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無聲告白讀後感100字
無聲告白讀後感(一):
完成了對《無聲告白》的閱讀。這本被稱為「橫掃美國亞馬遜排行榜」的書,與其說是懸疑類小說,不如說是一本有關愛和教育的傑作。
小說開篇便告訴讀者,迪莉婭死了,就此埋下伏筆:她怎樣死的隨著作者謀篇布局的深入,讀者漸漸自己撥開了真相的面紗:這女孩活的好痛苦,那些愛她的人,那些在她生前對其百般關注、死後痛不欲生的人,實際上是以愛之名,行謀殺之實。
書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與上一代人有關。母親是一個不甘平庸、期望與眾不同的女人,最終卻還是嫁人生子,成為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盡管中途她掙扎過,沒留下只言片語離開這個家,期望繼續完成擱置的夢想,但卻因腹中孕育了第三個小生命——漢娜而再度放下。她短暫的離去卻在迪莉婭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陰影。小姑娘陰錯陽差發現了母親保留的外婆的烹飪書,看著被淚水浸濕的紙張,誤以為是母親的眼淚。她暗暗發誓,只要母親能回來,她會盡力去完成母親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期望。而母親回來了,錯誤開始了,她這短暫的一生,承載了母親不甘平凡的夢想,被壓得喘但是氣。父親是一個中國人,在黃頭發、藍眼睛的美國人中間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遭到歧視和嘲笑是再正常但是的。自己的卑微弱小在兒子內斯的身上顯露,「游泳事件」讓他以為兒子也要重蹈覆轍。反而他卻覺得迪莉婭是受歡迎的姑娘,有著和身邊人一樣的藍眼睛,那麼漂亮可愛。因此,迪莉婭短暫的一生承載了父親「合群」、「要受歡迎」的理念,用一生,去彌補父親小時候的陰影。
愛的重量把迪莉婭壓垮了。這是愛嗎愛她,請給她選取的權利,讓她能夠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在她生日的時候,母親送解剖書、父親送連衣裙,告訴她去實現長久以來她不喜歡的「夢想」,去融合長久以來她無法融合的「圈子」。
太多的愛給了迪莉婭,其他孩子呢內斯的事情,父母已不怎樣關注。漢娜有時會被totally遺忘。或許內斯小時候會有些憎恨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妹妹吧,不然也不會做出推她入水的舉動。而當他把妹妹就上來,妹妹不撒開他的手時,讀者就應了解了,內斯是迪莉婭在這個家庭中唯一一個能夠依靠、求助的人了。內斯大了,也能體會到迪莉婭的不易,也會在飯桌上岔開話題,解救她於水火,但他畢竟還有自己的路要走,他要離開這個家,他要去哈佛。所以,當他要離開家的時候,迪莉婭是真的絕望了。當他承諾callback卻食言的時候,迪莉婭真的悲哀了。畢竟,內斯是一個心思沒那麼細膩的男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和夢,他不會一向關注妹妹的心理變化,畢竟他不是她,不能真正體會到她的痛苦。
一切的錯,迪莉婭想,來自恐懼。恐懼母親再次離開,恐懼自己不能讓他們滿意。需要糾正這個錯誤,從哪裡開始呢她一腳踏入了湖中心的水面。那個夜裡,迪莉婭死了。作者描述的很美,讀到那裡,有種relieve的感覺,她最後解脫了。
關於文中傑克對內斯的暗戀、父母最初的相遇結合、父親的出軌,不再贅述。迪莉婭這個從頭就死的人物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她的死亡讓所有人陷入悲傷,甚至歇斯底里,但文章最後,結束的很「暖」。母親原諒父親的出軌,二人擁吻,內斯揍了傑克,但和妹妹為他上葯療傷,隨著迪莉婭完全地消失在這個世界,每個人似乎都漸漸地從悲傷中蘇醒,讓生活步入正軌,去理解事實。但每個人都不會忘記她,她給每個人都上了一課。
天下的父母,你們可知,孩子的許多告白是無聲的,需要你們用心去發掘,不然可能會鑄成大錯,輕則誤其終身,重則造成不可挽回的悔恨。一個人活在世上,有那麼多無法掌控的事情,如果連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掌控,還有什麼意思呢也需一個人不怕寒言冷語,但溫柔的刀子怕是能讓你痛不欲生,等回過神來,已無力掙扎回天乏術。
我會想,如果迪莉婭早早地跟父母溝通呢早點告訴他們真實的想法,不就能夠避免杯具的發生了嗎不,她不會。有一種心理畸形叫童年陰影,有一種可怕的力量叫習慣,當你習慣去迎合別人的想法,那你就很容易被別人掌控了。迪莉婭是自己投降了,從小到大的習慣驅使著她硬著頭皮向前走,一旦路走不下去了,到了無法忍受、不得不解決、而又無人商討、無法可解的時候,只好選取死亡,一了百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入戲了。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雖然我沒慘到那個地步,也沒勇氣透過死亡來結束一切,但我很難過地看到自己與她身上的相似點,也再次敲打自己,如果一向以來在走別人的路,終有一天,我會手足無措,會走不下去的。也不要祈禱會有人拉你一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可能在你入水後會有人拉你一次、兩次,但無法救你於水深火熱,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學會游泳,讓自己變得剛強。總去袒露自己的傷疤,展示一副可憐的樣貌,時間久了,只會招來人的嘲笑和瞧不起。但必須要有1-2個個性體己的朋友,讓你的心事有個outlet,這樣,不至於抑鬱。
懂了很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因為你不去按照道理去做,去行動。
去吧,去做正確的事,不要再為自己找借口,懶惰懈怠。
無聲告白讀後感(二):
這本叫《無聲告白》的小說,出自一位美籍華裔女作家之筆,扉頁上的她很年輕,也很漂亮,很難想像如此深刻、如此刺痛靈魂的故事是這位優雅、溫婉的女士所作。小說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寫的是成為「異類」的那種負擔與壓力,這種負擔與壓力,通常會摧毀一個人,而不是塑造一個人。
先說說故事梗概:莉迪亞死了,她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父母深信,莉迪亞必須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屍體被發現後,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系,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莉迪亞的妹妹看清了什麼呢
原先,李先生是一位出身窮困的華人移民後代,從小受到排擠、孤立,最大的夢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李太太由單身母親撫養長大,雖是地道的白人,卻不願屈從母親期望的女性傳統主角,她夢想擁有自己的事業,比男人更加卓爾不群。倆人的結合有愛,也有很深的誤解和由誤解產生的期盼。等到孩子相繼出生,誤解越來越深,差點導致家庭的崩解。此後,莉迪亞就成了維系家庭表面安穩的紐帶。她既要安撫父親對友誼的渴求,又要滿足母親對出人頭地的期盼。她被親情綁架,被父母的懦弱壓垮。
在小說中,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夢想,在現實中卻都舉步維艱。當成人的夢想遭到現實困境,當成人解決不了自己內心的痛苦,這種憤憤不滿,這種失魂落魄,就會轉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
痛苦像瘟疫一樣,不但互相傳染,還會感染給所有的家人。當內心的痛苦深藏成秘密,這些秘密就會讓家庭產生裂痕。我想,每個人都難免心意難酬,難免傷痕累累。但是,這些決不能成為勒索他人的借口,尤其不能轉化成催逼孩子的重壓。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不可避免的困境,都有繞不開的難題,那麼,這些都就應由每個時代里的每個人去求索,去抗爭。轉嫁痛苦是一種怯懦,自己消化不了,扛不下來,也只好自己認,至少不要讓它再去毒害孩子的心靈。「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封皮上的這行字像針一樣刺進你的心裡,告誡你:要有勇氣活出自己,否則,你不但成為不了他人期盼的樣貌,還會因此自我毀滅,帶給他人更大的打擊。因為,每個人的問題只能自己解決,在別人哪怕是最親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徹底的代償。
無聲告白讀後感(三):
《無聲告白》讀後感
這本被稱為「橫掃美國亞馬遜排行榜」的書,與其說是懸疑類小說,不如說是一本有關愛和教育的傑作。每一個看完了《無聲告白》的人,心底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先對這部小說作一個簡短的介紹:
小說開篇便告訴讀者,迪莉婭死了,就此埋下伏筆:她怎樣死的隨著作者謀篇布局的深入,讀者漸漸自己撥開了真相的面紗:這女孩活的好痛苦,那些愛她的人,那些在她生前對其百般關注、在她死後痛不欲生的人,實際上是以愛之名,行謀殺之實。
書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與上一代人有關。她的母親是一個不甘平庸、期望與眾不同的女人,最終卻還是嫁人生子,成為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盡管中途她掙扎過,沒留下只言片語離開這個家,期望繼續完成擱置的夢想,但卻因腹中孕育了第三個小生命——漢娜而再度放下。她短暫的離去卻在迪莉婭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陰影。迪莉婭要努力地扮演好一個讓父母滿意的主角。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被期盼著的,她的興趣,她的交友,她的未來都是被期盼著。而正是莉迪亞過於成熟的心智,讓她不能擺脫這種期盼,以致於發生了之後的杯具。
我以為在開放民主的美國很少有這種事情,之後才發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家長習慣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小孩比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爸爸覺得就應學珠算,媽媽覺得就應學舞蹈,沒有人問孩子喜歡什麼。看到書中有一處這樣描述「她每次都是真心徵求女兒的意見,但是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開口的時候緊張地屏住了呼吸,在聽到女兒的是的之後,呼吸才會恢復正常。」不得不佩服作者,沒有任何一處的落筆是粗疏的,用詞精準而剋制。
看似幸福的這一家,其實並沒有表面的如意,所有人的隱忍和退讓都是為了維護這個家的平衡。
「我的大腦里總是憧憬著另一種生活,但實際狀況事與願違。」這是瑪麗琳第一次離家出走時留下的字條,之後自己又撕碎了,能夠說所有軌跡的正是從這件事情開始偏離。她期望和自己很像的女兒能夠過得和自己不一樣,能夠與眾不同,所以給了女兒很多期盼。而詹姆斯則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如此與眾不同的特質一向活在自卑中,他渴望和周圍的人一樣。所以他也期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彌補自己不善交際的弱點,廣交好友。所以莉迪亞就擔任了這個平衡家庭裡面各種需要的主角。
至於哥哥內斯和妹妹漢娜也有著很多不能說的秘密。在父母面前,他們顯得有些剩餘。所有的愛和溫柔的注視,親吻都是屬於莉迪亞的。他們的心裡肯定都這樣想過。但是沒有一個人跑去和父母說期望你能多看看我,注意到我的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至少我明白我是誰,我要什麼。至少我不恐懼。」對於局外人傑克,我一向很佩服。我覺得他是整本書裡面活得最自由的一個人。或許有人會反擊因為他從小缺少管教,不用承載父母的夢想,也就活得肆意。但有些事情生來就是不公平的。
這本書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家庭以及個人道路,而且沒有任何一處落筆是粗糙的,但我不喜歡這本書,因為太過壓抑了。最後用書封面上的一句話作為結束: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
無聲告白讀後感(四):
《無聲告白》是我花一天時間讀完的一本小說。看完之後,總覺得想寫點兒什麼。這本小說作者是居住在美國的華裔,不明白是不是華裔的骨子裡面都有潛在的自卑感,因此個性渴望「成功」或者藉由子女的「成功」來贏得別人眼中的贊許,從而肯定自身的價值。所以,這部小說在種族方面、男女平等方面、子女教育方面都充滿了作者主觀的感受,可能很多資料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小說中的母親是美國人,但是其言談和行為卻十分中國化,以致我讀的時候總會有點兒「出戲」。我甚至我覺得,如果忽略書中的美國背景,把種族差異換成城鄉差異,整個情節放到中國,也十分適宜。舉個例子,家長們是不是都很喜歡送書給孩子作為禮物
中國人個性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會將自己無法實現的人生理想寄託到孩子身上。所以,這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很值得中國家長記住: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你是想讓孩子重復一條你自己的道路呢,還是就應讓他自我發現興趣所在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和浮躁的社會環境都給不了孩子自我發現自身興趣和特長的時間,家長們的群眾焦慮直接導致孩子們臉上呈現日益凝重的表情。
我以前坐在少年宮的大廳里觀察過來來往往的孩子,年齡越小,臉上的笑容越多;年齡越大,表情越凝重。我很期望我的兩個女兒臉上的笑容能夠持久些。雖然在目前的環境下,快樂學習很難成為現實。但是,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就應還是能夠做到的。從這天開始,少一點兒灌輸,多一點兒溝通,給孩子們的成長多一點兒空間和時間。
無聲告白讀後感(五):
《無聲告白》這本書給我的感觸會比《島上書店》多很多,為什麼要拿這兩本書比較因為看的時間很接近,也因為有人說這兩本書類型相似。
像亞馬遜修改推薦所說的那樣,這本書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本文中的家庭關系,而是瑪麗琳的夢想與家庭羈絆的矛盾。她一向都有一個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也付出了許多,個性是處在女性的地位還比較低的社會時,她是有多大的勇氣要做到「與眾不同」。
但是,她遇到了他,一個與她不同國籍的教授,在她看來他是多麼的「與眾不同」。之後因為懷孕結婚了,婚後她或許暫時忘了她的夢想,之後她意識到自己沒有正事可做,想要出去工作被丈夫阻止了。之後她母親去世了,想起了母親過的生活,她對自己發誓,決不能活得像母親那樣。
她想去實驗室當助手,那個人卻笑著回復她說,不明白她是認真的,因為她還有孩子和丈夫要照顧。看到那裡,我為她感到悲哀,同時我也恐懼我可能的婚後生活。有了家庭的束縛,自己的追求怎樣辦自己想做的事情還能去做嗎因為就算在現代,多半還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做「家庭主婦」、「相夫教子」並不是我追求的生活。
看到她最後遇到有一位女性做到了她一向追求的事情,她覺得不可思議,她覺得她原本也能做到,所以她要實施她原計劃的時候,我為她感到高興,覺得她做的個性棒。可惜最後,她卻因為懷孕等束縛放下了她的計劃,把她自己想要而做不了的事情寄託在了她女兒身上。我想,這很悲哀,卻很現實。
文中有一段這樣的話「你以前愛的那麼深,懷有那麼多的期望,最後卻一無所有。孩子不再需要你,丈夫不再想要你,最後只剩下你自己,還有空盪盪的房間。」這很凄涼,也是女人一生很悲哀的一種狀況,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只有空盪盪的房間,我也要過的快樂、愉悅。可能因為這個跟我生活比較相關,所以印象最深刻。
對於家庭關系,我想的比較多的是以後對於孩子的相處模式及教育方式等。因為我的家庭關系比較和諧,沒有這么多的危機,我一向覺得很溫暖,只是我們比較缺乏交流吧。當然,我也不是沒有不滿過,因為可能存在的「重男輕女」和他們的傳統思想。而且我也在思考著,我讀大學是出自於我自己想讀,還是由於他們想讓我讀。其實我想過放下的,可此刻卻很慶幸自己沒有放下,可能這也有利有弊吧。
還有好多好多感觸寫不完,就再續吧。
⑵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pdf
作為一名時間規劃和人生目標方面的咨詢專家,我創建了一套新的系統,它正在幫助成百上千萬人立即更加有效地利用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從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掌控權。
---------------
為什麼要學會掌控時間(1)
---------------
時間就是生命,它不可逆轉,也無法取代。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而一旦把握好時間,你就掌握了自己的生命,並能夠將其價值發揮到極限。
作為一名時間規劃和人生目標方面的咨詢專家,我創建了一套新的系統,它正在幫助成百上千萬人立即更加有效地利用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從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掌控權。
我不是一名「時間與動作」的組織專家,我並不是要告訴人們應當如何減少那些不必要的動作,並在最短的時間里、用最精練的流程來完成手頭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動作。那樣做意味著你要事先對每一個動作進行仔細斟酌進行思考,然後將其簡化為一系列的機械行為。這只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枯燥,而且你甚至可以說這種「看錶式」的極端行為會使得人類的每項活動都毫無生趣,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進行任何思考。
相比之下,我所創建的這套系統則鼓勵人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更多思考。如果按照我的建議進行的話,你可能開始更多考慮如何利用時間,工作也無需那麼辛苦,你還可以做更多自己早就想做的事,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所以千萬不要叫我效率專家。我所關注的是「效能」。一個講求效能的人會從所有可能的任務當中選擇最重要的,並通過最有效的方式來完成它。在如何應用時間這件事情上,做出正確的選擇要比更快更好地完成手頭的工作更加重要。講求效率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在我看來,效能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效率。
我在書中談到的一些技巧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比如說,假設你還有十分鍾就要去看牙醫。如果你像大多數人一樣的話,你可能就會想辦法消磨掉這段時間。但我卻能夠告訴你應當如何利用這十分鍾時間來開始一項你一直都在拖延的工作——比如說重新裝修你的房子或者是分析你的生產成本等等。與此同時,我還將幫助你徹底改掉拖拉的習慣,並讓你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始終保持高昂的鬥志,直到工作完成。
在本書當中,你將了解到我的客戶、家人以及我本人在應用這些技巧時的一些經歷。你會看到我的這一系統並非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僵硬、機械、呆板。一點不是!事實上,你會發現這些技巧都非常有趣,而且你將會很高興去嘗試著應用它們。這些技巧將會給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這種效果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我的這套系統已經成功地幫助了許多諸如A.T.&T.、美洲銀行(BankofAmerica)、IBM、Lever兄弟、加里福尼亞標准石油()等在內的大公司;它還幫助了眾多地區組織和聯邦機構。那些終日繁忙的人,比如說歌星尼爾·迪亞蒙德(NeilDiamond)、女權主義者、作家格勞里亞·斯坦納姆(GloriaSteinem)、設計師米爾頓·格拉塞爾(MiltonGlaser)、塞拉(Sierra)俱樂部執行主管邁克·麥克羅斯凱(MikeMcCloskey)、美國音樂學院(AmericanConservatoryTheatre)總指揮威廉姆·鮑爾(WilliamBall)、伊莎蘭(Esalen)機構總裁邁克·墨菲(MikeMurphy)、《頭發》(Hair)製片人邁克爾·巴特勒(MichaelButler)等,還有成千上萬名執行官、專職業人士、企業家、家庭主婦、學生,以及所有在研討班上或私下向我徵求建議的人,他們也成功地利用這套系統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我對自己的這套系統充滿信心,因為它已經成功地幫助我掌控了自己的生活。我相信它一定也能夠幫助你控制自己你的生活,並幫助你從生活當中得到那些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我並不是一定要教會你如何成為你所在公司的總裁,或者是幫助你更好地協調好你的職業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間的沖突。你當然可以通過這套系統來實現這些目標——如果它們真的是你的目標的話。但該系統還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名更有效率的大學生、象棋選手、蠟燭製造商,或者是國際運動員。一切完全取決於你。
還有: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樣,也是因為「太忙」而沒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話,那請你一定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他們比你更忙,結果卻完成了更多的工作。這些人並沒有比你擁有更多的時間。他們只是學會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而已!有效地利用時間是一種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巧——就像開汽車一樣,而在本書當中,我就為你提供了掌握該技巧所需要的所有工具。我將向你展示一套合理而實用的方式來幫助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時間,而非成為時間的奴隸,從而讓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總而言之,對於你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時間更加重要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我們每個人每個星期都只有168個小時,我不可能給你更多的時間。但我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利用這些時間。
必須要面對兩個相互沖突的目標做出決定的時候,請記住:你隨時可以調整自己的優先次序。你只是把自己的目標寫在紙上而已——並不是刻在大理石上。
如果你不願意把某個目標(比如說,重新回到學校)放到比較優先的位置上,或者是把另外一個目標(比如說用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放到次要位置,那麼你可以考慮把兩個目標放到同樣重要的位置。即便你在一個目標上花的時間比另一個目標多了兩個小時,你仍然可以告訴自己這兩個目標的位置是相同的。即便兩個目標彼此矛盾,或者需要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你也可以從容地放棄其中一個——當然,只是暫時放棄而已。等到下個星期,或者是來年的時候,你又可以選擇給予這個目標更多重視。
你必須面對這個挑戰,必須確定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並相應地設定優先次序。要想對這些目標進行篩選,我推薦你使用你已經准備好的三張目標清單。
---------------
如何排序
---------------
拿出你的人生目標清單,用一分鍾時間選出三個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把這三個目標當中最重要的那個目標列為A—1。第二重要的列為A—2。隨後是A—3。在三年目標和六個月目標清單當中進行同樣的篩選。
到此刻為止,你已經從三張清單上挑出了九個目標。要想從中再進一步挑選出三個最重要的目標,你需要重新拿出一張干凈的紙,在上面寫道,「我的三個最重要的長期目標是……」然後按順序寫出這三個目標:A—1,A—2,A—3。
好了,你現在已經完成了初步的人生目標陳述,大致明確了自己到底希望從生活當中得到什麼。
接待個體客戶的時候,我經常會花很多時間跟他們一起討論他們的人生目標陳述。這種討論可能會持續兩個星期左右,我們一般會修改六七次,最後才能寫出真正能夠代表客戶需要的人生目標。你也可以嘗試反復修改自己的人生目標,你會發現這樣做真的很有幫助。
就好像一名專業攝影師會反復拍攝一個鏡頭,直到達到理想效果一樣,你也可以通過反復修改自己的人生目標來取得最清晰的效果。所以我建議你明天重復一次今天的練習,然後把兩次的結果進行對比。我可以保證,你絕不會得到完全相同的結果,而且你很可能會在第二次修改的時候添加一些新的信息。人的大腦就是這樣工作的。
由於人生目標陳述並不是靜態的,所以它應該被階段性地不斷加以更新。每年重新評估目標陳述的最佳時期是你的生日。即便你去年已經為自己確立了一份很棒的目標清單,今年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去年的目標清單或許已經不能代表你今年的目標設想了。隨著你的不斷成長,你的目標清單也應該及時得到更新。
***************
*第6章現在開始
***************
不要因為怕承擔責任而不敢列出某些活動,沒有人會強迫你執行清單上的內容。在排定優先次序的時候,你可以根據各項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來判斷是否要實施某項活動。但即便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也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
做好規劃
---------------
人生目標陳述練習可以幫助你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理想的未來,從而幫助你將未來帶到現在。時間規劃的第二件工作則可以幫助你確定採取哪些具體行動來實現你的長期目標。
要想進行長期規劃和目標設定,你必須首先進行一系列短期的規劃,這就要求你必須確定一些具體的活動。你可以去完成一項活動。而這些活動則是你實現目標過程中的階梯。比如說你的目標是經濟保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你可以選擇每天存上10美圓,或者可以跟你的投資顧問討論一下你的投資計劃,這些才是你為實現目標而採取的具體行動。
一旦在短期和長期目標上做好了規劃,你的目標和活動就會很好地契合起來。短期規劃中的大多數(即便不是所有)的活動都將有助於你實現自己的長期規劃。
---------------
如何根據你的A級目標列出活動(1)
---------------
如果你希望實現一些抽象的目標,比如說幸福、成功,或者是財務獨立,你可能需要採取多種不同的行動。比如說你想要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我敢保證你至少有25或50種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而且不會讓你發胖,也不用去做任何違法的事情)。對於任何目標——無論它是大是小——都是如此。
要想確定你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來實現你的A級目標,你必須(1)針對每個A級目標列出所有可能的活動;(2)確立相應的優先次序,以便選擇當前最有效的活動。
在列舉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展開想像。快速寫出盡可能多的答案——這是一種發揮想像力的最佳方式。它可以讓你的直覺充分發揮作用。不僅如此,當你面臨著巨大壓力的時候,你還有可能產生新的想法。速度可以讓你不知不覺間突破那些自我剋制的因素——因為它們甚至來不及發揮作用。在列舉活動的過程中,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要不停地寫。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筆尖離開紙面,否則你就是在浪費時間。
不要試圖去對自己的想法進行任何評價。你並不需要為清單上的內容對任何人負責。如果你想要隱藏任何東西的話,你就是在愚弄自己。千萬不要把任何活動標記為「好的」或「不好的」或「輕浮的」——至少在列出這些活動的時候不要去進行評價。記住,你完全可以在後面修訂這些決定的時候刪除那些不重要的活動。
而且不要因為擔心不能完成某項活動而限制自己。因為在仔細分析之後你很可能,發現那些乍看起來難以完成的活動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無論如何,在列舉清單的時候不要做任何判斷。
不要因為怕承擔責任而不敢列出某些活動,沒有人會強迫你執行清單上的內容。在排定優先次序的時候,你可以根據各項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來判斷是否要實施某項活動。但即便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也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感覺自己沒有什麼活動可以列出的話,你可以嘗試重復一下前面的練習,比如說對前面列出的內容進行修改,增加新的信息、進行擴展、補充內容、增加細節等等。關鍵是要不停地寫。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專業登山者。你可以列出所有你准備攀登的山峰,包括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高山,比如說珠穆朗瑪峰。或許你只是希望征服北美的山峰呢?或許是歐洲的?亞洲的?你可以把這些活動按類別進行分解,再進一步分解……直至分解到最為具體的活動。關鍵是要不停地寫。
雖然我鼓勵你不假思索盡可能多地列舉活動,但我也要提醒一點:千萬不要把目標跟活動混為一談。記住,活動是一些可以具體執行的動作。你的目標可能是過上一種更加健康的生活。而具體的活動則可能包括:今天晚上不吃甜點,本周內進行三次鍛煉,在二十四小時內不抽煙。
好了,你已經准備好列出清單了。拿出三張空白的紙,把前面選出的三項A級目標分別寫到三張紙上。我們將把你的目標分解為一些可以執行的活動。牢牢記住上面的建議,用三分鍾時間,列出盡可能多的有助於實現第一個A級目標的活動。然後用同樣的方法為另外兩個A級目標列出相應的活動。然後你可以回過頭去,各用至少三分鍾時間來修改每張清單上的內容——你可以增加新的活動項目、可以刪除某些項目、將一些項目整合到一起,甚至也可以想出一些新的活動項目。
讓我們拿一名高中生作為例子。他的目標是想成為一名職業壘球運動員,這是他的A級目標。但他同時也想去上大學,這是他的另一個A級目標。而他的第三個A級目標則更為迫切:他希望成為大學壘球隊的主力投球手。顯然,第三個目標是最為迫切的。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他必須在整個冬季保持體形,每天跑上一英里,每星期進三次健身房,只有這樣,他才能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做好准備。要想被他所申請的大學(比如說USC,這所大學的壘球隊是最棒的)的壘球隊錄取,他必須努力學習。而且他還要在本周之內准備參加一次重要的數學考試。除此之外,竭盡全力打好本次的冠軍杯也是他的一項A級活動。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自於一名重新開始工作的婦女。她的三個孩子都已經上學,她也開始有了一些空閑時間。她已經結婚十二年了,在結婚之前,她是一名護士。要想實現她的A級目標(重新開始工作),她必須完成一系列A級活動:參加一些必要的課程以了解醫護行業的最新進展,跟其他護士進行交流,確保自己具備重返工作的所有條件,而且還要不斷尋找那些符合自己條件的機會。
我曾經碰到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的長期目標是:有一份不錯的薪水,並過上幸福的生活。但他首先必須實現一個相對較短的目標:選定合適的職業。要想做到這一點,他首先必須找到一份工作。所以他目前需要完成的A級活動包括:決定自己需要了解哪個行業,跟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的從業人員多多交流,准備一份個人簡歷,准備求職信,從眾多的職業機會中進行選擇,安排時間參加面試。
---------------
如何根據你的A級目標列出活動(2)
---------------
我的一位客戶總是覺得自己浪費了太多時間。他告訴我:「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我是一名保險推銷員,可我真正喜歡的是去做公共關系。我每天都在忙著尋找機會,每次喝咖啡或者是吃午飯的時候,我都在忙著跟人聯系,告訴對方我希望從事一份公共關系行業的工作。」
可我發現,在過去的兩個月里,他只跟五個人交談過,換句話說,雖然他每天都在忙碌著尋找新的機會,可他所尋找的范圍仍然局限在一個非常小的圈子裡。也就是說,他並沒有取得任何新的進展。而事實上,常識告訴我們,要想在公共關系這樣充滿高度競爭的行業里找到一份工作,求職者每個月至少應該聯系50個人。當他發現自己剛開始聯系的人並不會給自己任何幫助的時候,他就應該嘗試接觸更多的人——這應該成為他此時的A級活動。
---------------
刪除那些不重要的工作
---------------
當你很用心地列出了所有可能的A級活動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你的時間卻又遠遠不夠。這時你就應該為自己的活動排定先後次序:如果說列舉活動的時候你所需要的是創造和想像,那現在你需要完全回到現實。要想做到這一點,你首先需要找出那些不重要的活動,並立即停止它們。
拿起你剛剛列出的活動清單,仔細分析每一項活動,問問你自己:在接下來的七天之內,我是否准備要在此項活動上投入至少五分鍾時間(當然,有些活動可能並不需要這么長時間)?如果你的答案是「不」的話,我建議你立即勾掉那項活動。
在勾掉某項活動的時候,你不一定要給出具體的原因:你可能只是不喜歡去做這件事情,或者你可能無法得到必要的幫助,或者是因為你覺得它太難了,或者是因為你太忙了……無論是什麼原因,只要覺得自己無法在某項活動上投入必要的時間,你就可以立即將其一筆勾銷。
如果到最後你發現自己幾乎勾掉了所有的活動,建議你可以從頭開始,重新列出四項你覺得有意義,或者說你願意投入時間去做的活動。
不要因為某件事情很重要(比如說找份新工作)而不願意刪掉它。如果你現在不願意去著手處理這件事情的話,就立即毫不猶豫地把它勾掉——畢竟,你完全可以等到下個星期再考慮安排這件事情——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工作越積越多。
在修改完三張A級活動清單之後,你可以把三張清單上的結果總結為一張任務列表。該列表可能會包含十幾項活動,對於你來說,這些活動都很重要,而且你願意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里投入時間來完成它們。接下來你要開始動手為所有的活動設定先後次序。在最重要的活動後面寫上A—1,然後依次在其他活動後面寫上A—2,A—3,A—4……確定完次序之後,你就可以為每項活動確定最後期限,並著手安排完成該活動的具體時間了。在安排時間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考慮好你有哪些時間可以被分配給新的任務。如果你每個星期要抽出三天時間來上夜校的話,那你在工作日可以自由支配的晚上實際上只有兩個,假設你現在的任務是跟朋友一起在外共進晚餐,那你准備具體安排哪一天?如果你的任務是開始閱讀《戰爭與和平》的話,你准備什麼時候開始?是坐車上班的路上嗎?一旦做出決定,立即把它記錄下來。
選出一件優先要做的事情,立即動手!
怎樣才能更加接近你的人生目標呢?每天都是一個嶄新的機會。現在開始,選出至少一件你的A級活動,立即動手。你會發現自己很容易地就向自己的人生目標靠近了一步。
剛開始選擇A級活動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選擇那些內容較短,而且比較容易實現的。如果你選擇了一項難度較大的活動,建議你將其分解為更小的部分,然後從最簡單,或者是涉及問題最少、或者是你最重視的那一部分開始。
一旦選出了一項活動,你當天的工作重點就很清晰了。在接下來的1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里,你總能找到幾分鍾時間去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靠近一步。現在就開始吧!
第5章和本章所講到的內容都是時間管理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在這里列出了這兩章的主要內容,以便幫助讀者進行復習:(1)列出可能的長期目標;(2)立即動手,確定目標的優先次序,確認出A級目標;(3)列出實現A級目標可能需要的活動;(4)確立活動的優先次序,確定A級活動;(5)安排完成A級活動的具體日程;(6)按照日程完成相應活動。
***************
*第7章日程安排的作用
***************
你還需要時間來完成那些常規性的工作:起床、讀報紙、檢查郵件、參加工作例會、保持辦公區域整潔、看電視、洗盤子、開車接送孩子……這些工作量的多少完全取決於你在你的組織、家庭和你的社交圈當中的位置。
⑶ 求推薦社會學、法學、哲學、邏輯學方面好書~
社會學:孔德、斯賓塞、馬克斯·韋伯的相關著作。這個我沒讀過原著,不妄下斷言了。
法學:《論法的精神》這本書的書評和介紹性的文章看了很多,原作沒讀過。可以肯定的是這絕對是一本經典的值得讀的好書。
邏輯學:金岳霖主編的《形式邏輯》(非常好的一本邏輯學著作,推薦。)
哲學:入門級的《蘇菲的世界》——以問題引導讀者的方式展開,以這種方式展開的著作適合所有哲學工作者和愛好者。笛卡兒的《談談方法》適合喜歡和善於思考的所有人,商務印書館那個版本翻譯的很好。比較專業和深入的,如鄧曉芒譯的《純粹理性批判》、賀麟譯的《小邏輯》適合想深入研究哲學的哲學愛好者,它的晦澀程度和它的思想深度(價值)是成正比的。不過,把書中的主要觀點和基本概念理清楚,其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難。
我個人比較喜歡哲學思考。讀過的並覺得很不錯的哲學類著作有休謨的《人類理解研究》、楊壽堪的《黑格爾哲學概論》、《金剛經》、《心經》(這個很短很經典)、《道德經》、《中國哲學簡史》(很好,馮友蘭寫的)。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目錄:
A哲學類
A哲學類\A0101形而上學.pdf
A哲學類\A0102懺悔錄.pdf
A哲學類\A0103對笛卡爾《沉思》的詰難.pdf
A哲學類\A0104倫理學.pdf
A哲學類\A0105人類理解論.pdf
A哲學類\A0106人類理解研究.pdf
A哲學類\A0107人是機器.pdf
A哲學類\A0108狄德羅哲學選集.pdf
A哲學類\A0109袖珍神學.pdf
A哲學類\A0110先驗唯心論體系.pdf
A哲學類\A0111精神現象學 上.pdf
A哲學類\A0111精神現象學 下.pdf
A哲學類\A0112邏輯學 上.pdf
A哲學類\A0112邏輯學 下.pdf
A哲學類\A0113哲學史講演錄 第二卷.pdf
A哲學類\A0113哲學史講演錄 第三卷.pdf
A哲學類\A0113哲學史講演錄 第四卷.pdf
A哲學類\A0113哲學史講演錄 第一卷.pdf
A哲學類\A0114美學 第二卷.pdf
A哲學類\A0114美學 第三卷 上冊.pdf
A哲學類\A0114美學 第三卷 下冊.pdf
A哲學類\A0114美學 第一卷.pdf
A哲學類\A0115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pdf
A哲學類\A0116物種起源.pdf
A哲學類\A0117實用主義.pdf
A哲學類\A0118善的研究.pdf
A哲學類\A0119西方哲學史 上.pdf
A哲學類\A0119西方哲學史 下.pdf
A哲學類\A0201物理學.pdf
A哲學類\A0202物性論.pdf
A哲學類\A0203人性論.pdf
A哲學類\A0204人類理智新論.pdf
A哲學類\A0205導論.pdf
A哲學類\A0206法哲學原理.pdf
A哲學類\A0207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pdf
A哲學類\A0208文明論概略.pdf
A哲學類\A0209一年有半 續一年有半.pdf
A哲學類\A0210實驗心理學史.pdf
A哲學類\A0211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pdf
A哲學類\A0301巴曼尼得斯篇.pdf
A哲學類\A0302論原因、本原與太一.pdf
A哲學類\A0303健全的思想.pdf
A哲學類\A0304判斷力批判 上卷.pdf
A哲學類\A0304判斷力批判 下卷.pdf
A哲學類\A0305論學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pdf
A哲學類\A0306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pdf
A哲學類\A0307基督教的本質.pdf
A哲學類\A0308我的哲學的發展.pdf
A哲學類\A0309論靈魂.pdf
A哲學類\A0310勸學篇.pdf
A哲學類\A0311原始思維.pdf
A哲學類\A0312軀體的智慧.pdf
A哲學類\A0313發生認識論原理.pdf
A哲學類\A0314藝術的起源.pdf
A哲學類\A0315邏輯哲學論.pdf
A哲學類\A0401理想國.pdf
A哲學類\A0402回憶蘇格拉底.pdf
A哲學類\A0403范疇篇 解釋篇.pdf
A哲學類\A0404新工具.pdf
A哲學類\A0405培根論說文集.pdf
A哲學類\A0406第一哲學沉思集.pdf
A哲學類\A0407思想錄.pdf
A哲學類\A0408知性改進論.pdf
A哲學類\A0409全部知識學的基礎.pdf
A哲學類\A0410小邏輯.pdf
A哲學類\A0411自然哲學.pdf
A哲學類\A0412人類的由來.pdf
A哲學類\A0413感覺的分析.pdf
A哲學類\A0414美學史.pdf
A哲學類\A0415精神分析引論.pdf
A哲學類\A0416基督何許人也.pdf
A哲學類\A0417科學的社會功能.pdf
A哲學類\A0501論有學識的無知.pdf
A哲學類\A0502野性的思維.pdf
A哲學類\A0503哲學史教程.pdf
A哲學類\A0504科學與近代世界.pdf
A哲學類\A0505人類的知識.pdf
A哲學類\A0506科學與假設.pdf
A哲學類\A0507哲學的改造.pdf
A哲學類\A0508精神分析引論新編.pdf
A哲學類\A0509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pdf
A哲學類\A0510自然宗教對話錄.pdf
A哲學類\A0511基督教並不神秘.pdf
A哲學類\A0512自然哲學.pdf
A哲學類\A0513人有人的用處.pdf
A哲學類\A0514科學史.pdf
A哲學類\A0515時間與自由意志.pdf
A哲學類\A0601笛卡爾哲學原理.pdf
A哲學類\A0602哲學辭典.pdf
A哲學類\A0603人類知識起源論.pdf
A哲學類\A0604歷史理性批判文集.pdf
A哲學類\A0605蘇魯支語錄.pdf
A哲學類\A0606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pdf
A哲學類\A0607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pdf
A哲學類\A0608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上冊.pdf
A哲學類\A0608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下]([英]沃爾夫).pdf
A哲學類\A0609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pdf
A哲學類\A0610科學哲學的興起.pdf
A哲學類\A0701天象論 宇宙論.pdf
A哲學類\A0702靈魂論及其他.pdf
A哲學類\A0703斯賓諾莎書信集.pdf
A哲學類\A0704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pdf
A哲學類\A0705純粹理性批判.pdf
A哲學類\A0706實驗醫學研究導論.pdf
A哲學類\A0707 最後的沉思([法]彭加勒).pdf
A哲學類\A0708純粹現象學通論.pdf
A哲學類\A0709釋夢.pdf
A哲學類\A0710 性心理學([英]靄理士).pdf
A哲學類\A0710性心理學(三聯版).pdf
A哲學類\A0711 人生的親證([印]泰戈爾).pdf
A哲學類\A0712佛教邏輯.pdf
A哲學類\A0713神聖人生論.pdf
A哲學類\A0714邏輯與知識.pdf
A哲學類\A0715哲學研究.pdf
A哲學類\A0716形而上學導論.pdf
A哲學類\A0717結構主義.pdf
A哲學類\A0801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pdf
A哲學類\A0802詩學.pdf
A哲學類\A0803新系統及其說明.pdf
A哲學類\A0804泛神論要義.pdf
A哲學類\A0805自然的體繫上.pdf
A哲學類\A0805自然的體系下.pdf
A哲學類\A0806道德情操論.pdf
A哲學類\A0807實踐理性批判.pdf
A哲學類\A0808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pdf
A哲學類\A0809數理哲學導論.pdf
A哲學類\A0810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pdf
A哲學類\A0811歷史與階級意識.pdf
A哲學類\A0812面向思的事情.pdf
A哲學類\A0813多元的宇宙.pdf
A哲學類\A0814物理學和哲學.pdf
A哲學類\A0815人類理智研究.pdf
A哲學類\A0901談談方法.pdf
A哲學類\A0902道德原則研究.pdf
A哲學類\A0903算術基礎.pdf
A哲學類\A0904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pdf
A哲學類\A0905路標.pdf
A哲學類\A0906 心的概念([英]吉爾伯特•賴爾).pdf
A哲學類\A0907計算機與人腦.pdf
A哲學類\A0908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pdf
A哲學類\A0909卡布斯教誨錄.pdf
A哲學類\A0910聖教論.pdf
A哲學類\A1001薄伽梵歌論.pdf
A哲學類\A1002尼各馬可倫理學.pdf
A哲學類\A1003論老年 論友誼 論責任.pdf
A哲學類\A1004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英]牛頓).pdf
A哲學類\A1005宗教經驗之種種.pdf
A哲學類\A1006 權力意志[全2卷]([德]尼采).pdf
A哲學類\A1007拓撲心理學原理.pdf
A哲學類\A1008在通向語言的途中(修訂譯本).pdf
A哲學類\A1009科學社會學.pdf
A哲學類\A1010哲學和自然之鏡(三聯版).pdf
A哲學類\A1010哲學和自然之鏡.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1政治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2大洋國.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3政府論 上篇.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3政府論 下篇.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4馬布利選集.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5愛彌兒.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6拿破崙法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7對勞動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108勞動組織.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1烏托邦.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2太陽城.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3溫斯坦萊文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4傅立葉選集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4傅立葉選集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4傅立葉選集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5政治正義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6伊加利亞旅行記 第二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6伊加利亞旅行記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7祖國在危急中.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8和諧與自由的保證.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09阿奎那政治著作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0為英國人民聲辯.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1神學政治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2論法的精神 上冊.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2論法的精神 下冊.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3社會契約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4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5雪萊政治論文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6拿破崙文選 上.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6拿破崙文選 上[82].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6拿破崙文選 下.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7戰爭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8 論自由([英]約翰•密爾).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19潘恩選集.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20聯邦黨人文集.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221什麼是所有權.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1遺書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1遺書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1遺書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2自然法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3聖西門選集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3聖西門選集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3聖西門選集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4歐文選集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4歐文選集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4歐文選集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5公有法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6人類幸福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7皮佑選集.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8回顧.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09社會主義神髓.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10笛福文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11羅馬盛衰原因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12古代法.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13代議制政府.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314互助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1論世界帝國.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2君主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3利維坦.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4塞瓦蘭人的歷史.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5盧梭懺悔錄.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6革命法制和審判.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7聖西門學說釋義.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8格雷文集.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09現實的人類和理想的人類 一個貧苦罪人的福音.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10社會命運.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11烏有鄉消息.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12民族主義.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13保守主義.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414人口問題.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1法學總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2為平等而密謀 上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2為平等而密謀 下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3論出版自由.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4布朗基文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5麵包與自由.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6唯一者及其所有物.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7奧本海國際法 上卷 第二分冊.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7奧本海國際法 上卷 第一分冊.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7奧本海國際法 下卷 第二分冊.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507奧本海國際法 下卷 第一分冊.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601基督城.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602法的形而上學原理.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603論特權 第三等級是什麼?.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604論平等.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605論美國的民主.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607人文類型.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1論宗教寬容.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2政府片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3女權辯護 婦女的屈從地位.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4關於國家的哲學理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5俄國社會思想史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5俄國社會思想史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5俄國社會思想史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6政治中的人性.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707自由主義.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801雅典政制.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802自然政治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803論實證精神.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804社會靜力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805海軍戰略.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806社會學方法的准則.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807政治學.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808儒教與道教.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901國家篇 法律篇.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902法國革命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903自殺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904形而上學的國家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905司法過程的性質.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0906意識形態與烏托邦.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1002自然法權基礎([德]費希特).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1004法律的道德性.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1005菊與刀.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1006 街角社會([美]懷特).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1007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1008人類婚姻史.pdf
C政治•法律•社會類\C1009 馬基雅維里主義([德]邁內克).pdf
⑷ 關於第一位黑人女漫畫家傑基·奧姆斯的 6 個事實
長期以來,由於種族和性別的交叉,黑人女性一直被貶為某些角色,甚至限制了職業可能性。然而,縱觀歷史,有許多傑出的女性試圖克服困難,為那些渴望追隨她們的腳步鋪平道路。Jackie Ormes 就是這種開拓者的完美典範。
1911 年 8 月 1 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塞爾達·馬文·傑克遜 (Zelda Mavin Jackson ),奧姆斯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校繪畫和寫作上。最終,她繼續成為一名記者和漫畫家,成為第一位擁有自己的報紙漫畫的黑人女性。而且她並沒有止步於此——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她創作了漫畫,如《迪克西到哈林區》(1937-1938)中的 Torchy Brown、Patty-Jo 'n' Ginger(1945-1956)和Heartbeats 中的 Torchy( 1950-1954)。以下是關於她的生活和職業生涯的六個有趣事實,這些事實揭示了她作為漫畫家的遺產的更大圖景。
1. JACKIE ORMES 的第一部漫畫是「DIXIE TO HARLEM」中的 TORCHY BROWN。
從 1937 年到 1938 年,Ormes在「Dixie to Harlem」中為 Torchy Brown創作並畫了插圖,這是一部正在進行的連環畫,講述了同名 Torchy 作為一個古怪的舞者和歌手的冒險經歷,她一路努力到棉花俱樂部。這部漫畫出現在歷史悠久的黑人報紙上,如芝加哥後衛和匹茲堡信使,曾一度在全國有 358,000 戶家庭發行。Torchy Brown著眼於一個試圖過渡到城市生活的鄉村女孩的掙扎,與黑人在南方大遷徙期間的許多經歷相呼應。
2. 她的漫畫經常解決有爭議的問題。
Ormes 不僅創作了帶有幽默和輕松人物的漫畫——她創作的故事和敘述在 Jim Crow 時代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當時黑人的聲音,尤其是女性的聲音,通常被沉默。在一部 Patty-Jo 'n' Ginger (1945-1956) 連環畫中,關於一個年輕的聰明女孩和她的姐姐,Patty-Jo 對 Ginger 說:「讓我們富有的山姆大叔把好的公立學校全部建成怎麼樣?結束了,所以我們可以被訓練成適合任何大學?」 這是對種族隔離期間黑人學校的惡劣條件的回應,與為白人學生准備的保存良好的學校相比。
這些短片還涉及軍事工業化、環保主義、種族主義、女權主義和階級不平等等話題。在一部漫畫中,Ormes 甚至對 1955 年 Emmett Till 的謀殺做出了尖銳的回應,Emmett Till是一名 14 歲的男孩,他因涉嫌向密西西比州莫尼的一名白人婦女吹口哨而被殺。在由一個面板組成的漫畫中,一個厭惡的帕蒂喬走近她的妹妹說:「我不想在這個話題上顯得敏感……但是,那個新的白色小茶壺只是對我吹口哨!」
3. JACKIE ORMES 的 PATTY-JO 娃娃為黑色玩具開辟了新天地。
1947 年,Ormes 與 Terri Lee 娃娃公司合作,根據她的 Patty-Jo 角色製作了一個娃娃。就像漫畫中角色的各種外觀一樣,Patty-Jo 娃娃擁有大量的衣櫥收藏,包括精美的鞋子、奢華的舞會禮服,甚至是女牛仔服裝。正如《衛報》 指出的那樣,這大約是芭比娃娃首次亮相並讓這種事情成為常規的十年。
Ormes 的目標是打擊市場上的種族主義黑人娃娃,這些娃娃依賴於20 世紀中期的刻板印象,如「媽咪」和「皮卡尼尼」。相反,她的 Patty-Jo 是一個高檔娃娃,將黑人女孩描繪成迷人、機智和優雅的形象。Ormes 的任務很簡單:創造一個黑人孩子會「為擁有」而自豪的玩偶 [ PDF ]。
4. FBI 有一份關於 JACKIE ORMES 的詳細檔案。
在麥卡錫時代的偏執狂期間, *** 收集了287 頁有關奧梅斯的信息,充滿了對她的社交圈和他們可能進行的顛覆活動的無端擔憂(有趣的是,沒有任何文件涉及她的漫畫)。聯邦調查局從 1948 年到 1958 年監視了奧梅斯,跟蹤她並詢問熟人——甚至奧梅斯本人——關於她可能的共產主義傾向的問題。根據非裔美國知識分子歷史學會的說法,奧姆斯檔案中的 287 頁比聯邦調查局對傑基·羅賓遜的記錄多 150 頁。
5. JACKIE ORMES 更喜歡在她的漫畫中描繪有主見的女性。
1950 年,Ormes在 Heartbeats中的 Torchy 中恢復了她的 Torchy 角色,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全綵帶(Ormes 的第一個),在 14 份報紙上都有報道,包括The Chicago Defender和Pitt *** urgh Courier。在這個片段中,Torchy 是一個更加成熟、自給自足的女性,她在尋找真愛。這是 Ormes 展示她對時尚的熱愛並描繪一位不僅是成功者,而且是偶像的黑人女性的機會。Torchy 的男朋友是一名醫生,他們一起處理種族主義和其他社會問題。
在她生命即將結束時進行的一次采訪中,奧姆斯解釋說:「Torchy Brown 永遠不可能是某種糊狀的肥皂劇。她不是月光下的愛哭鬼,她不會在心碎之間消亡。我從不喜歡夢幻不能擁有自己的小女人。」
6. JACKIE ORMES 於 2018 年入選威爾艾斯納漫畫名人堂。
Jackie Ormes 於1985 年 12 月 26 日因腦溢血去世,享年 74 歲。但近年來,她對流行文化的貢獻被重新發現。在她的職業生涯開始大約 80 年後,她於 2018 年被追授進入威爾艾斯納漫畫名人堂。還宣布 Ormes 將在Susan Reib的一個尚未發行的電影項目中展示,她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投入了 20 多年的時間為 Ormes 開發材料。2020 年 9 月 1 日,當這位傳奇漫畫家成為藝術家 Liz Montague的 Google Doodle主題時,她的遺產再次獲得主流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