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dsp程序的加密保護體制設計

dsp程序的加密保護體制設計

發布時間:2022-04-29 20:13:21

Ⅰ 嵌入式系統自學

嵌入式系統軟體工程 方法實用技術及應用,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0No3IypKyLg01bV4T9b22w

pdf" data_size="50.30M" data_filelogo="https://gss0.bdstatic.com//yun-file-logo/file-logo-6.png" data_number="1" data_sharelink="https://pan..com/s/10No3IypKyLg01bV4T9b22w" data_code="56st">

提取碼:56st

《嵌入式系統軟體工程:基礎知識、方法和應用》系統地闡述嵌入式系統軟體工程所涉及的過程、方法、內容,以及在典型工業領域中的應用。全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嵌入式系統軟體工程方法論,主要包括嵌入式軟體的開發過程(需求工程、軟體和系統體系結構、編程和測試等內容),開發和測試中所採用的標准,與安全性相關的軟體系統的准入,以及嵌入式軟體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第二部分介紹嵌入式系統軟體在汽車領域、軌道交通領域、航天領域、醫療器械、工業自動化、通信系統中的應用,在每個應用領域重點介紹具體應用領域的一些特定需求、技術和限制條件,以及它們對於嵌入式系統軟體開發過程的影響。

Ⅱ 如何讀取沒有加密的DSP晶元程序

對晶元內部數據進行操作, 一般都需要硬體和軟體搭配才能做好,對微芯的晶元,最簡便的當然是採用在線方式來做(省硬體成本),相應軟體則有許多 ,這里推薦 MATLAB8.8

Ⅲ 我才接觸DSP,老師給了個DSP的程序,叫我在用CCS跑起來,麻煩高人指點下

答案:
1、CCS3.3是一個開發環境,不能夠跑程序,程序弄好了要在晶元裡面運行才能夠有效果,如果不是直接下載,想在線調試(可以說在線硬體模擬),需要XDS100或者XDS510模擬器(更高級的XDS560 PLUS等等),一根JTAG連接線連接至DSP+一根USB連接線連接至PC;
2、開發Hello world 這個如果需要跑操作系統,還是需要很多學習的,但如果裸機加一個液晶也是可以做出hello world的,即通過SPI介面連接一塊12864液晶,通過發送指令發送數據就能達到,看你的需求。
over

Ⅳ DSP程序如何加密

DSP內部FLASH是有密碼的,在固化FLASH的時候就可以設置密碼,這樣是沒有辦法讀出來的。

Ⅳ 什麼是DSP+FPGA體系結構

DSP+FPGA體系結構介紹:
DSP(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是一種獨特的微處理器,是以數字信號來處理大量信息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擬信號,轉換為0或1的數字信號,再對數字信號進行修改、刪除、強化,並在其他系統晶元中把數字數據解譯回模擬數據或實際環境格式。它不僅具有可編程性,而且其實時運行速度可達每秒數以千萬條復雜指令程序,遠遠超過通用微處理器,是數字化電子世界中日益重要的電腦晶元。它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和高運行速度,是最值得稱道的兩大特色。
FPGA:FPGA是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縮寫,即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它是在PAL、GAL、CPLD等可編程器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它是作為專用集成電路(ASIC)領域中的一種半定製電路而出現的,既解決了定製電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編程器件門電路數有限的缺點。
DSP晶元,也稱數字信號處理器,是一種特別適合於進行數字信號處理運算的微處理器器,其主要應用是實時快速地實現各種數字信號處理演算法。根據數字信號處理的要求,DSP晶元一般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在一個指令周期內可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
(2)程序和數據空間分開,可以同時訪問指令和數據;
(3)片內具有快速RAM,通常可通過獨立的數據匯流排在兩塊中同時訪問;
(4)具有低開銷或無開銷循環及跳轉的硬體支持;
(5)快速的中斷處理和硬體I/O支持;
(6)具有在單周期內操作的多個硬體地址產生器;
(7)可以並行執行多個操作;
(8)支持流水線操作,使取指、解碼和執行等操作可以重疊執行。
當然,與通用微處理器相比,DSP晶元的其他通用功能相對較弱些。

Ⅵ 嵌入式cpu,mcu,soc,dsp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DSP、MCU、FPGA、ARM、CPU簡介
?
DSP:用於實現數字信號處理的微處理器晶元。
?
MCU:微控制器,又稱單片機
?
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
?
ARM:採用ARM架構的微處理器。
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ProcessingUnit)的縮寫
CPU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組和內部匯流排等構成
總之一句話CPU無處不在。
嵌入式系統定義:根據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定
義,嵌入式系統是「控制、監視或者輔助設備、機器和車間運行的
裝置」。
p
應用領域:單片機偏於一般的控制和事務型處理,而DSP適合數
字信號處理的各種運算,FPGA由於其極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一
般用於產品的原型開發,在航天領域有廣泛應用。
ARM一般嵌入
一些微操作系統,如WindowsCE、Linux等,實時性強,提供簡
單友好的形界面,便於擴展,有很好的移植性,主要用於復雜
控制。

Ⅶ 如何將DSP和MCU兩者完美結合

按照傳統方式,嵌入式應用中的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相對於主微控制器(MCU)起從屬作用。在這些


應用中,MCU用作系統控制器,而大量的數據處理留給DSP。例如,在音頻或視頻處理應用中有可能需要人


機界面管理,或者是整個系統的控制。


設計方案選擇


為完成這些任務,有幾種系統設計方案選擇。


第一種方案將DSP和MCU晶元組合在印製電路板(PCB)上。這種方案成本高並且佔用面積大,但是可


適當地調整每個晶元的尺寸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系統需要。


第二種方案是一種將DSP和MCU組合在單個封裝內的多晶元模塊(MCM)。這種方案的局限性是,設計


工程師必須按「50/50」的時間比例分配給控制和DSP功能;例如,一旦DSP超出時間,MCU將不能完成計算


任務。像第一種方案選擇一樣,當DSP和MCU內核獨立存在時,需要兩套開發工具。


第三種方案是將DSP功能合並到一個MCU中。這種方案只適合於直接的信號處理應用。MCU的時鍾頻率


和計算體系結構根本上不太適合大量的數字處理。有些MCU試圖通過增加一個乘法和累加器(MAC)(DSP


的一個特點)來補償上述不足。但是這種方案仍然缺乏高級應用所需要的基本的「由下至上 」的體系結


構設計 。


最近,已經出現第四種方案它是將MCU的功能合並到一個DSP中。這類方案的一個例子是美國模擬器件


公司(Anolog Device Inc.,簡稱ADI)的Blackfin™ 處理器系列。這些新型處理器具有統一的經過優化的


體系結構,不僅適於數據計算,而且也適於有關的控制任務。通過平衡執行控制任務與復雜計算的要求,


這種方案可以根據系統實時處理的需要,完成100%的控制或者100%的計算任務。完成所有這一切任務不需


要在DSP模式和MCU模式之間的模式轉換。


(translation of graphics)

System Control blocks=系統控制單元

Emulator & Test control=模擬器和測試控制

Voltage regulation=穩壓電源

Event controller=事件控制器

Clock(PLL)=時鍾

鎖相環(PLL)

Memory dma=存儲器

直接存儲器存取(DMA)

Watchdog timer=監視定時器

Real Time clock=實時時鍾

Core=內核

48 KB Instruction SRAM/Cache=48 KB指令

靜態存儲器(SRAM)

和高速緩存

32 KB Instruction rom="32" KB指令

只讀存儲器(ROM)

32 KB Data SRAM/Cache=32 KB數據

靜態存儲器(SRAM)

和高速緩存

4 KB Scratchpad ram="4" KB

高速暫存

隨機存儲器(RAM)

System Interface unit=系統介面單元

External Memory interface=外部存儲器介面

High Speed I/O=高速I/O埠

Parallel Peripheral Interface/GPIO=並行外圍介面(PPI)

和通用輸入輸出介面(GPIO)

UART=通用非同步收發器

SPI=串列外圍介面(SPI)

Hi-speed Serial ports=高速串列埠

PCI/USB=可編程通信介面(PCI)和通用串列匯流排(USB)

Timers 0/1/2=定時器0,1,2

Peripheral blocks=外圍設備單元


一類新型的DSP也提供一套RISC指令系統集、存儲器管理單元、事件控制器和多種外設以便在一顆單


晶元內提供大量計算和高效系統控制功能。


DSP與MCU比較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DSP和MCU的典型功能。DSP主要是在一單個時鍾周期內盡可能完成多個MAC(乘法


和累加)操作。為了這一點,指令的操作代碼通常是可變的超長的指令字(VLIW)。DSP也適於工作在緊


密、高效的環路中。另外,為了達到性能指標通常需要編寫優化的匯編代碼。由於DSP的演算法程序一般裝


在小容量、短等待時間的內置存儲器中,所以代碼密度通常不是大問題。


像DSP主要用於完成計算一樣,MCU主要用於完成控制功能。同樣地,典型的MCU應用包括許多條件操


作,在程序流程中頻繁地跳轉。通常使用C或者C++語言編寫程序。代碼密度極為重要,並且根據編譯


碼的長度來評估演算法。存儲器系統是基於高速緩存從而允許該系統設計工程師用較長等待時間從較大的存


儲器中調用較大程序。利用基於高速緩存系統,程序員不需要考慮如何以及何時將指令輸入到內核去執行



統一的DSP和MCU兼備兩者的優點。它的指令集由16 bit,32 bit和64 bit操作碼組成,但是由於最常


用的指令採用16 bit編碼,所以編譯代碼密度大小與那些流行的MCU相同。另外,它包括一個存儲器保護


功能以及指令高速緩存和數據高速緩存,作為整個存儲器管理單元(MMU)的一部分。此外,容易提供一


套完整的C/C++開發工具,提供可選匯編語言或者全部匯編語言適合演算法優化的編程。


支持RTOS


系統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任務管理。實時操作系統(RTOS)逐漸地用於控制復雜系統中多種正在進


行的和同時發生的任務。通過提供對任務調度與管理的支持,RTOS簡化了編程模式,這通常是由MCU控制


的,由於普通的DSP不具備支持RTOS需要的所有功能以便有效地控制。


然而,統一的DSP和MCU促進了RTOS幾個重要功能的發展。第一個是限制訪問功能以保護或者保留存儲


單元。第二個是配備單獨的堆棧和幀指針以減少操作系統(OS)請求以及中斷和異常處理所需的等待時間


。第三個是具備單獨的用戶操作模式和管理員操作模式。過去,DSP按照等效於管理員操作模式工作,從


而允許在任何時間完全訪問所有的系統資源。然而MCU提供類似的在用戶操作模式,它允許在OS的頂層運


行應用軟體。現在,在一個統一的體系結構下提供兩種操作模式,因為增強的DSP系統能夠限制用戶應用


軟體僅通過OS訪問系統資源。


外圍設備


MCU的一個優點是包含使用靈活和種類齊全的外圍設備。作為通用的嵌入式控制器,它們通常具備可


編程輸入輸出(I/O)標志、定時器、串列介面和日益增加越來越復雜的標准介面。MCU外圍設備的主要作


用是嵌入式控制,而不是大量計算。例如,一個實時時鍾信號可以喚醒一隻溫度感測器用以採集環境溫度


並且將一個延遲的信息通過I/O引腳反饋到MCU。然後,一個定時器的脈沖寬度調制(PWM)輸出相應地能


夠增加或者減小風扇電機的轉速。


像MCU一樣,統一的DSP和MCU具備一套系統控制外圍設備(例如,實時時鍾、多功能定時器、監視定


時器、雙向標志位引腳)。然而,它還包括一些高速介面(例如,PCI、非同步或者同步存儲器控制器、USB


、並行視頻介面)以便通過這些介面,與許多DMA通道配合快速搬移數據,從而有助於有效利用高速DSP內


核的信號處理能力。


電源管理


功耗控制一直是嵌入式控制器的一項功能。但是,當系統要求DSP具有優良的性能時,對其電源的選


擇就不太理想。如果將獨立的MCU和DSP晶元應用於電源敏感的場合,通常必須為每個晶元提供一個單獨的


開關穩壓器,因為這兩個器件的內核電壓經常不一致。這會導致降低電源變換效率和增加設計器件的引腳


數目,最終增加布線的復雜程度和解決方案的成本。此外,當MCU和DSP的內核集成到一個晶元上時,電源


解決方案本質上不是最佳的,因為它必須滿足2個完全獨立並具有不同負載特性處理器的需求。


將這種情況與統一的DSP和MCU相比較,它包含一個集成動態電源管理(DPM)控制器。由於它是只有


一個處理器的體系結構,所以該控制器能夠完全適合給定應用的需求。它提供幾種固有的電源模式以支持


多種系統性能等級。另外,對於未使用的時鍾和L2存儲器可選擇性地禁止。該PLL的頻率可在一個寬范圍


(通常1倍~31倍)進行調節,以滿足在DSP和MCU內部多層次的處理需求。最後能夠調節電壓(外部或者


通過一個集成的開關控制器)以提供指數式的節省功耗。


由於系統成本、開發容易、器件采購和升級能力的原因,設計工程師正趨向採用一種單晶元解決方案


用於嵌入式信號處理解決方案。這種單晶元解決方案必須能夠同樣好地完成DSP和MCU的功能,所以有必要


提出一種統一的處理器體系結構。面對MCU的挑戰,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將MCU的功能合並到一個高性能


的DSP內核,而不是與此相反。當今一個統一的DSP和MCU平台(由Blackfin™ DSP系列產品說明)已經投放

Ⅷ pid控制演算法的DSP程序設計與實現

typedef struct PID {

int SetPoint; // 設定目標 Desired value

int Proportion; // 比例常數 Proportional Const
int Integral; // 積分常數 Integral Const
int Derivative; // 微分常數 Derivative Const

unsigned int LastError; // Error[-1]
unsigned int PrevError; // Error[-2]
unsigned int SumError; // Sums of Errors

// double Lastout; //上次輸出
unsigned int E1; // e1>e2
unsigned int E2; //

int Pmax;//上限
int Pmin;//下限

} PID;

/*====================================================================================================
PID計算部分,遇限消弱積分PID防飽和,積分分離演算法實現
=====================================================================================================*/

int PIDCalc( PID *pp, unsigned int NextPoint )
{
int dError,
Error;

Error = pp->SetPoint - NextPoint; //偏差
if (Error<=-pp->E1) return (pp->Pmin); //飽和
else if (Error>=pp->E1)
return (pp->Pmax);
else
{
dError = pp->LastError - pp->PrevError; // 當前微分
pp->PrevError = pp->LastError;
pp->LastError = Error;
if (Error>=pp->E2||Error<=-pp->E2) //分離
return (pp->Proportion * Error // 比例項
+ pp->Derivative * dError );//PD,考慮限幅
else //位置式
{
pp->SumError += Error; // 積分
return (pp->Proportion * Error // 比例項
+ pp->Integral * pp->SumError // 積分項
+ pp->Derivative * dError // 微分項 //PID
);
}
}
}

Ⅸ 給我一篇完整的dsp程序設計

隨著DSP晶元功能的增強,已不再進行單純的數字信號處理任務,而是作為一種MCU被廣泛使用,控制板上各種資源,同時完成採集、計算、控制、通訊等任務。特別是當使用了TCP/IP或其它復雜通訊協議時,沒有一個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是很難進行任務調度的。μC/OS-II作為一種源碼公開的佔先式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總是執行處於就緒狀態的優先順序最高的任務,並支持Semaphore(信號量)、Mailbox(郵箱)、Message Queue(消息隊列)等多種常用的進程間通信機制,是大多數高可靠嵌入式設備的首選。

2 開發環境簡介
APCI5096是北京康拓工業電腦公司自行開發的一款DSP目標板,主要用於對模擬信號量的采樣處理。該目標板以TMS320VC32為CPU,同時具有完備的輸入/輸出功能,可以實現30通道、16位、300KSPS的模擬輸入。調試用編譯器為TI公司的Code Composer 『C3x-『C4x,版本是4.10版。

3 移植過程
3.1 μC/OS-II系統結構
圖1說明了μC/OS-II的軟硬體體系結構。應用程序軟體處於整個系統的頂層,只和μC/OS-II與處理器無關的代碼以及μC/OS-II與應用相關的代碼關聯。這樣保證了應用軟體的可重用性。

μC/OS-II與處理器無關的代碼提供了μC/OS-II的系統服務。利用這些API函數,應用程序可以進行內存管理、任務間的通信以及創建、刪除任務等。μC/OS-II與應用相關的代碼提供了對μC/OS-II本身的裁減,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任務數、任務棧的大小等設置。

大部分的μC/OS-II代碼是使用ANSI C語言書寫的,因此μC/OS-II的可移植性較好。盡管如此,仍然需要使用C和匯編語言寫一些處理器相關的代碼。移植工作需要改寫的是與處理器相關的代碼,包括三個文件:OS_ CPU.H、OS_ CPU_ C�C、OS_ CPU_ A�ASM。重點是任務堆棧的初始化、任務切換時棧指針的調整。

3.2 OS_ CPU.H
在不同的處理器中有不同的字長,所以必須重新定義一系列數據類型以確保移植的正確性。在OS_ CPU�H文件中應完成:數據類型的重新定義、堆棧數據類型的定義、堆棧增長方向的定義、臨界區開/關中斷的方法、任務切換函數OS_TASK_SW的宏定義。

(1)數據類型的聲明:在VC33中所有的整型數據(char、short、int、long)為相同的類型,用32位表示。浮點型數據(float、double)為相同類型,在VC33中用32位單精度浮點數表示。數據類型的重定義:
typedef unsigned char BOOLEAN;
typedef unsigned char INT8U;
typedef signed char INT8S;
typedef float FP32;
typedef double FP64;

(2)VC33棧的數據寬度為32位,採用上面重定義過的數據類型進行定義,確保棧數據類型的一致性。棧的數據類型聲明:
typedef INT32U OS_ STK;

(3)μC/OS-II訪問代碼的臨界區時需要先禁止中斷,並且在訪問完畢後重新允許中斷。μC/OS-II利用兩個宏來禁止和允許中斷,通過狀態寄存器的中斷使能位開關中斷。
cregister unsigned int ST; /*聲明CPU內部寄存器*/
#define OS_ ENTER_ CRITICAL() asm(「ANDN 2000H, ST "); /*清中斷使能位*/
#define OS_ EXIT_ CRITICAL() asm(「OR 2000H, ST "); /*置中斷使能位*/

3.3 OS_ CPU_ C.C
在OS_ CPU_ C.C文件中主要完成的是OSTaskStkInit()函數,其餘五個函數可以不進行處理。OSTaskStkInit()函數完成任務棧的初始化,使得任務棧的結構看起來如同在任務執行過程中發生過一次中斷並將所有寄存器保存到堆棧一樣。不同的編譯器在函數調用時會有不同的入棧方法,如:參數和返回地址入棧順序、參數之間入棧的順序、參數利用寄存器還是堆棧保存等。在具體實現時還需要根據編譯器的要求進行調整。

CCS函數調用時堆棧規則為:先將參數從左往右入棧、然後是函數返回地址入棧。依照此規則設計任務棧初始結構如圖2。VC33共有28個寄存器,程序中應將寄存器全部入棧,在OSTaskStkInit中實現:

{
OS_ STK *stk; /*定義棧的數據結構*/
opt=opt;
stk=(OS_ STK *)ptos; /*裝入棧頂指針*/
*stk=(OS_ STK)pdata; /*參數入棧*/
*++stk=(OS_ STK)task; /*任務返回地址*/
*++stk=(OS_ STK)task; /*中斷返回地址*/
*++stk=(OS_ STK)0x2000; /*狀態寄存器,開中斷*/ 其餘CPU寄存器全部入棧,並初始化為0
}

3.4 OS_ CPU_ A.ASM
在OS_ CPU_ A�ASM文件中要求用戶編寫四個簡單的匯編語言函數:OSStartHighRdy()、OSCtxSw()、OSIntCtxSw()、OSTickISR()。這四個函數具有完全相同的公共部分:寄存器入棧和寄存器出棧。只要按照上面設計好的棧結構進行就可以了。注意的是VC33的R0到R7是擴展精度寄存器,具有40位。在入棧和出棧時均需要用兩句話完成,如下:
入棧: 出棧:
PUSH R0 POPF R0
PUSHF R0 POP R1

而OSIntCtxSw函數具有特殊部分,該函數用於從中斷返回時進行任務切換,由於在調用_ OSIntCtxSw函數前已經發生了中斷,中斷服務程序已經將CPU寄存器保存到堆棧中了,所以此處不再進行寄存器保存。同時還要進行棧指針的調整,去掉堆棧中一些不需要的內容,然後再將寄存器全部出棧。由於該函數是μC/OS-II中唯一的與編譯器相關的函數,所以在移植後必須利用多次任務切換檢查棧指針是否正確調整。

3.5 時鍾中斷源初始化
μC/OS-II還要求用戶提供一個時鍾資源,用於實現時間延時和確認超時。根據APCI5096的硬體設置,需要在三個文件中進行時鍾資源的設置。

(1)OS_ CPU_ A�ASM:
APCI5096中,已將VC33的定時器1用於測頻通道,因此利用未被佔用的定時器0產生定時中斷。實現方法為在TINT0的中斷向量入口處放一跳轉指令,跳轉到自己寫的OSTickISR。
�sect 「�TINT0_ vector"
TINT0 br _ OSTickISR

(2)CMD文件
將TINT0跳轉到OSTickISR後,還應再指定TINT0的向量入口地址。APCI5096板上的VC33被設置為BootLoader方式,在該方式下TINT0的入口地址固定在0x809FC9。在CMD文件的SECTIONS段指定如下:
�TINT0_ vector:> 0x809FC9

(3)Main�C文件
μC/OS-II要求用戶在OSStart()運行後,μC/OS-Ⅱ啟動運行的第一個任務中初始化節拍中斷。自己編寫一個函數TimerInit(),並在第一個任務開始處調用該函數完成定時器0的初始化。函數中TIM0_ XXX代表的是定時器0的三個寄存器的地址,在完成對定時器0的設置後還要打開全局中斷和時鍾中斷。

{
*TIM0_PRD= 0x7530; /*設置周期為1KHZ*/
*TIM0_CNT=0;
*TIM0_CTL=0x2C1; /*啟動時鍾*/
ST|=0x2000; /*打開中斷*/
IE|=0x100; /*打開時鍾中斷*/
}

4 測試、編寫驅動和應用程序
做完以上工作以後,就要測試移植是否成功。最初測試時,可以先運行操作系統本身,調度一些簡單的任務和時鍾節拍中斷任務。主要測試系統本身的正確性,如果調試成功就可以在上面繼續開發驅動程序和添加應用程序。

Ⅹ dsp三種復位方式

DSP系統的硬體復位有三種方式是:上電復位,手動復位,軟體復位。

硬體復位是復位啟動以後需要重新載入載入FPGA、DSP等,也有可能在這個操作之前初始化化CPU,載入系統文件等操作,具體視需要而定,然後初始化一些配置晶元;軟復位則不需要進行FPGA、DSP等的載入,只是一些配置晶元的初始化。

用最少的字來解釋:復位的概念:讓賽跑運動員各自回到自己的起跑線。硬復位:用拖車把運動員給拖到起跑線。軟復位:運動員自己走到起跑線。硬體復位是靠復位電路,而這種類型的復位從理論上講只是起到了軟體程序重啟的作用,之前所有保存的數據是依然存在的,當軟體重啟後有可能會清掉或者不清這些數據。

1Blackfin系列DSP的特點P5-6

微信號結構、動態電源管理、高度並行的計算單元、高性能的數據地址產生器、極佳的代碼密度、視頻指令、分層結構的內存、集成的更多的外圍設備、部分晶元配有專門的視頻介面、調試/JTAG介面、性能發展進程。

2DSP晶元特點P3-4

普遍採用哈佛結構及改進的哈佛結構、流水線技術、針對濾波相關矩陣運算配有獨立的乘法器和加法器、有多條匯流排、具有硬體介面邏輯和軟體等待功能、帶有多個DMA通道控制器、配有中斷處理器定時控制器及實時時鍾、低功耗、多機並行運行特性、豐富的外設介面。

改進哈弗結構的特點P3

將程序和數據存儲在不同的存儲空間中,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存儲器,每個存儲器獨立編制獨立訪問。對應的是系統中設置了程序匯流排和數據匯流排,使數據的吞吐率提高了一倍。

動態電源管理允許電壓和頻率獨立調整,使每一個單項任務所消耗的能量最少,使ADI的DSP性能提高4倍以上,功耗降低1/3.。使用外部電源管理控制器能夠操縱DSP內核的內部電壓,從而更進一步減少功耗。

2.2內核數據算術單元的基本處理過程(對數據寄存器的使用過程):數據首先經過匯流排從內存讀入數據寄存器,然後作為計算單元(ALU、MAC)的輸入,計算結果存入數據寄存器,作後寫入內存。ALU支持的特殊除法原語。

閱讀全文

與dsp程序的加密保護體制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放棄後會怎樣 瀏覽:182
河北模具編程 瀏覽:187
adb查找命令 瀏覽:321
安卓手機視頻文件夾怎麼打開 瀏覽:309
平板加密手機後怎麼關閉 瀏覽:566
流媒體伺服器應該注意什麼 瀏覽:536
d8命令編譯 瀏覽:964
壓縮包解壓需要多少空間 瀏覽:145
如何查找app屬性 瀏覽:388
android人臉識別技術 瀏覽:320
pc104編程 瀏覽:335
二維碼反編譯破解推廣 瀏覽:682
修改伺服器的mac地址 瀏覽:528
好玩的編程軟體 瀏覽:898
編程語言創始人有錢嗎 瀏覽:804
短視頻app怎麼獲客 瀏覽:15
查看雲伺服器的應用 瀏覽:435
javadump工具 瀏覽:563
程序員16g 瀏覽:444
程序員沒有辦法成為top怎麼辦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