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開始傳入中國,但當時傳入中國的是當年一度被認為是異端的聶斯托利派(中國稱景教,現稱「基督
宗教
馬龍派」),後來在唐朝會昌五年(845年)被禁止傳播。元朝時基督教(景教和羅馬公教)又再次傳入中國,稱為「也利可溫」(蒙古語「有福緣的人」),元朝滅亡後又中斷了。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穌會派來利瑪竇,他被允許在廣東肇慶定居並傳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國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東正教開始在中國傳播。1807年,新教派遣馬禮遜來華傳教,新教也開始在中國傳播。鴉片戰爭以後,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為基地迅速發展。1843年,洪秀全藉助基督教的教義,自稱是耶穌的弟弟,建立「拜上帝會」,後來建立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
戰亂中誕生的《天風》雜志,1945年2月創辦於成都,主辦機構是基督教聯合出版社。1948年1月1日以後,改用「天風社」的名義出版。 1949年以後成為中國基督教會的機關刊物,它的命運與中國的時代變化緊密相連。因而可以有效地觀察分析一批中國激進基督徒的政治主張與立場,進而探討時代變革中基督教與政治、基督徒與社會的關聯與互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天主教徒解放初約有270多萬人,到2006年約有500萬人;基督教徒解放初約有70多萬人,截至2006年,基督教信徒已超過1600萬人。
㈡ 《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歷史三調》(柯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rUjvR0Wk-SswnolPigALkw
書名:歷史三調
作者:柯文
譯者:杜繼東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
頁數:375
內容簡介:
歷史是什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歷史?人們經歷的歷史、歷史學家筆下的歷史和神話化的歷史三者之間存在什麼樣的互動關系?本書以義和團運動為例,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如此探討和解釋:第一部分是歷史學家筆下的義和團運動的史實,以敘事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參與義和團運動的中外各類人物當時的想法、感受和行為,指出他們對正在發生之事的看法與後來重塑歷史的歷史學家的看法大為不同;第三部分評述在20世紀初中國產生的關於義和團的種種神話。作者認為,就上述三條認識歷史的不同途徑而言,後兩條途徑對普通讀者具有更大的說服力和影響力。作為時間的義和團,代表的是對過去的一種特殊的解讀;作為神話的義和團,代表的是以過去為載體對現在進行的一種特殊的解讀,對現在仍發生深刻的影響。
作者簡介:
柯文,美國衛斯理學院亞洲研究教授,著有《中國與基督教:教會活動與中國排外情緒的增長》、《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等。
㈢ 《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在中國發現歷史》([美] 柯文 (Paul A. Cohen))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VxtSWV6OvXU7lGvuZT2rkA
書名:在中國發現歷史
作者:[美] 柯文 (Paul A. Cohen)
譯者:林同奇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1
頁數:358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中國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費正清與列文森為代表,認為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缺乏內部動力突破傳統框架,只有經過19世紀紅葉西方沖擊之後,才能向近代社會演變。相反,柯文則認為對中國社會的研究應避免以西方社會發展模式為標准,反對把非西方社會的歷史視為西方歷史的延續,倡導以中國本身為出發點,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國社會內部的變化動力和形態結構,並力主進行多科性協作研究。美國史學界第一次對中國中心觀做出明確詳細的描述,也是對幾十年來美國研究中國近代史三種主要模式進行批判性總結的第一部著作。
每一位研究中國的歷史學者都應該閱讀此書。柯文揭開了塑造和扭曲美國關於19、20世紀中國歷史研究的隱藏假設。他道出了大多數美國歷史學者對中國的過去所提的問題,以及他們據此寫出的歷史,既受他們自己的文化偏見所限制,也為中國自身的歷史現實所左右……一次提升意識的體驗。——《美國歷史評論》
作者簡介:
柯文,1934年生,美國韋爾斯利學院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中國與基督教:傳教運動與中國排外主義的發展(1860—1870)》(1963年)、《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1974年)、《在中國發現歷史》(1985年)《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等。
譯者簡介
林同奇,1923年生於北京。1941年入重慶中央大學化工系,兩年後轉入重慶北碚復旦大學歷史系,194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49年起先後在香山、北京西郊、張家口和洛陽的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任教,長達35年之久。1984年赴美,先後在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學東亞系和哈佛燕京學社任研究員(Associate)直至2015年7月去世。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與美國學術思想。發表中英文論文約40餘篇,譯著數本,專著代表作為《林同奇文集:人文尋求錄——當代中美著名學者思想辨析》。
張隆志,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供職於台灣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並任教於台灣師范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台灣社會文化史、比較殖民史、史學史及公共歷史。已出版研究專著《族群關系與鄉村台灣》,口述歷史《坐擁書城》(合著),史料集《恩典之美》(合編),以及中英日韓文學術論文多篇。
肖艷明,華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前瑞士銀行香港分行董事總經理,哈佛大學香港同學會前會長。
㈣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美] 柯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XliJOW9I4oWwK-5YDb1xQQ
書名: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
作者:[美] 柯文
譯者:雷頤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12-1
頁數:180
內容簡介: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通過對王韜的透視,展現、剖析了晚清思潮、政局與社會的變遷,提出了近代中國的「沿海」與「內地」的問題。
作者簡介:
柯文(PaulA.cohen)美國麻州衛斯理學院亞洲研究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還著有《中國與基督教》、《在中國發現歷史》和《歷史三調》等。
㈤ 《基督教神學-牛津通識讀本》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基督教神學-牛津通識讀本》([英國]戴維·福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qZ_-JpQD2JExvfgtJjJV4Q
書名:基督教神學-牛津通識讀本
作者:[英國]戴維·福特
譯者:吳周放
豆瓣評分:7.3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6
頁數:376
內容簡介:
不論是對宗教信徒還是非信徒,本書都為他們提供了對當代神學核心問題的公允概述。戴維·福特提問式的敘述方式引導讀者去思考作為宗教信仰之基礎的那些原則:拯救在世界幾大宗教中的核心地位,古代、現代以及後現代背景下的上帝觀念,祈禱與敬神活動對神學提出的挑戰,罪與惡的問題,等等。作者還探究了神學中體驗、認識和智慧的本質,以及今人解讀神學文本的恰當方式。
作者簡介:
作者
戴維·福特(David F.Ford)劍橋大學神學欽定講座教授。已出版作品包括《〈歡呼頌〉:贊頌的神學》(與丹尼爾·哈迪合著)、《〈哥林多後書〉中的意義與真實》(與弗朗西斯·揚合著)、《當代神學家:20世紀基督教神學導論》(編)、《生命的形態》、《自我與拯救:接受轉化》等。
序言作者
何光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宗教學基礎理論、宗教哲學、基督教神學等領域的研究。著有《多元化的上帝觀》、《月映萬川》、《何光滬自選集》、《百川歸海》、《三十功名塵與土》等。
㈥ 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完全失敗 可以這么說 你看道教 一出來就是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你看儒家一出來就是 子曰 子曰 佛教一出來就是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各個都是經典文學 但是基督教一出來就是:罪啊 主啊 一聽就讓人覺得不舒服 首先 文化上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不融合 沒有文學價值 而中國人則是崇尚有文化的人 而有文化的人大多喜歡文言文 喜歡白話文的為數不多 你說基督教能興盛嘛 二 道教和佛教興盛時期都以法術聞名 例如蓮花生大士在西藏傳法就與當地的薩滿法師鬥法 馭鬼之類的 但是你看基督教有在中國留下任何神跡嘛 三 中國人有一種很嚴重的觀念就是吉利 死了叫往生 棺材叫壽材 整個文化都能體現出來 基督教一出來就說人有罪 誰聽了能高興呢 唉 基督教是聖教 傳教者是愚人啊 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