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解離常數與解離平衡常數的區別是什麼
一、定義不同
1、解離常數:解離常數(pKa)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解離度的溶質的極性參數。
2、解離平衡常數:對某一可逆反應,在一定溫度下,無論反應物的起始濃度如何,反應達到平衡狀態後,反應物與生成物濃度系數次方的比是一個常數,稱為化學平衡常數。
二、意義不同
1、解離常數:解離常數(pKa)是有機化合物非常重要的性質,決定化合物在介質中的存在形態,進而決定其溶解度、親脂性、生物富集性以及毒性。對於葯物分子,pKa還會影響其葯代動力學和生物化學性質。
2、解離平衡常數:平衡常數是平衡進行程度的標志。一般認為K>10的5次方反應較完全,K<10的5次方反應不完全。平衡常數的數值大小可以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估計反應的可能性。因為平衡狀態是反應進行的最大限度。
三、測定方法不同
1、解離常數:具有熒光的物質溶液,在不同的濃度下會有不同的熒光強度。因此若改變溶液中的物質濃度,溶液的熒光強度也會相應改變,可以根據溶液熒光強度的變化所對應的物質濃度變化來得到物質的解離常數。
2、解離平衡常數:將等量待測物通過點樣吸附到經不同pH值的緩沖溶液處理過的薄層色板上,然後在同一溶劑系統中展開,這樣就能測得待測物質一系列的Rf值。用Rf值與對應的pH值作圖。可得到該物質pH—Rf特徵曲線,依此特徵曲線,可知其解離平衡常數。
⑵ 反應平衡常數有哪些
平衡常數的表達式:
①溶液中的反應:[A]、[B]、[C]、[D]:表示A、B、G、D在平衡時的濃度;
Kc為濃度平衡常數;單位:
Δn=(x+y)–(m+n)
Δn=0時,Kc無量綱,Δn≠0時,Kc有量綱,
②氣相反應:
壓力平衡常數:
PA、PB、PC、PD:氣態物質A、B、G、D平衡時的分壓,KP為壓力平衡常數
Kp量綱:(Pa)Δn,(kPa)Δn,(atm)Δn
Δn=0時,無量剛,
Δn≠0時,Kp有量綱,濃度平衡常數Kp與Kc的關系:
反應物生成物都近乎理想氣體時,根據理想氣體的氣態方程PV=nRT
P=cRT,代入到表達式中,Kp=Kc(RT)△n(只應用於單純氣態反應)
Δn=0時,Kp=Kc(注意適用條件)
對於不以水為溶劑的溶液中的反應,溶劑的濃度同樣是常數。
② 當反應中有固體物質參加時,分子間的碰撞只能在固體表面進行,固體的物質的量濃度對反應速率和平衡沒有影響,因此,固體的「濃度」作為常數,在平衡常數表達式中,就不寫固體的濃度。
③ 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式有關。同一個化學反應,由於書寫的方式不同,各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不同,平衡常數就不同。但是這些平衡常數可以相互換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化學平衡常數
⑶ 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怎麼計算
對於可逆化學反應mA+nB⇋pC+qD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化學平衡時,其平衡常數表達式為:
(3)反應平衡常數和離解壓擴展閱讀:
在書寫平衡常數表達式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在應用平衡常數表達式時,稀溶液中的水分子濃度可不寫。因為稀溶液的密度接近於1 g/mL。水的物質的量濃度為55.6 mol/L。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水量的改變對水的濃度變化影響極小,所以水的濃度是一個常數,此常數可歸並到平衡常數中去。
2、當反應中有固體物質參加時,分子間的碰撞只能在固體表面進行,固體的物質的量濃度對反應速率和平衡沒有影響,因此固體的「濃度」作為常數,在平衡常數表達式中,就不寫固體的濃度。
3、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式有關。同一個化學反應,由於書寫的方式不同,各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不同平衡常數就不同。但是這些平衡常數可以相互換算。
4、不同的化學平衡體系,其平衡常數不一樣。平衡常數大,說明生成物的平衡濃度較大,反應物的平衡濃度相對較小,即表明反應進行得較完全。因此平衡常數的大小可以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
5、一般認為K>10^5反應較完全(不可逆反應),K<10^(-5)反應很難進行(不反應)。
⑷ 解離平衡常數是什麼
解離平衡常數是溶液中已解離的分子與解離前初始狀態分子比值。
弱電解質的電離達到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與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的比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叫做電離平衡常數。
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我們經常接觸到一些屬於化學平衡中的一種,即叫做電離平衡的有關知識。例如,水溶液中發生的許多離子反應,酸的強弱的判斷,鹽溶液的酸鹼性,人體體液的pH與健康的關系等等。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弱電解質溶於水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弱電解質分子電離出離子,而離子又可以重新結合成分子。因此,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可逆的。這個可逆的電離過程也與可逆的化學反應一樣,它的相反的兩種趨向,最終也將達到平衡。
在一定條件(如溫度、濃度)下,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重新結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這叫做電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