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藍牙音箱怎麼用教學方法
你先將音響打開,再把手機打開搜索藍牙設備,找到音響後配對(密碼說明書上有),配對成功後,用手機播放音樂(通過藍牙發送),音響就可以唱了!
❷ 組合音響適合教學嗎
組合音響適合教學。組合音響集各種音響設備於一體或將多種音響設備組合而成的立體聲放音系統更能使聲音有范圍,具有收、錄、放、唱功能。
❸ 怎麼解壓視頻文件然後播放
下一個360壓縮(軟體)接著安裝完畢,右鍵點擊這個視頻文件,選用360壓縮打開,解壓到……或發送到……均可
❹ 音頻視頻壓縮技術概述
數字技術的出現與應用為人類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人們如今已生活在一個幾乎數字化的世界之中,而數字音頻技術則稱得上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數字技術之一,CD、 VCD等早已走進千家萬戶,數字化廣播正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得到開展,正是這些與廣大消費者密切相關的產品及應用成為了本文將要介紹的主題:數字音頻壓縮技術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動力。
1、音頻壓縮技術的出現及早期應用
音頻壓縮技術指的是對原始數字音頻信號流(PCM編碼)運用適當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不損失有用信息量,或所引入損失可忽略的條件下,降低(壓縮)其碼率,也稱為壓縮編碼。它必須具有相應的逆變換,稱為解壓縮或解碼。音頻信號在通過一個編解碼系統後可能引入大量的雜訊和一定的失真。
數字信號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而它也有自身相應的缺點,即存儲容量需求的增加及傳輸時信道容量要求的增加。以CD為例,其采樣率為44.1KHz,量化精度為16比特,則1分鍾的立體聲音頻信號需占約10M位元組的存儲容量,也就是說,一張CD唱盤的容量只有1小時左右。當然,在帶寬高得多的數字視頻領域這一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是不是所有這些比特都是必需的呢?研究發現,直接採用PCM碼流進行存儲和傳輸存在非常大的冗餘度。事實上,在無損的條件下對聲音至少可進行4:1壓縮,即只用25%的數字量保留所有的信息,而在視頻領域壓縮比甚至可以達到幾百倍。因而,為利用有限的資源,壓縮技術從一出現便受到廣泛的重視。
對音頻壓縮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由來已久,如A律、u律編碼就是簡單的准瞬時壓擴技術,並在ISDN話音傳輸中得到應用。對語音信號的研究發展較早,也較為成熟,並已得到廣泛應用,如自適應差分PCM(ADPCM)、線性預測編碼(LPC)等技術。在廣播領域,NICAM(Near Instantaneous Companded Audio Multiplex - 准瞬時壓擴音頻復用)等系統中都使用了音頻壓縮技術。
2、音頻壓縮演算法的主要分類及典型代表
一般來講,可以將音頻壓縮技術分為無損(lossless)壓縮及有損(lossy)壓縮兩大類,而按照壓縮方案的不同,又可將其劃分為時域壓縮、變換壓縮、子帶壓縮,以及多種技術相互融合的混合壓縮等等。各種不同的壓縮技術,其演算法的復雜程度(包括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音頻質量、演算法效率(即壓縮比例),以及編解碼延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各種壓縮技術的應用場合也因之而各不相同。
(1)時域壓縮(或稱為波形編碼)技術是指直接針對音頻PCM碼流的樣值進行處理,通過靜音檢測、非線性量化、差分等手段對碼流進行壓縮。此類壓縮技術的共同特點是演算法復雜度低,聲音質量一般,壓縮比小(CD音質> 400kbps),編解碼延時最短(相對其它技術)。此類壓縮技術一般多用於語音壓縮,低碼率應用(源信號帶寬小)的場合。時域壓縮技術主要包括 G.711、ADPCM、LPC、CELP,以及在這些技術上發展起來的塊壓擴技術如NICAM、子帶ADPCM(SB-ADPCM)技術如G.721、 G.722、Apt-X等。
(2)子帶壓縮技術是以子帶編碼理論為基礎的一種編碼方法。子帶編碼理論最早是由Crochiere等於1976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將信號分解為若乾子頻帶內的分量之和,然後對各子帶分量根據其不同的分布特性採取不同的壓縮策略以降低碼率。通常的子帶壓縮技術和下面介紹的變換壓縮技術都是根據人對聲音信號的感知模型(心理聲學模型),通過對信號頻譜的分析來決定子帶樣值或頻域樣值的量化階數和其它參數選擇的,因此又可稱為感知型(Perceptual)壓縮編碼。這兩種壓縮方式相對時域壓縮技術而言要復雜得多,同時編碼效率、聲音質量也大幅提高,編碼延時相應增加。一般來講,子帶編碼的復雜度要略低於變換編碼,編碼延時也相對較短。
由於在子帶壓縮技術中主要應用了心理聲學中的聲音掩蔽模型,因而在對信號進行壓縮時引入了大量的量化雜訊。然而,根據人類的聽覺掩蔽曲線,在解碼後,這些雜訊被有用的聲音信號掩蔽掉了,人耳無法察覺;同時由於子帶分析的運用,各頻帶內的雜訊將被限制在頻帶內,不會對其它頻帶的信號產生影響。因而在編碼時各子帶的量化階數不同,採用了動態比特分配技術,這也正是此類技術壓縮效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碼率條件下,此類技術可以達到「完全透明」的聲音質量(EBU音質標准)。
子帶壓縮技術目前廣泛應用於數字聲音節目的存儲與製作和數字化廣播中。典型的代表有著名的MPEG-1層Ⅰ、層Ⅱ(MUSICAM),以及用於Philips DCC中的PASC(Precision Adaptive Subband Coding,精確自適應子帶編碼)等。
(3)變換壓縮技術與子帶壓縮技術的不同之處在於該技術對一段音頻數據進行「線性」的變換,對所獲得的變換域參數進行量化、傳輸,而不是把信號分解為幾個子頻段。通常使用的變換有DFT、DCT(離散餘弦變換)、MDCT等。根據信號的短時功率譜對變換域參數進行合理的動態比特分配可以使音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而相應付出的代價則是計算復雜度的提高。
變換域壓縮具有一些不完善之處,如塊邊界影響、預回響、低碼率時聲音質量嚴重下降等。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缺陷正逐步被消除,同時在許多新的壓縮編碼技術中也大量採用了傳統變換編碼的某些技術。
有代表性的變換壓縮編碼技術有DolbyAC-2、AT&T的ASPEC(Audio Spectral Perceptual Entropy Coding)、PAC(PerceptualAudioCoder)等。
3、音頻壓縮技術的標准化和MPEG-1
由於數字音頻壓縮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范圍和良好的市場前景,因而一些著名的研究機構和大公司都不遺餘力地開發自己的專利技術和產品。這些音頻壓縮技術的標准化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CCITT(現ITU-T)在語音信號壓縮的標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訂了如G.711、G.721、G.728等標准,並逐漸受到業界的認同。
在音頻壓縮標准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是MPEG-1音頻(ISO/IEC11172-3)。在MPEG-1中,對音頻壓縮規定了三種模式,即層Ⅰ、層Ⅱ(即MUSICAM,又稱MP2),層Ⅲ(又稱MP3)。由於在制訂標准時對許多壓縮技術進行了認真的考察,並充分考慮了實際應用條件和演算法的可實現性(復雜度),因而三種模式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VCD中使用的音頻壓縮方案就是MPEG-1層Ⅰ;而MUSICAM由於其適當的復雜程度和優秀的聲音質量,在數字演播室、DAB、DVB等數位元組目的製作、交換、存儲、傳送中得到廣泛應用;MP3是在綜合MUSICAM和ASPEC的優點的基礎上提出的混合壓縮技術,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MP3的復雜度顯得相對較高,編碼不利於實時,但由於MP3在低碼率條件下高水準的聲音質量,使得它成為軟解壓及網路廣播的寵兒。可以說,MPEG-1音頻標準的制訂方式決定了它的成功,這一思路甚至也影響到後面將要談到的MPEG-2和MPEG-4音頻標準的制訂。
最新進展
1、多聲道音頻信號壓縮與DolbyAC-3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原有的立體聲形式已不能滿足受眾對聲音節目的欣賞要求,具有更強定位能力和空間效果的三維聲音技術得到蓬勃發展。而在三維聲音技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聲道環繞聲技術。
更准確地說,環繞聲應該是一種聲音恢復形式,其新技術的含量實際表現在隨著這種形式發展起來的一些數字壓縮標准上。環繞聲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成熟,已日漸成為未來聲音形式的主流。有鑒於此,1992年CCIR(ITU-R)以建議的形式約定了多聲道聲音系統的結構及向下兼容變換的標准,即CCIR Recommendation 775。其中主要約定了大家熟知的5.1聲道形式及7.1聲道形式,而在對環繞聲壓縮的研究上也產生了許多專利技術,如DolbySurroundPro -Logic、THX、DolbyAC-3、DTS及MPEG-2等。這些技術在不同的場合,尤其是在影劇院、家庭影院系統,及將來的高清晰度電視(HDTV)等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1)Dolby AC-3技術是由美國杜比實驗室主要針對環繞聲開發的一種音頻壓縮技術。在5.1聲道的條件下,可將碼率壓縮至384kbps,壓縮比約為10:1。Dolby AC-3最初是針對影院系統開發的,但目前已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環繞聲壓縮技術之一。
Dolby AC-3是一種感知型壓縮編碼技術。
在Dolby AC-3中,音頻輸入以音頻塊為單位,塊長度為512個樣值,在48KHz采樣率時即為10.66毫秒,各聲道單獨處理;音頻輸入在經過3Hz高通濾波器去除直流成分後,通過另一高頻帶通濾波器以檢測信號的瞬變情況,並用它來控制TDAC變換的長度,以期在頻域解析度和時域解析度之間得到最好的折中效果; TDAC變換的長度一般為512點,而數據塊之間的重疊長度為256點,即TDAC每5.33毫秒進行一次;在瞬變條件下,TDAC長度被等分為256 點,這樣DolbyAC-3的頻域解析度為93.75Hz,時域最小解析度為2.67毫秒;在圖1中的定點/浮點轉換類似於MPEG-1中比例因子計算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獲得寬的動態范圍,而在分離後的指數部分經編碼後則構成了整個信號大致的頻譜,又被稱為頻譜包絡;比特分配主要是通過計算解碼後的頻譜包絡(視為功率譜密度)和掩蔽曲線的相關性來進行的;由於比特分配中採用了前/後向混合自適應比特分配以及公共比特池等技術,因而可使有限的碼率在各聲道之間、不同的頻率分量之間獲得合理的分配;在對尾數的量化過程中,可對尾數進行抖晃處理,抖晃所使用的偽隨機數發生器可在不同的平台上獲得相同的結果;AC -3的幀結構由同步字、CRC、同步信息(SI)、碼流信息(BSI)、音頻塊和附加數據等組成,幀長度與TDAC變換的長度有關,在長度為512點時,幀長為32毫秒,即每秒31.25幀。
通過以上敘述可見,在Dolby AC-3中,使用了許多先進的、行之有效的壓縮技術。如前/後向混合自適應比特分配、公共比特池、TDAC濾波、頻譜包絡編碼、及低碼率條件下使用的多聲道高頻耦合等。而其中許多技術對其它的多聲道環繞聲壓縮技術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可以說,AC-3的出現是杜比公司幾十年來在聲音降噪及編碼技術方面的結晶(從一定的角度來看,編碼技術實際上就是降低編碼雜訊影響的技術),在技術上它具有很強的優勢。因而即使作為一項專利技術,DolbyAC-3仍然在影院系統、HDTV、消費類電子產品(如LD、DVD)及直播衛星等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得到了眾多廠商的支持,成為業界事實上的標准。
(2)MPEG-2BC(後向兼容方式),即ISO/IEC13818- 3,是另一種多聲道環繞聲音頻壓縮技術。早在1992年初,該方面的討論工作便已初步開展,並於94年11月正式獲得通過。MPEG-2BC主要是在 MPEG-1和CCIRRec.775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MPEG-1相比較,MPEG-2BC主要在兩方面做了重大改進。一是支持多聲道聲音形式,二是為某些低碼率應用場合,如多語聲節目、體育比賽解說等而進行的低采樣率擴展。同時,標准規定的碼流形式還可與MPEG-1的第1和第2層做到前、後向兼容,並可依據CCIR Rec.775做到與雙聲道、單聲道形式的向下兼容,還能夠與Dolby Surround形式兼容。
在MPEG-2BC中,由於考慮到其前、後向兼容性以及環繞聲音形式的新特點,在壓縮演算法中除承襲了MPEG-1的絕大部分技術外,為在低碼率條件下進一步提高聲音質量,還採用了多種新技術。如動態傳輸通道切換、動態串音、自適應多聲道預測、中央聲道部分編碼(Phantom Coding of Center)、預編碼(Predistortion)等。
然而,MPEG-2BC的發展和應用並不如MPEG-1那樣一帆風順。通過對一些相關論文的比較可以發現,MPEG-2BC的編碼框圖在標准化過程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上述的許多新技術都是在後期引入的。事實上,正是與 MPEG-1的前、後向兼容性成為MPEG-2BC最大的弱點,使得MPEG-2BC不得不以犧牲碼率的代價來換取較好的聲音質量。一般情況下,MPEG -2BC需640kbps以上的碼率才能基本達到EBU「無法區分」聲音質量要求。由於MPEG-2BC標准化的進程過快,其演算法自身仍存在一些缺陷。這一切都成為MPEG-2BC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的障礙。
(3)DVD(DigitalVersatileDisk)是新一代的多媒體數據存儲和交換的標准。在視頻DVD的伴音方式及音頻DVD的聲音格式選擇上,AC-3和MPEG-2BC之間的爭奪十分激烈,最後達成的協議如表1 所示。可見,多聲道環繞聲音頻壓縮技術標准亟待統一。
❺ 音響調音台如何調音
1.音質補償
音質補償就是利用音質補償器來調節各個頻段的中心頻率,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色。
2.音量調節
調音前,需要了解原聲信號的動態電平、頻率特性以及現場信號之間的比例關系。需要多次試聽調試,同時還要考慮到以後播放的各種情況和效果。
3信號輸入
從上到下是高音XLR插座,接收器輸入,通常提供轉換電源。
4插入插座
插入點通常位於調音台的輸入通道,即信號通路的前面,有時也直接位於輸入的通道。通常使用這個動態處理器插入點。
5聲音控制面板
有一個四段控制板,在這里我們可以調節每一路的高、中、低信號頻率。
6信號調諧表
使用輔助發送埠將信號發送到外部處理器進行效果處理,然後通過輔助返回埠發送處理後的信號調音表。在分配輸出時,匯流排可以被主輸出、副傳輸和返回佔用,只有四路信號輸出,可以分配的線路越多,這對於多聲道錄音非常重要。
7個溫馨提示
提高低音時,不得猛拉補償按鈕,以免功率輸出過大損壞功放和揚聲器。還需要均衡器的低頻調節。
❻ 與人視頻如何調音響
音量不穩定是么?
一、左擊任務欄音量圖標看是否點擊成靜音了,音量是否調到最小了。
二、檢查音效卡、音箱等設備是否毀壞,連接是否常,取下音效卡,用橡皮擦金手指,再插緊。
三、安裝音效卡驅動。
(一)右擊「我的電腦」----「屬性」---「硬體」----「設備管理器」,展開「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看前面有沒有黃色的「?」,有,說明缺音效卡驅動,有「!」,說明該音效卡驅動不能正常使用。
(二)不知道音效卡型號
不知道音效卡型號,看展開的「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下的那一串字元和數字就是你的音效卡型號,也可「開始」—「運行」—輸入 dxdiag, 打開「DirectX診斷工具」—聲音,從打開的界面中找。
(三)光碟安裝
將音效卡的驅動光碟放入光碟機,右擊「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下的?號選項,選「更新驅動程序」,打開「硬體更新向導」,選「是,僅這一次」---「下一步」---「自動安裝軟體」--「下一步」,系統即自動搜索並安裝光碟中的音效卡驅動程序,如果該光碟沒有適合你用的音效卡驅動,再換一張試試,直到完成。
(四)下載驅動軟體安裝
1、下載音效卡驅動的網站不少,簡便的辦法是,在綜合大型網站主頁,把你的音效卡型號輸入到「搜索」文本框中,按「搜索」按鈕,從打開的界面中,選你要下載驅動的網站。
2、在打開的網站中,如果沒有顯示你要的驅動軟體,你可以運用該網站搜索引擎搜索。
3、下載驅動軟體要注意:一是品牌型號要對,二是在什麼系統上便用,三是要看該驅動軟體公布的時間,最新的未必適合使用,可多下載幾個,挑著使。
4、下載的驅動軟體一般有自動安裝功能,打開後,點擊即自動安裝。不能自動安裝的,解壓後備用,要記下該軟體在磁碟中的具體路徑,如D:\ ……\……。右擊「我的電腦」----「屬性」---「硬體」----「設備管理器」,打開「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右擊「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下的?號音效卡選項,選「更新驅動程序」,打開「硬體更新向導」,去掉「搜索可移動媒體」前的勾,勾選「從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裝」---「下一步」,勾選「在搜索中包括這個位置」,在下拉開列表框中填寫要使用的音效卡驅動文件夾的路徑(D:\……\……---「下一步」,系統即自動搜索並安裝你指定位置中的音效卡驅動程序。
針對您的問題,我大致只能回答這么多,我平時在愛HIFI論壇常駐,如有疑問,請去愛HIFI音響論壇專家版來找我,一般關於音響的問題,我們都會努力幫您解決的,愛HIFI是國內最專業,最權威的音響網站之一,希望我們的耐心回答能得到您的肯定
❼ 家庭音響改裝視頻教學
擷岸邊的紅豆
甚至於沉迷描繪一枚草垛
/音響
我從未想像
❽ 汽車音響調音技巧
汽車音響調音技巧
汽車越來越成為當代的交通工具,同時汽車的裝配也越來越豐富。那麼汽車的音響如何調音呢?下面由我為大家分享一段教學視頻,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主機+同軸喇叭的調音方法:
將音量開大,測試有沒有提早失真的聲音,高速左右平衡,檢查有沒有180 °的相位差,找一張人聲、樂器單調的卡帶或CD,將主機LOUND OFF BASS鈕及TREMBLE鈕置於中間,然後測試每一支喇叭對人聲表現是不是相同,如有頻譜測試器,則測試一下高低音的比率,如沒有就得靠耳朵來聽。
將音量關至很小,聽聽高音如有鏗鏘恰恰非常明顯,那表示高音量太多了,另外加強BASS鈕聽聽低音固定是不是完好,有沒有異常聲音,而低頻表現是不是很好,低頻不足可適當增加BASS鈕,亮度不夠或高音太多可調整TREMBLE鈕,最後再調整FADER感覺一下定位,如此更換音樂,反復上述步驟數次。
2、主機+套裝喇叭的調音方法
基本與1的方法相同,高音音量過多的話,可以降低高音音量,以求平衡。方法如下:在分音器與高音喇叭之間串並聯5W水泥電阻。高音的+端要放在正常位置,如分音器有-3dB、0dB則放在0dB的位置,因為-3dB的位置分音器內部已有電阻,對擴大機來講阻抗會改變。
3、主機+擴大機+喇叭
首先設定擴大機的靈敏度,將它關至最小,再將主機音量開到80%,然後加大擴大機的靈敏度直到喇叭出現失真的`聲音,然後再減少一些,此點可以得到最佳的信號雜音比,其他與組合1相同。
4、主機+電子分音+擴大機+喇叭+超低音
首先將主機上的音量控制全部放在中央位置,然後將音量開至80%,並將擴大機靈敏度關至最小,現在將電子分音器輸入增益調大置於中間,打開擴大機輸入增益約一半,然後加大電子分音器輸出靈敏度直到喇叭出現失真的聲音,再降回一些到此為止,所有的靈敏度已設定完成,然後開始調音,首先將前後聲道中高音關掉,單獨聽聽超低音,調整分頻,讓超低音喇叭可以自然的運作,而且沒有機械雜音或其他共振,然後加入中高音,並調整中高音與超低音的比例,將後聲道音量調小,然後再測試超低音的相位,在小音量時改變超低音相位180°即正負反拉或在電子分音器上有0°~180°選擇開關,看看哪一個相位音量比較大為正確相位,當所有的相位及頻率范圍都設定好了之後在作細部調整,一般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在80HZ~100HZ之間,而高通部分中高音喇叭分頻點約60HZ~90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