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次結構構造柱搭接區是否需要箍筋加密
需要,一般是50公分加密區,加密10公分間距
Ⅱ 構造柱箍筋加密規范
構造柱箍筋加密規范為構造柱最小截面為24cm×18cm,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5cm。
構造柱箍筋加密區的具體標准:
構造柱與牆體的連接處宜砌成馬牙槎,並沿牆高每500mm設2φ6拉結鋼筋,每邊伸入牆內不宜小於1m,構造柱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15,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錨入淺於500mm的基礎圈樑內。
柱構造的設置原則和抗震作用:
設置原則:
在砌體結構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樑一起作用形成整體性,增強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二是減少、控制牆體的裂縫產生,另外還能增強砌體的強度。
在框架結構中其作用是當填充牆長超過2倍層高或開了比較大的洞口,中間沒有支撐,縱向剛度就弱了,就要設置構造柱加強,防止牆體開裂。
抗震作用:
構造柱最小截面可採用 240 mm×180 mm(牆厚190 mm時為180 mm×190 mm),縱向鋼筋宜採用4ф12,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50 mm,且在柱上下端宜適當加密。
6、7度時超過六層、8度時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採用4ф14,箍筋間距不應大於200 mm;房屋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Ⅲ 構造柱錮筋需要加密嗎二次構造
框架結構的構造柱箍筋需要加密。
構造柱的構造要求有:
一、構造柱最小截面為240mm×180mm,縱向鋼筋宜采可4φ12,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50mm,且在與圈樑相交的節點處宜適當加密,加密范圍在圈樑上下均不應小於1/6層高或450mm,箍筋間距不宜大於100mm。房屋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二、7度時超過6層、8度時超過5層和9度區的構造柱縱向鋼筋宜採用1φ14,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00mm;
三、構造柱與牆體的連接處宜砌成馬牙槎,並沿牆高每500mm設2φ6拉結鋼筋,每邊伸入牆內不宜小於1m;
四、構造柱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15;
五、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圖5.0.3-2),或錨入淺於500mm的基礎圈樑內。
Ⅳ 二次構造柱是否屬於非抗震 箍筋加密區范圍一般為多少
箍筋加密區,是抗震框架結構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僅適用於抗震框架柱和框架梁,其它構件沒有這個措施,也就是沒有箍筋加密。但是,不等於說其它構件就不要抗震的別的措施。對於構造柱,參照抗震的砌體結構的構造柱『宜適當加密』的要求,柱頂柱腳各為500高。
Ⅳ 二次結構構造柱是否加密
二次結構構造柱箍筋構造是這樣的,在柱根和柱頂位置需要加密,加密部位箍筋間距不大於100毫米。
Ⅵ 建築上二次結構的植筋柱鋼筋搭接部位用不用加密
需要加密:理由如下
有關規范規定:框架或框剪結構的二次結構構造柱,在其上下500MM范圍和搭接補位應按不小於100MM間距加密箍筋。
二次結構的植筋柱就是構造柱,因此應當按構造柱要求加密箍筋!
Ⅶ 二次結構構造柱是否加密
需要。
50公分加密區,加密10公分間距。
GB5003-200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第8.2.8條3款對於組合磚牆構造柱要求箍筋加密間距100mm,范圍是柱頂柱腳各500mm。
GB50011-2010上的規定措辭是「應適當加密」。「二次結構中的構造柱」屬於填充、隔斷等非承載構件,不必硬靠組合磚牆構造規定,而可「應適當加密」。
設計規范
構造柱通常設置在樓梯間的休息平台處,縱橫牆交接處,牆的轉角處,牆長達到五米的中間部位要設構造柱。為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或穩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牆中的構造柱已不僅僅設置在房屋牆體轉角、邊緣部位,而按需要設置在牆體的中間部位,圈樑應設置成封閉狀。
圈樑可以提高建築物的整體剛度,抵抗不均勻沉降,圈樑的設置要求是宜連續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斷,不可避免有門窗洞口堵截時,在門窗洞口上方設置附加圈樑,附加圈樑伸入支座不得小於2倍的高度,且不得小於1000mm,過梁設置在門窗洞口的上方,宜與牆同厚,每邊伸入支座不小於250mm。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構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