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OSI參考模型的各層及各層的功能
ISO/OSI參考模型各層功能:
1、物理層功能:物理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
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服務的,解決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通信問題。
3、網路層:網路層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的,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包或分組。
4、傳輸層:傳輸層的作用是為上層協議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數據傳輸服務,包括處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問題。
5、會話層:會話層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協調不同主機上各種進程之間的通信(對話),即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應用程序之間的會話。
6、表示層:表示層處理流經結點的數據編碼的表示方式問題,以保證一個系統應用層發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統的應用層讀出。。
7、應用層: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是用戶與網路的介面。
服務與介面
在OSI分層結構模型中,每一層實體為相鄰的上一層實體提供的通信功能稱為服務。N層實體利用N-1層實體所提供的服務,向N+I層實體提供功能更強大的服務。這可以概括為「服務是垂直的」。例如,傳輸層實體利用網路層實體的服務,向應用層實體提供網頁傳輸服務。
在OSI模型中,各層之間的介面都有統一的規則。N層的服務訪問點SAP(Service Access Point)是N層實體提供服務給N+1層的地方,SAP可以理解為下層實體之間的邏輯傳輸通道。每一層的SAP都有一個唯一標明它的地址。一個N層可能存在多個SAP。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OSI參考模型
Ⅱ 實現數據壓縮與osi模型中什麼層密切相關
實現數據壓縮與OSI模型中(D)層密切相關.A.表示層 B.數據鏈路層 C. 物理層 D.傳輸層
Ⅲ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各層的主要功能及其相應的數據單位如下:
1 物 理 層(Physical Layer)
我們知道,要傳遞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體,如雙紐線、同軸電纜等,但具體的物理媒體並不在OSI的7層之內,有人把物理媒體當作第0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以及它們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
如規定使用電纜和接頭 的類型,傳送信號的電壓等。在這一層,數據還沒有被組織,僅作為原始的位流或電氣電壓處理,單位是比特。
2 數 據 鏈 路 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數據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和物理層相似,數據鏈路層要負責建立、維持和釋放數據鏈路的連接。在傳送數據時,如果接收點檢測到所傳數據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方重發這一幀。
3 網 絡 層(Network Layer)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
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4 傳 輸 層(Transport Layer)
該層的任務時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和經濟的方式,為兩個端系統(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可靠地傳輸數據。在這一層,信息的傳送單位是報文。
5 會 話 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 表 示 層(Presentation Layer)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 應 用 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3)osi實現數據壓縮擴展閱讀:
先將要寄的東西打包,這是應用層的數據。那麼現在到了傳輸層,主要是提供一種傳輸方式。類似我們在寄快遞的時候選擇空運或者陸運。空運比較貴嘛,但是快,陸運便宜但是慢。這邊只是一個比喻,實際肯定沒有這么簡單。
傳輸層主要會使用TCP和UDP兩種協議。那麼在選擇完了傳輸方式後,就需要填寫發件人(源地址)和收件人(目標地址)了。填寫完畢以後交給快遞公司,他們會把快遞由一個轉運中心發往另一個轉運中心,並不是直接從源發往目標。這里的轉運中心其實就到二層了。
在傳輸過程中,像乙太網中的MAC地址,是會不停變化的,就像一個快遞由上海發往武漢,會先到上海的某個集散中心,然後發往武漢,然後又在武漢的集散中心轉幾圈,最後發往離目標最近的快遞點,然後才開始配送,最終送到收件人手上。
ISO為了更好的使網路應用更為普及,就推出了OSI參考模型。其含義就是推薦所有公司使用這個規范來控制網路。這樣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規范,就能互聯了。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功能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根據分而治之的原則,ISO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劃分原則是:
(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6)根據功能需要進行分層,每層應當實現定義明確的功能。
(7)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Ⅳ OSI參考模型中的哪層負責數據加密,解密,壓縮和解壓
表示層。
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翻譯官,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路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路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層管理數據的解密與加密,如系統口令的處理。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詢你銀行賬戶,使用的即是一種安全連接。你的賬戶數據在發送前被加密,在網路的另一端,表示層將對接收到的數據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層協議還對圖片和文件格式信息進行解碼和編碼。
Ⅳ 若要對數據進行字元轉換和數字轉換,以及數據壓縮,應在OSI的哪層上實現.
表示層
Ⅵ osi參考模型分為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第6層表示層:主要用於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之間交換信息的表示。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問題。它包括數據格式交換、數據加解密、數據壓縮和終端類型轉換。
第7層應用層:OSI中的最高層。它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程序提供對osi環境的訪問。應用層決定進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應用層不僅提供應用過程所需的信息交換和遠程操作,還充當應用過程的用戶代理,完成信息交換所需的一些功能。
OSI參考模型
也採用了分層結構技術,把一個網路系統分成若干層,每一層都去實現不同的功能,每一層的功能都以協議形式正規描述,協議定義了某層同遠方一個對等層通信所使用的一套規則和約定。每一層向相鄰上層提供一套確定的服務,並且使用與之相鄰的下層所提供的服務。
從概念上來講,每一層都與一個遠方對等層通信,但實際上該層所產生的協議信息單元是藉助於相鄰下層所提供的服務傳送的。因此,對等層之間的通信稱為虛擬通信。
Ⅶ osi參考模型分為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包括7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各自的作用如下:
1、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聯接,負責數據流的物理傳輸工作。物理層傳輸的基本單位是比特流,即0和1,也就是最基本的電信號或光信號,是最基本的物理傳輸特徵。
2、數據鏈路層是在通信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聯接,數據鏈路控制子層會接受網路協議數據、分組的數據報並且添加更多的控制信息,從而把這個分組傳送到它的目標設備。
3、網路層是以路由器為最高節點俯瞰網路的關鍵層,它負責把分組從源網路傳輸到目標網路的路由選擇工作。互聯網是由多個網路組成在一起的一個集合,正是藉助了網路層的路由路徑選擇功能,才能使得多個網路之間的聯接得以暢通,信息得以共享。
4、傳輸層使用網路層提供的網路聯接服務,依據系統需求可以選擇數據傳輸時使用面向聯接的服務或是面向無聯接的服務。
5、會話層的主要功能是負責維護兩個節點之間的傳輸聯接,確保點到點傳輸不中斷,以及管理數據交換等功能。會話層在應用進程中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層還可以通過對話控制來決定使用何種通信方式,全雙工通信或半雙工通信。會話層通過自身協議對請求與應答進行協調。
6、表示層的主要功能是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數據格式變化、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解壓等。在網路帶寬一定的前提下數據壓縮的越小其傳輸速率就越快,所以表示層的數據壓縮與解壓被視為掌握網路傳輸速率的關鍵因素。
7、應用層採用不同的應用協議來解決不同類型的應用要求,並且保證這些不同類型的應用所採用的低層通信協議是一致的。應用層中包含了若干獨立的用戶通用服務協議模塊,為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提供專用的程序服務。
OSI簡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開放式系統互連。 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是ISO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路互連模型。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即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Ⅷ osi參考模型分為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包括7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各自的作用如下:
1、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聯接,負責數據流的物理傳輸工作。物理層傳輸的基本單位是比特流,即0和1,也就是最基本的電信號或光信號,是最基本的物理傳輸特徵。
2、數據鏈路層是在通信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聯接,數據鏈路控制子層會接受網路協議數據、分組的數據報並且添加更多的控制信息,從而把這個分組傳送到它的目標設備。
3、網路層是以路由器為最高節點俯瞰網路的關鍵層,它負責把分組從源網路傳輸到目標網路的路由選擇工作。互聯網是由多個網路組成在一起的一個集合,正是藉助了網路層的路由路徑選擇功能,才能使得多個網路之間的聯接得以暢通,信息得以共享。
4、傳輸層使用網路層提供的網路聯接服務,依據系統需求可以選擇數據傳輸時使用面向聯接的服務或是面向無聯接的服務。
5、會話層的主要功能是負責維護兩個節點之間的傳輸聯接,確保點到點傳輸不中斷,以及管理數據交換等功能。會話層在應用進程中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層還可以通過對話控制來決定使用何種通信方式,全雙工通信或半雙工通信。會話層通過自身協議對請求與應答進行協調。
6、表示層的主要功能是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數據格式變化、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解壓等。在網路帶寬一定的前提下數據壓縮的越小其傳輸速率就越快,所以表示層的數據壓縮與解壓被視為掌握網路傳輸速率的關鍵因素。
7、應用層採用不同的應用協議來解決不同類型的應用要求,並且保證這些不同類型的應用所採用的低層通信協議是一致的。應用層中包含了若干獨立的用戶通用服務協議模塊,為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提供專用的程序服務。
服務與介面
在OSI分層結構模型中,每一層實體為相鄰的上一層實體提供的通信功能稱為服務。N層實體利用N-1層實體所提供的服務,向N+I層實體提供功能更強大的服務。這可以概括為「服務是垂直的」。例如,傳輸層實體利用網路層實體的服務,向應用層實體提供網頁傳輸服務。
在OSI模型中,各層之間的介面都有統一的規則。N層的服務訪問點SAP(Service Access Point)是N層實體提供服務給N+1層的地方,SAP可以理解為下層實體之間的邏輯傳輸通道。每一層的SAP都有一個唯一標明它的地址。一個N層可能存在多個SAP。
Ⅸ osi參考模型分為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OSl參考模型中從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1、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2、數據鏈路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以實現介質訪問控制。
3、傳輸層為會話層用戶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
4、應用層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提供了訪問OSI環境的手段。
5、會話層負責驗證訪問和會話管理。解除或建立與別的接點的聯系,沒有協議。
6、表示層的功能包括數據格式化,代碼轉換,數據加密,沒有協議。
7、應用層的功能有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OSI 分層的好處:
1、每一層更改不會影響其他層。
2、有利於網路設備廠商生產出標準的網路設備。
舉個例子:其實網上買東西的過程就很類似於OSI模型。顧客在淘寶店看到了 一款傢具,顧客就聯系賣家,我要什麼款式,什麼顏色的,什麼型號,價格,然後顧客就拍下傢具支付,廠家這邊就找人打包,打完包後就得把箱子編上號,打包完成後就找快遞員來取貨。
快遞員就會在箱子上寫上寄件人,收件人,手機等,每一個箱子上都貼上;然後快遞員就把箱子搬到中轉站,快遞公司的中轉站每天都有一輛汽車把貨物運往火車站(假如是廠家在北京,顧客在深圳,),這里快遞公司中轉站的汽車就把箱子運往北京火車站。
第二天,貨物就達到深圳火車站,那麼快遞公司的汽車就把貨物從深圳火車站運往快遞公司深圳的中轉站,然後再由快遞員根據單號送到顧客的家裡,廠家就會派人去組裝傢具,最終傢具完整的呈現在顧客的眼前。分層就各負責各的工作。
每一層只關心自己那一層的事情。不關心其他的,就如快遞員不關心裏面是什麼東西,貨運員連寄件人收件人都不看,他就負責每天從中轉站運到火車站就完事了,比如每天運兩次,有一件他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