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恢復mac系統
蘋果機如何恢復mac系統
方法一:
在X系統,重啟後立即按Shift鍵,讓系統進入安全模式啟動,系統能夠暫時關閉第三方的啟動項目,幫助系統正常啟動,同時系統還可以啟動一些自檢測功能,修復磁碟錯誤。
方法二:
啟動後立即按下Command+S鍵,可以讓系統進入單用戶模式,在該模式的提示符後入:/sbin/fsck -y,回車,可以啟動系統的fsck工具,修復磁碟的檔案系統。完成後再輸入:reboot,系統將返回到正常啟動的界面。如果是啟動了磁碟日誌式模式的,就必須輸入/sbin/fsck -f,以強制修復磁碟。
方法三:
啟動後立即按下Command+Option+O+F,就進入系統的固件程序,在提示符後輸入reset-nvram,回車,再輸入reset-all,回車。這樣系統將讓系統的固件回到原來的出廠設置,使設置復原而解決一些用其它修理方式無法修復的奇難雜症,也包括本本的電源管理器的復位。
方法四:
如果是啟動後立即按下Command+Option+R+P,直到再次聽到開機的鈴聲。這就是殺PRAM,也是使系統保存在參數儲存器里的參數復位,解決一些用其它修理方式無法修復的奇難雜症。其實在上面的進入固件程序的處理也已經將參數儲存器里的參數復位了。不過僅僅是殺PRAM就比進入固件程序簡單。而只是將參數復位。有時候殺三次能夠更加徹底,就是按住上面的組合鍵不放,直到聽到第三聲系統啟動的鈴聲才松開。
蘋果系統怎麼恢復到出廠設置?
使用系統備份[BOTAnswer:新手必讀蘋果系統資料備份[點擊查看:在Mac os X 問題集中的解答]]的實用方法
快速恢復損壞系統在機器運作正常的時候,建議客戶把系統文件夾(System Folder)備份[BOTAnswer:新手必讀蘋果系統資料備份[點擊查看:在Mac os X 問題集中的解答]]到MO裡面,當電腦系統出現毛病的時候,您就可以把備份[BOTAnswer:新手必讀蘋果系統資料備份[點擊查看:Mac os X 問題集中的解答]]好的系統文件夾(System Folder)替換掉硬碟里壞的那個,這樣所遇到的問題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步驟如下:
備份[BOTAnswer:新手必讀
蘋果系統資料備份[點擊查看:在Mac os X 問題集中的解答]]:關閉所有應用軟體->塞入MO碟片,把MO圖標[BOTAnswer:怎麼樣改系統內的圖標。]弄到桌面上-->把系統文件夾(System Folder)拷貝到MO裡面-->把MO里的System Folder名字改為System Folder1 注意:備份[BOTAnswer:新手必讀
蘋果系統資料備份[點擊查看:在Mac os X 問題集中的解答]]之前要確認系統是正常。
替換:塞入MO碟片,把含備份[BOTAnswer:新手必讀 蘋果系統資料備份[點擊查看:在Mac os X 問題集中的解答]]系統的MO圖標[BOTAnswer:怎麼樣改系統內的圖標。]弄到桌面上 --> 把硬碟里舊系統文件夾(System Folder)里的Finder文件移到桌面上,它的圖標[BOTAnswer:怎麼樣改系統內的圖標。]馬上變成普通文件夾,失去了系統的屬性 --> 拷貝MO里的(System Folder1)到硬碟里 --> 把(System Folder1)的Finder移出來,再放回原位,它的圖標[BOTAnswer:怎麼樣改系統內的圖標。]由普通文件夾變成系統文件夾模樣,說明新系統已被激活--> 重新啟動,機器就會以新系統啟動-->刪除已移到桌面上Finder文件和硬碟里的舊系統文件夾(System Folder) --> 把硬碟里的新系統文件夾System Folder1名字改為System Folder。
系統修復
Control+Command+Power鍵只能重啟機子,但是要想修復系統的錯誤的話,則有不同的組合,這要看你的機子是何系統的。
在經典系統,可以在重新啟動時按Shift鍵,將第三方的功能擴展關閉,使機子能完成啟動,之後再設法修復磁碟錯誤或功能擴展沖突的問題。重新啟動,當所有功能擴展的上載完成後,立即按下Option+Command鍵,直到出現重建桌面文件的窗口,點擊OK,可以重建桌面文件,修復因桌面文件出錯引起的問題。即使是正常運行的系統,至少每月重建桌面一次,對系統健康有益無害。
在X系統,重啟後立即按Shift鍵,讓系統進入安全模式啟動,系統能夠暫時關閉第三方的啟動項目,幫助系統正常啟動,同時系統還可以啟動一些自檢測功能,修復磁碟錯誤。
啟動後立即按Command+S鍵,可以讓系統進入單用戶模式,在該模式的提示符後輸入:/sbin/fsck -y,回車,可以啟動系統的fsck工具,修復磁碟的檔案系統。完成後再輸入:reboot,系統將返回到正常啟動的界面。如果是啟動了磁碟日誌式模式的,就必須輸入/sbin/fsck -f,以強制修復磁碟。
啟動後立即按下Command+Option+O+F,就進入系統的固件程序,在提示符後輸入reset-nvram,回車,再輸入reset-all,回車。這樣系統將讓系統的固件回到原來的出廠設置,使設置復原而解決一些用其它修理方式無法修復的奇難雜症,也包括本本的電源管理
器的復位。
如果是啟動後立即按下Command+Option+R+P,直到再次聽到開機的鈴聲。這就是殺PRAM,也是使系統保存在參數儲存器里的參數復位,解決一些用其它修理方式無法修復的奇難雜症。其實在上面的進入固件程序的處理也已經將參數儲存器里的參數復位了。不過僅僅是殺PRAM就比進入固件程序簡單。而只是將參數復位。有時候殺三次能夠更加徹底,就是按住上面的組合鍵不放,直到聽到第三聲系統啟動的鈴聲才松開。
不過,要是磁碟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則需要求助第三方工具軟體來修復。下面是一些維護系統的基本方法,供各位參考:
1. 修理許可權(Repair Disk Permmisions)
修理文件和文件夾的許可權,是X系統最主要的一項非插入式系統維護作業之一。你可以啟動磁碟工具在後台運行,還可以一邊繼續你的工作。修理許可權,能確保系統安裝器將檔案安裝在正確的位置,這樣在調用這些檔案的時候不致被系統拒絕打開。也防止你安裝的部件該上鎖而未鎖,防止一些程序將不該寫入的東西錯誤地寫入一些檔案里,導致程序或系統出錯。
Panther系統的磁碟工具已經大大地提高了修理進程的速度,因此經常運行修理許可權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2. 修理磁碟(Reparing the Disk)
你如果一直使用一個檔案系統已經損壞的硬碟,那在某日它將毫無預報就突然罷工,
你的損失一定殘不忍睹。要預防這種事情發生,就要用第一張系統安裝光碟來啟動系統,
從安裝菜單上打開磁碟工具,選擇和運行修理磁碟。如果檔案系統出現嚴重錯誤,你可能
還需要反復運行數次修理磁碟。
為了確保你的數據安全,一定要經常備份你的重要數據,修理磁碟之前最好也備份一次。要想知道你的硬碟的健康狀況,看看那個S.M.A.R.T.的狀態就知道。如果要作為一項規則,最好是每星期檢查一次S.M.A.R.T.的狀態。
3. 強迫定期維護(Forcing Periodic Maintenance)
大家也許都知道,X系統在每天凌晨3點、4點或者5點的時候會定期維護,清除無用的日誌和緩存文件,同時也備份一些UNIX的文件。不過如果你在這段時間里把系統關閉或讓系統睡眠,那定期維護作業將無法運行。雖然不運行這樣的維護並不會使你的系統出大問題,但是經常維護卻讓你的硬碟能藤出更多的空間。
如果你並不想在半夜的時候起床打開系統,可以在任何時候強迫系統進行維護。
打開終端程序,分別輸入:
sudo periodic daily,(回車)
sudo periodic weekly,(回車)
sudo periodic monthly,(回車)
要等待每日維護的進程完成才開始每周維護,然後是每月維護。
4. 更新裝訂加固(Update Prebinding)
有時候因為一些不明的原因,在安裝了一個巨集程序之後,你系統運行會變得慢如蝸
牛爬行。這時候如果你強迫系統將所有程序的檔案分類集中,確保同類檔案之間能正確地
聯系在一起,系統才能恢復正常的運行。
只要打開終端,輸入:
sudo update_prebinding -root / -force
然後按回車,輸入密碼,再按回車就可以了。當運行結束後,
重新出現$的提示符,記得立即重新啟動系統(Restart)。
上述4個維護系統的方法,應該何時和多久做一次呢?
*如果你沒有進行特別的程序安裝,每月按以下順序做一次:
a. 修理許可權;
b. 修理磁碟;
c. 強迫定期維護。
**在運行程序掛機,意外斷電或者系統強迫重啟之後,立即做:
a. 首先修理磁碟;
b. 修理許可權。
做完上兩個修理之後,如果系統變慢:
a. 強迫定期維護;
b. 更新裝訂加固。
安裝大型的新程序,或者進行系統更新:
之前做:
a. 修理許可權;
b. 修理硬碟。
之後做:
用最新的磁碟工具(指系統更新之後,如果有更新的磁碟工具)修理許可權和檔案系統。
關於整理硬碟破碎
X系統本身能夠處理一般的文件破碎,Panther系統自己會整理一些小於20MB的檔案碎片,而且這些碎片是磁碟中最多的。況且,利用第三方工具軟體來整理磁碟存在非常大的風險,數據會在整個磁碟上不停轉移,使得硬碟非常疲勞並可能導致機械損壞。所以,如果沒有必要的理由,不應該用第三方的工具程序去整理磁碟碎片。
關於用更新程序或系統的方法來解決故障
許多粉絲在升級系統或程序後,都反映某程序打不開了,或者意外退出了。應該檢討一下,是否已按照上面的方法做了。有些粉絲使用中遇到一些難題後,試圖通過更新操作系統或程序,或者降級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然而,除非這些問題確實是由更新引起的(但是這並不多見),更新或降級一個有問題的程序或系統將使情況更加糟糕。執行上面列出的
4個維護修理系統的步驟,應能讓你解決大多數可能遇到的問題。Panther
系統的磁碟工具有全新的恢復功能,可以利用它來備份數據和搶救開機硬碟。盡管X系統是非常強勁的操作系統,穩定易用,但它仍然需要經常維護,以確保系統的平穩運行。
上述維護系統的方法,也適合於Jaguar系統,只是在操作上大同小異
2. mac os磁碟工具恢復功能是不是會把整個磁碟的數據做成映像復制到另一個磁碟上,然後如果更換了電腦
mac os磁碟工具恢復功能,會把整個磁碟的數據做成映像復制到另一個磁碟上,解決方法如下:
1、首先把映像文件放入到桌面。
3. mac系統中文件夾操作設置怎麼用
MacOSXTerminal101:終端使用初級教程July29,2012 / 編程指南最近學習蘋果認證的《MacOSXSupportEssentials》教程,看到CommandLine一節有很多實用的知識,下面選取一部分翻譯+筆記,整理成此文。你可以整天駕駛汽車而不用知道如何修理它們,但是如果你希望當一個維護員,你就需要知道事情是如何運作的。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MacOSX上;你可以一直使用Mac而不用知道如何修理它,但是如果你想對系統做一些維護或解決一些問題,那麼你需要知道如何使用command-line。為什麼要使用命令行/如何開啟命令行?許多功能在圖形界面不提供,只有通過命令行來實現。Finder會隱藏許多你不太會需要的文件,然而commandline會允許你訪問所有文件。通過commandline可以遠程訪問你的Mac(利用SSH)。administrators用戶可以通過 sudo 命令獲得root用戶許可權。通過command-linescript可以使工作更高效。Terminal(終端)程序可以在「實用工具」里找到。如果你開啟手動輸入用戶名登陸模式,登陸時在用戶名處輸入 >console 可以直接進入命令行界面。隨後你仍然需要登錄到一個賬戶。初識CommandLine許多命令會花費一些時間來執行,然而這中間不會給出任何提示或者進度條。一般結束後會出現一個「用戶名$」的標記。如果沒有出現,那麼說明最後一條命令正在執行。一條命令包括CommandName、Options、Arguments、Extras四個部分,但是後三個部分有時是可選的。Options部分用-作為前導符。其中許多命令的Options部分只包含單個字母,這時可以合並。例如,ls-lA和ls-l-A是等效的。Arguments部分用來細化這個命令或指定這個命令具體的實施對象,Extras部分則用來進一步實現其他功能。舉例:下列命令包含前三個部分,用於刪除Junk這個程序。michelle$rm-R/Applications/Junk.app如果你輸入了一些錯誤的命令,系統會返回一些錯誤信息。但是系統卻不會阻止你做傻事(例如刪除整個用戶文件夾)。關於man命令雖然有上千條命令,每條命令還有許多可選參數和具體的使用方式,但是你卻不需要記住這些命令。你只需要記住一個:man大多數命令都會包含一個使用指南,會告訴你任何你需要知道的關於這個命令的所有細節,在命令行中輸入 mancommand-name 即可獲取。例如,你想知道ls這個命令怎麼使用,輸入manls即可進入使用指南頁面。使用指南往往很長,所以你可以使用▲(上箭頭)或▼(下箭頭)來上下移動,使用來翻頁,輸入/和關鍵字來按照關鍵字搜索,按Q來退出使用指南頁面。那麼——如果你連命令名稱都不知道怎麼呢?輸入man-k和關鍵字來對整個使用指南資料庫進行搜索。命令行,文件和路徑如果知道如何使用命令是掌握commandline的第一步,那麼第二步就是學習如何在commandline中使用文件路徑。如果你掌握了文件路徑,你將會發現這比使用Finder更加快捷。注意commandline工具是大小寫敏感的,並且對於文件名,必須包括擴展名。例如,你想找iTunes這個程序,輸入itunes是無效的,必須輸入iTunes.app。MacOS傳統上喜歡使用「文件夾」(folders)這個名稱,但是在commandline中,主要使用「目錄」(directory)這個詞。這和UNIX是一致的。兩種路徑: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絕對路徑:完整描述一個文件的位置,總是以斜杠(/)(forwardslash)開頭。例如/Users/michelle/Public/DropBox。相對路徑:只描述一部分位置信息,它和你在commandline目前的目錄有關。當你打開新的Terminal程序時,commandline會話的目錄應該是你的homefolder。這時上面例子文件夾的相對路徑寫作Public/DropBox。顯然它從當前目錄開始。和html類似,你也可以使用兩個點(「..」)來代表父目錄,這樣你就可以用相對路徑表示上級或同級目錄了。例如你可以輸入cd..甚至cd../..切換到其他路徑和目錄如果你想將當前commandline會話切換到其他目錄,需要用到三個命令:pwd,ls和cd。pwd的含義是「printworkingdirectory」,會顯示當前目錄的絕對路徑。ls的含義是「listdirectorycontents」,它會列出當前目錄的內容。這個命令還有其他參數可選。cd的含義是「changedirectory」,它會改變當前目錄到你指定的目錄。如果你不指定,則會返回你的homefolder。處理特殊字元如果目錄中有特殊字元(空格,括弧,引號,[],!,$,&,*,;,|,\),那麼直接輸入空格會造成系統識別困難,必須使用特殊的語法來表示這些字元。例如上例中,空格前添加反斜杠「\」(backslash)即可:cdPunlic/Drop\Box/。除了反斜杠,也可以用引號的方法:cd"Public/DropBox"。——如果不想手動輸入,也可以把文件從Finder拖到Terminal窗口來創建絕對路徑,這會方便一些,因為上面提到的所有特殊字元在拖動後都會自動變成系統可識別的表示方法。其實,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是使用TabComplete功能。TabComplete是commandline中最能給你節省時間的特性之一,利用它的自動完成文件、目錄名稱功能還可以防止你輸入錯誤。使用cd進入你的homefolder,使用cdP命令,然後按下tab按鍵。你可能會聽到錯誤音,因為你的homefolder內有多個P開頭的文件夾。再按一次tab,Terminal將會為你列出P開頭的兩個文件夾:Public和Pictures。按U,再按tab,Terminal則會自動為你補全Public/。Tabcomplete同樣會處理那些特殊字元。注意,這會在末尾保留/符號,大部分時候這沒問題,但如果出錯,移除多餘的/試一試。另外,鄂化符~(tilde)在commandline中可以代表當前用戶的homefolder。例如~/Public/Drop\Box/是合法的。查看隱藏文件為了簡化工作,commandline和Finder都會隱藏許多文件和文件夾,這些內容通常是系統需要的。不藉助第三方工具讓Finder顯示隱藏文件比較困難,但是在commandline中卻非常簡單。首先,許多隱藏文件的隱藏是通過隱藏屬性在Finder中隱藏的,而commandline會忽略這些屬性,所以這些文件會在commandline中顯示。另外,ls命令會隱藏文件名以.開頭的文件,但是這些文件卻可以被顯示出來,方法是利用-a選項。例如:michelle$ls-la我們還添加了-l選項,目的是控制輸出格式。如果你注意輸出內容的話,會發現還包括.和..兩項,它們分別表示當前文件夾和父文件夾(如圖)。如果你不想顯示這兩項,只需要把-a改成-A即可。前往其他卷在commandline中,系統卷(也稱為rootvolume)是由開始的一個正斜杠表示的。然而也許聽起來不可思議,在commandline中其他卷看起來就在文件系統中一個叫做Volumes的文件夾中。下面的命令清晰地顯示出這種邏輯關系:我從我的homefolder出發,最終前往一個叫TimeMachine的卷,該卷是外接在Mac上的。bogon:~renfei$pwd/Users/renfeibogon:~renfei$cd/Volumes/bogon:Volumesrenfei$pwd/Volumesbogon:Volumesrenfei$:Volumesrenfei$cdTime\Machine/bogon:TimeMachinerenfei$pwd/Volumes/TimeMachine用Command-Line管理文件檢視文件有許多基礎命令用來定位、檢視文件和文件夾,包括cat, less, which, file以及find。別忘了,你可以利用man命令來查閱每個命令的使用指南。catcat是「concatenate」的意思,會按順序讀取文件並輸出到Terminal窗口,語法為cat後接你需要查看的文件的路徑。cat命令也可以用>>來增加文本文件的內容,例如命令cat../textOne.txt>>textTwo.txt會把textOne.txt的內容添加到textTwo.txt的結尾。這個>>就屬於上一篇提到的「Extras」。less這個命令更適合用來查看長文本文件,因為它會允許你查找文本。語法為 less後接文件路徑,和cat一樣。用less命令打開的文件其實和你查看命令使用指南的時候使用的是一個查看器,所以操作是相同的,同樣可以使用▲(上箭頭)或▼(下箭頭)來上下移動文本,使用來翻頁,輸入/和關鍵字來按照關鍵字搜索,按Q來退出使用指南頁面。除此之外,按V鍵來使用vi文本編輯器。which這個命令會定位某個命令的文件路徑。換言之,它會告訴你你執行某個具體命令的時候,在使用哪個文件。語法為which後接某個命令。如圖:file這個命令會嘗試根據文件的內容輸出文件類型。如果一個文件缺失了擴展名,那麼這個命令可能會非常有用。語法為file後接文件路徑。如圖,此例為一個PNG文件,還給出了它的尺寸、顏色數等信息。find這個命令用來根據搜索關鍵詞定位文件路徑。 find命令不使用Spotlight搜索服務,但是它允許你設置非常具體的搜索條件,以及通配符(稍後介紹)。語法為find後接搜索的起始路徑,後接定義搜索的選項,後接搜索內容(包含在引號里)。例如:注意如果你要搜索根目錄,也許你想使用-x選項來避免搜索/Volumes文件夾。如果想使用Soptlight搜索服務,使用mdfind命令後接搜索關鍵詞即可。使用通配符(WildcardCharacters)下面是常用的通配符:星號(*,Asterisk)——代表任何長度的任何字元。例如*.tiff代表所有格式為tiff的文件。問號(?,Questionmark)——代表任何單個字元。例如b?ok匹配book但是不匹配brook。方括弧([],Squarebrackets)——定義一定范圍的字元,例如[Dd]ocument匹配Document以及document;doc[1-9]匹配doc1,doc2,…,doc9。配合使用上面三種通配符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使用遞歸命令簡單來說,遞歸命令可以允許命令不執行於一個特定文件,而是指定的路徑下的所有文件。大多數命令包含一個-r或者-R選項,來設定你想遞歸地執行這個命令。例如下面的例子,展示了添加-R後ls命令的執行方式:編輯文件和文件夾有許多基礎的命令用來編輯文件和文件夾,包括mkdir, cp, mv, rm, rmdir以及vi。下面我們來簡要地介紹一下這些命令。mkdir「makediretory」的縮寫,用來創建文件夾,語法為mkdir後接新文件夾的目錄。可以用-p選項,來一起創建路徑中不存在的文件夾(這樣你就不用挨層創建了)。cp「」的縮寫,用來把文件從一處復制到另一處。語法為cp後接原始路徑,後接目標路徑。如果你想復制整個文件夾和所有內容,需要添加-R選項。如果指定的目標路徑不含文件名,則cp命令會按原名復制。如果指定的目標路徑包括文件名,則會復制為你指定的文件名。如果僅指定新文件名,則會在原處以新名稱創建文件副本。注意,系統會自動替換同名文件而不出現提示。mv「move」的縮寫,用來移動文件。語法為mv後接原路徑,後接新路徑。mv的指定路徑規則和cp是一樣的(沒錯,如果僅指定新文件名,它就成了重命名命令)。rm「remove」的縮寫,會永久刪除文件。注意,command-line中沒有廢紙簍。語法為rm後接文件路徑。然而,使用rm命令刪除的文件有可能可以通過數據恢復工具恢復。如果希望安全刪除文件,可以使用srm命令。rmdir和rm-Rrmdir是「removedirectory」的縮寫,這個命令會永久刪除文件夾。再強調一遍,CLI中木有廢紙簍。語法為rmdir後接希望刪除目錄的路徑。然而,rmdir命令無法刪除含有任何其他文件的文件夾,所以大多數情形下rmdir命令是不適用的。不過,你可以利用rm添加-R選項來刪除文件夾及包含的所有文件。vi代表「visual」(視覺的),然而這個名稱相當具有諷刺意味:vi可能是可視化效果最差的文本編輯器了。然而,vi是commandline中最常見的文本編輯器。用vi打開文本文件,只需要輸入vi後接文件路徑即可。MacOSX還提供了nano,一個更加現代的文本編輯器。它也更加方便,例如在底部包含了一個作弊小條(=_=),上面有常用的快捷鍵列表(你就不用背下來它們了)。然而,vi卻有時是默認的文本編輯器,所以掌握vi是很有用的。和less命令類似,vi命令會佔用整個Terminal空間來顯示文件內容。打開後,在「command模式」,vi會等你輸入一些預定義字元來告訴vi你想做什麼。你也可以使用鍵盤上的箭頭鍵單純地瀏覽文件。你想編輯時,按A開始(會進入編輯模式)。文字會插入到游標處。如果你想保存,需要先退出編輯模式進入command模式。方法是按下esc鍵。回到command模式後,按住shift同時按兩次Z來保存並退出。如果你不想保存,在command模式輸入:quit!並按enterreturn直接退出。用Command-Line管理系統使用su來切換用戶su命令代表「substituteuseridentity」,允許你在命令行中輕松切換到另一個用戶賬戶。語法為su後接用戶的短名稱。然後會要求你輸入密碼(但是輸入的時候不會顯示)。執行完畢後,命令的前綴會改變,表示你擁有其他用戶的權利。你可以利用who-m命令來驗證當前登陸的身份。切換後,你會一直保持該用戶身份,直至退出Terminal或者輸入exit命令。關於sudo的使用sudo概述更強大的命令就是sudo,代表「substituteuserdo」,或者,更恰當地,「superuserdo」。用sudo執行一個命令會使用root賬戶許可權。當然,使用之前需要administrator賬戶(管理員賬戶)的授權(如輸入密碼)。默認情況下,任何管理員賬戶都可以使用sudo來獲取root許可權,甚至當root賬戶在圖形界面被禁用的情況下,sudo依然有效。這個命令是很多情況下我們不得不使用Terminal的原因,——同樣也是給每個用戶管理員身份的危險所在。不過,你可以調整sudo的配置文件,來限制它的使用。bogon:~renfei$catsecret.txtcat:secret.txt:Permissiondeniedbogon:~renfei$sudocatsecret.txtPassword:Thisisthecontentsofthesecret.storead.However,,ile.提示:如果由於你忘了使用sudo而導致命令行返回一個錯誤,只需輸入sudo!!就可以用sudo來執行上一條指令。記住,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不恰當地使用sudo可以輕易破壞你的系統設置。命令行只會在你第一次執行嚴重破壞性行為之前提示你,之後,它就會假設你清楚自己正在干什麼。如果你只掌握三條使用命令行的准則,那將是:總是仔細檢查你的命令;總是使用Tabcompletion來幫助你避免拼寫錯誤;使用sudo之前,總是仔仔細細檢查你的命令。使用sudo切換Shell如果你是一個管理員用戶,你需要執行很多條需要root許可權的命令,你可以臨時切換整個命令行shell來取得root級別的訪問許可權。方法就是先輸入sudo-s,回車後再鍵入你的密碼。其他Command-Line技巧提示輸入命令open.可以用Finder打開當前的位置。在Terminal的偏好裡面可以設定它的外觀和風格。中止一個錯誤的或者發瘋的命令,可以使用組合鍵control + C。你可以在執行前編輯命令,只需要使用箭頭和鍵盤上的其他字母。沒有輸入任何命令時,你可以用▲和▼來瀏覽歷史命令。同樣可以編輯和再次執行。你也可以使用history命令查看歷史記錄。你可以使用組合鍵control + L清屏。
4. 如何在mac上恢復格式化移動硬碟
1.
確保你的移動硬碟於MacOS兼容,插入移動硬碟
2.
點擊Finder,打開應用程序,再雙擊打開實用程序
3.
找到磁碟工具,雙擊啟動
4.
在左邊的磁碟列表中,移動硬碟,然後選擇分區,進行磁碟分區。如果不需要分區,那麼直接選擇抹掉,確認,就可以了。
5. mac怎麼進入恢復模式 rootless
1、在開機啟動時,一直按下 Command+R 鍵,進入恢復盤模式。
6. 蘋果電腦進入恢復模式是什麼樣的
恢復模式是指將iPhone/iPad的所有數據清空之後,還原到剛剛出廠時候的樣子,需要再次激活設備才能開始使用,而且所有的數據在恢復之後都會消失,用戶還可以從備份中找回原來的數據。
另外,在跨版本升級時,比如從iOS6升級到iOS7,很可能需要利用恢復模式來升級,不能使用更新來直接更新。
當我們在選擇恢復或者更新系統時,都可以不通過蘋果的官方伺服器來完成,因為一般都需要下載好幾百MB的文件,速度會比較慢。這時候我們可以單獨去下
載固件,然後通過安裝Shift鍵點擊恢復或更新來選擇下載的來的文件(Mac系統請安裝command鍵,然後點擊恢復或更新)。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
間。
7. mac進入網路恢復模式後怎麼操作
在剛剛啟動 Mac 電腦的時候,請按下 option 鍵不動,選擇從 Recovery 磁碟啟動。當然你也可以在開機啟動時,一直按下 Command+R 鍵,可以真的進入恢復盤模式。
隨後請選擇「從 Time Machine 備份進行恢復」選項,
此時可以插入你之前備份在其它存儲設備上的 Time Machine 設備,我這里以我之前備份到移動硬碟上的備份為例,點擊「繼續 」按鈕。
接下來電腦會自動查找到我們的備份文件,點擊「繼續」按鈕,
隨後即可看到備份文件的日期,選擇一個再點擊「繼續」按鈕,
8. mac文件為什麼不能復制到移動硬碟
一般正常情況下,我們在使用磁碟時可以進行存儲、刪除、建立文件等操作,但是為什麼Mac不能復制拷貝文件到U盤呢?小編根據出現的情況總結出來了幾種可能性,同時給出大家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磁碟不能正常連接
原因:
磁碟沒有完全插入Mac或磁碟介面松動不能正常連接。
解決方法:
將磁碟完全插入Mac介面;
將Mac電腦磁碟介面進行修理即可恢復使用。
二、磁碟使用受限
原因:
在Mac中打開磁碟的簡介會發現Mac對NTFS格式磁碟只有「只讀」許可權,無法進行寫入存儲文件,所以我們要拓展Mac對此類文件系統的使用許可權。
圖3:Disk Manager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