有關聯的卡片。
被試者的左手挑了鏟雪的鏟子,他的右手則是挑了一隻雞。
而這一次被試者的解釋是:因為看到了雞爪所以挑選雞,而挑鏟子是因為要用它打掃雞廄!

加扎尼加頓時明白, 左腦不僅僅有著說話的能力,同時它還是一個「會講故事的腦子」。
左腦盡管不能了解右腦所獲悉的信息,但它可以通過已有的信息猜想右腦行為的深意。

思考:你的想法真實客觀嗎?會不會是你的左腦「在講故事」?

文章知識點較多,我為你做了梳理:
1、裂腦人試驗起源於癲癇病治療,斯佩里和加扎尼加主導著裂腦人實驗;
2、左半腦和右半腦沒有高級和低級之分,只是在具體功能上存在側重,這叫腦半球功能偏側化。
3、左半腦傾向於分析式分格——一點一點地處理信息,如說話、邏輯推理、計算等;
4、右半腦傾向於整體式分格——從整體模式上處理信息,如空間關系、藝術活動、直覺等,在視覺、觸覺、聽覺、情緒的感知上與左半腦並無二致;
5、左半腦的聯想能力可能會使我們的想法與客觀情況不符。

PS:您好,我正在學習《改變心理學的四十項研究》,我會將這些研究的學習文章輸出到上。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學習心理學,一起踐行,一起呈指數成長:)

參考文獻:
羅傑.霍克,改變心理學的四十項研究,第一章『一個腦還是兩個腦』
Gazzaniga,The split brain in man.
(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d8dd/.pdf )
David Wolman,The split brain: A tale of two halves
( https://www.nature.com/news/the-split-brain-a-tale-of-two-halves-1.10213 )
津巴多,格里格,心理學與生活,P78-81

❻ 自己製作一本書的PDF版本上傳並提供下載違法嗎

不會,以純分享的名義是網路資源共享,如果你開個淘寶店用它來賺錢就是侵權了~因為以營利的目的就是違法了。

❼ pdf論語文言文白話文對照

1. 論語古文白話文對照

學而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為政第二『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說:"《詩》三百篇,用一句話概括它,可以說:'思想內容沒有邪曲的東西.'"『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6』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7』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8』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19』哀公聞曰:「何為 *** 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11。

2. 求《論語》 文言文 白話文 對照的譯文

學而篇第一 【本篇引語】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

《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

《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

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

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評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

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里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

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里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後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麼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麼,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後人留下一個謎。

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

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

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注釋】 (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

後一說較為可信。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

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鮮:音xiǎn,少的意思。《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於動詞之前。

(6)務本:務,專心、致力於。本,根本。

(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

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准則。

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

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評析】 有若認為,人。

3. 求電子版名家注釋《詩經》,《論語》等PDF電子書

1:

電騾下載頁:(目錄下列)

/groups/academic

2:國學數典論壇(有很多下載資源,TXT的文件更小)

.cn/?fromuid=6196

中華書局][中華書局版圖書][PDF][石渠藏簡發布]

諸子百家 古典名著 圍棋書 (pdf包)

[推薦][任真先生掃描學術書籍資源下載索引][任真先生發布]

[英文聖經17種](Holy Christian Church Bible Ultimate Collection)

人民教育出版社《兒童心理學》word版,朱智賢著,仲夏夜之原創

【資源】我收集的一些心理學電子書

[資源][電騾古籍資源薈萃][轉自國學數典論壇]

[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47本] [PDF][煤炭子鬼發布]

[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PDF]

金庸作品集

[綜合][讀書中文網書籍][PDF][wanqan發布]

[三聯書店][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PDF]

[版本目錄學圖書][DJVU][任真先生掃圖][落花軒主人轉djvu並發布]

[灌水]我的電子書目

[中華書局][歷代詞全集系列][PDF][gconquer發布]

[三聯書店][文化與生活譯叢][PDF]

[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藝理論叢書][PDF][shuchuxs原創]

[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18種][PDF]

王力古漢語字典 同源字典

[文獻學、目錄學、版本學、四庫學合集][jpg][tif][任真先生發布] 3 1月7日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ISO-PDF][瑚璉先生發布] 2 1月7日

[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PDF][瑚璉先生發布] 4 1月3日

小澄兄告知的djvu格式書籍資源! 8 2007/12/17

[公告]本組討論貼--可在此發表意見、申請鏈接 3 2007/10/30

[資料資源區][讀書中文網][陳寅恪先生全集][里仁書局][pdf] 1 2007/10/29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65-70冊 [DJVU]已經在verycd上發布 1 2007/7/29

[周作人著作集][PDF][橋十七發布]

4. 論語原文及對照注釋

孔子論語十則原文翻譯譯文 論語十則 選自《論語》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兒嗎?我有才學,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並不惱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什麼都學不到。」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 【初中文言文《論語》原文】

《論語》十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 《論語》文言文翻譯

太多了…你要查哪句就網路吧。

先貼上論語十二章的翻譯。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么?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么?」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有朋友交往是否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那些事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各種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卻不讀書,就會有危險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 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多麼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麼有賢德啊,顏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8.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曲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

9.孔子說: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學習,他們的短處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著滔滔江水感慨的說:「時間就想著江水一去不回呀!」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可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能改變志向。」12.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說:「廣泛的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閱讀全文

與學以為己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件dlna媒體伺服器怎麼加密 瀏覽:747
游戲問題反饋提到的伺服器是什麼 瀏覽:654
單片機嵌入式應用的在線開發方法 瀏覽:230
暴風影音壓縮視頻 瀏覽:565
程序員一般用什麼軸 瀏覽:3
android垂直循環滾動 瀏覽:164
迅雷自動開啟文件夾 瀏覽:801
伺服器爆滿怎麼才能快速進去 瀏覽:65
linux查看cpu是幾核的 瀏覽:166
android賽風 瀏覽:228
程序員面試經歷 瀏覽:985
蘋果怎麼設置app只用數據 瀏覽:857
學以為己pdf 瀏覽:233
為什麼安卓手機進步很大 瀏覽:344
mfc軟體加密 瀏覽:328
ubuntu上傳文件命令 瀏覽:714
合約馬丁格爾源碼 瀏覽:973
慕課文件夾名稱 瀏覽:673
用app國潮手帳怎麼做 瀏覽:256
解壓娛樂編輯器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