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件處理 > 水粉畫絲滑解壓

水粉畫絲滑解壓

發布時間:2022-09-10 10:02:27

1. 畫水彩應該怎麼做

顏料從化學組成來分,可分為無機顏料和有機顏料兩大類,就其來源又可分為天然顏料和合成顏料。天然顏料以礦物為來源,如:硃砂、紅土、雄黃、孔雀綠以及重質碳酸鈣

1 民間彩繪顏料

硅灰石、重晶石粉、滑石粉、雲母粉、高嶺土等等。以生物為來源的,如來自動物的:胭脂蟲紅、天然魚鱗粉等;來自植物的有:藤黃、茜素紅、靛青等。合成顏料通過人工合成,如鈦白、鋅鋇白、鉛鉻黃、鐵藍等無機顏料,以及大紅粉、偶淡黃、酞菁藍、喹吖啶酮等有機顏料。以顏料的功能來分類的如防銹顏料、磁性顏料、發光顏料、珠光顏料、導電顏料等。以顏色分類,則是方便而使用的方法。如此顏料可分為白色、黃色、紅色、藍色、綠色、棕色、紫色、黑色,而不顧其來源或化學組成。著名的《染料索引》(ColorIndes)是採用以顏色分類的方法:如將顏料分成顏料黃(PY)、顏料橘黃(PO)、顏料紅(PR)、顏料紫(PV)、顏料藍(PB)、顏料綠(PG)、顏料棕(PBr)、顏料黑(PBk)、顏料白(PW)、金屬顏料(PM)等十大類,同樣顏色的顏料依照次序編號排列,如鈦白為PW-6、鋅鋇白PW-5、鉛鉻黃PY-34、喹吖啶酮PR-207、氧化鐵紅PR-101、酞菁藍PB-15等。為了查找化學組成,有另有結構編號,如鈦白PW-6C.I.77891、酞菁藍是PB-15C.I.74160,就可使顏料的製造者和使用者能查明所列顏料的組成和化學結構了。因此在國際顏料進出口貿易業中均已廣泛採用,國內的一些顏料生產廠家也使用了這種顏料的國際分類標准。 中國的顏料國家標准GB/T3182-1995,也是採用顏色分類。每一種顏料的顏色有一標志,如白色為BA、紅色為HO、黃色為HU。再結合化學結構的代號和序號組成顏料的型號,如金紅石型鈦白BA-01-03、中鉻黃HU-02-02、氧化鐵紅HO-01-01、鋅鋇白BA-11-01、甲苯胺紅HO-02-01、BGS酞菁藍LA-61-02等。

顏料可根據所含化合物的類別來分類:無機顏料可細分為氧化物、鉻酸鹽、硫酸鹽、硅酸鹽、硼酸鹽、鉬酸鹽、磷酸鹽、釩酸鹽、鐵氰酸鹽、氫氧化物、硫化物、金屬等;有機顏料可按化合物的化學結構分為偶氮顏料、酞菁顏料、蒽醌、靛族、喹吖啶酮、二惡嗪等多環顏料、芳甲烷系顏料等。

從生產製造角度來分類又可分為鈦系顏料、鐵系顏料、鉻系顏料、鉛系顏料、鋅系顏料、金屬顏料、有機合成顏料,這種分類方法有實用意義,往往一個系統就能代表一個顏料專業生產行業。

從應用角度來分類又可分成塗料用顏料、油墨用顏料、塑料用顏料、橡膠用顏料、陶瓷及搪瓷用顏料、醫葯化妝品用顏料、美術用顏料等等。各種專用顏料均有一些獨特的性能,以符合應用的要求。顏料生產廠又可有針對性的推薦給專業用戶一系列的顏料產品。

2丙烯顏料

丙烯顏料屬於人工合成的聚合顏料,發明於20世紀50年代,是顏料粉調和丙烯酸乳膠製成的。丙烯酸乳膠亦稱丙烯樹脂聚化乳膠。丙烯樹脂有許多種,如甲基丙烯酸樹脂等,

丙烯顏料
因此,丙烯顏料也有很多種類。國外顏料生產廠家已生產出丙烯系列產品,如亞光丙烯顏料、半亞光丙烯顏料和有光澤丙烯顏料以及丙烯亞光油、上光油、塑型軟膏等等。 丙烯顏料深受畫家歡迎。與油畫顏料相比,它有如下特性:

(1)可用水烯釋,利於清洗。
(2)速干。顏料在落筆後幾分鍾即可乾燥,不必像油畫作品那樣完成後需等幾個月才能上光。喜歡慢干特性顏料的畫家可用延緩劑來延緩顏料乾燥時間。
(3)著色層干後會迅速失去可溶性,同時形成堅韌、有彈性的不滲水的膜。這種膜類似於橡膠。
(4)顏色飽滿、濃重、鮮潤,無論怎樣調和都不會有「臟」「灰」的感覺。著色層永遠不會有吸油發污的現象。
(5)作品的持久性較長。油畫中的油膜時間久了容易氧化,變黃、變硬易使畫面產生龜裂現象。而丙烯膠膜從理論上講永遠不會脆化,也絕不會變黃。
(6)丙烯顏料在使用方式上與油畫的最大區別是帶有一般水性顏料的操作特性,既能作水彩,又能作水粉用。
(7)丙烯塑型軟膏中有含顆粒型,且有粗顆粒與細顆粒之分,為制 作肌理提供了方便。(8)丙烯顏料有毒,但對人體不會很大的產生傷害。只要小心不要誤食就行了。 (9)丙烯顏料可以用作自己設計文化衫,可以突出個人個性。但是最好要用全棉的衣服,而且是白色的。

應當注意的是:丙烯畫應在丙烯底塗料(GESSO)製作的底子上繪制,不要用油質底子作畫。材料專家也不主張丙烯與油畫色混合使用,尤其不要在丙烯底子上畫油畫,這主要是為了作品的永久性保存。丙烯與油畫顏料之間並沒有不良反應,交替使用時,其附著力有待於時間的檢驗。

4油畫顏料

油畫顏料一種油畫專用繪畫顏料,由顏料粉加油和膠攪拌研磨而成。市場出售多為管裝,亦可自製。

油畫顏料是以礦物、植物、動物、化學合成的色粉與調和劑亞麻油或核桃油攪拌研磨所形成的一種物質實體。它的特性是能染給別的材料或附著於某種材料上而形成一定的顏料層,這種顏料層具有一定可塑性,它能根據工具的運用而形成畫家所想達到的各種形痕和肌理。油畫顏料的各種色相是根據色粉的色相而決定的,油可以起到使色粉的色相稍偏深及飽和一些的作用。

5國畫顏料

國畫顏料也叫中國畫顏料,是用來畫國畫的專用顏料。現在銷售的一般為管裝和顏料塊,也有顏料粉的。國畫顏料的分類傳統的中國畫顏料,它一般分成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兩大類,從使用歷史上講,應先有礦物、後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煙、後有油煙。遠古時的岩畫上留下的鮮艷色澤,據化驗後,發現是用了礦物顏料(如硃砂),礦物顏料的顯著特點是不易退色、色彩鮮艷,看過張大千晚年潑彩畫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積的石青、石綠、硃砂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植物顏料主要是從樹木花卉中提煉出來的。

水粉顏料

水粉是水粉顏料的簡稱,在中國有多種稱呼如廣告色、宣傳色等。屬於水彩的一種,即不透明水彩顏料。由於廉價,易學易用,常用於初學者學習色彩畫的入門畫材,其用法模擬油畫技法。

水粉色彩純度與明度的局限性水粉顏料在濕的時候,它顏色的飽和度和油畫顏料一樣很高,而干後,由於粉的作用及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幅度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局限性。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過稀釋、加粉或含粉質顏料較多的淺顏色來實現的。它的干濕變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顏色只加少許的粉,在濕時和干時,其明度就表現出或深或淺的差別,這就是水粉顏料的干濕反應。由於水粉干後顏色普遍變淺,所以,運用好粉是水粉畫技術上最難解決的問題。而含粉的色彩又恰恰使畫面的顏色充滿水粉畫特有的「粉」的品質,而出現特別豐富的中間色彩,但水粉畫的顏色細膩程度還是遠遠要低於油畫的。

由於水粉顏料性質的局限性,很少有規格較高的大型作品選用水粉顏料進行創作的。

水粉顏料的個性差異水粉顏料大部分顏色是比較穩定的,如土黃、土紅、赭石、桔黃、中黃、淡黃、橄欖綠、粉綠、群青、鈷藍、湖藍等等。但是,水粉顏料中的深紅、玫瑰紅、青蓮、紫羅蘭等顏色就極不穩定,容易出現翻色,不易覆蓋。水粉顏色的透明色彩種類較少,只有檸檬黃、玫瑰紅、青蓮等少數幾種顏色,要畫好水粉畫就必須充分掌握水粉各顏料的個性,了解它的受色能力的強弱、覆蓋能力的大小、色價的高低。這些問題都要通過不斷實踐,做到熟能生巧。

顏料(pigment)用來著色的粉末狀物質。在水、油脂、樹脂、有機溶劑等介質中不溶解,但能均勻地在這些介質中分散並能使介質著色,而又具有一定的遮蓋力。美術用的顏料基本要求顆粒越細膩越好,顏色越鮮艷越好,越持久不變色越好(穩定性要好)。 水彩顏料的水彩顏料除了白色,幾乎都是透明的。這樣才能滿足水彩罩染的需要。水粉顏料最初是在水彩顏料里添加白色的粉料,使顏色不透明而發明的。由於水彩顏料是透明的,所以一旦畫錯很難修改。而水粉顏料由於不透明就可以很輕易的修改。後來在水粉顏料中又添加了阿拉伯膠等原料進一步改善了它的性能。阿拉伯膠能讓水粉顏料干後表面有一層光澤,但是在需要平塗的特殊場合(比如畫效果圖和為動畫上色這樣的情況),膠會在色表面形成不規則的斑點,或者讓顏色不均勻,所以有專門的脫膠顏料。

油畫顏料是用油稀釋顏料。

國畫顏料十分豐富,有各種類型,從礦粉到植物提取到動物提取,類型復雜。

理論上來說只要有紅黃藍三原色就可以調出其他所有的顏色,但是調出來的顏色純度總是不夠高,所以現代的美術顏料廠商就為各種色相和明度的顏色,生產高純度的顏料以滿足各種需要。從最基本的12色到通常的24色甚至48色到六十多色。還不包括特殊的金屬色。

2. 怎麼樣畫人物的頭發,帶圖!

那要看你用的是什麼顏料了 馬克筆: 堅持由淺入深的原則,一層層地加重頭發的暗色。如果需要還可以用勾線筆勾出白色發絲,加強效果。可以參考一下CLAMP的彩稿。 水彩: 先用水打濕要上色的部分(使渲染的更自然均勻,所以最好用水彩紙或厚一點的紙)水不要太多,以免紙翹起。先大致渲染出明暗關系,留出高光。然後再用較深的顏色來強調細節或或將筆上的水份吸干沾色要濃稠一點,輕輕順著生長方向刷,只要干濕控制的得當(不太好控制,要多練),就可以畫出漂亮的發絲。 註:1.要遵守由淺入深的原則。因為先畫深色,易將深色溶解,弄臟畫面。2.塗色前的濕水工作要注意水量的控制,太少染不勻,太多干後會有水漬,最好在水份剛被吸到紙里時即刻塗色。可以參考一下游素蘭的彩稿。 彩鉛: 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先用水彩或水粉渲染出大致色彩,再用彩鉛在上面進一步描繪(這種方法在於單純的體現彩鉛在紙上塗抹後形成的魅力)。可以參考一下清水玲子的彩稿。 粉彩: 大致塗出明暗關系,再用深色進一步的強化出陰影結構,亮部加上高光。可以參考一下桂正和的彩稿。 水粉: 水粉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可以注意一下如何通過控制水份,而使頭發中不同色度的顏色,結合的更自然(當然,因畫風不同,這一點也不是必須的)。可以參考一下貞本義行的彩稿。 彩色墨水: 原則也是由淺到深。下面那張圖的頭發就是用彩色墨水畫的。此外還可以參考一下CLAMP的彩稿。 光影效果的處理: 原則上無非是注意光源,頭發生長方向,頭發的厚度 你可以在畫草稿時,先定一個光源,再依照頭發生長方向和厚度標出反光的位置,這樣在上色時就有了大致方向。可以多參考別人的作品,學習他們的處理方式。看一些美發雜志,照片增加對頭發光影的感覺。 (寫了這么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_^) 素描 人物頭發的表現,有很多同學不太重視,以致於作品中五官畫得很好,頭發的處理卻很幼稚。頭發的表現確實有一些難度,它不像面部那樣具有明顯的結構,也不像五官那樣具有「有意思」的細節,它烏黑蓬鬆地附著在頭部,使人辨不出哪是應該刻畫的重點。但是頭發在頭部占的面積很大,並涉及到人像很大一段輪廓。頭發又是反映人物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應該重視對頭發的表現。 (1)頭發應該體現頭部的主要形體特徵。不管對象是何種發式,要注意它的球體特徵。它與臉部的結構是一個整體,同樣有明暗交界線、反光和亮部。由於人的頭發表面光滑,所以會出現高光,這些高光都是由一根根彎曲的頭發集合而成。表現時要注意它與一般的高光形式不同,畫得不好,會像「白斑」或灰白頭。 (2)要注意頭發外輪廓的變化。不同的發式對外輪廓有一定的影響。簡單的發式,外輪廓的變化也簡單,反之則復雜。由於頭發的色調很重要,因此,外輪廓的變化主要利用素描的虛實手段來處理。 (3)要注意處理頭發與臉部的銜接方式。鬢角部分是一種過渡形式,發際部分具有一定的厚度,這種厚度會給額頭造成投影。 (4)發式不但可以反映人物的性別,而且也是表現人物件格與愛好的重要方面。發式的變化多種多樣,無論何種發式,表現時都要注意頭發的組織、穿插和結構的透視縮變。 頭像素描中,頭發的表現很重要,希望學習者拿出研究五官的態度來研究它的表現,同時也要注意它在整個頭部中的主次關系。

3.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三八」節時,幼兒有一個繪畫活動《為媽媽設計發型》。畫好之後有一組的小朋友發現了畫紙下面墊板上的印跡,大家的興趣一下子都轉移到了那上面,議論紛紛。我想那不就是版畫的雛形嗎?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就在於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創新意識,體驗創作的快樂。由此我們生成了這一節美術活動《有趣的版畫》。

【活動目標】

1、欣賞了解多種發型,感受頭發造型的藝術美。

2、嘗試用版畫的形式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發型,體驗創造的快樂。

3、能與同伴共享空間和操作材料,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1、各種發型圖片。

2、各種水粉顏料、調色盤、粗鉛筆、排筆、抹布等。

3、音樂、展板。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進入主題。

師:小朋友們看看我,崔老師和剛才相比有什麼變化?那我們在座的小朋友都有什麼樣的發型呢?請回頭看一看,小朋友身後的老師們也有各種各樣美麗的發型。

(二)欣賞各種各樣的發型,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師:這么多好看的發型都是由誰設計出來的?美發師真能幹!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了那麼多好看的發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欣賞生活中常見的發型。(PPT1)

師:這些發型中有的是直發,有的是卷發;有的是短發,有的是披肩長發;有的扎了辮子,有的盤起了頭;有的有劉海,有的沒有劉海。頭發的顏色有黑色的,黃色的,紅色的,金色的,多美呀!

2、欣賞特殊的發型。

師:美發師除了做出這些漂亮的發型,他們還喜歡在頭發上加上裝飾物,設計出一些特殊的發型。那會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也來看看吧。(PPT2)

師:這些特殊的、誇張的發型生活中會經常看到嗎?你在什麼活動中會見到?

小結:這些一般是舞台表演時用到的發型,比較誇張,很有創意。

(三)幼兒認識版畫及所用材料。

1、師:發型師真了不起!崔老師也想學做發型師。看!這是我設計的發型(圖片展示)

提問:大家覺得我的畫和你們平日里畫出來的畫有什麼不一樣?

2、引入「版畫」,幼兒初步了解。

師:我用的是版畫的畫法。什麼是版畫呢?(邊播PPT3邊大概講解)

「版畫」是我國許多種繪畫方式中的一種,就是用小刀或硬的東西在紙版、木版、銅版上雕刻好畫面再塗上顏料,然後印刷出來的東西。現在小朋友們看到的就是一組版畫作品。

3、介紹作畫材料,提出作畫要求。

(1)我製作這些版畫時用到了KT板,畫紙、顏料、粗鉛筆、排筆。

(2)畫的時候要記住(教師演示):先在KT板上「用力畫出來」,然後用排筆「均勻刷顏料」,最後「輕輕蓋紙使勁壓」。

(3)幫助幼兒鞏固畫法步驟。

展示剛畫好的版畫。

提問:想完成好版畫,第一步要干什麼?(在kt版上「用力畫出來」)力氣太大會戳破kt版,太小用力畫出的痕跡會不清楚。

第二步要干什麼?(用排筆「均勻刷顏料」)

第三步要干什麼?(輕輕蓋紙使勁壓。

(四)幼兒設計發型。

1、師:小朋友們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個漂亮的發型呢?你們想設計出什麼樣的發型?

2、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五)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向同伴、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設計的發型,分享創造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孩子自身以及身邊熟悉的人的發型入手,激活孩子們的已知經驗,通過欣賞生活常態下的各種發型,幫助孩子復習對各種發型的認識,為創造奠定基礎。第二次讓孩子欣賞有裝飾的發型和造型奇特的發型,是為了激活孩子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靈感。通過版畫這種獨特的形式,結合孩子們熟悉的話題,讓其創造性的表現自己設計的發型,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嘗試版畫創作活動是難點,教師要特別注重孩子作畫過程中的巡視、指導,注意幼兒能力差異。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阿公、阿婆

材料與工具:胡蘿卜、西紅柿、橘子、黑豆、豌豆、花生、蔥頭須、柚子、紅辣椒、牙簽、美工刀。

(阿公)製作方法:l選一隻胡蘿卜,用短牙簽將眉毛、胡須(蔥頭須)、耳(花生)、嘴(紅辣椒片)分別固定在合適位置。2.用美工刀在眉毛下挖兩個小洞,並塞入兩顆黑豆做眼睛。3用牙簽將豌豆固定在胡蘿卜頂部,給阿公戴上一頂帽子。

(阿婆)製作方法:1.選一隻西紅柿做阿婆的頭,眉毛、眼睛、耳朵、嘴巴製作方法同上。2.選一隻橘子做阿婆的身體,並用牙簽將它與頭部連接起來。3.用牙簽將抽子固定在西紅柿頂部做帽子(圖一)。

戴瓜皮帽的女娃

材料與工具:柚子、蔥、冬瓜、小西紅柿、紅辣椒、野果、牙簽。

製作方法:1.將柚子頂部切掉一小塊做娃娃的頭部,然後用牙簽將瓜皮帽(冬瓜頂)固定在娃娃頭上。2.用短牙簽把眼睛(野果)、嘴巴(小西紅柿)、辮子(串上紅辣椒圈的蔥)分別固定在頭部適當的位置(圖二)。

蝸牛

材料與工具:胡蘿卜、茄子、小西紅柿、牙簽。

製作方法:1.選一根茄子做蝸牛的身體。2.切下胡蘿卜頂部做蝸牛殼,並用牙簽將蝸牛殼和身體連接起來。3.將小西紅柿用牙簽固定在蝸牛頭部做眼睛。4.將切成片狀的胡蘿卜用短牙簽固定在蝸牛腹部,一隻在地上爬行的蝸牛便做成了(圖三)。

小象

材料與工具:番石榴、紅辣椒、豌豆、黑豆、胡蘿卜、茄子蒂、牙簽。

製作方法:1.將番石榴橫放做小象的身體。2.將黑豆、紅辣椒、豌豆、茄子蒂分別固定在番石榴的適合部位作小象的眼睛、鼻子、耳朵、尾巴。3.最後將兩塊正方形的胡蘿卜用短牙簽固定在小象腹部兩側(圖四)。

小魚

材料與工具:茭白(或白蘿卜)、小西紅柿、紅辣椒、野果、水彩筆、牙簽。

製作方法:1.選一根茭白或白蘿卜(可用水彩筆在白蘿卜上畫出魚鱗)做小魚的身體。將小西紅柿或野果對半切,然後用短牙簽分別固定在茭白兩側做魚的眼睛。3.用牙簽將小塊紅辣椒固定在茭白(或白蘿卜)頂部做魚的嘴巴。4.最後將牙簽插入小魚腹部加以固定(圖五)。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慣用一筆點轉的方法畫櫻桃。

2.耐心添畫細節,合理布局。

3.樂意評價同伴的作品。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有用毛筆畫圓的基礎。

2.櫻桃實物及范畫。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櫻桃實物,引導幼兒觀察櫻桃的外形特徵。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水果?櫻桃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

2.教師出示範畫,引導幼兒討論畫法。

(1)教師:你們覺得這個圓應該怎麼畫? (幼兒回憶、探索小圓的多種畫法,教師提煉總結)

(2)教師: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畫出小圓呢?你們是用什麼方法畫的?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最簡單?

(3)教師小結:以前我們學過用點畫的方法畫圓,兩筆畫圓,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畫圓方法——一筆點轉法。

3.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基本畫法:用大白雲蘸赭紅色在紙上一筆點轉出球體;用小勾線筆蘸濃墨,中鋒勾櫻桃柄、點果臍(注意櫻桃柄的方向要有變化);若畫面中有很多櫻桃,應適當注意疏密關系。

4.幼兒互相欣賞作品並發表評價意見。

教師:你喜歡哪一幅畫?為什麼?

活動反思

這位老師的評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的即使評價在潛移默化中肯定和宣傳了正確的小小組學習方法,這種評價的過程,比單一的說教要有用適切得多。審視當前的課堂教學,不難發現傳統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存在著如下弊端:1、單一不全面。。即時評價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忽略甚至遺漏了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個體所運用的學習方法及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2、單向缺互動。評價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單向活動,生生之間,組群之間的多項立體互動評價明顯不足;3、單調不豐滿。評價語言及手段單一,缺乏針對性、藝術性,不利於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認識到這一點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便會時刻注意到自己即時評價語言的重要性。比如在這堂課上,我是這么做的:對於小小組合作學習中分工明確人人積極參與的小小組給與當場表揚;深入小小組指導學生之間互動評價;在交流時,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運用略顯誇張的語氣語調動作來肯定宣揚,如:多棒的問題!你怎麼那麼聰明!老師都佩服你了!快快給點掌聲啊……即時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即時評價始終伴隨著課堂教學。我想作為老師,重視學會合理正確的運用即使評價是非常必須的。

小網路:櫻桃(學名:Cerasus pseudocerasus),是某些李屬類植物的統稱,包括櫻桃亞屬、酸櫻桃亞屬、桂櫻亞屬等。喬木,高2-6米,樹皮灰白色。小枝灰褐色,嫩枝綠色,無毛或被疏柔毛。冬芽卵形,無毛。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設計賀卡,充分想像畫出與眾不同的自己喜歡的畫面。

2、掌握賀卡的製作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現畫面的主次層次。

3、在學會製作不同類型的賀卡的基礎上,讓幼兒創造性的裝飾各種圖案,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2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活動准備

1、油畫棒、試塗顏色的砂紙、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紙賀卡

2、作品展示區 各種賀卡彩筆 各種紙卡、

3、上課用的課件及多媒體教室。

活動流程

一、欣賞各種賀卡,進行發散思維: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

1、擴散思維:了解賀卡的種類:生日卡、賀年卡、畢業卡、聖誕卡、節日卡……、

問:你在哪裡見過賀卡?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賀卡有什麼用處?讓幼兒知道:賀卡可以傳達友誼,表示相互祝福之情。

2、發散思維:為不同的賀卡分類:(根據材料、形狀、內容、圖案不同進行分類)

3、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了解賀卡的演變:

樹葉賀卡——紙賀卡——電子賀卡(幼兒根據賀卡的不同進行討論,說說自己賀卡的種類。)

二、創新製作賀卡:

1、幼兒觀察砂紙的特點,砂紙和白紙的不同之處。砂紙和白紙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砂紙與白紙的不同之處。

(白紙光滑、塗上顏色鮮艷,砂紙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礫、對油畫棒的著色力較好。)

2、畫畫時用什麼樣的方法塗色呢?師幼共同用手指撫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輕重。(塗底色時用油畫棒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掃過。畫主要景物時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你喜歡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在砂紙上試塗各種顏色,探索發現適合砂紙畫選用的顏色。(白色、粉色、黃色、天蘭色、桃紅色、淺綠色、紫羅蘭等一些色彩艷麗的顏色,還可以讓幼兒試用先塗白色打底,再塗紅色、深藍、綠色等顏色。)

4、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賀卡准備送給誰?(這么美麗的砂紙畫賀卡你想送給誰?)

從畫面的主次層次表現情況、顏色的選擇、內容的表現的情況。問幼兒你在賀卡裡面畫些什麼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想要送給什麼人。

三、郵寄賀卡

利用周末請家長幫忙把自己製作的賀卡郵寄給你最喜歡的人。並把結果反饋給老師。

活動反思

活動層層遞進,孩子的感受層層深入。

本次活動由搜集賀卡、欣賞賀卡、設計賀卡等組成一系列的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看看、畫畫、貼貼、寫寫、剪剪這樣由淺入深地進行了探索,他們的感受也應該是層層遞進的。

孩子們從最初的搜集到欣賞再到設計和郵寄,是一個極其自然而流暢的過程,每一次活動都是下一次活動的基礎和鋪墊,這與老師的精心預設與隨時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因為老師要根據孩子每次的經驗水平和現實表現進行調解,才會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動中都有所收獲。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鉛筆花紋的多樣性,初步學慣用各種線條、圖案裝飾鉛筆外殼,提高自我表現的願望。

2.能與同伴協調合作,友好交流,體驗分工合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老師自製鉛筆圖示5幅,大張卡紙5張,剪刀、雙面膠若干,裝飾材料若干,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鉛筆,感受鉛筆花紋的多樣性。

1.打招呼入座,3個幼兒一組

出示鉛筆:老師手上有什麼?(鉛筆)

平時用鉛筆干什麼?(寫字、畫畫等)

2.仔細觀察鉛筆的花紋

(1)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鉛筆,都不大相同,等會每個幼兒自選一支你最喜歡的鉛筆,看看圖案有什麼不同?

(2)每人一支鉛筆,說說你的鉛筆上有什麼圖案?幼兒說,教師出示圖片。

(3)出示老師製作的鉛筆圖示

二、小小設計師

這些鉛筆都是別人設計的,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回小小設計師,來設計鉛筆。

1.觀察提供的材料,該如何製作?(按圖示剪下圓錐形粘成帽子,然後進行裝飾;卡紙兩邊剪下兩個圓,模特手臂從裡面伸出來;設計師開始在模特身上畫畫)

2.討論:誰願意做設計師?誰來做模特?提醒幼兒:一個好的設計師如果沒有一個模特來穿,再好的設計也沒用。

3.幼兒三人一組,分工合作。

提出要求:毛筆蘸一種顏色後不能蘸別的顏色,如果要換顏色,毛筆洗干凈後再蘸別的顏色。

三、鉛筆秀(音樂:快樂崇拜)

一組一組出場展示走秀,讓幼兒說說設計的圖案。

一起感謝給你們掌聲的觀眾,鉛筆展示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光臨!

活動反思:

《鉛筆狂想曲》是孩子們自發生成的活動,因此,孩子們在活動中非常積極主動,樂意與同伴合作、交流。但是在分配角色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我要求三人一組合作,一人做模特,即作品完成時,拿著作品登台走秀,另外2個做設計師,即設計繪畫。好多幼兒不願意當模特,我反思分析其原因:模特相比設計師,缺乏挑戰性。設計師不僅要合作協調好,設計的圖案要新穎、獨特,而且繪畫過程中要注意不能碰破紙、畫的圖案不能模糊等。於是我及時調整策略:三人都當設計師,把卡紙鋪在地上一起合作作畫,完成作品後選一代表當模特走秀。誰知話音剛落,孩子們紛紛舉雙手贊同,全票通過。接著孩子們自由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最後環節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模特代表穿著設計新穎的鉛筆登台亮相。頓時,教室里掌聲四起,好不開心。因此,本次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即只有孩子感興趣的、適合孩子的活動才是最好的。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意圖: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在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別與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進而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利用漫畫形式誇張地表現自己的特徵。

活動目標:

1、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2、大膽、誇張地介紹自己的特徵。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本班的幼兒照片兩張。

2、活動材料書。

活動過程:

1、我們一樣嗎?

自己和小朋友長得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教師出示自己照片,這是誰?怎樣看出來的?

出示本班幼兒照片,是誰?怎樣看出來的?

2、特別的朋友

翻看幼兒活動手冊第一冊第7頁的照片,有三位朋友都說自己很特別,你們看出來沒有?聽聽他們是怎樣說的?

教師按畫頁上的文字用誇張的語言描述人物特徵。

這三位小朋友哪幾位有畫像,你能找到嗎?給照片與書上的漫畫像連線。

3、畫一個特別的我

找一找自己特別的地方。

仔細觀察比較,發現自己頭部的特徵;

以漫畫手法畫自己畫像,誇張的表現自己的特徵。

4、自我描述

與同伴交談,說說自己特別的地方。

展示自由畫像,燕採用「我很特別,因為我……」的表述方式自我描述。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觀察的重點從粗略引向細微,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要求,也有利於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自己和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發現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閃光點。教學活動讓孩子們收獲了,更讓我收獲了。

不足之處:

繪畫時,應強調將自己的特點畫的誇張一些,多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使其共同提高。

小網路:特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 tè bié 。具體意思:1、不一般;與眾不同。2、格外。3、特地;特意。4、尤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 用美麗的線條、色塊、花紋,創造性地進行衣服裝飾。

2、 培養幼兒的美感,發展幼兒的現代意識。

活動准備:

幾件美麗的衣服范樣;多種美麗的小圖案;彩筆、剪刀、錄音機、磁帶、漿糊、大頭針;每人一張正方形紙(紙上畫有不同款式的衣服輪廓線)、夾子、鐵絲。

活動過程:

一、幼兒服裝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我們班的服裝表演隊今天成立了,你們高興不高興?(拍手歡迎)(讓幾個幼兒穿上衣服范樣,隨音樂進行服裝表演,擺造型、做動作,展示自己美麗的服裝。其他幼兒觀看,情緒興奮。)

二、欣賞服裝,激起幼兒的創作慾望。

老師:小朋友,你們看,他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漂亮)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們的衣服為什麼這么漂亮。(然後逐一從顏色、款式、花紋、對稱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想)好!現在你們每個小朋友都是小小設計師,自己動手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來參加我們舉辦的「服裝展銷會」好不好?(好)我們還要評獎呢,希望你們認真設計,爭取得獎。(小朋友們都躍躍欲試)

三、剪下衣服,進行裝飾。

老師:請你們沿衣服輪廓線剪下衣服樣。(提醒幼兒安全用剪刀。)可以用老師准備的圖案進行裝飾,如不夠用,也可以用彩筆進行裝飾。(幼兒在音樂聲中,認真、愉快、興趣盎然地進行裝飾)

四、幼兒自由進行服裝表演。

老師:請小朋友裝飾完後,隨音樂自由地進行服裝表演,好不好?(好)(幼兒展示自己裝飾的美麗的衣服,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用大頭針)

五、服裝展銷及講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8

工具和材料:

長方形卡紙一張,直尺一把,鉛筆一枝,雙面膠一卷,介紙刀一把,線繩一根。

製作過程:

第一步:量距離

在准備好的卡紙上面,按1cm為間隔,從卡片的一端開始,劃分出若乾等距離的線,並用鉛筆描繪出來。

第二步:切卡紙

用介紙刀沿著剛才劃線的地方切開,注意,不能切得長短不一,不然做出來的燈籠會很不勻稱。

第三步:卷卡紙

在切好卡紙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卡紙卷一下,呈現一個弧形。做到這一步呢,燈籠的大致輪廓就出來了。

第四步:剪垂穗

我們都知道燈籠下面都有一些很很飄逸的穗穗,現在我們就來剪出這些穗。用剛才卡紙的邊角料,間隔著剪,要密集一些,這樣穗才會飄逸好看。最後將剪好的穗貼在弧形卡紙下面的一周上。

第五步:貼線繩

成敗在此一舉了。在已經對貼好的燈籠上面,在水平角度上各貼上線繩,記住,線繩之前應該先裁剪成兩段,長度要一直,不然提燈籠的時候就無法保持平衡了。

結束語:

燈籠完成啦。過程不是很復雜,只要靜下心來,一步一步地跟著做,就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小燈籠。

小網路: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大膽的運用水粉畫的形式勾畫人物的臉部輪廓和發型特點。

2、學習正確的運用毛筆進行彩繪寫生。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1、請幼兒互相觀察好朋友的長相、發型等主要的外形特徵。

2、顏料、毛筆、漱筆筒、調色盤、飯衣等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今天活動之前我們先唱首歌吧!(師生共同唱《拉拉勾》)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長什麼樣子?」

「你喜歡你的好朋友嗎,為什麼?」通過引導幼兒講述好朋友的好,加深幼兒對同伴、朋友之間的愛的理解。

老師小結:好朋友不僅陪你玩,還能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你。我們一起來畫畫我們的好朋友吧。

3、師生互動學習,畫好朋友。

(1)先畫一個大大的圓,這是什麼?這是好朋友的臉。我們親親她,對好朋友說:我親親你的臉。好朋友的臉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好朋友臉部輪廓和色彩特徵,學慣用不同的顏色平塗。)臉上還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添畫五官)

(2)好朋友的頭發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顏色的?選擇主要的顏色,添加少許其他顏色平塗。

(3)整個主體完成以後,要將背景完成。在繪制背景的時候要注意簡練,美觀。不可再瑣碎繁雜,要與美麗豐富的主體形成對比,使畫面更加的美麗。

4、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1)運用水粉顏料畫出好朋友的主要特徵。

(2)幫助幼兒分析好朋友的臉部色彩有些什麼變化和特點。

5、結束活動。

(1)幼兒作品展示,互相交流。

(2)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牆上。

延伸活動:

可設計作品外框,做成照片形式並張貼於室內,讓幼兒互相欣賞,學習。

小網路:水粉畫是使用水調和粉質顏料繪制而成的一種畫。其表現特點為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色彩可以在畫面上產生艷麗、柔潤、明亮、渾厚等藝術效果。

4. 水粉畫外部刷什麼材料可以不變色防水

水粉畫畫面乾燥後刷或噴油畫上光油,可以使畫面不變色,且能防潮濕,方便今後清洗。上光油就作用而言有上光、調色、隔離、亞光之別。就材料而言分為自然、合成和蠟質等不同種類。不同種類的上光油有不同的用途。
(1)自然軟樹脂上光油
自然軟樹脂上光油塗於已完成並干透的作品表面,會形成一層有光澤、堅韌的透明薄膜,既能防止灰塵污染、潮氣腐蝕,又能保護著色層,使畫面保持永久的美感。
①達瑪樹脂上光油:是最好的多用途自然樹脂上光油,乾燥速度快,薄塗一遍即可。這種上光油能夠清洗和更新油畫作品表面因時間長久發黃變脆的油膜。目前市場上有兩種:(1∶3)達瑪上光油用於繪畫上光;(1∶2)達瑪上光油可配製乳狀亞光調色劑、三合調色油及坦培拉乳液等。
②瑪蒂(乳香)樹脂上光油:它是19世紀較為普遍使用的上光油,能給畫面帶來一種高光澤的金色表層,特別適於古典油畫。其金色特機能使著色層產生古色古香的效果。它是修復古畫的理想上光材料。
(2)自然硬樹脂上光油
自然硬樹脂在19世紀曾被用作繪畫上光油,因結膜極硬,不可逆轉,且難以製作,如今已很少使用,但其堅韌度與不可溶解性在調色媒介中佔一定上風。目前國外美術用品市場上有珂巴樹脂和琥珀兩種硬樹脂上光油。
①珂巴樹脂上光油:直接調入油畫顏料中使用,顏色會更加流暢、光亮,畫面平滑、速干、不變形,油膜發出誘人的光澤。
②琥珀上光油:琥珀是已知最堅硬的自然樹脂,呈銅色和金色。琥珀上光油是強有力的一種上光油,作為調色媒介使用,它會使著色層閃閃發亮,產生琺琅質的光澤。早期尼德蘭細密畫具有珠寶般的「神聖」特性,就是由於使用了淡薄的琥珀上光油。如今它在國外美術用品市場上也極少見,其價格昂貴,一般只作為其它調色液或上光油的添加劑使用。
(3)合成樹脂上光油
20世紀發明的合成樹脂是一種全新的繪畫材料。合成樹脂上光油與傳統樹脂上光油比擬,不會因時間久而發黃,也不會變硬和發脆,並且具有優質樹脂上光油的的所有特長。有些新型合成上光油含有防紫外線材料,能為畫面的著色層提供保護以遏制褪色,從而延長色層的壽命。目前,用於繪畫的合成上光油有:醇酸樹脂系列、丙烯酸樹脂系列和甲酮樹脂上光油。部門已在海內有售,但還沒有國產品牌。
(4)潤色(修正)上光油
潤色用修正上光油是達瑪樹脂與瑪蒂樹脂的高稀釋形式。其主要職能是在作畫過程中恢復因吸油而變得昏暗的色彩光澤,是直接畫法中最有用的潤色劑,可自行配製。成品樹脂上光油用松節油加倍稀釋即成。
(5)蠟質上光油與亞光油
用蜂蠟與稀釋劑(一般為礦物酒精)混合而成的奶白色糊狀上光油,薄而平均地塗或刮於畫面上,乾燥幾分鍾後,用一塊軟擦布(純絲綢最好)像擦皮鞋那樣擦拭表面,使畫面變得閃亮、光滑。因其特殊的使用方法,蠟質上光油合用於木板等硬支承材料。
除合成亞光材料外,藝術家也用溶解於松節油的蜂蠟和達瑪上光油混合配製亞光油,其中蠟的多少決定著亞光的程度。

5. 美圖秀秀照片怎麼變水彩畫

圖1
快來看看Yummy用「美圖秀秀」處理的效果吧:
圖2
看了轉成水彩畫的效果圖後,相信大家都會有那種亦真亦幻的驚喜感覺吧,喜歡的話,趕緊往下看吧:
第一步:在「美圖秀秀」軟體下,打開待處理的人像照片,進入「美容」菜單下,選擇「磨皮祛痘」功能,將「自動磨皮—智能磨皮」的力度調至「深」,然後點擊應用。
圖3
第二步:緊接著,再進入「磨皮祛痘」界面下,將「自動磨皮—智能磨皮」的力度調至「中」,再次點擊應用。
圖4
第三步:兩次磨皮讓照片有了暈染的效果,皮膚變的更加柔潤通透,發絲也接近了水彩筆的潤滑觸感。這時進入「美化」菜單下,選擇2次「基礎-銳化」特效,讓邊緣的線條更加立體。
圖5
第四步:最後,將真實場景中的背景虛化。只需在「美化」菜單下,點擊「背景虛化」,調整畫筆大小和虛化力度,將人物塗抹出來即可。
圖6
學會這一招,就能輕松將照片轉換成超越現實的繪畫作品啦,小小「畫家」們,還不趕快動手啊!對了,如果你的照片色彩不夠鮮麗,可以再用「局部變色筆」進行色彩增艷,會更接近水彩畫的效果哦!
圖7

6. 畫水粉畫的技巧是什麼

作水彩、水粉畫,與作其他繪畫一樣,都要注意方法和步驟,由整體到局部,又由局部回復到整體,使作品逐步達到深入和完善。一般要經過五個階段,即落幅、素描稿、上色、深入刻畫、調整完成。在上色順序上,一般是從大面積的色彩或從畫面主要物體開始較好,這樣對於確定一幅畫面的基調,保持全畫大體關系的正確,是有好處的。也有的作者習慣從淺色或者像畫油畫那樣先從深的部分開始,也各有各的長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和個人的作畫習慣來決定。著色時要注意計劃性,如畫面上某一部分需要待底色將干未乾時加色,另一部分必須待底層顏色全部干後再上別的色,這都要「成竹在胸」,一步步地進行,這對於刻畫對象的不同特徵,表現物體的空間感、質量感,是有很大幫助的。

水彩、水粉畫的技法是比較多樣的,但大致不外乎干畫法和濕畫法兩種。所謂干畫,即少用水的意思,並非不摻水而僅用顏料乾擦,作畫時要待前一層顏色干後再塗上第二層色,層層加疊,前一層色與第二層色有較明晰的界限,所以也有稱之為多層畫法。干畫法落筆應力求肯定、准確,以求表現明確的形體以及各種層次和體面的轉折關系。干畫法應注意的是:在底色未乾時不要急於覆蓋,以防止底色泛上來;且顏色覆蓋的次數也不宜太多,覆蓋大多或顏色堆得太厚,會使色彩變灰、變膩。干畫法不太受時間的限制,便於從容作畫,較易掌握,對於初學者鍛煉嚴格的造型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但干畫法不易發揮水色流動的特色,運用不好會產生干澀、生硬等弊病。

濕畫法是利用水分的溶和,使兩塊顏色自然地互相接合的一種方法,作畫時趁前筆顏色塗上還未乾時,接上後筆,使筆與筆之間的銜接柔和,邊緣滋潤。濕畫法用來表現光滑細膩的物體,畫遠景、物體的暗部和反光部也都比較適宜。濕畫法要注意掌握水分的多少和下筆的時機,該用多少水,底色濕潤到什麼程度把顏色畫上去合適,都要很好地研究。此外,在底色已干而尚需作濕接時,可先用清水在局部濕潤後再把顏色畫上去,或顏色畫上後用干凈的筆蘸水在色塊邊緣輕刷一下,也可以達到濕畫法的效果。

在水粉畫中,於畫法以厚塗較多,濕畫法以薄塗較多,而所謂厚或薄,也都是相對的,要根據特定的對象和作畫的立意,靈活採用相應的表現方法。許多作者往往將干、濕兩種畫法交替使用,干濕並呈,厚薄有致,有些地方用較多的水分加以渲染、滲化,有些地方則以色塊的覆蓋或並置,從而達到畫面多樣的統一,使作品更趨完善。《浦江之春》就是干畫與濕畫結合運用的示例。

這里分別介紹幾種採用干畫法和濕畫法完成的人物和風景作品,在處理手法上有的以塊面為主地表現對象,有的則以線與面結合的方法表現對象,可供初學者作畫時參考。

干畫法,採用水粉厚塗的方法,表現人物面部的起伏變化,筆觸明顯,畫面效果強烈。

濕畫法,以水彩薄塗為主,顏料里水分比較多,色彩滲化流動比較明顯,並以線面結合處理的方法,使畫面主體更為明確。

以干畫為主,水彩與水粉並用的方法,在造型和設色上採用一些裝飾性的效果,以表現出對象雄渾壯麗、奇風異彩的特徵。

採用水彩濕畫的方法,天空、遠山、水面等,都是借重色彩滲化的方法來表現的,使畫中景物微妙、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達到表現出雨後漁場那種蒼茫煙潤的氣氛。

水彩、水粉畫除了以上兩種主要技法之外,尚有以畫面的素描稿為基礎而敷以淡彩的方法。如廣為流行的鉛筆水彩。鋼筆水彩、木炭水彩等,也是深受群眾歡迎的表現形式。這種方法一般適宜於表現精細的物象,作者先用素描工具畫出對象的輪廓、形體結構、黑白關系等,然後加上透明、鮮亮的大塊色,使畫面既嚴謹又活潑,從而產生特殊的美感。這類作品,由於能充分表達出對象形與色兩方面的特徵,而為許多作者搜集創作素材、記錄生活所經常採用的方法;建築方面的效果圖、舞台美術的服裝、造型、布景等設計圖,也大都採用這種素描與色彩相結合的方法。在製作順序上,一般是先畫好底層的素描,然後再在上面設色,也可兩者反復進行(木炭水彩,可先噴膠將木炭素描加以固定後上色,也可任其木炭粉末與水彩顏料自然融化。兩種方法,各得其妙)。其中,鋼筆水彩為防止墨水滲化而污臟畫面,也有在水彩色塗底後再在其上施以鋼筆的線條。鋼筆水彩的墨水以繪圖墨水為宜,除黑色外,也可參用其他顏色的墨水。

此外,在運用材料、工具以充分、完善地描繪對象方面,還有許多具體的技法可供選用:

浸紙法。即把畫紙置放清水裡,浸泡後取出乘濕作畫的方法。這種方法容易取得色彩滋潤光澤,用筆流暢的效果。由於畫面色液自然地滲化,因而所描繪的物象含蓄、生動,有一種類乎在生宣紙上作畫的特色。

漿彩法。即在色彩中調入或稠或稀的漿糊的一種畫法,它的特點是用筆流暢,色液較厚而不滲化,並有助於更好地表現形體和運用筆觸。漿彩法所繪制的作品,色彩豐富鮮麗、造型明確有力,它具有油畫的某些優點而仍充分體現出水彩畫的長處。

洗滌法。是指在已畫過的地方經過洗滌而取得所需要的效果。這種方法也可用作修改和調整畫面。大面積的洗滌可借用海綿,有的局部還可用吸水紙把洗下的色液吸除。

留空法。是指畫面中留出那些空白和明亮部分的方法。其中有的採用「飛白」的方法,即在作畫用筆中不經意地留出空白點;有的在上色前,在需要的部位用蠟或油畫棒畫出空白的點、線;有的則在畫就的畫面上趁顏色將於未乾時,用小刀或筆桿「刮」出所需的空白,如表現樹干、浪花、須發、玻璃或金屬的高光等,有良好的效果。

以上這些方法的運用,只有通過實踐的摸索,才能逐步達到得心應手,而產生理想的效果。

水彩、水粉畫是色彩畫的一種,要用色彩來塑造形象。關於色彩運用方面的知識,可參閱本書油畫部分的章節,這里便從略了。

水彩和水粉畫的材料工具也基本相同,兩者是可以通用的,所不同的是,其顏料的成分有所區別,水彩含少量膠質,透明性較強;而水粉則含粉質較多,具有覆蓋力,許多作者往往同時兼用兩類顏料作畫。在畫水彩時,個別亮部特別是小面積的白色或淡色,也間或參用白粉(也有的習慣於留出紙的空白,或用水洗出畫面亮的部分),而作水粉畫時,也常常借用水彩顏料,以增強畫面某些部分的透明度,特別是在描繪物像暗部色彩時,深色的水彩顏料其效果較之水粉色更佳。

作水彩、水粉畫的紙張,以質堅而緊、吸水適度、不滲化的白色紙張為宜(但也有為了表現特定的內容,而採用帶色的紙張作畫的)。吸水太快的紙,顏色不易流暢;太光滑的紙,顏料不易附著而隨水流掉。常用的水彩、水粉畫紙,有粗紋、細紋的各類繪圖紙、水彩畫紙。作水粉畫時,為了襯托出色彩的鮮亮,也有用白卡紙、白版紙作畫的。各種紙的質地不同,表現的效果也有所差異,各人可根據自己作畫的習慣選用。作比較大幅的畫時,應事先將紙裱在畫板上,以避免皺折,作起畫來既能保持平整,且易於流暢地盡興表現。

畫筆,常用的有羊毫或狼毫制的扁平筆和圓筆兩種,以有彈性而蓄水量大者為好。筆的大小,要以畫幅大小而定,一般作畫時備有不同型號的畫筆三、四支就夠了,另外可備勾線筆和塗大片色用的底紋筆各一支。

其它如調色盒、盛水用的水盂、畫夾、畫板、畫架等工具,均無一定規格,可按實用的原則,自行選用。調色盒用以盛裝擠出的顏料,分格陳列,顏料應以深淺和冷暖的程序安放,一般次序是:

白、檸檬黃、中鉻黃、土黃、桔黃、朱紅、大紅、深紅、玫瑰紅、赭石、熟褐、橄欖綠、草綠、群青、普藍、青蓮、黑。

調色盒內附有供調顏色用的平板。在調色時,如出現過於混雜或不潔白現象時,應將調色板上遺存的顏料用水洗清,另行配置新調的顏料;如在室內製作大幅的作品時,可用瓷盆或玻璃(下貼白色的紙張)來調配顏色。

此外,有的作者作畫時還藉助刮刀、絲瓜筋、海綿、蠟筆等輔助性工具,以表現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如畫面中水的閃光、細小的枝幹、雪花等不易空出的地方,常用小刀刮出,效果很生動。蠟筆也用於不易空出的局部與細印,由於蠟筆的油性與水不能結合留出自然的空白,著色時便可大膽落筆,不受拘束。用海綿和絲瓜筋吸去畫面上部分未乾的顏色,可產生滋潤和渾厚的效果。用絲瓜筋在畫就的水粉顏色底層上拍打,可以產生蒼勁和光影斑駁的特殊效果。當然,這類輔助性工具只能適當使用,特別初學者開始以盡量少用為宜

7. 水粉畫的技巧

學好水粉畫
一、構圖准確
二、用色准確
三、運筆熟練
1、構圖是繪畫藝術技巧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更是將作品各個部分組合成一個整體的一種形式。構圖的形態要服從作品內容和作者內心的感受,並根據構圖形式美的法則來決定。構圖的概念和法則,與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理論與風格密切相關。學會掌握構圖的原理和規律,可以幫助藝術家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和對素材的運用、組織,處理加工,以至達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強藝術感染力。但單純依靠構圖規律來構圖,是難以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的。所以構圖的理論與法則,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式,它將在美術實踐中被不斷否定,是在變化中發展的。S構圖:比斜線更有視覺沖擊力。
2、構圖的基本法則(不論是創作或習作,內容是人物、風景或靜物,構圖一般都遵循以下幾點法則):
美術作品中的一切,都應當從屬於作品基本內容的表達。
美術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應當相互保持聯系。
作品應當通過構圖,形成一個吸引觀眾最大注意力的視覺中心。
一個畫面的構圖結構,應是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整體,應當利用形體、明暗、線條、色彩等因素的對比諧調規律,以及空間處理,體積結合、節奏韻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穎生動,並具有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安排畫面物體,處理細節,應當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與主題表現的密切聯系。
應用構圖中的均衡,以表現穩定和靜止;應用構圖中的不均衡,以表現不穩定和運動。
作品尺寸的大小,應配合它的內容;畫幅的長寬比例應服從構圖的需要。
3、構圖均衡
均衡是繪畫構圖中一項最基本的法則。均衡通過視覺而產生形式美感。均衡不同於對稱。對稱是最穩定而單純的均衡,對稱是一種美的形態,主要應用於裝飾與圖案。中國傳統的建築及寺院,都採用對稱格式。人體和一些美麗的昆蟲的生理結構,也是對稱的。對稱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也同樣被應用,但不是絕對形式上的對稱。對稱顯示高度整齊的狀態,有完美、庄嚴、和諧、靜止的效果,但也會產生單調、缺乏生趣等弊病。
均衡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廣泛持久地被應用,而且均衡的形式多樣,可以顯示出各自的構圖美。均衡的原理,是根據人的視覺形象,產生重量感的心理反應而發展起來的。畫面中色塊的面積大小、形狀,色彩的個性,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景物的運動,或靜止的狀況,都能在視覺中產生不同重量感。如動物比植物重,人比動物重;在淡色的底子上,深色比淡色重;相反在深色底子上,淡色比深色重;粗細條比細線條重;體積大的比體積小的重;立體的比平面的重;直線比曲線重;顏色純度強的比弱的重;物體密集的比疏鬆的重;明暗和色彩對比強的比對比弱的重等等。構圖中,如果重量偏依在畫幅的某一角或某一邊,就會導致在視覺上產生不穩定感。這均衡的原理,可以從天平秤上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取得平衡的簡單道理得到說明。
構圖中的變化與統一,也可以稱為對比與諧調。因為在繪畫中,總是通過對比來追求變化,通過諧調來獲得統一。
4、明暗構圖
明暗是構圖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調子至最淡的明調子之間的各種明暗層次。明暗層次,不僅應用於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還同時在畫幅構圖中通過明
暗色調的交錯,獲得畫面的變化與均衡,產生節奏韻律感。一般認為,明暗是西洋繪畫特有的藝術語言;中國傳統繪畫,似乎是不講明暗因素的。如線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現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調子的,它只用純粹的線條表現對象的形與結構,並在構圖布局中,進行線的疏密對比處理。實際上,這就體現出明暗的對比關系,即線密的地方調子深,線疏的地方調子淡,可見線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調子的意義。線的疏密對比就是明暗的對比。另外,黑白版畫雖只有一種黑色,實際上卻通過點、線、面的處理運用,使畫面產生的明暗層次變化非常豐富,在構圖中發揮出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所以,明暗這一形式因素,在各種繪畫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廣泛運用。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畫面明暗基調的類別。在繪畫中表現各種主題與情調時,明暗的運用類別很多,大略可歸納為下述三類:
明調——畫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較強,畫面色調明亮。這一類色調,宜於表達歡快、舒展、明靜、爽朗、簡潔等感情,也可用於憂傷,悲壯的主題。明色調比暗色調更為動人有力。
暗調——與明調相反,由比較深暗的色彩組成畫面。深沉、莊重、濃郁、靜穆、神秘、恐怖等情調的主題,往往採用暗色調。在色彩調配上,深色使用多,白色使用少,也常使用黑色。
中間調——明調與暗調之間的各種中間冷暖色調,是最富有變化,並運用十分廣泛的色調。在普通光線下,人們生活與活動環境,一般都處在中間色調之中。所以在表達各種生活的繪畫主題,較多採用中間色調。
(2)畫面明暗對比處理的幾種形式:
暗的背景襯托明亮的主體——各種形式對突出主體物很有效果,是常被採用的一種形式,在許多古典的靜物與人物肖像畫中尤為普遍。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襯托出來,效果單純、集中、強烈。
明亮的背景(或環境)襯托較暗的主體——19世紀俄國巡迴畫派畫家列賓的許多肖像畫,較多採用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畫面爽朗,主體物也非常突出。
中間色調襯托明暗對比鮮明的主體物——根據人們對日常生活觀察的經驗,近處的物體,總是覺得形象具體突出,色彩鮮明,黑白調子對比強烈。遠處的景物在與近處景物對比之下,總是顯得形體模糊,黑白對比減弱。因此,在繪畫中,運用這一明暗對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實感,也較容易表現出空間效果,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構圖的明暗形式處理,必須服從表達主題的情景需要。同時也要運用明暗對比手段,顯示出構圖的主體部分和陪襯部分的正確關系。在一幅畫中,也可以同時運用多種明暗對比因素的構圖形式,去處理復雜的題材,表現重大的主題。
(3)在構圖中,明暗色塊的形狀和面積大小變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現效果。畫面中各種色調面積變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塊暗色調或明色調;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許多小塊暗色調或明色調;色調形狀的方圓曲直,界限分明與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產生不同的表現效果:色調面積大,相互間對比明顯,界限清楚,這可以產生富有生氣、活躍、動人的效果。大塊的暗色調與小塊的明色調配置,具有庄嚴、悲壯、深沉、神秘等效果。大面積的明亮色調與少量暗色調配置,具有舒暢、輕快、爽朗等效果。淡色調具有優美、純真的情調;柔和的色調具有含蓄、抒情、優美、安詳等表現效果。
(4)線條是構圖中重要的形式因素。中國史前繪畫以線開始,兒童繪畫也以線開始。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描是造型的基礎,線成為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之一,這些主要是指線在造型上的應用。至於線在畫面構圖中的作用,則更為廣泛。線可以達到引導觀眾視線集中到作品主題中心去的目的,線條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現力和美感,將線加以組織,可以具有構圖形式上的韻律和節奏感。線條可以分為許多類:
實線,即本身就具有存在價值的線。
物體形狀的輪廓線,這類線有直線、曲線,或兩者結合的線。輪廓線越單純明確,就越醒目強烈。如版畫中的黑白木刻。
一些很窄的物體,也具有線狀效果。如視點很低時的地面、海面、道路、電線桿、樹乾等。
水平線、垂直線、傾斜線。
起伏不平的線條,如:建築群與背景交接的輪廓線、叢樹與天際的交接線等。
曲線:水平曲線、垂直曲線、其他曲線。
地平線(地平線在畫面中十分重要,與構圖關系非常密切)。
運動的線和顯示力的線。
以上這些不同特性的線與構圖的藝術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線的運用中,最主要的是曲線、直線和斜線。
曲線有垂直曲線、水平曲線、無規律曲線之分。曲線給人有女性的聯想,柔和、優美而流暢。曲線使用不當,會使構圖顯得不穩定、軟弱而缺乏力量。垂直曲線如火焰,表示一種活力;水平曲線如水波或遠處山巒的起伏等,具有親切優美和緩慢的運動感。
5、各種構圖優點:S構圖比斜線更有視覺沖擊力。垂直定型線構圖讓畫面有穩重感優靜典雅之美;三角型都用於創作設計(倒置三角型不穩定);十字型安定平衡;對角線構圖有動態要素;棱型構圖給人一種堅強的影響有安寧的感覺;X型構圖穩定(多用於街道、水道風景的構圖)。
6、色彩的使用
(1)色彩的混合,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將兩種或多種顏料混合,調配出另一種色彩。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異於原來的顏色,但仍含有原來顏色的個性因素,並與原來的顏色具有諧調關系。如紅與藍調合為紫色,紫色與紅或藍都很諧調,具有紅、藍兩色的個性因素。如是對比的補色相調合,根據調配時兩個顏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減弱色彩純度,以至成為含灰的弱色。如紅綠相調合時,紅色中加微量綠色,就可以出現帶灰的,沉著穩定的紅色。如兩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現色相不鮮明,純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趨於豐富、有對比而諧調的效果。色彩的關系能符合表現對象的要求。色混合的方法,總是會將色純度降低,這個方法容易產生使畫面色彩發灰,缺乏生氣的弊病。調色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過程。一幅色彩作品,極大部分色彩是經過在調色盒中調合後,再畫到畫幅上去的。因此,要掌握調色的技能,除了懂得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識外,主要還是在寫生實踐中獲得經驗。有些畫,色彩關系零亂,缺乏諧調感,或色彩灰暗,畫面失去生氣,這都與調色有一定的關系。開始學習色彩時,總會感到要調配出自己所觀察認識的對象色彩十分困難,尤其是調配含灰色彩更為困難,這是必然的過程。因為要找到一個含灰色彩,需要哪幾個顏色來混合,它們的分量該多少,還應加入多少白色等等問題十分復雜。混合的方法,可以達到近似對象的色彩效果,真實感比較強。但是,混合的方法往往容易使色彩失去純度,缺乏色彩的鮮明感和力量。調色有一些規律,可是沒有公式,只有通過不斷實踐去逐步掌握。
(2)色彩的重置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重疊,產生另一個色彩的方法,就是色彩重置的方法。重置所得色彩的色相,大致近似混合的效果。這種方法水彩畫應用較多。這是由於水彩顏料具有透明性,這也是運用重置方法的一個條件。如果先畫一個黃色,干後上面蓋上一層藍色,黃色就會透出表面與藍色層綜合成綠色。如再在上面蓋一層有對比關系的褐色,就會產生偏綠的灰褐色。一些畫得深入具體的水彩畫,必須運用色彩重置的技法來完成。由於水粉色的不透明性,重置方法應用並不普遍。如果將水粉色調人大量的水分,使顏料具有透明感,也可以如水彩那樣取得重置的效果。可以通過重置,調整色彩關系,如用冷調的透明色重置,畫出陽光的陰影等。水粉色重置,下筆要果斷快速,不能反復塗擦,因為底層色彩容易被破壞。另一種水粉畫的重置技法,是在第一次色層上面,用枯筆或其他工具,蘸比較乾的不透明色,重置上第二次色,不能完全蓋掉底色。這種方法具有並列的色彩效果。它不僅可以調整色彩關系,還能使色彩更加富於變化與含蓄,產生具有厚度的色彩復雜的效果。
(3)色彩的並列
並列的方法是用筆觸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連接並列起來,在視覺上產生色彩空間的混合效果。如將黃與藍的色點並列起來,就會產生空間混合的綠色,這綠色可以比兩色混合所得的綠色鮮明而活躍。這種並列法是光學原理在色彩方法上的運用,它來源於19世紀某些印象主義和後期印象主義畫家的色彩實踐中。
以上三種方法,最常用的是色彩的混合。重置與並列法,是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的色混合,如使用得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表現效果。
7、色對比
對比意味著色彩的差別,差別越大,對比越強,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關繫上,有強對比與弱對比的區分。如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三組補色,是最強的對比色。在他們之中,逐步調入等量的白色,那就會在提高它們明度的同時,減弱其純度,成為帶粉的紅綠、黃紫、橙藍,形成弱對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會減弱其明度和純度,形成弱對比。在對比中,減弱一個色的純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來色相的個性,兩色對比程度會減弱,以至趨於調和狀態。色彩的對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
(1)色相對比——從色環中的各色之間,可以有相鄰色、類似色、中差色、對比色、互補色等多種關系。在色環中180。角的兩個色為互補色,是對比最強的色彩(色環中大於120。角的兩色都屬對比色)。色環中成90。角的兩色為中差色對比(如紅與黃、紅與藍、橙與黃綠等)。色彩中還有類似色(如深紅、大紅、玫瑰紅等)和相鄰色(如紅與紅橙、紅與紅紫、黃與黃綠等)。它們包含的類似色素占優勢,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對比因素不明顯,有微弱的區別,屬調和的色彩關系。如相鄰色的兩色之間類同的色素逐漸減少,就會形成強弱不同的對比(如紅與黃綠、紅與青、黃與綠等)。類似色對比要比相鄰色強些,它們在色環中約在600角左右。顏料中的紅色類、黃色類、藍青色類稱同類色。
(2)明度對比——即色彩的深淺對比,色彩的深淺關系就是素描關系。我們從顏料管中,擠出來的每一種顏色,都已具有自己的明度。顏色與顏色之間有明度的差別,如從深到淺來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藍、青紫、墨綠、黑棕、翠綠、深紅、大紅、赭、草綠、鈷藍、朱、桔黃、土黃、中黃、檸檬黃、白。如果每個顏料調入黑或白,就會產生同一色性質的明度差別;如調入比這一顏色深或淺的其他色,就會產生不同色個性的明度差別。由此可見,色彩的明度對比,包含著相當豐富復雜的因素。辨別單色明度和明度對比比較容易,如果要正確辨別包含色彩純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對比,則並不容易。
(3)純度對比——色彩的效果,是從相互對比中顯示出來的。純度對比,是指色彩的鮮明與混濁的對比。運用不鮮明的低純度色彩來作襯托色,鮮明色就會顯得更加強烈奪目。如果將純度相同,色面積也差不多的紅綠兩對比色並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強其色彩效果,反而會互相減弱。如將綠色調入灰色來減弱純度,紅色才會在灰綠的襯托對比中更加鮮明。我們在雨天街頭觀察行人使用的五顏六色的雨披和雨傘,那鮮艷純凈的色彩異常醒目、美麗,其原因就是受周圍環境沉暗的冷灰色調對比襯托的緣故。高純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視覺特性,低純度的色彩則相反。相同的顏色,在不同的空間距離中,可以產生純度的差異與對比。如觀察處在近、中、遠不同距離的三面紅旗,近處的紅旗是鮮明的;中景位置的紅旗與近景中的紅旗相比,則呈含灰的紫色;遠景中的紅旗,在相比之下,純度更差,呈灰色。這是色彩因空間關系的變化,反映出色彩純度變化而產生空間距離感。一個畫面中,以純度的弱對比為主的色調是幽雅的,所表達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寧靜的;相反,純度的強對比,則具有振奮、活躍的感情效果。
(4)冷暖對比——色彩的冷暖感,是來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經歷。由此,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對比,特別能發揮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傾向是相對的,要在兩個色彩相對比的情況下顯示出來。在色彩寫生過程中,認識色彩冷暖對比變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較的方法。晴天觀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調子,一般地面或遠山的天色,會顯得暖一些,上邊的天色會傾向於冷,有微弱的冷暖區別;一個物體受陽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強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藍天光線反射的部分,顯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陽光反射部分,卻罩上一層暖調色。從色光的自然規律理解,可以通過觀察,認識到色彩冷暖對比的規律,這在色彩學習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認識並表現出這種冷暖色彩的對比關系,畫面色彩就可能趨於單調。
(5)面積對比——色彩的面積、形狀、位置,在色彩要素一節中已提到過。這是美術設計中的構成或繪畫中布局結構相關聯的因素之一。所謂色彩的面積,在設計或裝飾繪畫中,一般比較明確,因為大多是採用色相單純的平面色塊,結合色塊的形狀,通過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強弱、起伏的節奏效果。在寫實的繪畫中,基本上不會存在單純的平面色塊,在一塊色面積中,一定同時具有許多色彩變化,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積、形狀、位置等對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積的大小與形成色調有關。在藝術表現中的作用是通過對比來獲得色彩效果的。考慮色塊形狀是指外形的美,同時也包含著線與形的對比關系,一個方形與圓形對比有不協調的因素,這與曲直線條給人的感覺並不相同。
8、色調合
(1)對比與調和,是互為依存的、矛盾統一的兩個方面,都是獲得色彩美感和表達主題思想與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個畫面中,根據表現主題的不同要求,色調可以以對比因素為主,也可以以調和因素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積極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奮的、活潑的、輝煌的、豐富的等等情調,是以對比為主的色調來表現的。舒暢、靜寂、含蓄、柔美、樸素、軟弱、幽雅、沉默等情調,宜用調和為主的色調來表現。對比兩色中,如混入同一復色,即含灰的色彩,那麼對比各色就會向混入的復色靠攏,色相、明度、純度、冷暖都趨向接近,對比的刺激因素因而減弱或消失。調和效果的加強與混入色量成正比。對比色雙方,如一方混入對方的色彩,或雙方都混入對方的色彩,可縮小差別,減弱,趨向調和。
(2)同種色調和,是指任何一個基本色,逐漸調入白色或黑色,可以產生單純的明度變化的系列色相。這趨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層次的顏色,可稱為同種色或同次色,有極度調和的性質。如果一組對比色,雙方同時混入白色或黑色,純度都會降低,色相個性會削弱,加強了調和感。
(3)相鄰色、類似色的調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類同色占優勢,色相、純度、明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對比特徵不明顯,屬於調和的色彩關系。如相鄰色紅與紅橙、紅與紅紫、黃與黃綠;類似色如深紅、大紅、玫瑰紅、朱紅等。類似色的色對比稍強於相鄰色。無論什麼顏色,與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時,都可以產生調和效果。兩個不調和的對比色之間,處理一個與兩個對比色都能諧調的色彩,就可以使不諧調的兩個對比色諧調起來。如在紅綠對比色中,間以與紅綠都能調和的黃色,紅綠的對比強度就會減弱,而趨向調和。在擺設寫生靜物時,主體物中如有強對比不協調的色彩時,在配襯布時往往根據以上的規律,考慮合適的襯布色彩,使靜物具有對比諧調的整體色彩效果。
9、用筆方法
(1)隨形體布局用筆
依託物體的明暗改動規則——五大調子去表現物體,伴跟著形體布局的轉機,明暗與色彩都會發作改動。用筆的方向、起止要跟著形體布局的轉機來用筆,也能夠了解成按照明暗聯系與色彩聯系來用筆。由於形體布局的轉機與明暗改動、色彩改動是緊密聯系的。用筆的巨細要跟著形的巨細而改動,簡略的布局;大的部位、形狀用大筆去表現,如布景等。雜亂的小布局、小的部位、小的形與細節,用小筆去表現。如高腳杯、瓷器的口部、碟子的厚度等等。單用大筆觸必定顯有空、不精美。單用小筆觸易瑣碎、放不開。兩者要相互聯系。
(2)用筆要決斷、精確、歸納簡練
每畫一筆都要肯德、形色兼備,考慮欠好,不要隨意著筆。一旦著筆就要決斷、精確、乾脆利落。一旦筆觸落於紙上,就不要簡單描抹、改動。力求一次畫好。除此之外,用筆還要歸納簡練,恰當地一筆處理一個塊面、一個轉機等。即一筆完結一個使命或幾個使命。如一筆一起處理明暗、純度、色相、塊面、真假等。做到有把握的一筆畫好,絕不必兩筆,盡可能用少的筆觸刻畫好物體。防止用筆瑣碎、故意地重復描、塗、抹,此是水粉畫用筆之大忌。由於水粉顏料的約束,重復地塗改會使底色泛起,尤其是帶紫色的(玫瑰紅,紫羅蘭)這些顏色最容易翻出來變臟畫面,描、塗、抹會使人感到板滯生硬、機械、不放鬆、不直爽。因此也就失去了繪畫的美感。用筆要生動、天然、共同
(3)用筆要生動、天然、共同
生動即是要畫得生動、靈敏多變。筆觸過於規整、相同就會使畫面顯得拘謹、板滯。共同即是對改動的操控,是筆觸上的共性。改動與共同是辯證的,筆觸只求改動就會看上去很亂。亂即改動,,不亂即共同,改動與共同是敵對的兩。需要找到兩邊的平衡點。中國畫論需求用筆時要做到:「亂中不亂,不亂中又有亂」「略無紀律而紀律自由其間」「不齊之齊,齊而不齊」。這都是這方面極好的論說。「亂中不亂」闡明這種亂應該是有操控的亂,失去了操控,那是真實的亂,而非是所需求的生動。「不亂中又有亂」即在一個度的掌握之下,盡量求得改動。
10、總結
(1)水粉畫調色,使用水分有兩個目的:一是調稀顏色,便於自如地運筆著色;二是水分可使顏色稀薄到各種程度,使明亮的紙色能透出色層,顯出明度的變化。如果水分使用較多,讓顏色在紙面上流淌,也可以產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畫的第一次著色(或稱鋪底色),大多採用含水較多的薄畫法,它可使色層柔和含蓄有遠退的效果。畫景物陰影部分及遠景常採用此法。薄畫法由於水多色薄,粉質因素和遮蓋力會減弱,水粉畫的藝術特性就不能充分發揮,所以薄畫法常常只應用在局部或畫第一次色。
(2)水粉的厚畫法,容易產生水粉畫的藝術特色。因此,調色盒中的顏料量要多,必須保持濕潤不幹,保證畫筆伸入顏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顏料,在調色時或畫到紙面上去,能十分豐厚飽滿,運筆也能隨意自如。有時可以蘸幾種不同顏色,可在畫上塑造對象的同時通過筆法調出恰到好處的色彩,這可以畫出諸色爭輝的生動效果。當然,在沒有充分經驗與基礎能力的情況下,是絕不易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表現許多明亮物體或景色時,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調入大量的白色來達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畫需要用白色時,就應大膽使用白色,並保證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使造型厚實有力,與薄畫部分產生強弱對比效果。一般說來,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畫為主,方能獲得較好的水粉畫效果。

閱讀全文

與水粉畫絲滑解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東北大學 瀏覽:424
編譯忽略空字元 瀏覽:115
多店鋪阿里雲伺服器教程 瀏覽:378
單片機求初值 瀏覽:420
安卓機如何在電腦備份圖片 瀏覽:925
ca證書加密機價格 瀏覽:798
天乾地支年份演算法 瀏覽:796
程序員打造的視頻 瀏覽:7
java和php通信 瀏覽:680
為什麼黑程序員 瀏覽:163
程序員男生 瀏覽:456
戴爾文件夾內文件怎麼置頂 瀏覽:582
雲伺服器6m網速 瀏覽:722
vivo手機中國聯通伺服器地址 瀏覽:862
工程總控編譯失敗 瀏覽:707
燕趙紅楓app如何下載 瀏覽:867
php查殺軟體 瀏覽:878
教育管理學pdf 瀏覽:547
伺服器均衡怎麼使用 瀏覽:626
linux中jps 瀏覽: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