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合金裝備5幻痛已停止工作怎麼辦
1、steam-右鍵MGS5-屬性-測試-選擇測試,選擇beta1002,如果沒有就重啟下steam;
2、提取所有文件在你安裝的位置(就是安裝目錄下)。確保sde.exe在同一文件夾下(與執行文件TTPEXE在同一文件夾下)。注意可能要解壓縮兩次。只是因為該文件是雙rar的,由於某些原因;
3、解壓所有文件到你的幻痛所在文件夾,SDE.exe文件一定要和ttp.exe文件在同一文件夾下。注:可能你需要解壓兩次,由於某些原因這個文件被壓縮了兩次;
4、如果還是出現停止響應問題,請更新DX!
⑵ 求助啊,合金裝備5幻痛無法運行
1、steam-右鍵MGS5-屬性-測試-選擇測試,選擇beta1002,如果沒有就重啟下steam;
2、提取所有文件在你安裝的位置(就是安裝目錄下)。確保sde.exe在同一文件夾下(與執行文件TTPEXE在同一文件夾下)。注意可能要解壓縮兩次。只是因為該文件是雙rar的,由於某些原因;
3、解壓所有文件到你的幻痛所在文件夾,SDE.exe文件一定要和ttp.exe文件在同一文件夾下。注:可能你需要解壓兩次,由於某些原因這個文件被壓縮了兩次;
4、如果還是出現停止響應問題,請更新DX!
⑶ 海量地形與影像管理組件
海量地形與影像管理組件(TerDataMgr.dll),主要通過高效的索引機制,能夠管理超過10 TB的地形和影像數據,可快速查詢和進行數據剪裁,為農業地質環境信息的瀏覽、查尋、處理提供高效的數據通道。該組件的主要功能特點如下:
1)以組件形式提供二次開發應用;
2)能夠實現大范圍高精度地形/影像數據的拼接入庫;
3)由於要管理的數據量非常大,因此採用數據壓縮進行存儲;
4)能夠從資料庫中提取任意范圍、任意比例尺的地形/影像數據;
5)針對三維顯示進行優化,達到海量數據的三維實時漫遊;
6)採用金字塔模型進行數據分塊存儲。
應用海量地形與影像管理組件時,其海量數據管理及其層次細節顯示的數據流模型如圖6-7所示。
對於各個統一介面的功能模塊,系統採用動態插件形式來實現功能擴展,總共需要5種類型的插件,包括地形數據壓縮解壓插件、影像數據壓縮解壓插件、數據讀取插件、數據寫入插件、緩沖區管理插件。當數據管理引擎初始化時,會在插件目錄下搜索並載入這些插件。這些插件相互調用層次如圖6-8所示。
(1)原始數據讀取模塊
能夠讀入中國國家空間數據標准格式(柵格部分)或ArcGIS Grid格式的柵格地形數據,以及GeoTIFF格式或BMP格式的遙感影像文件。原始數據讀取模塊與數據分塊提取模塊、資料庫寫入模塊相結合用於構建海量金字塔數據。
圖6-7 海量數據管理及其層次細節顯示的數據流模型圖
圖6-8 插件調用層次圖
(2)數據分塊提取模塊
按照用戶指定的規格(數據建庫的范圍、分層數量、0層比例尺、鄰近層比例關系等條件)將原始數據劃分為等大小的方格狀數據塊,作為金字塔的0層數據,同時也可將從高精度的層次中提取生成較低精度層次的數據,並以此來逐級生成全部的金字塔層次數據。數據分塊提取模塊用於構建海量金字塔數據。
(3)地形數據壓縮解壓模塊
採用ZIP壓縮演算法對地形數據進行無損壓縮,可將地形數據量縮減到原始數據的20%~45%,未來也可以支持其他更好的壓縮演算法。
(4)影像數據壓縮解壓模塊
目前支持2種壓縮演算法:①採用JPEG演算法對影像數據進行有損壓縮,可在不產生肉眼失真的前提下壓縮到原始數據量的5%~8%;②採用紋理壓縮演算法,壓縮率為12%~17%,需要3D加速卡硬體支持,其特點是解壓速度快,並且能夠直接被3DAPI支持,適合三維飛行瀏覽的應用。未來也可以支持其他更好的壓縮演算法。
(5)資料庫寫入模塊
將數據分塊提取模塊生成的方格狀數據塊按照規范存儲到資料庫中,此模塊可制定為統一介面,通過介面的不同實現,就能夠支持不同的資料庫存儲規范,或者與其他海量數據管理體系(如SDE)相互連接。資料庫寫入模塊用於構建海量金字塔數據。
(6)資料庫讀取模塊
根據客戶端的要求,按照規范從資料庫中讀取方格狀數據塊,與資料庫寫入模塊相互對應,每一種資料庫寫入模塊的實現均有相應的資料庫讀取模塊——同樣也指定為統一介面。
(7)數據緩沖區管理模塊
在內存或其他高速設備中開辟緩沖區,將讀出的方格狀數據塊置於其中,就能夠在下次使用時得到更短的響應時間,提升整體效率。此模塊同樣採用統一介面設計,可根據應用的不同進行開發,如客戶端在相鄰兩次提取數據時往往會有地理相關性,而服務端則重點考慮數據訪問的並發性,因而需要開發不同的數據緩沖區管理程序。
(8)海量數據三維渲染優化分析模塊
對於海量數據的三維渲染優化,系統主要採用視點相關的層次細節技術對要顯示的數據進行篩選,使得在滿足視覺精度的前提下,保證三維顯示的效率。
⑷ 海爾bcd-216sdegu1關門後壓縮機不工作,開門後正常
電源是否松脫。
首先要先檢查冰箱電源是不是插好的或者是冰箱的電源是否松脫,冰箱沒有很好的接到電源,冰箱的壓縮機當然就不能啟動。將冰箱的電源線插在電源插頭。
⑸ 合金裝備5幻痛已停止工作怎麼辦 已停止工作解決方法
1、steam-右鍵MGS5-屬性-測試-選擇測試,選擇beta1002,如果沒有就重啟下steam;
2、提取所有文件在你安裝的位置(就是安裝目錄下)。確保sde.exe在同一文件夾下(與執行文件TTPEXE在同一文件夾下)。注意可能要
解壓縮
兩次。只是因為該文件是雙rar的,由於某些原因;
3、解壓所有文件到你的幻痛所在文件夾,SDE.
exe文件
一定要和ttp.exe文件在同一文件夾下。注:可能你需要解壓兩次,由於某些原因這個文件被壓縮了兩次;
4、如果還是出現停止響應問題,請更新DX!
5、更新破解補丁
6、開啟游戲並進入後黑畫面
右上角跑出讀取圖示
馬上ctrl+alt+delete
開工作管理員
找到egsvtpp.exe這個程序後
右鍵
優先順序調成
即時
⑹ sde中的f表需要使用哪個存儲類型才會出現 a sdebinary b sdelob c geography d sd
英文全稱:Spatial Database Engine
中文全稱:空間資料庫引擎
把GIS數據放在RDBMS中,但是一般的RDBMS都沒有提供GIS的數據類型(如點、線、多邊形、以及這些feature之間的拓撲關系和投影坐標等相關信息),RDBMS只提供了少量的數據類型支持:int,float,double,Blob,Long ,char等,一般都是數字,字元串和二進制數據幾種。並且RDBMS不僅沒有提供對GIS數據類型的存儲,也沒有提供對這些基礎類型的操作(如:判斷包含關系,相鄰、相交、求差、距離、最短路徑等)。 為了實現GIS數據類型的存儲和對GIS數據類型的操作支持。我們可以採用曲折的辦法來達到這些目的。
1、存儲:把featrue以一個二進制的欄位形式存儲,同時建立對該二進制數據的描述信息(稱為空間元數據)。
2、 操作:為每種feature建立一組函數包。
A、 讀取時,先讀取空間元數據,根據元數據把featrue的二進制數據填充到featrue對象的data部分中。
B、 寫入時,先寫入空間元數據,然後把featrue對像的data部分序列化為二進制數據,然後存儲到feature欄位中。
C、 空間運算:空間運算操作的內容為featrue對象的data部分,而空間運算作為featrue類成員函數。或者單獨為每種feature建立相關的函數包。
下面我們先探究空間數據類型的存儲。存儲主要牽涉到的是GIS數據的元數據部分。我們需要管理好各種空間數據。
同種類型的featrue我們歸為一類,我們稱為featrue類,每個feature類對應著資料庫中的一個二進制欄位,每個feature對象對應著這個二進制欄位的具體數值。為了把GIS的feature的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存儲到一起,統一管理。我們建立這樣幾個概念。
數據集:對應著資料庫中的一張表,這個表裡有featrue的二進制欄位和一般的屬性欄位,同時還包括每個feature對象的元數據欄位如:周長、面積以及輔助欄位。
數據源:對應著資料庫中的一組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數據集,另一部分是對數據集描述的表(稱空間元數據表)。通常是每個schma(或者資料庫)下一組空間元數據表。
起輔助作用的資料庫對象:包括為各個數據集建立的索引、觸發器、序列…… A:描述每個數據集的表:這個表裡的欄位包括:每個數據集的包圍盒。以及對該數據集所建的索引的類型,名稱等。
B:描述數據集欄位的表:這張表的欄位包括:數據集名,欄位名稱,欄位類型,欄位別名、數據集別名、數據集類型等……
C:輔助對象的元數據表:包括描述索引與數據集之間關系的表,包括描述觸發器與數據集之間關系的表,包括描述序列與數據集之間關系的表。描述數據集之間關系的表(如網路數據集,是由點類型的數據集與線類型的數據集組成,這就需要說明點與線之間的拓撲關系咯)
上面我們只討論矢量的GIS數據類型的存儲,下面我們來探究下柵格類型的GIS數據存儲。
同樣的也有柵格的數據集,只不過是欄位的類型稍微改變了下而已。為了加快數據存取,我們應當使得GIS操作只存取它所需要的數據,以一張遙感影像為例,我們可以把一塊大影像按一定規則切割為一系列的小圖塊,然後把這些小圖塊以二進制的形式存儲到IMAGE欄位里,同時把該小圖塊的偏移位置(有了起始位置,和偏移位置以及每個圖塊的大小就知道了該圖塊的地理范圍了)作為表的屬性欄位存儲下來。以後在取數據時,需要先查該圖塊的元數據內容,得出地理范圍(或者乾脆就把每個圖塊的地理范圍存儲下來),這樣就知道在顯示時需要取哪些記錄,然後再把需要顯示的記錄的IMAGE的數據取出來,根據地理范圍把數據拼接起來就可以了(矢量數據的顯示與操作也是這么干)。圖塊大小的劃定規則是比較重要的,這非常影響速度的。
一般來講一個波段,對應著一個柵格數據集。在顯示影像時,需要同時讀取多個柵格數據集,在顯示的時候把它們拼接到一起。
我們還需要描述這些柵格數據集的元數據表,比如,哪幾個柵格數據集是一組的對應著同一個影像文件,地理坐標的情況怎樣,影像金字塔信息。
後面我們討論下影像金字塔,為了加快數據顯示,有些空間資料庫引擎是對最原始的數據抽稀,按每一層金子塔抽稀為一個柵格數據集。抽稀一般採用冪級數的方式。這是一種以空間換時間的做法。
對於影像壓縮技術,我沒有研究過,等過段時間看看再說吧。
有了這些元數據表和feature表後,這就為展開GIS操作奠定了基礎。
⑺ 海量空間數據存儲
(一)空間數據存儲技術
隨著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空間資料庫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出現了很多新的空間資料庫技術(黃釗等,2003),其中應用最廣的就是用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來管理空間數據。
用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來管理空間數據,主要解決存儲在關系資料庫中的空間數據與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介面問題,即空間資料庫引擎(SpatialDatabase Engine)(熊麗華等,2004)。更確切地說,空間資料庫技術是解決空間數據對象中幾何屬性在關系資料庫中的存取問題,其主要任務是:
(1)用關系資料庫存儲管理空間數據;
(2)從資料庫中讀取空間數據,並轉換為GIS應用程序能夠接收和使用的格式;
(3)將GIS應用程序中的空間數據導入資料庫,交給關系資料庫管理。
空間資料庫中數據存儲主要有三種模式:拓撲關系數據存儲模式、Oracle Spatial模式和ArcSDE模式。拓撲關系數據存儲模式將空間數據存在文件中,而將屬性數據存在資料庫系統中,二者以一個關鍵字相連。這樣分離存儲的方式由於存在數據的管理和維護困難、數據訪問速度慢、多用戶數據並發共享沖突等問題而不適用於大型空間資料庫的建設。而OracleSpatial實際上只是在原來的資料庫模型上進行了空間數據模型的擴展,實現的是「點、線、面」等簡單要素的存儲和檢索,所以它並不能存儲數據之間復雜的拓撲關系,也不能建立一個空間幾何網路。ArcSDE解決了這些問題,並利用空間索引機制來提高查詢速度,利用長事務和版本機制來實現多用戶同時操縱同一類型數據,利用特殊的表結構來實現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無縫集成等(熊麗華等,2004)。
ArcSDE是ESRI公司開發的一個中間件產品,所謂中間件是一個軟體,它允許應用元素通過網路連接進行互操作,屏蔽其下的通訊協議、系統結構、操作系統、資料庫和其他應用服務。中間件位於客戶機/伺服器的操作系統之上,管理計算資源和網路通訊,並營造出一個相對穩定的高層應用環境,使開發人員可以集中精力於系統的上層開發,而不用過多考慮系統分布式環境下的移植性和通訊能力。因此,中間件能無縫地連入應用開發環境中,應用程序可以很容易地定位和共享中間件提供的應用邏輯和數據,易於系統集成。在分布式的網路環境下,客戶端的應用程序如果要訪問網路上某個伺服器的信息,而伺服器可能運行在不同於客戶端的操作系統和資料庫系統中。此時,客戶機的應用程序中負責尋找數據的部分只需要訪問一個數據訪問中間件,由該中間件完成網路中數據或服務的查找,然後將查找的信息返回給客戶端(萬定生等,2003)。因此,本系統實現空間資料庫存儲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ArcSDE實現各類空間數據的存儲。
目前,空間數據存儲技術已比較成熟,出現了許多類似ArcSDE功能的中間件產品,這些軟體基本上都能實現空間數據的資料庫存儲與管理,但對於海量空間數據的存儲,各種軟體性能差別較大。隨著數據量的增長,計算機在分析處理上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數據不可能一次完全被讀入計算機的內存中進行處理。單純依賴於硬體技術,並不能滿足持續增長的數據的處理要求。因此需要在軟體上找到處理海量數據的策略,並最終通過軟硬體的結合完成對海量數據的處理。在海量數據存儲問題上,許多專家從不同側面進行過研究,Lindstrom在地形簡化中使用了外存模型(Out-of-core)技術;鍾正採用了基於數據分塊、動態調用的策略;汪國平等人在研究使用高速網路進行三維海量地形數據的實時交互瀏覽中,採用了分塊、多解析度模板建立模型等方法。這些技術、方法已經在各自系統上進行了研究和實現。本系統採用的ArcSDE軟體基本上也是採用分塊模型的方法,具體存儲和操作不需要用戶過多了解,已經由ArcSDE軟體實現。因此,對海量數據的存儲管理,更需要從數據的組織方式等方面進行設計。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採集了大量的遙感影像、正射影像等柵格結構的數據,這些數據具有很大的數據量,為適應流域空間基礎設施的管理需要,採取一種新的方式來管理、分發這些海量數據以適應各部門的快速瀏覽和管理需要。
(二)影像金字塔結構
影像資料庫的組織是影像資料庫效率的關鍵,為了獲得高效率的存取速度,在數據的組織上使用了金字塔數據結構和網格分塊數據結構。該技術主導思想如下:
(1)將資料庫中使用到的紋理處理成為大小一致的紋理塊;
(2)為每塊紋理生成5個細節等級的紋理,分別為0、1、2、3、4,其中1級紋理通過0級紋理1/4壓縮得到,2級紋理通過1級紋理1/4壓縮得到,…,以此類推;
(3)在顯示每個塊數據之前,根據顯示比例的大小,並以此決定該使用那一級的紋理;
(4)在內存中建立紋理緩沖池,使用LRU演算法進行紋理塊的調度,確保使用頻率高的紋理調度次數盡可能少。
(三)影像數據壓縮
影像數據壓縮有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兩個方法,具體採取哪種壓縮方法需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對於像元值很重要的數據,如分類數據、分析數據等採用無損壓縮(即LZ77演算法),否則採用有損壓縮(即JPEG演算法)。通過對影像數據的壓縮,一方面可以節約存儲空間,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影像的讀取和顯示速度。影像數據的壓縮一般與構建金字塔同時進行,在構建影像金字塔過程中自動完成數據的壓縮。
⑻ 《合金裝備5幻痛》漢化報錯解決方法 漢化後報錯怎麼辦
解決方法:
1、steam-右鍵mgs5-屬性-測試-選擇測試,選擇
beta
1002,如果沒有就重啟下steam。
2、提取所有文件在你安裝的位置(就是安裝目錄下)
。確保sde.exe在同一文件夾下(與執行文件ttp
exe在同一文件夾下)。注意可能要解壓縮兩次。只是因為該文件是雙rar的,由於某些原因。
解壓所有文件到你的幻痛所在文件夾,sde.exe文件一定要和ttp.exe文件在同一文件夾下。注:可能你需要解壓兩次,由於某些原因這個文件被壓縮了兩次。
⑼ 地理信息系統知識點
什麼是地理信息系統篇一: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一)數據與信息
數據是一種未經加工的原始資料,是通過數字化或記錄下來可以被鑒別的符號。數字、文字、符號、圖像都是數據。
信息(Information)是用文字、數字、符號、語言、圖像等介質來表示事件、事物、現象等的內容、數量或特徵,從而向人們(或系統)提供關於現實世界新的事實和知識,作為生產、建設、經營、管理、分析和決策的依據。信息具有客觀性、適用性、可傳輸性和共享性等特徵。信息來源於數據(Data)。
數據是客觀對象的表示,而信息則是數據內涵的意義,是數據的內容和解釋。例如,從實地或社會調查數據中可獲取到各種專門信息;從測量數據中可以抽取出地面目標或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等信息;從遙感圖像數據中可以提取出各種地物的圖形大小和專題信息。
(二)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指表徵地理圈或地理環境固有要素或物質的數量、質量、分布特徵、聯系和規律的數字、文字、圖象和圖形的總和。地理信息是有關地理實體的性質、特徵和運動狀態的表徵和一切有用的知識,它是對表達地理特徵與地理現象之間關系的地理數據的解釋。而地理數據則是各種地理特徵和現象間關系的符號化表示,包括空間位置、屬性特徵(簡稱屬性)及時域特徵三部分。空間位置數據描述地物所在位置。這種位置既可以根據大地參照系定義,如大地經緯度坐標,也可以定義為地物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如空間上的相鄰、包含等;屬性數據有時又稱非空間數據,是屬於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徵的定性或定量指標。時域特徵是指地理數據採集或地理現象發生的時刻/時段。時間數據對環境模擬分析非常重要,正受到地理信息系統學界越來越多的重視。空間位置、屬性及時間是地理空間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地理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還具有以下獨特特性:
(1)空間分布性。地理信息具有空間定位的特點,先定位後定性,並在區域上表現出分布式特點,其屬性表現為多層次,因此地理資料庫的分布或更新也應是分布式。
(2)數據量大。地理信息既有空間特徵,又有屬性特徵,另外地理信息還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具有時間特徵,因此其數據量很大。尤其是隨著全球對地觀測計劃不斷發展,我們每天都可以獲得上萬億兆的關於地球資源、環境特徵的數據。這必然對數據處理與分析帶來很大壓力。
(3)信息載體的多樣性。地理信息的第一載體是地理實體的物質和能量本身,除此之外,還有描述地理實體的文字、數字、地圖和影像等符號信息載體以及紙質、磁帶、光碟等物理介質載體。對於地圖來說,它不僅是信息的載體,也是信息的傳播媒介。
(三)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屬性數據等,用於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
通過上述的分析和定義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殼是計算機化的技術系統,它又由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構成,如數據採集子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數據處理和分析子系統、圖像處理子系統、數據產品輸出子系統等,這些子系統的優劣、結構直接影響著GIS的硬體平台、功能、效率、數據處
理的方式和產品輸出的類型。
2、GIS的操作對象是空間數據,即點、線、面、體這類有三維要素的地理實體。空間數據的最根本特點是每一個數據都按統一的地理坐標進行編碼,實現對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這是GIS區別於其它類型信息系統的根本標志,也是其技術難點之所在。
3、GIS的技術優勢在於它的數據綜合、模擬與分析評價能力,可以得到常規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統難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實現地理空間過程演化的模擬和預測。
4、GIS與測繪學和地理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地測量、工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為GIS中的空間實體提供各種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數;電子速測儀、GPS全球定位技術、解析或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等現代測繪技術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動地獲取空間目標的數字信息產品,為GIS提供豐富和更為實時的信息源,並促使GIS向更高層次發展。地理學是GIS的理論依託。有的學者斷言,「地理信息系統和信息地理學是地理科學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說GIS的興起和發展是地理科學信息革命的一把鑰匙,那麼,信息地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將是打開地理科學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門,必將為地理科學的發展和提高開辟一個嶄新的天地」。GIS被譽為地學的第三代語言——用數字形式來描述空間實體。
GIS按研究的范圍大小可分為全球性的、區域性的和局部性的;按研究內容的不同可分為綜合性的與專題性的。同級的各種專業應用系統集中起來,可以構成相應地域同級的區域綜合系統。在規劃、建立應用系統時應統一規劃這兩種系統的發展,以減小重復很費,提高數據共享程度和實用性。
什麼是地理信息系統篇二:地理信息系統名詞解釋大全(整理版本)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信息技術的一種,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間資料庫(GeospatialDatabase)為基礎,以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為處理對象,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採集、存儲、顯示、處理、分析、輸出地理信息的計算機系統,為規劃、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來源和技術支持。簡單地說,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來管理和應用地球表面的空間信息,它是由計算機硬體、軟體、地理數據和人員組成的有機體,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屬於空間型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是指表徵地理圈或地理環境固有要素或物質的數量、質量、分布特徵、聯系和規律等的數字、文字、圖像和圖形等的總稱;它屬於空間信息,具有空間定位特徵、多維結構特徵和動態變化特徵。
地理信息科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相比,它更加側重於將地理信息視作為一門科學,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實現,主要研究在應用計算機技術對地理信息進行處理、存儲、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過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地理信息科學在對於地理信息技術研究的同時,還指出了支撐地理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數據是以地球表面空間位置為參照,描述自然、社會和人文景觀的數據,主要包括數字、文字、圖形、圖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從現實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數字世界(GIS),最後到應用領域。
數據是通過數字化或記錄下來可以被鑒別的符號,是客觀對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達,只有當數據對實體行為產生影響時才成為信息。
信息系統是具有數據採集、管理、分析和表達數據能力的系統,它能夠為單一的或有組織的決策過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和用戶四大要素。
四叉樹數據結構是將空間區域按照四個象限進行遞歸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數值單調為止。凡數值(特徵碼或類型值)呈單調的單元,不論單元大小,均作為最後的存儲單元。這樣,對同一種空間要素,其區域網格的大小,隨該要素分布特徵而不同。
不規則三角網模型簡稱TIN,它根據區域有限個點集將區域劃分為相連的三角面網路,區域中任意點落在三角面的頂點、邊上或三角形內。如果點不在頂點上,該點的高程值通常通過線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邊上用邊的兩個頂點的高程,在三角形內則用三個頂點的高程)。
拓撲關系拓撲關系是指網結構元素結點、弧段、面域之間的空間關系,主要表現為拓撲鄰接、拓撲關聯、拓撲包含。根據拓撲關系,不需要利用坐標或距離,可以確定一種地理實體相對於另一種地理實體的位置關系,拓撲數據也有利於空間要素的查詢。
拓撲結構為在點、線和多邊形之間建立關聯,以及徹底解決鄰域和島狀信息處理問題而必須建立的數據結構。這種結構應包括以下內容:唯一標識,多邊形標識,外包多邊形指針,鄰接多邊形指針,邊界鏈接,范圍(最大和最小x、y坐標值)。
遊程編碼是逐行將相鄰同值的網格合並,並記錄合並後網格的值及合並網格的長度,其目的是壓縮柵格數據量,消除數據間的冗餘。
空間數據結構是指適合於計算機系統存儲、管理和處理的地學圖形的邏輯結構,是地理實體的空間排列方式和相互關系的抽象描述。
矢量數據結構是利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的點、線、面及其組合體來表示地理實體空間分布的一種數據組織方式。這種數據組織方式能最好地逼近地理實體的空間分布特徵,數據精度高,數據存儲的冗餘度低,便於進行地理實體的網路分析,但對於多層空間數據的疊合分析比較困難。
柵格數據結構基於柵格模型的數據結構簡稱為柵格數據結構,指將空間分割成有規則的網格,在各個網格上給出相應的屬性值來表示地理實體的一種數據組織形式。
空間索引是指依據空間對象的位置和形狀或空間對象之間的某種空間關系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的一種數據結構,其中包含空間對象的概要信息。作為一種輔助性的空間數據結構,空間索引介於空間操作演算法和空間對象之間,它通過篩選作用,大量與特定空間操作無關的空間對象被排除,從而提高空間操作的速度和效率。
空間數據編碼是指將數據分類的結果,用一種易於被計算機和人識別的符號系統表示出來的過程。編碼的目的是用來提供空間數據的地理分類和特徵描述,同時為了便於地理要素的輸入、存儲、管理,以及系統之間數據交換和共享的需要。
Delaunay三角網即由狄洛尼三角形組成的三角網,它是在地形擬合方面表現最出色的三角網,因此常被用於TIN的生成。狄洛尼三角形有三個最鄰近的點連接而成,這三個相鄰點對應的Voronoi多邊形有一個公共的頂點,此頂點同時也是狄洛尼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
Voronoi多邊形即泰森多邊形,它採用了一種極端的邊界內插方法,只用最近的單個點進行區域插值。泰森多邊形按數據點位置將區域分割成子區域,每個子區域包含一個數據點,各子區域到其內數據點的距離小於任何到其它數據點的距離,並用其內數據點進行賦值。
柵格數據壓縮編碼有鍵碼、遊程長度編碼、塊碼和四叉樹編碼等。其目的,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數據量記錄盡可能多的信息,其類型又有信息無損編碼和信息有損編碼之分。
邊界代數演算法邊界代數多邊形填充演算法是一種基於積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柵格格式轉換演算法,它適合於記錄拓撲關系的多邊形矢量數據轉換為柵格結構。它不是逐點判斷與邊界的關系完成轉換,而是根據邊界的拓撲信息,通過簡單的加減代數運算將邊界位置信息動態地賦給各柵格點,實現了矢量格式到柵格格式的高速轉換,而不需要考慮邊界與搜索軌跡之間的關系,因此演算法簡單、可靠性好,各邊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復計算。
DIME文件美國人口普查局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提出了雙重獨立地圖編碼文件。它含有調查獲得的地理統計數據代碼及大城市地區的界線的坐標值,提供了關於城市街道,住址范圍以及與人口普查局的列表統計數據相關的地理統計代碼的綱要圖。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TIGER取代了DIME文件。
空間數據內插即通過已知點或分區的數據,推求任意點或分區數據的方法。空間數據壓縮即從所取得的數據集合S中抽出一個子集A,這個自己作為一個新的信息源,在規定的精度范圍內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盡可能大的壓縮比。
坐標變換實質是建立兩個平面點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包括幾何糾正和投影轉換,他們是空間數據處理的基本內容之一。
仿射變換是GIS數據處理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幾何糾正方法。它的主要特性為:同時考慮到因地突變形而引起的實際比例尺在x和y方向上的變形,因此糾正後的坐標數據在不同方向上的長度比將發生變化。
數據精度是考察數據質量的一個方面,即對現象描述的詳細程度。精度低的數據並不一定準確度也低。
空間數據引擎是一種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實現方法,即在常規資料庫管理系統之上添加一層空間資料庫引擎,以獲得常規資料庫管理系統功能之外的空間數據存儲和管理的能力。代表性的是ESRI的SDE。
空間數據引擎在用戶和異種空間資料庫的數據之間提供了一個開放的介面,它是一種處於應用程序和資料庫管理系統之間的中間件技術。使用不同廠商GIS的客戶可以通過空間數據引擎將自身的數據提交給大型關系型DBMS,由DBMS統一管理;同樣,客戶也可以通過空間數據引擎從關系型DBMS中獲取其他類型GIS的數據,並轉化成客戶可以使用的方式。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操作和管理資料庫的軟體系統,提供可被多個應用程序和用戶調用的軟體系統,支持可被多個應用程序和用戶調用的資料庫的建立、更新、查詢和維護功能。
空間資料庫是地理信息系統在計算機物理存儲介質上存儲的`與應用相關的地理空間數據的總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結構的文件的形式組織在存儲介質之上的。
空間數據模型是關於現實世界中空間實體及其相互間聯系的概念,為描述空間數據組織和設計空間資料庫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GIS空間數據模型由概念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和物理數據模型三個有機聯系的層次所組成。
分布式資料庫是一組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在物理上分布於計算機網路的不同結點上,而邏輯上屬於同一個系統。它具有分布性,同時在邏輯上互相關聯。
對象-關系管理模式/型是指在關系型資料庫中擴展,通過定義一系列操作空間對象(如點、線、面)的API函數,來直接存儲和管理非結構化的空間數據的空間資料庫管理模式。
緩沖區分析是根據分析對象的點、線、面實體,自動建立他們周圍一定距離的帶狀區,用以識別這些實體或主體對鄰近對象的輻射范圍或影響度,以便為某項分析或決策提供依據。
疊合分析是指在統一空間參照系統條件下,每次將同一地區兩個地理對象的圖層進行疊合,以產生空間區域的多重屬性特徵,或建立地理對象之間的空間對應關系。
空間分析是基於空間數據的分析技術,它以地學原理為依託,通過分析演算法,從空間數據中獲取有關地理對象的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形態、空間形成、空間演變等信息。
網路分析是運籌學模型中的一個基本模型,即對地理網路和城市基礎設施網路進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籌劃一項網路工程如何安排,並使其運行效果最好。
透視圖從數字高程模型繪制透視立體圖是DEM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應用。透視立體圖能更好地反映地形的立體形態,非常直觀。與採用等高線表示地形形態
相比有其自身獨特的優點,更接近人們的直觀視覺。調整視點、視角等各個參數值,就可從不同方位、不同距離繪制形態各不相同的透視圖製作動畫。
網路是一個由點、線的二元關系構成的系統,通常用來描述某種資源或物質在空間上的運動。
變數篩選分析是通過尋找一組相互獨立的變數,使相互關聯的復雜的多變數數據得到簡化的空間統計分析方法。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主因子分析法、關鍵變數分析法等。
變數聚類分析是將一組數據點或變數,按照其在性質上親疏遠近的程度進行分類的空間統計分析方法。兩個數據點在m為空間的相似性可以用這些點在變數空間的距離來度量。
數字地面模型簡稱DTM,是定義於二維區域上的一個有限項的向量序列,它以離散分布的平面點來模擬連續分布的地形。
數字高程模型當數字地面模型的地面屬性為海拔高程時,則該模型即為數字高程模型。簡稱DEM。
GIS應用模型是根據具體的應用目標和問題,藉助於GIS自身的技術優勢,使觀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體化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機理和過程。
OGC即OpenGIS協會(OpenGISConsortium)其目的是使用戶可以開放地操縱異質的地理數據,促進採用新的技術和商業方式來提高地理信息處理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lity),OGC會員主要包括GIS相關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製造商,數據生產商以及一些高等院校,政府部門等,其技術委員會負責具體標準的制定工作。
開放式地理信息系統(OpenGIS)OpenGIS(,OGIS-開放的地理數據互操作規范)由美國OGC(開放地理信息系統協會)提出。其目標是,制定一個規范,使得應用系統開發者可以在單一的環境和單一的工作流中,使用分布於網上的任何地理數據和地理處理。它致力於消除地理信息應用之間以及地理應用與其它信息技術應用之間的藩籬,建立一個無「邊界」的、分布的、基於構件的地理數據互操作環境,與傳統的地理信息處理技術相比,基於該規范的GIS軟體將具有很好的可擴展性、可升級性、可移植性、開放性、互操作性和易用性。
數據結構是地理實體的數據組織形式及其相互關系的抽象描述。
空間數據質量是對空間數據在表達空間位置、空間關系、專題特徵以及時間等要素時,所能達到的准確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們之間統一性的度量,一般描述為空間數據的可靠性和精度,用誤差來表示。
數字地球是把浩瀚復雜的地球數據加以數字化、網路化,變成一個地球信息模型計劃。是一種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數據、多種解析度、三維的地球表達,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其核心思想有兩點:一是用數字化手段統一處理地球問題;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
虛擬現實也稱虛擬環境或人工現實,是一種由計算機生成的高級人機交互系統,即構成一個以視覺感受為主,也包括聽覺、觸覺、嗅覺的可感知環境,演練者通過專門的設備可在這個環境中實現觀察、觸摸、操作、檢測等試驗,有身臨其境之感。
地圖投影是建立平面上的點(用平面直角坐標或極坐標表示)和地球表面上的點(用緯度和精度表示)之間的函數關系。
投影轉換是從一種地圖投影變換為另一種地圖投影。其實質是建立兩平面場之間及鄰域雙向連續點的一一對應的關系。
虛擬地理環境簡稱VGE,是基於地學分析模型、地學工程等的虛擬現實,它是地學工作者根據觀測實驗、理論假設等建立起來的表達和描述地理系統的空間分布以及過程現象的虛擬信息地理世界,一個關於地理系統的虛擬實驗室,它允許地學工作者按照個人的知識、假設和意願去設計修改地學空間關系模型、地學分析模型、地學工程模型等,並直接觀測交互後的結果,通過多次的循環反饋,最後獲取地學規律。
高斯-克呂格投影Gauss-KruegerProjection①是一種橫軸等角切橢圓柱投影。它是將一橢圓柱橫切於地球橢球體上,該橢圓柱面與橢球體表面的切線為一經線,投影中將其稱為中央經線,然後根據一定的約束條件即投影條件,將中央經線兩側規定范圍內的點投影到橢圓柱面上從而得到點的高斯投影。
②一種等角橫切橢圓柱投影。其投影帶中央子午線投影成直線且長度不變,赤道投影也為直線,並與中央子午線正交。
UTM投影全球橫軸墨卡托投影的簡稱。是美國編制世界各地軍用地圖和地球資源衛星象片所採用的橫軸墨卡托投影的一種變型投影。它規定中央經線長度比為0.9996。
電子地圖當紙地圖經過計算機圖形圖像系統光——電轉換量化為點陣數字圖像,經圖像處理和曲線矢量化,或者直接進行手扶跟蹤數字化後,生成可以為地理信息系統顯示、修改、標注、漫遊、計算、管理和列印的矢量地圖數據文件,這種與紙地圖相對應的計算機數據文件稱為矢量化電子地圖。
元數據[空間]是指描述空間數據的數據,它描述空間數據集的內容、質量、表示方式、空間參考、管理方式以及數據集的其他特徵,是空間數據交換的基礎,也是空間數據標准化與規范化的保證,在一定程度上為空間數據的質量提供了保障。
Web地理信息系統(WebGIS)是Web技術和GIS技術相結合,即利用Web技術來擴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統的一項新技術。從WWW的任一個節點,Internet用戶可以瀏覽WebGIS站點中的空間數據、製作專題圖、進行各種空間檢索和空間分析。
GIS互操作互操作是指在異構環境下的兩個或多個實體,盡管它們實現的語言、執行的環境和基於的模型不同,但仍然可以相互通信和協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務。這些實體包括應用程序、對象、系統運行環境等。空間數據的互操作針對異構的資料庫和平台,實現數據處理的互操作,與數據轉換相比,它是「動態」的數據共享,獨立於平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空間數據共享的發展方向。
組件式GIS是採用了面向對象技術和組件式軟體的GIS系統(包括基礎平台和應用系統)。其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塊劃分為幾個組件,每個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個GIS組件之間,以及GIS組件與其它非GIS組件之間,都可以方便地通過可視化的軟體開發工具集成起來,形成最終的GIS基礎平台以及應用系統。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即C/S結構,是一種分布式系統結構,在該體系中,客戶端通常是同最終用戶交互的應用軟體系統,而伺服器由一組協作的過程構成,為客戶端提供服務。客戶機和伺服器通常運行相同的微內核,一個客戶機/伺服器機制可以有多個客戶端,或者多個伺服器,或者兼而有之。客戶機/伺服器模式基於簡單的請求/應答協議,即客戶端向伺服器提出信息處理的請求,伺服器端接收到請求並將請求解譯後,根據請求的內容執行相應操作,並將操作結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