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日軍侵入華北後南京政府對日本政策的轉變
華北事變後南京政府對日政策的轉變及其原因
摘要:"%年華北事變後南京政府的對日政策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表現為對日態度的日趨強硬和
決心抵抗.南京政府對日政策的轉變不是偶然的:日本的步步進逼,英美對日態度的變化,中共抗日民族統一
戰線政策的制定,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國民黨內部的分化以及西南統一於南京政府等諸多因素相互作
用,促使南京政府由對日妥協退讓轉向強硬.
關鍵詞:華北事變;南京政府;對日政策;轉變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和南京政府
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採取了不抵抗政策,
致使東北三省在三個月內全部淪陷."%&"年
""月,蔣介石明確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
侮"的國策,作為內政外交的政策支點.蔣介石解釋
說:"外寇不足慮,內匪實為心腹之患,如不肅清內匪,
則決不能禦侮."在此政策下蔣介石置民族危亡於不
顧,對瘋狂入侵的日本侵略者一讓再讓,妥協投降;對
中共領導的紅軍和蘇區加緊圍剿,致使國土大量喪失,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在民族危機對國內政治格局引起變化的過程中,
華北事變是一個關鍵."%年日本擴大對華侵略,大
量增兵華北,先後製造了"察東事件","河北事件","張
北事件".南京政府在日本的進逼下一再妥協,先後同
日本簽訂了《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使冀察兩省的
主權大部分喪失.接著日本又收買漢奸,積極策動所
謂"華北五省自治運動",陰謀製造"滿洲國第二",成立
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使冀東!!個縣脫離了國民黨
政府的管轄."!月,又在北平成立了由宋哲元任委員
長的冀察政務委員會,開始實行華北特殊化.一時間,
平津上空烏雲密布,整個華北危在旦夕.
全文參考:http://cache..com/c?m=&p=89759a4289904eae42bccb6654&user=
下載地址:
http://202.96.31.71:85/~kjqk/lysfxyxb/lysf2003/0301pdf/030132.pdf
⑵ 《抵抗與妥協的兩重奏——「一·二八」淞滬抗戰》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抵抗與妥協的兩重奏——「一·二八」淞滬抗戰》(餘子道)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KroC37J89nWBVSe5ycaA2A
書名:抵抗與妥協的兩重奏——「一·二八」淞滬抗戰
作者:餘子道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4
⑶ 上海市公安局戶籍熱線
上海居轉戶條件
一、居轉戶申請條件
一、持《上海市居住證》滿7年。
二、持證期間按規定參加上海市城鎮社會保險滿7年。
三、持證期間依法在上海市繳納所得稅。
四、在上海市被聘任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具有技師(國家二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以上職業資格,且專業及工種對應。
備注(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可以無職稱):
①最近連續3年在上海市繳納城鎮社會保險基數高於上海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2倍以上的,或者最近連續3年計稅薪酬收入高於上年同行業中級技術、技能或管理崗位年均薪酬收入水平的,技術管理和關鍵崗位人員可不受專業技術職務或職業資格等級的限制。沒有職稱,按2倍以上(不含2倍)准備相關材料。
② 按個人在上海市直接投資(或投資份額)計算,最近連續三個納稅年度內累計繳納總額及每年最低繳納額達到上海市規定標准(100萬)的,或者連續3年聘用上海市員工人數(100人)達到規定標準的,相關投資和創業人才可不受專業技術職務或職業資格等級的限制。
五、無違反國家及上海市計劃生育政策規定行為、治安管理處罰以上違法犯罪記錄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為記錄。
註:用職稱、2倍申請,7年時間的社保基數、個稅都需高於一定標准,詳詢魯申君。
上海居轉戶激勵條件
同時,持證人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優先申辦上海市常住戶口(激勵條件):
一、在上海市作出重大貢獻並獲得相應獎勵,或在上海市被評聘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高級技師(國家一級職業資格證書)且專業、工種與所聘崗位相符的,可不受持證及參保年限的限制。
2018年度上海市職稱評評審:http://www.12333sh.gov.cn/201712333/xxgk/gsgg/201804/P020180419570981528202.pdf
二、在上海市遠郊地區的教育、衛生等崗位工作滿5年的,持證及參保年限可縮短至5年。
三、科創人才(可縮短居住證年限要求)
(1)創業人才
①獲得科技企業孵化器或創業投資機構(須經上海市創業投資行業協會備案,下同)首輪創業投資額200萬元及以上或累計獲得創業投資額500萬元及以上(須資金到位並持續投資滿1年)的本市企業中持股比例不低於5%的創業人才,在企業連續工作滿1年的,申辦本市常住戶口時,持有《上海市居住證》和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的累計年限可以由7年縮短為5年。
②獲得科技企業孵化器或創業投資機構首輪創業投資額500萬元及以上或累計獲得創業投資額1000萬元及以上(須資金到位並持續投資滿1年)的本市企業中持股比例不低於5%的創業人才,在企業連續工作滿1年的,申辦本市常住戶口時,持有《上海市居住證》和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的累計年限可以由7年縮短為3年。
(2)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
①在本市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中連續從事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滿1年,最近3年累計實現1000萬元及以上技術交易額(技術合同雙方當事人分別不少於3家且不是關聯企業,技術合同履行率達到70%及以上)的技術合同第一完成人,申辦本市常住戶口時,持有《上海市居住證》和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的累計年限可以由7年縮短為5年。
②在本市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中連續從事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滿1年,最近3年累計實現2000萬元及以上技術交易額(技術合同雙方當事人分別不少於3家且不是關聯企業,技術合同履行率達到70%及以上)的技術合同第一完成人,申辦本市常住戶口時,持有《上海市居住證》和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的累計年限可以由7年縮短為3年。
(3)風險投資管理運營人才 本市創業投資機構的合夥人或連續2年擔任副總裁及以上的高級管理人才,最近3年內累計24個月在本市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基數等於本市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3倍且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基數與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合理對應的,申辦本市常住戶口時,持有《上海市居住證》和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的累計年限可以由7年縮短為2年。
(4) 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 最近4年內累計36個月在本市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基數等於本市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3倍且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基數與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合理對應的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時,持有《上海市居住證》和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的累計年限可以由7年縮短為5年。
居轉戶申請材料清單
1、《居住證持有人辦理本市常住戶口申請表》原件。
《居住證持有人辦理本市常住戶口申請表》必須網上申報後在線列印。個人簽字,單位蓋章。
2、單位介紹信、人事專員身份證(驗原件,留復印件)
3、單位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復印件、特定行業的許可證復印件(均加蓋單位公章)。
註:單位為分公司的,需提供總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及總公司出具的授權書。
4、申請人身份證、居住證原件和復印件(驗原件,留復印件)。
5、申請人戶口簿或者戶籍證明(驗原件,留復印件)。
本人外地居民戶口簿原件和復印件(需要外地詳細住址頁及本人信息頁),本人為集體戶口的由集體戶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戶籍證明原件;(調動人員戶籍類別須明確為「非農業戶口」或「農業戶口」)
為確保戶口遷出、遷進地址的正確性,建議戶口簿更新為近兩年內簽發的,或申請人提供無戶籍地址變更的承諾書。
如是家庭戶,則提供明確是農村戶口還是非農戶口的個人承諾書;如是開具戶籍證明的,則建議派出所在開具戶籍證明時明確是農村戶口還是非農戶口。
6、持證期參加本市城鎮社會保險累計滿7年的證明原件和復印件;(應繳未繳的補繳不計入累計)
請在上海社會保險網(www.12333sh.gov.cn)上注冊開通後列印社保單,加蓋單位公章。走2倍途徑,需要最近三年社保連續。走3倍社保科創人才途徑,看四年內累計36月。
7、2006年至今稅單原件,包括需要說明的材料。
根據個人在上海的實際工作時間列印稅單。
稅單可在上海稅務網(www.tax.sh.gov.cn)上注冊後按年度(如2012年1月-12月、2013年1月-12月)和全市范圍內列印,一年一張,並將個人登錄名和密碼寫在最後一張稅單右上角,便於查看申請人在提交材料後至審批這段時間內是否繼續繳納。個稅需要和社保基數合理匹配。
8、職稱、職業資格材料。(按職稱申報所需材料。驗原件,留復印件)
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或國家二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單位聘書的原件和復印件;有注冊要求的職業資格另須提供有效期內的注冊證書原件和復印件;有執業資格要求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另須提供有效的執業資格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1)通過評審、考試取得的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評審表(或考試合格人員登記表)及聘任證書;(中央各部(副部)授權下屬企業設立的評審機構須提供國家人保部或部(副部)級單位授權成立該評審機構的批復或備案材料)
(2)經批准,通過以聘代評的方式取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的,提供單位的聘書;
(3)本市頒發的國家二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者由外省市核發且通過本市考核復評的國家二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單位聘書的原件和復印件;
(4)經認可由相關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單位聘書的原件和復印件。
9、勞動合同。(驗原件,留復印件)
在單位人事向人才中心受理窗口提交材料時,申請人的勞動合同有效期剩餘至少還有6個月以上。應確保審批通過辦理戶籍遷移時聘用(勞動)合同尚在有效期內。
10、現居住地和戶籍地街道(鎮)以上政府計生部門出具的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證明原件。
註:此類證明一般都有有效期(證明有效期一般為3個月),故建議在窗口老師看了材料沒有其他問題時再去戶籍地開。
11、無治安處罰以上違法犯罪記錄不再需要派出所出具,改由個人承諾、單位蓋章。
12、婚育證明材料。(除說明外,均驗原件,留復印件)
(1)未婚者:無需提供未婚證明;
(2)已婚者:結婚證書。
(3)離異者:離婚證、離婚協議書或法院調解書、判決書。
(4)喪偶者:補充提供死亡證明原件。
13、本市落戶地證明。(除說明外,均驗原件,留復印件)
(1)本人(或配偶)在滬居住房屋房地產權證、或者配偶的租用居住公房憑證(核對原件、留復印件);
(2)同意接受落戶的單位的居住房屋房地產權證(包括人才公寓或者職工宿舍等的有效居住證明)或者租用居住公房憑證(核對原件、留復印件)、同意落戶證明;
(3)落戶在本市直系親屬家中的,提供本人與直系親屬的身份關系證明,直系親屬在滬的居住房屋產權證或租用居住公房憑證、直系親屬的居民戶口本(核對原件、留復印件)、同意落戶證明;
(4)社區公共戶
落社區公共戶必須「四個沒有」:
1、申請單位沒有集體戶口;
2、本人與配偶在滬沒有房產;
3、本人與配偶直系親屬在滬沒有房產;
4、本人與配偶在滬沒有簽訂過購房協議、且在居轉戶審批過程中也不會簽訂購房協議。
14、子女及配偶材料(子女、配偶不隨遷也需提供):(除說明外,均驗原件,留復印件)
獨生子女: 出生醫學證明、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或者獨生子女證明、戶口簿或戶籍證明原件;
非獨生子女: 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或戶籍證明原件;另需提供符合計生的相關材料:如第二胎在2016年1月1日前出生的需要提供二胎准生證、二胎審批表及二胎申請理由材料等;
如子女隨遷並大於16周歲,則另需提供普通高中在讀證明和學籍證明原件;
配偶材料:配偶身份證和戶口簿原件或戶籍證明原件
15、申請人戶籍地人事檔案保管地址。
一般要求存放在申請人戶籍所在地的區縣人才中心或就業促進中心。特殊情況請向窗口咨詢。只有基本滿足居轉戶條件的申請人方可由人才中心受理窗口開具調檔函。
如因辦理居住證積分檔案已調至本市相關區人才中心的,則提供該中心的名稱與地址即可。
16、所有工作經歷證明復印件。
如退工單、離職證明(必須寫清楚何時進單位、何時離開單位)等。原件需存入本人人事檔案中。
如原單位已注銷,則需提供當地工商部門出具的注銷證明原件。
註:檔案中有完整工作履歷,不需要提供相關工作證明。
17、其他證明材料(滿足激勵條件所需的材料)。(根據每人申報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除說明外,均驗原件,留復印件)
1.不受持證及參保年限的限制:
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政府獎勵的個人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本市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評審表和聘書的原件和復印件;
本市的高級技師(國家一級職業資格)證書的原件和復印件。
2.不受專業技術職務或職業資格等級的限制;
連續3年平均每年聘用本市員工100人及以上證明材料的原件和復印件;
投資人的完稅憑證的原件和復印件。
3.創業人才
申報單位獲得科技企業孵化器或創業投資機構投資的投資協議;
股東證明(提供企業驗資報告和工商機讀證明);
資金到位且持續投資滿1年的證明(以企業驗資報告和工商機讀證明為准);
覆蓋創業投資資金投資期的勞動合同。
4.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
申報單位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備案證明;
最近3年的技術合同(須經上海市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認定登記);
技術合同完成70%及以上的證明:合同交易往來發票和第三方傭金服務發票(需加蓋發票付款方公章);
覆蓋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業績期的勞動合同;
《上海市技術轉移服務(居轉戶)技術合同統計表》(系統下載填寫,法定代表人簽名及加蓋單位公章)。
5.風險投資管理運營人才
申請人為合夥人的,應提供股東證明(企業驗資報告和工商機讀證明)。申請人擔任高管的,應提供相關職務任職證明。
申請人在創業投資領域從業經歷及時間的證明。
6.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
不需另外提供材料。人才依據公司營業范圍、勞動合同、專業、崗位說明等綜合判定
上海居轉戶申請流程
上海居轉戶受理網點地址
辦理地點 地址 聯系電話
浦東新區 張楊路受理點:浦東張楊路1996號(近苗圃路口) 58603333
川沙受理點:川沙新鎮新川路540號(西門) 58603333
金高受理點:新金橋路201號現代通信大廈701室 58603333
張江受理點:張東路1158號3號樓二樓受理大廳 58603333
陸家嘴受理點:浦東南路379號18樓E座(金穗大廈內) 58603333
康橋受理點:康橋鎮康橋路1100號 58603333
臨港受理點:浦東新區環湖西一路99號主樓一樓(臨港行政服務中心) 58603333
徐匯區 南寧路969號(近三江路)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一號樓一樓A廳 64756513
長寧區 安西路37號 62124179
普陀區 普陀區同普路602號 22234548
虹口區 虹口區中山北一路1230號柏樹大廈西區一樓 65073218
楊浦區 淞滬路605號C--D 33193322
黃浦區 淮海東路6號(近永壽路) 63295445
盧灣區 淮海中路755號新華聯大廈東樓11B室 54650852
靜安區 共和新路912號雲華科技大廈6樓 66057103
寶山區 友誼支路6號 56105656
閔行區 閔行區水清路388號 52967576
嘉定區 平城路1055號一樓服務大廳(嘉定北站旁) 69530382
安亭鎮曹安公路5656號 59568585
金山區 金山區蒙山北路603號 57922285
松江區 松江區樂都西路867-871號5號樓底樓 67848636
青浦區 青浦區浦倉路252號 33862070
奉賢區 奉賢區南橋鎮望園南路1529弄1號(區行政服務中心)B樓二層 67137600
崇明區 崇明區城橋鎮新城翠竹路1501號(縣行政服務中心內) 69696988-8113
受理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17:30(法定節假日不受理)
政策咨詢請致電各區人才服務中心受理點。
⑷ 《抵抗與妥協的兩重奏——「一·二八」淞滬抗戰》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抵抗與妥協的兩重奏——「一·二八」淞滬抗戰》(餘子道)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iUcBPt5EXWXo-YLNv11sHQ
書名:抵抗與妥協的兩重奏——「一·二八」淞滬抗戰
作者:餘子道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4
⑸ 復旦大學有幾個校區
《復旦大學》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v8URWkKDHXMRaYMg0U8oQ
復旦大學|復旦大學保險專業|復旦大學820新聞評論823傳播實務新聞學|復旦大學714新聞傳播學基礎|【背包客旅行吧】下載須知.png|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的 期末題 2009-2010年4.pdf|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筆記 52.pdf|中國新聞事業傳播史模擬題及答案 14.pdf|中國新聞事業傳播史講義 58.pdf|中國新聞事業傳播史復習題 50.pdf|中國新聞事業傳播史筆記 18.pdf|新聞學概論期末題 16.pdf|新聞學概論模擬題 10.pdf|新聞學概論講義 60.pdf|新聞學概論復習題 20.pdf
⑹ 《血肉磨坊淞滬會戰》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血肉磨坊》(戴峰)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tfnP3TPhNc9FoIs65eF-hQ
書名:血肉磨坊
作者:戴峰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頁數:287
內容簡介:
《血肉磨坊•淞滬會戰》內容簡介:不管怎麼說吧,經過整理後的國民黨軍至少顯得整齊了許多。原有的五花八門的編制形式被調整師(甲種編制)和整理師(乙種編制)所取代。南京國民政府至少在理論上統一了全國軍隊的組織形式。不僅在番號上實現了全軍的統一,而且部隊的編制、裝備、人事制度、指揮體系、後勤保障等方面也初步實現了統一。理論上中央嫡系的軍事長官可以指揮非中央嫡系的部隊,非中央嫡系的軍事長官也具備了指揮建制內的中央嫡系部隊的可能。雖然說由於種種原因,這次大整編沒有取得完全的效果,不過整體而言,對於中國軍隊整體戰鬥力的提高還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⑺ 急求一篇關於蔡廷鍇的歷史報告!!!
概述
蔡廷鍇,字賢初,1892年4月15日(清光緒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出生於廣東省羅定市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務農,兼做裁縫和獸醫。蔡廷鍇童年就幫農活,9歲入塾,11歲喪母,12歲輟學,即隨父做裁縫、學醫。蔡性格倔強,貧困的生活,使他對舊社會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歲時,他聽鄉親講述劉永福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軍的故事,深受感動。當聽到清政府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行徑時,心甚憤恨,愛國主義思想逐漸萌發。
經歷
為尋找生活出路,加上存在當兵衛國的朦朧思想,蔡廷鍇於1909年投入廣東新軍。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廣東獨立,蔡轉入廣東省衛軍,後經輾轉,1918年到李耀漢肇軍的陳銘樞營當排長。1919年肇軍解體,陳銘樞營改屬於護國軍林虎部,蔡被選入護國第二軍陸軍講武堂學習一年。
1920年孫中山返廣州重組護法軍政府,派鄧鏗組建粵軍第一師,陳銘樞部被編為粵軍第一師第四團,蔡任團本部掌旗官,後調任排長。鄧鏗對粵軍第一師訓練甚嚴,對士兵進行現代軍事技術、政治常識、社會知識和工業生產教育,蔡在該師受到熏陶和鍛煉,並加入中國國民黨,軍事政治認識與日增進。1921年,蔡參加討伐桂軍沈鴻英的戰斗,升上尉連長。1922年5月,孫中山督師北伐,蔡參加攻克贛州的激戰。6月,陳炯明叛變,次年1月蔡參加驅逐陳炯明,重占廣州的戰斗。4月,沈鴻英進攻廣州,第一師奉命討伐,5月占肇慶,蔡以戰功升少校連長。1924年,升為營長。1925年初,蔡營與第一師各部入桂,打敗沈鴻英,旋出發東江。第一次東征陳炯明剛告結束,立即從東江回師廣州,參加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在與南北軍閥的征戰中,蔡廷鍇成為驍勇善戰的軍官。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陳銘樞任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營編屬第十師第二十八團。是年冬,蔡營作為討伐鄧本殷的先鋒,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
1926年4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蔡廷鍇升任第十師二十八團團長,率部參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戰役,勇猛苦戰,立了戰功,是「鐵軍」的一支有生力量。後第下師擴充為第十一軍,陳銘樞任軍長,下轄蔣光鼐的第十師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師,蔡升任二十四師副師長。
1927年初,蔣介石與武漢國民政府對立,陳銘樞、蔣光鼐、戴戟先後離開武漢投靠蔣介石,蔡廷鍇調升第十師師長。蔣介石「四一二」政變後,武漢政府出師河南,繼續北伐。蔡師在河南激戰奉軍,配合兄弟部隊攻克臨潁、開封。7月汪精衛在武漢反共後,蔡跟隨葉挺部隊行動,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被委派為軍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軍副軍長兼第十師師長,任左翼總指揮,率師南下。但因階級和認識的局限,不贊成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所以在南下時,便脫離了起義部隊,把第十師開到贛東鉛山。不久,蔣光鼐來鉛山,回任十一軍副軍長,蔡率部隨蔣入閩。
此後,蔡廷鍇在蔣介石麾下,不斷參加了新軍閥之間的混戰。
1930年,蔣蔡兩師參加蔣介石對閻錫山、馮玉祥、桂系軍閥的中原大戰。8月17日蔣蔡兩師擴編為第十九路軍,蔣光鼐為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蔡廷鍇為第十九路軍軍長。
1931年初,蔣介石調十九路軍入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二、三次反革命「圍剿」,8月在高興圩的戰役中,十九路軍受到紅軍嚴重打擊,傷亡3000人,蔡本人經冒死抵抗才得以生還。
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占我東北,全國一致要求團結抗日。10月,十九路軍陸續從江西調赴滬、寧,十九路軍總部和六十一師駐南京、鎮江,六十師駐蘇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師駐淞滬、南翔等地。
1932年1月,日本帝國主義不斷派兵來滬,並進一步製造事端,甚至無理要求十九路軍撤退30公里。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及張靜江先後勸蔡廷鍇撤兵,蔡表示反對,認為十九路軍駐地是中國領土,殊無撤退之理,我十九路軍守土有責,萬一日軍膽敢來犯,決定迎頭痛擊。1月23日,蔡與蔣光鼐在上海召開了十九路軍駐滬營以上幹部會議,決定抵抗日軍的各種部署。24日,蔡又至蘇州召開十九路軍駐蘇高級將領緊急會議,表明抗戰決心。雖然國民黨政府一再妥協退讓,日軍仍於1月28日夜悍然向閘北一帶進攻,十九路軍立即奮起抵抗,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爆發。
1月29日,蔣光鼐、蔡廷鍇等向全國發出通電,表示守土有責,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十九路軍全軍官兵在廣大群眾的鼓舞、支援下,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堅守陣地,不斷擊退日軍的猖狂進攻。蔡以大無畏的膽略,在槍林彈雨中親臨前線督戰,激勵士氣。當時敵我兵力懸殊,十九路軍全軍約三萬人,加上2月中旬來援的張治中第五軍,計共只有1萬多人。日方經不斷增兵約七八萬人,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飛機、戰艦。但十九路軍從1月28日至3月1日堅守上海,憑著民族精神,與敵血戰33天,前仆後繼,死傷約萬人,經歷了閘北巷戰、吳淞要塞戰斗、八字橋戰斗、薀藻浜戰斗、江灣與廟行戰斗、瀏河戰斗等戰役,使日本侵略軍受到重創,死傷萬余名,四度更換指揮官。最後,由於國民黨政府堅持對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十九路軍被迫撤離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鍇、蔣光鼐等於3月2日通電全國,表示決本「彈盡卒盡」之旨,不與暴日共戴一天。日軍經過十九路軍嚴重打擊,侵佔上海的陰謀終不能得逞。經過英、美等國「調停」,中日雙方於3月3日宣布停戰。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和日本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
十九路軍淞滬抗戰是我國對日作戰從未有過的大捷,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日精神,譜寫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新篇章。蔡廷鍇由於指揮淞滬抗戰功勛卓著,被海內外譽為「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蔡廷鍇抵制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堅持抗戰的立場,引起國民黨蔣介石的不滿,蔣於5月6日令十九路軍3個師分別調往江西、湖北、安徽「剿共」,蔡等據理反對。蔣乃改令調往福建,冀圖在與紅軍的作戰中使十九路軍消亡。蔡於9月任十九路軍總指揮。
蔡廷鍇等率十九路軍入閩後,在蔣介石的催迫下,利用福建紅軍主力入贛作戰之隙,次第佔領了閩西、閩北蘇區不少地方。1933年秋,紅軍主力由江西東征福建,先在閩西連城等地殲滅十九路軍七十八師約3個團,繼在閩北殲滅兩個團,並圍困廷平、順昌、將樂、等縣城,威脅福州。蔡認識到進攻紅軍是中了蔣介石的計謀,反蔣抗日和「剿共」決不能並行,毅然決定把「反蔣抗日反共」的方針改為「反蔣抗日聯共」,立即採取積極步驟與共產黨紅軍聯絡,於9月下旬實現停戰。10月26日,他們還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紅軍簽訂了《反蔣抗日的初步協定》,使事變發動時無西顧之憂。11月20日,「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在福州召開,李濟深為主席,蔡廷鍇任人民革命政府委員、人民革命國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兼十九路軍總指揮等職。蔣介石迅速集中十幾萬大軍向福建進攻。十九路軍眾寡懸殊,又孤立無援,福建事變於1934年1月失敗,十九路軍完全解體。
蔡廷鍇於福建事變失敗後,出洋游歷歐、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國的軍事政治經濟。他以愛國主義激情,向僑胞和各國友好人士宣傳抗日主張,介紹淞滬抗戰和福建事變,抨擊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1935年7月,他與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等在香港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同盟」,以爭取民族獨立,推倒南京蔣介石政府,建立人民政權,組織聯合戰線,武裝抗日為已任。他們還創辦《大眾日報》。
「七七事變」後,全國軍民奮起抗戰,蔡廷鍇愛國心切,趕抵南京共赴國難。但蔣介石僅委以軍委會特任參議官這一虛職。11月,蔡在南京被車撞傷,回羅定休養。1939年他先後出任第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所部駐桂南、粵西。11月日軍在防城、龍門等地登陸,進攻南寧,蔡廷鍇調任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從年底至翌年初,在桂南會戰中,指揮桂南及廣東南路各部對敵作戰。7月,二十六集團軍改為粵桂邊區總司令部,但所轄部隊皆調離,只剩些游擊隊,蔡廷鍇將軍故居蔡成無兵司令,無法實現抗日抱負,乃於9月辭職。以後幾年,蔡以特任參議官虛職閑居桂林。1944年8月回歸羅定後,與譚啟秀等組織抗日游擊隊,打擊日軍。
抗戰勝利後,為反對蔣介石的獨裁和內戰政策,蔡與李濟深、何香凝、李章達等於1946年3月在廣州正正式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實現革命三民主義,建立獨立、自由、民主、幸福的新中國為目標。
新中國成立後,蔡廷鍇當選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還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二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對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很大努力。抗美援朝中,他被推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並前往朝鮮慰問中朝軍民。
1968年4月25日,蔡廷鍇在北京病逝。
⑻ 求好心人分享《中國名菜淞滬風味》電子書pdf格式百度資源
《中國名菜淞滬風味》
鏈接:https://pan..com/s/1y8nTd2X2RmFFHWLGcq8yWQ
⑼ 陳夢家《那一晚》賞析 急急急~~~2小時內解決的再追加分!!!
《那一晚》寫對以往愛情體驗的追憶,也有對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遺憾自責。
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
「那一晚天那樣暗那樣靜,/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樣近。/天曉得我不敢說我愛你,/平不了這亂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難忘的錯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靈魂。/如今我一萬聲說我愛你,/卻難再挨近你的身。」
把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較,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感情熾烈,將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很徹底,文字靈活。而陳的這首愛情詩在大膽中略顯收斂,感性的情緒之外有理性的梳理。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
新月詩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最長,有鮮明藝術特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並在創作實踐中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一個重要詩派。陳夢家是後期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新月詩刊上最活躍最重要的年輕詩人。陳夢家出生在一個宗教家庭,1928年,他結識了徐志摩,徐志摩很賞識他,不久就在徐志摩的推薦下發表第一篇作品《那一晚》。1931年1月,《夢家詩集》問世.1931年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和徐志摩的詩歌理論一脈相承。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36年3月出版了《夢家詩選》。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感傷的幻想和夢
這是陳夢家前期詩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他與現實很少關涉,更多的是抒寫了對於人生的感受和哀嘆,對愛情的歡喜驚訝和憂愁,或者是瞬間心緒的捕捉。雖然這些詩表現的是單純的感情,但並不淺陋,在感傷之外蘊有真摯,給人以心靈久遠的美的穿透,這在新詩情感的彰顯上,很有藝術獨創性。
《那一晚》是陳夢家最早公開發表的一首詩。寫對以往愛情體驗的追憶,也有對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遺憾自責「那一晚天那樣暗那樣靜,/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樣近。/天曉得我不敢說我愛你,/平不了這亂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難忘的錯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靈魂。/如今我一萬聲說我愛你,/卻難再挨近你的身。」如果把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較,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感情熾烈,將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很徹底,文字靈活。而陳的這首愛情詩在大膽中略顯收斂,感性的情緒之外有理性的梳理。此外,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這和前期新月派理論主張是一致的。
三十年代,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在這篇詩論中,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形式方面,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生出美感,襯托詩的靈魂,也就是詩的精神。並且他認為,詩的精神比形式更加重要。同時,他覺得在內容上要有哲學意味滲透在裡面。和新月派多數詩人所不同的地方,陳夢家的詩歌里滲透著豐厚的哲學意蘊。
二、豐厚的哲學意蘊
《一朵野花》只有八行,看上去很好理解,實際上有豐富的內涵。「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一朵野花」在天地自開自落,寄託了詩人對於人生、社會等方面的體驗和思考。通過野花意象的抒寫,詩人回顧和審視了昔日的自我。這野花是自在的和聰明的,同時又是渺小的和無所作為的,全詩富有哲理。《一朵野花》是謳歌生命的最早的作品。
再來看另一首《十月之夜》:「十月的夜晚,天像一隻眼睛,/孤雁,是她的眉毛;/從天上掉下一顆眼淚,是流星/沉在大海里—一息翻花的泡。那一瞬間的消失,我覺得/一閃,還給了深藍;/生命給我的贊美受著驚駭,/像有著聲息摸索我的窗檻。」(《十月之夜》
首先,這首詩歌的比喻非常奇特。把夜晚的天比作一隻眼睛,深邃而神秘;孤雁比作眉毛;流星比作一顆掉下的眼淚,「沉入大海」,出現「一息翻花的泡」。寫到這里很有畫面感,這首詩描寫了我對一瞬間生命現象的獨特感受:流星的出現只是一瞬間,但是這「一瞬間」卻給詩人內心莫大的觸動,使詩人受著「驚駭」。生命是美的,同時也是神秘的。整首詩想像豐富,內涵豐富,引發了我們對生命、時間的思考。另外,陳夢家的詩里還有一種宗教情懷和意識。這是他與其他新月派詩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在這里我就不詳細敘述了。
三、後期詩風的轉變
陳夢家後期開始關注現實,情緒有了變化,不再過分的傷感,《鐵馬集》就是代表。1932年1月到2月,陳夢家投身十九路軍在上海南翔的抗日前線。當時軍部下令居民遷離戰區,難民蜿蜒數十里,遠看去好似一條黑線。無歸的老小在雨雪下行走,詩人目睹了這一場景,寫下了《哀息》一詩。「三十里長密集的一條黑線,/遠遠像一條河在黑夜裡流,(笨重的韻節踩落在鐵路上)/流響著他們中心的憂患:/「走啊!走啊!誰教我們這樣的?」這首詩反映現實,深沉凝重。和之前的詩歌風格有所不同。詩人沒有單純的控訴戰爭的殘酷,而是從更高的意義上引發我們對戰爭的思考。形式方面,詩歌結構整齊,節奏感很強。
綜上所述,陳夢家的詩歌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一,追求詩歌的內在意蘊美。二,構思精巧,想像豐富,比喻新奇。三,強調格律和情緒相契合。不是單純的強調格律,這種韻律和詩歌的情緒相配合的,這和新月詩派所倡導的格律詩論是一致的。
陳夢家(1911~1966)曾使用筆名陳慢哉, 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1911年4月16日出生於南京,祖籍浙江省上虞縣。父親陳金鏞曾長期任上海廣學會編輯。
第一階段
陳夢家自幼在那種多子女的家庭扭轉與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系由他在南京匯文女中任教的三姊陳郇磐撫養成人。他自幼喜讀古詩,尤其是唐詩。五歲到南京四根桿子禮拜堂附設的小學讀書。八歲那年,父親遭仇敵誣陷,被趕離了神學院,舉家遷居上海,他改進聖保羅小學。1920年春,他隨其三姊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學。顛簸在社會風浪中的上層知識份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環境、傳統文化的影響與教會學校中歐美文化的教育,造就是陳夢家充滿矛盾的思想、氣質與個性。
1927年夏,他高中尚未畢業,就考入南京"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中央大學")法律系。這時他正做著一個十六歲少年的天真的夢。他是這樣描繪他當時的生活的,作為這些夢之花的結果的,則是一些自由體的小詩。就在這時,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學任教的與。從此,他的生活道路已註定與這兩位老師的影響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聞一多1927年秋到中央大學任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學,陳夢家常去聽課。聞先生講授的英美浪漫主義詩歌與詩歌格律化理論深深打動了這位少年詩人的心。聞一多對這位天資聰穎的學生尤為器重,曾屢次對朋友稱道,師生結下了終生之誼。1928年起,陳夢家在創作中"開始以格律束縛自己",這些詩"有個相似的外貌:它們都屬於一個節奏,它們都切劃得一般整齊。"(《〈夢家存詩〉自序》) 1928年秋,聞一多離開中央大學。次年,徐志摩應中央大學校長張君謀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講授歐美詩歌。陳夢家的才華得到徐志摩的賞識,詩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薦,以"陳漫哉"的筆名揭載於《新月》月刊2卷8號上,這是他首次公開發表作品。陳夢家當時的創作,受徐志摩那種用"圓熟的外形,配著淡到幾乎沒有的內容"(茅盾:《徐志摩論》)的詩風影響甚深,也有一些詩是模仿聞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許》)。他的詩雖兼具聞詩格律謹嚴與徐詩輕俏流麗之長,但當時他藝術修養上沒有徐志摩那樣精深的西方文學的造詣,思想意識上一時也缺乏聞一多那種對祖國的強烈政治責任感,"所作卻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聲音"(《〈瑋德詩文集〉跋》),給人以輕渺、空疏之感。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後裔方緯德進中央大學外文系學習英國文學,與陳夢家結為詩友。1930年前後,以他們為核心,集合了一批青年詩人。同時,陳夢家的同學梁鎮、沈祖牟等人也由徐志摩推薦,常在《新月》月刊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南京詩人群的形成,成為後期新月詩派的先聲。
受聞一多、徐志摩詩歌理論的影響,1930年1月,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在《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1卷7期上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
首先,他認為詩就其本質來說,"是美的文學",即"詩應當是可以觀賞的歌詠的思味的文學",因此,"詩必須具有其獨具之形象與靈魂。"
其次,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可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在詩的形式上,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便因美觀的格式與和諧的音韻所生出的美感,襯托'詩的靈魂'。"同時他又指出:"詩的靈魂--就是詩的精神--應當較之外形的修飾更其切要。"詩在內容上"不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與感慨,更其要有哲學意味。"
最後,在風格上,突出地強調"詩,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韻,自然的感情",要"哲學意味溶化在詩里。"
陳夢家的新詩理論,糾正了前期新月詩派偏於強調形式因素的傾向;承認"詩感的來臨是因於內心接受外物印象的擊應";在詩美學與新詩藝術規律上,繼承了前期新月詩派"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於賡虞:《志摩的詩》)的主張,並作了更為深入有益的探討。但他在詩歌創作的根本問題、即創作目的與創作動力問題上,宣揚"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較之前期新月詩派用詩歌藝術表現"我們這民族這時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詩刊〉並言》)的認識大大後退了一步。陳夢家的這種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顯然是與他的老師徐志摩思想的影響分不開的。大革命失敗後,在思想與創作上,徐志摩由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單純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懷疑的頹廢。"(徐志摩:《〈猛虎集〉自序》)雖然他對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統治有所不滿,卻同時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歸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態度》),寫下如《西窗》這樣的攻擊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歌。這正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十年內戰時期政治立場的反映。陳夢家當時身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與徐氏時相過從,頭腦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記,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後面亦步亦趨地宣傳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攻擊"所謂革命的新詩是變為無次序的無音韻的雜亂的煩囂的呼聲"(陳夢家:《詩的裝飾和靈魂》),這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因素的。
然而,三十年代初,激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使身居於深牆大院高等學府內的陳夢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0年初,陳夢家寫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詩,描繪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陰森的畫面。詩人蟄伏在內心深處的愛國心驅使他懷著"一束隱憂"從"年青人的頹廢病"中回眸視悲慘的現實人生。然而,他的教養、他所生活著的社會圈又常常使他沒有勇氣去進一步正視這個丑惡的、凄涼的社會。他不得不"再去做夢",在詩苑裏"幻想"和"徘徊"(見《五月》)。陳夢家這種精神狀態,是後期新月詩派中一大批中上層小資產階級詩人思想傾向的代表。
1931年是陳夢家文學活動最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與方令孺、方緯德商議,擬繼當年《晨報副刊》的《詩刊》後,再辦一個《詩刊》。是年的7、8月間,因父親患病,陳夢家來到上海,把南京詩人的建議告訴了徐志摩,得到贊同。徐志摩立即發信徵稿,與陳夢家籌備《詩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號刊出《詩刊》廣告,宣布"我們幾個《詩刊》的舊友想多約幾個對詩有興味的新友再來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編、陳夢家擔負實際編輯工作的《詩刊》季刊在上海以"詩社"名義出版,撰稿人除聞一多、徐志摩、饒孟侃等前期新月詩人和南京詩人群成員外,還有林徽音、卞之琳、、曹葆華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詩人,標志後期新月詩派的正式形成。而在這一過程中,年齡還不到二十歲的陳夢家已成為新月詩派的一員主將。
同月,陳夢家的第一部詩集《夢家詩集》由新月書店出版,書很快銷售一空。不少雜志發表了書評,連廣東汕頭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濱海文藝》都發表了專論,使陳夢家的詩名大噪。1931年7月,《夢家詩集》增選後再版發行。
這一時期,陳夢家還曾創作過一些散文與小說。他所作的中篇小說《不開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小說用書信的形式敍述一對青年的愛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陳夢家苦悶的內心世界。
1931年夏,陳夢家畢業於中央大學,獲得律師執照,從南京小營移住市郊蘭家莊。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陳夢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選出前、後期新月詩派主要詩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這些處於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社會地位與政治思想傾向的詩人在藝術流派的體繫上聯系起來。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指出新詩十多年來的成績猶如長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澗裏悄悄走著生命無窮的路",而新月詩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澗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開辟新的路子。"並表示"主張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差不多是我們一致的方向","態度的嚴正又是我們共同的信心。"他的這些理論主張未出徐志摩藝術思想的巢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將《詩刊》交予陳夢家主編。11月19日,這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詩哲"在濟南附近的黨家莊觸山墜機身亡,導師的臨終遺言與悲劇性的命運引起陳夢家內心的震動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後的第四天,創作了新詩《致一傷感者》,批判了感傷主義的思想情緒:傷感在窮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樂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壞的。
不久,陳夢家在其主編的《詩刊》第4期《敘語》中對後期新月詩派創作的"題材走到今天太狹隘了"的現象深為不滿,表示"很想把新詩的內容更要擴大"。這一些,預示了他創作思想轉變的資訊。
第二階段
1932年1月,陳夢家編完了老師徐志摩的遺稿《雲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夏季後的詩稿,結集為《鐵馬集》,便毅然停辦了後期新月詩派的刊物《詩刊》,結束了交織著迷惆與痛苦的學生時代。
正當陳夢家規劃自己未來生活的時候,"一·二八"戰爭爆發了!十九路軍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聲震醒了深埋在詩人心底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激情。戰爭的第二天,他即與同學劉啟122旅旅部,參加抗日宣傳工作。陳夢家等人隨122旅旅部自南翔經劉行、嘉定、楊行、顧家宅、真如、大場一線向蘊藻濱前線挺進。2月1日軍隊進駐南翔鎮時,陳夢家在車站佇立三天三夜,目睹無家可歸的婦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蹌行走,滬寧線上的難民行列婉蜒長達數十裏。他心如刀絞,寫下《哀息》一詩,發出"誰教我們這樣的?"的責問。2月13日,部隊在季家橋與日寇雪中大戰。122旅第5、6團任前鋒,與敵寇肉搏終日。陳夢家等親臨火線,搶救傷患。他看到勇敢的中國士兵們在彈雨中無畏地沖殺,掛彩的傷患染成了
血人,有的戰士犧牲時仍保持著托槍瞄準的姿勢。田野上到處是抗日誌士的新墳。在戰士墓前,陳夢家寫下了動人肺腑的悲壯詩篇--《在蘊藻浜的戰場上》:在蘊藻浜的戰場上,血花一行行/間著新鬼的墳墓開開在雪泥上:/那兒歇著我們的英雄--靜悄悄/伸展著參差的隊伍--紙幡兒飄。/蒼鷹,紅點的翅尾,在半天上吊喪。現在躺下了,他們曾經挺起胸膛/向前沖鋒,他們喊殺,他們中傷,/殺了人給人殺了,現在都睡倒/在蘊藻浜的戰場上。交給你,象火把接著火,我們盼望,/盼望你收回來我們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緊炸彈向我們叫:/那兒去!那兒去!聽我們的警號!/拳曲的手煊亮著一把一把火光/在蘊藻浜的戰場上。
他還在季家橋前線用民歌的風格寫下《老人》一詩,描繪農民對故上的熱愛。這些在抗戰前線寫下的史詩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變珍貴的實錄。詩人在構思時"有意擺脫所有形式的羈絆"(《〈夢家存詩〉自序》),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標志陳夢家新的創作階段的開始。
2月下旬,陳夢家從淞滬前線返回上海。3月,應聞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島大學任聞先生的助教,並在聞先生的指導下,開始研究甲骨文。4月,陳夢家修改他在淞滬前線所寫的詩,結集為《陳夢家作詩在前線》。
他在青島寫下的詩,如《海》、《小詩》,已完全脫開格律化的巢臼,另闢蹊徑。他後來談到其創作前期的格律化新詩時說:"有人認為這就是我的好處,是錯了。""這把鎖壓壞了我好多的靈性,但從這些不自由中,我只掙得一些個造字造句的小巧。"(《〈夢家存詩〉自序》)在創作實踐上,前期新月詩人大多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後來慢慢走上格律化的路,後期新月詩人如陳夢家、方緯德則大半是初期作品格律謹嚴,後來邁向形式自由的路,這個文學現象表明新月詩派形成和解體的過程。年青一代新月詩人紛紛感受到脫離社會現實嘗試形式上的實驗是條絕路,各自努力探索新詩發展的新途徑。
1932年夏天,聞一多與陳夢家相繼離開青島去北平。臨行前師生登上泰山,敞襟臨風,飽覽祖國山川的秀色,這在陳夢家的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9月,聞一多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夢家也由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劉廷芳推薦,到該院學習。後為院長趙紫宸所望重,並與其愛女趙蘿蕤女士締給良姻,成為終生的知友與伴侶。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關內,整個華北處於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陳夢家應邀在北平青年會南廳發表題為《秋天談詩》的講演。在講演時陳夢家大聲呼籲:"讓我們個人的感情漸漸溶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我們的聲音化作這大群人哀泣的聲音,不只是哀泣,還有那種在哀泣中一聲復興的願望。"
1933年初,日寇的鐵蹄終於踐踏在熱河的土地上,陳夢家義憤填膺,決心自行出榆關到前線為保衛祖國效力。1月13日,方緯德、瞿冰森等同學在北平東城燈市口燕京校友會召開歡送會。次日淩晨,陳夢家離北平經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麗峻偉的塞北風光,愛國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據那時的觀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詩篇,詩風雄闊奔放,別是一番氣象。
1933年3月初,由於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熱河不戰而失,整個華北處於危急之中。陳夢家滿腔的報國熱忱付諸東流,他悲憤地從前線返回北平。是年9月,他到安徽蕪湖任廣益中學的國文教員,住在獅子山青陽廬。在蕪湖陳夢家創作了兩部氣勢磅礴、構築宏偉的抒情長詩《往日》與《泰山與塞外的浩歌》,達到了他詩歌創作的頂峰。《往日》是用長詩形式回顧自己經歷的作品,分《鴻蒙》、《昧爽》、《陸離》三章,風格奇幻瑰麗,多姿多彩,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力作,顯示了詩人過人的才氣。八百行的長詩《泰山與塞外的洽歌》更是新詩苑中的一朵奇葩。火焰般迸噴的愛國主義激情如崩雲裂岸的浩盪大江奔瀉於一氣呵成的湍急的詩行間,令人目不暇接。
此詩蒼涼悲壯,論者以為兼有"李白詩中的涵養"和"岑參邊塞詩的氣魄"。它是作者回顧當年在山東登臨泰山與出塞抗敵時的觀感而作。它與同時所作的《西山野火》、《黃河謠》等愛國主義詩篇不愧為我國新詩史上的佳作!
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同月,陳夢家赴北平為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這時他的主要精力已移向學術研究,但課餘常在津、滬《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及《文藝月刊》、《新詩》月刊等報刊上發表詩作。他後期的詩作,詩風老成,技巧純熟,但已失卻了前一階段的激情,表現一種"想在百袖衣上捉蝨子,曬太陽"(《小廟春景》)的閑適自如的意趣。1935年8月,陳夢家從他歷年所作的100餘首詩中精選出23首,結集為《夢家存詩》,以作為其"七年寫詩的結賬"。他在詩集的《自序》中總結了自己創作道路的成敗得失,傾訴了自己心目中的審美理想。然而,詩人不久即放下了他的詩筆,使我們無以領略他心中所盤旋的詩美的極致了。
第三階段
陳夢家在藝術上的成就,一直為文學史家們所稱道。陳夢家自稱最歡喜抒情詩,他的主要藝術成就確在抒情詩上。在創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個性的抒情形象。綜觀陳夢家的詩作,可以體味到一個飄逸的虔誠的青年詩人的總體形象。
每個作家都在他的創作中實踐他的美學追求,詩歌這種精緻的文學形式尤為集中地體現了作家的審美理想。穆木天說陳夢家的詩"好如一片秋空,具有著靜閑的優然的美。"(《〈夢家詩集〉及〈鐵馬集〉》)確實道出了它的審美特徵。閱陳夢家的詩,處處感受到一種純練而質朴的美。陳夢家的詩意境和風格雖淡如輕煙,"卻不陷於一看興盡的境地"(希雋:《論〈夢家詩集〉》),給人無窮的回味。他的詩具有豐富的哲學意味與深沉的內蘊。
陳夢家的詩歌創作,無論在藝術思想還是表現手法上都受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甚深。他尤為推崇布萊克那種"在簡易的外表後面隱藏著深刻的人生見解"的詩風(見阿尼克斯特:《英國文學史綱》)。對於布萊克詩中所彌滿的那種略帶神秘感的哲理情趣,陳夢家也深得其中三味。英國詩人霍思曼好在結尾處出奇制勝、造成餘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的所謂"戲劇的拂拭"的技巧,以及布萊克用重迭復遝的詩句表現情感的手法,都被陳夢家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顯示了他的藝術造詣。
陳夢家在三十年代的詩名很大,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1936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語版的中國新詩選本--《中國現代詩選》中曾選入他的詩。陳夢家評論徐志摩在新詩史上的歷史貢獻時說:
在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盡了他的力在創造新詩的風格,並介紹西洋的詩歌……不光是詩的形式,就在內容上他主張溶合一切,讓詩代表時代或民族不可錯誤的聲音,也成為一個人靈魂真實的歌唱。(《(詩刊)敘語》)
陳夢家對新詩的貢獻也是在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評價陳夢家的:"他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輕,高才,缺乏的是實生活,是人生艱苦的磨煉。"(《我的詩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終沒有融人大時代的群眾的合唱中。
1936年9月,陳夢家獲碩士學位,留燕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從此全力專注於中國古文字學、古史學的研究。在聞一多先生的指導下,不少後期新月詩人如孫毓棠、俞大綱、孫洵侯都由詩人成為學者,走上同一條路,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或興趣的轉移,而是出自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誠如聞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當"殺蠢的芸香","因為經過十餘年故紙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們這民族,這文化的病症,我敢於開方了。"(《給臧克家先生》)這也是陳夢家所孜孜以求的。
考古學家陳夢家
1937年7月,抗戰爆發,陳夢家由聞一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國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4年秋,經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和清華大學金岳霖教授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1947年夏,曾歷游英、法、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他在國外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與驚人的毅力,備嘗艱辛,致力於收集流散於歐美的我國銅器資料。1947年秋,他拒絕別人勸他留住美國的要求,毅然啟程回歸祖國,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1952年,轉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並兼任考古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編委、《考古通訊》副主編。解放陳夢家先生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身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古文字學、年代學和古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在國內外贏得很大的聲望。他業餘與詩人郭小川、艾青等時相過從,並寫過文藝短評與詠物寫景的小詩,很受讀者歡迎。
陳夢家詩詞摘錄
陳夢家的詩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藐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⑽ 《孤獨八百士中國孤軍營上海抗戰紀實》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孤獨八百士》(陳立人)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R2u-akAOWURiEB9GWJXUQA
書名:孤獨八百士
作者:陳立人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5.1
內容簡介:該書為中國抗戰大寫真系列之一。淞滬會戰演成危局,上海行將不保。國民黨第72軍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八百官兵固守上海最後陣地四行倉庫。經四天四夜浴血奮戰,八百將士完成既定任務,奉命途經上海公共租界撤退。可是英國租界當局迫於日軍的壓力,竟將八百壯士無理羈押。在經受了4年慘痛的囚徒式羈押生活後,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了上海外國租界。八百壯士被日軍當作戰俘,押送到國內各地作苦工。有一部份還被押到南洋一些島嶼服勞役,直至抗日戰爭勝利。本書以凝重的筆觸詳盡地展示了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激戰四晝夜的動人一幕,描述了他們長達八年悲慘的羈押、流放生活。故事如訴如泣,催人淚下。揭示了抗日壯士英勇無畏,寧死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