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東大學世界史考研經驗分享
山東大學世界史考研經驗分享
最後,祝每一個堅持不懈的你考研成功!
② 漢魏戰亂時期社會背景
《漢魏六朝詩講錄》葉嘉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2版)P441中有談遊仙詩的情況,我有pdf電子書,如想看,請留EMAI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淺析魏晉南北朝的遊仙詩
摘 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遊仙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亮點,它產生的社會背景特殊,內容上構成宏大的遊仙系列,藝術形成獨特,對後世影響深遠。
關鍵詞:游 遊仙詩 漂泊者
作 者:任雪林
遊仙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遊仙詩這種詩體雖然在詩歌這一大范疇之中比重較小,但是它卻是中國詩歌詩史上的亮點,意義深遠,從屈原的《離騷》算起,兩千多年來,借描述仙境以寄託作者情思的遊仙詩,一直綿延不絕、代有所見的。
魏晉時期,遊仙詩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廣泛盛行,遊仙主題變得更加濃厚。如曹操的《氣出唱》、《精列》;曹植的《遊仙》以及《仙人篇》;張華的《遊仙詩》,何劭的《遊仙詩》等,已構成了一個遊仙系列。特別是郭璞的多首《遊仙詩》,使遊仙主題成為魏晉南北朝文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主題了。
一、遊仙詩產生的社會背景
人,從古至今,有漂泊者和固守者兩種類型,漂泊者即遊民,居無定所,不安居樂業,周遊天下,無固定身份,遊走社會各階層,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追求自由、不受拘束、於是乎就從這一類人中形成了「游」這種風氣。從先秦到漢魏,社會不安,戰亂頻繁,人民居無定所,過著流離逃亡的生活,那些有識之士便遊走諸侯、帝王之間獻計獻策,施展自己的抱負。如:《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說:「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到了唐代,游發展成為了漫遊,而且已經成為一種風尚,特別體現在游士、文人階層。他們有開闊的胸襟,恢宏的氣度,積極進取的精神,游大山大川,游通都大邑,游邊塞便成了他們人生的嚮往。「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這是李白《初下荊門》中嚮往大自然和親近大自然的詩句。唐代以後,有明朝的徐宏祖,他游歷祖國各地,以《徐霞客游記》見稱於世。
縱觀各朝各代,「游」都有特殊的形式存在。
文化的發展是緊跟政治發展之步伐的,一個時期的文化總能反映當時的政治面貌,不同的社會政治背景所產生的文化內容是不同的。
漢末的戰亂,三國紛爭,西晉統一不久發生的「八王之亂」,西晉的滅亡與晉室的東遷,接著北方十六國的混戰,南方東晉王敦,桓玄等人的作亂,北方北齊、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一次次更替帶來的斗爭,南方宋、齊、梁、陳幾個朝代的更迭帶來的斗爭,以及梁末的侯景之亂,加上東晉、南朝的北伐,北朝的南攻,在三百多年來,幾乎沒有安寧的時候。戰亂和分裂成為這個時期的特徵。戰爭使很多人喪生,伴隨著戰亂而來的飢饉、瘟疫以及人口大規模遷徙,更是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行》)從曹操的這首《蒿里行》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期荒涼景象,人口的銳減。「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陶淵明《歸園田居》)。這首詩更寫出了當時社會政治的亂之下的慘狀,人煙滅絕。
文化是政治的喉舌,動亂的政治背景也只給文學添上悲劇性的基調。魏晉南北朝的亂世的社會政治背影註定了這時期的文學性質,即亂世文學。作家們既要適應戰機,又要適應朝代的更迭在當時,一個人同時經歷兩個甚至三個朝代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文學創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題,這就是生死主題、遊仙主題、隱逸主題。在這些主題中,遊仙主題便成了遊仙詩的表現對象,作家們面對亂世,於是想像神仙的世界,以此來表達自己對那個世界的嚮往以及企求長生的願望。「逸翮思拂霄,遠足羨遠游。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 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潛穎怨青陽,陵苕哀素秋。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郭璞《遊仙詩》第五首)。
二、遊仙詩的內容傾向
早在先秦時期,《楚辭》中的《離騷》、《遠游》已開了遊仙主題的先河,雖然是以遊仙為主題;但是它的內容都比較單一,不過是一種懷才不遇的吶喊,即是一種政治寄託。「悲時俗之迫陀兮,願輕舉而遠游。」(屈原《楚辭·遠游》)就是「駕言出遊,以泄我憂」的模式。內容都是比較單一的。然而在魏晉以後,在特定的政治環境之中,遊仙詩的遊仙主題成了生死主題的補充,企求長生的意思也隨之變得更加濃厚。以曹操、曹植、張華、何劭、郭璞等人遊仙之作構成了這一時期的一個遊仙系列,已經不是那麼的單一,內容上比先秦時期更豐滿。
首先,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文人的遊仙之作和單純的表現神仙幻想或宣揚神仙的信仰的思想,政治寄託相區別。
無論是稽康、阮籍、還是郭璞,他們的遊仙之作在內容上都把士大夫階層的隱逸觀念、他們的行為同神仙追求及其幻想相結合,抒發自己的感慨,表達自己的心聲,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融入他們的遊仙作品之中。如:「京華游,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漆園有傲妻。進則保龍見,退為融藩羝。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郭璞《遊仙詩》第一首)。從郭璞的這首詩中字里行問處處浮現出作者的心聲,詩寫仕宦之求不如高蹈隱逸,山林之樂有何樂能及?隱居高蹈,可以保持自己品德完好和自身的自由;退回塵世,涉足於幻想的仙境,從中也抒發了自己退加塵世,則地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的內心感慨!
其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遊仙之作在內容上集中體現了中國思想史和宗教史上影響深遠的神的觀念的新發展。
這時期的遊仙詩具有鮮明的特色,發揮獨特的「仙隱」主題,從新的角度,新的側面生動地展現出當時知識階層精神世界的矛盾和追求。難怪劉勰說:「江左篇制,溺乎去風,嗤笑徇務之志,崇盛之機之談,哀孫已下,雖各有雕采,而 趣一揆,莫與爭雄。所以景純仙篇挺拔而為人俊矣。」(劉勰《文心雕龍注釋》周振甫。
再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遊仙詩在內容上反映人民疾苦,表現愛國思想感情,揭露門閥制度的遊仙佳作也頻頻出現。
唯有經歷了社會現實中的大苦惱,才可能在藝術上大飛騰,也許言過於誇張,但是事實確實如此。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政治環境極不穩定,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流離失所的現象多如牛毛,門閥制度更是無理變成有理,作家們對現實的災難感受至深,所以,一腔憤慨都傾注到了詩的字里行間。
如:「顧瞻中字,一朝分崩。天綱既紊,浮鯢橫騰。」又說:「運首北眷,邈哉華恆。雖欲凌翥,矯融摩登。……庶唏河清,混焉未澄。」(郭璞《答賈九州愁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天崩地裂的亂世,為圖挽救國家危之而不可能的憤懣心境。
雖然魏晉南北朝的遊仙詩在內容上都比較隱晦,但是我們也不難從中領會到它的真意,所以,魏晉南北朝的遊仙詩在內容上不但豐滿而且也豐富當時文化。
三、遊仙詩的藝術形式
魏晉南北朝的遊仙詩不但在內容上是獨特的,而且在藝術形式的表現也是獨特的。
西晉後期至東晉初年,詩道不振,當然除遊仙詩以外,很多作家的詩玄理漸多,平淡寡味,比如孫楚、潘尼、曹 、棗腆諸人的詩都是如此,故錘嶸說其「理過其辭,淡乎寡味」。(《詩品序》)。然而在詩道沉淪的時候,這時期的遊仙詩卻似一顆燦爛的明珠,以它的文采富麗見稱於時,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脫穎而出。
這時期的遊仙詩坎 詠懷。清美挺拔,並繼承了《詩》、《騷》的比興寄託傳統,文藻粲麗,無論是寫隱逸還是寫神仙,都無枯燥的說理,而是以華美的文字,將隱士境界,神仙境界及山川風物一切都寫得十分美好,具有形象性,這在這一時期是高出儕輩、獨領風騷的,故此,劉勰說「足冠中興」。
例如:郭璞的《京華游俠窟》他的這首詩是兼用此、興手法的賦體詩。
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示若托蓬萊。
臨源挹清坡,陵岡掇丹荑。靈 可潛盤,安事登雲梯?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進則保龍見,退為角藩羝。
高蹈風塵外,長揖謝齊夷。
在這首詩中郭璞運用了惜墨如金,精警凝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藝術手法,並以多種對比發人深恩,以用典,喻來擴大意境,因而使全詩顯得精警俊拔,感慨遙深,有效地表達了作品用理想來否定世俗的深刻主題。
「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為第一層次。「京華」與「山林」本是不帶感情色彩的普通名詞,以「游俠窟」、「隱遁棲」來限是與補充其內容,揭示其特徵,立即構成了兩幅對立的情趣迥異的生活圖畫。「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遁棲」,畫面何等精警凝煉!而置於詩的開頭,又恰似兩峰對出,山迎人面,給人以起勢不凡之感。這里,既是賦體詩的直書其事,寓言寫物,又是兩種生活道路的形象概括與對舉。
「臨源」至「雲梯」為第二組畫面。按一般寫法,「未若托蓬萊」之後,應該進入隱境或仙境的重筆描寫,方可盡意,但這首詩卻作了另一安排。隱境僅用「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十字精警地托出。「陵」,經過、登上之意,與「臨」相對。「丹荑」,靈芝中赤幢的動苗,比普通的靈芝更顯得色澤鮮美,更為貴重,更帶「仙」氣。「掇丹荑」三字,不只用得具體鮮明,而且暗合深隱意味,易於激起縷縷遐思。
第三組畫面的特徵是由現實飛向歷史。前兩句用了莊周拒絕楚王重金招陋和老萊子隨妻逃入深山兩個典敵,後兩句進一步用比喻說明追求隱逸之應有進有退,堅定不移,因而使詩意在似乎行將結束中又盪起新的波瀾,層層推進,達成了對世俗中黑暗政治的否定,詩思也就自然落到對「高蹈風塵外,長揖謝齊夷」的贊美上了。
「京華游俠窟」與郭璞的其他詩一樣,由於坎 詠懷而感慨遙深,因為詩思奇特、辭章艷麗而清美挺拔(感慨遙深中可以映照出阮籍《詠懷詩》的影子,清美挺拔中又可瞥見曹植遊仙詩的風貌),正是這兩方面獨特的有機的結合,終於造成了郭璞遊仙詩在晉代詩壇上獨樹一幟的藝術光彩。
此種藝術形式是何等的巧妙!
情、景、事、理的深融也是這時期遊仙詩的又一特殊的藝術形式。這時期的遊仙詩在寫人人可見之物,普普通通之事的時候更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一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內心境界。寫法好似平淡樸素,但是我們細細的品味起來,才發現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這一點也打破了枯燥說理的藝術形式,可謂是平中見奇!「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蘇軾《與蘇轍書》)。
四、遊仙詩對後世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的遊仙詩不足是作家們被葯、酒麻醉之後的消遣之作,特定的時代和特定的政治環境更使它意義深遠。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遊仙詩是在亂世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它便成了我們看魏晉南北朝社會背景的一面鏡子,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人民的精神世界,感受到當時文學的氛圍,領略當時文人的心聲。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遊仙詩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現象,但是它的出現並不脫俗,從《楚辭》中的《離騷》、《遠游》到《京華游俠窟》,遊仙詩不斷發展成熟,尤其是在藝術形式上沿襲先秦的比興手法,更使我們從中感受到先秦文學的風貌。
詩史上賦體為主的詩歌,往往容易寫得浮淺平淡,一瀉無余,或蕪雜散亂。鍾嶸說:「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詩品》)。可以說遊仙詩在藝術形式上彌補了賦體詩的這一敝病,遊仙詩凝注了濃厚的社會生活內容和強烈的愛憎之情,詩中採取峰迴路轉、層層推進之法使賦體詩平中見奇。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遊仙詩在藝術形式上對詩歌的改進可謂功不可滅。
遊仙詩大多屬於浪漫主義詩歌這一范疇,以幻想的仙境來寄託作者的情思,因此它對浪漫主義詩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一時期的遊仙詩給浪漫主義詩歌體系注入新的活力,在後來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貢獻也是巨大的。
唐代的李白一生都為理想而漫遊,其非凡的自負和自信,狂傲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在此我雖然不肯定李白這種人生境界完全來自於遊仙詩影響,但是遊仙詩對其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李白只是其一,後世崛起的效法遊仙詩的何其之多,唐代文人直接用「遊仙」為題寫詩的人雖然不多,只有王績、竇鞏、劉夏等人,但是寫作相關題材的人就不少,其中曹唐數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相傳他有《大遊仙詩》五十首,又有七絕《小遊仙詩》九十八首。這些都是愛遊仙詩的影響。
由此可見,遊仙詩不只是在魏晉南北朝興盛一時,而且餘味無窮,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
附錄:參考資料
1、龔鵬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
3、劉勰《文心雕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5月
4、錘嶸《詩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4月
5、《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7月
③ 求中國通史 呂思勉全集txt格式的。
鏈接: https://pan..com/s/14lTjhpIGbgf25qq0DO7EFQ
《中國通史》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以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教訓,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為主線,描摹了中國境內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滅亡的宏大歷史場景。
④ 求此書的pdf掃描版電子書,謝謝。《中國思想史》上下卷,韋政通著,大陸出版社的(簡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