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空壓機的工作原理。
空氣壓縮機工作原理:驅動機啟動後,經三角膠帶,帶動壓縮機曲軸旋轉,通過曲柄桿機構轉化為活塞在氣缸內作往復運動。
B. 空分工藝流程有哪些
大氣通過自潔式空氣過濾器被空壓機吸入。壓縮空氣冷卻後進入預冷系統冷卻,送入分子篩純化器去除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碳氫等有害雜質。清潔空氣然後送入冷箱,進入主換熱器被反流氣體冷卻到流程所需的溫度。一部分冷卻後的空氣進入膨脹機膨脹製冷。膨脹後的空氣進入分流塔,或主換熱器復熱。剩餘空氣進入分流塔進行低溫分離。分離後的氧氣、氮氣和廢棄經主換熱器復熱後出冷箱。廢氣出冷箱後進純化器再生分子篩,還有一部分廢氣進預冷系統提供冷量。
幾乎每套空分設備的流程都不相同。流程是空分廠家根據產品氣液狀態、設備規模、氧氮比例、投資規模、能耗要求等很多因素設計的,不存在一個統一的規范。 總的原理就是預冷系統將壓縮後的熱空氣預冷,然後純化系統去除有害雜質,然後進冷箱。 冷箱裡面,通過膨脹機製冷,通過換熱器進行各股氣體之間的熱交換達到工藝要求的溫度,通過分流塔和主冷進行空氣分離。
以上純手工輸入,如還有問題歡迎隨時來問。
C. 高壓空氣壓縮機工藝流程是怎麼樣的
網路很強大,您可以直接網路一下高壓空氣壓縮機工藝流程panny。
D. 壓縮空氣供應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風動機具主要有鑿岩機、裝碴機、噴混凝土機、鍛釺機、壓漿機等。
壓縮空氣是由空氣壓縮機生產,並通過高壓風管輸送給風動機具的。
壓縮空氣的供應主要應考慮供應足夠的風量以及必需的工作風壓,盡量減少壓縮空氣在管路輸送過程中的損失,從而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消耗的目的。
一、技術要求
(1)空壓機站應提供能滿足各種風動機械(具)設備正常運轉及輸送損耗所需要的風量。
(2)空壓機站一般應靠近洞口,與鋪設的高壓風管路同側,並注意防洪、防火、防爆破,機房要求地形寬敞,通風良好,地基堅固。
(3)高壓風管的管徑能滿足施工高峰期最大供風量的需求;管路鋪設時應盡量減少風壓損失。
二、壓縮空氣供應工藝流程
壓縮空氣供應工藝流程如圖10-3 所示。
圖10-3 壓縮空氣供應工藝流程圖
三、供風量的計算
供風量的大小可根據下式計算:
地下建築工程施工
式中:n為同時使用的各種風動機械(具)的台數;q1為每台風動機械(具)的耗風量,可查閱有關機械手冊,m3/min;k1為因機械磨損而使用風量增大的系數,取k1=1.2~1.3;c 為同時工作系數,如表10-4 所示;L 為高壓風輸送管路的理論長度,即實際鋪設的管路長度與配件折算的管路長度之和(配件折算成管路長度查有關機械手冊),km;a為每 1km高壓風管在單位時間內的漏風量,取a=1.5~2.0m3/km·min。
表10-4 各種機械(具)同時工作系數值c
風鎬和鑿岩機同時工作系數
四、空壓機站
為安裝空壓機,地下工程施工一般都需在地面設置空壓機站,將空壓機安裝在站房內,如圖10-4 所示。隧道施工時應設在洞口附近,並宜靠近變電站,應有防水、降溫、保溫和防雷擊設施。如有多個洞口共用一個空壓機站時可選在適中位置,但也應靠近用風量較大的洞口。地下礦山施工時,空壓機站設在地面井口附近,盡量不超過 50m;應選擇在空氣清潔、通風良好的位置,與矸石山、出風井口、煙囪等距離不應小於 150m,並位於全井主導風向的上風方向。
圖10-4 空壓機站布置圖
1—空壓機;2—電動機;3—風包;4—過濾器;5—水泵;6—水池;7—電控設備
空壓機站主要有空壓機、配電設備、儲風缸(俗稱風包,用於均衡風壓及排泄高壓風中的油和水)、送風管及其配件、循環水池(用於冷卻空壓機)等組成。空壓機按動力來源可分為電動和內燃兩種。短隧道可採用移動式內燃空壓機,長隧道可採用固定式大型電動空壓機。
空壓機所配置的台數應按下式計算確定:
地下建築工程施工
式中:Q供為計算供風量,按式(10-4)計算;q2為台空壓機生產的能力;u為海拔高度對空壓機生產能力影響的折減系數,見表10-5;k2為空壓機磨損引起效率降低的修正系數,取k2=1.05~1.10;k3為備用系數,取k3=1.3~1.5。
空壓機的種類很多,按可移動性分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按動力來源分為電動和內燃兩種,按工作原理分活塞式、螺桿式、滑片式、離心式、隔膜式等。短隧道施工多採用移動式內燃空氣壓縮機,長隧道、礦井施工多採用固定式大型電動空氣壓縮機。
表10-5 海拔高度影響折減系數
空壓機組採用並列式布置,兩空壓機之間的凈距不小於 1.5m。此外,還應考慮空壓機出入、調換、加油、加水等方便。
五、高壓風管
高壓風管應採用經久耐用,容易維修和更換的鍍鋅鋼管。
1.高壓風管管徑
高壓風管管徑應根據可能出現的最大風量和容許的最大風壓損失來確定。
送風管末端的風壓不小於0.6Mpa,以保證高壓風通過膠管到達風動機械(具)後仍能保持0.5Mpa的風壓,即風壓損失Δp=0.1Mpa。
高壓風管管徑選擇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計算出送風管路最大的理論長度;
(2)根據最大供風量及送風管管路最大的理論長度,由表10-6 查得風管直徑;
(3)根據查得的風管直徑及最大供風量,查相關設計手冊得出風壓損失Δp 值,當Δp≤0.1Mpa時,則查得的風管直徑即可使用,否則必須將風管直徑加大一級,並按上述步驟重新選取,直至滿足要求為止。
表10-6 允許通過風量與管徑、管長關系
註:本表系按送風管始端風壓為0.7MPa,鋼管末端風壓為0.6MPa,即風壓通過管路的損失為0.1MPa。
2.高壓風管管路鋪設要求
(1)管路鋪設時應做到平、順、直,接頭嚴密,架設牢固。
(2)有平行導坑的隧道,主風管路一般布置在平行導坑內橫通道對面一側,支管路從橫通道到正洞。
(3)獨頭巷道的隧道,風管應位於水溝異側。
(4)有計劃地安裝洞內支管路及閘閥,做到既滿足各工點施工需要,又盡量減少管路配件數量。
(5)主風管路設在距工作面30~40m處,其末端配有分風器用的Φ50~Φ75mm高壓膠管。風槍用的高壓膠管一般為Φ19mm,其長度不超過 10m。
(6)嚴寒地區的洞外管路應採取防凍措施。
E. 大家幫忙講解一下空分工藝流程
工藝原理
利用深冷技術把空氣進行深度冷凍液化,然後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組分沸點的不同,通過精餾的辦法在分餾塔內分離成純氧氣污氮氣。
工藝流程簡述
空分裝置一般是採用常溫分子篩凈化、增壓透平膨脹機提供裝置所需冷量、雙塔(下塔、上塔)精餾流程。整套設備包括空氣過濾系統、空氣壓縮系統、空氣預冷系統、純化系統、分餾塔系統、儀表系統、電氣系統等,整套裝置的控制由DCS系統控制完成(聯鎖、緊急停車)。
空氣預冷:原料空氣進入自潔式空氣過濾器後,除去灰塵和其他顆粒雜質,然後進入離心壓縮機加壓,經過四級壓縮三級間級冷卻器冷卻後的空氣進入空冷塔被冷卻水和冷凍水冷卻,冷卻水由循環水管網來,由冷卻水泵打到空冷塔中部。冷凍水由涼水塔來的冷卻水經水冷塔與由分餾塔來的多餘的污氮氣熱質交換後由冷凍水泵加壓送入空冷塔頂部。
空氣經空冷塔和水直接接觸,把出空壓機的高溫氣體(<100℃)冷卻到~14.5℃,使部分游離水析出,以改善吸附工作狀況,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氮、氯化氮、氨等雜質被水洗滌,硫化氫、一氧化氮不能被水洗滌清除,但能被分子篩吸附。
空氣純化:分子篩吸附器為卧式雙層床結構,下層為活性氧化鋁,上層為分子篩,兩只分子篩切換工作。空氣在進入MS1201/MS1202分子篩吸附器前在空冷塔中冷卻,以盡可能降低空氣溫度減少空氣中水含量從而降低吸附器的工作負荷,空氣中的大部分水份被活性氧化鋁清除,二氧化碳和一些碳氫化物被分子篩吸附清除,甲烷、乙烷、乙烯不能被吸附,將會進入塔內。兩台分子篩吸附器一台進行工作,另一台進行再生。由分餾塔來的污氮氣經電加熱器加熱至180℃左右,入吸附器加熱再生,脫附掉其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及其他的一些碳氫化合物,後經放空消音器排入大氣。
空氣精餾:凈化後的空氣分成三股進入分餾系統:一股加工空氣引入循環增壓機進行增壓,通過冷卻器冷卻後進入主換熱器與反流的氣體和液體進行換熱,經過換熱在主換熱器下部這股空氣被冷卻為液體後送入氣、液分離灌進行分離,分離後的氣、液送入下塔參與初步精餾。
一股加工空氣引入增壓透平膨脹機的增壓端進行增壓,並經水冷卻器後進入主換熱器,再從主換熱器中部(或底部)抽出,經膨脹機膨脹後進入上塔參加精餾;
另一股加工空氣進入主換熱器,被反流氣體和液體冷卻後進入下塔參與精餾。(溫度在﹣172℃左右)
下塔為篩孔式塔板,液體自上而下逐一流經每塊篩板,由於溢流堰的作用,使篩板上造成一定的液層高度,當氣體由下而上穿過篩板小孔時與液體接觸,產生了鼓泡,這樣就增加了氣液接觸面積使熱質交換高效進行,低沸點組份逐漸蒸發,高沸點組份逐漸液化,這樣在下塔頂獲得低沸點的純氮,在下塔中部獲得液污氮,在下塔底獲得高沸點的富氧液空,所需的迴流液氮來自下塔頂部主冷。而主冷置於上、下塔之間,下塔上升的氮氣在其間被冷凝,而上塔迴流的液氧在其間被蒸發,這個過程得以進行,是因為氮氣壓力高,液氧壓力低,例如:氮氣壓力在0.45MPa時液化溫度為﹣177.5℃,而液氧壓力在0.05MPa時蒸發溫度為﹣180℃,由於兩者間溫差的存在,氮氣的冷凝和液氧的蒸發就得以進行。在上塔,液氧蒸發是上塔所需的上升蒸氣,氣體穿過分布器沿填料盤上升,液氮、液污氮、液空由下塔引出經過過冷器過冷後經節流閥節流自上往下通過分布器均勻的分布在填料上,在填料表面上氣、液充分接觸進行充分的熱質交換,上升氣體低沸點組份(氮)含量不斷提高,高沸點組份(氧)被大量的洗滌下來,形成迴流液。根據在同等壓力下氧、氮沸點不同,經多次蒸發和冷凝,最終在上塔頂部得到低沸點的污氮氣,上塔底部獲得高沸點的液氧。
下塔產品:純氮氣、純液氮,液污氮、38%~42%的富氧液空。
富氧液空:經過冷器過冷,節流閥節流後進入上塔,作為上塔迴流液。
液污氮:經過冷器過冷,節流閥節流後進入上塔,作為上塔迴流液。
純氮氣:在下塔頂部獲得純度為99.99%的純氮氣,一少部分取出經過主換熱器換熱後送給用戶。其餘部分進入主冷凝蒸發器中被液氧冷凝成液氮,而液氧吸收熱量蒸發成氣氧。
純液氮:一部分液氮回下塔作為下塔迴流液體,;另一部分液氮經過冷器過冷後、經節流閥節流後進入上塔頂部參加精餾。
上塔產品:上塔底部產出液氧,頂部產出污氮氣。
各種物流進入上塔,經過上塔的進一步分離,在上塔頂部獲得純度為~96%的污氮氣,底部獲得純度為99.53%的液氧。污氮氣經過冷器、主換熱器復熱後出冷箱,復熱後的污氮氣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做為分子篩吸附器的再生用氣,另一部分也送入水冷塔給水冷卻。液氧由上塔底部抽出經過液氧泵加壓後進入主換熱器與正流氣體換熱,經過換熱液氧被氣化後出主換熱器復熱至常溫送給用戶。
以上只是空分的一種形式..還有其它工藝....但都大同小異....
F. 空分工藝流程具體是怎樣的
空分,簡單地說,就是用來把空氣中的各組份氣體分離,生產氧氣、氮氣和氬氣的一套工業設備。還有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等。
空分有好幾種流程,大方向上分為外壓縮和內壓縮流程。
一般空分裝置採用分子篩凈化空氣,帶增壓膨脹機,上塔採用規整填料塔,全精餾無氫制氬,氧氣外壓縮流程。
原料空氣在過濾器AF中除去了灰塵和機械雜質後,進入空氣透平壓縮機壓縮,然後送入空氣冷卻塔AC進行清洗和預冷。空氣從空氣冷卻塔的下部進入,從頂部出來。空氣冷卻塔的給水分為兩段,冷卻塔的下段使用經用戶水處理系統冷卻過的循環水,而冷卻塔的上段經水冷卻塔WC冷卻後的低溫水,使空氣冷卻塔出口空氣溫度降低。空氣冷卻塔頂部設有絲網除霧器,以除去空氣中的機械水滴。
出空冷塔的空氣進入交替使用的分子篩吸附器MS。在那裡原料空氣中的水分、CO2、C2H2等不純物質被分子篩吸附。
凈化後的加工空氣分三股。一小部分被抽出作為儀表空氣;一股相當於膨脹量的空氣引入增壓風機中增壓,然後被冷卻水冷卻至常溫後進入主換熱器E1。再從主換熱器中部抽出進入膨脹機ET,膨脹後經膨脹空氣換熱器送入上塔C2參與精餾。另一大股空氣直接進入主換熱器E1後,被返流氣體冷卻至飽和溫度進入下塔C1。空氣經下塔初步精餾後,在下塔底部獲得液空,在下塔頂部獲得純液氮。下塔抽取的液空、純液氮,進入過冷器E2過冷後送入上塔相應部位。經上塔進一步精餾後,在上塔底部獲得氧氣,經膨脹空氣換熱器進入主換熱器復熱後出冷箱,經氧氣透平壓縮機加壓至3.0MPa(G)後進入氧氣管網。另抽取一部分液氧直接進入液氧貯槽或經噴射蒸發器汽化後送入氧氣管網。
從下塔頂部抽取900Nm3/h的壓力氮氣經主換熱器復熱後作為氧透的密封氣及其它用途。
從上塔中部抽取一定量的氬餾分送入粗氬塔,粗氬塔在結構上分為兩段,第二段氬塔底部抽取的液體經液體泵送入第一段頂部作為迴流液,經粗氬塔精餾得到98.5%Ar,2ppm O2的粗氬氣,送入純氬塔中部,經純氬塔精餾在純氬塔底部得到 (99.999%Ar)的純液氬,通過閥門送出冷箱,也可以經液氬泵壓縮至3.0MPa(G)後,進冷箱經中壓氬換熱器換熱後送出冷箱。
從輔塔頂部得到氮氣,經過冷器、主換熱器復熱後出冷箱作為產品輸出。從上塔頂部引出污氮氣,經過冷器、主換熱器復熱後出冷箱,一部分進入分子篩電加熱器作為分子篩再生氣體,其餘氣體送水冷塔。
空分裝置在變工況情況下可以提取一部分的液氧及液氮,以液體貯存系統作備用供氣。液氧、液氮後備系統可以根據用戶實際使用情況,配置大型貯槽,緊急情況下可以啟動該後備系統維持一定的供氣時間。供氣採用液體泵增壓,水浴式氣化器氣化的方式。氣化後帶壓氧氣或氮氣直接供用戶管網。
G. 工藝流程圖壓縮空氣代號是什麼
工藝流程圖壓縮空氣代號一般是CA。
CA一般是compressed air(壓縮空氣)的縮寫。
工藝流程圖是用帶箭頭的圖線及文字(用代號)表示從工藝原料到目標產品的工藝過程。
H. 壓縮空氣乾燥器需要哪些原材料,還有冷凍式和吸附式的工藝流程,謝謝指教!
經過空氣壓縮機壓縮、後部冷卻器冷卻、氣水分離器分離、緩沖罐穩壓後的壓縮空氣一般都處於飽和狀態,其相對濕度為100%,而且含有油、固體顆粒等雜質,這種壓縮空氣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需要進行乾燥凈化處理。
工業上曾有三種方法用於壓縮空氣的乾燥處理,它們是:
1) 利用吸附劑對壓縮空氣中的水蒸氣具有選擇性吸附的特性進行脫水乾燥。如吸附式壓縮空氣乾燥機。
2) 利用某些化學物質的潮解特性進行脫水乾燥。如潮解式壓縮空氣乾燥機。
3) 利用壓縮空氣中水蒸氣分壓由壓縮空氣溫度的高低決定的特性進行降溫脫水乾燥。如冷凍式壓縮空氣乾燥機。
在上述三種壓縮空氣乾燥設備中,潮解式壓縮空氣乾燥機已基本淘汰;而冷干機和吸附式壓縮空氣乾燥機(以下簡稱「吸干機」)正在被廣泛應用。
冷干機與吸附式乾燥機相比具有下列特點:
1)沒有壓縮空氣消耗——大部分用戶對壓縮空氣露點要求並不是很高,如使用冷干機可比使用吸干機來得節省能源;
2)無閥件磨損——吸干機有切換閥的問題,雖然冷干機中也有閥件,但是基本無磨損問題;
3)不需要定期添加、更換吸附劑;
4)運轉噪音低;吸干機有吸附塔卸壓的雜訊,在空壓房裡,一般聽不到冷干機的運行雜訊;
5)日常維護較簡單,只要按時清洗自動排水器濾網即可;
6)對氣源的前置預處理要求不高,一般的油水分離器即可滿足冷干機對進氣質量的要求;
與吸附乾燥機相比,經冷干機處理後的壓縮空氣「壓力露點」只能達到0℃以上,因此氣體的乾燥深度遠不及吸干機。在一些的應用領域中,用冷干機是達不到工藝對氣源乾燥度要求的,如氣動儀表、電子工廠等。
I. 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壓縮機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曲軸連桿機構化電動機的轉動為活塞的平動,活塞的平動造成氣缸壓縮腔體積周期性的變化,以使壓縮機氣體體積減少同時壓力上升。
而工藝壓縮機的原理就要看你具體是什麼樣的工藝氣體工藝流程了。工藝壓縮機基本要求是長時間的連續運行。
事實上,工藝壓縮機主要處理石化行業的有毒、易燃、易爆的工藝氣體,和空氣壓縮機相比,設計與製造有很多特殊之處。
(1)機組不間斷連續運轉時間不低於3年,設計壽命不低於20年。
(2)
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保證入口容積無負偏差(空氣壓縮機允許5%的負偏差);由於工況波動大,設計的容積流量具有較大餘量。
(3)
軸伸端採用機械密封(接觸式油膜密封或非接觸式干氣密封)、碳環密封(充氮保護)或它們的組合形式,密封的費用昂貴。
(4)
機組流量調節採用循環迴流或變頻。進氣節流較少使用,以防止入口形成負壓空氣漏入或壓比過大後氣體超溫。
(5)
主電機要求防爆,且功率至少為任何操作條件下最大功率110%,同時不小於安全閥起跳時機組軸功率。
(6)
所有安裝在危險區域內的儀表優均選用隔爆型,遠傳儀表或控制系統多為進口,價格昂貴。
(7)
低負荷、低速下多使用國外知名品牌的滾動軸承,高負荷、高速下則使用滑動軸承,要求帶軸承振動、溫度監測系統。
(8)
潤滑油系統需要參照執行API614,油泵、過濾器、冷卻器多為冗餘配置,分離器和油箱需要留出較大的滯留容積。
(9)
在腐蝕性氣體場合,壓力容積材質須考慮選擇不銹鋼或特殊材質。
J. 壓縮機的工作原理
用在空壓機上面主要是來調節空壓機的起停狀態,通過調節儲氣罐內的壓力來讓空壓機停機休息,對機器有保養作用,在空壓機工廠調試的時候,根據客戶需要調節到指定壓力,然後設定一個壓差。
例如壓縮機開始啟動,向儲氣罐 打氣,到壓力10kg的時候,空壓機停機或者卸載,當壓力到7kg的時候空壓機又開始啟動,此間有一個壓力差,這個過程就可以讓壓縮機休息一下,達到保護空壓機的作用。
(10)壓縮空氣工藝流程擴展閱讀
製冷和空調行業中採用的壓縮機有5大類型:往復式、螺桿式、回轉式、渦旋式和離心式,其中往復式是小型和中型商用製冷系統中應用最多的一種壓縮機。
螺桿式壓縮機主要用於大型商用和工業系統。回轉式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主要用於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調裝置,離心式壓縮機則廣泛用於大型樓宇的空調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壓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