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壓縮視頻大小,從1.8G壓縮到200
如何壓縮視頻大小,從1.8G壓縮到200MB?Ⅱ MP4視頻壓縮,比特率如何計算。
速率就是視頻每秒傳輸多少幀畫面,這個你已經知道了,是30幀。
而比特率,是指每秒傳輸的音頻或視頻的數據大小
常用kbps表示
視頻比特率(碼率)的計算公式為:
【碼率】(kbps)=【文件大小】(位元組)X8/(【時間】(秒)*1000)
文件大小:143MB=143×1024×1024=149946368位元組(byte)
時間:41分鍾×60=2460秒
所以
第一個視頻的比特率為:文件大小*8/
(時間×1000)=487.6kbps
兩個視頻差距大很正常啊,因為後者要比前者時長多了近一倍誒,而且畫面也要清晰很多,這是因為比特率越高,畫面越清晰啊,相應的體積也會上升。
所以呢,只有知道文件大小和時間才算得出視頻比特率,僅僅知道尺寸和速率是沒法計算的。
Ⅲ 視頻比特率是什麼東西多少為宜
一般是默認設定便可。比特率大小×攝像機的路數=網路帶寬至少大小。
在近代數字通信中,數字化的聲賴、視頻等信息傳輸量較大,因此往往以每秒千比特或每秒兆比特為單位於以計量,分別寫作kbit/sec(或kbps)和Mbiu/sec(或Mbs)。
例如,未經壓縮編碼的一個數字化高質量聲音信號的信息量一般為768kbit/sec,而一個普通彩色電視信號數字化後的信息量可達216Mbit/sec。一個好的數字傳輸信道可傳幾十路彩色電視節目,它的容量每秒可達到若干吉比特或千兆比特(寫作Gbit/sec或Gbps)。
監控點的帶寬
註:監控點的帶寬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帶寬(監控點將視頻信息上傳到監控中心);監控中心的帶寬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帶寬(將監控點的視頻信息下載到監控中心);例:電信2Mbps的ADSL寬頻,理論上其上行帶寬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帶寬是2Mbps=256KB/s。
例:監控分布在5個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攝像機的路數:n=10,1個監控中心,遠程監看及存儲視頻信息。
Ⅳ 做好的視頻能壓縮比特率嗎
做好的視頻能壓縮比特率。
視頻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數單位為bps比特率越高每秒傳送數據就越多畫質就越清晰,視頻中的比特率是指將光信號轉換成數字圖像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視頻質量的一個指標。
簡介
信道編碼中K符號大小的信源數據塊通過編碼映射為N符號大小的碼字,則K/N成為碼率其中假設編碼前後的符號表沒有變化。
比特率這個詞有多種翻譯比如碼率等表示經過編碼後的視頻數據每秒鍾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而比特就是二進制裡面最少的單位要麼是0要麼是1,比特率與視頻壓縮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比特率越高畫質就越好但編碼後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則情況剛好翻轉。
ABR平均比特率是VBR的一種插值參數LAME針對CBR不佳的文件體積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點獨創了這種編碼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內以每50幀為一段可以做為VBR和CBR的一種折衷選擇。
CBR常數比特指文件從頭到尾都是一種位速率,相對於VBR和ABR來講它壓縮出來的文件體積很大而且畫質相對於VBR和ABR不會有明顯的提高
Ⅳ 視頻剪輯比特率多少比較合適
不同的人,對視頻質量的判定標準是不一樣的。如果對視頻質量有要求,則視頻素材的視頻比特率是多少,就設置成多少。這樣能保持視頻的清晰度。如果對視頻清晰度沒有要求,則視頻比特率設置的越低,視頻清晰度越差,當然生成的視頻文件也就越小。
想要成為一名及格的剪輯師並不簡單,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興趣來支持,建議大家先領取個限時免費學習剪輯的名額,做一個初步了解會對你的職業發展更加有幫助→點擊領取限時免費學習卡
比特率大小×攝像機的路數=網路帶寬至少大小。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 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數據速度越快。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
視頻剪輯應該選擇專業的天琥。天琥每年數萬名學員畢業,很多新學員都是老學員推薦來的。正是優質的學習就業服務塑造了天琥的良好口碑,也為天琥帶來源源不斷的學員。
Ⅵ mp4視頻比特率一般設多少
mp4視頻比特率一般設調低到800左右。基本的演算法是:碼率(kbps)=文件大小(KB)*8/時間(秒),舉例D5碟,容量4.3G,其中考慮到音頻的不同格式,算為600M,(故剩餘容量為4.3*1024-600=3803.2M),所以視頻文件應不大於3.7G。
而且如視頻文件的容量為3.446G,視頻長度100分鍾(6000秒),計算結果:碼率約等於4818kbps(3.446*1024*1024*8/6000=4817.857)。
比特效率:
1、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音頻質量的一個指標。視頻中的比特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
2、信道編碼中,K符號大小的信源數據塊通過編碼映射為N符號大小的碼字,則K/N成為碼率,其中假設編碼前後的符號表沒有變化。
Ⅶ 視頻壓縮比特率和大小鎮魔設置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0
Ⅷ 電影不同格式的壓縮比例各是多少
AVI一種電腦上比較常見的媒體文件格式,英文全名為AudioVideoInterleaved。通常情況下,AVI文件可以包含多個類型的媒體流,最典型的情況是一個音頻流和一個視頻流。
AVI格式包含多種編碼格式,比如DivX、XviD等等,這些可以統稱為AVI格式文件,所以AVI格式是個比較大的范疇。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Divx和XviD這兩種常見的格式。
提供無硬體視頻回放功能:
AVI格式和VFW軟體雖然是為當前的MPC設計的,但它也可以不斷提高以適應MPC的發展。根據AVI格式的參數,其視窗的大小和幀率可以根據播放環境的硬體能力和處理速度進行調整。在低檔MPC機上或在網路上播放時,VFW的視窗可以很小,色彩數和幀率可以很低。
而在Pentium級系統上,對於64K色、320×240的壓縮視頻數據可實現每秒25幀的回放速率。這樣,VFW就可以適用於不同的硬體平台,使用戶可以在普通的MPC上進行數字視頻信息的編輯和重放,而不需要昂貴的專門硬體設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AVI
Ⅸ 視頻監控中:比特率與碼率的區別!
沒有區別。在視頻中的比特率就是碼率。比特率和碼率的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采樣率。又叫做位速率或者碼率。
基本的演算法是:【碼率】(kbps)=【文件大小】(位元組)X8/【時間】(秒)/1000。
音頻文件專用演算法:【比特率】(kbps)=【量化采樣點】(kHz)×【位深】(bit/采樣點)×【聲道數量】(一般為2)。
舉例,D5的碟,容量4.3G,其中考慮到音頻的不同格式,所以算為600M,(故剩餘容量為4.3*1000-600=3700M),所以視頻文件應不大於3.7G。
本例中取視頻文件的容量為3.446G,視頻長度100分鍾(6000秒),計算結果:碼率約等於4933kbps。
碼率的原則:
1、碼率和質量成正比,但是文件體積也和碼率成正比。
2、碼率超過一定數值,對圖像的質量沒有多大影響。
3、DVD的容量有限,無論是標準的4.3G,還是超刻,或是D9,都有極限。
APE的比特率高低與音質的關系,有如下幾種觀點:
1、APE的比特率越高,音質越好。
2、APE的比特率和音質沒有關系。
3、APE的比特率由壓縮比決定。
APE的比特率到底由什麼決定?
經過幾次試驗,發現APE的比特率是由原CD本身的特徵和壓制APE時採取的參數兩者共同決定的。原CD的特徵是主要因素。
同樣的CD抓的WAV文件,用猴子壓縮時採取不同的參數,會導致得出的APE的比特率有細小的差別(50KBPS左右),壓縮比越高,比特率越低。
而原CD的特徵的差異就會導致壓出的APE比特率有非常大的區別(能達到500K左右),這個特徵包括母帶錄制時采樣量值(BIT)、音樂本身的動態范圍(不能簡單認為交響樂就比人聲清唱的動態范圍大)。
20BIT和16BIT灌制的CD壓出來的APE比特率差異是很大的。24BIT灌制的CD(比如很多XRCD)壓出的APE能達到1000以上的比特率,普通16BIT壓出APE比特率只能在700左右徘徊。
這就是為什麼網上很多都是正版CD壓的APE比特率卻有那麼大的差距的原因。
Ⅹ 常用的視頻壓縮標準是什麼啊
視頻壓縮標准如下:
1、H.261
H.261標準是為ISDN設計,主要針對實時編碼和解碼設計,壓縮和解壓縮的信號延時不超過150ms,碼率px64kbps(p=1~30)。
H.261標准主要採用運動補償的幀間預測、DCT變換、自適應量化、熵編碼等壓縮技術。只有I幀和P幀,沒有B幀,運動估計精度只精確到像素級。支持兩種圖像掃描格式:QCIF和CIF。
2、H.263
H.263標準是甚低碼率的圖像編碼國際標准,它一方面以H.261為基礎,以混合編碼為核心,其基本原理框圖和H.261十分相似,原始數據和碼流組織也相似;另一方面,H.263也吸收了MPEG等其它一些國際標准中有效、合理的部分,如:半像素精度的運動估計、PB幀預測等,使它性能優於H.261。
H.263使用的位率可小於64Kb/s,且傳輸比特率可不固定(變碼率)。H.263支持多種解析度:SQCIF(128x96)、 QCIF、CIF、4CIF、16CIF。
3、H.264/AVC
視頻壓縮國際標准主要有由ITU-T制定的H.261、H.262、H.263、H.264和由MPEG制定的MPEG-1、MPEG-2、MPEG-4,其中H.262/MPEG-2和H.264/MPEG-4 AVC由ITU-T與MPEG聯合制定。
從簡單來說H.264就是一種視頻編碼技術,與微軟的WMV9都屬於同一種技術也就是壓縮動態圖像數據的「編解碼器」程序。
一般來說,如果動態圖像數據未經壓縮就使用的話,數據量非常大,容易造成通信線路故障及數據存儲容量緊張。
因此,在發送動態圖像時、或者把影像內容保存在DVD上時、以及使用存儲介質容量較小的數碼相機或相機手機拍攝映像時,就必須使用編解碼器。雖然編解碼器有許多種類,但DVD-Video與微波數字電視等使用的主要是MPEG2,數碼相機等攝像時主要使用MPEG4。
既然作為壓縮視頻編碼技術,H.264最大的作用對視頻的壓縮了。我們熟悉的MPEG2也就是最常用的DVD視頻編碼技術已經比較落後。
MPEG-4
MPEG-4標准並非是MPEG-2的替代品,它著眼於不同的應用領域。MPEG-4的制定初衷主要針對視頻會議、可視電話超低比特率壓縮(小於64Kb/s)的需求。在制定過程中,MPEG組織深深感受到人們對媒體信息,特別是對視頻信息的需求由播放型轉向基於內容的訪問、檢索和操作。
MPEG-4與前面提到的JPEG、MPEG-1/2有很大的不同,它為多媒體數據壓縮編碼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台,它定義的是一種格式、一種框架,而不是具體演算法,它希望建立一種更自由的通信與開發環境。
於是MPEG-4新的目標就是定義為:支持多種多媒體的應用,特別是多媒體信息基於內容的檢索和訪問,可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現場配置解碼器。編碼系統也是開放的,可隨時加入新的有效的演算法模塊。應用范圍包括實時視聽通信、多媒體通信、遠地監測/監視、VOD、家庭購物/娛樂等。
MPEG-4視頻壓縮演算法相對於MPEG-1/2在低比特率壓縮上有著顯著提高,在CIF(352*288)或者更高清晰度(768*576)情況下的視頻壓縮,無論從清晰度還是從存儲量上都比MPEG1具有更大的優勢,也更適合網路傳輸。另外MPEG-4可以方便地動態調整幀率、比特率,以降低存儲量。
MPEG-4由於系統設計過於復雜,使得MPEG-4難以完全實現並且兼容,很難在視頻會議、可視電話等領域實現,這一點有點偏離原來地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