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機械設計原理中,嚙合角與壓力角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1:嚙合角
兩齒輪在嚙合傳動時,其節點P的圓周速度方向與嚙合線N1N2之間所夾的銳角,稱為嚙合角
圖三 齒輪漸開線上壓力角示意圖
3:兩者之間的區別
嚙合角與分度圓的區別:嚙合角只有在一對齒輪嚙合傳動才出現,當中心距變化時嚙合角也將變化;單一的齒輪齒廓上也能確定壓力角,其值不受中心距大小變化而影響
2. 齒輪 壓力角和齒形角的區別
壓力角是在分度圓齒廓上的點在齒輪轉動時,它的運動方向(分度圓的切線方向)和正壓力方向(漸開線的法線方向)所夾的銳角。
齒形角是齒廓曲線與分度圓的交點處的向徑與齒廓在該點處的切線所夾的銳角。
齒輪是輪緣上有齒能連續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機械元件。齒輪在傳動中的應用很早就出現了。19世紀末,展成切齒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齒的專用機床與刀具的相繼出現,隨著生產的發展,齒輪運轉的平穩性受到重視。
3. 齒輪的壓力角應該怎樣理解,他是指兩嚙合
相嚙合齒在分度圓上的嚙合點的公法線,與兩齒輪中心連線的夾角,稱壓力角。對於單個齒,它就是構成這個齒的漸開線齒郭與分度圓的交點的法線,與通過該點的分度圓直徑所形成的夾角。齒郭與分度圓有兩個交點,任一個交點的壓力角都是一樣的。
4. 嚙合角和壓力角的聯系和區別
嚙合角:兩齒廓在嚙合過程中,過節點所作的兩節圓的內公切線與兩齒廓接觸點的公法線所夾的銳角,稱為嚙合角。壓力角:在平面連桿機構中不計摩擦和構件的慣性的情況下,機構運動時從動件所受的驅動力的方向線與該力作用點的速度方向線之間的夾角。在曲柄搖桿機構中(圖1),主動件通過連桿作用在搖桿上的力P沿BC方向,力作用點C 的速度vC的方向垂直CD,這兩方向線所夾的角 α為壓力角。壓力角α越大,P在vC方向能作功的有效分力就越小,傳動越困難。壓力角的餘角γ 稱為傳動角。機構的壓力角或傳動角是評價機構動力學指標之一,設計機構時應限制其最大壓力角或最小傳動角。對於齒輪傳動(圖2),壓力角 α也是從動輪齒上所受驅動力P的方向線與P力作用點C 的速度vC方向線之間的夾角α,壓力角α的大小隨著輪齒嚙合位置的不同而變化。
5. 壓力角影響齒輪傳動的哪些方面
影響齒輪的彎曲強度,接觸強度和重合度。
6. 為什麼壓力角是決定齒輪的一個參數
壓力角越大齒頂越尖,齒根越寬,承受的扭力越大,壓力角越小,齒頂越寬,齒根越窄,齒根受力不好易折斷
7. 齒輪壓力角問題(20°和25°壓力角的區別)
panwei你好! 回答你的問題: 在一對嚙合的齒輪中,壓力角都會在齒輪的法向產生徑向分力和分度圓的切向分力,徑向分力是不做功的,而且是破壞性的,只有分度圓的切向分力才是用於傳遞扭矩而做功的,由此可知: 1、通過幾何作圖、函數計算可以得知:壓力角20度的徑向分力要小於壓力角25度的,這也就就意味著,20度壓力角的齒輪,用於做功的力要多一些,對於動力的損耗要少一些。 2、基於上面的原因,壓力角似乎越小越好,但是,壓力角越小,齒輪的輪齒就越廋,抗彎強度也就越低,綜合平衡,以及知識高層的研究,取值於20度壓力角是比較合理的。 3、壓力角為25度,意味著齒輪的輪齒比較肥厚,雖然因壓力角而產生的徑向分力要大於20度壓力角的齒輪,但25度壓力角齒輪的輪齒抗彎強度是很強大的,因此,在重型機械、有較大沖擊的齒輪中運用是比較廣泛的。 希望以上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8. 齒輪的壓力角
壓力角α——在兩齒輪節圓相切點P處,兩齒廓曲線的公法線(即齒廓的受力方向)與兩節圓的公切線(即P點處的瞬時運動方向)所夾的銳角稱為壓力角,也稱嚙合角。對單個齒輪即為齒形角。標准齒輪的壓力角一般為20」。
小壓力角齒輪的承載能力較小;而大壓力角齒輪,雖然承載能力較高,但在傳遞轉矩相同的情況下軸承的負荷增大,因此僅用於特殊情況。
9. 齒輪的壓力角有什麼意義
對於齒輪的壓力角來說,是可以取很多數值的,大致來說從14.5°到25°左右的都有使用。齒輪的壓力角越小,傳動效率越高,齒部的機械強度越差;齒輪壓力角越大,傳動效率越低,但齒部的機械強度越高。英制齒輪採用14.5°壓力角,公制齒輪採用20°壓力角主要是從互換性和通用性來考慮的。我們知道加工齒輪,每一種模數,每一種壓力角就需要一種齒輪滾刀,如果用銑床加工齒輪,每一種壓力角的銑齒刀就要8個齒形規格,這樣算來,對於整個齒輪系列的不同模數,刀具的品種就太多了,特別在戰時,軍事裝備上要求通用性強,互換性好,就要求齒輪的規格必須在模數系列和壓力角要標准化。20°是德國標准,是取傳動效率和強度兩個指標均衡性比較好的情況制定的。當然,歷史上也出現過個別壟斷性企業生產設備,為了不讓別的企業接入,專門搞自己的企業標准,有意不按標准辦事,目的就是買了我的設備,就必須買我的備件。
從歷史上講一下這個問題大家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