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宋明理學pdf

宋明理學pdf

發布時間:2022-04-25 03:19:59

Ⅰ 宋明理學的發展歷程

1、宋明理學釋名

宋明理學,是指宋元明時期形成並發展的一種別具特色和風格的哲學思維體系,是傳統儒學發展的重要階段和組成部分,也是傳統社會中儒、釋、道三家思想長期對立融合的產物。它以儒學的倫理道德本位為基本的原則,又吸收了佛道的思維方式和思辯方法,(如朱熹「一旦豁然貫通」的工夫脫胎於禪宗的頓悟,陸九淵「吾心便是宇宙」、「心外無物」,是禪宗「自心即佛」「本心生萬種法」影響的結果;王守仁「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的命題,則是天台宗湛然「無情有性」說的直接繼承。)來彌補儒家思想的理論缺陷,重新建構了儒家學術思想的理論體系,使傳統儒學在內容和形式上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完善,成為一種哲學化了的儒學。

關於宋明時期的儒學,向來有幾種不同的稱呼,有「理學」、「道學」之稱,又有「心學」之流派名。後世又籠統稱之為「宋學」或直稱「性理學」(明成祖編《性理大全》)。近世又稱之為「新儒學」,大概與「原始儒學「對稱。

2、宋明理學發展中的重要人物

北宋是理學的初建時期。

宋初三先生,是理學的先驅者:

北宋仁宗時期社會的矛盾激化,政治改革出現了高潮,理學應運而起。北宋理學的先驅者是被歐陽修稱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yuan4,安定先生)、孫復、石介。他們提出了或涉及到一些理學的基本范疇。

北宋理學進一步發展,並逐步形成了幾個重要的流派,促使理學走向成熟。

北宋理學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五位,即後人所稱的「北宋五子」。一是周敦頤,他創立的學派稱之為「濂學」。二是張載為代表的「關學」,三是邵雍,他的性命之學對心學一派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他的兩位代表人物是程顥、程頤兄弟,他們的學派稱為「洛學」。

其中,周敦頤和張載可謂是理學的真正奠基人。

周敦頤:

周敦頤,世稱濂溪先生,其主要著作有《太極圖易說》和《易通》。

張載:

張載的哲學博大精深,幾乎包含了對所有哲學問題的獨到見解。在他的道德論和認識論部分中,張載對理學的貢獻之一,就是區分了「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並提出了「立天理」,「滅人慾」的命題,這對後來的理學思想發展影響很大。

而程顥、程頤的「洛學」,則標志著理學體系的形成。

從一個歷史時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徵來看,「洛學」已經具備了理學的典型形態(侯著127頁)。二程也是理學兩大流派——道說一派的奠基者。

南宋時期是理學發展的一個高峰,不但著名的理學家人才輩出,而且出現了象朱熹、張栻(shi1)、呂祖謙、陸九淵那樣十分重要的理學家。理學的許多重要派別,也形成於此時,並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辯難,得到了發展。理學的范疇、命題逐步確定下來,其涵義走向深刻和精密。(侯著221頁)

其中朱熹是集道學之大成者,其學說被稱為「閩學」或「朱子學」。

而陸九淵則是心學一派的創立者。

心本體論是心學的主要特徵。陸象山說:「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與李宰(二)》,《陸九淵集》卷十一)「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萬物皆備於我。」

南宋後期,理學的發展出現了朱、陸合流的趨向。南宋滅亡,理學北傳,元代出現一大批理學大儒。理學又成為元人的統治思想。

明代理學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心學一派之集大成者王陽明。

陽明心學既是對陸象山心學的繼承和發揚,同時也可看作是對於朱陸學說的綜合。

3、宋明理學的特點

我們可以通過下列三個特點,對宋明理學有一總體上的認識和把握。

(1)宋明理學是哲學化的儒學

與先秦、漢唐儒學不同,宋明理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其哲學化。

作為一種思想流派,儒學在哲學形而上的層面上,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儒學在孔子創立之時,只是一些倫理原則和教條,由於孔子本人罕言「性與天道」,所以,如何從哲學本體論上論證儒家思想的正當性與必然性,成為儒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宋代的理學家們為了建立儒學的形上學,一方面借鑒佛教和道教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又在傳統儒學中尋找能夠用來構築哲學形上學的因素,例如被稱為「五經之首」而最具形上學性質的《周易》,《孟子》與《中庸》中關於「性」與「天」的內容等。利用這些外來的和傳統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時,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儒學形上學的本體論概念,並給予系統的哲學論證,如周敦頤的「無極」、邵雍的「太極」、張載的「太虛」、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安石和二蘇的「道」、陸象山和王陽明的「心」等。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終於變成由哲學形上學作基礎的哲學理論體系。就此而言,它體現著宋明理學家們融合創造的哲學智慧。

(2)宋明理學是以倫理道德為哲學核心的儒學

從儒學自身發展來看,宋明理學作為哲學思潮或者作為儒學運動,它所強調的義理之學,是對於漢唐儒學的一種反動。理學所強調的義理,實質上也就是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倫理道德以及其中的「所以然」與「所當然」的道理。這里,宋明理學表現出一種想要擯棄漢唐訓詁之學而直接面向儒家元典、回復聖人之道的氣勢,頗有一點「文藝復興」的味道。

但是,宋明理學家所強調的義理,也有自己的特色。就內容而言,與漢代董氏的儒學相比,宋明理學的義理,重點並不在政治哲學上,而在倫理道德上;與先秦的儒學元典相比,宋明理學對倫理道德的闡述,更側重於哲學的表達。宋明理學家在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邏輯層次的哲學范疇和理論結構。無論是理學哲學各種各樣的本體論、作為道德基礎的人性論、「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聖的境界論、由修齊而治平的功能論,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

(3)宋明理學是佛道化的儒學

宋明理學作為儒學發展的一個階段,它帶有明顯的佛道化的特點。宋明理學的佛道化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鑒佛教與道教的形上學,建構儒學的倫理道德的形上學;其二是借鑒佛道二教的傳教譜系,創立儒家學說的傳道體系,即儒學的「道統」;其三是把佛教的禁慾主義思想吸收進來,把它作為理學的核心思想,並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道德主張。

Ⅱ 什麼叫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即為兩宋至明代的儒學。雖然是儒學,但同時借鑒了道家、玄學甚至是道教和佛學的思想。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2)宋明理學pdf擴展閱讀

周敦頤:宋明理學之鼻祖,為宋明理學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二程老師,其對朱熹的思想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周敦頤著作《太極圖說》被視為理學之大綱。

程顥、程頤: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這里的「天理」即是封建的等級秩序和道德規范,或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倫理道德)並主張先理後物。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人倫者,天理也」;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物皆有理,把知識、道理、天理聯系起來。

朱熹為集理學之大成者,主張:天理是道德規范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的修養(「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編著《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科舉考試的教科書。朱熹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宗師,地位僅次於孔子和孟子。

Ⅲ 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
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後來習慣用「理學」指稱其思想體系。(2)在宋代產生而在明代中後期佔主導地位的以「心」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狹義理學則專指程朱學派。

Ⅳ 簡述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宋、明儒家的哲學思想。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北宋初胡瑗、孫復、石介,稱為「理學三先生」。然理學實際創始人為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提出「理」先於天地而存在,將上的地位。其為學主張「即物而窮理」。與朱熹對立的為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題。明代,王守仁進一步發展陸九淵的學說,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斷言心之「靈明」為宇宙萬物的根源。為學主「明體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張載提出的氣一元論,與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顏元等,對程朱、陸王皆持反對態度。至戴震著《孟子字義疏征》,得出「理存於欲」,指出「後儒以理殺人」,則更給予了「理學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學,理學一名始稱於南宋,朱子曾說「理學最難」,陸九淵也說「惟本朝理學,遠過漢唐」。明代,理學成為專指宋以來形成的學術體系的概念。

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後來習慣用「理學」指稱其思想體系。(2)在宋代產生而在明代中後期佔主導地位的以「心」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狹義理學則專指程朱學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陸九淵;明代:王陽明。就主導思潮而言,理學代表人物可概括為「程朱陸王」。

主要派別:按現代學術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學體系區分為四派:氣學(張載為代表)、數學(邵雍為代表)、「理學」(程朱為代表)、心學(陸王為代表)。

宋明理學所討論的問題隨不同時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學與唐以前儒學尊《五經》一個重要不同之處,《四書》成為尊信的主要經典。價值體系和功夫體系都在《四書》。《六經》為粗米,《四書》為熟飯。理學的主要根據和討論的問題都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緊密相關。理學討論的主要問題大體是:理氣、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靜、涵養、知行、已發未發、道心人心、天理人慾、天命之

Ⅳ 宋明理學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理」先於天地而存在,將上的地位.其為學主張「即物而窮理」.與朱熹對立的為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題.明代,王守仁進一步發展陸九淵的學說,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斷言心之「靈明」為宇宙萬物的根源.為學主「明體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張載提出的氣一元論,與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顏元等,對程朱、陸王皆持反對態度.至戴震著《孟子字義疏征》,得出「理存於欲」,指出「後儒以理殺人」,則更給予了「理學以有力的批判.
理學: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產物.是儒家思想汲取道教、佛教的有益內容,並注入哲學因素,囊括天人關系的形成的更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體系.
程顥、程頤: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這里的「天理」即是封建的等級秩序和道德規范,或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倫理道德)並主張先理後物.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人倫者,天理也」;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物皆有理,把知識、道理、天理聯系起來.
朱熹主張:天理是道德規范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的修養(「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編著《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科舉考試的教科書.朱熹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宗師,地位僅次於孔子和孟子.
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者的政治需要,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但三綱五常的綱常名教,嚴重地束縛了人的思想和生活;朱熹的學術思想對日本、朝鮮和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南宋時期理學發展到心學,陸九淵是心學的開創者,其核心命題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世界的本源是心.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是心學的集大成者.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在認識論上,他提出 「致良知」學說: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通過內心的自我反省達到「致良知」)

Ⅵ 宋明理學是怎樣形成的

隋唐思想家援佛人儒也為它注入活力。在此基礎上,從宋代至明末,義理之學終於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一種與漢代經學風格迥異的新的儒學形態——宋明理學。宋明理學家講究理欲之辯,維護三綱五常,以繼承孔孟道統相標榜,所以理學又稱為道學。宋明理學一反漢唐的義疏傳統,拋開傳注,直接從經典中尋繹義理。它以儒為主,兼采佛、道,以三教合流為顯著特徵。

Ⅶ 宋明理學包括哪些內容

宋明理學包括儒家思想的正當性與必然性,先秦孟子從「四 端」說出發,對儒家的性善論作了論證,荀子則從性偽說出發對性惡論作了論證,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講究陰陽災異的世界觀上,對儒學作了讖緯神學式的論證。

在宋明儒學家看來,以往的這些論證要麼是「不備」(不夠充分,如孟子),要麼是「不明」(混亂不清或者錯誤,如荀子與揚雄),而董氏的陰陽災異和神學 化的論證則更顯得粗淺,實際上已誤入歧途。

理學家們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學,他們一方面借鑒道家、玄學甚至是道教和佛學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傳統儒學尋找能夠用來構築哲學形上學的因素,例如被列於 「六經之首」而最具形上學性質的《周易》的道器觀,孔子的「仁」學,《孟子》與《中庸》對於「性」與「天」的問題的探討。

(7)宋明理學pdf擴展閱讀

從儒學自身發展來看,理學作為一種哲學思潮或者儒學復興運動,它所強調的義理之學,是對於漢唐儒學的一種反動,表現出一種想要擯棄漢唐訓詁之學而直接面向經典、回復聖人之道的氣勢,頗有一點「文藝復興」的味道。

理學家們標榜自己的學說為「實學」、「實說」,批評佛老的學說以及漢唐的章句之學和講求詩詞歌賦的詞章之學為「虛學」、「虛說」。

虛實之別,就在於是否講求儒家的義理。理學所強調的義理,實質上也就是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綱常人倫以及內含於其中的「所以然」與「所當然」的道理。

理學家所強調的義理,就其內容而言,與漢代董氏的儒學相比,其重點不在政治哲學上,而在倫理道德上;與先秦的元典儒學相比,其對倫理道德的闡述,更側重於哲學的表達。

宋明理學家在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邏輯層次的哲學范疇和理論結構。無論是各種各樣的理學本體論、作為道德基礎的人性 論、「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聖的境界論、由修齊而治平的功能論,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

Ⅷ 宋明理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首先先解釋一下宋明理學的概念: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
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後來習慣用「理學」指稱其思想體系。(2)在宋代產生而在明代中後期佔主導地位的以「心」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狹義理學則專指程朱學派。

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主要派別:
按現代學術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學體系區分為四派:氣學(張載為代表)、數學(邵雍為代表)、「理學」(程朱為代表)、心學(陸王為代表)。
高二必修三教材中主要講的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他們形成的背景是三教合一。

我就按必修3的內容來說了。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程朱理學即二程兄弟(程顥,程頤),南宋朱熹集大成。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性質)。提出「理」先於天地而存在,將上的地位。其為學主張「即物而窮理」。與朱熹對立的為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題。 朱熹繼承並發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存天理,滅人慾」。
這裡面的「理」即儒家倫理道德思想。
方法論是「格物致知」。

陸王心學 代表人物是陸九淵和王陽明(字守仁,也稱王守仁)明代,王守仁進一步發展陸九淵的學說,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斷言心之「靈明」為宇宙萬物的根源。為學主「明體心」、「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其方法論。
而性質是主觀唯心主義。

此外,北宋張載提出的氣一元論,與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顏元等,對程朱、陸王皆持反對態度。至戴震著《孟子字義疏征》,得出「理存於欲」,指出「後儒以理殺人」,則更給予了「理學以有力的批判。這些必修3教材上並未做過多解釋。

宋明理學這一章主要把握這倆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 以及它的影響跟評價。
我在這補充一下影響以及評價:
影響: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現代的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由它所造成的社會及文化後果。然而也正是這個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應佛老而使儒學重新走上正統地位。
評價:
消極方面:以三常五綱維持專制統治,壓制扼殺人的自然慾望和創造性。適應了統治階級壓制人民的需要,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
積極方面:有利於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特徵: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道德,自我調節,發憤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凸現人性。

還有不理解的可以追問。。不過我也是高二學生 今天要回學校了。追問後我下周來可以再替你解答。

Ⅸ 《宋明理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宋明理學》(陳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FhRryOMqUm2sXZzxdvDnQg

密碼:n0o5

書名:宋明理學

作者:陳來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4

頁數:512

內容簡介: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

本書圍繞二十五位理學思想家,敘述了宋明理學的產生、發展和演變,揭示出宋明理學的基本人物、學術派別、概念命題和理論特色。作者視理學為一股前後相繼又相互激發的思潮,對於理學發展的固有脈絡和內在討論,對於理學發展的關鍵樞紐點,對於頗具特色的知識點等,著重拈出。

作者簡介:

陳來,1952年生,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央文史館館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朱子學會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


Ⅹ 宋明理學的主要內涵是什麼

宋明理學的主要內涵是闡釋義理、兼談性命。

宋明理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運(佛教),又繼承孔孟正宗(根本),並能治理國家(目的)的新儒學,是宋明時代佔主導地位的道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宋儒則重闡釋義理、兼談性命,因有此稱。

理學是中國古代精緻、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同時成為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理學以儒家學說為中心,兼容佛道兩家的哲學理論,論證了綱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恆性,至元朝成為官方哲學。

(10)宋明理學pdf擴展閱讀

宋明理學,理學一名始稱於南宋,朱子曾說「理學最難」,陸九淵也說「惟本朝理學,遠過漢唐」。明代,理學成為專指宋以來形成的學術體系的概念。亦稱「道學」。

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

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後來習慣用「理學」指稱其思想體系。

2、在宋代產生而在明代中後期佔主導地位的以「心」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狹義理學則專指程朱學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明理學

閱讀全文

與宋明理學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修改編譯後c的文件 瀏覽:705
8051單片機步進電機 瀏覽:974
eve箱子已加密 瀏覽:454
python3eval函數 瀏覽:746
丹陽哪個app最好 瀏覽:429
w3m命令 瀏覽:982
mongodbphp操作類 瀏覽:988
如何用好壓壓縮文件 瀏覽:586
程序員應該如何選擇下家公司 瀏覽:526
為什麼建網站要用伺服器 瀏覽:69
如何連接路由器與電腦連接伺服器 瀏覽:924
qq雲伺服器設置 瀏覽:273
王的命令4 瀏覽:792
php生成訂單編號 瀏覽:689
系統命令mstsc如何修改 瀏覽:597
Acc軟體開發初級程序員 瀏覽:306
外網訪問tomcat伺服器地址 瀏覽:69
演算法modeling 瀏覽:958
夢幻西遊手游如何進入我的世界專區伺服器 瀏覽:323
用樹莓派3b搭建伺服器如何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