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禪修的作用
禪修,印度語的意思是「心靈的培育」,就是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禪修不止適合學佛的人修,也適合任何普通大眾修行。
禪修的好處很多:1,可以使身心健康。從身心整體去修,堅持靜坐冥想練習,並配合動功修習,能改變身體的內部狀態,因為心感到輕安,身體也輕安舒適,全身氣血通暢,身體的機能恢復到最佳狀態。提高身體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身體會越來越好,達到療愈疾病的目的
我舉幾個真實的例子,在天台山慈恩寺禪修時,有一位從北京來的女士因為來時就得了重感冒,咳嗽不止,她打坐的坐位就在我旁邊,我的注意力都在她的咳嗽聲上,根本沒法靜下心來打坐,心裡有一點煩燥。
但她咳了有十來分鍾後,她的咳嗽聲音慢慢的變少變弱,直到完全消失,接連三天都是,到了第四天,她就再沒有咳過,感冒也完全好了。
她在禪茶時分享她的感悟時感動的說:她前面幾天打坐時到後面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其它一切都沒有了,到了後面幾天,連呼吸都忘記了,感覺自己完全不存在了一樣。看來她的定力真的是非同一般,所以在完全入靜時就會停止咳嗽。
也許我們會認為那是因為感冒有個時效,不禪修也到時自動會好,可是為什麼在前面三天打坐時前段會咳後面時段就不咳了,而且我們應該也有個咳嗽的體驗,哪怕感冒在一周左右好了,咳嗽也不是那麼容易止住的。
還有一個例子,是一位男士 ,不知道他什麼病,他說看了很多地方都看不好,來時帶了一大包中葯西葯,走路也很艱難,更沒法走樓梯,他去找師父,師父讓他做多做慈恩操。
我們禪修內容每天都有打坐,經行,站樁,做慈恩操,他帶的葯也沒吃,每天的動靜結合的堅持練習下,他的腿越來越有力,三個星期過後,他已經完全恢復,能不費力的上下樓梯。跟正常人無異,所以他特別激動感恩。
還有一起禪修的一對母女,因為母親有風濕病,這種病治不好,嚴重的話會引起癱瘓,女兒就帶著母親,全國各地哪裡有禪修就去參加,現在十多年過去了,她母親的病再沒有犯過。
再說說我自己,因為以前有腰疼的病,掃地拖地時間稍長一點腰就會很疼,更不能久站或久坐和彎腰,看了中醫吃了中葯,也呼了很多被腎的葯,但絲豪沒有好轉。
在經過打坐,站樁禪修一段時間後,不止心態變好,性格變好,不再像以前那麼暴力暴燥,腰疼病也不知不覺好了。這是我最大的驚喜,當然如果勞動強度太大時或者偶爾勞累過度時還是會疼,但是不再像以前一樣做一點事就疼了。
這些都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的事例,還有很多聽說的就不說了。
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抑鬱有關,因此,這種疾病被稱為心身疾病。如果人們整天焦慮,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保持高水平,身體的免疫系統將被抑制和摧毀。而禪坐能放鬆心靈,減輕壓力,使人體的所有功能協調,平衡和促進健康。
所以我建議如果身體健康有問題 的人更加可以去嘗試禪修,幫助一定會遠遠大過葯物。由其是天台山慈恩寺的禪修,不止有打坐,經行,禪茶,還有師父教的慈恩操和站樁方法簡單易行,而對身體大有裨益。
所有的禪修吃住都是免費的,但有條件的人會根據自己的情況自願損助。
2,靜坐時,會增加35%的血流量到腦部,腦部的血流量對於我們心靈能力有密切關系,也能改善腦部功能。當心完全處於一種寧靜,澄清狀態時,會形成強大的專注力,進而開發智慧。
通過對身心保持持續的覺察,我們的定力會慢慢加強,心會變得更加清晰敏銳,持續的修習,我們會看到無常、苦、無我的本質,不會再執著於虛妄的東西。
再通過八正道的修習,達到滅苦,並最終解脫。由定生慧,禪修是一項心靈的運動,是一項探索心靈、發現自我、認識生命本質的運動,其中奧妙無窮。其他的運動只是幫我們釋放壓力,暫時使心平靜,但並不能增加我們的智慧,只有禪修能令我們智慧增長,並有可能轉凡成聖。
3.禪修能消除身心的疲勞和壓力。身體的疲勞很容易消除,但心累不容易消除。現在的人主要是心太累,因為思慮太多、擔憂太多、慾望太多,思想包袱太多!心沒有一刻安靜,妄想非常耗神。長期的焦慮和壓力會使我們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而禪修讓我們身心完全放鬆,心專注在身體的動作或感受上面,將散亂的心收回。學會將心專注在當下此刻,妄想就會消失。睡眠也會得到改善,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升。人際關系也會變得更和諧。
在國外有好多所大學都開辦有禪修課,在美國加州的斯坦福大學,一所禪修中心就建在了學校的中心位置。它包裹在一片橡樹林中,也靠著一個小池塘,圍出一個相對自然的地方,鼓勵學校師生去那裡冥想。
禪 是生命的智慧,喬布斯熱衷打座禪修,日本的稻盛和夫一度剃度出家追求禪定境界,馬雲在作決策之前也常常閉關、禁語。無疑,在他們改變世界的過程中,禪給了他們智慧、創意和力量。
❷ 企業家為什麼要禪修
企業家是典型的腦力勞動者,主要是心累,因為思慮太多、擔憂太多、慾望太多,思想包袱太多!妄想非常耗神。而禪修通過收攝眼、耳、鼻、舌、身五個根門,只留下一個意門,捕捉我們的心念,往內看清我們的心究竟在干什麼。它能夠迅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給身體充電!禪修時,身心完全放鬆,心專注在身體的動作或感受上面,每個當下只專注一個最明顯的目標,將散亂的心收回。有妄想時就用心標記「妄想」,這樣默念幾次之後,妄想就自然消失。長時間禪修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身體亞健康狀況。
禪修使企業家定力加深,心會變得更加清晰敏銳,能夠更加客觀冷靜地對待人和事。心變得穩定而有力,不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正念加強,智慧就會得到開發。會游刃有餘地處理各種事情,效率更高,生活品質更高,生活更加快樂。
禪修是一項心靈的運動,是一項探索心靈、發現自我、認識生命本質的運動。其中奧妙無窮,永遠有看不完的新鮮!給企業家設定了超越自我的挑戰目標,激發他們的追求鬥志。
❸ 一項可以讓自己內心寧靜的有效方法——禪修
(22年度寫作營第102篇3588字,累計165602字)
20世紀末,緣自東方文化的內觀(Mindfulness)訓練在西方的臨床心理干預中得到廣泛的運用。當時美國就有超過240家醫院或醫學治療中心將內觀訓練作為主要的輔助治療方法。在西方文化思潮一直佔主導地位的心理健康領域,這顆來自東方文化的明星正冉冉升起。
內觀訓練之所以讓西方研究者有高度的學習與應用的熱情,主要是因為有大量的實證研究證實,內觀訓練可以緩解壓力,調節情緒,平和心境,甚至增強個體的免疫系統,對輔助治療慢性疼痛、壓力相關障礙、多處硬化症狀的患者和癌症病人,改善他們的情緒和心境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而以內觀為基礎的認知療法,更被應用於治療邊緣人格障礙,焦慮障礙及抑鬱症及其復發的預防等。
其實,內觀的方法在東方的歷史文化中已經存在上千年了,例如佛教禪修中就有大量的內觀技術。
但到現在為止,這些技術並沒有真正被國內的大多數人所接受。
當然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我想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該方法在國內從未得到過系統科學的研究,因此限制了它的推廣與應用。
而在西方,源自於東方的內觀療法缺獲得推廣,獲得關注,而且還能夠切實讓大眾受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研究者對其療效、機制進行的系統科學研究和檢驗。
這提示我們這些從事臨床心理學的專業人員,要崇尚科學,這樣才能切實幫助更多的民眾。
我是從2009年開始學習與應用內觀認知療法,也結合和藉助美國Heart Math 研發「生理相干與自主平衡系統」的檢測設備進行訓練效果檢測,以幫助內觀訓練。
我在國內在調節情緒方面的應用與研究因為出國的原因已經終止,但是自己在內觀方面訓練還在進行,自己感覺對調節自己的情緒與身心健康都是有非常大的幫助,尤其是有效的控制了血壓升高,而不是通過葯物。
更重要的是內觀更容易讓自己的內心感覺寧靜。下面我想先介紹幾種內觀的方法,以幫助大家了解和訓練,之後將介紹一些訓練方法和心得。
首先,止禪可以克服心的散亂
禪修有許多種方法,但所有方法都可以歸為兩類,即止與觀。專注於一個對象上,不躊躇,不動搖,就是止的禪修。
「止」出自梵語shamata,又稱做奢摩他、三昧,代表的是心的寧靜。
止禪是一種特別的專注狀態,人可持續無間斷的專注於任何對象,如呼吸、自心的本性、某個概念、某個觀想的形象,從而體驗到至樂、清明、安詳,繼而獲得真實長久的洞見及心的轉變。
心如河流之水,心念不停流轉,例如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常會有另外一件事情冒出頭來,與此事有聯系的人或事,稍早或稍晚要處理的事務,或者身體感官所處的狀態,都可能打斷思考。
有時,你越是想要將思緒放在某件事情上,心念就越是紛亂復雜,無法專注。這樣一來,那件事情就很難思考的清晰明白。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可能因這種散亂的心的狀態,最終功敗垂成。
例如,你要記下某個朋友的電話號碼,而當時你正處在某種困擾的狀態,所以當你在記錄的時候你不停的被帶到困擾的事情上,最後等到想起要用的那個號碼的時候,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或忘了記在了哪裡。
再例如,有人在做飯的時候想其他事情結果把鹽當成了糖,把醋當成了醬油,鬧出了笑話。
心處於散亂的狀態,不能集中注意力,生活中的小事尚且搞砸,重大復雜的事情更可能做得紕漏百出。倘若不能專心,那麼禪修也不會有收獲,這正是止禪所要克服的。
其次,止禪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法
修習止禪時,我們要讓心平靜下來,處於專一、不動、無煩惱、安寧的狀態,讓心專注於一個目標,也就是佛教所說的緣境,這樣才能讓心不致散亂,因此止禪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法。而觀禪是培育智能的修行法。止禪是觀禪的重要基礎,初學者一般先修行止禪,然後修行觀禪。
要修煉止禪,並不需要具備特殊的條件,我們不用獨自一人住到深山老林中去閉關也能體驗到止禪的益處,即使處在車馬喧囂的鬧市之中,每天依舊照日常的安排工作學習,只抽出10-15分鍾的時間有規律的進行止禪的修行,同樣能培養出定力。
當然,修煉止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一位修行者都可能在修煉止禪過程中,遇到分心的狀況。這時就需要用有效的辦法讓修煉回到正軌。
例如,修行者正在坐禪之時,心處於平靜安詳的狀態,但一個念頭忽然就浮現出來,今天晚上吃什麼呢?明天的工作安排好了嗎?諸如此類的想法一旦生了出來,有時就會接二連三,一發不可收拾。心自禪修的主題上遊走開了,修煉自然就不能完成。這時你也不能過於擔心,因為擔心反而會使分心更加嚴重(這些內心的變化都可以用設備檢測出來)。
出現分心時,我們應當採取一種適當的策略,比如深呼吸、數息、以另一個念頭加以對治等把心念拉回到修行當中。當我們的心能夠再次達到寧靜平和的狀態時,就戰勝了分心。
開發洞察力
在藏傳佛教中,有兩種禪修的方式,一種是專注而焦點式的修行,就是止禪,另一種是分析而理解式的,就是觀禪。
「觀」的梵文是vipashyana,音譯為毗婆奢那或毗缽舍那,有著「看得很清晰、很寬廣」的意思。觀又稱內觀、覺知,指往內如實的觀察自己身心五蘊的實相。
修行觀禪的人漸次地分析各類事物,了解禪修的各種對象物,並開展透過分析而顯現的智慧,因此觀禪又稱為思考式禪修。這種禪修的目的是開發洞察力,或者說正確理解事物道理的能力,最終獲得某種特別的覺察力,這是一種如實的經驗任何觀想目標的真正性質的訓練。它能幫助我們認清並除去造成自己不快樂與不滿足的錯誤心態及想法。
觀禪修得的洞察力讓我們看到萬物的本性,在一切現象生起和消失時,看清他們的無常性和無我性。這種思考式禪修將創造性智能帶進來,對我們在禪修能力的開發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之前,首先要通過清晰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來判斷我們想法中存在的錯誤之處,在了解清楚後,才能逐步掃清那些給人帶來不快的想法和感覺,繼而培養快樂的想法和感覺。
止觀互補
有人認為,所有的禪修都應屬於專注式的止禪,因為分析和理解會讓我們的心中存在某種想法或概念,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因為在禪修時,我們心中出現想法或概念,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如果運用得好,這些看似修行障礙的想法或概念,會對禪修的進步產生很大的幫助。
唯一的辦法就是,先以思考式禪修把這些想法或概念辨認出來,然後以止的專注力觀察它,最終將之去除。
相對於專注式禪修,思考式禪修可經過分析及思維,開展對事物的明確了解,然後將心安住於其中,以一種完全放鬆的狀態,將心專注於修行對象之上。
思考式禪修所獲得的概念更為清晰,也比平日的想法更具影響力,因而也更為專注和警覺。
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過多的思考式禪修可能會減低心的定靜,因此修行者必須將心放鬆在一種專注式的禪定狀態中。過多的非思考式禪修還會減低心的明性,而使行者開始落入昏鈍,所以,行者接著要重復思考式禪修,以回復平衡。
將止和觀兩種禪修法結合,能夠讓我們的心與禪修對象在根本上合而為一,達到最佳效果。越是專心,所得的洞察力就越是深刻,對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越是明白,專注力也越是強烈。
對於初學者來說,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修行法同樣重要,觀呼吸的禪修法是修行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選擇觀呼吸
一般來說,觀呼吸是禪修的第一個方法,這種禪修法能夠起到安撫心神的作用,並可以培養對於自身想法與感覺的洞察力,而平靜與洞見是任何有所成就的禪修者不可或缺的條件。
不難發現,專注於某一個地方的呼吸對於初學者來說是十分有幫助的,這種方法的特點就是簡易,而且沒有什麼引起貪、嗔、痴的可能性。
呼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普遍的動作,每個人都在隨時隨地的進行著這一動作。
在禪修之時,修行者只要將注意力放在鼻尖或嘴唇上方,都可以感覺到呼吸,另外還有數息的方法,都是簡單易行的尋找呼吸的方法。而且只要我們有放鬆的狀態,而且能集中注意力的話,連這些簡單的方法沒有必要使用也可以找到呼吸所在。
另外,呼吸是一種非概念性的過程,是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體驗的事。它是一種有規律的循環動作。
呼吸本身是細微的,但當它作為觀想對象時,他又是清晰可辨的。呼吸實在是一個理想的禪修對象。
呼吸也用修煉嗎?
既然呼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情,那還值得我們去修煉嗎?其實,呼吸乍看上去平凡無奇,但對禪修者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復雜與迷人的程序。
在呼氣與吸氣之間充滿了微妙細致的變化。長息與短息,深呼吸與淺呼吸,平順的呼吸與不順暢的呼吸,他們彼此交錯。
前面已經提到,我們在禪修時,不應該控制呼吸的力量和節奏,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去注意呼吸這些細致的變化。
這些變化確實存在,而且很難忽略,如果將注意力專注於呼吸上,這些細致的變化便更加明顯。如何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感受上,而不是其他,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我們將注意力放在鼻子上面或嘴唇上面最有感覺的點,整個呼吸過程都要注意同一點的感覺,並透過這一點完成修行。如果不先找出這一點,你會發現自己總是在追逐呼吸,卻總是趕不上他的腳步。
禪修是一項長期的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訓練前首先要想明白為什麼要訓練禪修,一旦選擇的禪修,就是要下決心,有恆心進行每天的日常訓練。堅持訓練是禪修有效的最重要的內容。
❹ 禪修的好處有哪些
好處一、禪修能夠凈化心靈
在禪修時,我們的身心完全放鬆,心往往會專注於當下的一個念頭或是感想上面,能讓散亂的、如同狂奔的野馬一般的心收回。當我們產生妄念、妄想時,一旦在禪修中護持一個正念,比如參悟「念佛是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等話頭,就能轉妄念為當下的思悟,逐漸息滅內心的妄念,從而獲得內心的清凈與安定。
好處二、禪修能夠減壓減負
參加過禪修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身心得到釋然,沒有了之前的焦慮不安,渾身的壓力也緩解不少,甚至徹底放下了壓力與負擔。特別是閉上眼睛,靜下心的那一刻,感覺世界充滿祥和,充滿美好,我之前在禪樂慧上報名參加的禪修班,整個禪修的過程簡直就是一次完美的幸福之旅。
好處三、禪修能夠改變體質
經過禪修以後,我們可以保持永遠年輕,充滿活力;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細胞在禪坐的時候又得到了新的生命,讓老化、退化的細胞再生,所以才能保持年輕,把一個人的體質從生病改造成不生病。
好處四、禪修能夠改變氣質
禪修是從內里改變自己。正確你的思想、觀念。氣質非凡,做起事來自然就順利、如意。
好處五、禪修能夠提升人際關系
禪修使人每天保持法喜的心情,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一切紛爭,及一切不必要的沖突,所以修禪的人人際關系會非常的好。由於人緣好,所以做起事來也更有勁,更能事半功倍。
好處六、禪修能夠收獲無上智慧
禪修最大的利益,就是可以得到無上的智慧。 無形間,這智慧也可以用在我們的課業上、工作上,用在家庭、社會、國家、世界。
❺ 禪修的好處
禪修的好處很多,主要有:
1)幫助改善,身體情況:禪修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據科學研究表明,每天禪修靜坐40分鍾,可提高免疫力 50%。減壓,改善睡眠狀態。
2)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禪修可以增強人的記憶力,強化意志力,培養創造力。讓心管理自己所想的,所說的和各種行為,使之更有效率。
3)解除困惑,克服煩惱:禪修可以幫助我們療愈身心,解開心結,放下過去,也不擔心未來,活在當下力,平衡好生活所賦予的各種關系,擁有成熟完善的心靈。
4)有助改善,壓力情緒:禪修可以幫助我們調整情緒,從內部化解由於婚姻情感人際關系或工作職業壓力等原因引起的憤怒、焦慮、抑鬱、恐懼、強迫等問題。
5)明見本心,提升自我:禪修幫助開發內在智慧潛能,用智慧解決日常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惑,使人更具愛心耐心包容心,提升人格魅力和智慧,獲得喜樂。
交大新儒商禪修營已經開辦了近20期,效果非常好,具體你可以搜索「新儒商書院」登錄官網了解詳細信息。