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遼寧哪個化工有 重芳烴殘液 ,謝謝,除了遼陽化纖以外的謝謝
二甲苯(PX)是石化行業的有機材料之一,具有廣泛的用途中的化學纖維,合成樹脂,農葯,醫葯,塑料,和許多化學生產。在近年來,隨著容量的對苯二酸(PTA),示出的價格高需求的情況,對二甲苯的迅速增加。據預測,在2001-2008年的全球PX市場,每年的增長速度為4.5%,消費量較上年同期的增長速度為6.5%。然而,不同地區的增長速度差異較大。亞洲PTA產業發展迅速,PX供應緊張的地區,將成為一個全球PX增長的重點領域在未來五年。此外,中東,新的計劃,在未來五年繼續PX增長也比較快。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最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對二甲苯,其需求已在過去5年的強勁增長。下游產品(主要是PTA產業)的快速發展,PX市場需求在未來幾年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預計到要求的年消費增長率為22.4%,平均每年增長24.9%,與。預計到2010年,PTA裝置PX消費量將達到54-61Mt,工廠的產能建設遠遠落後於需求的增長,中國的PX需求和生產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對二甲苯的生產方法是通過一個多級低溫結晶分離或分子篩模擬移動床吸附分離技術(簡稱為吸附分離)從石腦油催化重整熱力學平衡混合二甲苯(C8A)產生將二甲苯分離與其同分異構體混合物接近沸點。如果在鄰位和間二甲苯和乙苯的處理,往往採取混合二甲苯異構化技術(簡稱異構化),因此異構化,對二甲苯。甲苯歧化和烷基轉移技術,以充分利用廉價的工業甲苯和碳九芳烴/ C10芳烴(C9A/C10A)轉化成混合二甲苯和苯。芳烴裝置,這種技術產生的超過50%的混合二甲苯,該技術是工業產率的p-二甲苯的主要手段。甲苯選擇性歧化,二甲苯的生產是一種新的方式。過程中的催化劑的性能的不斷提高,近年來,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的乙烯產能的不斷提高,甲苯總量將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本文回顧了這兩個產量二甲苯在最近幾年的技術路線圖的進展,並提出了在該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
1甲苯歧化和烷基轉移技術
1.1典型的生產過程
傳統的甲苯歧化生產過程在20世紀60年代末由美國UOP日本東麗公司共同開發的氫的存在固定床Tatoray過程。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SRIPT)超過30年的技術發展,S-TDT工藝的研究和開發於1997年完成,實現產業化。 Tatoray過程相比,S-TDT工藝允許重芳烴原料含有C10,HAT甲苯歧化催化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能耗低的設備和材料的消耗,使這一進程具有良好的技術經濟指標。
S-TDT甲苯歧化簡要的處理流程:含有甲苯和含有C10重芳烴C9A原料和循環氫氣混合後,由加熱爐加熱到所需的反應溫度的反應器的熱交換器的進口和出口,成固定床絕熱反應器中,在催化劑的作用,將反應的苯和混合二甲苯。反應流出物通過反應器的進口和出口的熱交換器後,然後在冷卻後,流入高壓分離槽,將分離的芳族烴類液體進入下游的分餾裝置。孤立從氣體中的流出的哪部分,大多數氣體和補充氫氣混入通過加壓循環氫氣的循環氫壓縮機。
1.2甲苯歧化與烷基轉移技術R&D的進展
1.2.1 TA甲苯歧化催化劑,並Tatoray
美國UOP公司聯合開發的日本東麗公司Tatoray甲苯歧化和轉讓技術的產業化技術自1969年以來,國家的最先進的技術,該技術採用固定床臨氫相反應,操作穩定,運行周期長,技術和經濟指標在世界各地有50多台(套)設備使用的技術,產業化的主要技術領域。 20世紀90年代TA-4的工藝催化劑,自1997年以來TA-5催化劑的工業應用。目前,國外Tatoray的過程中主要使用的TA-4和TA-5催化劑。
UOP公司最新的研究和發展新一代的金屬加氫TA-20催化劑。具有金屬加氫裂化功能,提高處理能力的催化劑的重芳烴,可以加工到甲苯中,以30%的混合飼料的質量分數,允許含有質量分數為1%的烷烴的原料。相對於原來的TA-4,TA-5催化劑,TA-20催化劑的長周期的穩定性也得到改善。
1.2.2 HAT系列甲苯歧化催化劑和S-TDT技術
擴能改造,以滿足芳烴聯合裝置的需求並沒有被改變,在反應器中和壓縮機SRIPT研究開發的HAT系列甲苯歧化與烷基轉移催化劑,HAT-095,HAT-096,從1996年HAT-097催化劑成功應用於國內規模1.3-12.3萬噸/年的甲苯歧化裝置的核心技術,HAT催化劑的S-
TDT甲苯歧化完整的技術和催化劑已出口到伊朗。表1列出了HAT催化劑產業化的主要性能指標。正如可以從表1看出,HAT-097催化劑從HAT-095的催化劑,該催化劑的處理能力被大大增加,氫對烴的比例越來越低,現有的裝置中的壓縮機的條件不改變,只更換催化劑將是能夠實現的目的的擴張。反應進料在相同的時間允許C10A越來越高的水平,重芳烴,歧化單元可以處理,並更有效地提高苯和混合二甲苯的產率,並提高經濟效率的裝置。
HAT催化劑芳烴處理能力,大大增加了與國外同類工業催化劑相比,工業運行結果表明,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HAT-099催化劑已完成開發C10A反應,作為第一3種原料,允許C9A原料C10A高達25%-30%的質量分數。 HAT-099催化劑的研製成功,將有效地提高重芳烴,這是一個大幅增加混合二甲苯,二甲苯目的,以提高生產的利用率。
在最近幾年,甲苯歧化裝置能夠處理高濃度C9A原料生產更多的C8A對二甲苯產能擴張的需求。 MXT-01催化劑SRIPT大孔β沸石催化的甲苯和C9A歧化和烷基轉移反應,開發的實驗結果表明,高達70%的條件下,反應進料C9A高空間速度,低氫烴比的質量分數的總摩爾轉化率達到46%以上,C8A芳烴和苯的摩爾比為3.7或更大。用HAT MXT-01催化劑具有高混合二甲苯產率,試驗現在完全歧化的工業側線的生產單元的絲光沸石催化劑,比較。
1.2.3 MTDP-3甲苯歧化和烷基轉移技術
MTDP-3甲苯歧化與烷基轉移技術美孚公司開發的處理量C9A技術。該技術是使用ZSM-5沸石,反應進料的C9A質量分數小於25%。允許低氫烴摩爾比(小於或等於3)的條件下操作的技術的競爭優勢。
MTDP-3技術的美孚公司和台灣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PC)的基礎上,共同開發TransPlus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的處理的C9A部分C10A原料的能力,並於1997年在中國台灣林園的第一個石化廠的產業化。這種技術採用催化劑A優選重芳烴的的輕質功能,從而使得有可能處理的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C10A和C9A。據稱,C9原料允許C10A質量分數可達25%以上,C9A反應混合材料的質量分數可以達到40%以上,但目前還沒有工業化的數據報告。典型的操作條件:反應溫度385-500℃,反應壓力為2.1-2.8MPa,芳烴WHSV 2.5-3.6H -1,氫與烴的摩爾比為不大於3,45%-50%的總的轉換率。
1.2.4其他工藝技術
阿科-IFP,二甲苯產率(二甲苯-PLUS)在1968年實現產業化,使用的稀土Y型分子篩,活性低,選擇性為28%,分別為。 -30%和92.5%,分別;由於使用的移動床反應器中,所述催化劑需要連續再生,和大的能量消耗。可以用作原料的甲苯和C9A。 C?的9A內容的原始材料只允許4台,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工業化裝置。一個
Cosden T2BX法國在1985年實現產業化,更高的工作壓力(4.1MPa),轉換率分別為44%,使用的絲光沸石作為反應原料甲苯和C9A芳烴的催化劑。在最近幾年中,沒有新的報告。
2甲苯擇形歧化製成高濃度的二甲苯
2.1概述
擇形催化,可以有效地抑制副反應,大大提高所需產物的選擇性的分離過程的過程被簡化,能量消耗和投資大大減少,從而使該裝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率。甲苯擇形歧化反應只能用於純甲苯進料。的
甲苯擇形歧化反應高臨界位選擇,合適的沸石的孔徑和外表面鈍化。鈍化的沸石晶體的外表面被設計啟用快速擴散滿分沸石通道,p-二甲苯,在表面以外不發生的異構化反應中的分子篩,而且還生成的熱力學平衡混合物二甲苯。
到目前為止,ZSM-5分子篩的甲苯選擇性歧化專利報告來自美孚公司,與類似的ZSM-5沸石ZSM-11分子篩的孔結構的一小部分。
2.2開發的技術在國外
一個的2.2.1 MSTDP和PXMAX甲苯擇形歧化
第一個工業化甲苯擇形歧化技術原位改性美孚1988技術MSTDP過程。設備MSTDP Enichem的煉油廠Gela中,義大利城市成功運行。它的產業化技術指標:甲苯轉化率25%-30%85%-90%位選擇的苯和二甲苯的摩爾比為1.44,反應產物。
1996年,公司又推出了PX-MAX的異位改性技術,選擇性高達90%以上的二甲苯,甲苯轉化率為30%。與MSTDP技術,苯和二甲苯的摩爾比,在反應產物中的PXMAX技術相比有所減少,這樣,它可以得到更多的對二甲苯。
2.2.2 PX-PLUS甲苯任擇形歧化技術
UOP公司涉嫌在1997年的表現PX-PLUS推出比MSTDP工藝技術。其主要指標有:甲苯轉化率的30%,90%的對位選擇性,苯和二甲苯的反應產物中的摩爾比為1.37,p-二甲苯的產率是大約41%(轉化甲苯)。 1998年,第一套設備實現產業化。
UOP的技術和分子篩吸附分離健康嚴格二甲苯芳烴聯合裝置相結合,具有良好的互補作用。使用PX-PLUS技術來生產高濃度的二甲苯混合二甲苯簡單的結晶分離後,可以得到高純度的對二甲苯的質量分數,在產品中的p-二甲苯,殘液仍然是超過40%,大大高於通常的二甲苯的混合物,二甲苯的含量,可以直接進入到吸附分離部。
2.3國內的發展,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RIPP)1L催化劑的工業側線試驗於1999年完成。主要結果如下:甲苯的轉化率大於30%,大於90%對選擇性,但苯和二甲苯的摩爾數是比較高的,約1.6。
SRIPT對二甲苯產量在1997年進行的甲苯選擇性歧化催化劑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較好的結果。實驗室的結果表明,甲苯的轉化率和對選擇性分別為30%和90%的苯和二甲苯的反應產物,摩爾比為1.4。已經完成了膨脹的催化劑測試,制備工業側的線路測試。
重芳烴,提高煉油能力,連續重整芳烴生產廠的規模和數量的增加,重芳烴脫烷基化過程中的脫烷基化技術
加快發展。的C9A所產生的芳烴加氫混合二甲苯,能有效地降低了裝置規模,重芳烴資源的充分利用。國外在該領域已經由UOP技術東麗TAC9過程中,Zeolyst制備的ATA技術公司GTC公司的的GT-TransAlk技術的。
3.1東麗TAC9 C9-C10芳烴的選擇性轉換的重芳烴混合二甲苯生產技術
的東麗TAC9過程中產生的混合二甲苯技術。 C10A也用在混合二甲苯的生產,該技術可以是嚴重額外的混合二甲苯芳烴類產品。喜歡Tatoray技術也被用來,TorayTAC9過程的存在下,氫的固定床反應器技術,氫的存在下,為了防止焦化,從手的脫烷基化的芳族化合物和非芳族化合物的裂解反應的主要的氫消耗。為了確保更高的混合二甲苯的產量,苯和甲苯的反應,分離後的庚烷的反應器進料的柱分離返回。
技術混合二甲苯產量三個方面:甲基苯基,C9A,C10A異構體的分布C9/C10A值的飼料總量的比例。對於純的C9A飼料,混合二甲苯產率約75%,產率約21%的輕餾分中。隨著飼料C10A含量的增加,混合二甲苯的產率下降。
該技術在1996年的第一次工業應用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首先運行期在兩年以上,到1998年,有兩套裝置使用的技術,設備規模達到850克拉/年。
3.2 Zeolyst制備/ SK重芳烴脫烷基化和烷基轉移技術
技術Zeolyst制備韓國SK協作R&D和產業化,該技術在1999年首次在SK芳烴聯合裝置的工業應用。
ATA-11使用貴金屬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先運行時間是3年以上,並具有低的乙苯的質量分數(良好的加氫生成C8A約2%),是一個很好的異構化原料。但由於裂化函數是太強烈,和芳香環的,強烈的放熱反應床的溫度過度上升,要求的材料和催化劑的接觸時間的損失是不長的,高的空間速度的條件下進行操作。過度消耗的氫和放熱反應,導致經營困難喂爐,以及下游汽提塔,使用該技術之前,將目前的設備。該技術是適用的C9 +阿加氫脫烷基反應。
3.3 GT-TransAlk的重芳烴脫烷基化和烷基轉移
GTC公司的GT-TransAlk的技術處理C9A/C10A重芳烴輕質技術。該技術的特點是原始材料不含有甲苯,和甲苯的甲基化和結晶分離技術,以形成一組的芳烴技術。
4,未來產量二甲苯技術發展趨勢
對二甲苯的市場前景,在未來幾年內,並在改造現有設備的擴展為主要追求目標的企業,一些企業也有新的的移動設備的需求。新技術和改進現有技術,不斷完善,成為石化行業的研究和發展的重點。
4.1傳統的甲苯歧化與烷基轉移技術
甲苯歧化與烷基轉移單元,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提高所需的產品的選擇性,有效地降低了材料消耗的設備,進一步提高空速氫的比率,減少烴的研究和開發新的催化劑,以滿足設備不斷擴大的能源需求。
為了提高選擇合適的大孔,以及催化材料的表面酸性調制,適當加強的烷基轉移反應,抑制甲苯歧化反應,從而提高了產率的混合二甲苯,減少苯的混合二甲苯收率的生成量,以實現對二甲苯的產量的目的。目前SRIPT已開發成功MXT-01的絲光沸石催化劑工業側的已完成的線路測試。結果表明,WHSV為2.5小時-1,反應溫度低於400°C時,催化劑的總轉化率不小於46%,不低於89%,苯和二甲苯的摩爾選擇性比為3.5或以上,和在混合二甲苯中的選擇性為73%的產品。
芳烴裝置大,有很可觀的一筆重芳烴,以及如何充分利用重芳烴的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單元合並。本工廠操作中,為了防止較重到一個反應器進料的C11和以上的烴組分,有一部分C10A C11A和上述以外的邊界的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造成的損失的資源重芳烴。因此,開發一個C10A可以處理繁忙的的芳烴催化劑,其技術將在未來的研發重點的重芳烴。
直接加工無芳烴抽提甲苯,芳烴含量高的原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這種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所述提取單元上的負載,並膨脹,以達到目的,並降低能源消耗。但是,所述非芳烴在產品的整個裝置的苯含量增加。因此,確保苯上可接受的質量,適合高非芳烴甲苯進料內容的處理的催化劑的研究和開發也至關重要。
4.2甲苯二甲苯
選擇塑造4.2.1甲苯歧化和甲基化系統的擇形歧化
進一步完善的收盤位選擇和二甲苯的技術,今後研究的重點。越來越高的段選擇性將大大降低分離能量,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的p-二甲苯。
4.2.2甲苯擇形歧化和苯/的C9A烷基轉移組合工藝
甲苯選擇性歧化反應可以產生較高的混合二甲苯,但該技術可以只使用純甲苯二甲苯的含量。芳烴單元,價廉的C9和以上的芳香族烴資源大量的沒有被充分使用。為此,SRIPT芳烴單位甲苯選擇性歧化技術與苯/ C9A和烷基相結合的過程相結合的技術轉讓。
SRIPT苯和C9A烷基R&D技術轉移,於2003年3月完成。化驗結果表明,在苯和C9A的質量比為60/40,根據反應的重時空速為1.5h -1,總轉化率在50%以上,苯和C9A的條件和所得到的甲苯,混合二甲苯的選擇和在90%或以上。
在合並的過程中,甲苯任擇形歧化生成苯的苯/的C9A烷基轉移裝置的原料,而苯/的C9A與烷基轉移裝置產生的甲苯為原料前,既充分應用甲苯選擇性歧化技術,和使用的C9A,以最大限度地生產高混合二甲苯二甲苯含量。
分離技術在最近幾年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冷凍結晶結晶機理的研究,提高其經濟指標。高二甲苯的混合二甲苯的含量,結合生產工藝相結合的結晶分離技術將顯著降低成本的分離,有競爭與分子篩吸附分離技術競爭力。對二甲苯生產技術的應用,結晶分離技術,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4.2.3甲苯甲基化系統高濃度的二甲苯
烷基化反應的甲苯,甲醇,二甲苯一個新的工藝路線,甲苯轉化率和廉價的甲醇用新的方式對二甲苯產量。 Y型沸石ZSM-5沸石催化劑,甲苯為基礎的選擇性烷基化合成研究,在家裡和在國外已開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特別是上ZSM-5沸石Al比,晶粒大小,鉑,鎂銻/鹼(鹼土)金屬改性的磷,硅,改性的B族元素和蒸汽處理的催化劑結構,酸度和催化性能的關聯之間的大量的研究。美孚公司,採用的摩爾比的分子篩硅鋁磷酸鹽450970℃蒸汽處理45分鍾的P/HZSM-5催化劑,例如,在反應溫度600℃,反應壓力0.28MPa,WHSV4h-1中,n(甲苯) / n(甲醇)/正(水)/正(氫)= 2/1/6/6進行甲基化反應的工藝條件下,甲醇的轉化率為97.8%,甲苯的轉化率為28.4%,選擇性為96.8%的PX。苯,反應不產生非常少的副產物,主要是低於C5烴類和小於1%的質量分數。
尚未工業化過程的報道,關鍵是有優勢的兩個主要問題,穩定性好,壽命長的工業催化劑的研究和開發,技術經濟。印度石化公司(IPCC)和GTC聯合最近報道的GT- - lAlkSM的甲苯甲醇烷基化技術,和技術和經濟200kt/aPX的生產設備評估的發展取得新的進展。使用固定床反應器中的烷基化反應的甲苯,和一個專有的高硅沸石催化劑,在反應溫度為400-450℃,反應壓力為0.1-0.5MPa的,甲苯和甲醇的質量比為1.35 / 1條件,PX選擇性達到85%以上,催化劑運行周期從六月至十二月,這種技術:在重整甲苯的主要特點是直接發送的甲苯烷基化裝置,共同低成本的甲醇為原料,生產出高濃度PX芳烴,二甲苯部分成本低,簡單的結晶裝置,有效的復甦PX,獲得高純度PX結晶分離裝置建設投資是遠遠低於傳統的吸附分離裝置。此外,副產物苯可以忽略不計。每一個農產品1tPX只需消耗:1噸甲苯(甲苯選擇性歧化過程中,生產的1噸PX需要消耗約2.5噸苯,甲苯,副產物的質量比的B和PX :1.36-1 .60)。原料甲苯2.34Mt /技術和經濟評估200kt/aPX裝置甲醇1.73Mt /年的PX集中的2.33Mt / A,甲苯和甲醇價格分別為$ 260 /噸110 /噸計全年凈利潤約19萬,總投資大約7000萬美元的成本。
這種技術,例如處理裝置的GA-TolAlk甲苯,甲醇,甲基技術,的GT-TransAlk重側的烴烷基技術轉讓,的GT-IsomPX異構化技術,和CrystPX結晶技術4套的組合與其他芳烴加上蒸餾裝置構成的現代PX聯合裝置生產將表現出更大的優越性和靈活性。 40萬噸/年PX裝置PX的恢復方法,設備,與傳統的吸附分離混合二甲苯飼料,和現代投資組合PX恢復PX現金成本每噸可節省10%的投資成本下降了2.6%,石腦油原料的要求相比,減少了約53.8%。
由於甲醇價格過度廢水的產生和保持長期運行的產業化前景的技術,需要進一步研究。然而,發展天然氣化工產業,以及先進的催化劑技術,該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4.3工程研究
安裝芳烴催化技術的發展中,規模日益擴大的設備,生產產品的成本越來越低,需要進一步進行工程的過程中和分離這兩種技術的研究。在反應過程中,主要的核心反應器,大型傳熱設備及裝置熱聯合研究課題。隨著設備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類型的反應器,以及如何確保的空氣流的均勻分布在反應器中的主要內容是。 SRIPT氣流均勻地分布在軸向固定床上做了深入的研究,並且可用於工業設計。水平的熱交換器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裝置的能量消耗水平。板式換熱器的的法國PAKINNOX公司代表了最先進的水平,目前的年處理能力,SRIPT的870克拉和100萬噸甲苯歧化裝置已用於熱交換器,有望大大縮短反應器爐上的負載。
產品主要集中在結晶分離技術,分離,德尼羅/ TNO冷凍結晶分離和純化技術的先進水平。該技術是不來梅大學於1993年,分別為「德尼羅工藝技術和TNO研究所ofEnviromental科學,能源技術和工藝創新發展的分離和純化技術。與傳統的冷凍結晶層狀冷凍結晶過程,尼魯/ TNO冷凍結晶分離和純化技術的基礎上的懸浮狀態凍結結晶過程的分離和提純技術中,整體的能源消耗減少至約10%的傳統冷凍結晶過程。
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5 R&D具有前瞻性的新技術對二甲苯合成
新的工藝路線,埃克森美孚公司最近報道的副產品蒸汽裂解裝置裂解氣C4 +烯烴(如環戊二烯,丁二烯,戊二烯,己二烯,甲基環戊二烯,等)和C1-C3的含氧化合物(如甲醇,二甲醚,乙醇,乙醚或甲醇和二甲醚的混合物),選擇性地轉化成對二甲苯,乙烯和丙烯的新工藝的。 ZSM-5催化劑含有質量分數為4.5%,P沸石(二氧化硅和氧化鋁的摩爾比為450),固定床反應器中,反應溫度是430℃,反應壓力為0.1兆帕,WHSV 0.5H-1和的原料M(雙 - 戊二烯)/米(甲苯)/ m(甲醇)/米(水)1.25/1.25/22.5/75環戊二烯基甲醇反應的高選擇性,轉化為二甲苯,甲醇同樣的高選擇性乙烯,丙烯,和對二甲苯,二聚環戊二烯的轉化率為100%,甲苯的轉化率為10%,甲醇轉化率為20%。產品質量,包括:對二甲苯30%,25%的乙烯,22%的丙烯,和餘下的C4 +烯烴,以及除了以外的二甲苯的C8 + /芳烴。
埃克森美孚甲基甲苯催化合成三甲苯新技術的合成氣。鉻 - 鋅 - 鎂-O負載MgO/HZSM-5的催化劑組合物,在原料中的n(H 2)/ n(下CO)/正(甲苯)= 2/1/0.25,並且,反應溫度為460℃,反應壓力為0.17兆帕WHSV為1.5小時-1的條件下,甲苯的轉化率26.0%,二甲苯選擇性為84.2%,包括74.5%的對二甲苯的選擇性和催化劑的穩定性,預期壽命可達4100h。添加的金屬氧化物的作用是抑制沸石的外表面酸中心的形成,以減少產生的縮小毛孔的鄰位和間二甲苯的沸石,即降低在非烷基化的甲苯右位置,抑制對二甲苯異丁基結構,從而提高p-二甲苯的選擇性。
,UOP最近鋯,硫酸噴霧浸漬法催化劑液相法無氫甲苯歧化烷基轉移技術的改進和C9A准備。當原料含有質量分數為30%的1,2,4 - 三甲基苯,甲苯中,在反應溫度160℃,反應壓力900kPa,液時空速為2.0h-1的反應條件下,反應160分鍾,二甲苯產量最高。此時的反應產物的線分析的結果表明,17%二甲苯,均三甲苯的質量分數為20%的質量分數。失活的催化劑可以再生。
使用的副產品的重烯烴和合成氣,甲苯,二甲苯的研究和開發新技術合成甲醇選擇性轉化是值得注意的研究動向。
結論
對二甲苯市場由於下游產品市場的影響將呈現供應方的市場地位。新的或現有設備的擴展將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由石腦油總限度,基於現有規模,混合二甲苯,增加使用的新技術來提高生產對二甲苯生產是主要的技術手段。異構化催化劑,高乙苯轉化率,提高了進料濃度的對二甲苯吸附分離,芳烴擴張的主要方式。甲苯選擇性歧化生產對二甲苯,是一種新的技術路線圖。甲苯擇形歧化和烷基轉移苯/ C9A相結合的過程將有效降低成本,生產對二甲苯,可以顯著提高對二甲苯的生產,並期待實現產業化。重芳烴技術的使用也將著眼於未來,力爭在不久的將來有新的突破。
『貳』 求!~初二上學期生物復習提綱(標准實驗教科書)
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
1、 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
內沒有脊柱。
2、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裡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製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於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後,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後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
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徵: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乾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3)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恆溫動物比不恆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於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的體溫恆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兔的後肢較長,前肢較短,後肢肌肉發達,適於跳躍。
33、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裂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 雜食性(如人)
36、盲腸主要用於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徵(其他特徵: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恆定,屬恆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達,附於龍骨突,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於發達的胸肌附於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於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於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飛行。
47、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恆溫動物 哺乳動物 鳥類
50、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恆定。
5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於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於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53、 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於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昆蟲的外部特徵: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5、昆蟲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動物的行為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58、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人有206塊骨 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軀干骨(半活動)
四肢骨(能活動);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關節囊;關節頭;關節腔;關節軟骨;
關節窩
63、 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 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肩關節;下肢;髖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指關節;趾關節.
65、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為什麼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當然,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76、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8、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80、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1、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2、社會行為的特徵: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3、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4、「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6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8、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9、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9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葯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92、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95、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96、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97、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紅、褐、綠、黑等不同的顏色。
98、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99、菌落常用來作為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
100、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2)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冷卻。3)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此過程叫接種)。4)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
101、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
102、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還有有機物。
103、經過嚴格高溫黴菌的環境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106、有些細菌互相連接成團或長鏈,但每個細菌也是獨立的生活的。
107.細胞結構示意圖:
108、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都為異養,異養又分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細菌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小而輕還可以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無處不在。(細菌分裂速度極快)
110、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黴菌、食用菌、大型真菌為多細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進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為出芽生殖。
114、青黴:孢子青綠色,排列呈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5、麴黴:孢子有多種顏色,排列呈放射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6、引起食物發霉的真菌為黴菌。
細菌 真菌
相 同 點 :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
不 同 點 :單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單細胞種類也有多細胞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多數為孢子生殖。
117、比較真菌與細菌:
11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患病(3)與動物共生。
119、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 細菌和真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121、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一旦分開,可以獨立生活,叫做共棲)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發酵狀態: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於做麵包]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於釀酒]
125、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稱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並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保存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新軍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生長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學家還能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只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葯品(用細菌做生物反應器)。
129、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類的意義: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上的位置一目瞭然,同時也進一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13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內部構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133、每個界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它們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34、兩種生物之間共有的分類單位越多,它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135、綱 < 亞門 < 門
136、分類登記越高,射干內務體間的差異越大,共同特徵越少,所含生物數量越多。
137、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樣式,外在形式是種類的多樣性。
138、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139、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態系統的多陽性受到破壞就會導致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喪失。
141、自然條件下,平均2000年一種鳥類滅絕。平均8000年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14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1)生存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的開發利用;3)環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護法》。(每個法律前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144、建立自然保護區分為:就地保護和圈地保護。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陸生生物的家園。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銀杉是裸子植物。
『叄』 土力學有側線壓縮名詞解釋
正確應該叫:「有側限壓縮」意思是土體在豎向壓力下不發生側向變形。環刀試驗、大面積堆載等受力特點均為有側限壓縮。
『肆』 急求冶煉廠凈液車間泵崗位實習報告外加點別的崗位也行.
(一)、備煤篩焦車間:
備煤工段主要由受煤坑、配煤室、粉碎機室、貯煤塔頂、煤焦制樣室及帶式輸送機、轉運站等設施組成。原料洗精煤從洗煤廠由8條帶式輸送機送至備煤車間,經配煤和2台破碎機粉碎後,煤被破碎到小於3mm以下(佔85%以上)由帶式輸送機送至塔頂,用犁式卸料器卸到煤塔中,供焦爐使用。
(二)、煉焦車間:
煉焦車間建設36和42孔JN43-98型寬炭化室、雙連火道、廢氣循環、下噴、單熱式搗固焦爐,年產冶金焦60萬噸。採用搗固煤餅,側裝高溫干餾,濕法熄焦工藝。
煉焦基本工藝參數:
配煤煉焦生產工藝流程由備煤工段來的洗精煤,由輸煤棧橋運入煤塔,由煤塔通過搖動給料器將煤裝入裝煤推焦機的煤箱內,由裝煤推焦機按作業計劃從機側送入炭化室內,煤餅在炭化室內經過一個結焦周期在9500C~10500C的高溫干餾煉製成焦炭和荒煤氣。裝煤時產生的煙塵由爐頂上的消煙除塵車經吸塵孔抽出,在車上進行燃燒、洗滌後,尾氣放散。炭化室內的焦炭成熟後,用裝煤推焦機推出,經攔焦機導入熄焦車內,熄焦車由電機車牽引至熄焦塔內進行噴水熄焦。熄焦後的焦炭卸至焦台上,冷卻一定時間後送往篩焦工段。煤在干餾過程中產生的荒煤氣匯集到炭化室頂部空間,進入上升管,經橋管進入集氣管,700℃左右的荒煤氣被橋管和集氣管內噴灑的循環氨水冷卻至84℃左右。荒煤氣中焦油等同時被冷凝下來。煤氣和冷凝下來的焦油同氨水一起,經吸煤氣管道並經氣液分離器分別進入冷鼓工段。
焦爐加熱用的回爐煤氣,由外部管道架空引入每座焦爐。煤氣經地下室管道進入焦爐燃燒室,同時空氣通過廢氣開閉器進入蓄熱室,空氣經預熱後進入焦爐燃燒室的烈火道匯合後燃燒。燃燒後的廢氣通過立火道頂部跨越孔進入下降氣流的立火道,再經過蓄熱室,由格子磚把廢氣的部分顯熱回收後,經過小煙道、廢氣交換開閉器、分煙道、總煙道、煙囪,最後排入大氣。上升氣流的煤氣和空氣與下降氣流的廢氣由加熱交換傳動裝置定時進行換向。
(三)、煤氣凈化
化產車間是為年產60萬噸干全焦爐配套設計,化產車間由冷凝鼓風工段、脫硫工段、硫銨工段、蒸氨工段、粗苯工段、油庫工段、生化工段等組成。
(1)冷凝鼓風工段:
來自82~ 83℃的荒煤氣,帶著焦油和氨水沿吸煤氣管道至氣液分離器,氣液分離後荒煤氣進入橫管初冷器,在此分兩段冷卻:上段採用32℃循環水、下段採用16℃製冷水將煤氣冷卻至22℃。冷卻後的煤氣進入煤氣鼓風機加壓後進入電捕焦油器,除掉其中夾帶的焦油霧後煤氣被送至脫硫工段。
初冷器中段和下段排出的冷凝液進入冷凝液循環槽,由冷凝液循環泵送入初冷器下端循環噴灑,如此循環使用,多餘部分送機械化氨水澄清槽。
從氣液分離器出來的焦油、氨水進入機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經澄清分離後,上部氨水送至循環氨水槽,由循環氨水泵及高壓氨水泵送往煉焦工段供冷卻荒煤氣和集氣管吹掃及無煙裝煤使用。剩餘氨水則由剩餘氨水泵送至硫銨工段蒸氨。分離出的焦油至焦油中間槽貯存,當達到一定液位時,用焦油泵將其送至焦油槽。焦油需外售時,有焦油泵送往裝車台裝車外售。
機械化氨水澄清槽和機械化焦油澄清槽底部沉降的焦油渣,排入焦油渣車,定期送往煤場配煤。
冷凝鼓風工段所有貯槽的放散氣均經排氣風機接至排氣洗凈塔,由硫銨工段來的蒸氨廢水洗滌後排放至大氣。塔底廢水由排氣洗凈廢水泵送生化處理。
(2)脫硫工段:
鼓風機後的煤氣進入脫硫塔,與塔頂噴淋下來的脫硫液逆流接觸,穿過輕瓷填料及塔頂的除沫網由頂部出來,以吸收煤氣中的硫化氫、HCN。脫除硫化氫的煤氣去洗滌工段。
吸收了硫化氫、HCN的脫硫液從塔底流出,經液封槽進入反應槽,用循環泵經加熱(冬)或冷卻(夏)後送入再生塔,同時自再生塔底部通入壓縮空氣,使溶液在塔內得以氧化再生,再生後的溶液從塔頂經液位調節器自流回脫硫塔循環使用。浮於再生塔頂部的硫磺泡沫,利用位差自行流入硫泡沫槽。硫泡沫由硫泡沫槽下部自流入熔硫釜,用蒸汽加熱,加熱後熔硫釜內硫泡沫澄清分離,分離後的清液排入反應槽,熔硫後硫磺放入硫磺冷卻盤,冷卻後裝袋外銷。
為避免脫硫液鹽類積累影響脫硫效果,排出少量廢液定期送往配煤。
(4)終冷洗苯工段
從硫銨工段來的55℃煤氣經過橫管煤氣終冷器溫度降至25~27℃,進入洗苯塔與塔頂噴灑的由粗苯工段來的貧油逆流接觸,將煤氣中的苯洗至4mg/m3以下,然後將凈煤氣送往各用戶(焦爐加熱、粗苯管式爐等)。
橫管煤氣終冷器底的冷凝液由泵打至終冷器頂循環噴灑,防止焦油及萘的積存。富餘的冷凝液送生物脫酚。洗苯塔底富油送粗苯蒸餾。
(5)粗苯蒸餾工段:
來自硫銨工段含苯的焦爐煤氣,經終冷器冷卻後從洗苯塔底部入塔,與塔頂噴淋的循環洗油逆流接觸,煤氣中的苯被循環洗油吸收,從塔頂出來的煤氣含苯小於2g/N m3,然後供用戶使用。考慮外供煤氣輸送對萘含量的要求,在脫苯塔第20~25層塔板上切取萘餾分,切取的萘油匯兌焦油中,以保證焦爐煤氣萘含量。煤氣含萘夏季<200mg/Nm3,冬季<100mg/Nm3。
由終冷洗苯工段來的富油,經油汽換熱器與脫苯塔頂部來93℃油汽換熱後,進入二段貧富油換熱器和一段貧富油換熱器,使富油溫度升至130-135℃,然後進入管式爐對流段、輻射段,加熱至180℃,進入脫苯塔內進行蒸餾。從脫苯塔頂部出來的油汽進入油汽換熱器及冷凝冷卻器,所得粗苯流入油水分離器。分離出水後的粗苯進入迴流槽,經粗苯迴流泵送至脫苯塔頂部作為迴流用,其餘的流入粗苯中間槽,用粗苯產品泵送往油庫工段裝車外送。
在脫苯塔上部設有斷塔板,將塔板積存的油和水引出,流入到脫苯塔油水分離器,將水分離後,油進入下層塔板。
從脫苯塔側線引出的萘溶劑油,自流到萘溶劑油槽,用泵壓送到油庫工段的焦油貯槽。
脫苯塔底部采出的170℃熱貧油,經一段貧油換熱器換熱後進入脫苯塔下部的熱貧油槽。用熱貧油泵送至二段貧富油換熱器、貧油一段冷卻器、貧油二段冷卻器,冷卻至30℃後,送到終冷洗苯工段洗苯塔循環使用。
為保持穩定的洗油質量,同管式爐加熱後的富油管線引出1.5%的富油進入再生器,用管式爐來的被加熱到400℃的過熱蒸汽直接蒸吹再生,再生器頂部出來的汽體進入脫苯塔下部,再生器底部排出的殘渣定期排放至殘渣槽,用泵送到油庫工段的焦油貯槽。
粗苯油水分離器、脫苯塔油水分離器分離出來的水進入控制分離器,進一步將油水分離。分離出來的油流入油放空槽,用液下泵送到富油槽,分離出來的水流入水放空槽,用液下泵送到冷凝鼓風工段。
(6)油庫工段
從冷凝鼓風工段和粗苯蒸餾工段送來的焦油和粗苯分別進入焦油貯槽和粗苯貯槽中,定期用焦油裝車泵和粗苯裝車泵送往各自高置槽,經汽車裝料管自流分別裝入汽車槽車外運。
洗油由汽車槽車運來,卸入洗油卸車槽,由泵送粗苯蒸餾工段。
武鋼焦化廠簡介:
武鋼集團武昌焦化廠是生產冶金焦碳,民用煤氣的專業廠家,現有固定資產逾億元,廠區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主要生產焦碳、民用煤氣、高新防水塗、粗苯及焦油等化工產品,其中用於冶煉的焦碳年產量達到18萬噸,工廠供應的煤氣用戶達到4萬戶。
二回收車間
粗笨蒸餾任務是回收洗滌工段富油中的苯烴族。
輕苯成分 苯 甲苯 二甲苯 三甲苯 其它
% 76—85 15—20 2—6 0—2 0.5—1.0
在洗滌苯時,洗油吸收煤氣中的苯族烴,離開洗滌塔是苯含量達到2%左右的洗油稱為富油,富油送至粗笨工段脫苯族烴後稱為貧油。
來自硫銨工段含苯的焦爐煤氣,經終冷器冷卻後從洗苯塔底部入塔,與塔頂噴淋的循環洗油逆流接觸,煤氣中的苯被循環洗油吸收,從塔頂出來的煤氣含苯小於2g/N m3,
從硫銨工段來的55℃煤氣經過橫管煤氣終冷器溫度降至25~27℃,進入洗苯塔與塔頂噴灑的由粗苯工段來的貧油逆流接觸,將煤氣中的苯洗至4mg/m3以下,然後將凈煤氣送往各用戶(焦爐加熱、粗苯管式爐等)。
橫管煤氣終冷器底的冷凝液由泵打至終冷器頂循環噴灑,防止焦油及萘的積存。富餘的冷凝液送生物脫酚。洗苯塔底富油送粗苯蒸餾。
由終冷洗苯工段來的富油,經油汽換熱器與脫苯塔頂部來93℃油汽換熱後,進入二段貧富油換熱器和一段貧富油換熱器,使富油溫度升至130-135℃,然後進入管式爐對流段、輻射段,加熱至180℃,進入脫苯塔內進行蒸餾。從脫苯塔頂部出來的油汽進入油汽換熱器及冷凝冷卻器,所得粗苯流入油水分離器。分離出水後的粗苯進入迴流槽,經粗苯迴流泵送至脫苯塔頂部作為迴流用,其餘的流入粗苯中間槽,用粗苯產品泵送往油庫工段裝車外送。
在脫苯塔上部設有斷塔板,將塔板積存的油和水引出,流入到脫苯塔油水分離器,將水分離後,油進入下層塔板。
從脫苯塔側線引出的萘溶劑油,自流到萘溶劑油槽,用泵壓送到油庫工段的焦油貯槽。
脫苯塔底部采出的170℃熱貧油,經一段貧油換熱器換熱後進入脫苯塔下部的熱貧油槽。用熱貧油泵送至二段貧富油換熱器、貧油一段冷卻器、貧油二段冷卻器,冷卻至30℃後,送到終冷洗苯工段洗苯塔循環使用。
為保持穩定的洗油質量,同管式爐加熱後的富油管線引出1.5%的富油進入再生器,用管式爐來的被加熱到400℃的過熱蒸汽直接蒸吹再生,再生器頂部出來的汽體進入脫苯塔下部,再生器底部排出的殘渣定期排放至殘渣槽,用泵送到油庫工段的焦油貯槽。
粗苯油水分離器、脫苯塔油水分離器分離出來的水進入控制分離器,進一步將油水分離。分離出來的油流入油放空槽,用液下泵送到富油槽,分離出來的水流入水放空槽,用液下泵送到冷凝鼓風工段。
煤氣經最終冷卻器冷卻到25-27℃後,依次通過兩個洗苯塔,塔後煤氣中的苯含量一般為2g/cm3。.溫度為27-30℃的脫苯洗油(貧油)用泵送到順煤氣流向最後一個洗苯塔的頂部,與煤氣逆向沿著填料向下噴灑,然後經過油封流入塔底接受槽,用洗泵送至下一個洗苯塔。按煤氣流向第一個洗苯塔流出的含苯質量約2.5%的富油送至脫苯裝置。脫苯後的品有近冷卻後再送回貧油槽循環使用
為了滿足從煤氣中回收和製取粗笨的要求,洗油應具有以下性能,
(1)常溫下對苯族烴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加熱時又能使苯族烴能很好的分離出來;
(2)具有化學穩定性,即長期使用中其吸收能力基本穩定;
(3)在吸收操作溫度下不析出固體沉積物;
(4)易與水分離,且不生成乳化物;;
(5)有較好的流動性,易於用泵送並能在填料上均勻分布。
焦化廠用於洗苯的主要有焦油洗油和石油洗油。焦油洗油是高溫煤焦油中230 -300℃的餾分,容易得到,為大多數焦化廠所採用。
焦化廠採用的洗苯塔主要類型有填料塔、板式塔、和空噴塔。填料洗苯塔是應用較早的較廣的一種塔,武鋼焦化廠採用鮑爾環填料。
製冷器
製冷器的工作原理低壓水點降低(4-5℃),當沸騰時水會吸熱帶走一部分熱量,從而降低水溫。
吸收室:LiBr溶液吸收水蒸汽原理,LiBr循環使用。濃度越高,吸收能力越強。
LiBr溶液的再生要經過高溫發生器加熱蒸發走水蒸氣,濃度變高,再經低溫發生器,蒸汽走掉,濃度再變高。
電捕焦油器
電捕焦油器與機械除焦油器相比,具有捕焦油效率高、阻力損失小、氣體處理量大等特點.不僅可保證後續工序對氣體質量的要求.提高產品回收率,而且可明顯改善操作環境。
電捕焦油器採用結構形式有同心圓式、管式和蜂窩式等三種.無論哪種結構,其工作原理,即在金屬導線與金屬管壁〔或極板〕間施加高壓直流電,以維持足以使氣體產生電離的電場,使陰陽極之間形成電暈區。按電場理論, 正離子吸附於帶負電的電暈極,負離子吸附於帶正電的沉澱極;所有被電離的正負離子均充滿電暈極與沉澱極之間的整個空間。當含焦油霧滴等雜質的煤氣通過該電場時,吸附了負離子和電子的雜質在電場庫倫力的作用下,移動到沉澱極後釋放出所帶電荷,並吸附於沉澱極上,從而達到凈化氣體的目的,通常稱為荷電現象。當吸附於沉澱極上的雜質量增加到大於其附著力時,會自動向下流趟,從電捕焦油器底部排出,凈氣體則從電捕焦油器上部離開並進入下道工序。
焦油氨水
焦油氨水分離槽,採用比重不同來分離。從氣液分離器出來的焦油、氨水進入機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經澄清分離後,上部氨水送至循環氨水槽,由循環氨水泵及高壓氨水泵送往煉焦工段供冷卻荒煤氣和集氣管吹掃及無煙裝煤使用。剩餘氨水則由剩餘氨水泵送至硫銨工段蒸氨。分離出的焦油至焦油中間槽貯存,當達到一定液位時,用焦油泵將其送至焦油槽。焦油需外售時,有焦油泵送往裝車台裝車外售。
脫氨工藝主要有硫銨法、磷銨法、氨焚燒法三種,硫銨法為傳統的硫酸吸收生產硫銨工藝,有半直接法飽和器生產硫銨、間接小飽和器生產硫銨和噴淋吸收氨的無飽和器生產硫銨方法。
磷銨法是焦爐煤氣導如入吸收塔與磷酸銨溶液直接吸收煤氣中的氨,然後經過解析、精餾製取無水氨產品。國內無錫焦化廠引進吸收較早,有較好的經驗,攀鋼在引進AS法脫離的同時引進了磷銨法裝置。
氨分解工藝(氨焚燒法)是通過AS循環洗滌系統將含有少量硫化氫的氨蒸汽送入氨分解爐,在鎳基催化劑的作用下將氨和氰化氫分解,所得分解氣體送入余熱鍋爐中產生蒸汽,冷卻後的分解氣體再經過第二個直接冷卻系統冷卻後摻混到焦爐煤氣中。
『伍』 測限壓縮試驗中試件壓力狀態與地基土實際壓力狀態比較差別如何什麼下兩者大致相符
實際壓力狀態與壓力試驗機做壓力試驗時的狀態是有區別的,實際壓力狀態的各處無法做到與標准試樣一樣的均勻度和同樣的養護標准,而且各處的壓力值是不一樣大的,有大有小。而壓力試驗機檢測的壓力值是一個最大壓力試驗值。國標中的要求肯定考慮的這方面的差異的。
濟南華衡試驗機 壓力試驗機
『陸』 魚的側線和魚鰾有什麼作用
一:1魚的升降,不是靠魚鰾,而是尾鰭與胸鰭.魚在水中,靜止或半靜止狀態,消耗能量是最少的.魚鰾就起到了保持魚體靜止時平衡魚體的作用.背鰭和腹鰭確保魚體處在垂直線上.兩側的魚線是平衡探測線,魚脊骨就是重心平衡點,貫穿全身形成平橫線.當魚在水中處於靜止或半靜止狀態時,上下運動主要靠胸鰭.魚鰾使身體保持平衡,不會因為靜止而使魚體下沉.魚鰾產生的浮力,正好抵消重力,從而使魚體在靜止狀態時,自由控制身體處在某一水層.
2魚鰾的生長隨魚體的生長而生長,直到魚體停止生長,魚鰾也停止生長.它的形狀是由魚體的形狀和腹腔的空間結構而決定的,使魚體各點產生了浮力與不同部位產生的重力相抵消.就鯉魚而言,魚鰾的前後兩部分結構也是為適應魚體快速轉向而進化成的.能隨魚體的快速變形而快速彎曲,達到迅速保持身體平衡,不至於引起魚體側翻.
3魚齡的不同,魚鰾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同種魚內部氣壓是相同的,當魚下潛時,魚鰾肌會收縮,空間變小,氣壓變大,以抵消水壓的作用.當魚上浮時,水壓變小,魚鰾肌放鬆,空間變大,氣壓變小.因此,魚鰾肌控制著魚鰾承受壓力的大小,決定著不同魚種生活的不同水域.魚鰾肌厚實,承受壓力大.生活在較深水域,是深水(海)魚.相反,則只能在淺水(海)活動.
4鯊魚無魚鰾,因此,不能使身體保持靜止,只能靠不停地游動保持上下平衡.深海魚魚鰾內壓力大,一旦出水,壓縮氣體釋放,將魚鰾脹破.淺水魚一旦生病或者死亡,魚體兩側的平衡線,靈敏度降低或失效,魚鰾產生的浮力與魚體產生的重力中心點不同,造成魚體發生側翻上浮,魚腹朝上.
二:第二個功用,使魚腹腔產生足夠的空間,保護其內臟器官,避免水壓過大,內臟器官受損.
魚鰾主要其穩定魚體的作用,因此:中醫認為,魚鰾有治療驚嚇,安定心神的作用.
『柒』 如何更好地開展生物實驗教學
1、明確實驗教學目標
初中學生知覺的無意識性和情緒化仍比較明顯,注意力往往與個人興趣聯系在一起,容易被無關的內容所吸引。如有的學生在觀察自製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時,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擺弄鏡頭和觀察游移不定的氣泡上,在觀察永久裝片時也主要欣賞染色標本的色彩。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如解剖鯽魚實驗,是學生第一次使用解剖工具,只有當學生明確解剖實驗的目的,學生才會注意解剖技能的動作要點,認真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體色、鱗片、側線、鰓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認真觀察其內部結構,最終達到解剖鯽魚的實驗目的。
2、做好實驗教學的准備工作 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課前的准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教學的准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並將每個實驗所需的材料一一列入表內,季節性強的實驗要打好時間差。必要時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推遲或提前。 2.2 適時地科學地准備好實驗材料。解決生物實驗材料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採取替代材料,如學習操作顯微鏡時,儀器室內沒有玻片,可以用薄而透明的玻璃片代替;做《觀察花的結構》實驗時,正值冬季,桃花無處可尋,上課時可用替代桃花的其他鮮花:如臘梅花、旱金蓮、百合花等。同樣可以達到實驗效果。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初中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獲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養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不易採集到,這些就需要教師之間分工合作,避免因個人的時間倉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實驗材料准備不足;三是發動學生採集和培養。發動學生參與採集和培養不但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獲得對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感性認識 2.3 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盡可能多設置幾個「為什麼」,以激發學生思維。比如,在觀察草履蟲內部結構的實驗時,設計了如下的思考題:(1)纖毛:主要觀察纖毛是否等長?纖毛如何擺動?纖毛有什麼功能?(2)口溝:注意觀察口溝的位置。(3)食物泡:重點觀察食物泡的數量和運行情況,食物泡是如何形成的?食物泡大小是否一樣,為什麼?(4)伸縮泡和收集管:觀察它們的位置及交互漲縮情況,以及每個伸縮泡周圍有多少條收集管?另外,不能單為完成某個實驗而做實驗,應全面系統地分析實驗目的,操作要求,實驗步驟等。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避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時間空擋,以提高教學質量。 2.4反復演練,做好示範操作。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的實驗要求,認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實驗中及時提醒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成功。如:「觀察唾液澱粉酶對淀
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教師雜實驗前應對學生強調澱粉糊和唾液混合後的「振盪」是關鍵,振盪不充分,經37℃水浴後滴碘,只要一振盪,試管底部的澱粉與碘結合,試管中仍出現藍色,從而導致實驗失敗。
3、加強實驗教學的課堂組織管理
多數初中生把觀察簡單地理解為「看」,對看到的現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實驗完畢後往往答不上產生現象的原因和實驗的結論,如果對他們缺乏必要的嚴格訓練,一堂課下來,教師會弄得疲憊不堪,學生在嬉戲中一無所獲。由於初一的前幾節實驗課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關鍵時間,因此應下大力氣抓實驗紀律。規范實驗習慣;每個實驗完畢後,要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問題存在的原因;要培養好實驗助手或實驗小組長,讓他們在實驗中協助教師指導好本組的其他學生,使教師能集中精力輔導學生。實驗證明,讓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比教師唱「獨角戲」要好得多。
4、正確指導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
在實驗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指導,指導得法與否,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
4.1對一些技巧性較強的操作。不但要對學生精心指導,還要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如顯微鏡調焦,徒手切片,蓋蓋玻片不出現氣泡等操作,學生需反復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4.2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並教育學生對實驗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求學生做到先整體後局部,例如對一株植物的觀察,要先外到內,有表及里,如對植物莖橫切面的觀察,自下而上。對根尖結構的觀察,要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再次,教師教育學生要有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不要照搬,照套教材上的現象和結論,要親自觀察,不要輕易放棄那些異常的現象,要積極思考,找出原因。此外,要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一些具體的觀察活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對學生進行長期培養,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各種有啟發性的問題,加以具體的指導,使學生逐漸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觀察的習慣。
4.3指導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質疑。抓住現象的本質,找出與該現象相關聯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如在做「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時,某同學按照要求在甲乙兩試管內各注入2毫升漿糊,然後在甲試管內加2毫升清水,乙試管內加2毫升唾液,將兩試管振盪並放置10分鍾後分別滴入兩滴碘酒,觀察兩試管內的顏色變化,發現兩試管均變藍,沒有很大差別,通過分析發現是由於實驗缺少37℃溫水浴這一步。其次,教師在實驗中要經常啟發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過多時都會萎蔫,讓學生分析討論各是什麼原因。通過經常分析常見的生物現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4.4發現共性問題,應及時向全體學生作補充指導,發現學生的操作技能有錯誤或觀察判斷不正確,要及時啟發學生糾正。同時要指導學生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完成實驗報告。
5、課後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興趣活動
例如,可以讓學生在父母的指導下製作酒釀。做觀察昆蟲如螞蟻的記錄。寫當地的動植物資源的調查報告。對當地的生態情況進行普查。給校園的植物掛標識牌。給家庭成員和學校同學測血型、量血壓。飼養家蠶。對當地的農業生產的農葯污染情況進行調查並提出改進方法。參觀並實踐果樹嫁接,扦插等常規農業技術等等。都是很好的課外興趣活動的項目。在這些活動中老師一定要跟蹤指導,對學生在興趣活動中出現的困難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每次活動後要善於引導學生寫出相應的活動記錄,對出現的各種現象進行必要的探究討論,這樣有利於將中學生物課程中的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應用,長期堅持後,可以逐漸形成有自己特點的校本課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