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氣體輸送和壓縮設備
輸送和壓縮氣體的設備統稱為氣體壓送機械,其作用與液體輸送設備頗為類似,都是把能量傳遞給流體,使流體流動。
氣體壓送機械可按其出口氣體的壓強或壓縮比來分類。壓送機械出口氣體的壓強也稱為終壓。壓縮比是指壓送機械出口與進口氣體的絕對壓強的比值。根據終壓大致將壓送機械分為:
通風機終壓不大於15kPa(1500mm H20);
鼓風機終壓為0.015~0.3MPa(0.15~3kgf/cm2),壓縮比小於4;
壓縮機終壓在0.3MPa(3kgf/cm2)以上,壓縮比大於4;
真空泵將低於大氣壓的氣體從容器或設備內抽至大氣中。
此外,壓送機械按其結構與工作原理又可分為離心式、往復式、旋轉式和流體作用式。
一、離心通風機、鼓風機與離心壓縮機
離心通風機、鼓風機及離心壓縮機的工作原理與離心泵相似,依靠葉輪的旋轉運動,使氣體獲得能量,從而提高了壓強。通風機通常為單級的,所產生的表壓強低於15kPa(1500mm H2O),對氣體起輸送作用。鼓風機有單級亦有多級,產生的表壓強低於3kgf/cm2,透平機都是多級的,產生的表壓強高於3kgf/cm2,對氣體都有較顯著的壓縮作用。
(一)離心通風機
離心通風機按所產生的風壓不同,可分為:
低壓離心通風機出口風壓低於1kPa(100mm H2O);
中壓離心通風機出口風壓為1~3kPa(100~300mm H2O);
高壓離心通風機出口風壓為3~15kPa(300~1500mm H2O)。
1.離心通風機的結構
圖2-21所示為低壓離心通風機。離心通風機的結構和單級離心泵相似。它的機殼斷面有方形和圓形兩種。離心通風機的葉片數較離心泵多,而且不限於後彎葉片,也有前彎葉片。在中、低壓離心通風機中,多採用前彎葉片,主要原因是由於要求壓力不高。前彎葉片有利於提高風速,從而減少通風機的截面積,因而設備尺寸可較後彎時為小。但是,使用前彎葉片時,風機的效率低,能量損失較大。
圖2-21離心通風機
1-機殼;2-葉輪;3-吸入口;4-排出口
2.離心通風機的性能參數與特性曲線
離心通風機的主要性能參數有風量、風壓、軸功率和效率。由於氣體通過風機的壓強變化較小,在風機內運動的氣體可視為不可壓縮,所以離心泵基本方程式亦可用來分析離心通風機的性能。
(1)風量風量是單位時間內從風機出口排出的氣體體積,並以風機進口處氣體的狀態計,以Q表示,單位為m3/h。
(2)風壓風壓是單位體積的氣體流過風機時所獲得的能量,以ht表示,單位為J/m3=N/m2。由於ht的單位與壓強的單位相同,故稱為風壓。既然是壓強的單位,通常又用mmH2O來表示。
離心通風機的風壓取決於風機的結構、葉輪尺寸、轉速與進入風機的氣體密度。
目前還不能用理論方法去精確計算離心通風機的風壓,而是由實驗測定。一般通過測量風機進、出口處氣體的流速與壓強的數據,按柏努利方程式來計算風壓。
離心通風機對氣體所提供的有效能量,常以1m3氣體作為基準。設風機進口為截面1-1′,出口為截面2-2′,根據以單位體積流體為基準的柏努利方程式可得離心通風機的風壓為: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ρ及(z2-z1)值都比較小,(z2-z1)ρg可忽略;風機進、出口間管段很短,ρ∑hf1-2也可忽略;又當風機進口處與大氣直接相連時,且截面1-1′位於風機進口外側,則v1也可忽略,因此上式可簡化為: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上式中(p2-p1)稱為靜風壓,以hpt表示。
(3)軸功率與效率離心通風機的軸功率為: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N——軸功率(kW);
Q——風量(m3/s);
ht——風壓(Nm/m3);
η——效率,因按全風壓定出,故又稱為全壓效率。
風機的軸功率與被輸送氣體密度有關,風機性能參數表上所列出的軸功率均為實驗條件下,即空氣的密度為1.2kg/m3時的數值,若所輸送的氣體密度與此不同,可按下式進行換算,即: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N′——氣體密度為ρ′時的軸功率(kW);
N——氣體密度為1.2kg/m3時的軸功率(kW)。
離心通風機的特性曲線,如圖2-22所示。表示某種型號通風機在一定轉速下,風量Q與風壓ht、靜風壓hpt、軸功率、效率η四者的關系。
圖2-22離心通風機特性曲線示意圖
3.離心通風機的選擇
離心通風機的選擇和離心泵的情況相類似,其選擇步驟為:
(1)根據柏努利方程式,計算輸送系統所需的風壓ht。
(2)根據所輸送氣體的性質(如清潔空氣、易燃、易爆或腐蝕氣體以及含塵氣體等)與風壓范圍,確定風機類型。若輸送的是清潔空氣,或與空氣性質相近的氣體,可選用一般類型的離心通風機,常用的有4-72型、8-18型和9-27型。前一類型屬於低壓通風機,後兩類屬於高壓通風機。
(3)根據實際風量Q(以風機進口狀態計)與實驗條件下的風壓ht,從風機樣本或產品目錄中的特性曲線或性能表選擇合適的機號,選擇原則與離心泵相同,不再詳述。
每一類型的離心通風機又有各種不同直徑的葉輪,因此離心通風機的型號是在類型之後又加機號,如4-72No.12。4-72表示類型,No.12表示機號,其中12表示葉輪直徑為12cm。
(4)若所輸送氣體的密度大於1.2kg/m時,需按式(2-19)計算軸功率。
表2-4為國產部分風機的性能和用途。
(二)離心鼓風機和離心壓縮機
離心鼓風機又稱透平鼓風機,工作原理與離心通風機相同,可單級也可多級,多級的結構類似於多級離心泵。圖2-23所示為一台五級離心鼓風機的示意圖。氣體由吸氣口進入後,經過第一級的葉輪和導輪,然後轉入第二級葉輪入口,再依次通過以後所有的葉輪和導輪,最後由排出口排出。
離心鼓風機的送氣量大,但所產生的風壓仍不高,出口表壓強一般不超過0.3MPa(3kgf/cm3)。由於在離心鼓風機中,氣體的壓縮比不高,所以無需冷卻裝置,各級葉輪的直徑也大體上相等。
離心壓縮機常稱透平壓縮機,主要結構、工作原理都與離心鼓風機相似,只是離心壓縮機的葉輪級數多,可在10級以上,轉速較高,故能產生更高的壓強。由於氣體的壓縮比較高,體積變化就比較大,溫度升高也較顯著。因此,離心壓縮機常分成幾段,葉輪直徑與寬度逐段縮小,段與段之間設置中間冷卻器,以免氣體溫度過高。
離心壓縮機流量大,供氣均勻,體積小,機體內易損部件少,可連續運轉且安全可靠,維修方便,機體內無潤滑油污染氣體。所以,近年來除要求壓強很高的情況以外,離心壓縮機的應用日趨廣泛。
表2-4常用風機性能范圍和用途表
二、旋轉鼓風機
目前應用最廣的旋轉鼓風機是羅茨鼓風機。
羅茨鼓風機的工作原理與齒輪泵相似。如圖2-24所示。機殼內有兩個特殊形狀的轉子,常為腰形,兩轉子之間、轉子與機殼之間縫隙很小,使轉子能自由轉動而無過多的泄漏。兩轉子旋轉方向相反,可使氣體從機殼一側吸入,而從另一側排出。如改變轉子的旋轉方向時,則吸入口與排出口互換。
圖2-23五級離心鼓風機示意圖
羅茨鼓風機的風量和轉速成正比,而且幾乎不受出口強度變化的影響。羅茨鼓風機轉速一定時,風量可保持大體不變,故稱定容式鼓風機。這一類型鼓風機的輸氣量范圍是2~500m3/min,出口表壓強在80kPa(0.8kgf/cm2)以內,但在表壓強為40kPa(0.4kgf/cm2)附近效率較高。
羅茨鼓風機的出口應安裝氣體穩壓罐,並配置安全閥。一般採用迴路支路調節流量。出口閥不能完全關閉。操作溫度不能超過85℃,否則會引起轉子受熱膨脹,發生碰撞。
圖2-24羅茨鼓風機
三、往復壓縮機
往復壓縮機的構造、工作原理與往復泵比較相近。主要部件有氣缸、活塞、吸氣閥和排氣閥。依靠活塞的往復運動而將氣體吸入和壓出。
圖2-25所示為立式單作用雙缸壓縮機,在機體內裝有兩個並聯的氣缸1,稱為雙缸,兩個活塞2連於同一根曲軸5上。吸氣閥4和排氣閥3都在氣缸的上部。氣缸與活塞端面之間所組成的封閉容積是壓縮機的工作容積。曲柄連桿機構推動活塞不斷在氣缸中作往復運動,使氣缸通過吸氣閥和排氣閥的控制,循環地進行吸氣-壓縮-排氣-膨脹過程,以達到提高氣體壓強的目的。氣缸壁上裝有散熱翅片,使熱量易於擴散。
圖2-25立式單作用雙缸壓縮機
1-氣缸體;2-活塞;3-排氣閥;4-吸氣閥;5-曲軸;6-連桿
(一)往復壓縮機的工作過程
往復壓縮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與往復泵雖相接近,但因往復壓縮機所處理的是可壓縮的氣體,在壓縮後氣體的壓強增大,體積縮小,溫度升高,因此往復壓縮機的工作過程與往復泵就有所不同,圖2-26為單作用往復式壓縮機的工作過程。當活塞運動至氣缸的最左端(圖中A點),壓出行程結束。但因為機械結構上的原因,雖則活塞已達到行程的最左端,氣缸左側還有一些容積,稱余隙容積。由於余隙的存在,吸入行程開始階段為余隙內壓強為p2的高壓氣體膨脹過程,直至氣壓降至吸入氣壓p1(圖中B點)吸入活門才開啟,壓強為p1的氣體被吸入缸內。在整個吸氣過程中,壓強基本保持不變,直至活塞移至最右端(圖中C點),吸入行程結束。當活塞改向左移,壓縮行程開始,吸入活門關閉,缸內氣體被壓縮,當缸內氣體的壓強增大至稍高於p2(圖中D點),排出活門開啟,氣體從缸體排出,直至活塞至最左端,排出過程結束。
由此可見,壓縮機的一個工作循環是由膨脹-吸入-壓縮-排出等四個階段組成。在圖2-26的p-V坐標上為一封閉曲線,BC為吸入階段,CD為壓縮階段,DA為排出階段,而AB則為余隙氣體的膨脹階段。由於氣缸余隙內有高壓氣體存在,因而使吸入氣體量減少,增加動力消耗。故余隙不宜過大,一般余隙容積為活塞一次所掃過容積的3%~8%,此百分比又稱余隙系數,以符號ε表示。
圖2-26往復壓縮機的工作過程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Va——余隙容積;
Vc-Va——活塞掃過的容積。
當氣體經壓縮後體積縮小,壓強增大,溫度顯著上升。為了提高壓縮機的工作效率,在操作上常使用段間冷卻方法,以減少氣體溫度的上升,同時在氣缸構造上設置空冷或水冷裝置。
(二)往復壓縮機的選用
往復壓縮機的選用主要依據生產能力和排氣壓力(或壓縮比)兩個指標。生產能力通常用以進口狀態下流量m3/min表示。排氣壓力(或稱終壓)是以Mpa表示。在實際選用時,首先應考慮所輸送氣體的特殊性質,選定壓縮機的種類和壓縮段數。然後根據壓縮機按氣缸的空間位置劃分各類型的優缺點,選定壓縮機的類型。壓縮機的機種和型號選定以後,即可根據生產的需要,按照前述的生產能力和排氣壓力兩個指標,由產品樣本中,選定所需用的壓縮機。
四、真空泵
從真空容器中抽氣並加壓排向大氣的壓縮機稱為真空泵。真空泵的型式很多,現將常用的幾種,簡單介紹如下:
(一)往復真空泵
往復真空泵的基本結構和操作原理與往復壓縮機相同,只是真空泵在低壓下操作,氣缸內外壓差很小,所用閥門必須更加輕巧,啟閉方便。另外,當所需達到的真空度較高時,如95%的真空度,則壓縮比約為20。這樣高的壓縮比,余隙中殘余氣體對真空泵的抽氣速率影響必然很大。為了減少余隙影響,在真空泵氣缸兩端之間設置一條平衡氣道,在活塞排氣終了時,使平衡氣道短時間連通,余隙中殘余氣體從一側流向另一側,以降低殘余氣體的壓力,減少余隙的影響。
(二)水環真空泵
如圖2-27所示。外殼1內偏心地裝有葉輪,其上有輻射狀的葉片2。泵內約充有一半容積的水,當旋轉時,形成水環3。水環具有液封的作用,與葉片之間形成許多大小不同的密封小室,當小室漸增時,氣體從入口4吸入;當小室容積漸減時,氣體由出口6排出。
水環真空泵可以造成的最高真空度為85kPa(0.85kgf/cm2)左右,也可以作鼓風機用,但所產生的表壓強不超過0.1MPa(1kgf/cm2)。當被抽吸的氣體不宜與水接觸時,泵內可充以其他液體,所以又稱液環真空泵。
圖2-27水環式真空泵工作示意圖
1-泵體;2-葉輪;3-水環;4-進氣孔;5-工作室;6-排氣孔;7-排氣管;8-進氣管;9-放空管;10-水箱;11-放水管道;12-控制閥
此類泵結構簡單、緊湊,易於製造與維修,由於旋轉部分沒有機械摩擦,使用壽命長,操作可靠。適用於抽吸含有液體的氣體,尤其在抽吸有腐蝕性或爆炸性氣體時更為合適。但效率很低,約為30%~50%,所能造成的真空度受液體溫度所限制。
㈡ 壓縮機工作原理是什麼
壓縮機工作原理
離心壓縮機
離心壓縮機是具有葉片的工作輪在壓縮機的軸上旋轉,進入工作輪的氣體被葉片帶著旋轉,增加了動能(速度)和靜壓頭(壓力),然後出工作輪進入擴壓器內,在擴壓器中氣體的速度轉變為壓力,進一步提高壓力,經過壓縮的氣體再經彎道和迴流器進入下一級葉輪進一步壓縮至所需的壓力。打個比方說:一般是由一台原動機(電機)帶動一根軸,軸上裝有有4個葉輪,就好象一根軸帶了4個電扇,一個電扇的風傳給了第二個電扇,又傳給了另一個電扇,最後你感覺到風的力量很大一樣。離心壓縮機就是這樣通過葉輪把氣體的壓力提高的。
㈢ 葉環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水環式真空泵/液環真空泵工作原理
水環真空泵(簡稱水環泵)是一種粗真空泵,它所能獲得的極限真空為2000~4000Pa,串聯大氣噴射器可達270~670Pa。水環泵也可用作壓縮機,稱為水環式壓縮機,是屬於低壓的壓縮機,其壓力范圍為1~2×105Pa表壓力。
水環泵最初用作自吸水泵,而後逐漸用於石油、化工、機械、礦山、輕工、醫葯及食品等許多工業部門。在工業生產的許多工藝過程中,如真空過濾、真空引水、真空送料、真空蒸發、真空濃縮、真空回潮和真空脫氣等,水環泵得到廣泛的應用。由於真空應用技術的飛躍發展,水環泵在粗真空獲得方面一直被人們所重視。由於水環泵中氣體壓縮是等溫的,故可抽除易燃、易爆的氣體,此外還可抽除含塵、含水的氣體,因此,水環泵應用日益增多。
在泵體中裝有適量的水作為工作液。當葉輪按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水被葉輪拋向四周,由於離心力的作用,水形成了一個決定於泵腔形狀的近似於等厚度的封閉圓環。水環的下部分內表面恰好與葉輪輪轂相切,水環的上部內表面剛好與葉片頂端接觸(實際上葉片在水環內有一定的插入深度)。此時葉輪輪轂與水環之間形成一個月牙形空間,而這一空間又被葉輪分成和葉片數目相等的若干個小腔。如果以葉輪的下部0°為起點,那麼葉輪在旋轉前180°時小腔的容積由小變大,且與端面上的吸氣口相通,此時氣體被吸入,當吸氣終了時小腔則與吸氣口隔絕;當葉輪繼續旋轉時,小腔由大變小,使氣體被壓縮;當小腔與排氣口相通時,氣體便被排出泵外。
綜上所述,水環泵是靠泵腔容積的變化來實現吸氣、壓縮和排氣的,因此它屬於變容式真空泵。
羅茨泵的工作原理:
羅茨泵在泵腔內,有二個「8」字形的轉子相互垂直地安裝在一對平行軸上,由傳動比為1的一對齒輪帶動作彼此反向的同步旋轉運動。在轉子之間,轉子與泵殼內壁之間,保持有一定的間隙,可以實現高轉速運行。由於羅茨泵是一種無內壓縮的真空泵,通常壓縮比很低,故高、中真空泵需要前級泵。羅茨泵的極限真空除取決於泵本身結構和製造精度外,還取決於前級泵的極限真空。為了提高泵的極限真空度,可將羅茨泵串聯使用。
羅茨泵的工作原理與羅茨鼓風機相似。由於轉子的不斷旋轉,被抽氣體從進氣口吸入到轉子與泵殼之間的空間v0內,再經排氣口排出。由於吸氣後v0空間是全封閉狀態,所以,在泵腔內氣體沒有壓縮和膨脹。
但當轉子頂部轉過排氣口邊緣,v0空間與排氣側相通時,由於排氣側氣體壓強較高,則有一部分氣體返沖到空間v0中去,使氣體壓強突然增高。當轉子繼續轉動時,氣體排出泵外。
CG-17玻璃三級高真空油擴散泵工作原理
GG-17玻璃膨脹系數低,能更好地耐受很高的溫度差變,故該泵比同型泵能受得起高溫而且使用壽命也更長。該泵適用於電子工業,如電子管。顯象管。X光管,以及半導體單晶硅的冶煉提純,高沸點的油脂蒸餾提純分離,日光燈,保溫瓶高真空排氣的儀器。
先由轉動真空泵把系統抽到10-2Pa擴散泵油被加熱沸騰,以高速從噴出的油蒸汽流不斷將系統內氣體分子帶到泵的側臂彎管球泡處集結,待氣體密度達到機械真空泵的工作范圍而被抽出,從而逐漸獲得高真空。
旋片式真空泵工作原理
旋片式真空泵(簡稱旋片泵)是一種油封式機械真空泵。其工作壓強范圍為101325~1.33×10-2(Pa)屬於低真空泵。它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作為其它高真空泵或超高真空泵的前級泵。它已廣泛地應用於冶金、機械、軍工、電子、化工、輕工、石油及醫葯等生產和科研部門。
旋片泵可以抽除密封容器中的乾燥氣體,若附有氣鎮裝置,還可以抽除一定量的可凝性氣體。但它不適於抽除含氧過高的,對金屬有腐蝕性的、對泵油會起化學反應以及含有顆粒塵埃的氣體。
旋片泵是真空技術中最基本的真空獲得設備之一。旋片泵多為中小型泵。旋片泵有單級和雙級兩種。所謂雙級,就是在結構上將兩個單級泵串聯起來。一般多做成雙級的,以獲得較高的真空度。
旋片泵的抽速與入口壓強的關系規定如下:在入口壓強為1333Pa、1.33Pa和1.33×10-1(Pa)下,其抽速值分別不得低於泵的名義抽速的95%、50%和20%。
旋片泵主要由泵體、轉子、旋片、端蓋、彈簧等組成。在旋片泵的腔內偏心地安裝一個轉子,轉子外圓與泵腔內表面相切(二者有很小的間隙),轉子槽內裝有帶彈簧的二個旋片。旋轉時,靠離心力和彈簧的張力使旋片頂端與泵腔的內壁保持接觸,轉子旋轉帶動旋片沿泵腔內壁滑動。
兩個旋片把轉子、泵腔和兩個端蓋所圍成的月牙形空間分隔成A、B、C三部分,當轉子按箭頭方向旋轉時,與吸氣口相通的空間A的容積是逐漸增大的,正處於吸氣過程。而與排氣口相通的空間C的容積是逐漸縮小的,正處於排氣過程。居中的空間B的容積也是逐漸減小的,正處於壓縮過程。由於空間A的容積是逐漸增大(即膨脹),氣體壓強降低,泵的入口處外部氣體壓強大於空間A內的壓強,因此將氣體吸入。當空間A與吸氣口隔絕時,即轉至空間B的位置,氣體開始被壓縮,容積逐漸縮小,最後與排氣口相通。當被壓縮氣體超過排氣壓強時,排氣閥被壓縮氣體推開,氣體穿過油箱內的油層排至大氣中。由泵的連續運轉,達到連續抽氣的目的。如果排出的氣體通過氣道而轉入另一級(低真空級),由低真空級抽走,再經低真空級壓縮後排至大氣中,即組成了雙級泵。這時總的壓縮比由兩級來負擔,因而提高了極限真空度。
㈣ 壓縮機的工作原理
用在空壓機上面主要是來調節空壓機的起停狀態,通過調節儲氣罐內的壓力來讓空壓機停機休息,對機器有保養作用,在空壓機工廠調試的時候,根據客戶需要調節到指定壓力,然後設定一個壓差。
例如壓縮機開始啟動,向儲氣罐 打氣,到壓力10kg的時候,空壓機停機或者卸載,當壓力到7kg的時候空壓機又開始啟動,此間有一個壓力差,這個過程就可以讓壓縮機休息一下,達到保護空壓機的作用。
(4)葉片式泵通風機壓縮機原理設計運行強度擴展閱讀
製冷和空調行業中採用的壓縮機有5大類型:往復式、螺桿式、回轉式、渦旋式和離心式,其中往復式是小型和中型商用製冷系統中應用最多的一種壓縮機。
螺桿式壓縮機主要用於大型商用和工業系統。回轉式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主要用於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調裝置,離心式壓縮機則廣泛用於大型樓宇的空調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壓縮機
㈤ 葉片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螺旋葉片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
當旋轉活塞旋轉時,螺旋葉片在其帶動下繞氣缸中心線旋轉,並在活塞的螺旋槽內徑向動。因此,從吸氣側吸入的氣體在螺旋葉片的作用下被推向排氣側,因為工作腔的容積減小,故腔內的氣體被壓縮,其壓力逐漸升高,在達到一定壓力後由排氣口排出,完成壓縮的
工作過程。
螺旋葉片式壓縮機是一種效率高、雜訊低,振動小的新型回轉式製冷壓縮機。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圓筒形氣缸、帶有螺旋槽的旋轉活塞和變螺距螺旋葉片。
㈥ 葉片泵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葉片泵轉子旋轉時,葉片在離心力和壓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緊貼在定子內表面上。這樣兩個葉片與轉子和定子內表面所構成的工作容積,先由小到大吸油後再由大到小排油,葉片旋轉一周時,完成一次吸油與排油。
雙作用葉片泵的瞬時流量是脈動的,當葉片數為4的倍數時脈動率小。為此,雙作用葉片泵的葉片數一般都取12或16。
葉片泵使用的注意事項:
1、泵轉向改變,則其吸排方向也改變葉片泵都有規定的轉向,不允許反。因為轉子葉槽有傾斜,葉片有倒角,葉片底部與排油腔通,配油盤上的節流槽和吸、排口是按既定轉向設計。可逆轉的葉片泵必須專門設計。
2、葉片泵裝配的配油盤與定子用定位銷正確定位,葉片、轉子、配油盤都不得裝反,定子內表面吸入區部分最易磨損,必要時可將其翻轉安裝,以使原吸入區變為排出區而繼續使用。
㈦ 壓縮機工作原理
壓縮機工作原理簡述
螺桿式單級壓縮空壓機是由一對相互平行齒合的陰陽轉子(或稱螺桿)在氣缸內轉動,使轉子齒槽之間的空氣不斷地產生周期性的容積變化,空氣則沿著轉子軸線由吸入側輸送至輸出側,實現螺桿式空壓機的吸氣、壓縮和排氣的全過程。空壓機的進氣口和出氣口分別位於殼體的兩端,陰轉子的槽與陽轉子的齒被主電機驅動而旋轉。
由電動機直接驅動壓縮機,使曲軸產生旋轉運動,帶動連桿使活塞產生往復運動,引起氣缸容積變化。由於氣缸內壓力的變化,通過進氣閥使空氣經過空氣濾清器(消聲器)進入氣缸,在壓縮行程中,由於氣缸容積的縮小,壓縮空氣經過排氣閥的作用,經排氣管,單向閥(止回閥)進入儲氣罐,當排氣壓力達到額定壓力0.7MPa時由壓力開關控制而自動停機。當儲氣罐壓力降至0.5--0.6MPa時壓力開關自動聯接啟動。
2.壓縮機潤滑油
2.1 旋葉式壓縮機
每種型號的壓縮機對潤滑油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旋葉式壓縮機的潤滑油功能是潤滑在壓縮過程中滑入和滑出的葉片。潤滑油也作為葉片與機架間的密封劑使用,使氣體壓縮成為可能。通常ISO68-150產品滿足旋葉式壓縮機的粘度要求。
2.2 往復式壓縮機
往復式壓縮機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流出壓力容量范圍從1bar g至1000bar g(4)。往復式壓縮機的油潤滑汽缸,曲軸箱部件,線圈,活塞,閥門和裝填桿。曲軸箱部件包括十字頭軸承,十字接頭,十字頭導承和曲柄銷。近來的製冷應用表明操作粘度小於10 cSt的ISO15潤滑油可提供合適的潤滑作用。然而,依靠氣體分子量和流壓操作,加工和碳氫化合物氣體往復式壓縮機的經典使用是ISO68-680產品。
在大多數往復式壓縮機,一種流體作為潤滑劑使用於所有部件。較小的往復式壓縮機使用噴濺潤滑油。較大的裝置通常使用一種油泵系統以潤滑上方的曲軸箱部件。一些大型設備使用兩種不同的潤滑油,一種用於汽缸而另一種用於其它需潤滑的部件。由於汽缸潤滑油須與氣體共存,故必須與向下液流過程兼容。汽缸潤滑油可設計成為特殊氣體或操作條件提供潤滑作用。(2)
2.3螺旋式壓縮機
注滿螺旋式壓縮機通常使用壓縮烴和生產氣體,流壓范圍從1-25 bar g(5)。它們具有許多優點,包括改進壓縮效率,低流出溫度,高可靠性和由於簡單的機械構造所致的較少維護。螺旋式氣體壓縮機必須具備幾種功能。它們潤滑軸承,在螺桿與機架之間提供足夠的密封,移去壓縮過程中的熱量,沖去壓縮機中的任何微粒以及保護系統免於腐蝕。較低的粘度限制是10-20cSt在對軸承的油供溫度以及5cSt在流出條件下以確保合適的密封。上部的潤滑油粘度取決於為軸承提供足夠的潤滑油的能力。典型的上部粘度限制是30-100cSt。通常ISO68-220潤滑油滿足螺旋式壓縮機的粘度要求。准確的粘度級別依賴於操作條件和氣流成分。
由於系統的閉環設計,合成產品特別適用於螺旋式壓縮機(圖表1)。潤滑油與壓縮氣體進入分離器。分離的油經過一個油冷卻器再迴流入壓縮機。在這個過程中潤滑油的降解可導致如軸承故障,密封不夠或腐蝕等壓縮機問題。在許多應用中,合成壓縮機潤滑油的使用能造成有效的烴壓縮和生產氣體
離心壓縮機主要由轉子和定子兩大部分組成。轉子包括葉輪和軸。葉輪上有葉片,此外還有平衡盤和軸封的一部分。定子的主體是機殼(氣缸),定子上還安排有擴壓器、彎道、迴流器、迸氣管、排氣管及部分軸封等。離心壓縮機的工作原理為,當葉輪高速旋轉時,氣體隨著旋轉,在離心力作用下,氣體被甩到後面的擴壓器中去,而在葉輪處形成真空地帶,這時外界的新鮮氣體進入葉輪。葉輪不斷旋轉,氣體不斷地吸入並甩出,從而保持了氣體的連續流動。
與往復式壓縮機比較,離心式壓縮機具有下述優點:1、結構緊湊,尺寸小,重量輕;2、排氣連續、均勻,不需要級間中間罐等裝置;3、振動小,易損件少,不需要龐大而笨重的基礎;4、除軸承外,機件內部不需潤滑,省油,且不污染被壓縮的氣體;5、轉速高;6、維修量小,調節方便。
離心式壓縮機通過高速旋轉的葉輪,把原動機的能量傳送給氣體,使氣體壓力和速度提高,氣體在壓縮機內固定元件中將速度能轉換為壓力能。主要用來壓縮和輸送氣體。
離心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是氣體進入離心式壓縮機的葉輪後,在葉輪葉片的作用下,一邊跟著葉輪作高速旋轉,一邊在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向葉輪出口流動,並受到葉輪的擴壓作用,其壓力能和動能均得到提高,氣體進入擴壓器後,動能又進一步轉化為壓力能,氣體再通過彎道、迴流器流入下一級葉輪進一步壓縮,從而使氣體壓力達到工藝所需的要求。
㈧ 葉片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葉片式水泵的工作原理是:
依靠旋轉的葉輪對液體產生作用力把原動機的機械能傳遞給液體。由於離心泵的作用液體從葉輪進口流向出口的過程中,其速度能和壓力能都得到增加,被葉輪排出的液體經過壓出室,大部分速度能轉換成壓力能,然後沿排出管路輸送出去,這時葉輪進口處因液體的排出而形成真空或低壓,吸水池中的液體在液面壓力(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葉輪的進口,於是,旋轉著的葉輪就連續不斷地吸入和排出液體。
葉片式水泵是用的最普遍的泵種。
㈨ 壓縮機的工作原理
壓縮機工作原理是從吸氣管吸入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通過電機運轉帶動活塞對其進行壓縮後,向排氣管排出高溫高壓的氣體。
㈩ 泵和壓縮機的功能和作用是什麼 簡要說明下原理吧
泵是輸送液體或使液體增壓的機械。它將原動機的機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傳送給液體,使液體能量增加。泵主要用來輸送水、油、酸鹼液、乳化液、懸乳液和液態金屬等液體,也可輸送液、氣混合物及含懸浮固體物的液體。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為容積式泵、動力式泵和其他類型泵三類。
壓縮機(compressor),將低壓氣體提升為高壓氣體的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是製冷系統的心臟。它從吸氣管吸入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通過電機運轉帶動活塞對其進行壓縮後,向排氣管排出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為製冷循環提供動力,從而實現壓縮→冷凝(放熱)→膨脹→蒸發
(
吸熱
)
的製冷循環。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24949.htm
http://ke..com/view/49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