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音之人聲處理
素材:伴奏、男聲、女聲
(素材經音頻修復、修節奏、修音準)
將伴奏、男聲、女聲音頻素材拖入studio one宿主中,建立三個音軌。
一、男聲軌處理:
1.插入Auto-Tune Pro對聲音磨平,並進行設置(如圖):
2.插入SSLChannel Mono對聲音塑型,設置如下: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提升一些高頻質感,去增加一些空氣感和染色感。</figcaption>
根據聲音素材品質,利用該插件的均衡效果器部分進行低切、高頻(這里提升3db)、中高頻(這里1Khz降低3db)、中低頻(這里700hz降低3db)調節初步塑形。
3.插入RCompressor Mono對人聲壓一壓。
首先觀察人聲動態范圍:觀察人聲波形電平最高和最低處的瞬時輸出值,將最高減去最低輸出值就得出人聲動態范圍(這里比如是6db),由於這軌音頻考慮為保持聲音自然度,而使用兩次壓縮,所以這里壓縮為3db左右。
起始時間(Attack)和釋放時間(Release):根據音源素材,以中慢速的Attack和快速Release設置進行適度壓縮。(對於人聲,Attack一般選擇是3ms-15ms:看歌曲風格,慢歌如喜歡留一些音頭,就選擇10ms以上,快歌需要動態控制的穩一些就用3-5ms)。
壓縮比(Ratio)人聲視聲音動態一般設置在3-4之間。
閾值(Thresh)調整為在最大波形(音量)處剛好壓縮3-4db, 然後用增益(Gain)將壓縮量補償回來3db(一般比壓縮量少1-2db)。
這樣,即使只有3db的增益衰減,也應該可以使人聲通透平衡很多。設置如下: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設置啟動時間Attack和釋放時間Release最佳設置的簡單方法:從最慢的啟動時間和最快的釋放時間開始,慢慢增加啟動時間,直到開始削減人聲的初始瞬態,之後往回調一點就可以了;另外,慢慢減少釋放時間直到壓縮器開始與歌曲一起「呼吸」。</figcaption>
4.插入Pro-Q 3
靈活運用均衡器的三個參數(頻率、增益和Q值)
「減法EQ」:使用掃頻選擇EQ頻率:首先選擇一個頻段並提升Q值,創建一個狹窄的波峰。然後,給它一個顯著的提升,並慢慢掃描頻譜。這樣就創建了一個共振的波峰,可以助於識別哪些頻率最為突出。當你在頻譜中滑動時,會發現一些頻率比其他頻率更響一點(刺耳或翁翁聲)——這些頻率可能就是導致混音中出現問題的頻率。一旦你發現最突出的頻率,就可以重置增益和Q值,並嘗試衰減問題頻率。(原則:窄衰寬提,使用使用高Q值窄帶寬衰減既可以消除問題頻率,又不會把音軌「抽空」,使之聽起來空洞。在用減法eq時要用較高的Q值,用加法EQ時採用較低的Q值。)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掃頻:將某個頻段的Q值調高,使其非常窄,然後慢慢掃描所有的頻率,直到聽到你非常討厭的聲音,就可以停下來,嘗試減弱該處頻率,並減少Q值以找到最佳效果。</figcaption>
5.插入Tube-Tech CL 1B進行第二次壓縮,保證聲音自然度(動態范圍一半即3db)
GAIN 增益補償:可以對壓縮過後的聲音進行整體增益3db
RATIO壓縮比:用3:1比率進行壓縮處理
THRESHOLD 閾值:調整在最大波形處壓縮3-4db
ATTACK 啟動時間:數值越高,壓縮器的壓縮效果越柔和
RELEASE 釋放時間:數值越高,壓縮器的壓縮效果越柔和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前面第一個壓縮器快速限制峰值,這里第二個較慢的壓縮器用於擠壓人聲並創造更一致的動態。壓縮指針在最響亮的峰值期間顯示3-6 dB的增益衰減比較合適,然後在它返回到0之前,下一個峰值再次被壓縮。</figcaption>
6.插入 FabFilteSaturn 2多段失真飽和染色效果器(個人喜好加入此失真效果,這步可以不加)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非常小的飽和度和失真會使人聲變得更厚,並通過添加泛音可以使人聲在緊密的混音中更突出。</figcaption>
主要對中頻和中高頻段通過drive提升。
7.插入齒音消除FabFilter Pro-DS
Threshold閾值旋鈕:輸入的音量到達你設置的這個值,它就起作用
Range消除強度:可更改所需的消除量。
使用Audition按鈕,可以聽到消除哪些齒音發生。這也有助於你選擇一個合適的閾值水平,確保捕捉到所有齒音,而不會觸發任何其他東西。
觸發的頻率范圍:5000-8000 可調整
處理指南:一般齒音會在4-7KHZ范圍內, 如「SO」音會在6KHZ左右位置,「SI」音會在4KHZ左右。 但老外唱的歌曲,齒音位置會更高一些(男聲 4500Hz; 女聲 6779Hz; 通用 5506Hz)。但因人而異,所以靠耳朵分析吧!
8.插入Pro-MB將中高頻壓平壓圓滑。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動態均衡器對人聲非常有用,因為EQ的頻率會隨著歌曲發生變化。這種均衡器使用水平依賴的波段,只有在超過設定的閾值時才會使用,從而使你只有在需要時才能影響某些頻率。</figcaption>
這里對高頻(右邊頻段)使用快速啟動時間,保持對高頻段持續壓縮,中高段使用較慢時間,壓縮強度略緩和。
NOTE: 多段壓縮(代替普通的均衡器去修正人聲),把有問題、難聽的頻段進行一定的衰減和控制。這一步通常改變得是比較細微的,需要精細地掃頻,配合起始釋放時間進行調整。
二、女聲軌處理:
三、發送效果軌
1.建立Stereo效果軌(製造空間感,聲音從兩邊包上來,多了點寬度)
插入Doubler4 Stereo(參數設置如下)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Doubler效果器就是直接為原始的干聲附添了幾個復制的聲部,通過調節各聲部的延遲、音高和諧、聲像等產生合唱加倍效果。合唱可以給出一種【更飽滿的復合音色。立體聲合唱常常用來增加立體感。】</figcaption>
插入Pro-Q 3去除空間感不好頻率(扎人的聲音),使空間感比較圓滑
2.建立Plate混響效果軌(用板式混響把中低頻頂出來)
插入Seventh Heaven混響,選擇Plate混響。混響時間計算通過基地時間計算器計算
3. 建立Hall混響效果軌(讓高頻漂起來,集中在高頻段) 插入Seventh Heaven混響,選擇Hall混響。
插入Pro-Q 3去除廳堂混響中不好中高頻率(扎人的聲音)
再回到前面人聲軌設置發送量(調節到適合混響范圍)
4.建立BWrevb(包圍混響軌)從左到右包過來的效果
插入SuperTap 2-Taps Stereo
載入預設,點滅中間干聲,選定BPM,設置圍繞角度和音量,設置4分之一音符,如圖:
插入Seventh Heaven
(使用廳堂混響軌的混響,直接拉過來,保持混響一致性)
只需調Mix與時間兩個,時間調大,包繞出來,濕度略微干一點。如圖:
為了使此軌混響亮一點,再插入Saturation Knob飽和效果器
最後插入Pro-Q 3提升高頻,增加亮度
在完成上述插入效果器後,接下來就做發送的自動化
在男聲軌上發送區域中BWrevb發送量調歸最小。
[圖片上傳失敗...(image-d85e65-1620008862471)]
再到人聲軌中添加自動化包絡,如圖:
添加BWrevb發送電平
然後在音軌某些位元組(句的節尾)上提升發送電平,達到包圍特殊效果。如圖: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非常微小地自動化混響和延遲或飽和度的變化,以適應歌曲的發展可以讓音樂更具「情感」。</figcaption>
5.建立延遲delay效果軌
插入H-Delay Stereo,設置如下
插入Saturation Knob飽和插件增加延遲音亮度
插入Pro-Q 3 設置延遲音頻率范圍,以有更好層次感(頻率更具清晰度)
插入Seventh Heaven 使延遲音不那麼實。從Plate效果軌直接拖Seventh Heaven插件過來。其他參數不變,只變干濕比(相對要聽清楚delay)。
插入Doubler2 Stereo解決聽著音量大的問題並使延遲音與中間干聲有層次感
營造層次和空間感小結 :delay軌聲是在兩邊的且有一定混響感覺;而板式混響軌和廳堂混響軌都是在中間包住人聲的。這樣整體的層次感就有了。
6.建立人聲匯流排軌(將男、女聲及前面建立的Stereo效果軌三軌融合起來)
插入SSLComp Stereo 粘合所有人聲軌
混音總結 :1. plate reverb的高低切范圍主要是針對於低頻(100-4.7KHZ),Hall reverb的高低切主要針對是中高頻范圍(300-10KHZ)以及pre-delay 設置,其混響時間比板式要長(可用公式計算)。2.包圍混響主要針對某些需要突出音符部分,使用supertap delay來弄一個左右聲道delay,來擴大空間感 ,擴大完後再加一個混響(廳堂),隨後加個Saturation Knob來激勵這個混響,激勵完後再用Q3給個范圍,使此混響與plate及hall混響軌分離開。隨後做自動化。3.delay軌:加一個正常Hdelay,後面加個激勵Saturation Knob,激勵完後用Q3給它一個范圍圈住,圈住完後加一個混響(讓delay不是那麼實),最後加個Doubler2讓delay聲音從兩邊出來。4. Stereo軌也要加入Q3圈一個范圍讓Stereo聲音更好聽(把低頻切掉)。
四、伴奏軌處理
感覺伴奏和人聲存在一定的頻率問題。平常手法是加入EQ(常見的有Bx-Digital v2),這里使用了錄音棚必備的側鏈壓縮器 ( Wavesfactory TrackSpacer 2.5.5)。使用M/S模式,通過衰減一些人聲的基頻位置,對中高頻和超高頻的提升主要是為了伴奏中吉他等樂器能從兩側對人聲有一種包圍的感覺。如圖:
五、母帶(匯流排)處理
頻率→動態→空間→響度
2. 如何使用吉他壓縮效果器
首先你必須先了解一下壓縮是怎麼工作的。壓縮器最開始是用在錄音室里作為音色加強的工具,除了均衡器和混響器,壓縮很可能是錄音室用得最多的工具了,它的工作就是減少「信號的動態范圍」,也就是聲音電平值的最低點到最高點之間的范圍。簡單來說,當你把聲音信號輸入壓縮器之後,無論是人聲、鼓聲、吉他還是貝司,當它的聲音信號超過它的「門限(threshold)」時,信號將變得更「柔軟」,這個壓縮比由「ratio」控制。從這一角度來說,一塊壓縮器與限波器(limiter)的工作原理非常相似。而壓縮器的不同在於不管你的撥弦的力度如何,壓縮器都會按照預置的電平輸出信號,在信號漸弱的時候達到更長延音效果,這一點在吉他演奏上尤為實用。
除了「門限threshold」和「壓縮比ratio」的設置外,還有「attack」——起始時間的設置,也就是壓縮器開始處理信號的時間,以及「release」——釋放時間,也就是確定信號音量降到門限值以下後,Compressor 停止降低信號所需的時間,一般用來延長樂器的延音。對於錄音室的壓縮,你需要知道的就是在混音和後期母帶處理中,幾乎所有的樂器和聲音都需要經過壓縮的處理,來得到一個更有力更平滑、音量更適中的音色,如果你對自己的錄音有更高的要求,那麼你就得掌握壓縮這門「藝術」。而本文將會把主要筆墨放在吉他的壓縮效果器上。
在錄音室中,混音師通過壓縮器能讓人聲更「清澈」更具穿透力,而運用到吉他上的話,並把參數設置得極端一點的話,音色則會有一種被「壓迫」的感覺,而且也聽起來非常不錯,這也是效果器廠家把壓縮效果放進單塊中的原因。他們把錄音室中壓縮器的設置和操作簡化,並且與吉他的動態范圍和頻率相匹配。例如MXR dynacomp,這塊可以說是普及率最高的壓縮效果器,它只有兩個設置參數:輸出音量Output Volume和控制壓縮度的「強度Intensity」,當你往順時針方向轉動控制旋鈕時,你的吉他音色聽來就更加的「緊致」。
壓縮效果器對我吉他音色有什麼幫助?
當與clean音色結合的時候,壓縮可以給你一個非常明亮、纖細的音色,而且延音充足。Pink Floyd樂隊的吉他手David Gilmour就非常熱衷使用壓縮效果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使用MXR dynacomp來為他的干琴音色獲取更多的延音,現在他使用得更多的是更為昂貴的Demeter Compulator。除了David Gilmour之外,還有鄉村風格和Funk風格的吉他手都是壓縮效果器的忠實用戶,為他們那快速演奏的清音音色增加顆粒感,讓節奏掃弦變得更流暢。
當壓縮效果器放在過載或失真效果之前時,它的對音色帶來的變化和改善或許不那麼容易被覺察出來,因為失真和過載單塊本身就會對信號進行壓縮處理。盡管如此,壓縮效果器除了「壓縮」音色,它還可以增加sustain,並且讓音色變得飽滿。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壓縮效果器本身不會識別輸入的信號是噪音信號還是正常的樂器信號,在不演奏吉他的時候,務必要把壓縮效果器關閉。
3. 影視混音最後也要掛壓限器嗎
影視混音掛不掛壓限器都可以。
資深的混音工程師常常會提醒新手,不要在音軌或者混音匯流排上過渡使用壓縮器;對於更進階的多段壓縮器,新手常常會收到來自老師傅們的「不會用就不要用」警告。
部分多段壓縮器在初始狀態下,也會對聲音進行處理。如果掛上壓縮器的同時,聲音已經被壓縮,或者因為自動增益補償(Auto-Gain)的作用,聲音電平發生了變化,我們可能會因此產生誤判,並且忘了我們使用多段壓縮的目的。
大多數多段壓縮器都提供了分頻段獨聽的功能,允許我們單獨聽到當前被壓縮的頻段,幫助我們屏蔽其他未被處理頻段的聲音干擾,這將有助於我們監聽壓縮的表現,以便更高效的調整壓縮參數,這在混音匯流排的多段壓縮處理中尤其有用;此外,使用頻段獨聽功能,也能讓我們集中更多注意力聆聽聲音,而不是盯著頻譜儀。
4. 請問音頻的後期處理中的「臭氧「激勵」「壓縮」 「混響」 「EQ」是什麼意思
臭氧:臭氧是iZotope公司出的一款母帶效果器。可以完成歌曲的母帶工作。具體還請你去搜索關鍵詞「iZotope OZone」
激勵:激勵器是一種給聲音信號加入相關諧波成份的設備,能改善包圍感和增加臨場感、提高透明度、提供鮮明的立體聲聲像、提高可懂性、提高音量、減少聽音疲勞。
壓縮:壓縮器是為了讓聲音富有動態。壓縮器的使用與了解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經驗去研究。。在此我就不一 一說明了。。
混響:簡單來說就是你在一個沒有任何物品的空屋子裡大叫,然後在屋裡產生的那種空盪盪的感覺的聲音 就是混響音。
EQ:均衡器。調節聲音頻率,可以濾除你不要的頻率或增加你想要頻率。
以上都是簡單的說明。詳細的話還請你去看看《混音指南》這本書吧。
純手打。。採納吧。
5. 10個唱歌混音技巧
一首歌曲錄好之後,怎樣混音也是很重要的一步,運用好 方法 技巧,可以讓混音的歌曲變得好聽,那麼 唱歌 混音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10個唱歌混音技巧_混音好聽的特殊方法,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讓混音更好聽:在開始混音之前先認識你的歌
在我開始混音之前,我會過出一個簡單的」fadersup」版本(尚未進行任何處理或掛上plug-in,單純把每一軌推到適當的音量而已),然後聽個幾天,方法和想法會自己有機的展示出來,讓音樂自己來做混音,而不是周圍的其他方式,這聽起來有點禪宗跟實際上比起來,不過這是個好方式來擺脫一成不變或模塊化的習慣。遠離計算機去聽你的混音,它可以讓你脫離製作人的思考狀態,進入聽者的空間。
2、讓混音更好聽:把你的音量轉小現在我們住在一個24bit的世界,環境底噪已經不是問題了,所以沒有理由錄到每一軌都爆掉,也不用推到尖銳的爆頻區域,把目標放在平均音量為-18dBFS(或是peaklevel在大約-10dBFS的位置)你的訊號才不會過大導致clip紅燈亮起來。這樣一來你可以留下許多餘欲空間(Headroom)在你的mixbus上,也不用要求到limiter或一直把推桿(fader)拉下來。如果你需要讓你的歌聽起來大聲一點,那可以把喇叭的音量開大而不是把推桿拉大,把聲音變大這件事留到母帶後制(Mastering)再來做。最後你會發現,這樣可以讓你的混音聽起來更寬廣、細致以及不會讓人疲乏。
3、讓混音更好聽:像聽者一般的思考在這個充滿編輯、校正與無限軌道的時代,加上沒有外界時間的限制,很容易讓人得意忘形,並沈溺在「完美混音」的兔子洞(rabbit-hole)(意思是掉進一個奇特世界的入口)。但聽眾並不是聽一個混音,他們是聽一首歌。
很少混音師會坐下來綳著臉,皺眉並像老鷹一樣去找混音的缺點,到最後,如果你真的要找缺點,你永遠都會找到。
4、讓混音更好聽:用聽者的視角來看待如果可以的話,空出一些時間(或一天)暫時不要聽你的作品。
聽到有奇怪的聲音發出來,那值得被修正。
如果不是這首歌遇到你會喜歡聽到的東西,那麼這個混音就結束了,可以繼續下一個了。
5、讓混音更好聽:混音像是在編曲一樣混音是安排和編曲的延伸,所以,當遇到繁忙的,密集的混音,問問你自己是否所有的聲音都必須在那裡,在你加上EQ,壓縮器,panning的技巧之前。
給各個部分空間和「休息時間」將增強其影響力。用一個相輔相成的聲音而不是類似的聲音去做(例如:放置一個短的attack比較強的聲音去搭配比較柔的有延音的聲音)。做出一個像編曲一樣的混音,而不是只是處理一堆頻率而已,這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6、讓混音更好聽: 向LANDR展示你的混音有時候休息一下是聰明的,釋出一些空間,聽聽LANDR會怎麼做出你的混音。從這里,你可以找出什麼是問題(你是不是花了兩天還在調那軌貝斯的EQ?你可以停下來嗎?)這實際上是LANDR最常見的用途之一-這其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驚訝也很酷的發現。
來自布魯克林的Govales,最近引起MistaJam,ZaneLowe和Gilles Peterson的注意,開始把它的mix丟到LANDR,在他自己完成之前,它幫助了他強調哪些東西需要再加強。
7、讓混音更好聽:在你的混音里旅行無庸置疑,擁有好的監聽設備(監聽喇叭、耳機)和工作室環境是很重要的,不過把你的音樂拿去更多真實生活中會遇到的場景來試聽是不錯的方法,特別是當你的家庭工作室有預算考慮的狀態,用筆電的喇叭聽,簡陋的耳塞式耳機,在車子里,或是在你的音響控朋友的高級音響設備上聽。
如果在這些設備上聽起來都不錯那就沒問題,如果有,請記下什麼問題,再回到你的混音去解決這些問題。
上泡沫,潤絲,再重復一次。
8、讓混音更好聽:變奇怪吧做出一個平衡好的,清晰明確的,比例恰到好處的混音是很重要的一環,不過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實驗里迷失吧!讓你的vocalreverb用粒子合成(granularsynth)去運算,或是用你的合成音色去把鼓加上聲碼器(vocoder),把電鐵琴(vibraphone)上的delay倒轉(reverse),加上顫音(tremolo)倒轉它再加上delay。最遭的狀況就是它開始聽起來很糟,然後你就開始scratch。最好的狀況是你開始琢磨在一些真的很特別的聲音,然後發展成你專屬的聲響,像是「半人工聲音」(theCherEffect)。Tip:不要在你的客戶花錢請你做事的時候做這些實驗,除非他們很酷(但有些人是真的蠻酷的)。
9、讓混音更好聽:自動化控制壓縮器(compressors)是很好的工具讓你去修正過於狂野的動態表演,也可以增加你的性格,但過於依賴壓縮器而推桿都不動會讓你的混音死氣沉沉。一旦你在所有的元素上都設定好基本的平衡,讓推桿微幅的啟動,這可以讓每個段落都聽起來比較自然又具有音樂性。
10、讓混音更好聽:F所有東西你沒聽錯,把所有東西加上濾波器(filter),好吧,也許不是所有的,但是大部分的東西和時間都要。比較低的high-pass filter和low-pass filter會是你的好朋友,軋斷最低點,甚至偶爾的高點,你會在你的軌道上打開一個你自己都不知道的空間。
記住,不用太擔心聲音聽起來很奇怪或是solo的時候很薄弱,只要關心他聽起來和大家都有相呼應就可以了。
10個唱歌混音技巧相關 文章 :
★ 混音怎麼調試?10種混響技巧教會你
★ 混音的13個步驟
★ 學唱歌入門教程
★ 歌曲作曲的一般技巧有哪些
★ ktv唱歌混響調節
★ 學唱歌入門教程
★ KTV唱歌效果怎麼調
★ 用假音唱歌有哪些技巧
★ 室外演出的收音與音控技巧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6. 鼓組混音十步方案
第1步:微調鼓音調
鼓本身不是旋律樂器,但鼓確實也有一定的音調,確保鼓聲在調上很重要。Torque插件就是專門為改變鼓聲根音而設計的。可能的話,你可以嘗試將底鼓和軍鼓調到和樂曲曲調的根音或五度音。
嗵鼓通常按照同一個調的不同音程調整,取決於你有多少個嗵鼓。嗵鼓越少,音程越大。舉例來說,有3個嗵鼓時,通常將它們調整到完美的四度音程,有時又會是大三度。一些樂手和製作人甚至會把嗵鼓調整到歌曲的和弦音上。
將鼓與音軌的旋律元素進行同步細節調整,可以對樂曲整體聲音緊湊感發揮強大作用。
Torque
第2步:相位校正
在調整了鼓的音調之後,確保各個軌道之間的相位關系良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音軌不同相時,就可能產生相位抵消,從而導致某些頻率聽起來不平衡甚至完全消失。
想想套鼓和拾音麥克風之間的物理距離,就很容易理解鼓組相位不一致這個常見現象了。軍鼓(通常是套鼓中最響亮和最明顯的聲音)每次敲擊時,軍鼓位置的近距話筒將首先拾取到聲音。吊鑔話筒和其他距離套鼓較遠的話筒,在拾取聲音時都會經歷一個微小但關鍵性的延遲。
所有鼓軌道都是同時錄制和回放的,但鑒於與軍鼓距離的不同,原始音軌中會疊加包含幾組時間和距離各異的軍鼓聲。當所有話筒聲道一起播放時,聲音就會有一些相位變化,導致聲音的「模糊」。為了糾正這種情況,習慣上就會將吊鑔和其他距離的話筒針對軍鼓進行調整,以使套鼓的聲音盡可能幹凈。
對齊收緊鼓音軌,可以使用InPhase插件
第3步:添加門限和瞬態塑形
一些工程師喜歡在均衡之前應用動態處理,而另一些人則喜歡相反的順序。二者皆可。不過你要知道,兩種方法聽起來會不一樣,所以要試驗一下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流程。
如果你處理的是鼓組錄音,那麼幾乎肯定會碰到鼓聲串音——鼓的聲音會串錄到臨近的話筒中。為了獲得對每個單獨聲音的最大控制權,錄音工程師們會使用門限器和擴展器。它們非常有助於獲得干凈的底鼓和軍鼓聲音,並且自由操縱,使之不受鄰近鼓聲和鑔片的干擾。
添加門限來清理聲音,是將電平降低到零,僅當電平足夠大到超過閾值時再打開門限並允許音頻通過。門限器通常都包含在通道條插件中,比如Scheps Omni Channel,或SSL E-Channel和G-Channel插件。
你可以將處理器載入在有串音的鼓通道上,然後降低閾值直到串音被消除。這樣,就只有你想要的聲音能正常通過,或者說開啟門限。調整Attack時間(門限開啟的速度)可以影響爆發力或聲音瞬態,而調整Release釋放時間,可以控制聲音衰減的門限關閉。你也可以使用擴展器功能,設定范圍使得串音得到定量的減少,而不是完全使之靜音。
通常情況下,工程師會在他們的DAW中編輯音軌,刪除掉嗵鼓中有串音的片段。這時,要針對剪切的嗵鼓瞬態加以處理,在敲擊和衰減時加一點淡入淡出,以使套鼓的聲音顯得自然。
Smack Attack之類的插件輔助處理鼓聲的瞬態
第4步:減法EQ
一般來說,減法EQ是通過參數均衡器完成的,比如SSL E-Channel和G-Channel。你可以嘗試使用Q值高的窄頻帶設定來定位錄音中的問題范圍。如果在識別沖突頻率時有困難(例如軍鼓鼓腔中頑固的共鳴),不妨試試使用掃頻技術:
SSL E-Channel和G-Channel
第5步:加法EQ
加法EQ通常用更寬泛、更多樣的均衡器來完成。有些人喜歡API 550和560的API控制台的聲音,有些人喜歡仿照經典Neve 1073設備建模的Scheps 73上的「搖滾感」,還有一些人鍾愛RS56或PuigTec EQs的老式聲音。
RS56
下面是一些調整套鼓均衡時最常需關注的頻率區域:
底鼓
軍鼓
嗵鼓
鑔片/吊鑔
第6步:壓縮
平衡了頻譜,控制了鼓串音,就是時候關注動態了。壓縮很難搞,但它也正是實現現代鼓聲的關鍵因素之一。
通常,底鼓和軍鼓上會進行3-6dB的增益衰減。嗵鼓有時也會被壓縮,但這取決於它們在歌曲中的出現頻率。鑔片、吊鑔和房間話筒的處理方式則很多樣,從「一點兒都不壓縮的爵士樂」方式到「壓成碎片的搖滾樂」方式都有。
與壓縮量同樣重要的是壓縮的時間設置。
緩慢的啟動(Attack)時間允許初始聲音在壓縮之前通過,但設置得太慢就可能會導致壓縮器錯過一些鼓點。
快速的啟動時間通過削弱敲擊的初始瞬態來加強表現力,這有利於加強控制,但設置得太快可能會減弱音軌的活力,讓它被遮掩在混音中。
相對較快的釋放(Release)時間可以幫助增加可感知響度,讓鼓聲「迎面而來」,但速度過快的話則可能會導致不自然的抽吸聲。
許多混音師設置鼓壓縮時,允許一些初始瞬態的起音通過,並且利用釋放使鼓的衰減更清楚可辨,以增加可感知的能量。對壓縮器進行A/B對比,你就可以知道增加動態處理是否會有幫助。
找出最合適的啟動和釋放時間的簡單方法,就是從最慢的啟動和最快的釋放開始。慢慢減小啟動時間,直到開始失去初始瞬態沖擊力時,再往回調。然後,緩慢增加釋放時間,直到壓縮器開始與歌曲「同步呼吸」。當鼓敲擊發聲時,指針應該會跳3-6個dB,在它返回到0之前,下一聲擊鼓又會將指針推回3-6dB。
這些都設置得當後,鼓聲就會感覺鮮活,並且適於更富音樂性的動態混音。SSL E-Channel和G-Channel通道條、V-Comp和API 2500插件都是一些處理鼓組的常用壓縮器。
V-Comp
**第7步:混響 **
為了增加深度感,工程師會給輔助發送的單個鼓軌道加上混響。混響的具體設置由歌曲而定,但長度通常應與曲速相關。
例如,大多數情況下,軍鼓敲響時,你應該能清楚地聽到混響尾音的衰減,正好是在下一次軍鼓發聲之前。如果在第二聲軍鼓之前混響尾部都不會消失,那麼混響很可能太長了。
將混響效果與原始干聲音軌混合,可以創建出所需的空間感。除非想做極有創意的效果,要麼最常用的設置方式就是讓混響通道電平在靜音時讓人覺得「若有所失」,但又不要很大聲地讓混響音軌突出,或讓人過多關注它的存在。
塑造空間感,Abbey Road Reverb Plates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小捷徑:簽名系列插件
應用EQ、壓縮、動態處理和鼓拾音話筒的效果需要大量工作。幸運的是,經驗豐富的混音師Chris Lord-Alge、Eddie Kramer、Jack Joseph Puig和Tony Maserati這些大師都設計了簽名插件,可以讓你輕松得到他們久經實戰驗證的效果處理鏈。這些簽名系列插件中都提供了針對底鼓、軍鼓、通鼓、吊鑔和房間麥克的均衡、壓縮、混響和動態處理的獨特組合。每個插件都附帶各種預設,可幫助你快速得到最好的鼓聲。
第8步:設置並聯壓縮
為了增厚和提升鼓的聲音,添加並聯壓縮是非常普遍的操作。方法大致是,設置一個輔助音軌,將從鼓組發送出的各種通道在此進行處理,然後與鼓的其餘部分並行混合起來。根據你想達到的聲音,也許你會發送軍鼓和踩鑔給並聯母線,或者你也可以在吊鑔中加入一點嗵鼓。之後,你可以將並聯通道和其他鼓一起發送到鼓組母線。
SSL G-Master Buss Compressor是並聯壓縮的常用武器
如果你在並聯通道中進一步添加染色處理,就可能得到巨大的鼓聲。一些工程師會將他們的並聯鼓聲完全壓扁、染色和碾碎(壓縮比10:1)的聲音——這些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不過,當把它們與干鼓再混合到一起時,聲音可能會獲得額外的精氣神,給鼓組提供重要的聲音補充。
第9步:使用母線壓縮
母線壓縮通常比應用於單個通道的壓縮更細微,並有助於將鼓組「粘合」在一起。
母線壓縮的壓縮比通常保持在2:1左右的低水平。啟動時間一般很慢,可以保證套鼓的瞬態爆發。釋放時間則因音軌速度而異,而使用諸如SSL G-Master Buss Compressor等許多壓縮器上的自動釋放功能也十分常見。
有些壓縮器自帶非常適用於鼓處理的功能。例如,API 2500在其閾值檢測器上帶有一個獨特的「Thrust」濾波器,可以防止低頻(比如底鼓中的那些頻率)過於激烈地觸發壓縮器。這點很有用,因為給低頻添加的聲音能量更會輕易觸發壓縮器,牽連影響鑔片等高頻聲音。
C4這樣的多段壓縮器就可以更好地控制鼓的母線,因為它們允許頻譜內的各個部分完全獨立處理
第10步:設置自動化
每個DAW都允許編寫音量自動化控制,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可以給鼓音軌帶來活力。例如,混音基本OK後,在整首歌曲中仔細聆聽每個鼓聲道。你可能會發現,踩鑔電平在主歌中很棒,但在其他時間中則需要降低一點——或者在某個部分要提1dB,以使其產生更大沖擊力。
臨近混音過程的結尾時,自動化細節設置可以進一步加強混音中的鼓聲,整體調整到達聽者耳中的聲音表現。
最後,你應該得到有沖勁兒的底鼓,爆裂的軍鼓,雷鳴般的嗵鼓,還有聲音閃亮的鑔片。記住,這些指導方針僅僅是一個起點。一定要注意聆聽,為鼓聲和編曲整體服務,而且別怕去調整旋鈕,並發揮你自己的創造力。
7. 壓縮器是對什麼進行壓縮的一種控制放大器
Dangerous 壓縮器運行 Stereo(立體聲)或 Dual Mono(雙單聲道)模式雙單聲道模式兩完整獨立路勁;例底鼓通道軍鼓另立體聲模式應用立體聲樂器主幹或完整混音立體聲壓縮器匯總左右通道音頻並送些信號偵測器導致任意相位素材或沒壓縮或者壓縮太導致 VCA(值控制放器)信號(混合內容間)度表現單聲道並少表現聲像樂器讓規單偵測器壓縮器底鼓、軍鼓及主唱反應度忽略聲像桶鼓、吉及鍵盤Dangerous 壓縮器立體聲按鈕仍使用兩偵測器電路驅每通道 VCA 實現更音樂性效
新 Sidechain(側鏈)電路提供兩 Bass Cut(低頻截止) - 保持壓縮器聲低音或底鼓電平浸泡增強絲音減少低頻能量靈敏度增加高頻能量靈敏度讓壓縮器更高頻端起作用制服些粗糙聲音需均衡用戶通減少自歌手S音控制絲音或溫馴服自廉價電容麥克風或便宜采 Loop 鈸粗糙錄音由於要求通透清晰側鏈偵測器電路表現像用於舒適歌聲自淡化器:需繪制更音量包絡線;低失真甚至帶 20dB 增益衰減
8. 水果軟體壓縮器怎麼調
水果軟體壓縮器怎麼調如下
「最常用的就是用底鼓的信號去觸發貝斯的壓縮器工作,因為底鼓的音頭要出來(在後面具體樂器的壓縮處理中會詳細總結),底鼓響的時候,
貝斯就弱一點,所以用底鼓信號去觸發貝斯的壓縮器,底鼓一響,貝斯立馬就被壓縮,底鼓沒了貝斯就恢復正常(門限設置很低,快速建立,按歌曲速度設置釋放時間),會帶來更好的律動感
,在嘻哈和舞曲的混音中會用到更加誇張的壓縮,帶來抽吸效應。」
9. 唱歌混音技巧
唱歌混音技巧
在唱混聲的時候,聲音往下走,頭聲的位置在你頭顱的當頂,脖子 放鬆,這樣就可以進入假聲。 真聲與假聲的結合部分, 就叫換聲點。 過了換聲點, 也就意味著進入了混聲了。怎樣混音是很重要的一步,下面唱歌混音的技巧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唱歌混音技巧1
混音第1步:做好准備
混音可能是一件非常單調而乏味的事情,因此要設置一個高效率的工作空間。如果你沒有一把坐感舒適的椅子,那麼你最好還是到附近的辦公用具商店去一趟。准備一些紙張和一個筆記本,以便進行記錄時使用,將燈光調整得暗一些,這樣可以使你耳朵的靈敏度高於你的眼睛,還要讓自己興奮起來,開始你的「旅行」。 要定時進行休息(例如每隔45到60分鍾),這樣可以讓耳朵得到放鬆並使你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如果你是在錄音棚中進行工作,那麼這種休息就顯得有些太奢侈了,但是這種兩三分鍾的休息卻可以讓你更加客觀地進行判斷,使你的混音工作得以迅速地完成。
混音第2步:回顧音軌
先使用較低的音量聽一聽所有音軌中都有些什麼東西,然後記錄下音軌的信息,並使用實時貼或是可以擦除的筆來簡要地標明哪一個聲音對應調音台上的哪一路。最好按照一般的邏輯習慣來組合聲音,例如將所有打擊樂器的聲音都放在調音台上相連的路中。
混音第3步:帶上耳機清除瑕疵
檢查錄音細微的瑕疵是一件需要用到「左腦」的理性行為,這不同於用「右腦」來進行感性的混音工作。如果大腦在這兩種性質不同的工作狀態中跳來跳去一定會阻礙你創造力的發揮,因此在進行正式的混音之前,要盡可能地做好清理工作——消除錄音中的雜音、彈錯的音符以及其他類似的東西。這時你可以戴上耳機,分別單獨播放每一個音軌來捕捉錄時中的每一個細節。
如果你是對MIDI音軌進行混音,那麼此刻你應該做的工作無疑是減少多餘的控制器信號,消除重迭的音符,刪去單音樂器音軌中多出來的聲音(例如貝司和銅號的聲部)。
為了整理錄在磁帶上(包括數字式磁帶和模擬式磁帶)的音軌,可以先將它們轉錄到硬碟錄音機中,進行一些數字化的編輯和雜訊抑制工作。雖然一些細小的雜音單獨聽起來不會引注意,但是將一二十個音軌迭加到一起後,那些令人反感的聲音就會原形必露了。
混音第4步:優化所有的MIDI音源
如果要對MIDI音序的東西進行錄音,最好首先在MIDI樂器內部對聲音進行優化。例如,為了使聲音更加明亮,你最好在電子樂器中提高該音色的低通濾波器截止頻率,而不要使用調音台上的均衡器。一個要點:使用電子樂器時,一定要始終將輸出音量打到最大值,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得到最大的動態范圍。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在調音台上對電平進行調整。當在特殊場合需要改變合成器輸出電平的時候,可以使用第7號MIDI控制器信息,但是一定要保證合成器音軌中的最大音量值(控制器7號值)為127(或是非常接近127),總之應該盡量在調音台上對合成器的音量進行調節。如果你將調音台的音量推桿推到最大,而又將電子樂器中的控制器7號值設置為32,那麼你作品的動態范圍一定會大受影響。
混音第5步:在音軌問建立相對的電平平衡
混音進行到現在仍不要忙著加入效果,這里可以專注於各軌組合在一起的整體聲音,而不要再被左腦所處理的各種細節問題所干擾。對於一個優秀的混音來說,各個音軌自身的聲音應該是非常棒的,但當各軌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時,聲音應該更好。
進行整體聆聽時最好先切入到單音色(mono)方式,如果各軌的聲音錄得很清晰的話,那麼在單聲道中它們將比在立體聲中表現得更加明確。如果是一開始就用立體聲來試聽,那麼各音軌中彼此沖突的一些地方就不容易被聽出來。
混音第6步:調整均衡
均衡器(EQ)可以用來突出不同樂器的特徵,並使得聲音在整體上更加平衡。首先對歌曲中最重要的元素進行加工(例如人聲、鼓和貝司)。一旦所有的這些元素都「粘合」在一起了,再著手處理其它聲部。
音頻頻譜只有一定的寬度,而每一種樂器又都要在整個頻譜范圍內占據其自己的一塊領地,因此當各個樂器的聲音組合到一起的時候,它們將填滿整個頻譜(當然,如何填滿頻譜首先取決於樂曲的配器,但均衡也在其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混音時要先從鼓組下手的一個原因就是鼓組中的樂器(從低聲部的大鼓到高聲部的釵)可以很好地覆蓋整個音頻頻譜。一旦鼓組安排停當,你就可以開始琢磨如何將其他樂器融合進去了。
對一個音軌進行均衡操作時會影響到其他的音軌。例如,提升某一個鋼琴音軌的中頻部分可能會影響到人聲、吉他以及其他中頻段樂器的聲音。有時候對某一樂器的某個頻率進行提升,還會導致該頻率處其他樂器聲音被消弱的現像。為了使得人聲更為突出,可以試著在其他樂器中將人聲頻率所在頻段進行衰減,而不要一味地用均衡器對人聲進行提升。
你可以將歌曲想成是一個頻譜,然後去決定各個聲音都就座在什麼位置(也就是其較突出的部分)。我在混音過程中有時會使用到一台頻譜分析儀,這倒並不是因為耳朵不能夠勝任工作,而是由於分析儀會提供一個絕好的耳朵訓練機會,同時還會極為精確地顯示出各個樂器在聲音頻譜中的位置。一台分析儀會提醒你在某個頻率區域內存在的聲音能量的異常情況。
如果你真的需要那種「突破」型或是說「爆發」型的聲音,那麼可以試著將1KHZ到3KHz的頻段進行少許提升。不要對所有的樂器都使用這一方法,因為其目的是要用提升(或是衰減)操作來將一種樂器的聲音與其他的樂器區分開來。
要想在混音中造成聲音像是是從較遠的地方發出來的感覺,那麼你只要使用低通濾波器進行濾波就可以了,不必要非得用主均衡器不可。若你是使用高通濾波器對吉他、鋼琴這些有向低頻轉移傾向的樂器進行濾波,那麼會對這些樂器的低頻段產生修減作用,使得貝司、大鼓這些低頻中的重要成分都得到了充分地展開。
混音第7步:施加基本的信號處理
「基本的」並不意味著只使聲音變「甜」,因為效果處理可以說也是「完整的聲音」中的一個部分(例如,如果echo(回聲)效果的回聲落到了音樂的拍節上,就有可能改變節奏部分的`特徵,而distortion(失真)會將更加激烈地改變聲音,等等)。
唱歌混音技巧2
步驟1:合成(comping)與編輯(editing)
人聲混音的第一步完全不是混音——是編輯。就要靠你幫助歌手創造盡可能最佳的人聲部分(把人聲軌中各個最好聽的部分挑出來再整理),這個過程叫「合成Comping」。在很多軌干聲中挑選最佳的每一句,拼到一起。(就是把每個音軌中最好的部分提取出來集中整理,讓人聲聽起來展現得更棒。)
除了合成之外,其他編輯的任務可能是把人聲聲軌中沒有歌唱的部分剪掉或是修正人聲中的呼吸聲。調整呼吸的輕重取決於歌曲的風格,有時你想要它有時你又想消除掉它。但不管怎樣,使用DeBreath這樣的插件編輯呼吸是很容易的。
完成合成與編輯之後,可以歇一歇了。放鬆,對於保持敏銳的聽覺和清晰的思路很有幫助。
步驟2:修音(tuning)
人聲總是會有音準跑調的地方。而這樣的問題可以使用音準修正軟體來解決,像是Waves Tune 等(按:修音軟體百百種,請用習慣的就好了)來調整有問題的音。經過音準修正後的人聲,把聲音導出一條新的音頻,以節省電腦的處理性能,並以用於後續的混音工作中。
步驟3:分段增益(gain staging)
人聲在混音當中有可能是動態最大的樂器了,其作為歌曲最重要的部分,應該需要良好的控制。
在控制動態的過程當中,為了避免因為過度壓縮而造成的pumping effect(抽吸效應),第一步應該要先減少增益到合理的范圍,您也可以直接手動調整每段音頻輸出的動態或是使用像Vocal Rider這樣的插件。
步驟4:減法EQ
前面的基礎工作完成之後,是時候關注聲音的音質啦~而改善的第一步是清理有有問題的頻率。包括過度的低頻部分和任何刺耳的頻率。
一開始最好處理的就是低頻的部分,由於人聲不會延伸到80-10Hz以下,所以我們通常會使用高通濾波器(按:俗稱低切)把80-100Hz以下范圍的頻率給剔除。
其他不好聽的頻率,可以嘗試掃頻(sweeping):
把將某個頻段的Q值調高,讓EQ能影響的范圍變到最小,將EQ的增益(GAIN)調大一些,慢慢地掃過EQ可影響的頻率(按:通常是0-20KHz),當聽到了特別或是不好聽的共鳴時(非常討厭的聲音)就停止掃頻,嘗試削弱這段頻率,並減少Q值以找到最佳效果。
請記得EQ的其中一個黃金法則:減窄增寬。在用減法eq時要用較高的Q值,用加法EQ時採用較低的Q值。
同時,動態EQ(Dynamic EQ)對於人聲是相當有用的工具,因為人聲的頻率會隨著時間一直在變化。這類型的EQ通常在是某段的頻率超過一定的音量才會有動作,從而使只有在需要時才能影響某些頻率。 可以使用用F6 Dynamic EQ降低惱人的聲音而又不會犧牲掉整體表現。
這個均衡器顯示界面就包括了了上面提到的許多調整:一個高通濾波器來處理鄰近效應的低頻增強;高頻的提升增加通透和清晰度;還有中高頻位置的凸起讓人聲溫厚可懂;還有一個中低頻的小小下拉。
在應用EQ時,有三個主要頻區可以幫助考慮調整男聲(我常使用的):低頻,約在150-200Hz;中低頻,約300-400Hz;中高頻,在2-4 kHz范圍。對於女性人聲來說,共振峰音(人聲獨特的音色)會稍微高一些,所以如果這些頻率范圍作用不大,可嘗試將它們向上移動大約半個八度。建議使用中低頻和中頻作為人聲均衡器的「參考」 ——先別管它們,首先調整低頻,然後是中高頻和高頻。
單獨說下低頻。EQ可以輕松解決由於鄰近效應而捕獲的太多低頻(即靠近麥克風唱歌引起的低頻增強)。但是,請注意,有些歌手故意使用鄰近效應使聲音聽起來不那麼「薄」,所以不要自動用EQ減少低頻 ——只有在聲音渾濁或低沉時再考慮這樣做。
步驟5:加法EQ
在消除人聲的問題頻率之後,是時候增加一些聲音的特質了。例如,嘻哈音樂人聲會加重低頻增加力量感,搖滾音樂會增加中頻以在密集的混音中突出人聲,流行音樂人聲增加高頻以增強現場感。 但是請注意2-5KHz的頻率,隨便地增加反而會帶來惱人的刺耳聲。
信號處理流程
有些混音師喜歡在EQ之前先用壓縮,有些則是喜歡先做EQ,再在不同階段加壓縮。不同的處理順序也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所以多試著去找找怎麼做會最適合您目前的場合。
步驟6:去齒音(De-Essing)
如果人聲有刺耳的聲音,人們經常會用到DeEsser來解決問題。Deesser是一個對特定范圍頻率的壓縮器,通常用來移除「S嘶「和」T「造成的刺耳聲音。
利用DeEsser中的監控功能,讓您找到那些惱人的頻率後,調整好閥值(threshold),讓DeEsser在聲音開始變剌耳的時候動作,這是一般DeEsser的操作方式。
步驟7:壓縮(Compression)
當您把人聲的音調處理好後,接下來就是要把人聲的動態壓得更密一些,讓人聲可以在混音當中表現得更突出。現在市面上有相當多的壓縮器,人聲也很常用到壓縮器,而這些壓縮器對於聲調的特性以及動態的處理上都有些許的差異在。
通常我們會把聲音壓在3-6db之間,常用到的是限制器型的壓縮器,像是CLA-76或是SSL-E或G Channel。壓縮器只會對聲音的最大峰值進行調整(副歌最大音量部分), 所以一般來說壓縮器不會對整段聲音進行作用。
接下來就是設定壓縮器的啟動(attack)與釋放(release)時間。以下是找到最佳設定值的簡易方法:
先從最長(慢)的啟動時間和最短(快)的釋放時間開始。 慢慢地減少啟動時間,直到感覺開始壓到聲音開頭的部分,之後往回調一點就可以了。 接下來,慢慢地增加釋放時間,直到感覺到壓縮器在歌裡面作用地恰到好處。
通常壓縮聲音時,在最響亮的峰值期間顯示3-6 dB的增益衰減比較合適,然後在它返回到0之前,下一個峰值再次被壓縮。
步驟8:再一步壓縮(More Compression)
許多工程師喜歡串聯壓縮,也就是使用多個壓縮器但是每個壓縮器都先作用一些些就好了。 通常,會從快速峰值限制式壓縮器開始,然後使用較慢的壓縮器來「擠壓」人聲並幫助平衡動態。
而這種比較慢的壓縮器其中一個最知名的就是CLA-2A光學壓縮器,不過其他類似的縮壓器像是PuigChild或是Kramer PIE也有不錯的表現。 這系列的壓縮器使用方法,它的概念是使用第一台壓縮器快速限制峰值,第二台較慢的壓縮器用於塑造人聲並保持聲音的動態。
步驟9:更進一步地壓縮(平行壓縮)(Even more(parallel) Compression)
如果你想要一個現代的、貼臉的人聲,通常使用並聯壓縮(平行)。將人聲導入輔助通道(aux channel)後,再用效果比較劇烈激進的壓縮器(像是CLA-76或是dbx 160)作處理,調到適合的量即可。
在這個平行壓縮的處理下,試著去用高壓縮比、快速的啟動與釋放時間,以及較低的閾值(threshold),然後將這個高壓縮的聲音加入一點點到原本的人聲中(混合一點高度壓縮的信號)。這將有助於保持人聲靠前,同時仍保留原始的自然動態。
步驟10:飽和度與失真 (Saturation and Distortion)
在人聲中加入少量的飽和度或是失真效果可以讓聲音更厚,而且像這樣加入泛音的方法可以使人聲在緊密的混音中更突出。
值得慶幸的是,現代的插件允許你在DAW中輕松模擬這些獨特的飽和失真形式。
Scheps 73的前置放大器部分在飽和度的處理尤其作得更好,當然NLS Channel混音台插件中的drive部分也能作得不錯。
如果您還想來些更強勁的聲音,試著把人聲發送到效果通道,然後加一點的飽和度和失真下去,然後將它跟原本的人聲混合看看,記住,只要加入一點點就很夠用了。 加入平行失真到主唱人聲中,並且巧妙地讓人聲更加突出。
步驟11:混響與延遲 (Reverb and delay)
現在您已經把人聲的動態與音調調得不錯了,然後是該來加點空間感到人聲里了。立體聲效果的混響與延遲可以增加聲音的廣度(寬度),而單聲道效果則是可以增加聲音的厚度(深度)。
一般來說,混響跟延遲是要跟音軌中的節奏速度相配合。較短的效果可以營造較小的空間感,反之則可以營造較大的空間感。
為了避免把混音搞得一團槽,在下一組詞唱起前就讓這些效果消退掉,而消退的時間取決於人聲的節奏,通常會是1/8,1/4或是1/2音符。
H-Delay插件非常適合添加延遲或回聲以強調某些詞和短語。 對於此設置,通常在效果軌道上插入延遲插件,並自動將人聲發送到該效果軌。 然後,有選擇地發送您想要重復的詞或短語,並設置延遲的時間,反饋和EQ過濾器。
步驟12:自動化 (Automation)
自動化是您在人聲處理中最後的點綴。在整首歌曲當中,改變人聲的音量是個讓聲音活起來的最好方法,可以讓人聲更加真實。
相似地,非常微小地自動化混響和延遲或飽和度的變化,以適應歌曲的發展可以讓音樂更具「情感」。多多嘗試這個技巧可以讓效果器呈現的效果更能讓人去感覺到,而不止是聽到而已。
在混音過程中,完全可以跳過某些步驟。如果你有一個想法,那就去做吧!如果您打開工程並聽到原始音軌時,就可以完美地想像EQ和壓縮應該如何做,那就去吧!別讓靈感打盹!
同樣地,如果在你的通道條插件中,迷茫地進行微小的調整,那不如就跳轉到需要完成的更多的「機械」編輯任務上。
;10. 用來混音的,正方形的好多方塊,一按會亮,那個東西叫什麼
你說的是均衡器吧,又叫EQ;或者是壓縮器、混響器,也可能是就叫混音器,裡麵包括EQ、壓縮、混響等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