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程序跑飛了該如何調試
程序跑飛問題在軟體開發中是常見且讓人頭疼的難題,無論是在產品開發還是大批量生產階段都可能遇到。面對這種狀況,如何進行有效的調試與排查,是一個需要深入理解並掌握的關鍵技能。本文旨在從多個角度提供程序跑飛的分析與解決策略,幫助開發者更快地定位並解決問題。
首先,明確導致程序跑飛的原因是關鍵。一種有效方法是通過單步執行代碼(step by step),但這種方法效率相對較低,尤其對於已經量產產品的調試來說,可能不適用。程序跑飛通常伴隨著非法中斷的產生,這時通過檢查RPC(程序計數器)寄存器的值或堆棧中保存的返回地址,可以快速定位到引發異常的具體代碼行。RPC寄存器可以提供上一次由LCR指令觸發的跳轉返回地址,而堆棧則持續記錄著最近一次跳轉到非法中斷的返回地址。結合這兩種方法,可以更准確地確定問題所在。
查找非法中斷的返回地址,可以通過查看RPC寄存器的值。在CCS(代碼調試系統)的寄存器窗口中,直接查看Core Register的RPC值即可。然而,RPC只保存了通過LCR指令的返回地址,對於其他跳轉指令如"LB #22bit address"等,RPC可能無法提供有效信息。這時,堆棧便成為另一個重要線索。TMS320C28x CPU手冊指出,堆棧指針SP偏移7和8個位元組的地址處保存了上一次跳轉到非法中斷的返回地址。例如,考慮一段C代碼「(*(void (*)(void))0x0090000)()」中包含的LCR指令,當代碼從地址0x81f7b執行LCR指令跳轉時,會繼續運行到地址0x90000,而0x90000處是一個無效指令的Flash地址,從而觸發非法中斷。此時,從RPC寄存器得到的地址0x81F7E指向了引發中斷的代碼。而堆棧0xC022~0xC023(當前堆棧指針0xC02A偏移7~8個值)則保存了地址0x0090000的信息,即導致程序跑飛的非法指令FFFF。
在實際調試中,結合RPC和堆棧信息,可以更有效地追蹤程序跑飛的原因。然而,找到具體代碼行後,並不一定能直接知道問題根源。TI資料中提到導致非法中斷的常見原因包括:堆棧溢出、函數未正確初始化、代碼靠近禁用內存邊界、非加密程序訪問加密數據等。針對這些情況,開發者需採取相應措施,如調整堆棧大小、確保函數正確初始化、避免代碼靠近不可用區域、以及確保非加密程序不會訪問加密數據。
最後,CCS編譯後如有警告,務必排查並盡可能消除,以降低潛在風險。通過本文的討論,開發者應能更加系統地理解和應對程序跑飛的問題,提升調試效率,確保軟體穩定運行。
Ⅱ 信息安全安全前沿技術有哪些
信息安全基本上都是都是攻與防的對抗,正是這種對抗促使了信息安全的發展,因此攻也屬於信息安全非常重要的一塊。因而前沿的東西都在攻防這一塊兒,這也是為什麼各大安全公司都有攻防實驗室的原因。由於種種原因,攻擊技術遠遠超前於防護技術,最近幾年流行的威脅情報也是為了解決如何更快的發現攻擊並做情報共享,堵住同類型攻擊。
把信息安全劃分為北向和南向,北向偏理論,務虛;南向偏技術,務實。當然本人屬於南向。
北向前沿: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在信息安全中的運用,威脅情報的識別,大數據和雲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的運用等。
南向前沿:關注blackhat吧,目前都在研究智能硬體設備的安全,物聯網安全,智能家居安全,車聯網安全,工控安全等等。這些領域目前還都處於攻擊技術領先的狀態。
至於代表人物,沒有,誰敢來代表一個方向的前沿,有也是吹牛瞎忽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