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df expert 怎麼注冊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在我們剛安裝好這款軟體並打開之後會跳出如圖一所示對話框,點擊輸入序列碼即可。如果不是第一次打開,那麼找到PDF Expert中的「輸入序列碼」;
圖5:成功激活
㈡ 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如何保障網路信息安全
保障網路安全的幾點做法
1、保障硬體安全
常見的硬體安全保障措施主要有使用UPS電源,以確保網路能夠以持續的電壓運行;防雷、防水、防火、防盜、防電磁干擾及對存儲媒體的安全防護。
2、保障系統安全
安裝防病毒軟體並及時對系統補丁進行更新,對於不必要的服務及許可權盡可能的關閉,對於外來的存儲介質一定要先進行病毒查殺後再使用。
3、防禦系統及備份恢復系統
利用防火牆可以對不同區域間的訪問實施訪問控制、身份鑒別和審計等安全功能。入侵檢測系統(IPS)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能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
4、安全審計與系統運維
對監控網路內容和已經授權的正常內部網路訪問行為,可以實時了解網內各客戶機及伺服器出現的情況,存在的異常進程及硬體的改變,系統漏洞補丁的修復情況等等。
5、人員管理與制度安全
加強計算機人員安全防範意識,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以及健全的規章制度和有效、易於操作的網路安全管理平台是做好網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條件。
我們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個人信息應該如何保護?
最近很多泄露個人信息的新聞報出來,大家越來越關注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了。個人認為,除了要國家頒布該方面立法,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以外。我們自己,也應該從自身做起,加強個人信息的礎護意識。平時坐地鐵、公交之類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會有一些這方面知識的短片的,網上找了下,谷安天下就有專業的信息安全方面的Flas *** 片,其中就有個人信息安全的,很有意思也實用,感興趣的可以搜搜啊~
如何有效保障信息安全?
加強運維審計管理,對內部資料庫、伺服器、網路設備、安全設備等的管理維護進行安全、有效、直觀的操作審計,對策略配置、系統維護、內部訪問等進行詳細的記錄,提供細粒度的審計,並支持操作過程的全程回放,能夠從事前、事中、事後的多角度、全方位進行安全防護;進行數據訪問行為審計監控,重點加強資料庫審計技術,將對數據倉庫的訪問行為進行監控和審計,對正在發生的資料庫竊密行為能夠實時預警、及時制止;還可提供有效的電子證據;昂楷科技運維審計系統和資料庫審計系統,給你最堅強的信息安全防護。
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一、透明加密軟體。企業用戶里每天產生大量數據文檔、各類文件,這些文件需要在產生、使用、存儲和流轉過程中進行加密處理。這就需要使用企業級「透明加密軟體」。
二、文檔外發管理。當文件需要外發時,設置閱讀次數、時效、編輯許可權、截屏限制等,保證各類文檔外發客戶時起到保護作用。目前這種文檔外發管理軟體產品比較多,了解到天銳綠盾軟體含蓋了透明加密與外發安全系統,保障企業信息安全。
如何保證個人電腦信息安全
【平時就應該保護好我們的電腦,給一些建議】
1、安裝殺毒軟體還是必要的,要及時更新病毒庫,還要裝防火牆(防木馬、黑客攻擊等),定期殺毒,維護好電腦運行安全;
推薦樓主可以安裝騰訊電腦管家,它是免費專業安全軟體,殺毒管理二合一(只需要下載一份),占內存小,殺毒好,防護好,無誤報誤殺。擁有雲查殺引擎、反病毒引擎、金山雲查殺引擎、AVIRA查殺引擎、小紅傘和查殺修復引擎等世界一流殺毒軟體內嵌殺毒引擎!
其中軟體升級、漏洞修復、垃圾清理,都有自動和定期設置,懶人必備
2、修復漏洞和補丁;打開騰訊電腦管家——工具箱——漏洞修復
3、平時不要上一些不明網站,不要隨便下載東西;
4、還要提防隨身移動存儲設備(如U盤等,最近U盤病毒挺猖獗的);
5、不進不明不網站,不收奇怪郵件。下載完壓縮包文件後先進行病毒掃描
6、關閉不必要的埠
7、要是有時間和精力的話,學一些電腦的常用技巧和知識;
最後,我要說的是,你要是平常的確是很小心,但還是中毒的話,那也是沒辦法的!(用Ghost備份系統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何提升網路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的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隨著企業網路的普及和網路開放性,共享性,互連程度的擴大,網路的信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一個安全的計算機網路應該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真實性等特點。計算機網路不僅要保護計算機網路設備安全和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還要保護數據安全。網路安全風險分析 計算機系統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設施的脆弱性共同構成了計算機網路的潛在威脅。信息網路化使信息公開化、信息利用自由化,其結果是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互動,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信息和獲取信息。這樣,網路信息安全問題就成為危害網路發展的核心問題,與外界的網際網路連接使信息受侵害的問題尤其嚴重。 目前企業網路信息的不安全因素來自病毒、黑客、木馬、垃圾郵件等幾個方面。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危害計算機系統和網路安全的破壞性程序。它可以直接破壞計算機數據信息,也可以大量佔用磁碟空間、搶占系統資源從而干擾了系統的正常運行。 隨著Internet技術的發展、企業網路環境的日趨成熟和企業網路應用的增多,病毒的感染、傳播的能力和途徑也由原來的單一、簡單變得復雜、隱蔽,尤其是Internet環境和企業網路環境為病毒傳播、生存提供了環境。 黑客攻擊已經成為近年來經常發生的事情,網路中伺服器被攻擊的事件層出不窮。黑客利用計算機系統、網路協議及資料庫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採用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天窗(trapdoor)、後門(backdoor)、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等手段侵入計算機系統,進行信息破壞或佔用系統資源,使得用戶無法使用自己的機器。一般大型企業的網路都擁有Internet連接,同時對外提供的WWW和EMAIL等服務。因此企業內部網路通過Internet連接外部進行大量的信息交換,而其中大約80%信息是電子郵件,郵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郵件是垃圾郵件,這一比例還在逐年上升。 企業區域網內部的信息安全更是不容忽視的。網路內部各節點之間通過網路共享網路資源,就可能因無意中把重要的涉密信息或個人隱私信息存放在共享目錄下,因此造成信息泄漏;甚至存在內部人員編寫程序通過網路進行傳播,或者利用黑客程序入侵他人主機的現象。因此,網路安全不僅要防範外部網,同時更防範內部網。網路安全措施 由此可見,有眾多的網路安全風險需要考慮,因此,企業必須採取統一的安全策略來保證網路的安全性。一個完整的安全技術和產品包括: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流量監測、網路加密技術、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病毒、漏洞掃描等;而造成安全事件的原因則包括技術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安全架構設計上的疏漏等問題。 1.外部入侵的防範措施 (1)網路加密(Ipsec) IP層是TCP/IP網路中最關鍵的一層,IP作為網路層協議,其安全機制可對其上層的各種應用服務提供透明的覆蓋式安全保護。因此,IP安全是整個TCP/IP安全的基礎,是網路安全的核心。IPSec是目前唯一一種能為任何形式的Internet通信提供安全保障的協議。IPSec允許提供逐個數據流或者逐個連接的安全,所以能實現非常細致的安全控制。對於用戶來說,便可以對於不同的需要定義不同級別地安全保護(即不同保護強度的IPSec通道)。IPSec為網路數據傳輸提供了數據機密性、數據完整性、數據來源認證、抗重播等安全服務,使得數據在通過公共網路傳輸時,不用擔心被監視、篡改和偽造。 IPSec是通過使用各種加密演算法、驗證演算法、封裝協議和一些特殊的安全保護機制來實現這些目的,而這些演算法及其參數是保存在進行IPSec通信兩端的SA(Secur......
如何保證信息安全
用戶發現個人電腦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當你的電腦被盜、被搶、被黑,或者因為不可抗拒力被他人獲得,如何才能保證自己電腦信息的損失最小化,並且自己的秘密信息不被他人所獲得,這值得所有的筆記本電腦用戶關注。艷照門事件給普通的個人電腦使用者敲響了警鍾:誰沒有一些重要的資料?誰沒有一些只屬於自己的秘密?從擔憂甚至會產生一些恐懼,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什麼不可預期的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針對個人電腦的安全問題,我這里總結一套安全方案,供大家參考。 一、本地信息分類和分級 要想管理個人信息,先要將自己的信息進行分類,個人信息主要包括:郵件、文檔(DOC、XLS、PPT、PDF、TXT)、文件(其他類型)、照片文件、視頻文件等。 接著,將這些信息按照安全等級,分為三級,最機密的信息為絕密,其次為秘密,沒有保密性的文件為普通。 二、帳號安全 系統不加入域,本地電腦只設置一個管理員,並設置一個密碼,進入系統需要密碼登錄,常用的網路服務帳號也需要使用密碼登錄,關於本地電腦和網路服務帳號的密碼安全性
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如何培養管理者創新思維
1. 全身心投入 第一步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地去發展你的創新能力。不要放棄你的努力。設定目標,爭取別人的幫助,每天花點時間發展你的創新技能。
2. 變成一個專家 發展創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通過對課題的深入理解,你將能夠更好地去思考問題新穎的或者創新的解決方案。
3. 獎勵你的好奇 發展創新能力的一個常見障礙是:感覺好奇是一種胡思亂想。當你對某事感到好奇時,不要斥責自己,而是要獎勵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探索新的課題。
4. 認識到有時創新本身就是獎賞 獎勵自己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發展內在的動力。有時,創新的真正獎勵在於其過程本身,而不是產品。
5. 樂於冒險 當開始發展你的創新技能時,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必須願意承擔風險。你的努力可能不會每次都最終成功,但依然會增強你的創新才能和發展未來可用的技能。
6. 建立自信 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會抑制你的創造力,這就是為什麼建立自信是如此重要。記錄下你已經取得的進展,表揚自己做出的努力,並且總是設法來獎勵你的創意。
7. 為創新投入時間 如果你不為創新投入時間,你將無法發展自己的創新才能。每周安排一些時間,集中花在某些類型的創意項目上。
8. 克服阻礙創新的消極態度 根據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2006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積極的情緒能夠提高你創造性的思考能力。據這項研究報告的首要作者亞當.安德森博士說,「如果你正在做需要有創意的工作,或者在一個智囊團,你會想在一個有好心情的地方。」著重消除那些可能會損害您發展創新能力的消極想法或自我批評。
9. 克服失敗的恐懼 擔心你可能會犯錯或者你的努力將會失敗,這會阻礙你的進步。每當你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感覺,提醒自己:錯誤只是過程的一部分。雖然你可能偶爾會在創新的道路上跌倒,但是你最終會達到自己的目標。
10. 激發新思路的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是一個在學術界和專業領域常用的技術,但它也可以作為開發你的創新能力的強有力工具。首先把你的判斷力和自我批評放一邊,然後開始寫下相關的想法和可能的解決辦法。目標是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產生盡可能多的想法。接下來,重點明確和細化自己的想法以達成最佳的選擇。
11. 認識到大多數問題都有多個解決方案 下次處理問題的時候,嘗試尋找各種解決方案。不要簡單地依賴你最初的想法,花時間去思考下其它可能的辦法來處理這種情況。這個簡單的舉動對於培養你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12. 記創新日記 開始寫日記,記錄你的創新過程,跟蹤你的創意。日記是反思你已完成工作並尋求其它可能解決辦法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日記可用於保存想法,以便以後可能成為未來的啟示。
13. 創建一幅腦圖 腦圖(思維導圖)是將各種想法聯系起來並尋求問題的創新性答案的好方法。要創建一幅腦圖,首先寫下一個中心議題或者單詞,然後圍繞中心詞鏈接相關的因素或者想法。雖然類似於頭腦風暴,但這種方法允許有分支的想法,並提供了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看到了這些想法是如何相互關聯的。(譯者:推薦開源腦圖軟體FreeMind)
14. 挑戰自己 當你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創新技能,重要的是要不斷地挑戰自己,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尋找更困難的解決方法,嘗試新的事物,避免總是使用你在過去使用的相同的解決方案。
15. 嘗試「六頂帽子」技巧 「六頂帽子」的方法是指從六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問題。通過這樣做,你就可以產生更多的想法,而不是像以往那樣你可能只從一兩個視角看問題。 紅帽子:帶著情感看問題。你有什麼感受? 白帽子:客觀地看問題。事實是什......
如何保證個人電腦信息安全
由於筆記本電腦的普及,我們要呢(綠茶網路)越來越多的用戶發現個人電腦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當你的電腦被盜、被搶、被黑,或者因為不可抗拒力被他人獲得,如何才能保證自己電腦信息的損失最小化,並且自己的秘密信息不被他人所獲得,這值得所有的筆記本電腦用戶關注。艷照門事件給普通的個人電腦使用者敲響了警鍾:誰沒有一些重要的資料?誰沒有一些只屬於自己的秘密?從擔憂甚至會產生一些恐懼,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什麼不可預期的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針對個人電腦的安全問題,我這里總結一套安全方案,供大家參考。一、本地信息分類和分級要想管理個人信息,先要將自己的信息進行分類,個人信息主要包括:郵件、文檔(DOC、XLS、PPT、PDF、TXT)、文件(其他類型)、照片文件、視頻文件等。接著,將這些信息按照安全等級,分為三級,最機密的信息為絕密,其次為秘密,沒有保密性的文件為普通。二、帳號安全系統不加入域,本地電腦只設置一個管理員,並設置一個密碼,進入系統需要密碼登錄,常用的網路服務帳號也需要使用密碼登錄,關於本地電腦和網路服務帳號的密碼安全性,請參考月光博客的另一篇文章《十個常用網路密碼的安全保護措施》。目前的網路服務使用Google的服務最為安全,用戶需要有兩個Google賬戶,一個是自己最常用的Google帳號,用於普通、秘密的郵件或文件操作,並使用此帳號對外聯系。另一個是絕密的Google帳號,所有定義為絕密信息的郵件和文檔均保存在這個絕密Google帳號中,不保留任何信息在本地電腦,不保存絕密Google賬戶密碼到本地,只使用隱身窗口或隱私模式訪問此絕密Google賬戶。三、日常操作文件的處理工具分別是:郵件 – Gmail;文檔 – Google Docs;即時通訊 – Gtalk(Gmail內置);其他文件 – Dropbox、TC,WinRAR等。在日常的文件操作中要注意,盡量使用國外大公司的網路服務,並具有數據導出功能,以免因為服務關閉問題導致數據丟失,推薦Google的服務。郵件和文檔盡量放在伺服器上,盡量少用郵件客戶端,多用Gmail和Google Docs服務。大量文件可使用Dropbox等雲存儲服務保存,絕密信息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另一個Dropbox賬戶同步,同步完成後,關閉Dropbox,並將本地文件刪除。如果需要本地備份秘密或絕密文件,需要使用文件加密技術,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WinRAR等工具進行加密碼壓縮,密碼設置8位以上的長密碼。四、緊急事件的處理步驟首先最重要的,是立刻修改常用Google帳號密碼,在瀏覽器上可以點這里修改,手機通過手機瀏覽器也可以登錄Google進行密碼修改。由於絕密Google帳號沒有保存密碼在本地,並且一直是通過隱私模式訪問,因此相對安全。其次,修改Dropbox密碼,並登錄Dropbox後斷開丟失電腦的許可權,防止他人修改你的網路文件。然後,再修改一下其他網路應用的密碼,例如SNS、微博客、博客等系統,通常會保存密碼到本地,修改其密碼後,用戶就必須重新登陸才能訪問。整個電腦信息安全方案我用下圖來表示。經過這些操作處理之後,即使我們的電腦丟失了,別人只能獲得電腦本地的普通文件,而無法獲得保存在伺服器上的重要秘密文件,這樣我們就避免了自己的秘密數據資料被他人獲取,從而保證了用戶個人電腦的信息安全。
如何加強個人信息安全
對於個人的自我保護是網路隱私權保護第一重要環節。網民進行保護網路隱私權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將個人信息與互聯網隔離。當某計算機中有重要資料時,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將該計算機與其他上網的計算機切斷連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個人數據隱私權侵害和資料庫的刪除、修改等帶來的經濟損失。換句話說,網民用來上網的計算機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個人信息。這也是目前很多單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傳輸涉及個人信息的文件時,使用加密技術。在計算機通訊中,採用密碼技術將信息隱蔽起來,再將隱蔽後的信息傳輸出去,使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即 使被竊取或截獲,竊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內容,發送方使用加密密鑰,通過加密設備或演算法,將信息加密後發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後,使用解密密鑰將密文 解密,恢復為明文。如果傳輸中有人竊取,他也只能得到無法理解的密文,從而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
三是不要輕易在網路上留下個人信息。網民應該非常小心保護自己的資料,不要隨便在網路上泄露包括電子郵箱等個人資料。現在,一些網站要求網民通過登 記來獲得某些「會員」服務,還有一些網站通過贈品等方式鼓勵網民留下個人資料。網民對此應該十分注意,要養成保密的習慣,僅僅因為表單或應用程序要求填寫 私人信息並不意味著你應該自動泄漏這些信息。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用一些虛假信息來應付對個人信息的過分要求。當被要求中輸入數據時,可以簡 單地改動姓名、郵政編號、社會保險號的幾個字母,這就會使輸入的信息跟虛假的身份相聯系,從而 *** 了數據挖掘和特徵測驗技術。對唯一標識身份類的個人信息 應該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輕易泄漏。這些信息應該只限於在在線銀行業務、護照重新申請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機構打交道的事務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個人資料, 在填寫時也應先確定網站上是否具有保護網民隱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四是在計算機系統中安裝防火牆。防火牆是一種確保網路安全的方法。防火牆可以被安裝在一個單獨的路由器中,用來過濾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裝在路由器和主機中。在保護網路隱私權方面,防火牆主要起著保護個人數據安全和個人網路空間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擊等作用。
五是利用軟體,反制Cookie和徹底刪除檔案文件。如前所述,建立Cookie信息的網站,可以憑借瀏覽器來讀取網民的個人信息,跟蹤並收集 網民的上網習慣,對個人隱私權造成威脅和侵害。網民可以採取一些軟體技術,來反制Cookie軟體。另外,由於一些網站會傳送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給網路使用者的計算機中,因此,網民也可以通過每次上網後清除暫存在內存里的資料,從而保護自己的網路 隱私權。
六是針對未成年人的網路隱私保護,除了對未成年人進行隱私知識和媒介素養教育外,應在家長或監護人的幫助下,藉助相關的軟體技術進行。
㈢ Nature | 武漢大學嚴歡等學者揭示蝙蝠MERS相關冠狀病毒功能性受體
自本世紀以來,三種β屬冠狀病毒,包括非典(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與新冠(COVID-19),引發了全球三次重大疫情。冠狀病毒通過識別細胞表面的受體分子進入宿主細胞,受體決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圍、組織嗜性與傳播能力。了解冠狀病毒受體對揭示病毒感染與傳播規律、評價病毒致病力與宿主免疫反應,以及開發疫苗與抗病毒葯物至關重要。目前,Sarbecovirus亞屬冠狀病毒(如SARS-CoV和SARS-CoV-2)主要以ACE2為受體,而Merbecovirus亞屬冠狀病毒(如MERS-CoV)主要以DPP4為受體。
2022年12月7日,武漢大學嚴歡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研究組、美國華盛頓大學David Veesler研究組合作,在Nature上發表文章,揭示了蝙蝠MERS相關冠狀病毒使用ACE2作為功能性受體。MERS-CoV是致病力最強的人類冠狀病毒之一,最早發現於2012年,主要在中東地區流行。MERS-CoV的中間宿主是駱駝,蝙蝠被認為是多種人類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包括MERS-CoV的近親病毒NeoCoV與PDF-2180。
研究發現,NeoCoV和PDF-2180這兩種MERS相關冠狀病毒的假病毒能夠在外源表達人ACE2受體的細胞中以較低效率進入。這一發現顛覆了傳統認知,首次揭示了MERS相關冠狀病毒可以使用ACE2而非DPP4作為受體進入細胞。進一步研究發現,人ACE2的RBD結合印跡上338-342位氨基酸序列差異是導致其介導感染能力較差的關鍵原因,但NeoCoV可通過其刺突蛋白上T510F的單點突變實現對人ACE2的高效識別。
研究團隊還解析了NeoCoV和PDF-2180與伏翼蝠ACE2的復合體結構以及PDF-2180刺突蛋白三聚體結構。結構分析顯示,這些病毒使用了一種依賴於蛋白-糖基相互作用的全新結合模式識別ACE2。抗體中和實驗顯示,新冠疫苗接種者的血清和靶向MERS-CoV RBD的單克隆抗體在實驗條件下均無法抑制NeoCoV和PDF-2180假病毒的感染,而靶向ACE2的特異性抗體以及兩種針對β屬冠狀病毒的廣譜中和抗體可以有效地阻斷這兩種病毒的假病毒進入細胞。
該研究揭示了MERS-CoV在蝙蝠中的近親病毒使用ACE2作為功能性受體,解析了病毒與受體結合的復合體結構,提示這一類病毒對人類健康存在潛在威脅。研究結果有助於促進針對以ACE2為受體的MERS相關冠狀病毒的基礎研究,並為相關疫苗與抗病毒葯物的研發奠定基礎。
㈣ 古龍一共寫了多少本小說,名字分別是什麼
古龍作品創作年表
書 名 年 份 出版者 備 注
蒼穹神劍 1960 第一處女作
月異星邪 1960 第一
劍氣書香 1960 真善美 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湘妃劍 1960 又稱《金劍殘骨令》
劍毒梅香 1960 清 華 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筆
孤星傳 1960 真善美
失魂引 1961 明 祥
游俠錄 1961 海 光
護花鈴 1962 春 秋 又稱《諸神島》
彩環曲 1962
殘金缺玉 1962 華 源
飄香劍雨 1963
劍玄錄 1963 清 華
劍客行 1963 明 祥
浣花洗劍錄 1964 真善美 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名《浣花洗劍》
情人箭 1964 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名《怒劍》
大旗英雄傳 1965 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各《鐵血大旗》
武林外史 1965 春 秋
名劍風流 1966 結尾部分由喬奇代筆
絕代雙驕 1967
鐵血傳奇 1968 真善美 又稱《楚留香傳奇》。分為:
《血海風香》、《大沙漠》、《畫眉鳥》三部
風雲第一刀 1970 春秋 又名《多情劍容無情劍》分為:
《風雲第一刀》、《鐵膽大俠魂》兩部
鬼戀俠情 1970 《楚留香傳奇》續集,又名《借屍還魂》
蝙蝠傳奇 1971 《楚留香傳奇》續集
歡樂英雄 1971
大人物 1971
桃花傳奇 1972 《楚留香傳奇》續集
蕭十一郎 1973 漢麟 由電影劇本改寫成書
流星·蝴蝶·劍 1973 桂冠
九月鷹飛 1974 春秋 《風雲第一刀》後傳
①長生劍 1974 漢麟 《七種武器》系列
(僅完成六種,「拳頭」並非一種武器)
②碧玉刀 1974
③孔雀翎 1974
④多情環 1974
⑤霸王槍 1975
⑥離別鉤 1978 春秋
①陸小風傳奇 1976 《陸小鳳》系列
②綉花大盜 1976
③決戰前後 1976
④銀鉤賭坊 1977
⑤幽靈山莊 1977
⑥鳳舞九天 1978
天涯·明月·刀 1975 漢麟
絕不低頭 1975 唯一的一部動作小說
七殺手 1975
劍·花·煙雨江南 1975
三少爺的劍 1975 桂冠 《江湖人》系列之一
火並蕭十一郎 1976 漢麟 《蕭十一郎》後傳
拳頭 1976 南琪 又稱《憤怒的小馬》,曾被誤收入《七種武器》
邊城浪子 1976 漢麟 《天涯·明月·刀》後傳
血鸚鵡 1976 《驚魂六記》之一
白玉老虎 1976 桂冠
大地飛鷹 1976 南琪
圓月彎刀 1977 漢麟 大部分由司馬紫煙代筆
飛刀·又見飛刀 1977
碧血洗銀槍 1977 桂冠
新月傳奇 1978 漢麟 《楚留香傳奇》續集
英雄無淚 1978
七星龍王 1978 春秋
午夜蘭花 1979 漢麟 《楚留香傳奇》續集
風鈴中的刀聲 1980 萬盛 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劍神一笑 1981 《陸小鳳》系列
白玉雕龍 1981 《白玉老虎》後傳,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筆
怒劍狂花 1982 大部分由丁情代筆
那一劍的風情 1982 大部分由丁情代筆
邊城刀聲 1983 大部分由丁情代筆
獵鷹·賭局 1984 最後遺作,短篇
動作小說《槍手·手槍》署名古龍,實為於東樓作。
清風閣古龍全集1.0版 舊版目錄 珠海版(PDF)下載
㈤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日積月累復習
《4下語文【部編解壓】》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Gxzi6Qf5Ad6gXMVav1o6Jw
4下語文【部編解壓】|4下語文【第8單元】|4下語文【第7單元】|4下語文【第6單元】|4下語文【第5單元】|4下語文【第4單元】|4下語文【第3單元】|4下語文【第2單元】|4下語文【第1單元】|4下語文電子課本.pdf|類文閱讀|課時練|教學課件|教學進度表|教學反思
㈥ 技術的本質:技術是什麼,它是如何進化的 PDF電子
技術無處不在。技術改變生活。技術推動經濟增長。技術劃分歷史時代。關於技術,我們知道很多。關於技術,我們知之甚少。我們關於技術的認識水平,大致相當於進化論出現之前的生物學。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曾經自豪地說:「今天,比較解剖學到達了完美的頂點。單看一根骨頭,就有可能確定其在生物分類中的『綱』,有時甚至能確定它的『屬』。」居維葉沒有誇張,當時的生物學家確實對動物家族之間的關系了如指掌,但他們不了解進化論,他們不知道,所有這些動物,都是從哪裡起源的。
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能如數家珍一般詳細討論某一種具體的技術對人類社會各個方面帶來的深遠影響,但他們說不清楚技術的來源和進化。對技術最為熟悉的工程師們則對這一問題毫不感興趣。有一次,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問著名的技術專家沃爾特.文森蒂(Walter Vincenti),為什麼那麼多絕頂的工程師,沒有一個人嘗試過建立一個關於技術的基礎理論。文森蒂毫不遲疑地回答:「工程師們只喜歡那些他們能解決的問題。」
布萊恩.阿瑟(Brain Arthur)決定自己動手,探索一個關於技術的基礎理論。阿瑟的研究以叛經離道著稱。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說規模收益遞減,他非要寫了一篇論述規模收益遞增的論文,結果,他被斯坦福大學放逐,流落到研究復雜科學的聖塔菲研究所。
在《技術的本質》一書中,阿瑟聲稱,技術像生物一樣,也是有基因、能突變,不斷進化的。所有的技術,都脫胎於之前的技術,就像所有現存的生物,都能追根溯源地找到原始的祖先一樣。
阿瑟試圖找到各種千差萬別的技術內在的一致性。依舊用生物學打比方,從外表來看,脊椎動物差異極大,斑馬和蝙蝠之間看起來毫無相似之處,但它們但骨骼結構卻是高度相似的,它們都有心臟、肝臟、腎臟和神經系統,都是左右對稱,都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解剖」技術,就會發現所有的技術都是一種組合。無論多麼復雜的技術,都可以拆成若干模塊,模塊中又有零部件,這樣不斷地深挖下去,就會發現,復雜精妙的技術最終都是平凡的零部件的組合。
為什麼技術要採取模塊化的方式呢?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曾經講過一個關於製表匠的寓言。假設每隻手錶都有1000個零件,第一個製表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安裝,若干他出了一個小錯,或是工作被打斷,就得從頭再來;第二個製表匠則把手錶分為10個模塊,每個模塊中又有10個小模塊,每個小模塊中有10個零部件,那麼,即使他裝錯了,或是工作被打斷,損失的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模塊化的技術更適合進一步的創新:我們可以嘗試把一個模塊更新,或是對不同的模塊進行新的組合。
那麼,所有的這些技術,都是從哪裡來的?阿瑟提出,技術乃是對「現象」的捕捉。這聽起來頗為異端,技術不是受科學的指導,是科學的應用版嗎?其實,科學和技術盡管聯系緊密,但二者並非一體。直到20世紀初期以前,大部分技術發明都不需要科學的幫助。原始人看到剝落的燧石中,有尖銳的石片,可以方便地切割動物的肉和皮毛,就發明了石刀、石斧。熱衷於煉金術和煉丹術的人們反復嘗試,居然誤打誤撞地發現了很多化學技術。直到近期,技術發明才不得不大量從科學那裡「借貸」,比如屬於量子效應的核磁共振、隧道效應或受激效應,都是從科學理論中搬過來的。
即使是這些更加精密的技術,其本質也是對某種「現象」的捕捉和編碼。技術人員和科學家不同,他們關心的是如何應用。看到物體的擺動,他們意識到可以利用這一「現象」做出時鍾;了解到多普勒效應,他們會聯繫到可以利用這一「現象」測汽車超速。隨著大量的「現象」被捕捉和編碼,工程師們的工具箱里就更加玲琅滿目。工程師們的工具箱里裝滿了他們已經學會的各種技術,這些技術構成了工程師們的「域」,也就是他們的活動范圍。
大部分技術工作都是「日常標准工程」,即按照已經有的技術模版,不斷「復制」出解決各種問題的新版本。技術人員應用科學思想就像政客們使用已故的政治哲學家們的思想一樣,他們日復一日地使用這些思想,但對其起源的細節卻知之甚少。無非是照章辦事、比葫蘆畫瓢而已,最多是在應用於不同問題的時候,會有些小小的改動。但是,不要小看這些微小的變革,積少成多,這些不起眼的創新最後能導致巨大的變化。正如牛頓爵士所說的,頓悟來自於「連續不斷的思考」。
當然,這不是否認重大的技術突破,但是,如果你仔細去觀察,重大的技術突破並非來自天才觀點的橫空出世。大部分技術的重大突破來自於對已有技術的重新組合,或是從其它的「域」里尋找新的工具。技術創新中應用的原理大多來自於已有的其它設備、方法,其它領域的理論,發明的核心就是「挪用」(appropriation),一種自覺不自覺的借鑒。正如熊彼特所說的,創新就是新的組合。創新就是「混搭」,是把看起來沒有聯系的事物聯系起來,以一種出其不意的組合重新展示給人們。所有的素材其實都在你的手邊,而創新就是大膽地跨界、大膽地模仿:從來就沒有什麼新技術,也不靠專家院士。
當一個絕妙的點子突然出現之後,技術創新並非能馬上實現。從想出一個好的主意,到真正把主意變成現實,還有一段迢迢長路。首先,你可能想到了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但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你的主部件變動了,那麼其它配套的部件也要調整,這又會帶來一系列派生的小問題,你必須不斷地循環往復、調試修改,直至完成整個系統的重組;其次,技術轉化工作可能需要另一個不同的團隊。
比如,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但將青黴素現象轉化成可治療的方案,需要對青黴素中的活性成分進行隔離和純化,需要弄清楚它的化學結構,需要經過臨床試驗檢驗其療效,還需要進行生產方式的開發。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弗萊明的能力范圍。完成這些工作的是牛津鄧恩病理學院的霍華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 和恩斯特.柴恩 (Ernst Chain)領導的生化學家團隊。13年後,弗萊明的發現才轉化成盤尼西林。
技術的演進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好的技術被廣泛應用,往往要拖延很長時間。經濟史學家保羅·大衛(Paul David)的研究指出,美國的工廠花了40年的時間才實現了電氣化。並非是因為技術不成熟,而是因為配套的技術沒有跟上。過去的廠房是按照蒸汽機的要求建造的。電氣工程師不懂建築,建築師不了解電氣化,等到整個經濟體系都慢慢適應過來,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成熟的技術卻有可能長存。保羅·大衛的另一項研究指出,現有的「QWERTY」通用鍵盤,其實並非是最優的布局,應為佔英語單詞70%的字母是「DHIATENSOR」。但在一次打字比賽中,使用「QWERTY」鍵盤打字機的打字員勝出,這個偶然性的事件確立了鍵盤的標准。阿瑟也講了核反應堆的故事。
核反應堆需要不斷冷卻,同時需要用慢化劑控制中子的能量水平。有三種選擇方案,分別是同時用重水做冷卻和慢化,同時用輕水做冷卻和慢化,或是用氣體(通常是氦氣或二氧化碳)進行冷卻,用石墨處理慢化。加拿大最初使用的是重水方案,英國一直嘗試氣體—石墨方案,但並不成功,到1949年蘇聯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之後,美國急於確立自己的核優勢,因此匆忙下令將原本用於航空母艦的反應堆重新設計成供陸地使用。海上反應堆採用的是輕水模式,於是陸地上的反應堆也採用了這種被很多專家認為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都較弱的設計方案。
技術可能會突然爆發,洶涌而來。技術創新的步伐並非是勻速的,有時候跑得快,有時候跑得慢。當技術大潮到來的時候,不是經濟適應技術,而是經濟「遭遇」了技術。新一輪技術浪潮會讓原有的生產模式土崩瓦解,社會組織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蒸汽機的出現改變了原有的紡織業,農戶不再在家織作,而是到工廠里做工,成了工人。互聯網時代又可能會再次顛覆工業化革命以來的企業組織、用工制度,甚至教育體制。
技術永遠都不完美,永遠都在重構。技術是雜交的,不是純種的;技術是峰迴路轉,不是金光大道;技術是隨和遷就的,不是特立獨行的;技術是有趣的,也是無聊的;技術既是殘缺不全的,又是雷同冗雜的;技術吵吵鬧鬧,熙熙攘攘,凌亂無章,無視一切。技術是一個復雜體系,是一個演進的過程。技術不是古板、冰冷的機械,而是生機勃勃的有機體。你側耳傾聽,才能聽到它的婉轉輕啼。
來源何帆研究札記、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