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陶說PDF

陶說PDF

發布時間:2022-05-02 08:22:27

㈠ 如何破解將pdf文件轉換成WORD,並能編輯

在我們日常學習和日常工作中,有時候需要將PDF轉換成可編輯的Word文件,我們可以使用【風雲PDF轉換器】完成PDF文件轉換。在瀏覽器中搜索「風雲PDF轉換器」,進入官網下載並將其安裝在電腦上。

㈡ 《基因傳(精裝版)眾生之源》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基因傳(精裝版)》([美]悉達多·穆克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ulse

書名:基因傳(精裝版)

作者:[美]悉達多·穆克吉

譯者:馬向濤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

頁數:62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整個20世紀,有三項顛覆性的科學概念和技術應用讓人類社會發展到了新的歷史階段:「原子」的發現帶來物理學的革命,「位元組」的發現帶來互聯網的革命,「基因」的發現帶來生物學的革命。

基因既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礎,破解了基因的運行機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奧秘,人類的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測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術迅速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也完成了全部人類基因的比對與測序工作,人類征服基因的時代已經到來。

《基因傳》罕見地完整講述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按照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展開,是一部反映基因發展史的傳記。

《基因傳》也是一部科學家們在探究基因奧秘的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像偵探小說一樣,以科學家們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為線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淺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論的脈絡,又真實記錄了科學家們的合作與斗爭、成功與失敗。《基因傳》也講述了基因理論被政治歪曲利用導致的歷史災難和教訓,以及基因技術與制度、文化、倫理、道德的沖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糾葛,有歷史進退,《基因傳》是一部有溫度的、敘事高超的科普通識讀物。

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無限接近生命的真相,當我們能夠掌控和改造人類基因時,「人類」的概念也許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後人類時代正在來臨。《基因傳》所講的故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基因傳》出版後,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2010年,穆克吉的《眾病之王:癌症傳》詳盡記述了癌症的起源與發展以及人類對抗癌症、預防癌症的歷史,出版後獲得普利策文學獎,但是這本書不反映癌症病變之前生命的常態。如果癌症是人類身體發生病變之後的魔鬼,那麼是何種力量在此之前維系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呢?作者在癌症研究過程中意識到,只有了解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深刻領悟其內在機制,於是,在探究常態與遺傳奧秘的過程中,作者創作了另一部更加深入人類命運源頭和顛覆生命認知的著作——《基因傳》。《癌症傳》講的是生命的病態,《基因傳》講的是生命的常態,因此《基因傳》可以被視為《癌症傳》的前傳。

——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基因傳》出版者)

《基因傳》不僅是一部翔實記述(基因)科學發展的歷史,更是人類在21世紀面向未來的宣言。

——馬向濤(《基因傳》譯者)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見識叢書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見識叢書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 [美]約翰•R. 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6: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7:守夜人的鍾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見識叢書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見識叢書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見識叢書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見識叢書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見識叢書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見識叢書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見識叢書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見識叢書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見識叢書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上下冊)》(平裝+精裝)[美]戴維•伍頓

《見識叢書19:內戰,一部觀念史》[美] 大衛•阿米蒂奇

《見識叢書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見識叢書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精裝)[以]赫拉利•尤瓦爾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讀《基因傳》的N個理由:】

1. 不是所有寫基因的書你都能讀得懂。

2. 這本書所講的故事,和每個活生生的人都息息相關,你所有關於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的問題,都會在書中找到新的答案。

3. 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基因的發現,讓我們終於無限接近這些大問題的真實答案。

4. 這本書寫了3000年來人類對生命遺傳迭代奧秘的探索。

5. 為什麼人人相似卻又千差萬別?生命的演化過程里,是什麼在背後決定著這一切?這個問題困擾人類幾千年,從亞里士多德到達爾文,人類始終探索。直到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找到了基因,終於找到了破解生命奧秘的鑰匙。

6. 整本書寫了240位科學家們在探究基因奧秘的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

a. DNA雙螺旋的發現過程,驚心動魄,如大片一樣精彩。

b. 納粹德國利用「優生學」理論,讓集中營成了世人心中永恆的傷疤。

c. 你以為科學家之間都應該是「我好崇拜你啊」,但其實,他們可能即使合作也不忘記斗爭。

d. 一個在學校里表現「良好」的美國小女孩,卻和媽媽以及媽媽的媽媽一起被認定為「智障人士」。

e. 你以為你是女人,我以為我是男人,但基因說,我們可能都錯了。

7. 基因是沒有情感的,《基因傳》是有溫度的。

8. 如果非找一本類似的作品,就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吧,《人類簡史》用嶄新的大歷史視角和高超的寫作手法,重述了人類從起源到今天的故事,《基因傳》也從宏大的視野和人類終極問題的關懷,用極講究的敘事手段,把基因的故事講了個通透。

9. 之前寫基因的書也不少,但都零零散散的,從來沒有像穆克吉這樣完整系統地梳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基因傳》是一部知識密度極高的佳作。

10. 這不是生硬的科普書,作者同時把政治、歷史、人性、倫理、道德等議題穿插在里邊,是一部有厚度的作品。

11. 好看,真的好看,一個問題連著一個問題,科學家們抓住片段的線索和證據,一個一個攻破基因難題,像偵探小說一樣好看。

12.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完整地了解基因的全部知識,關於基因,看這本就夠了。

13. 印度裔美國醫生,這樣的身份,讓作者的寫作別具一格。

14. 穆克吉的前一部作品《眾病之王:癌症傳》獲得普利策獎,他是個非常會講故事的人。

15. 未來,這本書關系所有人的未來!基因技術正在迅猛發展,基因測序、基因克隆、基因檢測、基因診斷、基因編輯……這些技術可以為我們帶來巨大好處,可以治癒疾病、預測未來、更新我們對性別、身份、選擇的認知,基因時代正在到來。但是,基因也涉及智力差異、種族歧視、倫理、道德,20世紀40年代納粹德國就歪曲利用了基因理論,製造了種族屠殺的災難。人類已經掌握了定向改造基因的技術,影響基因的功能,從而使身體狀態、生理機能甚至人類本身發生改變,那麼誰有權力支配它們並且確保安全呢?誰將成為此類技術的主導者,而誰又會成為它的犧牲品?當我們具備理解與掌握人類基因組的能力時,傳統意義上的「人類」概念也許將發生改變,後人類時代正在來臨。

16. 穆克吉很帥,嗯!

究其根本,人類不過是攜帶基因的載體與表達功能的通路。基因是自然界萬物生長的源泉,而我們就像是風馳電掣的賽馬,在轉瞬間前赴後繼薪火相傳。它們的組成與世間的善惡無關。同時也不會受到人情冷暖的影響。我們只是這些遺傳物質最終的表現形式。

——村上春樹《1Q84》

【名家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書,2016年度精英閱讀書單

《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經濟學人》2016年度書單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編輯部2016年度值得一讀的科技、科學類圖書

比爾•蓋茨(微軟公司創始人)

郝景芳 (童行計劃創始人,《北京折疊》作者)

姬十三(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神經生物學博士)

李開復(創新工場CEO、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李清晨(醫生、科普作家、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心外傳奇》作者)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經濟學家)

劉蘇里(北京萬聖書園創始人、知名學者)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

尹燁(華大基因CEO,生命科學科普節目《天方燁談》主創)

張羽(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只有醫生知道》作者)

安東尼•多爾(普利策獎得主,《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作者)

保羅•伯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創始人)

瑪麗亞•拉莫斯(Maria Ramos,英國巴萊克銀行南非子公司CEO)

聯袂推薦!

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帶領我們穿越基因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穆克吉還是一個優雅的、會講故事的人。

——比爾•蓋茨

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有兩件事,一個是人工智慧,另一個是基因科技。基因的發現、基因理論和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類有機會無限接近生命秘密的真相。穆克吉醫生的《基因傳》來得正是時候,完整梳理了基因理論和技術的起源、發展和未來,講述了科學家們攻堅克難的故事,以及基因技術對社會倫理、道德文化的邊界的觸碰,和他的前一部作品《癌症傳》一樣,豐滿而富有啟發性。我們對基因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正在到來的基因時代,有更多的可能讓人類克服疾病掌控自己的命運,不再聽天由命。

——李開復(創新工場CEO、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基因的發現和發展揭開了生命的奧秘,將深刻影響我們人類社會的走向。穆克吉是集醫生、學者、科普作家於一身的印度裔美國人,他一方面掌握關於基因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又能以科普作家的身份,把深奧難懂的知識以文學筆法呈現出來,有故事,有情節,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

——姬十三(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神經生物學博士)

我推薦這本書,不僅在於它的確好,而且在於它的意義。尤瓦爾•赫拉利在紅遍全球的《未來簡史》中指出,人類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兩門科學,一是人工智慧,二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也被稱為基因工程。這門科學現在已用於制葯、基因檢測和基因重組。運用基因科學,我們能挽救人的生命,消除祖上遺傳而來的缺陷,這不是使人類未來更美好嗎?要了解基因科學的未來,一定要了解它的過去與今天,讀《基因傳》的意義就在於此。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經濟學家)

作者在遠古的遐思、技術的進步與科學家個人命運的沉浮之間來回切換,收放自如,大開大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廣袤幽深的歷史長卷,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科普佳作。

——李清晨(醫生、科普作家、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心外傳奇》作者)

穆克吉是一位寶貴的既能做研究又能寫作的醫生,他讓深奧的醫學概念不再晦澀難懂,讓非專業人士也能感受到基因和遺傳學的美妙。希望《基因傳》的出版能讓更多人了解基因技術,這是現代醫學史上了不起的一筆。

——張羽(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只有醫生知道》作者)

所有人都知道,基因科技對人類很重要,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只看到神奇的結果,看不到發生的過程。讀這本《基因傳》是非常有意思的過程,如曲徑通幽,不僅能看到新發現帶來的曙光,也能看到曙光被幽暗的密林遮蔽,而最後重新見到突破密林的光芒,讓人更理解科學探索的興奮。

——郝景芳(童行計劃創始人,《北京折疊》作者)

從第一個站起來的類人猿,到科技加身的現代人,我們從未停止對自身的好奇,對祖源的探究。基因是塑造人類的根本,我們對它的了解卻不足百年。《基因傳》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對基因科學發展史展開描述,故事性強,情感豐富,鮮活地展現遺傳規律與基因的發現過程,啟發人類思考未來之路。真正威脅人類未來安危的不是科技脫韁的可能性,而是掌握科技的人如何選擇。康德說過兩樣讓人驚奇和敬畏的事,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科學無止境的探索終將令驚奇不再,惟願人類對道德的敬畏之心永不改變。

——尹燁(華大基因CEO,生命科學科普節目《天方燁談》主創)

這不是一本僅介紹生物技術和常識的讀物,它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宏觀框架下,從基因這個獨特視角,重新闡釋技術與制度、文化、倫理、道德之間的碰撞和博弈。

——大象公會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大多數醫生,尤其是數量龐大的基層醫生,都把治病看作處理好症狀,有平穩的生命體征即可。了解基因,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認識生命、拓展自己的職業邊界。《基因傳》的作者悉達多 • 穆克吉博士,因為有著腫瘤臨床與研究的「雙重」經歷,他的文字,讓臨床醫生可以從親切的角度,了解這個領域的內容。

——丁香園

如果你熱愛散文,這本書剛好合你胃口,如果你想明白關於基因編碼的事情——不是達到一個基因學博士的水平,但是足夠在飯桌上就這個話題掌控全局——那這本書適合你。這本書能讓你思考,但同時又能讓你迴避思考的重負。

——Saurabh Jha(醫學科普作家,皇家外科醫生)

這部作品也許可以被視為數千年來罕見的驚心動魄的偵探小說,而包括亞里士多德、孟德爾以及弗朗西斯•柯林斯在內的各位學者均為探究生命的奧秘做出了貢獻。作為《眾症之王:癌症傳》的姊妹篇,《基因傳》不僅繼承了氣勢磅礴的敘事風格,同時也成為超越前者的經典。如果你期望了解人類的現在與未來,那麼這本書就是不可或缺的佳作。

——安東尼•多爾(普利策獎得主,《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作者)

2010年,悉達多•穆克吉醫生曾經以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眾病之王:癌症傳》讓讀者為之陶醉,而現在看起來這不過是《基因傳》正式登場之前的熱身,他將本書打造成為集科學、歷史以及自傳為一身的史詩般作品,其廣度與深度堪比文學名著《失樂園》。

——《紐約時報》

(基因的)故事曾被人們用諸多不同的方式細致地描述過,但這次,穆克吉以一種罕見的宏偉視野講述了這部(基因的)新歷史。

——《紐約時報書評》

穆克吉通過感人至深的故事將抽象的科學概念娓娓道來……同時還在秉承醫學嚴謹的前提下以詩歌般的語言彰顯了人性中的柔情、脆弱以及光芒。

——《華盛頓郵報》

在穆克吉浪漫的敘事語境里,他雙眼犀利地指向那些矛盾的細節和尚未定論的諷刺之事。這位天才犀利地鎖定了化學抽象物中隱埋的情感真理,讓你感覺好像成功考過了一門你曾懼怕報名的大學課程,並且,你享受了這過程的每一分鍾。

——安德魯•所羅門(《正午惡魔》作者),《華盛頓郵報》

《基因傳》是一部承前啟後的生命科學思想史,作者以縝密的邏輯詮釋了當代廣受關注的科學問題。

——《今日美國》

《基因傳》不僅描繪了生命科學發展的壯美藍圖,同時也對傳統人類概念提出了道德與哲學挑戰。

——保羅•伯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這部在現代格局下激進而又具有爭議性且有親和力的著作,是如此的扣人心弦。閱讀它,裝備好自己,來迎接未來的到來。

——布萊恩•艾波雅(《如何長生不老》作者),《周日泰晤士報》

他(穆克吉)對(基因的)歷史脈絡的釐清、引人入勝的講述,是他雄心壯志的彰顯,也是其不容磨滅的成就的見證。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書中沒有落下任何一個可信的、生動的調查。

——《衛報》

這是一部囊括了復雜思想的巨作……中文寫作細致,可讀性和趣味性都很強,可以說是所有科學革命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它註定會對我們的下一代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觀察者》

《基因傳》探討了一個永恆而復雜的主題。實際上,它與我們每天的生活交織在一起,作者讓它與我們更加接近,更加扣人心弦。

——馬克•海登(《深夜小狗的神秘習題》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悉達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印度裔美國醫生、腫瘤專家、知名科普作家。

他曾就讀於牛津大學,並在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他還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療和與血細胞有關的基因功能上。2010年,他出版著作《眾病之王:癌症傳》,並於次年榮獲普利策文學獎,《時代》雜志稱其為「1923年以來有影響力的100本英語書之一」。2016年,《基因傳》出版後,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譯者簡介】

馬向濤,研究員/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科腫瘤學臨床與基礎研究,翻譯了《基因傳》《腫瘤臨床試驗》等專著,曾經榮獲首都優秀醫務工作者獎章。馬向濤博士是北京市海淀區醫療資源統籌服務中心主任,同時還兼任《腫瘤防治研究》與《腫瘤研究與臨床》雜志編委,曾在《中華醫學雜志》《癌症》《醫學與哲學》等數十種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文章100餘篇。馬向濤博士致力於醫學人文傳播與健康知識科普,現在與家人生活在北京。(微信號:DRXIANGTAO,歡迎交流討論。)

㈢ 《拯救人類的哲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拯救人類的哲學》(稻盛和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密碼:f1jr

書名:拯救人類的哲學

作者:稻盛和夫

譯者:曹岫雲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頁數:210

內容簡介:

這是一場經營與哲學的智慧對談。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與日本著名哲學家梅原猛先生一起,談人類文明的前途,談永續經營的力量,談心的管理,談熱情與創造,用人類大愛與「利他之心」發表了拯救人類的宣言。

簡要目錄—————————————————————————————

稻盛和夫 序言

第1章 文明的崩潰開始了

高度的文明為何消失了

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會滅亡嗎

石油枯竭,都市將變成廢墟

為什麼埃及文明持續了三千年

人類忘卻了對自然的敬畏

太陽崇拜才是人類文明的原點

人一旦傲慢必定滅亡

太陽曾是日本思想的中心

三十多年前著手的太陽能發電

「人造太陽」與「重歸太陽的恩惠」

所謂保護「國益」 助長了傲慢之心

「進步史觀」 將人類變為慾望的奴隸

經濟增長或已不要

「慾望的無限解放」 是近代文明的本質

第2章 美國文明正確嗎?

由美國「強加的善」

「自由」 和「民主」 不過是招牌

缺乏倫理的金融學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美國的國力已達極限

龐大的貧困階層所爆發的不滿

瞄準外資金融機構的理科學生

太多的人只想坐享其成

「聖經」到哪裡去了?

第3章 從「慾望」 轉入「循環」

明治維新與日本的近代化

「明治」領導者卓越的洞察力

具有美好心靈的江戶時代的日本人

「進步思想」反而增添了不知恥辱的人群

互助共生社會的消失

為什麼應該重新評價江戶時代?

「入會權」 是優良的共生規則

重評江戶循環型社會的時候到了

向循環型社會學什麼

「承蒙賜給」對誰而言?

墮落的日本道德

「戰時一代」責不容免

道德和教養要靠家長的強制性教育

把「循環」作為最大的價值

第4章 建立「世界聯邦政府」

啟動核按鈕的危險性

那些祈禱人類和平的人

將佛教 「不殺生」 作為人類的道德

EU可成為「世界聯邦政府」的雛形

先由日中韓三國設立「亞洲聯盟」

最初三國達成一致很重要

誰來當議長國

人類靠爭斗才能發展的觀點已經過時

回歸「以和為貴」的傳統

堅持和平主義的民族才是勇敢的民族

第5章 以「利他之心」 為主課

丟失了「慈悲」和「愛」的人類

赤裸裸的「慾望人」

正確的從商之道

人的「心」和「體」表裡一體

「心的管理」尤為重要

「利他之心」 是生物的本能

慾望的膨脹使人忘記「利他之心」

教授庶民道德的《忠臣藏》和《男兒》

評論家為何推崇丑惡的作品?

贊揚自然主義文學是錯的

抑制浮躁、陶冶精神的古典音樂

表彰「隱善」的機制

第6章 思想閃光的力量

新的構想從何而來?

從摔跤中獲得新型陶瓷的靈感

遭受口誅筆伐的、突破常識的學說

依據直覺的行動產生新技術

柿本人麻呂魂附我身嗎?

太陽能電池的成功源於思想的閃光

創造就是創建新的常識

因為欲罷不能而加入通信事業

持續不斷地創造

第7章 無私的熱情帶來了成功

為什麼大家公認必然失敗的事業成功了?

人有「自燃性」、「可燃性」和「不燃性」

如水般冰涼的理性不可缺

自如運用「互相矛盾的才能」

過了八十歲後想做的事

「南無南無,謝謝」

接收思想閃光的「無私的天線」

「轉世重生」的觀念改變社會

我為什麼能活到現在?

不是「我活著」 ,而是「讓我活著」

一顆在天空中翱翔的心

不離天道的西鄉隆盛

倒幕成功源於「天之聲」

未制止西南之役的「情義中人」

日本人為什麼喜愛楠木正成和西鄉隆盛?

恢復西鄉隆盛的名譽只是時間問題

順著王道,堂堂正正活下去

梅原猛 後記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與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並稱為日本「經營四聖」,也是「四聖」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松下幸之助」。所創辦的「京瓷」和「第二電電」均位列世界500強企業。

梅原猛

日本文化大師、日本著名哲學家。

㈣ 《愛麗絲漫遊奇境百年典藏繪本》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愛麗絲漫遊奇境》([英國] 劉易斯·卡羅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DyqR7tuRzsqIMkQRjyAYYw

提取碼: 268z

書名:愛麗絲漫遊奇境

作者:[英國] 劉易斯·卡羅爾

譯者:吳鈞陶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07

頁數:194

內容簡介:

《愛麗斯漫遊奇境》是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1832—1898)寫的一本膾炙人口的世界兒童文學名著,在英美,除莎士比亞戲劇外,當推這本書最為家喻戶曉。這本是一本寫給小孩子看的書,自1865年問世起,就得到上至英國女王,下至平民百姓的喜愛,後來更是蜚聲全世界,連中國的宣統皇帝也聽他老師庄士敦口述過這個故事。愛麗斯是個聰明靈巧的女孩,可自從她由大白兔帶著掉進一個無底洞後,遇到的盡是些奇奇怪怪的人,奇奇怪怪的事,一切都是那麼新鮮好玩。她一會兒鑽老鼠巢穴,一會兒又參加榛睡鼠、制帽匠的午茶會,一會兒長大,一會兒變小……此書充滿奇思妙想,牢牢抓住兒童的求異心理;看似有理,又似不通,即滑稽,又好玩,實在是一本曠世傑作。

本書以英國凱塞爾出版公司一九○七年出版的《愛麗斯漫遊奇境》為藍本,將「黃金年代」插圖畫家查爾斯·羅賓遜繪制的8幅珍貴彩圖及112幅黑白線描圖盡收其中,圖畫和文字相互交融,圖文並茂,本身即一件藝術收藏品。這一版的初版書,在英國ABE讀書人網站上被拍到五百五十英鎊,約合人民幣6700元。我們從上百種《愛麗斯漫遊奇境》版本里精心挑選出羅賓遜這一版,因為它那久遠的歷史和別致特殊的風格,足令當下流行的動漫風格和所有其他出版社的《愛麗斯》版本望塵莫及。查爾斯·羅賓遜(1870-1937)是一位多產插圖畫家,他還是一位相當有造詣的水彩畫家。他的插圖書在國外歷來是眾多收藏家的寵兒。我社的這一版提供的是一百年前的珍貴藝術插圖,是最有性價比、藝術價值最高、最值得收藏的、最酷的《愛麗斯》,不但可以讀還可以藏。

作者簡介:

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1832-1898) ,英國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出生於英國柴郡一個鄉間牧師的家庭,年輕時就讀於約克郡的里滿學校和拉格比公學,1850年被牛津大學基督學院錄取,因其數學成績優異,1854年畢業時,留校做數學講師,直至1891年退休。卡羅爾是一位生性靦腆、患有口吃病、不善與人交往的數學家。他多才多藝、興趣廣泛。在小說、詩歌、邏輯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創作的《愛麗絲鏡中漫遊記》、《愛麗絲漫遊奇境》與《伊索寓言》、《水孩子》、《木偶奇遇記》、《格列佛游記》等名著一樣,成為世界兒童文學上的里程碑之一。

㈤ 《越簡單,越美好》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越簡單,越美好》(羅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AfqB7aNA6V6rF67hZI77ig

提取碼:1234

書名:越簡單,越美好

作者:羅敷

豆瓣評分:6.4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1

內容簡介: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而我們的生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活里安排下心中的乾坤?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東方人提出了這一哲學,而北歐人實踐了它。

在北歐人的生活里,極少追求表象的繁盛,更重要的是追根溯源的本質和對其持有的態度。比如去北歐人家裡做客,主人會請你喝咖啡,這雖然是件小事,但主人會拿出不同花色的杯子,不會隨便給你,而會饒有興致地讓你挑一個你喜歡的花色。如果你挑到的剛好是一個聖誕老人的杯子,主人就會告訴你,這個杯子是哪一年過聖誕節的時候,是其時正熱衷於學陶藝的外祖母趕在聖誕節前為孫兒們精心製作的。一個小小的杯子,珍藏著親情,珍藏著回憶,又是隨時可用的器皿。

這就是北歐人對待生活的態度:簡單的生活背後,往往蘊藏著生命軌跡的豐厚底蘊。

閱讀本書,或許你將獲得積極深刻的人生啟示,以簡約的生活理念和方式過上理想的生活。

作者簡介:

羅敷

瑞典語名Tintin Tian Sverredal。瑞典《北歐時報》副社長。定居瑞典逾十年的華語作家。2012年出版隨筆集《嫁在北歐做新娘》。2015年出版散文隨筆集《這么慢,那麼美》,將十餘年獨特的異國生活閱歷、對北歐羊皮卷式生活深入骨髓的見聞,緩緩道來。該書一經推出,迅速成為當年暢銷書,次年斬獲2016年亞馬遜圖書銷售排行榜第三名,至今暢銷不衰。羅敷本人也一躍成為當年亞馬遜十大暢銷書作家之一。本書是羅敷「北歐生活羊皮卷」系列第三本。

㈥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三卷本)》([波蘭] 萊澤克·科拉科夫斯基)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0vpAVTed5T1VBlu_B9aiew

提取碼:b65s

書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三卷本)

作者:[波蘭] 萊澤克·科拉科夫斯基

譯者:唐少傑 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黑龍江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年份:2015-12-15

頁數:1554

內容簡介:

科拉柯夫斯基這三卷書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權威書籍。全書三卷於1978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洋洋130萬言。該書闡述了自19世紀40 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間馬克思主義諸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及學說的理論發展,是迄今為止西方學術界論述馬克思主義史的體系最龐大、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奠定了作者在當今西方「馬克思學」領域中的重要地位,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這套書從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史到馬克思,恩格斯過世後的馬克思主義各階段的演變,都有清楚的交代。科拉柯夫斯基本人在這三卷書中也有他本人獨特的見解,所以它們不單是一套研究馬克思主義史的書籍,更是一套解釋馬克思主義史的書籍。

該書是目前國際范圍內最有影響的關於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著作,不僅佔有文獻翔實,理論分析系統,而且是各種版本的馬克思主義史中收錄流派和人物最多的著作。因此,該書出版後,很快就被譯成德文、荷蘭文、義大利文、塞爾維亞文、西班牙文、波蘭文、法文、日文等多種文字的版本,是國際上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影響重大、被普遍關注的文獻。

著名分析哲學家艾耶爾在論述20世紀哲學時,對於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及其代表,輟筆略過,原因就是他認為自己無法再改進柯氏上述著作中所作的有關闡釋了。

作者簡介:

萊謝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 1927-2009 ),20世紀波蘭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和宗教史學家,也是作家和翻譯家,享有國際聲譽。先後任教於華沙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等,1970年起在英國牛津大學萬靈學院任高級研究員。

曾在華沙大學任教,以批判基督教哲學而聞名。兼任《哲學研究》雜志主編和《新文化》雜志編輯。蘇共20大後,曾發表文章批判所謂「馬克思主義思維的蛻化」,試圖「革新」馬克思主義。1966年在「波茲南事件」十周年時,發表了《十月的總結》一文,公開批評波蘭政府限制言論自由,認為社會主義只有從官僚主義、異化世界中擺脫出來才能重新恢復聲譽,被開除出黨。1969年起,先後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美國伯克利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77年聯邦德國圖書業授予他和平獎,表彰他是「為自由和民主而斗爭的戰士」。

上世紀50—60年代,科拉科夫斯基積極從事「批判意識形態」活動,發表了《現代神話》、《同魔鬼的對話》、《升天之道》、《沒有選擇權的人》、《實證主義哲學》、《理性之死》、《論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等著作。他認為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它的發展不依賴任何政治需要,而要遵循客觀原則由社會和理性來檢驗。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卻成了適應官方政治需要隨時變化的意識形態,成了不依據客觀原則,而通過口號、法令、訴諸權威、感情、習慣和偏見作用的神聖力量。結果,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就被非科學的意識形態所破壞。他批判這種「科學的意識形態的神話」,反對把馬克思主義「制度化」為「一切生活領域中的絕對獨裁者」,主張要爭取「科學逐步擺脫意識形態的控制」,發展一種「理智的馬克思主義」。但是,在他看來,真理也不是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是勞動、社會需要和自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烏托邦不但無害,而且是革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沒有烏托邦的思想,就不可能有任何進步活動。每個人應以道德責任感來約束自己,而不應「盲目崇拜」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他主張以「倫理社會主義」來取代科學社會主義。

70年代,科拉科夫斯基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史著述,出版了《馬克思主義主流》》(MainCurrents ofMarxism )。他從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人道主義和異化概念出發,概括整個馬克思主義。斷言「哲學人類學」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馬克思是「一位人道主義者」。馬克思預期的共產主義就是「異化的超越」,是「人的本質的復歸」,從而實現「人類生活的本質與存在的和諧一致」。他認為馬克思的這個原理有合理之處,但消除異化的不可避免的階級斗爭觀點也為「獨裁政權」提供了理論依據。恩格斯在晚期著作中背離了「以人為『根本』和『自然界人化』的概念」,直接強調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以及對自然辯證法的論述,在理論上具有「實證主義」性質,在政治上更帶來了不少「消極後果」。此外,他還指責列寧關於「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的著名論斷是「違背馬克思本人意願的」,認為馬克思從前人那裡接受了「烏托邦——浪漫主義」,「決定論——理性主義」和「普羅米修士式的契機」。他把馬克思描繪成一個折衷主義者,從而想重建一門「關於人的整體哲學」。在他看來,「斯大林主義」乃是馬克思主義走向「衰落」的開始,是馬克思主義的「終結」。

80年代後,科拉科夫斯基公開否定馬克思主義。他說:「當代文明世界的所有社會進程都在走著與馬克思所預見的完全不同的道路」,「從本質上講,他的學說不能用來分析當代社會」。「馬克思主義已完全死了」。「共產主義只是一種烏托邦」。他承認自己過去相信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是「很大的失誤」,完全「錯了」。

柯拉柯夫斯基一生發表了三十多部著作,最主要著作有:《馬克思主義主流》(1976—1978)、《宗教,如果沒有上帝……》(1982)、《形而上學的恐怖》(1988)等。文學方面,有三本短篇故事集最為著名,在世界上廣泛流傳:《關於來洛尼亞王國的十三個童話故事》(1963)、《天堂的鑰匙》(1964)和《與魔鬼的談話》(1965)。

《關於來洛尼亞王國的十三個童話故事》在莊重而幽默的語氣下,嘲笑了那些缺乏自知、卻又自鳴得意的人,他們無視淺顯明了的道理,硬是沒完沒了地在荒唐、愚蠢的怪圈裡自我陶醉。十三個故事短巧有趣,卻是發人深思、意味深長。

《天堂的鑰匙》雖是故事新編,卻是站在無神論的立場上對《聖經· 舊約》作出解釋,並且為每一篇故事得出結論,或者說「教訓」,保持著超然的、爭辯的、欲言又止的態度和不動聲色的面孔。

《與魔鬼的談話》敘述的題材都是我們——或者說歐洲文化背景下的人們與魔鬼的關系。基督教教義所指的魔鬼(Devil),本來是上帝創造的天使之一,但是他妄想和上帝比高下,因為反叛上帝而墮落,變成魔鬼。但是他依然具有超人的能力,專門抵擋上帝,引誘人作惡、犯罪。八篇短篇故事用詼諧的口吻講述與魔鬼相關的人和故事,充滿了諷刺批判的力量。

「撒旦的王國不僅僅是陰暗的中世紀,在今天,惡也在我們周圍設置陷阱,不斷地把我們拖拉進去。

㈦ 《秦印文字匯編》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秦印文字匯編》(許雄志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1nfPvy8SYAeN-nyRSmX40Q

提取碼:o4yz

書名:秦印文字匯編

作者:許雄志 編

出版社:河南美術

出版年份:2001-1

頁數:322

內容簡介:

許雄志主編,大字典式編排,供篆刻創作者作工具書查閱使用。秦印文字是介於漢印與古璽文字之間的一種印文,包括印章、封泥、印陶等文字。

許雄志君主編的《秦印文字片》即將出版,可喜可愛,雄志君編輯的此書,可謂窮瞑求,集奏印文字之大觀,身體健康而填補了印學的一項空白。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印學專家毗鄰福頤先生先後編輯出版了《漢印文字徵》、《古璽文字徵》,七十年後的今天,雄志君又編輯出版了《秦印文字匯編》,完成了印學文字工具書的一個時序系列。三十年前,羅福頣先生又主編了《古璽匯編》、《古璽文編》兩部印學姊妹篇,前者收集了古璽印五七○八方,後者把這五千多種古璽印的印文依《說文》部序編輯成古璽文字工具書,其中包括了過去編的《古璽文字徵》亞潤而大之。

㈧ 《陶淵明傳》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陶淵明傳》(李長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oc7p1HirFGCqirU4NGpHw

提取碼: ggab

書名:陶淵明傳

作者:李長之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8-1

頁數:240

內容簡介:

《陶淵明傳》是著名文史學家李長之的經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介紹陶淵明生平的經典通俗讀物。李長之以陶淵明的兩個著名先輩陶侃和孟嘉為切入點,以陶淵明的詩歌、書信等作品為線索和佐證,通過對相關史料抽絲剝繭的分析,梳理了陶淵明的思想來源及發展變化,解讀了陶淵明的隱逸生活和人生追求,完整展現了陶淵明從傳統文人向隱逸詩人轉變的思想脈絡和陶淵明創造的理想生活。本書資料翔實可靠,內容豐富深刻,觀點鮮明,多有新見,是一部價值很高、不可多得的傳記文學作品。

李長之注重史料的選擇與提煉,《陶淵明傳》大量參考了《宋書》《晉書》《資治通鑒》《陶淵明詩箋注》《陶靖節年譜》《南史》《世說新語》等資料,僅注釋達百餘條,參考書幾十種,真正做到下筆有出處,言必有據。這些都凝結著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同時本書還配以四十餘幅明清罕見刻本插圖,數幅經典字畫等。

作者簡介:

李長之(1910—1978),著名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初名李長植,生於山東省利津縣,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師從著名哲學家張東蓀、金岳霖和馮友蘭。畢業後先後在中央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任教,在文學批評和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造詣尤深。

㈨ 《黑暗的左手(三部曲)(套裝共3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黑暗的左手(三部曲)(套裝共3冊)》([美]厄休拉•勒古恩 (Ursula K. Le Guin))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qR948y6x8yhZYuSfXtktJw

提取碼: a95p

書名:黑暗的左手(三部曲)(套裝共3冊)

作者:[美]厄休拉•勒古恩 (Ursula K. Le Guin)

譯者:陶雪蕾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7-12-29

頁數:992

內容簡介:

勒古恩不愧是世界幻想文壇的傳奇女王!她一生獲獎無數,共獲得6次雨果獎、6次星雲獎、21次軌跡獎,還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世界奇幻獎、卡夫卡獎、號角書獎、紐伯瑞獎、小詹姆斯•提普翠獎等多項重量級獎項,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大師」稱號、《洛杉磯時報》「羅伯特•基爾希終身成就獎」等榮譽。200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將她列為作家與藝術家中的「在世傳奇」。勒古恩的重要代表作《黑暗的左手》和《失去一切的人》獲得雨果獎、星雲獎雙獎。《世界的詞語是森林》更是電影《阿凡達》的靈感來源。

許多大師,都是勒古恩的忠實讀者。劉慈欣說:「《黑暗的左手》這本書很文學,但是對人性的描寫多了一個角度,因為作品中一個人就有兩個性別,這樣的作品,對人性的揭露深刻多了。」 村上春樹評價勒古恩稱:「厄休拉•勒古恩的文字極為優美豐富,是我鍾愛的女作家。」 宮崎駿談起讀勒古恩的作品時說:「書一直放在枕邊,沒有一刻拿開過。煩惱的時候,困的時候,一遍遍重復讀著。」在宇宙盡頭的陌生人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宇宙深處有一面鏡子,可以看見真正的自己。理想不是一切,但失去理想如同失去一切。

作者簡介:

厄休拉•勒古恩

( Ursula K. Le Guin, 1929— )

美國幻想文學大師、文學家,「奇幻小說三巨頭」之一,被稱為「科幻小說女王」。

厄休拉•勒古恩,一生獲獎無數。她共獲得6次雨果獎、6次星雲獎、21次軌跡獎,還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世界奇幻獎、卡夫卡獎、號角書獎、紐伯瑞獎、小詹姆斯•提普翠獎等多項重量級獎項,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大師」稱號、《洛杉磯時報》「羅伯特•基爾希終身成就獎」等榮譽。200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將她列為作家與藝術家中的「在世傳奇」。2014年,她獲得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

西方文學評論家將她列為「美國經典作家」,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對她推崇備至。

勒古恩,一個明明是傳奇,卻不願被稱為「傳奇」的作家。她說:「我討厭被稱為『傳奇』,我站在這里,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㈩ 《沉痾中國傳統教育的危機與批判》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沉痾》(冉雲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m6KZOeQP2EPUnKoMO3mWSA

密碼:vs2y

書名:沉痾

作者:冉雲飛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

頁數:496頁

內容簡介:

余傑:山坳上的中國教育——評《沉痾——中國教育的危機與批判》

余傑

1949年以來的半個世紀,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失誤,獲取了太多的教訓。有的失誤是能夠彌補的,有的失誤卻正在並將長期地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前進的巨大障礙。有人指出,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問題,教育方向所造成的惡果短期是看不出來的。越是一時看不出來,積累下來的問題就會越多,隱藏著的惡果也就必然越大。為什麼一方面是教育本身已經危機重重,另一方面卻是人人都採取鴕鳥政策、避而不談呢?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近十年以來,許多中國知識分子放棄了「社會良心」的角色、放棄了現實批判的使命,心安理得地以某一方面的「專家」自居。即使是許多身居高校的教授,也對當下教育的狀況漠不關心。他們不僅失去了「知識分子」的基本功能,而且連一個普通「公民」的職責也沒有盡到。當我在1999年的春天、20世紀最後一個春天讀到朋友冉雲飛的力作《沉痾》的時候,彷彿是聽到了斧子砸開冰面時凜冽的聲音。這種聲音我已經久違了。

《沉痾》一書,有三條線索。第一條線索是展示中國當前教育的現狀,從小學教育到中學教育,從大學教育到師范教育、成人教育,從宏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針到微觀的師資力量、教材編寫、課程設置等,幾乎「一網打盡」,但又重點突出、有條不紊。材料的豐富與立論的准確相得益彰。例如,作者在分析考試制度時,從「殺人的分數」入手,一直深入到中國人國民性中魯迅先生所說的考試的「遺傳症」上面,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中國教育的病根在於「整人壓制人、把人當奴才使喚」,可謂剝皮見骨、鞭辟入裡。第二條線索是縱向梳理中國的教育發展史,將病根追蹤到中國漫長的專制時代,正如朱總理所說,現實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伸,那麼,當下教育的危機和弊端,也跟傳統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第三條線索是橫向對比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作者時時以西方教育的傳統和現實為鏡子來比照中國教育的傳統和現實。這面很管用的鏡子果然照出了中國教育的種種問題。例如,在分析中西教育的文化哲學背景時,作者指出,西方從古希臘開始就始終是人本主義教育佔主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教育則是以教化為要求,把人當作馴化工具。顯然,如果沒有對西方教育思想的深刻領悟,是很難建立起這一參照系來的。全書三條線索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精彩之處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導向更加自由的境界的教育。早在2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教育者「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陶行知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是現代的國家,如果是現代世界的一個國家,那麼它的教育,便不能不順應著時代和世界的教育趨勢,而伴隨著競進」。70多年以後,我們再讀到陶行知的這幾句話,簡直要羞愧而死了。冉雲飛在《玩樂的權利與身心健康》一節中痛切地描述了中國少年兒童被剝奪起碼的玩樂權利的悲慘境遇。聯合國《兒童權利保護公約》鄭重告示:玩耍是兒童的權力。然而,我國公布簽署該公約6年之後,並沒有幾個家長和老師把它當作一回事。中小學生的正當玩樂的權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個中學生把愛情流行歌曲《最愛你的人是我》作了如下的改編:「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還是我……」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覺得無比辛酸。本來,孩子應當在游戲中長大,通過游戲獲得知識和身體上的訓練,並且能夠從中學會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是陶行知所說的具有「健康體魄、農人身手、科學頭腦、藝術興味、改造社會精神」的現代人。但是,枯燥的教材、繁復的內容、陳舊的教學法、巨大的升學壓力,讓學生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喪失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也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最多成為掌握了某種技能的工具。作者總結說:「不把人當作一個活物來看,不把人當作千差萬別的個體來對待,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一個必須長期清算的頑疾。」讀到這里,稍微有點良知的人,哪能不痛心疾首!所幸,領導層已開始重視這些問題,最近對中小學生的「減負」,反映一些舉措正在出台。

《沉痾》其實講述的是一些「常識」。然而,這些常識由於種種原因,長期受到了遮蔽和掩蓋。申明這些常識,意義比發明一種新的教育方法甚至還要重要。教育的問題並不是太復雜,一說大家都明白。但是,大家誰都不去捅破這層紙。冉雲飛自己說,他寫作這本書是站在一個「公民」的立場上,這種表態讓我很感動。他不是居高臨下地以「專家學者」的姿態發言,而是意識到了作為現代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他在書中多次強調,「應從小給學生進行尊重個性,尊重個人,尊重創造,發展潛力,尊重其權利,知曉其責任的公民教育。」他尖銳地指出,當下的所謂「德育」教育,充斥著假、大、空、死的知識,高不可攀的榜樣、不著邊際的好人好事,已經與當今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思想資源嚴重沖突。只有重視「公民」教育,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一代國民來。而公民教育應當貫徹這樣的一個原則:尊重個人的發展與自由,尊重個人的人身權利等方面的權利不受侵犯。

《沉痾》是一本由一個有良知、有熱血更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國公民所寫的書。它值得每一個有良知、有熱血也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國公民閱讀。

摘自2000年第4期《博覽群書》

作者簡介:

冉雲飛

四川省作家協會作家。一九六五年生於重慶酉陽,一九八七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著有《沉痾:中國教育的危機與批判》、《莊子我說》、《從歷史的偏旁進入成都》、《尖銳的秋天:里爾克》、《陷阱里的先鋒:博爾赫斯》等十數本專著。曾獲獎十數次,有作品入選高中語文閱讀教材。

閱讀全文

與陶說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放棄後會怎樣 瀏覽:188
河北模具編程 瀏覽:190
adb查找命令 瀏覽:324
安卓手機視頻文件夾怎麼打開 瀏覽:314
平板加密手機後怎麼關閉 瀏覽:572
流媒體伺服器應該注意什麼 瀏覽:539
d8命令編譯 瀏覽:969
壓縮包解壓需要多少空間 瀏覽:152
如何查找app屬性 瀏覽:392
android人臉識別技術 瀏覽:327
pc104編程 瀏覽:338
二維碼反編譯破解推廣 瀏覽:687
修改伺服器的mac地址 瀏覽:531
好玩的編程軟體 瀏覽:903
編程語言創始人有錢嗎 瀏覽:809
短視頻app怎麼獲客 瀏覽:18
查看雲伺服器的應用 瀏覽:441
javadump工具 瀏覽:569
程序員16g 瀏覽:449
程序員沒有辦法成為top怎麼辦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