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如圖的空氣壓縮機是需要定期檢測的嗎
空壓機屬於特種設備,對安全操作和使用有嚴格要求。
定期檢測肯定是需要的,主要檢測項目有,
1/壓力容器的耐壓測試,以保證後續正常使用在額定氣壓下
2/壓力開關的動作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斷開
3/設備本身電路是否老化,介面是否松動等
作為特種設備的壓力容易,必須要定期到有資質的機構檢測,如果這類設備發生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B. 往復式壓縮機性能測試時要進行哪些測試
是否達到設計壓力,各級壓縮溫度是否在控制范圍內。振動,電流正常。輔助系統運行是否良好
C. 空氣壓縮機儲氣罐怎樣檢驗
《簡單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第43條
使用單位負責簡單壓力容器的使用安全管理。符合本規程適用范圍的簡單壓力容器,不需辦理使用登記手續。在推薦使用壽命內的簡單壓力容器,不需按《壓力容器定期檢驗規則》進行定期檢驗。
詳細的請看:TSG
R0003-2007《簡單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空壓機的儲氣罐需要定期檢驗嗎?
肯定要定期檢測,由安全局負責檢測。有效期一年。
儲氣罐應該是三年一檢吧,應該是質監局負責鍋管容特設備的機構檢測。
安全閥、壓力表應該是一年一檢。
具體要求還要和檢測監督機構確認。
儲氣罐有三年一檢測,也有5年一檢測,安全伐和壓力表都是每年檢測一次的.表壓大於0.1MPA的要檢,以下則不用空壓機儲氣罐分類及檢驗:
空氣壓縮機只是一種動力設備.
儲氣罐為壓力容器,又稱受壓容器.
壓力容器分類:
一、按壓力容器工作溫度可分為低溫容器,常溫容器及高溫容器三種.
二、按壓力容器壓力等級,品種及介質的危害程度分類.
為了便於安全技術監督和管理,(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按壓力容器設計壓力,介質危害程度以及生產工藝過程中的作用原理將壓力容器分為第一類壓力容器,第二壓力類容器及第三類壓力容器,具體劃分如下:
1、下列情況之一的,為第三類壓力容器:
(1)高壓容器.
(2)中壓容器(僅限毒性程度為極度和高度危害介質).
(3)中壓儲存容器(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為中度危害介質,且pV乘積大於等於10MPa.M~3).
(4)中壓反應容器(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為中度危害介質,且pV乘積大於等於0.5MPa.M~3).
(5)低壓容器(僅限毒性程度為極高和高度危害介質,且pV乘積大於等於0.2MPa.M~3).
(6)高壓,中壓管殼式余熱鍋爐.
(7)中壓搪玻璃壓力容器.
(8)使用強度級別較高(指相應標准中抗拉強度規定值下限大於等於540MPa)的材料製造的壓力容器.
(9)移動式壓力容器,包括鐵路罐車(介質為液化氣體,低溫氣體),罐式汽車[液化氣體運輸(半掛)車,低溫液體運輸(半掛)車,永久氣體運輸(半掛)車]和罐式集裝箱(介質為液化氣體,低溫液體)等.
(10)球形儲罐(容積大於50M~3).
(11)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容積大於5M~3).
2、下列情況之一的,為第二類壓力容器:
(1)中壓容器.
(2)低壓容器(僅限毒性程度為極度和高度危害介質).
(3)低壓反應容器和低壓儲存容器(僅限易燃介質或毒性程度為中度危害介質).
(4)低壓管殼式余熱鍋爐.
(5)低壓搪玻璃壓力容器.
3、低壓容器為第一類壓力容器.
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分類及檢驗周期:
一.外部檢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內外部檢驗:
1.安全狀況等級為1,2級的每6年至少一次.
2.安全狀況等級為3級的,每3年至少一次.
三、耐壓試驗:
1.固定式壓力容器,每2次內外部檢驗期間內,至少進行一次耐壓試驗.
2.移動式壓力容器,每6年至少進行一次耐壓試驗.
3.投產後首次內外部檢驗周期一般為3年.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壓力容器,內外部檢驗合格後應進行耐壓試驗:
1.用焊接方法修理改造,更換主要受壓元件的.
2.改變使用條件,且超過原設計參數並經強度校核合格的.
3.需要更換襯里的.
4.停止使用兩年後重新復用的.
5.使用單位從外單位拆來新裝的或本單位內部移裝的.
6.使用單位對壓力容器的安全性能有懷疑的.
D. 冰箱壓縮機,怎樣測試壓力是否正常(除使用手指堵,這個方法外!)
可把高壓管直接接入25公斤壓力表,但手要握住表閥,時刻准備打開泄壓,給壓縮機通電,看壓力升高的大小快慢,若馬上就升到25公斤,就要馬上打開閥門泄壓,免得沖壞壓力表。壓力上升很快且能很快達到或超過表讀數的,就是好的。
E. 怎樣檢查壓縮機的好壞
全封閉壓縮機機殼上有運行端(R),啟動端(S),公共端(C),RS間的電阻大於SC間的電阻大於RC間的電阻。RS間電阻等於SC間電阻加RC間的電阻,利用上述規律可以予以判別好壞。若所測繞組的電阻值小於正常值,就可判斷此繞組短路。
對於三相電動機,用兩表筆分別接觸3個接線柱端子中的2個,如果3次測得的阻值一致,表明繞組良好;如果有2次測得的阻值為無窮大,表明有一組繞組斷路;如果3次測試均為無窮大,表明至少有兩組繞組斷路;如果3次測量中有2次所測阻值明顯小於另一次所測,表明有短路。
另外,可以檢查壓縮機碰殼通地,採用萬用表的電阻檔。一支筆與公用點緊緊靠牢,另一支表筆搭緊壓縮機工藝管上露出金屬部分進行測量。若電阻值很小,就可判斷繞組或內部接線碰殼通地。
如果確定壓縮機損壞之後,我們就可以對壓縮機進行更換才做,方法步驟如下:
1、切斷電源:壓縮機更換前,務必切斷機組電源。否則將有觸電的危險。在拆除壓縮機電源時,要做好每一根電線與相應接線柱的標識,以便維修後接線的恢復。
2、放冷媒:用內六角將高、低壓側閥門打開,注意作業環境的通風,以免操作人員窒息;放冷媒的速度不能太快,以免操作工作人員被冷媒凍傷。若有條件的話,應將冷媒回收,而不是直接排放,以保護環境。
3、拆除吸、排氣管:拆除吸、排氣管前,保證系統內冷媒已經放盡。用氣焊加熱焊介面,焊介面焊料融化後,拔出吸、排氣管。整個燒焊過程中,務必充氮操作,氮氣壓力為0.5±0.1kgf/cm2,以避免銅管氧化產生氧化皮,也留意銅管內壁是否有雜質異物存在,若有則及時清除。焊接時,要注意控制好火焰方向,避開套管、海綿。電線等。
4、換上壓縮機並連接吸排氣管:換上新壓縮機,壓縮機搬運的過程中,壓縮機傾斜角度不得大於45°。拔壓縮機膠塞必須先排氣管後吸氣管,拔掉膠塞到焊接配管之間的間隔時間不要超過10分鍾,防止空氣水分和雜質進入系統,影響機組性能。焊接前,清除連接管焊點表面及接合處的油污、氧化物、毛刺等雜物,保證焊接接合面的清潔與乾燥。整個焊接過程中務必充氮保護,氮氣壓力為0.5±0.1kgf/cm2,且保證氮氣到達焊接位置,以免焊接處銅管氧化產生氧化皮。焊接時,要注意控制好火焰方向,避開套管、海綿。電線等。
5、保壓檢漏:吸、排氣管焊接好後需保壓檢漏。用於保壓的氣體只能是氮氣、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嚴禁以氧氣、製冷劑等替代。R22系統打壓約2.6MPa、R410a系統約3.8MPa。如保壓不合格,說明系統有漏。一定要對系統檢漏。查處漏電後重焊或補焊,再重復以上保壓步驟,直至合格。
6、抽真空:任何系統在完成安裝,保壓、檢漏後需要填充製冷劑之前,必須對系統進行抽真空,排出系統內的空氣和水分。嚴禁用製冷劑吹掃管道的方法進行排空。該方法很難徹底清除系統里的空氣和水分,尤其系統管道較長時。嚴禁用壓縮機運行排氣來抽真空,這將導致壓縮機燒毀。用真空泵抽真空是確保系統排除空氣和水分的唯一方法。
F. 一般空調整機做電氣安全測試會測哪些項目
最常測試的是耐壓、絕緣、接地、泄漏這四項。
不過具體要看測試的目的、屬性和用途,這些因素不同,所需要測試的電氣安全項目就不同,數量也不同,沒有統一的項目測試要求。
可以參照相關的認證測試標准或直接參照GB4706.32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