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件處理 > 保存剪紙的文件夾

保存剪紙的文件夾

發布時間:2022-07-17 21:17:25

『壹』 剪紙起源於什麼地方

剪紙藝術起源於中國陝西,剪紙是漢族民間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動。

現存最早的剪紙作品則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發現,為六世紀時期作品。剪紙藝術於唐代及宋代盛行,後於十六世紀傳入土耳其,並在十八及十九世紀傳入西亞。

有人認為剪紙的前身可追溯到漢唐婦女使用金銀箔剪成方勝貼在鬢角為飾的風俗。

早期的剪紙多見於喪葬、祭祀等儀式中,大約跟道家的靈媒神務有關,例如杜甫的《彭衙行》中就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明確記載。

(1)保存剪紙的文件夾擴展閱讀:

剪紙藝術逐漸遺失:

民間藝術向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例如刺綉,它的圖案先用紙畫好裁出,俗稱紙樣,然後才粘貼到面料上起綉;又如皮影人物的刻繪,也和剪紙的造型一脈相連。

可惜的是,由於開風日盛,年輕人多數謀生在市,目下擅長剪紙的多是邊村遠城中的老年婦女,隨著她們的逝世,剪紙藝術日漸瀕臨消亡。相關人士正在努力挽救。

一面收集各地的創作以充庫存,另議為剪紙藝術創造一個商品化的環境,使它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以望推陳出新,發揚光大。

『貳』 怎樣保養剪紙畫

一、黑白剪紙的保存。如果作品篇幅不大,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將剪紙放在書本雜志中保存即可。假如是需要經常翻看的剪紙作品,最好從文具商店裡買一本相冊來保存,以免因經常翻動而損壞剪紙作品。如果你買的是帶粘膠的相冊,但你又不願意將剪紙粘死,可以用透明的玻璃紙將剪紙同粘膠分離。

二、彩色剪紙的保存。彩色剪紙的保存主要是考慮防止褪色的問題。所以用來保存彩色剪紙的材料不宜選用吸水性強的紙張。最好是用繪圖用的拷貝紙或硫酸紙,這種紙吸水性極差,因此彩色剪紙的顏色一般不會被吸取。由於它又具有較好的透明度,用來保存剪紙也比較美觀。

三、大幅剪紙的保存。對於一些篇幅比較大的剪紙作品不宜採用捲筒式,否則剪紙的一些邊角容易折疊損壞,也影響美觀,理想的辦法是用瓦楞紙版夾住平放,這樣重新打開後剪紙作品平整無缺。長時間的保存還需注意防蟲咬。所以在存放剪紙的地方要放一些衛生球,以防蟲害。另外,注意經常翻動剪紙,以利通風。在潮濕地區,梅雨季節還須加強防潮措施。

『叄』 剪紙作品如何保持不掉色

要想長時間的保證剪紙作品的質量和色彩,我覺得最後把它裱起來。如果只是幾張作品的話,推薦你去書畫店等專業的裱畫店就可以裱,如果長期大量的作品要裱最好自己來,畢竟裱畫的收費還是較高的。下面是裱剪紙的操作步驟,僅供參考哈,呵呵
剪紙裝裱是在書畫裝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需要進行制糊、托心、托綾、托色紙、方心、下料、覆背、裝天地桿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介紹一下裝裱剪紙所需工具及其作用:

1.工作案板:選用1.2米*2.4米優質高密度板,經刷油漆即可。但油漆的顏色應當避開白顏色和剪紙的顏色,要求板面平整、無裂痕。工作案子的高度0.8米*0.9米為好。

2.貼板:用於掙畫,傳統方法採取漿糊牛皮紙糊制。但為了方便可利用優質細木工板1.2米*2.4米,兩面用夾宣糊平即可。

3.小盆4~5個,用於盛漿糊、洗粉等用。

4.過濾袋:用細布、透水性好的,如果工作量小的話,可以用純白色的絲襪代用,用於過濾漿糊。

5.墊板:用裝框裁下的剩餘的膠合板邊料,或平整木板,用於下料裁紙墊在紙的下方,好保護工作案板。或者用加厚玻璃也可,但是玻璃容易碎,危險,而且廢刀片。

6.鋼板尺,2米、1.5米、1米各一根,三角板一副。

7.鐵夾2個或壓鐵2塊,用於固定裁尺。

8.其它:噴壺、棕刷、漿刷、裁紙刀、針錐、放大鏡、羊毛刷、鋼捲尺、小鑷子、鋼鋸、鉗子、小鐵錘、木銼、畫叉、竹起子、砑石(大圓河卵石)、石蠟等各一即可。

具體操作

一.漿糊製作:剪紙裝裱所需漿糊同書畫裝裱同理,也需要使用後達到裱件不瓦,日久無蟲蛀,不脫層,這樣就必須使用自製漿糊(合成漿糊、膠水、纖維素、化學性粘合劑等都不能滿足上述條件,不可採用。)

1.去除麵筋:選用小麥麵粉適量,放入盆中,用冷水和面,與包水餃和面方法相同,和好後需要醒一會兒,半個小時以後,往盆里注入清水,將面反復揉洗,等麵粉中澱粉被洗出,水中澱粉會越來越濃時,將其倒入另外一個干凈的盆中。之後,繼續往面盆裡面加水反復揉洗,一直洗到清水中無澱粉時,洗出的麵筋不要,將洗出的澱粉水中放入適量的礬水沉澱留用。次日,將盆中沉澱的澱粉上面的水慢慢倒出,剩下的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澱粉。

2.製作漿糊:將洗好的澱粉中加入少量的礬水、花椒水(防蛀)和清水,然後將澱粉徹底攪拌起來,同時將干凈的鍋中放入清水並燒開,把溶解的澱粉倒入鍋中,用木質的勺子反復攪動,並將爐火調低,以防燒糊,等鍋內澱粉成漿糊狀,變成透明時即可停火,蓋上鍋蓋,待冷卻後既成漿糊,就可以應用了。盆中剩餘的澱粉,繼續注入清水備用,每日換水以防變質(澱粉泡製時間:夏季三五天以上,冬季十天以上再用)。

二.漿糊調配:剪紙裝裱前需要根據托錦綾、托畫心、裱覆背所需不同濃度的漿糊分別進行調配,漿糊過稠會使裱件瓦撬變形,漿糊過稀又會使裱件重皮、開縫。

裝裱用的漿糊,可分為稠漿糊、次稠漿糊、半流質漿糊和稀漿糊。稠漿糊是指未經調配的漿糊。次稠漿糊是在稠漿糊中加入少許清水,用於鑲活。半流質漿糊是按1份漿糊加上2~3倍的水調制的,用於托裱錦綾。稀漿糊是按1份漿糊加上3~4倍水調制的,用於托色紙、托畫心、托覆背用。

具體操作如下:

1.將泡製好的漿糊塊撈入盆中加入溫水,用手將漿糊塊抓碎,然後用過濾袋(或絲襪)過濾並擠到另外一個盆中,可反復幾次,根據裱件的需要加水或加漿糊使漿水達到您所需要的濃度即可。(待續)。
2.托錦綾

剪紙畫軸裝裱,首先應當把錦綾托好(因錦綾不易破碎好掌握,為以後裝裱打基礎)具體方法如下:

1)段錦綾:將錦綾按2米一段剪開,剪之前應在裁口處剪一小口,然後橫向抽出一根絲,按抽絲的縫處剪開。

2)選托紙:常用托錦綾專用皮紙,規格有1米*2米、0.69米*1.38米兩種,對初學者易用小張的,好操作,但能浪費一些。如果用小張的托紙,應當把紙的介面處裁直。選3張橫用,並將托紙表面檢查一遍有無雜質、漏洞,雜質除掉,漏洞補上,正面朝外捲成小卷備用。

3)抻錦綾:將錦綾放在案板上,正面朝下,錦綾的正面是花紋圖案凸出的一面,用手鋪平,並且注意四邊與案板四邊平行.然後用噴壺噴少量水,分別抻錦綾四個邊使其與案板四邊平行,並注意錦綾的橫絲縱絲不要彎曲.可重復上述方法直到錦綾完全平直為止.

4) 刷漿糊:將調好的漿糊,用寬羊毛排刷先從錦綾中間橫刷一下,以固定錦綾,再按米字方向分別排刷直到漿糊刷平.漿糊稠度以排刷不滯為好.待完全刷好以後,將排刷上的漿糊擠出,留少許,將刷毛在案板上壓平,用刷進行光漿,按一順方向將多餘漿糊刮平.然後仔細檢查錦綾面漿糊的均勻度,有無刷毛、雜質,如果有雜質請用鑷子清除。

5) 上托紙:將卷好的托紙的一邊與錦綾對齊,平放在錦綾上,用棕刷依次排刷,同時展放托紙,注意沒有排到的紙卷不要挨到錦綾上,以免托紙遇到漿糊伸展變形,影響平整。第一張刷平後,第二張與第一張紙接縫處搭0.2厘米的借口,刷上漿糊覆平。用舊報紙鋪在托好的錦綾上用棕刷排一遍,作用是吸取多餘的水分,使托紙與錦綾吻合牢固。

6) 上撐子:用漿刷將錦綾四周刷上漿糊,並在一邊放一塊起子口紙,提起貼於貼板上,將四周邊緣排實,然後順起子口往裡吹氣,使錦綾與貼板分開,用棕刷扇風,檢查四邊是否貼牢,中間應當鼓起。在板上應當放五至六天後才可以取下使用。

3.托剪紙畫心

剪紙裝裱首先應要求剪紙所用的紙張。用普通色紙剪紙存在兩個問題:其一,由於普通色紙的顏色是後刷上的,所以容易掉色,裝裱時跑色,影響裝裱效果;其二,由於普通色紙是機制的即所為的洋紙,保存壽命短,幾十年就會脆裂,這就失去了藝術品的價值。

剪紙裝裱應選用不褪色的純手工操制的色宣,這種色宣的顏色是滲透到紙張裡面的,年久只能將浮色跑掉,但是可以保留其本色。因此,這種紙裱的剪紙作品可以長期保存。

裝裱前應對剪紙作品鋪平如有褶皺用熨斗燙平備用。

選一張大於剪紙的生宣紙,如需要裱帶顏色底的,可選用色宣紙,將紙鋪於工作案板上,用噴壺噴上少許水抻平,將稀漿糊按照米字方向均勻刷於紙上,刷完後在用漿刷將紙面光一次漿。在案板另一處,將剪紙作品(初學者應當選用小幅作品,剪紙線條粗些的為好。)正面朝向案板鋪平,用放大鏡仔細檢查有無褶皺、剪斷、缺損、雜質等,並修正處理好。接著用噴壺噴特少的水,將剪紙抻平。可反復噴反復鋪平,直至剪紙全部與案板貼平。這時刷好漿糊的生宣紙漿糊以失去部分水分。將其提起覆於剪紙上,用棕刷將紙排刷一遍,使其與剪紙全部貼合,之後用報紙覆於該紙上用棕刷排一遍,吸其水分。吸完水分將宣紙的四邊刷一公分的漿糊,放上起子口紙,粘於貼板上,從起子口吹些氣以防粘板和崩畫,在板上待五天以上,晾乾。用起子取下等待進行下項工作。

4.方畫心、下料

待畫心完全乾後,就該取下,如取過早畫心未乾透,畫心下板後會收縮變形,影響鑲活、覆背、而且能造成畫軸變型。起畫心的方法是用竹起子從起子口伸到畫與畫板的空隙中,注意不要傷到畫心,由里向外沿著一邊裁開,再從相鄰邊裁開,兩個邊裁開後用手從裁開的對角往後面揭,把另外兩邊揭下,手一定用力要輕試著揭不要把畫揭壞。

方畫心:畫心正面朝上,選擇一個使畫面方正的邊用直尺對齊裁下一邊,然後沿直邊對折將相的邊用針扎眼,伸展後兩針眼用直尺對齊裁下另一邊,,再將裁好的兩條邊對齊,在未裁的兩個邊分別用針扎孔,然後分別裁出其它兩個邊,這樣畫心方好。

裁錦綾

裁邊首先要確定錦綾的花紋的方向,使整幅畫的花紋朝一個方向。裁剪時分別在料後面做出標記,裁兩邊錦綾一般寬度取4-6公分為好。習慣是大畫小邊小畫大邊。錦綾的顏色也應當注意,要按黑白灰搭配的原則,即剪紙、襯紙、邊綾要達到黑白灰的對比。邊條的具體尺碼是;所裱畫軸的寬度減去畫心寬度除2,高度是畫心高度加15毫米。天頭(畫軸上部),地頭(畫軸下部),寬度按所要裱軸的寬度,高度是整幅畫的高度減去畫心的高度,天取百分之六十,地取百分之四十。所謂的天高地厚。

裁距條

將色紙(托好的色宣,托裱方法同裱畫心,用一張四尺色紙後面托上一張四尺生宣紙,選用紙的顏色要與所裱的作品相配)裁成0.8厘米寬的,長度與畫心周長夠用即可。距條的作用是用來美化畫的,一幅畫配上合適顏色的距條對提醒和突出畫很有作用。再者年久之後錦綾破碎需要揭裱可以從距條處裁下,然後進行揭裱,從而起到保護畫心的作用。

裁天地串紙

天地串紙即包天地桿的紙,寬度與畫軸同寬,高度,天串取5公分,地串取12公分。用夾宣裁出。

宣復背紙

復背紙按畫軸的大小四邊加5公分用夾宣紙裁好。

其它附件;

天桿包頭用錦綾邊角料,裁出3公分正方2塊。

地桿包頭(紙地桿)用錦綾邊角料裁出4公分寬,12公分長2塊。

簽紙;選用一張仿古生宣紙裁2公分寬,畫軸1/2寬為長度裁好備用。簽紙的作用是畫軸裱好後,畫捲起來外露部分正好是簽條的位置,用於簽寫本畫軸的內容、作者等。

裁角袢;角袢用錦綾邊角料裁出2公分寬15公分長4塊,一頭可剪成斜角或雲頭型。
這樣一幅剪紙作品就算得到較長期的保存資格了。

『肆』 關於剪紙的問題

[編輯本段]剪紙的定義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是中國民間藝人的拿手絕活。
[編輯本段]剪紙的簡介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蔚縣的王老賞大弟子周兆明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
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但是看起來生動形象。
[編輯本段]剪紙的歷史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霉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製品就霉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霉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紙花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綉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扎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裡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
[編輯本段]剪紙的刻法
陽刻法、陰刻法和陰陽刻法。
陽刻:以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並且線線相連,還要把形留住,開以外的剪去稱為正形。
陰刻:以塊為主,把圖形的線剪去,線線相斷,並且把形剪空,稱為負形。
陰陽刻:陽刻與陰刻的結合。
[編輯本段]剪紙的創作
一.構圖方法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張,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加上由於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復雜的畫面內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揚長避短,在構圖上採用平視構圖,即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捨,刪繁就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使畫面重點突出、黑白關系虛實相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現世界的物象,決定了剪紙表現的平面化特徵,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於一個特定形制的可視平面內。民間剪紙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在創作者的剪刀下,剪紙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不顧比例,憑著經驗和靈性任意取捨的自然揮灑,大膽的創造。為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法則和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空和不同空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藉助靜態的平面化能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的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間剪紙就是利用紙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馳騁,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復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造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慣例、題材內容的局限,將若干形象創造性的組織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的作用。這種平面化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全面性,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這些的根本,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後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物象之間互不遮擋,互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後面的物象,從而呈現出較強的裝飾風格。出於質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式,創作者更是打破實現的障礙,運用表裡統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現物象。對於剪紙而言,現實的物象背面、頂面、底面或內部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存在內心感悟的,看不見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來卻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間剪紙的構架和表現不是某一固定視點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中國民間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著「看得多、看得全」的審美辨識。民間剪紙同樣體現出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的空間內體現事物的全貌。
採用散點透視的剪紙作品
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完全摒棄了「焦點」透視的繪畫概念,不但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關系的限制,而且徹底離開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同時,民間剪紙也具有一種散點式的構圖方法,即將不同素材各自獨立,互不交叉,甚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透視點,而作者又能將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中。這在現實中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紙中也自然的合理起來。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縛,不以外表的模擬為滿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現。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將不同空間、時間中的不同景物進行描繪,充分體現了創造者的絕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審美願望。
二.造型手段
民間剪紙來源於生活,剪紙的創作者把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感悟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因此,這種藝術表達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同時,受剪紙工藝的限制不宜採取完全寫實的手法,只能採用突出表現對象輪廓特徵的手法,運用變形、誇張,以突出表現對象的特徵。因此誇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一。誇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殷商青銅器的圖形紋樣,還是秦漢的石刻藝術,都是以藝術誇張之美來顯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承載體,在誇張變形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並且大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事物,但它並非只是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客觀表現,通過誇張和變形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等來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准。
民間剪紙的創造者把剪紙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遠古圖騰的崇拜,是民間剪紙表達的主要內容。而表現這些充滿民俗、信仰、哲學的主題,只能從主觀出發去想像,這就使剪紙的形象隨心所欲,而描繪內心物象離不開誇張的藝術語言。
民間剪紙造型的誇張,是對繁雜內容條理化,規范化的過程,不是對自然客觀的描摹。因此,剪紙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這是由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源於充實豐富的人生生活。同時,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的處理,也是民間剪紙造型的基礎。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徵,有性格的部分,化復雜為單純進行藝術再創造即是民間剪紙的誇張。誇張是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對象的特徵,對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形等的處理,使形象更具特徵性和藝術魅力。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幾乎只能看到眼睛,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眼睛最能傳神,所以創造者對人的眼睛進行了誇張的處理。

『伍』 如何將照片處理成為剪紙圖片

將照片處理成為剪紙圖片的步驟如下:

1、在電腦上打開PS軟體後,打開要處理的圖片,點擊上方的圖像,選擇去色。

『陸』 刻紙刻好後怎麼保存

刻紙刻好後可以裝裱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

刻紙是剪紙的一種,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全國各地民間都有不同風格的剪紙作品。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即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

後來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的故事,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簽")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綉花樣之用的。剪紙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職業藝人則用一種特製的刻刀刻制,稱為刻紙。

黑白剪紙的保存方法

如果作品篇幅不大,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將剪紙放在書本雜志中平放保存即可。假如是需要經常翻看的剪紙作品,最好從文具商店裡買一本相冊來保存,以免因經常翻動而損壞剪紙作品。如果你買的是帶粘膠的相冊,但你又不願意將剪紙粘死,可以用透明的玻璃紙將剪紙同粘膠分離。

彩色剪紙的保存方法

彩色剪紙的保存主要是考慮防止褪色的問題。所以用來保存彩色剪紙的材料不宜選用吸水性強的紙張。最好是用繪圖用的拷貝紙或硫酸紙,這種紙吸水性極差,因此彩色剪紙的顏色一般不會被吸取。由於它又具有較好的透明度,用來保存剪紙也比較美觀。

大幅剪紙的保存方法

對於一些篇幅比較大的剪紙作品不宜採用捲筒式,否則剪紙的一些邊角容易折疊損壞,也影響美觀,理想的辦法是用瓦楞紙版夾住平放,這樣重新打開後剪紙作品平整無缺。

比較長時間的保存還需注意防蟲咬。所以在存放剪紙的地方要放一些衛生球,以防蟲害。另外注意經常翻動,以利通風。在潮濕地區,梅雨季節還須加強防潮措施。

閱讀全文

與保存剪紙的文件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高吸收 瀏覽:417
怎麼區分五代頭是不是加密噴頭 瀏覽:238
hunt測試伺服器是什麼意思 瀏覽:510
2013程序員考試 瀏覽:641
畢業論文是pdf 瀏覽:736
伺服器跑網心雲劃算嗎 瀏覽:471
單片機定時器計數初值的計算公式 瀏覽:801
win7控制台命令 瀏覽:567
貓咪成年app怎麼升級 瀏覽:692
360有沒有加密軟體 瀏覽:315
清除cisco交換機配置命令 瀏覽:751
華為刪除交換機配置命令 瀏覽:473
shell打包命令 瀏覽:827
加密狗插上輸不了密碼 瀏覽:187
大學單片機相關科目 瀏覽:23
自己建了伺服器地址 瀏覽:698
命令按鈕的屬性設置 瀏覽:965
證券技術分析pdf 瀏覽:779
linux命令連接oracle 瀏覽:202
墊江停車收費樁怎麼上App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