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的生平簡介
世界詩詞協會副主席基辛格曾任美國尼克松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務卿、福特政府國務卿。
1943-1946年在美國陸軍服役。
1950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952年獲文學碩士、195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51-1969年任哈佛大學國際關系研究班執行主任、 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1969-1974年任尼克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1969-1975年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並兼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到1975年。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訪華,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礎。
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73-1977年任國務卿,獲得了一個外來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職務。此後在喬治敦大學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國廣播公司顧問、大通曼哈頓銀行國際咨詢委員會主席、阿斯彭學會高級研究員等職。
1977年1月,福特總統授予基辛格總統自由勛章,並稱贊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
1982年開辦基辛格「國際咨詢」公司並擔任董事長。
1983年任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分析員。1983-1984年任美國中美洲問題兩黨全國委員會主席。
1986年9月任美印委員會主席。
1987年3月任美國—中國協會兩主席之一。
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國總統布希任命為調查「9·11」事件的一個獨立委員會的主席,12月14日,基辛格辭去該委員會主席職務。
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在華盛頓國家記者俱樂部演講,介紹中美建交以來的歷程,並展望中美關系未來。
著有《核武器與對外政策》(1957年)、《復興的世界》(1957年)、《選擇的必要:美國外交政策展望》(1961年)、《麻煩的夥伴關系:大西洋聯盟的重新估價》(1965年)、《白宮歲月》(1979年)、《紀錄在案》(1981年)、《動亂年代》(1982年)、《大外交》(1994年)、《論中國》(2011年)、《世界秩序》(2015年) 等。
Ⅱ 【讀書】《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是一本探討世界運行深層原理的書籍,以下是對其主要內容的概括:
核心主題:本書旨在解答「世界是如何運轉的?」這一問題,通過歷史分析和數據模型,揭示國家和社會興衰的規律。
作者與背景:由著名投資家瑞·達利歐撰寫,他基於在橋水公司建立的投資分析系統,研究了過去500年9個大國的歷史,包括荷蘭、英國、美國、中國等,以此總結出國家興衰的周期律。
研究框架與模型:達利歐運用了一套包含上億個數據和指標的分析模型,重點考察了影響國家興衰的18項因素,如教育、創新和技術、成本競爭力等,試圖揭示國家興衰的大周期和關鍵階段。
大國興衰的大周期:大國興衰通常分為上升階段、頂部階段和下跌階段。在上升階段,國家通過強有力的領導、出色的系統設計以及國際貿易和軍事力量的增強,推動綜合實力快速增長。
影響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與周期:勞動力優勢下降、制度和技術的模仿、貧富差距擴大等是影響國家興衰的因素。此外,長期債務和資本市場周期、內部秩序和混亂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亂周期是國家興衰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三大周期。
評價與影響:本書自出版以來備受矚目,得到了基辛格、比爾·蓋茨等人的高度贊譽,被視為理解世界秩序、制定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
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深入了解世界運行的深層原則,提升在變化的世界秩序中做出明智決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