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土工程性質
黃土工程地質(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perty of loess)是指與黃土分布區工程建設施工及建築物穩定條件密切相關的黃土的特殊性質,如黃土的濕陷性、壓縮性、抗剪強度等。黃土的工程地質性質要闡明了許多出現的問題。基本內容
①黃土一般的工程地質指標,主要包括黃土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力學性質三大指標;②不同地貌單元、不同時代、不同成因類型的黃土的粒度成分、濕陷性及與濕陷性有關的特殊性質,不同區段內的黃土的濕陷性的評價;③結合區內工程建設進行區域黃土工程地質條件的評價及黃土工程地質區域的劃分。在對黃土高原多次暴雨洪水災害調研的基礎上,提案指出:黃土高原水保措施基本能應對一般侵蝕性降雨,但抵禦特大暴雨能力有限。由於黃土高原的水資源匱乏,長期以雨洪資源化為主要目標,存在「重蓄輕排」問題,較少考慮流域各地貌單元之間的匯水連通關系,加上工農業生產擠占溝道與河道,進一步導致了流域洪水泥沙連通性的惡化。在極端暴雨條件下,洪水超出流域蓄水能力,土壤侵蝕與洪澇災害愈發嚴重,坡耕地溝蝕廣布、梯田被嚴重破壞,在承接上方匯流的部位形成切溝或造成滑坡,莊稼被淹淤埋,淤地壩排水建築物及壩體被沖毀,甚至淹沒下游村莊、城鎮,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大多數流域無整體蓄水與排洪規劃,水窖、壩庫等措施的蓄水量無法與小流域用水需求相協調,既不能抵禦極端暴雨洪水災害,也不能有效搜集和利用雨洪資源,甚至一度造成「不下雨就乾旱,一下雨就水災」的尷尬局面。
❷ 土的壓縮性指標有哪些各通過什麼試驗測得
側限壓縮性指標有壓縮系數a,壓縮模量E,用固結試驗測定。
但遇到下列情況是,側限壓縮試驗就不適用了:
1、地基土為粉、細砂,取原狀土樣很困難,或地基為軟土,土樣取不上來。
2、土層不均勻。土試樣尺寸小,代表性差。
此時就得用原位測試,常用的有載荷試驗和旁壓試驗。
固體顆粒和水的壓縮量是微不足道的,在一般壓力(100~600kPa)下,土顆粒和水的壓縮量都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土的壓縮主要是孔隙中一部分水和空氣被擠出,封閉氣泡被壓縮。
與此同時,土顆粒相應發生移動,重新排列,靠攏擠緊,從而使土中孔隙減小。對於飽和土來說,其壓縮則主要是由於孔隙水的擠出。
(2)黃土的壓縮性擴展閱讀:
在荷載作用下,土發生壓縮變形的過程就是土體積縮小的過程。土是由固、液、氣三相物質組成的,土體積的縮小必然是土的三相組成部分中各部分體積縮小的結果。
土的壓縮變形可能是:土粒本身的壓縮變形;孔隙中不同形態的水和氣體的壓縮變形;孔隙中水和氣體有一部分被擠出,土的顆粒相互靠攏使孔隙體積減小。
研究土的壓縮變形都假定土粒與水本身的微小變形可忽略不計,土的壓縮變形主要是由於孔隙中的水和氣體被排出,土粒相互移動靠攏,致使土的孔隙體積減小而引起的,因此土體的壓縮變形實際上是孔隙體積壓縮,孔隙比減小所致。
這種變形過程與水和氣體的排出速度有關,開始時變形量較大,然後隨著顆粒間接觸點的增大而土粒移動阻力增大,變形逐漸減弱。
❸ 土的壓縮性指標有哪些
兩個,壓縮系數 a 值與土所受的荷載大小有關。工程中一般採用 100 ~ 200 kPa 壓力區間內對應的壓縮系數 a 1-2 來評價土的壓縮性。即:
a 1-2 <0.1/ MPa 屬低壓縮性土;
0.1 /MPa ≤ a 1-2 <0.5/ MPa 屬中壓縮性土;
a 1-2 ≥ 0.5/ MPa 屬高壓縮性土。
壓縮模量是另一種表示土的壓縮模量的指標,Es越小,土的壓縮性越高。
Es<4MPa 高壓縮性土。
流體在密閉狀態下,隨著壓強的增加體積減少而密度增加的性質。液體的壓縮性很小,可忽略不計,即隨壓強變化,體積幾乎是不變的。而氣體則相反,因此氣體視為可壓縮的。在建築工程中,壓縮性是指岩土體受荷載作用時體積縮小的性狀。
對於飽和的無粘性土,由於透水性大,故在壓力作用下土中水很快被排出,其壓縮過程能很快完成;而飽和粘性土,則由於透水性較小,土中水的排出只能緩慢進行,故要達到壓縮穩定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土顆粒發生相對移動的情況也是有的,但較排水固結來講,相對量較小。土的壓縮性高低以及壓縮變形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可通過壓縮試驗或現場荷載試驗確定。在工程上, 用壓縮系數評定土的壓縮性。
黃土狀土因為有比較多的孔隙,為壓縮提供了空間。壓縮性與孔隙比有很好的相關性,即孔隙比大,壓縮性高;土的顆粒成分對壓縮性有一定的影響。
譬如顆粒的組合結構狀態、各粒組的含量等,其中的黏粒含量成分佔的比例雖較小,但由其與水作用的特殊性,使其對黃土狀土的壓縮性的影響非常大。
❹ 土的壓縮性特點
土的壓縮性特點:
(1) 土的壓縮性主要是由於孔隙體積減少而引起的;
(2) 由於孔隙水的排出而引起的壓縮對於飽和粘土來說需要時間,將土的壓縮隨時間增長的過程稱為土的固結。
❺ 土的壓縮性有怎樣的特性
土在壓力作用下體積縮小的特性稱為土的壓縮性。試驗研究表明,在一般壓力(100~600kN)作用下,土粒和水的壓縮與土的總壓縮量之比是很微小的,因此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將土的壓縮看作土中孔隙體積的減小。此時,土粒調整位置,重行排列,互相擠緊。飽和土壓縮時,隨著孔隙體積的減小土中孔隙水則被排出。
在荷載作用下,透水性大的飽和無黏性土,其壓縮過程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結束。相反,黏性土的透水性低,飽和黏性土中的水分只能慢慢排出,因此,其壓縮穩定所需的時間要比砂土長得多。土的壓縮隨時間而增長的過程,稱為土的固結,對於飽和黏性土來說,土的固結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土的壓縮性是土在壓力作用下體積縮小的特性。土的固結是土在壓力作用下其壓縮性隨時間的增長而增長的過程。土的壓縮性指標有壓縮系數、壓縮指數、壓縮模量、變形模量。計算地基沉降量時,必須取得土的壓縮性指標,在一般工程中,常用不允許土樣產生側向變形(側限條件)的室內壓縮試驗來測定土的壓縮性指標。
❻ 什麼叫土的壓縮性
土壓縮性是指土受壓時體積壓縮變小的性質。一般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土中孔隙體積被壓縮而引起的。常用壓縮系數來反映土壓縮性的大小。土的壓縮性直接影響地基的變形值。
❼ 什麼叫土的壓縮性土體壓縮變形主要包括那幾個方面
1、土在壓力作用下體積變小的特性稱為土的壓縮性;
2、土體的壓縮變形通常由三部分組成:固體土顆粒被壓縮;土中水及封閉氣體被壓縮;水和氣體從孔隙中被擠出。
❽ 什麼是土的壓縮性
土壓縮性是指土受壓時體積壓縮變小的性質。一般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土中孔隙體積被壓縮而引起的。常用壓縮系數來反映土壓縮性的大小。土的壓縮性直接影響地基的變形值。
對於飽和土來說,孔隙中充滿著水,土的壓縮主要是由於孔隙中的水被擠出引起孔隙體積減小,壓縮過程與排水過程一致,含水量逐漸減小。
(8)黃土的壓縮性擴展閱讀:
飽和砂土的孔隙較大,透水性強,在壓力作用下孔隙中的水很快排出,壓縮很快完成。但砂土的孔隙總體積較小,其壓縮量也較小。
飽和黏性土的孔隙較小而數量較多,透水性弱,在壓力作用下孔隙中的水不可能很快被擠出,土的壓縮常需相當長的時間,其壓縮量也較大。
❾ 黃土地區管道防護措施
7.4.1黃土的特性及各種指標
7.4.1.1黃土的地貌特徵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黃土地貌是第四紀風積黃土作用和流水侵蝕作用共同塑造的。冰期時,風積黃土作用占優勢,大量黃土一次又一次地堆積下來;而在間冰期,流水等外力的侵蝕作用占優勢,堆積的黃土地貌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剝蝕和切割。冰期和間冰期多次交替,導致了黃土地貌的多次變化。隨著上新世末、中更新世以及晚更新世時,黃土高原地區古地貌發生了多次較大變化,形成高達1000m以上的黃土高原地形。而後,經河流切割作用,形成塬的雛形;以北地區,一邊抬升,一邊侵蝕,日益露出準平原基底面貌,即梁峁的雛形。全新世繼續大面積抬升,河流溯源侵蝕加強,黃土流失嚴重,從而形成今日的塬、梁、峁的組合地貌形態。沖溝發育、深切,表面支離破碎、植被稀疏,滑坡、錯落、表面流坍及陷穴等不良地質分布密集,陷穴多呈串珠形成目前黃土地貌的復雜形態。
7.4.1.2黃土的工程力學特性
(1)黃土的壓縮性:我國的濕陷性黃土的壓縮系數介於0.1~1.0MPa之間。除受土的天然含水量影響外,形成的地質年代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離石黃土和馬蘭早期黃土,其壓縮性為中等偏低,或低壓縮性;而馬蘭晚期黃土和全新世早期黃土,多為中等偏高壓縮性。新近堆積黃土一般具有高壓縮性。
(2)黃土的抗剪強度:對於濕陷性黃土,浸水過程中黃土濕陷處於發展過程,此時土的抗剪強度降低最多,但當黃土的濕陷壓密過程已基本結束,此時土的含水量雖很高,但抗剪強度卻高於濕陷過程。因此濕陷性黃土處於地下水位變動帶時,其抗剪強度最低,而處於地下水位以下的黃土,其抗剪強度反而高些。
7.4.1.3黃土的水理特性
(1)黃土的塑性:一般情況下,黃土的塑性指數隨層序由新到老變化,而由小變大。
(2)黃土的透水性:黃土的透水性主要取決於顆粒級配和孔隙、節理的發育程度。由於垂直及柱狀節理和大孔發育,黃土的通透性較好,透水性較強,且垂直方向強於水平方向,兩者之間相差幾倍,很明顯,黃土的透水性依層序由新到老,而由強變弱。
(3)黃土的吸水性:黃土在乾燥狀態下,都具有吸水性,乾旱地區黃土的吸水性更強。
(4)黃土的遇水崩解性:遇水崩解是黃土的主要特徵之一。且上層黃土較下層黃土更宜於崩解,隨著粘粒含量的增加,崩解時間增長。
7.4.1.4關於黃土的工程地質問題
(1)黃土的濕陷性:黃土的濕陷性是由其物質成分、成因和微觀結構特徵決定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干容量、空隙比、天然含水量、飽和度、液限並與可溶鹽含量有關,他們都直接影響濕陷性黃土的敏感性。另外,顆粒的含量以及塑性指數也直接影響其敏感度。具有濕陷性的黃土主要為晚更新世形成的馬蘭黃土和全新世形成的黃土,而中更新世形成的離石黃土一般僅在上部具有輕微的濕陷性。
(2)黃土潛蝕和陷穴:黃土的陷穴是由於可溶鹽在地下水作用下溶失,以及地下水紊流時形成對黃土體的潛蝕作用形成的。黃土孔隙越大,潛蝕作用越強。因此,陷穴多發育在易溶鹽含量高、大孔多;地表地形變化大的河谷階地邊緣;沖溝兩岸及斜坡地帶;地面不平坦的地形變坡處等位置有利於地表水下滲或流速變快,是地下洞穴經常出現的地方。
(3)黃土的承載力:影響黃土的承載力的因素主要為黃土的堆積年代、含水量、密度、孔隙比、飽和度和塑限等,不同時代堆積的黃土的承載力相差很大。含水量對濕陷性黃土的承載力有著強烈影響。當含水量增大,土的抗剪強度迅速降低,承載力也會大幅度降低。
7.4.2黃土地區輸油氣管道工程保護措施
黃土地區管道及管道周邊環境構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由降雨所造成的水力侵蝕和重力侵蝕。其中溝蝕是對管線工程危害最為嚴重的侵蝕方式之一。溝底下切、溝岸擴展和溝頭前進,對管道來說也是最具威脅力的破壞方式;重力侵蝕的主要方式有滑坡、滑塌和崩塌等,若管道所敷設的斜坡發生上述災害現象,土體會推動管道向地勢低的方向移動,管道極易被破壞。
在選線時,管道應盡量選擇與管道整體走向相一致的黃土樑上通過,盡量避開黃土沖溝發育和濕陷性黃土區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易發地區。
根據黃土的特性,在發揮黃土作為地基、邊坡、洞室等土體環境時的各種可能利用的潛力的同時,根據地形地貌、土層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水工保護措施,對確保管道安全和環境保護是至關重要的。堅持水工保護設計與施工現場相結合的方式,在確保通過黃土地區的管道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增加工程沿線的綠化面積,改善生態環境。
7.4.2.1黃土微地貌的治理措施
黃土微地貌形態是指發育初期的黃土蝶形窪地、黃土陷穴、盲溝、出水口、黃土井、黃土橋、水涮窩、跌穴、潛蝕溝等地貌,以及較為罕見的黃土牆這些發育晚期的地貌。
治理措施具體有以下幾種:
(1)設置擋水土埂、截排水溝,將匯水排離危險區;
(2)採用灰土夯實,堵塞黃土蝶形窪地、黃土陷穴、盲溝的進、出水口;
(3)採用經夯實處理的黃土、灰土,填塞規模較大的黃土洞穴、天生橋等易崩塌的危險段;
(4)加大管道埋深和將管線埋入相對穩定的土層內,可以有效地減緩地表徑流的沖刷;
(5)在管線遭受水力沖刷的上游位置,設置阻水牆使雨水就地下滲可以大大減緩水力對管道的破壞,也可以利用管溝自身位置設置阻水牆;
(6)管溝回填土應分層夯實,在管道上方0.5m以下應仔細回填,並在管道兩側對稱地同時進行,防止管道產生位移和斷裂,壓實系數不低於0.93。其他部位回填土的壓實系數不宜小於0.9。回填料可選用黃土、其他粘性土和灰土(體積比3:7或2:8),在最優含水量的狀態下,分層(以30cm一層為宜)夯實至設計標高。
7.4.2.2黃土濕陷性的治理措施
濕陷性黃土是指土體在一定壓力下受水浸濕時產生濕陷變數達到一定數值的土,濕陷變數按野外浸水荷載試驗一般按2000kPa壓力下的附加變形量確定,當附加變形量與荷載板寬度之比大於0.023時為濕陷性黃土。對於管道工程通過濕陷性黃土區域,主要採取消除或減少其濕陷量為目的,通過導、堵、填等方式,疏導地表水,避免管道通過區域的土體浸水。
7.4.2.3黃土沖溝的治理措施
黃土沖溝極其發育,沖溝的坡降大,兩岸陡峭,黃土抗沖蝕能力差。在暴雨等水力作用下,沖溝的下切、側蝕、溯源侵蝕作用強烈,溝坡下部不斷遭受破壞,引起沖溝邊坡失穩,產生滑坡、滑塌等重力侵蝕,從而危及管道的安全。
(1)管道線路附近沖溝的治理:對於管道中心距沖溝頭較近(5m左右),填方量不大的小型沖溝採取修築擋土牆,灰土回填的措施;對於管道中心距沖溝頭邊緣5m以上,沖溝頭平均深度大於4m,填方工作量較大的沖溝治理採取沿溝頂部邊緣設置阻水牆或截水溝的處理方法,以防止地表徑流侵入岸坡的節理,抑止沖溝繼續發育。
(2)管道穿越沖溝頭的治理:對於沖溝頭植被條件較好,深度較小(小於3m),溝頭穩定的沖溝,採取沿溝頂部邊緣設置阻水牆或截水溝的處理方法,以抑止沖溝繼續發育。對於沖溝邊坡較穩定,但溝底植被條件較差,沖溝深度有可能下切的情況,除了設置阻水牆或截水溝以外,還要在管線下游一定位置處設置地下防沖牆(漿砌石結構)、淤土壩(灰土夯實)等攔淤措施,抬高沖溝底部侵蝕基準面,防止沖溝底部深切發育。
(3)管道穿越沖溝邊坡時的處理:方式一,採用漿砌塊石擋土牆+護坡。擋牆高度應視邊坡高度而定,一般在3~5m范圍內,擋土牆以上邊坡應採取夯實、削坡和做成階梯檯面,邊坡可採用網格種草,階梯檯面一般性種草。作業帶兩邊應設排水明渠,兩側裸露邊坡應削坡、夯實、種草,也可以採用鐵絲網格種草或穴狀種草。方式二,坡腳修擋土牆(土坎),高2~5m不等,擋土牆上部邊坡夯實、削坡、修築台階(邊坡較高時)、一般性種草種樹,作業帶兩側裸露部分削坡、夯實、種植林草。方式三,方案二中的擋土牆採用草袋土建築,草袋土表層撒播草籽。對較高邊坡,坡面也可呈梯級台階狀,作業帶裸露部分整地、種植林草。作業帶邊坡削坡、夯實,種植林草。
7.4.2.4黃土小型滑坡、滑塌和崩塌的治理措施
大、中型滑坡規模大,處理工程費用高,在選線、定線時均應繞避。線路經過小型滑坡、滑塌和崩塌地段時,一般情況下應盡量不觸動滑坡體,並採取以下措施:
(1)把防排水設計作為設計的重點之一,做好導流排水措施,以防止水力侵蝕造成土坡的滑坡、滑塌和崩塌。結合具體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可以採取削方降坡、擋土牆、護坡等措施;
(2)管道深埋到滑動面以下1.5~2.0m;
(3)管溝底鋪設灰土墊層,管溝用灰土分層夯實回填;
(4)平整滑坡體表面,夯實回填坑、窪地、裂縫。
7.4.2.5高陡邊坡的治理措施
黃土陡坡在黃土梁峁區廣泛分布,主要在管線上下黃土梁峁段對管道安全影響較大,在管道上下彎頭處易產生應力集中;水易沿陡坡段管溝泄流,侵蝕管道周圍填土,導致管道懸空;陡坡植被在受到施工影響後,加劇水土流失,影響陡坡的穩定性,管道安裝施工困難。若高陡邊坡整體穩定性較差時,只對管溝、管道地基進行處理,還不能根本上確保管道安全,還應需採取治坡措施。工程措施以提高邊坡穩定為目的,根據邊坡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的採用。
(1)阻、排水:對邊坡外的地表水以攔截旁引為原則;對邊坡內的地表水以防滲為原則。坡頂設環形截水溝引流排水,在坡內,充分利用自然溝谷布置成排水系統,匯集後旁引。整治邊坡表面,填平坑窪,防止集水下滲。
(2)放坡:改善邊坡受力條件,增強邊坡的穩定。邊坡較高時宜採用台階式以釋放應力,台階分段高度應根據邊坡坡度、穩定程度、當地降雨強度等條件確定。平台寬度一般為1.5~3m,並應設置排水、截水溝。
(3)護坡:一般可採用漿砌片石護坡,型式有滿砌、門拱形、網格形等;坡度較大的特殊地段高陡邊坡下部採用漿砌塊石護坡並設置排水溝,管溝內設灰土擋土坎,管道作業帶兩側設置縱向排水溝,上下坡段用草袋裝上或3:7灰土夯實護坡,在垂直高度上每間隔10m設平溝滲流排水,同時管溝兩側空地各50m范圍內設置魚鱗坑栽種植物(檸條、沙棘等黃土地區易生植物),在下彎頭處設灰土基礎並採取排水措施將匯水引流至安全區域外排放。
7.4.2.6崾峴的治理措施
崾峴或稱崾險,通常為梁峁之聯結部,位於兩條深切沖溝之溝頭,兩側陡峭壁立、狹窄,寬度僅幾米至十幾米。崾峴地勢較低,兩端邊溝及地表水均匯入崾峴兩側沖溝內,對崾峴管道通過一側夯築灰土堤,灰土堤根據提高確定採用加筋灰土或灰土夯築,漿砌塊石護坡(形式有滿砌、門拱形、網格形等)。每8~10m高設置平台和橫向截水溝與護坡面兩側或中部縱向排水溝連接。而對於護坡坡面除可採取漿砌石護面外,也可用土工格室護面,以利環境綠化。填實崾峴兩端及兩側沖溝溝底陷穴、落水洞等,並在其餘空餘位置設置魚鱗坑,讓坡頂積水就地解決,進一步消除水對崾峴的沖刷。必要時在沖溝底部設置淤土壩防止沖溝下切。
7.4.2.7黃土地區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水工保護
隧道工程雖屬隱蔽工程,但往往由於選址或工程措施不當,將給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如生態環境的破壞,資源開發條件惡化,大氣、水體被污染等危害。對於這些環境保護問題應根據有關規定在工程設計時採取相應措施以滿足環保要求,確保當地環境不會造成大的污染。
對於隧道開挖產生的渣土,應堆放到規定地點,嚴禁排放到河漫灘;堆渣場地應採取砌築擋土牆保護,視情況渣堆上還可覆蓋一定厚度的耕植土,可改土種地或種植適宜生長的植物;對所出渣石可選擇強度較高的部分,進行破碎後作為襯砌的粗骨料;施工結束後,兩端洞口附近受到擾動的部分應予恢復、保護。
7.4.3水工構築物和植物保護相結合的措施
在黃土地區管道水工保護應採取水工構築物和植物保護相結合的措施,在斜坡地段修建魚鱗坑、水平溝,植物(檸條、沙棘、狗尾草等)固土。管道上下游附近種植砍頭柳,植物固土。山坡種植沙棘、檸條等護坡。沖溝溝底套種砍頭柳、楊樹、防止沖溝下切,以截斷泥沙供應。
在管道附近種植狗尾草、沙蓬等植物,3m外可種植檸條等灌木,加強吸收雨水及促進雨水的下滲,避免產生陷穴、漏斗、落水洞等,同時在必要時設置排水溝,引流至對管道安全無影響處。
7.4.4黃土地區管道線路水工構築物
7.4.4.1線路水工構築物結構形式
根據黃土地區油氣管道工程水工保護多年的工程實踐經驗,管道線路構築物結構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擋土牆、堡坎、護坡、阻水牆、截水溝(排水溝)、淤土壩、抗沖層等。
7.4.4.2材料的選用及適合條件
(1)擋土牆:根據工程所在地的建築材料情況,擋土牆材料可以選用條石、灰土、固化土、漿砌片石、加筋土、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等。基礎埋置深度:對一般土質地基,應保證開挖後的地基面土密實,穩定性和承載力均滿足後,其埋置深度不宜小於500mm。基礎受沖刷時,埋置深度應在沖刷線1m以下。基礎設置於凍脹土時,埋置深度應在凍結深度以下不小於250mm,同時不小於1000mm。
擋土牆應根據附近地形、地貌及水體浸入情況,修建截水溝、排水溝或封閉地表等措施,防止水體浸入到破裂體內。同時根據填料透水性能設置泄水孔、牆背反濾層。如有地下水,應設置排水盲溝,泄水孔孔徑為100mm左右,沿牆高和牆長每隔2~3m布置。變形縫寬度20~30mm,沿縫的三邊填塞瀝青麻筋或塗瀝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於200mm。牆頂用M10水泥砂漿抹頂,厚度為30mm。
填料宜選用3:7灰土分層夯實;在季節性凍土地區,不應選用凍脹性填料。
混凝土應滿足強度要求,並應根據構築物的工作條件、地區氣候等具體情況,分別滿足抗凍、抗侵蝕等耐久性的要求。砌體的磚砌塊強度宜大於等於MU10,石砌塊強度宜大於等於MU20;砂漿應為水泥砂漿,強度宜大於等於M5。
(2)護坡堡坎:坡面平整夯拍後,採用2:8~3:7石灰土墊層,坡面用M5水泥砂漿漿砌塊石,若無塊石,可用預制混凝土板;一般堡坎可採用灰土、條石等,護坡形式可根據坡面的穩定性選擇採用整體護坡、網狀護坡及門拱式護坡,其中可種植適宜的植物。
(3)阻水牆、淤土壩、抗沖層:一般採用灰土或其他固化土,高差較大時,抗沖層材料也可採用塊石或預制混凝土塊砌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