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箍筋加密區是如何規定的
一、箍筋加密區是如何規定的
1、加密范圍從柱邊開始,一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長度為2倍的梁高,二、三、四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長度為1.5倍的梁高,而且加密區間總長均要滿足大於500mm,如果不滿足大於500mm,按500mm長度進行加密。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標准(含標准樣品),是指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
標准包括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團體標准、企業標准。國家標准分為強制性標准、推薦性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准。
強制性標准必須執行。國家鼓勵採用推薦性標准。
第三條
標准化工作的任務是制定標准、組織實施標准以及對標準的制定、實施進行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標准化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標准化工作經費納入本級預算。
二、框架柱箍筋加密的規范規定有哪些
框架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框架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也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框架柱箍筋加密區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綁扎搭接范圍內加密。
B. 框架梁的箍筋如何配置《規范》有何要求
抗震設計時,框架梁的箍筋配置需嚴格遵循《規范》要求。梁端箍筋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參照表6.3.2-2。若梁端縱向鋼筋配筋率超過2%,則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加2mm。
框架梁沿梁全長的箍筋面積配筋率應滿足特定要求。首個箍筋應在距離支座邊緣50mm的位置設置。在箍筋加密區,一級框架梁箍筋肢距不宜超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中的較大值,二、三級框架梁不宜超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中的較大值,四級框架梁不宜超過300mm。箍筋需有135°彎鉤,彎鉤端頭直段長度不得短於10倍的箍筋直徑和75mm中的較大值。
在縱向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箍筋間距需控制在鋼筋受拉時不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超過100mm;鋼筋受壓時不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超過200mm。非加密區箍筋最大間距不宜超過加密區箍筋間距的2倍。
非抗震設計時,框架梁箍筋配置應符合一定規定。沿梁全長必須設置箍筋。截面高度大於800mm的梁,箍筋直徑不宜小於8mm;其餘截面高度的梁,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在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箍筋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最大直徑的0.25倍。
箍筋間距應遵循特定規范,在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超過100mm;在縱向受壓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超過200mm。
當梁的剪力設計值大於0.7ftbh0時,其箍筋面積配筋率應符合特定公式。若梁中配有計算所需的縱向受壓鋼筋,箍筋配置還需符合以下要求:箍筋直徑不應小於縱向受壓鋼筋最大直徑的0.25倍;箍筋應封閉式設置;箍筋間距不應超過15d且不應超過400mm;當一層內的受壓鋼筋多於5根且直徑大於18mm時,箍筋間距不應超過10d(d為縱向受壓鋼筋的最小直徑);梁截面寬度大於400mm且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於3根時,或梁截面寬度不大於400mm但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於4根時,應設置復合箍筋。
C. 框架梁的箍筋如何配置《規范》有何要求
按承載力計算不需要箍筋的梁,當截面高度大於300mm時,應沿梁全長設置構造箍筋;當截面高度h=150mm~300mm時,可僅在構件端部l0/4范圍內設置構造箍筋,l0為跨度。
但當在構件中部l0/2范圍內有集中荷載作用時,則應沿梁全長設置箍筋。當截面高度小於150mm時,可以不設置箍筋。
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矩形箍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
——外包長度=h-2c;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箍筋
D. 框架柱鋼筋採用焊接,箍筋需要加密嗎
框架柱鋼筋採用焊接,箍筋不需要加密。
這題確實沒有明確直白的條文。只能從《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2015版)細讀其用詞「搭接」兩字,著重分析一下出來。在8.4.1 條中可理解為鋼筋的連接,有三種形式:綁扎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而「搭接」兩字只用於綁扎搭接;機械稱連接,焊接就叫焊接。再讀8.4.6條是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橫向構造鋼筋。那麼請楚了:
焊接不屬於(等於)搭接(綁扎搭接),框架柱鋼筋採用焊接,箍筋不需要加密。
8.4.1 鋼筋連接可採用綁扎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的類型及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混凝土結構中受力鋼筋的連接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受力鋼筋上宜少設接頭。在結構的重要構件和關鍵傳力部位,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連接接頭。
8. 4. 6 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橫向構造鋼筋應符合本規范第8. 3. 1 條的要求;當受壓鋼筋直徑大於25mm 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 的范圍內各設置兩道箍筋。
E. 框架結構樑柱節點箍筋布置如何解決
1、節點加腋。
2、提高樑柱混凝土強度等級或者單純加大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
3、加大柱肢的厚度。
異形柱框架樑柱節點核心區的受剪承載力是異形柱框架的薄弱環節。當結構的高度接近規范規定的的限值或者地震烈度較高的時候,經常出現底面幾層節點域抗剪不夠的情況。
梁端加腋分水平加腋和豎向加腋兩種構造。水平加腋在住宅建築中,由於使用的要求,比較難以實現,而豎向加腋,也只能用於梁下有不小於200寬的分戶牆或隔牆,使加腋能隱藏在填充牆中。
(5)框架梁沒加密的箍筋怎麼辦擴展閱讀
按規范5.3.5-3,垂直加腋可以增大h b0,梁截面高度450,加腋高度取150,可以使節點驗算剪力減小到0.75倍。同時加腋可以提高節點核心區的截面高度h j ,且不不增加整個建築物的結構剛度及地震力,是一種有效的調整措施。採用此方法結構設計及施工復雜,但只是框架梁端部部分截面加大,結構費用增加較少,效率較高,結構設計的經濟指標較好。
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增加結構的剛度可以忽略,地震內力不增加,混凝土強度等級從C35提高到C45,f c增加到原來的1.26倍,節點抗剪極限承載力提高了26%,對於抗剪承載力差別比較小的情況很容易解決掉。且單純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影響建築使用,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F. 箍筋的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范圍怎麼確定
框架柱中箍筋加密區應是柱兩端在高度等於矩形截面長邊尺寸或園柱截面直徑、柱凈高的1/6、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圍內。
框架梁中箍筋加密區應是一級框架梁端2倍梁高范圍內和二-四級框架梁端1.5倍梁高范圍內,箍筋應當加密,且加密區長度不應小於500mm,其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節點邊緣50mm以內;對於綁扎接頭的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0mm。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6)框架梁沒加密的箍筋怎麼辦擴展閱讀:
箍筋要求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_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