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語文言文pdf
《論語》十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歲知液?」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乎物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
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
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
「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
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猛弊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新浪愛問共享資料下載:
《詩經》參考書目:
1、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2、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
3、程俊英《詩經譯注》
4、高亨《詩經今注》
5、袁愈荌譯詩、唐莫堯注釋《詩經全譯》
《論語》參考書目:
1、王素《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
2、李方《敦煌論語集解校證》
3、皇侃《論語義疏》
4、劉寶楠《論語正義》
5、程樹德《論語集釋》
6、錢穆《論語新解》
《周易》參考書目:
1、張文智《周易集解導讀》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學》
3、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4、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5、李鏡池《周易通義》
6、張立文《帛書周易注釋》
7、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
8、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
學而篇第一 【本篇引語】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
《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
《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
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
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原文】 1·2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注釋】 (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後一說較為可信。
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
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鮮:音xiǎn,少的意思。
《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
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於動詞之前。 (6)務本:務,專心、致力於。
本,根本。 (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
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准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
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鮮(2)仁矣。」 【注釋】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說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處應釋為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2)鮮:少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不習乎?」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
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
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
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
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國。
學而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為政第二『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6』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7』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8』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19』哀公聞曰:「何為 *** 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11』或問□之說。
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⑵ 求電子版名家注釋《詩經》,《論語》等PDF電子書
1:
電騾下載頁:(目錄下列)
http://www.verycd.com/groups/academic
2:國學數典論壇(有很多下載資源,TXT的文件更小)
http://bbs.gxsd.com.cn/?fromuid=6196
中華書局][中華書局版圖書][PDF][石渠藏簡發布]
諸子百家 古典名著 圍棋書 (pdf包)
[推薦][任真先生掃描學術書籍資源下載索引][任真先生發布]
[英文聖經17種](Holy Christian Church Bible Ultimate Collection)
人民教育出版社《兒童心理學》word版,朱智賢著,仲夏夜之原創
【資源】我收集的一些心理學電子書
[資源][電騾古籍資源薈萃][轉自國學數典論壇]
[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47本] [PDF][煤炭子鬼發布]
[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PDF]
金庸作品集
[綜合][讀書中文網書籍][PDF][wanqan發布]
[三聯書店][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PDF]
[版本目錄學圖書][DJVU][任真先生掃圖][落花軒主人轉djvu並發布]
[灌水]我的電子書目
[中華書局][歷代詞全集系列][PDF][gconquer發布]
[三聯書店][文化與生活譯叢][PDF]
[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藝理論叢書][PDF][shuchuxs原創]
[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18種][PDF]
王力古漢語字典 同源字典
[文獻學、目錄學、版本學、四庫學合集][jpg][tif][任真先生發布] 3 1月7日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ISO-PDF][瑚璉先生發布] 2 1月7日
[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PDF][瑚璉先生發布] 4 1月3日
小澄兄告知的djvu格式書籍資源! 8 2007/12/17
[公告]本組討論貼--可在此發表意見、申請鏈接 3 2007/10/30
[資料資源區][讀書中文網][陳寅恪先生全集][里仁書局][pdf] 1 2007/10/29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65-70冊 [DJVU]已經在verycd上發布 1 2007/7/29
[周作人著作集][PDF][橋十七發布]
⑶ 故事娥皇女英來歷意思與出處
國學迷菩薩本生鬘論十六卷懷玉山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諾臯記一卷[乾隆]伏羌縣志十二卷文衡山拙政園圖真跡一卷衷聖齋文集二卷中候摘雒貳梅李補志不分卷譜雙五卷佛說諸法本經一卷撙齋先生緣督集十二卷禮經會元四卷孝子傳一卷新論校正一卷孫武直解三卷讀史鏡古編三十二卷捫蝨新話一卷北狩行錄一卷百愚禪師語錄二十卷附蔓堂集四卷楊氏易傳二十卷翼駉稗編八卷時敏齋文集不分卷環梓居詩存不分卷[萬曆]汝南志二十四卷芙蓉秋水詞四卷尚書表注二卷清嘉慶年間奏摺不分卷[安徽歙縣]歙縣金村周氏族譜□卷孝侯公年譜一卷簡惠公年譜一卷醉翁談錄六卷擬詩外傳一卷皇朝政典類纂五百卷老子道德經二卷大清搢紳全書詩歌發蒙一卷公孫弘書一卷靈芬館集十種榮壽堂詩集(張玄九詩集四卷)[道光]泰州新志刊謬二卷首一卷茗柯文初編一卷二編二卷三編一卷四編一卷慈溪沈師橋第一次萬安統沙塗報告冊陶朱新錄吳伯滔山水冊(二)續澉水志九卷岱宗小稿十六卷閱史郄視一卷續一卷文選存一卷蔭綠詞一卷鄭端簡公全集八種一百二十七卷癸酉消夏詩一卷蘅華館雜稿不分卷永樂大典輯本考一卷裝潢志一卷[同治]上海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附補遺敍錄詩經集傳八卷龍鳳奇緣五十本檀弓訂誤一卷金氏地學粹編八卷尚書考辨四卷唐李長吉詩集四卷外詩集一卷神相水鏡集全編 二。
pdf >/文庫/神相水鏡集全編/ 神相水鏡集全編 四。pdf >/文庫/神相水鏡集全編/ 神秘符咒全書。pdf >/文庫/ 神經撮節。pdf >/文庫/ 禁刀槍符咒書。pdf >/文庫/ 禪宗無門関(禪宗無門關)。pdf >/文庫/ 0219。禹貢錐指。01。清。胡渭撰。奧地利圖書館藏清康熙44年(1705)漱六軒刊本。pdf >/文庫/禹貢錐指。清。胡渭撰。清康熙44年漱六軒刊本/ 0219。禹貢錐指。02。清。胡渭撰。奧地利圖書館藏清康熙44年(1705)漱六軒刊本。pdf >/文庫/禹貢錐指。清。胡渭撰。清康熙44年漱六軒刊本/ 禽書奇門上。pdf >/文庫/禽書奇門/ 禽書奇門下。pdf >/文庫/禽書奇門/ 00062。秋蟪吟館詩鈔7卷。01。清。金和撰。約克大學圖書館 *** 國4年(1915)刊本。pdf >/文庫/秋蟪吟館詩鈔7卷。清。金和撰。民國4年刊本/ 00062。秋蟪吟館詩鈔7卷。02。清。金和撰。約克大學圖書館 *** 國4年(1915)刊本。pdf >/文庫/秋蟪吟館詩鈔7卷。清。金和撰。民國4年刊本/ 00062。秋蟪吟館詩鈔7卷。03。清。金和撰。約克大學圖書館 *** 國4年(1915)刊本。
pdf >/文庫/秋蟪吟館詩鈔7卷。清。金和撰。民國4年刊本/ 00062。秋蟪吟館詩鈔7卷。04。清。金和撰。約克大學圖書館 *** 國4年(1915)刊本。pdf >/文庫/秋蟪吟館詩鈔7卷。清。金和撰。民國4年刊本/ 00062。秋蟪吟館詩鈔7卷。05。清。金和撰。約克大學圖書館 *** 國4年(1915)刊本。pdf >/文庫/秋蟪吟館詩鈔7卷。清。金和撰。民國4年刊本/ 種痘新書。pdf >/文庫/ 秘傳千金不易神方。pdf >/文庫/ 秘傳圖注龍經。pdf >/文庫/ [秘傳天機大要上卷]。pdf >/文庫/秘傳天機大要/ [秘傳天機大要下卷]。pdf >/文庫/秘傳天機大要/ 秘傳神方 全(彩版)。pdf >/文庫/ 秘傳證治要訣 一。pdf >/文庫/秘傳證治要訣/ 秘傳證治要訣 三。pdf >/文庫/秘傳證治要訣/ 秘傳證治要訣 二。pdf >/文庫/秘傳證治要訣/ 秘傳證治要訣 五。pdf >/文庫/秘傳證治要訣/ 秘傳證治要訣 六。pdf >/文庫/秘傳證治要訣/ 秘傳證治要訣 四。pdf >/文庫/秘傳證治要訣/ 秘傳金函奇門隱遁丁甲法書。pdf >/文庫/ 秘傳金函經(劉江東、譚仲間)。
pdf >/文庫/ 秘傳紫微。pdf >/文庫/ 秘藏 地理千里眼 2卷。djvu >/文庫/ 秘藏大六壬大全善本三函。pdf >/文庫/ 秘訣時奇 奇門遁甲(全本)。pdf >/文庫/ 窮通寶鑒欄江網(清·益元堂版)古籍。pdf >/文庫/ 竹嶼山房雜部殘八卷清內府鈔本。pdf >/文庫/ 筮要。pdf >/文庫/ 箕野。pdf >/文庫/ 算七政交食凌犯法。pdf >/文庫/ 算命秘傳口教。pdf >/文庫/ 00041。管子校正24卷。01。清。戴望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12年(1873)刊本。pdf >/文庫/管子校正24卷。清。戴望撰。清同治12年刊本/ 00041。管子校正24卷。02。清。戴望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12年(1873)刊本。pdf >/文庫/管子校正24卷。清。戴望撰。清同治12年刊本/ 00041。管子校正24卷。03。清。戴望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12年(1873)刊本。pdf >/文庫/管子校正24卷。清。戴望撰。清同治12年刊本/ 00041。管子校正24卷。04。清。戴望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12年(1873)刊本。pdf >/文庫/管子校正24卷。
清。戴望撰。清同治12年刊本/ 00041。管子校正24卷。05。清。戴望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12年(1873)刊本。pdf >/文庫/管子校正24卷。清。戴望撰。清同治12年刊本/ 00041。管子校正24卷。06。清。戴望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12年(1873)刊本。pdf >/文庫/管子校正24卷。清。戴望撰。清同治12年刊本/ 范圍數1。pdf >/文庫/ 00011。篆學叢書。1-01。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1-02。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1-03。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1-04。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
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1-05。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1-06。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1-07。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1-08。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2-01。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2-02。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
篆學叢書。2-04。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 娥皇女英簡介 。篆學叢書。2-05。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2-06。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00011。篆學叢書。2-08。清。顧湘輯。蓋提研究所 *** 國7年(1918)上海文瑞樓石印本。pdf >/文庫/篆學叢書。清。顧湘輯。民國7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籖薄 1卷。pdf >/文庫/ 精刻編集陽宅真傳秘訣1(1)。pdf >/文庫/精刻編集陽宅真傳秘訣/ 精刻編集陽宅真傳秘訣2。pdf >/文庫/精刻編集陽宅真傳秘訣/ 素書透地龍。zip >/文庫/素書透地龍/ 紅鸞經四十八局坐穴消水圖。pdf >/文庫/ 紀元編。pdf >/文庫/ 純陽遺訣。pdf >/文庫/ 經世指掌。pdf >/文庫/ 經穴匯解 三卷。
pdf >/文庫/ 經驗古方要抄。pdf >/文庫/ 經驗方(手抄)。pdf >/文庫/ 經驗秘方小兒寶鑒。pdf >/文庫/ 繪圖白蛇奇傳十回清末排印本。pdf >/文庫/ 編著醫學入門集 一。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七。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三。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九。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二。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五。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八。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六。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一。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七。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三。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九。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二。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五。
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八。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六。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十四。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編著醫學入門集 四。pdf >/文庫/編著醫學入門集/ 00070。缶廬集5卷。01。清。吳俊卿撰。約克大學圖書館 *** 國9年(1920)刊本。pdf >/文庫/缶廬集5卷。清。吳俊卿撰。民國9年刊本/ 00070。缶廬集5卷。02。清。吳俊卿撰。約克大學圖書館 *** 國9年(1920)刊本。pdf >/文庫/缶廬集5卷。清。吳俊卿撰。民國9年刊本/ 羅經抄。pdf >/文庫/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1。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2。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3。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
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4。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5。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6。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7。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8。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09 娥皇女英簡介 。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
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00061。群碧樓自著書。10。鄧邦述撰。約克大學圖書館藏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民國間刻版重印。pdf >/文庫/群碧樓自著書。鄧邦述撰。民國間刻版重印/ 考事神訣(趙氏拜命歷)。pdf >/文庫/ 耐寒齋詩鈔2卷。清。程溶撰。清道光25年荊樹堂刊本。pdf >/文庫/ 00029。聆風簃詩。01。黃濬撰。民國30年(1941)刊本。pdf >/文庫/聆風簃詩。黃濬撰。民國30年刊本/ 00029。聆風簃詩。02。黃濬撰。民國30年(1941)刊本。pdf >/文庫/聆風簃詩。黃濬撰。民國30年刊本/ 00029。聆風簃詩。03。黃濬撰。民國30年(1941)刊本。pdf >/文庫/聆風簃詩。黃濬撰。民國30年刊本/ 00029。聆風簃詩。04。黃濬撰。民國30年(1941)刊本。pdf >/文庫/聆風簃詩。黃濬撰。民國30年刊本/ 聖濟總錄191卷(針灸門1)。pdf >/文庫/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192卷(針灸門2)。pdf >/文庫/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193卷--194卷(針灸門3)。pdf >/文庫/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卷11-12。pdf >/文庫/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卷112-129。zip >/文庫/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卷13-23。zip >/文庫/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卷130-144。zip >/文庫/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卷145-155。zip >/文庫/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卷156-170。zip >/文庫/聖濟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